月薪3万撑不起为孩子撑伞一个暑假 烧钱式教育危害有多大

南昌月薪3万勉强撑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烧钱式教育危害到底有多大?在南昌
这两天,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说白了就是赚得多花的少结果还不敢自己享福
原因只有一个,孩子放暑假了!要花钱!
“要给孩子最好的”
现在放眼望去,教育机构一家接着一家
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还是在很多爸妈心里打下了烙印
“放什么假,我们给你报了班”
“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比你聪明还比你勤快”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爸爸妈妈总是想把自己最好的给子女
by:谧动的时光
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境外游学团
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
有的孩子从四年级那个暑假开始
每个寒暑假各去一个国家游学
by:noerhsu
有的孩子喜欢往外跑体验生活
一个暑假报了4个游学团
接着去了韩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
看世界的风景和文化
by:一路向东112
诸如此类的小孩数不胜数
我们管这种叫“别人家的孩子”
向来好的生活都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养这样一个孩子究竟要多少钱呢?
“养好一个孩子真的很贵”
▎夏令营  ▎
by:心照不喧
现在的孩子没参加过几个夏令营
天天就是手机WIFI电视iPad
连和小伙伴聊天都没有共同话题
而且给孩子增长点见识总没有坏处
国内夏令营一般6000元一期
国外游学十来天起码上万
▎旅游  ▎
by:爱喝酸奶奶爱摄影
难得的暑假
一家人出去玩一玩也是很正常的
带着孩子旅游不像自己出去玩
吃的住的总要找好一些的
就算是一般的国内游
一家三口一周也要花上将近17000元左右
 ▎兴趣班  ▎
by:TeamBuilding赵老师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暑假更是加强爱好的好时机
夏天正好学个游泳,强身健体又避暑
这么一来,1000RMB也飞走了
 ▎补习班  ▎
by:asd48
大家都在暑假里铆着劲儿地学
孩子也不能总放开了玩儿
万一开学跟不上后悔都来不及
学英语,学奥数,学作文
短板补充,长板加强
2300元就这么刷刷刷的飞走了
 ▎其他教育费用  ▎
by:没鸣
放假了心总不能太野了
课外书、读物统统不能少
怎么能放过陶冶情操的机会
稍微贵点的原装书一本就好几百
还有什么彩笔、画纸之类的消耗品
两个月怎么也&#x元吧!
 ▎玩乐  ▎
by:摄影师考拉
正所谓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小一些的孩子要带去游乐场
大一些的也要有自己的社交
不说每天都出门吧
偶尔出一趟门一两百块钱都是正常
两个月就算1000元吧
 ▎基本生活费  ▎
by:乙图yi_photos
除了这些额外的花费
平时的衣食住行哪哪不要花钱
暑假两个月下&#x又差不多没了吧
▎其他花费  ▎
by:ccccharlie
像南昌40多度开空调吃冷饮喝冰镇
虽然都是些小钱但也得花啊
万一再生个病那就是流水样的花费
这么算下来
6000&#x&#x&#x元
+400&#x&#x元=29700元
加上生病等突发情况,差不多30000左右
一个暑假就要在孩子身上花掉
 30000元 
by:Ananda
每个月累死累活的挣钱
孩子一个暑假就可以花的精光
要是有二胎,那还养得起?
虽然现在很多人想着孩子的美好童年
可是谁又能真正的让孩子享受玩乐?
by:Marian
怎样陪孩子去过一个暑假
其实都是个人的选择
但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
父母一直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这样才是成长的意义
为何选择“烧钱式”教育
“烧钱式”教育的背后既有炒作
更有家长的焦虑
一位家长以博弈论解释家长们争相&烧钱&的怪圈
譬如校外补课,教育部门呼吁减负,对于家长及学生来说,选择有以下三种:
如果所有人都减负(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其他人减负你增负(背叛),你将取得相对优势;
其他人增负你减负(背叛),你就会处于弱势地位。
权衡利弊后的家长有可能选择合作么?
绝无可能,只有互相主动增负
另外的各种特长班、国内外游学,也是同理
by:walk580
“烧钱式”教育带来的更大恶果
是人为打破了基础教育所追求的起点公平
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类培训、游学机构
但本质上来说,家长要“烧钱”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是由于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本就无可厚非
by:牛山
如不能将招录制度改革做足做透
不能坚定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化工作
教育难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
家长们互相攀比、花式烧钱的现状
就会持续上演
by:化奇迹为腐朽
孩子成长的营养、知识、视野、资源
这些东西,核心就是要烧钱
哪怕有的孩子成绩并不突出,但是没关系
家里有办法把他们送出国
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借助一切资源,完成人才的高级定制
by:nq225
而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在奋斗
富贵家庭的孩子,身后站的是一个团队
贫富之间的差异、阶级之间的差异
会清晰地投射在孩子身上
而“烧钱式教育”的产生及火爆程度
也就不难解释了
#今日互动#
如果你做了爸妈
你会给孩子进行“烧钱式”教育吗?
评论区见
•End•
图∣网络 作者∣小敏
合作微信:jxmd01 联系电话:
点评扫一扫发现更多美食攻略申请入驻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烧钱式”教育危害到底有多大?
这两天,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女儿在广州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
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记者仔细看了看,占大头的是出国游学这一项,而越来越火爆的游学,也逐渐成为学生暑假的一个选择。
某民办小学组织澳大利亚游学
30个名额60多个学生抢
目前,出国游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老师带队的游学团,行程安排会加入住校住家、当地学校课程等学习体验内容,主要由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合作组织操作;另一种是旅行社组织的亲子团,由父母陪同子女出国,在常规的旅游产品基础上,特别增加名校深度游等内容。也有少部分孩子是通过父母或亲属的关系出国体验学习。
以杭州为例,很多小学组织了国外游学团,费用在一万到五万不等。
一所民办小学的家长说:“今年,我们学校是四五年级可以报名去澳大利亚游学,20000块,一共30个名额,结果报了60多个人。除了看平时成绩,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口语面试!”
公办小学的游学团报名同样火爆。一位公办小学老师说:“今年是学校第三年组织国外游学,费用要两万多,一开始还有点担心报名人数不多,结果很快就报满了!”
一趟游学花掉几万元值不值?
家长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作为游学项目的“埋单者”,家长们的态度各不相同。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杭州家长。
王先生的孩子就读于一所知名公办小学,开学上五年级。“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英国游学,半个月30000块,主要还是看重它的行程设计,既有住家体验,又可以去当地学校跟学生一起上课,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对孩子来说肯定有好处的,我希望他能提高口语水平。暑假就是‘烧钱季’,我都不敢算花了多少钱。其实平时的开销已经比低段少了很多,因为孩子没有时间折腾了,砍掉了很多兴趣班。”
胡女士则认为,出国游学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儿子去的是新加坡,平时比较宠,所以他生活自理能力一般。第一次离开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还有点担心,结果老师说他表现很好,回来以后都是自己叠衣服叠被子,收拾东西很利落,这笔钱就花得值了。”
也有一些家长表达了不同看法,不打算安排孩子暑假出国游学。
一位家长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没错,但一定要出国游学吗?这一趟就是几万块,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但孩子没有概念,他们会觉得很轻松。是不是别人去我们也就要去?我不希望孩子养成这种攀比、跟风的习惯。”
李女士的女儿就读于一所住宿制民办学校,身边朋友几乎都给孩子报了境外游学。“这不能说是一种刚需,但很多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去体验一下吧。少年宫的还算便宜,一般去美国都要四五万起步。我倒不是不愿意给孩子报,而是她自己不想去。女儿说,平时住校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暑假想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游学一去就是半个月,还要在外住宿,她不乐意,我就不强求。”
唐女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也是一位一年级班主任,班上已经有学生开始参加游学了。她认为:“教育,很多时候就是家长的选择。我可能会在小学阶段给儿子安排一次出国游学,但一定不会这么早。对于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我个人觉得,花好几万出国游学没有太大意思。另一方面,我也比较担心安全问题,低段孩子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会弱一点。”
还有不少家长在纠结:“娃上一年级了,学校作业里有一个问题是这个暑假你最远到过哪里?这怎么答啊,难道说暑假我们最远去过培训中心?可能孩子看到这个题目倒没啥感觉,反而是家长,不安排出去玩一下都有点不好意思......”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与家庭,被花费巨大、花样百出的校外游学、培训等绑架?“烧钱式”教育对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损害,究竟有多大?
校外抢着补,校内跳着教
英文1. 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一年各类补课就要5万元。
近日网上晒出的一张补习账单令人咋舌,晒账单母亲感叹:“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南京某幼升小学生家长以今年暑假补课为例,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英语补课总共约4000元;绘画每节课85元,一周一次,整个暑假花费680元;幼小衔接暑期班3100元;舞蹈暑期班2600元。
“这已经是非常‘克制’的补习单了,即便如此仍需上万元。尤其是礼拜六,上午幼小衔接课程上到12点,下午12点45分又要开始学英语。”
“平均水平”就是超前超纲,不补就根本跟不上。多位家长反映,之所以着急“衔接”,原因在于如今的小学教学进度过快。
“比如拼音,开学时全班40个孩子,有半数以上学过拼音,老师还会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么?”一位从甘肃转学到江苏的学生的家长对此深有体会,“同一个年级,这里的课程进度比西部学校快了半年,这个平均水平不允许你不补。”
对于即将小升初的家庭来说,花费更大。北京21世纪教育学院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中,有92%报读过各种补习班。“关键在于小升初没有统一考试,大家才会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所谓‘大比拼’趋之若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南京,一家名叫“书人”的民间培训机构最火,其颁发的证书长期以来为民间公认,“五星一等”被认为是好学校优录的标配。虽然也陆续有中学公开表示不承认“书人”的证书,但大多数学校依然仰仗这套“体系”。
还有全国知名的“学而思”,在面临小升初的家长看来,这家培训机构每年4月举行春季统测,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毕业考。
南京市一些重点中学教师表示,并不是反对所有社会培训班,但社会培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用于弥补个性化教育的短板,而非提前上完学校课程。
寒门难出贵子,没钱就别掺和?
不久前的一篇热门网络贴文《残忍但诚实的忠告:你没钱就不要掺和这事了》引发不少人热议。此文作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忠告那些“教育资金相当匮乏的普通人”,没钱就不要妄谈“减负”和教育改革,因为有钱人比你更努力、更用功。
一位家长以博弈论解释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教育部门呼吁减负,对于家长及学生来说,选择有以下三种:
如果所有人都减负(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他人减负你增负(背叛),你将取得相对优势;其他人增负你减负(背叛),你就会处于弱势地位。权衡利弊后的家长有可能选择合作么?绝无可能,只有互相主动增负。
“烧钱式”教育带来的更大恶果是人为打破了基础教育所追求的起点公平。“尤其是农村孩子、底层家庭、弱势学校的学生。”江苏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认为,“在这种规则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类培训机构。然而这些培训机构开展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吗?恐怕只是把应试教育从学校搬到了培训机构。”
教育公平须保障“起点公平”
“烧钱式”教育的背后既有培训班的炒作,更有家长的焦虑,但本质上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对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唤。
如不能将招录制度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坚定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化工作,教育难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和校内放羊、校外厮杀的现状,就会变着花样地持续上演。
殷飞认为,要缓解家长的焦虑,不能仅靠劝家长保持理性,更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为什么近几十年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升学竞争激烈程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强了?这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心理在起作用,并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学区房、培训班,必须关注到教育资源的资本化苗头。”殷飞等教育界人士认为,本质上,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更多意义上还是社会公共产品。政府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与谋划,尽可能地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做好政策保障。
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别忘了左下角点
来源 | 现代快报(ID:dskbdskb)、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
编辑 | 曾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