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远端骨折严重吗多久能继续练武踢沙袋

我的沙袋很硬,打了几天是用不大不小的力,为什么我拳头凸出来的骨头很疼?是不是不适合练武?_百度知道
我的沙袋很硬,打了几天是用不大不小的力,为什么我拳头凸出来的骨头很疼?是不是不适合练武?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是不适合练武,是方法不对,沙袋不要太硬,太硬就用不着沙袋了打石头就行,打沙袋主要是为了练力量不是练拳硬度,所以最好戴个打沙袋的专用手套或者拳击手套也可以,像你这样打沙袋用力不大不小的,还不如不打
采纳率:6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沙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有打沙袋经验的前辈来教教我_百度知道
有打沙袋经验的前辈来教教我
是这样的1.运动前后喝什么吃什么,量是多少,动用这些部位撞击沙袋刚开始是没有一处不痛的,上臂,肩,膝盖,而且就像我上面说的僵硬,运动过后如果肌肉有损,应该先用冷水冲洗.身体有点多余脂肪 想锻炼身体+强壮身体 吊了个沙袋打 刚打4.5天 每天一次 每次2组 每组10分钟 不戴手套 就是裸打2,打完后皮肤红彤彤的,今天打的时候腓骨和脚背还是痛,小臂还是僵硬,手腕,小臂,其它地方没多大事——也就是不怎么痛了,3.我打完后都是先用冷水冲刷那些部位,然后再洗个热水澡。我有个问题要问:1.我每天打好不好,运动量够不够2.我的打法如有错误请指出3.第一次的时候手腕疼痛 拳头破皮 并且每次打完后肌肉不痛 而是感觉手壁肌肉僵硬 转动的时候不自然 第二天就没事了我的打法是总体来说是用身体击打沙袋,包括,因为我的知识告诉我:拳面,拳背,腓骨,脚背,但程度略轻.我先冷水后热水对身体如何,好不好,或者还有更正确的做法,因为冷水可以祛瘀,消肿,然后再用热水4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练拳击还是搭配一些健身知识比较好,还有跟你说个要点。2。他推荐60度以下的温水。4,伤了一辈子都有伤。。3。。.我有一个医生朋友告诉我,不要想着肌肉怎么样.打沙袋最好戴专用的手套,不利于肌肉恢复1.不建议你每天打,打沙袋的动作会对三角,就是骨骼的对立位置,会造成骨骼的持续性损伤,三头,背阔,不要用手腕,震动太大,而且不能有效传导,斜方造成很大压力,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劳损,小臂,小腿这些地方横向打击,一周两到三天就行,时间可以长一点,我以前训练的时候每次要打1到2个小时,同时对脏器也有负担,这些地方可以把反弹分担给全身吗,毛孔张开,冷水澡对身体是一个很大的刺激,运动后是不适宜洗冷水澡的,因为运动后体温升高,血液流速加快,不希望你被人误导,打拳是练骨,最重要是在不损伤骨骼的情况下增强体质.只要注意不要刚刚吃完饭就运动就行,运动中要多喝水,运动后喝点柠檬水或者吃个香蕉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以及肌肉疲劳,肌肉是可以恢复的,通过锻炼慢慢增强,而骨骼就是那个样子,最差也要拿绑手带绑住拳锋,还有打击方式只能用拳锋,肘,膝,脚背
也就是说要循序渐进对吧?从轻到重慢慢增加训练量?练久了是不是拳面的皮肤都长茧了,而且打硬的东西,比如说墙壁之类的是不是不会痛了?你打了多久啊?到底要不要戴拳套啊?网上的人都各执一词啊。我觉得打久了有了老茧就不容易损失皮肤了吧?但是有的人说会伤害软骨 神经什么的
可以这么说,循序渐进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有利于肌肉的增强,训练量就看你自己了,个人比较推荐训练量大一点,以前有段时间要打到手臂抬不起来,从中学习调整呼吸,利用身体发力,以及省力的技巧。练久了是一定会长茧的,皮肤变厚变硬,对痛觉的感受也会降低,你每天一小时沙袋,100个拳卧撑,两个礼拜后,碎砖应该没问题。我当初打沙袋+拳卧撑两个月,右手碎13块砖(一块一块地打,而且我训练强度比较大,那时候是1~2小时沙袋,每天240个拳卧撑或俯卧撑)。更科学的方法是戴拳套,不戴拳套会对指骨造成持续性的损伤,年轻当然不怕,等你4、50岁的时候就会发现手指僵硬,活动费力了。国外的拳击手们训练时都要戴拳套,4、50岁依然能活跃在拳坛上,而中国,4、50岁基本上就是做教练的年纪了,所以不得不说,科学的训练才能走得更远。不戴拳套除了伤害软骨和神经,还有骨骼,指骨末端会出现很多细小的裂痕和凹凸,基本上是不可恢复的,所以还是注意点吧。。。
哇,碎砖?两个月?这么快?可是套着拳套的话会起茧吗,那样皮肤不是没与沙袋摩擦吗?碎砖的话是不是说我们的力气够了但硬件不行,碎完砖手也残了。要练到长茧骨骼密度增大,才能碎砖?也就是说裸打的话虽然效果更好,但是身体老了就不行了而带套——的话可以保护双拳但是回报会慢点?那我裸打一阵,等能碎砖了在开始戴拳套行吗?另,既然只戴拳套而不戴膝套,脚套之类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双拳的训练量远远打过其他部位?
打沙袋+拳卧撑的方法我教过很多人,基本上都可以在两周内学会碎砖。戴拳套也会起茧,区别是一个先把皮肤练厚,然后增加硬度,不会起那种很明显的茧子,但皮肤增厚本身对拳头就是一个增强;而另一个是在你的肌肉还没有足够强度的时候就做超出你肌肉所能承受的极限动作,皮肤厚度还不达标,压力由你的骨骼承担,这样反而不好,过程其实已经对指骨造成了损伤。所以我推荐戴拳套打沙袋+用拳头做俯卧撑的组合训练。没错,碎砖用不了多大的力气,只是人们下意识不肯用最大力气去打,这也是大脑对身体的一个自我保护,当你的拳锋硬度足够了,大脑对身体下一个使用更大力量的指令,碎砖就没什么悬念了。如果不考虑对骨骼的伤害,裸打的确更有效果,由淤血造成的皮肤硬块要更强一点。不过我们又不是打黑拳的,何必那么虐待自己,年纪轻轻落下一身伤。不必那么麻烦,就用我推荐的打沙袋+拳卧撑就足以两方兼备了,拳卧撑练骨骼硬度,100多斤的体重直接压力在拳头上,效果不会比裸打差。应该就是这样,不过我训练一般都会戴护膝,我的膝盖以前受过伤,现在摸一下那块疤还能感觉到骨头上有一个小小的凹陷。
嗯 那以后就戴套了 但是拳俯卧撑不会伤害骨头吗?是不是因为击打和推送对骨头的损失不一样?最后,拳套是啥?我是说,嗯 名称怎么叫 哪有卖 能不能上传张图片给我看看?
在初练的时候,你可以在地上垫两本书,把拳锋的皮肤练厚,对骨骼就没什么影响了,而且推送的确要比击打损伤小。拳套就是拳击手套,随便一个体育用品店都有卖的。。。
采纳率:24%
自己灵活组合运用就行了拳法有直拳,摆拳,勾拳腿法有鞭腿,踹推,披挂推就这么几招,如果真要个详细教程的话,要么买本书看,要么找个学校拜师学艺,但是主要靠自己多练习,把沙袋当成敌人,你遇到敌人是怎么打的
补充问题完毕,请再阅览一次,谢谢
你早点补充嘛,害我说了那么多...1.我每天打好不好,运动量够不够每天打当然好啦,锻炼身体嘛,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逐渐递增,忌空腹,忌饱食2.我的打法如有错误请指出你的打法你没说清楚,我也没看见,不做评论,但是你的那些部位确实是可以击打沙袋的,没错。3.我先冷水后热水对身体如何,好不好,或者还有更正确的做法,因为我的知识告诉我,运动过后如果肌肉有损,应该先用冷水冲洗,因为冷水可以祛瘀,消肿,然后再用热水运动后忌讳冷水,只需休息便可,待身心平静后,温水洗澡,在此我要多嘴一句,打沙袋,自学功夫,适可而止,毕竟是血肉之躯,锻炼身体而已,不是为国争光,没必要伤害自己。累了,疼了,休息会,然后继续,久而久之皮肤起茧了,就不会受伤了。4.运动前后喝什么吃什么,量是多少,什么时候吃喝合适这个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一日三餐按时按量,吃饱,其他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识谱,平时多喝水就行,运动中少喝水,运动中大量出汗也不能多喝,运动后,待平静后,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喝下。我不是什么前辈,只是在武校混了几年而已,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2.我的打法嘛 就是用各个部位击打沙袋 每个部位7.8下 然后换下一个 全身打完算一组 打个两三组 休息 再打一次 差不多了就休息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肘部贴身猛击出招的时候是不是要注意腿脚和腰部也要发力?达者为先 不用客气
腿脚和腰部要不要发力这个不一定的,你都已经贴身了,腰部还怎么发力?下盘站稳,腰部自然灵活就行,但是在短距离实战中腰部发力能使手部力量增加一倍
你好,打沙包的一些基本步骤要确定并且要规范,我估计网上有一定的规范,并且在打沙包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身子活动开了再去打,手指,手腕,肘关节还有腰,大腿,脚踝等关节要活动一下
,这些地方都容易受伤,还有最好不要裸打,要有手套或者缠手带,这样不容易受伤,手部还有力量,先不要打沙包,要空挥拳几次,然后先轻后重的开始打,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腕绷紧,手握力,最好是拳头和手腕成最佳的受力点,并且其他的关节也要小心,还要保持身体平衡,最好和步伐一起来练习,容易受伤的除了关节外还有就是击打的频率,这个频率是出拳和沙包来回颤动的运动轨迹,协调好,刚刚开始的时候,慢慢来,不要着急,磨刀不误砍柴功,把动作按照规范练习好再去快击或者运用,另外运动量是和自己的体力相关的,最好是不要超出自己身体负荷,等适应后再去增加时间,对于冷敷热敷等问题最好不要先冷后热,不管是有没有伤,短时间内冷敷是对的,可是冷热交替不但不会减轻症状,有的时候还会造成局部的损伤,慎重,其实不用太在意的,又不是外伤,只是肌肉的一些承重,让身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恢复,会给你身体带来好处的,注意的是受了伤了就不要再练习了,恢复一下再去练,联系前后重要的是水源一定要充足,想减掉脂肪,就不要太多的吃什么,正常的食物摄取就好,要吃饱。给出一些个人意见,希望说的这些能对你有帮助。
那我练完直接就洗热水澡就可以了?
不过 现在天气热
水温不要太高 就好
没有什么影响的
每每出拳,两腕绷直,拳与小臂如锤之头柄,万不可活。而力生于腿足,发于腰胯,经肩肘传至双拳。练功时,五趾抓地,脚心放松。二腿微弓如坐高凳,求一稳。含胸塌腰,头脊正直,气血顺畅且真力生。肩肘放松,腰力可达双拳。依此法每日习三千拳,三年小成。
打拳还是戴拳套好点、打拳时要保持好平衡、要平静点太兴奋只能保持一会的激情、运动最好是吃点东西、不要空腹训练、
打中心线,不容易受伤
补充问题完毕,请再阅览一次,谢谢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沙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_甜梦文库
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一第一章 总论一、常规 X 线检查技术 (一) 普通 X 线透视(1)透视(人们称为照光) : 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常用方法,是利用 X 线穿透人体后剩余射线的差异,照射到荧光物质上, 形成的影像黑白程度不同而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透视包括: 1 直接荧光屏透视。2 隔室荧光屏透视。3 影像增强器透视。 而影像增强器透视逐渐替代荧光屏透视,现在完全取代荧光屏透视。 透视优缺点 优点:1、方便,经济;2、能实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3、检查中,可改变体位,多方位观察 器官的形态和动态情况。4、即时得到结论。 缺点:1、厚部位、细小病灶显示不清.2、防护要求高,尤其是荧光屏透视。3、影像图像不能永久 记录,不便以后复查、对比。 (2)荧光屏透视与影像增强器透视的区别 一 荧光屏透视: 1 暗室内进行工作。 2 影像空间分辨力较差、图像欠清晰 3 对厚部位、密度大部位显示欠佳。 4 不利于开展特殊检查(造影检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异物摘除) 5 设备便利。 二 影像增强器透视一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1 明室内进行工作。 2 其光亮度增加到几千倍,因此影像空间分辨力较高、图像清晰。 3 对厚部位、密度大部位显示较佳。 4 有利于开展特殊检查(造影检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异物摘除) 。 5 管电压高、管电流小、病人和工作人员接受的 X 线辐射量少。 6 设备昂贵。 (二)普通 X 线摄影 人们称为照片(或平片) : 是利用 X 线的感光作用,使穿透过人体的剩余射线照射到胶片上,形成潜形,经化学处理而形成影 像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普通 X 线摄影的优缺点 优点: (1)空间分辩率高,图像清晰。 (2)身体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部位病变也易 显示。 (3)照片能永久记录,便于以后复查、对比和会诊(4)病人接受的 X 线剂量较透视少。 缺点: (1)一幅照片是一瞬间,一个方位组织结构的重叠影像(平面影像) ,难于了解病灶的前后 (左右)关系。 (2)不能动态观察器官的形态、功能动态。 (3)不便图像后处理(相对于数字成像技术) 。 特殊检查 不同于普通 X 线检查,它是根据某一个诊断目的具体的需要,而作出特殊要求的摄影技术。目前, 这些检查技术逐渐被先进的检查技术所替代或淘汰。 具体包括:①体层检查②高仟伏摄影③软 X 线摄影④放大摄影。 (1) 体层摄影:其原理是使人体某一层需要的组织影像显示清晰, 而其它组织模糊不清的检查技术。 包括纵断和横断体层摄影。 其方法:是将被检查身体固定于床面上,不动,X 线球管在支持点的作用下与增感屏,胶片作二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同步反向运动。运动轨道的选择,依据灶的需要而定。其轨迹有:直线、圆、椭圆和内圆摆线式。 体位的选择也称为“定位”:指摆放体层摄影部位的步骤。 (2)高千伏摄影 指管电压在 120kv 以上的摄影。由于穿透力大,能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层次丰富的光密度影 像照片的方法。常用于尘肺的普查以及厚部位的摄影。 ①由于千伏高,则使用的毫安秒(mAs)剂量就少,病人接受的辐射量少。 ②散射线多,各组织吸收 X 线的差异小,因此利用高比例(12:1)的滤线器,γ 值高(反差大) 的 X 线照片,以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和对比度降低。 高仟伏摄影主要应用于纵隔肿瘤、支气管肿瘤、矽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3)软 X 线摄影 指管电压在 40 千伏以下,其能量低,穿透力较弱的摄影。 比如,钼靶 X 线机就是管电压在 20-40 千伏,产生单色性强的标识射线,使原子序数较低的组 织之间产生较大的对比度。 ---常用于乳腺、阴茎、咽喉侧位的检查。 (4)放大摄影 X 线放大摄影:是利用 X 线几何投影原理或光学原理,使照片影像放大的方法。 1. 放大摄影的作用:放大后的照片,利于细小病变和微细结构的显示。 2 ① ② 放大摄影注意事项 须用的 X 线管焦点应小于 0.3mm。 (放大摄影时应尽量使用小焦点。 ) 尽量减少病人的皮肤照射:焦―肢距不能小于 15 厘米;X 线球管窗口上要用铝质滤过板;用遮线器调节照射野大小。 ③ ④ 一般用中速增感屏和感光速度快,颗粒细的胶片。 使用中注意不要超过 X 线机的负荷。三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造影检查:是指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 人为地使之产生密度差别而形成的影像, 明显地扩大了 X 线的检查范围。 其对比剂有:1、 易被 X 线穿透的阴性对比剂(氧气、空气、CO2) 。 2、不易被 X 线穿透的阳性对比剂。 (钡剂、碘制剂、非碘剂) 。 引入对比剂的方法:1 直接引入法:如、钡餐、子宫碘油造影等。 2 生理积聚法:如、IVP、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等。 使用对比剂应注意副反应 轻、中、重反应。做好过敏试验及过敏抢救措施。 过敏反应: (1)轻度:血疹、搔痒、胃肠道反应。 (2)中度:介于轻重之间。 (3)重度:心血管、N、呼吸等系统反应。 处理措施:轻度:简单处理。中度:一般处理。重度:如、心血管、呼吸、 水肿。 1‰肾上贤素 1ml;氨茶碱 25mg+5 %GS500ml。 二 数字 X 线成像检查技术 喉头数 字 X 线 成 像 包 括: 计 算 机 X 线 摄 影( CCR ) 数 字 X 线摄 影 ( DR)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DSA)等。 X 线平片数字化 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实 CT 也属于数字 X 线成像) 。 CR 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 X 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载体,经 X 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的技术。 DR:是指 X 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采样、模/数转换 (analog to digit,A/D)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的技术。 DR 的优缺点: (1)数字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图像锐度好,细节显示清楚(2)射剂量小,曝光宽 容度(3)可进行图像后处理(4)图像能存储,传输,以及教学或远程会诊。 (5)使放射科管理无胶片四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五化。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 技术:是指在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常规的 X 线血管 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医学检查方法,是数字 X 线成像技术之一。 其原理: (1)在造影前摄取一幅图像 作为模板图像; (2)然后进行血管造影; (3)将血管造影的 图像与模板图像相减,相同的组织去掉,即剩余血管 造影图像,或数字减影图像。 DSA 用途:范围很广,包括诊断和治疗。1 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2 腔道支架以及穿刺技术等。三CT 检查技术 CT 检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至于今天到医院看病不做一个 CT,就像病就没搞清楚) ,从简单的头颅 CT,发展到今天的螺旋 CT,多层螺旋 CT(spiral CT)双源 CT(dual source CT,DSCT)(平板 、 CT)和电子束 CT。 (一)CT 成像原理:CT 是以 X 线束环绕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透过该层面的 X 线 部分被吸收,X 线强度因而衰减,穿透人体后未被吸收的 X 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 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A/D)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 (二)检查方法及适用范围: 一 检查方法有:1、 普通扫描。2、特殊扫描。3、增强扫描。4、造影 CT。5、以及 CT 容积扫描和三维重建等。 二 范围:1、头、颈。2、胸、腹、盆腔。3、脊柱及四肢关节等。三、CT 局限:1 空间分辨力不及普通 X 线照片。2 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密度接近时难以发现。3 有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现象隙。4 造影检查(量大、快,过敏或不能做) 。5 电离辐射,有损伤。 四 MRI 检查技术五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六是 20 世纪 80 年代,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 图像重建数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医学影像技术。 (一)原理是: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radio frequency RF)脉冲,使人 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中止射频(RF)脉冲后,氢质子在驰豫过程中发射出 射频信号(MR 信号)而成像。 (二)MRI 与 CT 比较有其优点: (1)无电离辐射,对人体安全无创。 (2)可多参数成像,对某些疾病有特殊诊断价值(T1、T2、质子密度加权像及重 T1、T2、 T2*影像) 。 (3)可多方位,多层面显示病灶部位的有关情况。 (4)软组织分辨力高对神经,心血管,软组织显示清晰。 (5)对比度,不使用造影剂也能使血管显影(MRA) (6)除形态结构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三)使用范围:全身都可以检查。尤其适用于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腹部实质脏器、关节等。 (四)扫描方法及内容:方法:有普通扫描和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增强扫描。 内容: (1) 影像显示: 脉冲序列, 流动现象补偿技术 3 伪影补偿技术 4 一系列特殊成像技术:MRA、 1 2 水成像、脑功能成像、化学位移成像 (2)生化代谢分析:磁共振波谱分析,主要用于提供组织的化学成份的数据信息。 (五)MRI 局限:1 禁忌症多,危重患者不能检查。2 对钙化、质子密度低显示不佳。3 超高场设备 的噪声、伪影、特殊吸收率有待研究 4 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时间长。 五 超声检查技术 六 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运用说起选择检查方法的问题,谈起来容易,实际工作中却很难使用恰当。 如何正确综合利用检查技术?总的原则:应遵循简便、安全、费用低廉且能达到诊断目的。六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七第二章 X 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普通 X 线摄影 一、透 I.成像类型 视 ★荧光透视 ★影像增强器透视II.成像部位 ★胸部★腹部★四肢 ★荧光透视 ①选择适当的透视条件②做好暗适应③注意射线防护透视时间避免过长,透视照射野不宜过大。④病 人贴近荧光屏,以防止图像失真。 ★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①摆脱暗室操作,实现明室透视、遥控透视、录像、点片。 ②降低病人的照射剂量。 ③医务人员不被射线照射。 ④借助电视通讯系统,进行远距离传递会诊或教学。 ⑤由于射线剂量降低,X 线管负载降低,可采用小焦点工作,提高影像清晰度。 (一)胸部透视 透视位置:立位,双手叉腰,两肘内旋,使肩胛骨外移,不与肺重叠。应自上而下,由内向外, 观察肺野、肋膈角、横膈、纵隔、肺门及心脏大血管。透视时让病人转动或深呼吸,观察肺尖、肺野透 过度、膈运动及病变的变化。 (二)腹部透视 多用于急腹症检查。观察胃肠道有无穿孔和梗阻。发现和确定腹部的钙化、结石、金属异物的大致部位。下腹透视主要用于节育环的检查。(三)四肢透视七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八主要观察四肢骨有无骨折、脱位及异物。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异物摘除等。 二、普通 X 线检查―拍片 (一)操作流程 1、摄影前的准备头颅、胸部、四肢等摄影一般不需特殊准备。尿路摄影时,必须清除肠内容物,否则 影响诊断 2、摄影步骤 ①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②确定摄片位置。 ③选择适当尺寸的胶片和所需摄影设备(如:是否滤线栅或铅皮等) 。 ④核对胶片上的各种标记。 ⑤除去衣物或影响 X 线穿透力的物质(如:发夹、金属饰物、膏药等) 。 ⑥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 ⑦注意使用摄影时所需的呼吸状态。 ⑧摆好位置、对准中心线、按下曝光按钮进行曝光。 ⑨摄影完毕,作好摄影条件记录并签名。 三、点片摄 影 对某些隐蔽部位及胃肠透视时,发现病变后,在透视下选择好位置,立即摄片称点片。 四、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指人工将能吸收 X 线的物质导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 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第二节 对比剂 一、根据其对 X 线吸收程度不同分为两种: (一)阴性对比剂八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九这类对比剂密度低、原子序数低、比重小、吸收 X 线少的物质。在 X 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低或黑色的 影像。常用的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二)阳性对比剂 这类对比剂密度高、原子序数高、比重大、吸收 X 线多的物质。在 X 线照片上显示为密度高或白色的 影像。常用的有硫酸钡、碘化合物。 1、硫酸钡 纯净的硫酸钡粉末,白色无臭,性质稳定,耐热,不溶于水或酸碱性水溶液中。在消化道内不被吸收, 无毒副作用,服用安全。多用于食管、胃、肠道等检查。 (1)普通检查用硫酸钡制剂:大致分为三类 ①稠钡剂:硫酸钡与水的重量比约为 3~4:1,呈糊状,用以检查食道。 ②钡餐用混悬液: 硫酸钡与水的重量比约为 1: 1~2, 每人用硫酸钡约 150, 加温开水 200mL~250mL , 可加适量辅剂, (如胶粉、糖浆等)搅拌而成。用于胃肠道口服检查。 ③钡灌肠用混悬液: 硫酸钡与水的重量比约为 1: 每人用硫酸钡约 250~ 300, 4, 加温开水 1000mL~ 1200mL 调匀而成。 (2)胃肠双重对比造影用硫酸钡要求:①高浓度;②低黏度;③细颗粒;④与胃液混合后不易沉淀; ⑤黏附性强。 2、碘化合物 (1)碘化油: 胃肠双重对比造影时,应先服用产气粉。碘化油为无机碘制剂,其含碘浓度为 40%。主要用于子宫输卵管、瘘管造影检查。碘化油造影检查时的 注意事项: ①避免其误入血管(造影时应在透视下即时观察) 。 ②碘化油吸收慢,因此造影完毕后,应尽量将其吸出。 (2)水溶性有机碘化合物 ①分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九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离子型进入体内后,离解为正、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 常用的离子型对比剂有:泛影葡胺(单体高渗) 、碘克酸(双聚体低渗) 。 ★非离子型在体内不离解,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 常用的非离子型对比剂有:碘苯六醇、碘普罗胺(优维显) 、典比乐、碘海醇等。 ②水溶性碘对比剂的副反应: ★ 特异性反应:是病人个体对碘的反应,属于难以预测和防止的对比剂反应。小剂量碘对比剂也可引起 这种反应。 特异性反应的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如脸红、结膜充血、喉头水肿引起的喉痒、呼吸不畅或困难) 。严重者 可发生抽搐、体克、呼吸心跳暂停等。 ★物理和化学反应:是碘对比剂的某些物理或化学状态所引起的反应,与剂量有关,属可预测或防止的 反应。 临床上物理和化学反应较特异性反应出现的多。 物理和化学反应的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脸色苍白或潮红、心跳增快、胸闷、头痛、头晕、出汗等与神经、血管功能调节 紊乱有关的症状。 a.一般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荨麻疹等。处理原则:一般反应无须处理。 b.轻度反应:出现喷嚏、流泪、结膜充血、面部红肿。处理原则:须卧床休息、吸氧、观察血压、呼 吸、脉搏。必要时肌肉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10 J,或肌注非那根 25 J。 c.中度反应:为面色苍白、呕吐、出汗、气促、胸闷、眩晕、喉干痒等。 处理原则: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20 J或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 50 J-100 J,同时给病人吸氧,密切 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对症处理。亦可注射肾上腺素 1 J、异丙嗪 25 J。 d.重度反应:为呼吸困难、意识不清、休克、心率不齐、心跳骤停。十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一处理原则: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对光反应。并组织有关科室配合抢救(气管切开、人工呼吸、 心脏按摩和急救药物的应用等) 。 对比剂反应的预防: a.尽量用反应较少的非离子型对比剂。 b.造影前应了解病人有无药敏史和碘过敏史,了解肝、肾功能情况;作好碘过敏试验;给病人作解释, 消除心理压力。 c.认真筛选高危人群,注意其对比剂的反应。 d.预防性给药,如造影时,同时静脉注射 10 J-20 J地塞米松。可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e.完备抢救药品、器械、氧气等。 f.造影中、造影后均要密切观察病人,一旦发生反应,立即停止注药,终止检查。 碘过敏试验方法: a.口服试验:口服 10%碘化钠(钾)液 10ml,每日 3 次,共 2 日。 b.眼结膜试验:将碘对比剂 1-2 滴,滴入一侧眼内,5-10 分钟后,观察双眼情况。 c.口含试验:将 2-3 滴对比剂滴入舌下,5-10 分钟后观察有无反应。 d.皮内试验:用 0、1ml 有机碘水注入前臂皮内,10-15 分钟后观察皮肤反应情况。 e.静脉注射试验:是静脉注射 30%碘制剂 1 mL,15 分钟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 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如碘过敏试验反应阳性,则禁用碘剂造影。 静脉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亦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造影检查技术 (一)消化系统造影检查 消化系统的器官包括食管、胃、小肠、结肠及肝、脾、胰和胆道系统。由于它们之间的密度大致相同, 无良好的天然对比。在检查时必须采用造影检查。 消化道的检查方法:透视与摄片(点片)相结合,但以透视为主。十一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二☆ 透视可以随意转动病人,观察胃肠道的解剖和功能情况。 ☆ 点片可以作永久记录,可发现透视时不能看到的微小病变。 1.食道造影 食道造影一般不需作任何准备。 操作步骤: ①常规胸部透视,特别注意观察纵隔的宽窄情况。 ②根据病人吞咽困难程度,调制不同浓度的钡剂。 当有食道气管瘘、食管破裂、穿孔者应选用碘油或碘水作造影剂。 ③检查食道阴性异物时:可在钡中加入消毒棉花并调匀,一口吞下,观察有无阻挡或勾挂征像。④食道 检查,逐段观察食道充盈扩张及收缩排空情况。可结合左前斜位和正位检查,如不满意可重复进行。 ⑤透视中注意观察食道有无狭窄、扩张、充盈缺损,管壁是否僵硬,黏膜有无破坏和钡剂通过是否通畅 等。食道检查摄片包括:完全充盈像、中度充盈像和黏膜像。 ⑥有些疾病,需采取特殊的检查方法,才能显示。如滑动性食道裂孔疝,用增加腹压法,以增加检出疝 囊和返流现象的机会;食道静脉典张病人,可取卧位和肌注 654-2,更有利于显示曲张的静脉。 2.胃、十二指肠常规造影 口服钡剂后,在透视下不断按摸上腹部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和充盈后的轮廓。如有异常,随时摄片。 ⑴适应症:先天性胃肠道异常者;上消化道出血、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欲明确原因者;上腹部肿块;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复查等。 ⑵禁忌症:胃肠道穿孔,急性胃肠道出血,肠梗阻,体质衰弱者。 ⑶造影技术:①术前准备:必须空腹,一般需禁食 6-12 小时。②对比剂:钡餐用混悬液。 ③操作步骤: a .常规胸腹部透视,如发现胃内有大量潴留液时,应抽液后或改日再作检查。若发现肠管内有液气平面 或气腹者,应详细了解病情,并与临床取得联系,决定是否继续作钡餐检查。十二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三b.病人立位先口服一大口稀钡混悬液,大体观察钡剂通过食道的情况。 c.检查时,病人应卧位翻转数圈,有利于钡剂均匀涂抹胃黏膜。仰卧位时,胃体、胃窦部黏膜显示较好; 俯卧位显示胃底部黏膜。 注意观察胃黏膜的柔软度,粗细形态,有无破坏、中断和纠集现象。 d.再服中等量钡剂(100mL-150mL) ,观察胃中等充盈下的形态。 e.继而再服多量钡剂(约 200mL-400mL) ,重点观察胃在大量充盈下的轮廓、形态和功能表现。 f.十二指肠的检查:一般在胃检查结束后进行。若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应随时进行检查。 十二指肠检查时,既要看充盈相,又要用加压按摸观察其黏膜相。注意其形态、轮廓、蠕动和收缩功能 以及有无激惹征像、变形和龛影等。 g.在胃、十二指肠常规造影检查中,应采取多种体位检查,以利于观察、发现病变。 检查以透视为主,辅以摄片。一般要求摄取黏膜像和充盈像。 透视中发现异常或发现病变时,应立即局部摄片。 3、胃双重对比造影 胃双重对比造影:在胃内既服入钡剂,又充以足量的气体形成对比分明的影像。 它有利于发现常规钡餐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对早期胃癌、糜烂性胃炎、细小溃疡等有特殊的诊 断价值。 4、小肠常规造影 (1)适应症:怀疑来自小肠的出血、炎症和肿瘤。 (2)禁忌症:胃肠道穿孔,急性胃肠道出血,肠梗阻等。 (3) 造影技术: ①术前准备: 一般禁食 6-12 小时, 并于检查前一天晚上, 用开水冲服蕃泻叶 20g-30g, 用以清洁肠道。 ②操作步骤: a.腹部透视,观察有无胆结石、肾结石、钙化影,了解肠内积气、积液以及有无气腹等。十三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四b.小肠造影检查一般与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当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完后,即加服钡剂 100mL-200 mL 和口服胃肠促排药胃复安 5 片(25 J) ,增强胃肠的蠕动。 c.小肠检查时,主要观察各段小肠的黏膜、轮廓及其分布情况和移动性。同时注意小肠的动力和排空 时间。 d.小肠检查应显示致回盲部充盈,才能结束。在检查中疑有病变,随时摄片;最后拍摄全腹片。 5、结肠钡灌肠造影 (1)适应症:结肠先天性异常,结肠息肉、肿瘤、慢性炎症等。 (2)禁忌症:结肠穿孔或坏死,急性阑尾炎等。 (3)造影技术: ①检查前准备:病人于检查前三日吃少渣、无渣饮食。于检查前一日上午 9 时用蕃泻叶 30g 冲鲜开水口 服数次后;并于下午用硫酸镁 80g 加水 90mL,分别于 2.4.6 时,分三次服完。于检查日上午,排便 后等候检查。 ②操作步骤: a.在灌肠时,应徐徐灌入钡剂,并注意钡柱前端,观察其走行有无受阻、分流及残缺狭窄等。当发 现异常,即暂停注钡。 b.当钡剂首达升结肠中段时,即停止注钡,并用体位及手法使盲肠充盈。钡灌肠主要观察结肠的轮 廓、宽度、韧度、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充缺和激惹征像。 c.根据需要分别摄取充盈像和排钡后的黏膜像。 6、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 肠套叠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常见的病因,是一段肠管套入邻近肠腔内所致。 ⑴适应症:发病在 24 小时以内为绝对适应症,24 小时-48 小时为一般适应症,48 小时为谨慎适应症; 临床上无腹膜炎、肠穿孔、肠坏死征象者。 ⑵禁忌症:超出适应症范围;成人肠套叠大多继发于肿瘤,应以手术治疗为宜。十四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五⑶操作技术: a.在透视下向肠腔内注气,注意观察气柱的前端,当有肠套叠时,可见前进的气柱受阻,并可见类 圆形或葫芦状、环状等软组织块影。 b.在确定肠套叠后,可摄取点片,随即进行注气复位。注气压力保持在 40mmHg-60mmHg。复位时可 用间断注气法,辅以手法按摸,效果更好。 (4)复位标准: ①可见气体大量进入小肠; ②回盲部肿块影消失; ③患儿症状消失,腹部柔软,安静入 ④患儿复位后应留置观察。 (5)注意事项: ①在复位中,随时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压力表的指针数字,切忌快速加大注气压力; ②注意肠管在充气高压下的穿孔征像。 ③注意患儿的射线防护。 (二)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检查技术 1.静脉肾盂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不但可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了解肾脏的分泌功能以及各种尿路病 变。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泌尿系 X 线检查方法。 2、静脉肾盂造影 (1)适应症:肾、输尿管的结核、肿瘤、畸形和积水;证实尿路结石的部位,了解有无阴性结石;原 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的关系等。 (2)禁忌症:碘过敏者;全身情况衰竭;急性传染病或高热;急性泌尿系炎症及严重血尿等。十五睡,血便消失;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六(3)造影技术: ①造影前准备: 作碘过敏试验; 检查前日下午用蕃泻叶 20g-30g 用鲜开水冲服或口服 25%甘露醇 40 mL 清除肠道;并于检查前 12 小时内禁食、禁水。 ②对比剂:常用 76%泛影葡胺 40mL;儿童可按 0.5-1mL /K计算用量。 ③操作步骤: a.造影前先摄取腹部平片。 b.注药前做好压迫输尿管的准备工作: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将两个长圆形棉垫倒 “八”字形置于脐 下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并用压迫器压紧或用专用造影气袋充气压迫。 c.压迫情况以能压迫输尿管,使造影剂停留于肾盂、肾盏内为度。当病人腹部加压过大,可出现迷走 神经反应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烦燥等,应立即解除压迫,一般就能缓解。并注意与碘过敏反 应鉴别。 d.若病人腹部不宜加压时,可放低病人头部,将骨盆抬高 10-15°进行检查。 e.注射完毕后 5-7 分钟摄第一片。并立即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 15 分钟摄第二片,30 分钟摄第三片,若肾盂、肾盏显影仍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至 2 小时。 f.当肾盂、肾盏显影满意时,除去压迫器,立即摄取肾脏、输尿管、膀胱全尿路片。 若肾盂、输尿管有积水梗阻,输尿管显示不好,应加摄俯卧位全腹片,有利于观察输尿管梗阻端的影像。 2.大剂量静脉滴注肾盂造影 主要用于常规造影检查不满意和不能加腹压患者。 其造影剂为 60%泛影葡胺,按 2 mL/K的剂量,加等量 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一般在 4 分钟内滴完。在滴注开始后 10 分钟、20 分钟、30 分钟分别摄全尿路片。 3.逆行性肾盂造影 是在膀胱镜的观察下,将特制的导管插入输尿管并注入对比剂。使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显影。X 线成像基本因素十六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七获得一张 X 线照片影像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X 线管焦点②影像信息检测系统③X 线摄影条件④被照体一、影像信息检测系统(一)屏―片系统(概述) 1、医用 X 线胶片 【种类】⑴、一般摄影用 X 线胶片 普通 X 线胶片: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双面涂布乳剂型的感光材料。它又分为感蓝胶片和感绿胶片。 ⑵、多幅相机和激光相机成像胶片:属单层涂布乳剂型胶片。 ⑶、影像增强记录胶片:主要包括:荧光电影胶片、荧光缩影等。属单层涂布乳剂型胶片。 ⑷、特种胶片主要包括:直接反转胶片,也称复制片,属单层涂布乳剂型胶片;自动洗片机辊轮清 洁用胶片等。 胶片:胶片主要由感光乳剂层、片基、保护层和底层构成。 2、增感屏 X 线摄影时,X 线穿过被照组织后,到达胶片的 X 线量仅有 5%使胶片直接感光,形成照片的光学密度, 绝大部分 X 线穿胶片而过。而胶片感光形成的密度值的 95%光能是由 X 线照射增感屏的荧光物质发光 转换来的。 由此可见增感屏具有使胶片感光的重要作用。 【种类】 ⑴、钨酸钙增感屏:按增感率又分为低、中、高速三种。 主要缺点:是 X 线光子的吸收效率和荧光转换效率较低。 ⑵、稀土增感屏:稀土屏按发的荧光谱不同,又分为蓝光系列和绿光系列两部分。 稀土增感屏的特点:增感效率高,摄影时使用的曝光量较少;但影像的颗粒性较大,对细微结构和微小 病变的显示较差。十七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八⑶、特殊增感屏:①高清晰型增感屏②高压摄影用增感屏③同时多层增感屏④感度补偿型增感屏⑤乳腺 摄影专用增感屏⑥连续摄影用增感屏 (二)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 影像增强器将 X 线转换成可见光,再在 TV 摄影机内转换为电子信号。 (三)IP(Imaging Plate )和 FPD(flat panel detector) 作为数字化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 X 线信息转化成数字化图象. 是当今普通 X 线检查的主流. ? 记忆 用增感屏进行摄影时,胶片的感光主要是 X 线照射到增感屏感光体发出的可见光,对胶片感曝光占 95%,X 射线直接感光不到 5%。不同材料做成的增感屏发出荧光的波长不同。 (一)增感屏的主要作用是进行 X 线能量转换,大幅度的减少作用于人体的 X 线量。 (二)X 线胶片所接受的曝光绝大多数均来自增感屏的发光。 (三)荧光物质及发光机理:物理学上定义,某种荧光物质吸收了以射线形式(紫外线、X 线、电 子线)的激发能量,并将吸收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荧光)释放出来,这种现象叫荧光现象。这种能 发光的物质叫荧光物质。 荧光物质的发光机理就是荧光体在 X 线激发下,通过能量转换的方式,将高能量 X 线光子转换成低能 量可见荧光。 (四)增感屏的基本结构 增感屏由基层、反射层、荧光层及保护层组成。 片基:片基通常为厚为 1mm 的聚酯塑料或硬纸板 要求 1、有一定的刚性 2、有弹性 3、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4、均匀透射线 反射层或吸收层:某些高增感率的增感屏在基层上涂有一层光泽明亮的无机物(如二氧化钛、硫酸 钡、氯化镁等) ,使荧光反射回胶片,此层即为反射层。它的作用是选择性吸收射向基层的荧光,防止十八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十九荧光反射回胶片,提高影像清晰度。 荧光体层:荧光体层的主要组成物是荧光体和一种能保证塑胶弯曲时不致断裂的物质(如硝化纤维 树酯) ,荧光体悬浮于塑胶体中 保护层:保护层主要由纤维化合物组成,厚度约 25μm。保护层覆盖在荧光体层表面。作用是对荧 光体层进行物理保护,并有助于防止静电现象的产生。 (五)增感屏的分类 1.增感率 增感率的定义是,在照片上取得相同的密度值 (1.0)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要的曝光量之比值。 2.相对增感速度 相对增感速度也称相对感度(relive speed RS) ,是增感屏最有用的分类方法。 3.发光色谱 增感屏发光色谱是指荧光体受 X 线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的波长范围。增感屏按发光色谱进行分 类,其发光光谱有蓝紫色区域和发光光谱在绿色区域的两大类。 (1)典型增感屏 CaW04 CaW04 增感屏是从 1897 年开始使用至今的增感屏。它的发光光谱在蓝紫色区域(350~560nm,峰值 在 420nm) 它的主要缺点对 X 线光子的吸收效率和荧光转换效率较低。 。 现已逐渐被稀土型增感屏取代。 (2)稀土型增感屏 稀土增感屏最大的特点是它的 X 线光子的吸收效率和荧光转换效率高于钨酸钙屏。 4、特殊增感屏: ①乳腺摄影专用增感屏:用于软组织摄影。要求能对组织密度对比小、病灶小都能检出,增感屏质量好, 清晰度高。使用单面增感屏单面药膜胶片,即可满足。 ②超清晰型增感屏:用于四肢远端骨关节摄影。 ③高千伏摄影用增感屏:为了过滤散射线,此种增感屏增加一层很薄的铅合金薄。④同时多层摄影增感十九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屏:用于多层体层摄影。 ⑤感度补偿型增感屏,由多种不同感光度的荧光体组合而成。厚部位增感率高。 ⑥连续摄影用增感屏,快换机用。特点:增感效率高、余辉小,耐磨、防静电。 (六)增感屏的影像效应 使用增感屏的最大优点是将 X 线曝光量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 X 线利用率以及减 少病人的照射剂量。但是,由此也带来包括对清晰度、颗粒性、增感屏老化等负面效应的影响。 一、增感作用 1、辉度:增感屏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荧光强度。 余辉现象:当 X 线照射停止后,增感屏上仍然继续有荧光存在一段时间,这种荧光继续滞留称“余辉” 。 2、感度:是指在增感屏的荧光作下,X 线胶片的感光程度。 3、增感率或者叫增感因数:在其它条件(如千伏、mA、被照体、距离等)不变的情况下,在照片上 产生密度为 1.0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曝光时间之比。增感屏不同,增感率不同,一般在 40~95 之间。 4、影响增感作用的因素 (1)增感屏的 X 线吸收效率 1.X 线吸收效率是指被荧光物质吸收的入射 X 线占原 X 线的百分数。吸收效率越高,对 X 线的有效 利用率就越高。 2.X 线吸收效率与荧光物质种类和 X 线能量有关。荧光物质不同,增感屏的 X 线吸收效率就不同。 荧光物质的原子序数高则入射 X 线光子与荧光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率就增高,对 X 线吸收效率也越高。 (2)增感屏的荧光转换效率 X 线光子与荧光体相互作用时部分被吸收后,会以另一种光子能量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这种以能量 转换的方式产生荧光的能力就是增感屏的转换效率。 荧光物质的转换效率越高, X 线能利用率就越高。 对 增感屏实际上是个能量转换器,它能把所吸收的 X 线能量转换为荧光,并对 X 线曝光量按比例进行转 换放大。二十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一二、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1、减少 X 线照射量,缩短曝光时间,减少运动模糊。 2、影像对比度增加:使用增感屏所获得的照片影像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3、影像清晰度下降:由于使用增感屏,照片清晰度下降,这是增感屏最大的缺陷。 医用 X 线胶片基本结构(双面胶片) 双面乳剂胶片结构共有 7 层,由保护层、乳剂层、底层和片基分双面组成 1.片基层 X 线胶片使用透明聚酯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涤纶)作为片基,片基厚度约为 150μm,它为组成胶片的其余成分提供了物理支架。 2.粘合层 因片基表面有憎水性,不易与亲水的乳剂层粘连。 3.乳剂层 感光乳剂层由 AgX、明胶、少量的有机和无机附加物组成。AgX 晶体悬浮在明胶中形 成了感光乳剂,感光乳剂被极其均匀地涂于片基上,其每面的厚度按生产厂家不同,可以从 5~10μm。 (1)卤化银 AgX:卤族元素 F、Cl、Br、I 与 Ag 的化合物,统称为 AgX。光吸收特性:胶片中卤化银晶 体颗粒的大小为 0.05~1.71um 1.晶体颗粒小,分辨率高;2.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3.晶体颗粒分布均 匀,反差系数高;4.晶体颗粒的大小不一,宽容度大。 (2)明胶:各种用于感光材料的 AgX 均不溶于水,更不能直接涂布在片基上。对胶片的感光特性有重要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 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b 可使卤化银颗粒涂布均匀,c 明胶膨胀后具有多孔性,可使小分子通过,便于冲洗,d 粘性强具有坚膜作用,e 性能不稳影响胶片的感光 性能。 4. 保护层 保护膜是一层坚硬的保护性明胶, 用以防止质地柔软的乳剂层受到刮擦和磨损等机械损伤,保护胶片免受触摸时皮肤上的油脂,汗和影液等的污染。保护膜具有抗静电作用。 X 线胶片的主要性能 X 线胶片的性能主要包括有胶片的感光特性、成像特性和物理特性。 a 感光特性 主要包括感光度 (sensitivity S) 本底灰雾 、 (Dmin) 最大密度 、 (Dmax) 对比度 、 (contrast二十一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二C) 、宽容度(latitude L )等参数。这些参数在胶片的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形成。 b 成像性能 感光材料的感色性,分辨力与成像的质量密切相关。 c 理化性能 X 线胶片的重要理化性能包括乳剂稳定性、防潮防静电特性、保存性、乳剂涂布均匀性、外形尺寸标准化和胶片厚度一致性等参数二 X 线摄影条件(一)影像形成要素 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照片影像的四大要素: 密度、对比度、锐利度(模糊度)及失真度。前三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影像的 几何因素。 ①密度:X 线照片上:曝光多的区域黑化程度重,表示照片的光学密度值高,影像表现就越黑;曝 光少的区域黑化程度轻,表示照片的光学密度值低,影像表现就越亮。 照片的光学密度值:等于照片的入射光线强度 I0 与透过光线强度 I 之比的对数值。用符号 D 表示:D ? log 10?I 0 / I ?人眼能识别的密度值在 0.25-2.0;最宜于医师识别影像的密度值在 0.7-1.5。②影像对比度 1,客观对比度(物理对比度)2,主观对比度(X 线对比)3,胶片对比度(特性 曲线)4,照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5,人工对比度 a、物体对比度此物体与其相邻物体在物理特性或化学特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源于物体固 有差异称为物体对比度。 b、X 线对比度:由于组成被照肢体的有效原子序数、密度、及厚度的不同,X 线通过时产生了吸 收差异,使透过肢体后的 X 线分布也产生了差异,形成 X 线对比度。 c、X 线胶片对 KX 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将X线对比度放大1.9-3.5倍 d 光学(照片)对比度:X 线照片上相邻二处之间的密度差。亦称为光学对比度。用高电压技术摄 影时,照片对比度下降,但影像黑、白之间有较大范围的灰阶,层次丰富,诊断信息增多。二十二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三e 人工对比度: 采用人工注入对比剂的方法而获得人体内组织结构间的影像对比度称为人工对比度。 (二)摄影条件 (三)摄影优化措施 ? 记录细节 X 线影像影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显示人体解剖结构细节的能力。 1,影像的清晰度:指图像能显示更多细节和具有清晰边缘,它控制可视细节。取决于模糊度(经 空间传递后物象变化的物理现象) 、分辨力(规定测量条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间频值) 、影像噪声(照 片密度或者影像亮度的随机变化) 。 2,影像的失真度:组织结构在大小、形态上的歪曲,成像在解剖部位的大小、形态的歪曲。它取决于 影像放大失真或形态失真。 3、在 X 线摄影时,被摄肢体或病灶一侧应尽量靠近胶片 4、采用小焦点的办法来减小照片影像的伴影。 5、当伴影 H<0.2mm 时,人眼无模糊感;H=0.2mm 时,人眼开始有模糊感。因此,0.2mm 被公 认为模糊的阈值。 6、一般情况下,中心线通过被摄部位的中心,并与胶片垂直。否则,影像就会变形失真。 7、照射野:指通过 X 线管窗口的 X 线束入射于肢体的曝光面的大小。 8、照射野的大小与 X 线照片影像的密度、对比度有很重要的关系。 9、减小照射野,对减少散射线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对病人和摄影工作人员也起到减少辐射的 作用。 10、.散射线的产生:A.穿透人体时产生的康普顿效应 B.和人体发生相互作用,变向无规律。C.KV 越高,产生的散射线量越大。D.散射线是软射线。E.散射线的主要影响是降低照片的对比度 11、临床照片中影响散射线的因素:1.散射线随 KV 的增大而增加。2.患者是散射源,散射随被照 体的厚度、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3.散射随照射野的增大而增加二十三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四12、滤线栅是直接吸收散射线的有效设备。 使用滤线器的原则: 1.身体被照部分的厚度超过 10cm。2.摄影所用管电压高于 60KV 时。 13、滤线栅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聚焦式、平行式和交叉式。 14、聚焦式是滤线栅的铅条延长聚焦于一直线;平行式是滤线栅的铅条相互平行;交叉式是滤线栅 的铅条相互垂直交叉组成。 15、★滤线栅的栅比:R=铅板的高度(h)/铅板的间隔(D)栅比越大,吸散线收能力强越。射★ 栅密度 n:在滤线栅表面上,平均 1cm 中的铅条数 n=1/(d+D) 16、在照片上得到相同密度值,不用滤线栅时的曝光量与用滤线栅时的曝光量之比,也叫滤线栅因子。 曝光量倍数随栅比的增加则增大,管电压高时,其值也增大。 滤线栅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聚集式滤线栅时,注意正反方向。 ②X 线中心线要对准滤线栅中线,左右不要偏移 3cm。 ③倾斜 X 线管时,倾斜方向只能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 ④使用聚集滤线栅时,焦栅距离要在允许范围内。否则,产生边缘切割。 ⑤使用调速运动滤线栅时,要调好与曝光时间相适应的运动速度,一般运动时间长于曝光时间的五分之 一 ⑥滤线栅的选择:根据肢体的不同摄影部位、摄影距离和管电压来选择。 17、在 X 线摄影中,当被照体厚度超过 10cm 或使用管电压超过 60KV 时,产生的散射线就会较多,使 照片影像对比度下降,因此,必须使用滤线栅加以消除。使用滤线栅不仅吸收了散射线,而且也吸收了 一定的原发射线。所以,在选择摄影条件时,需增加一定的曝光量。 18、影像失真主要有大小失真和形态失真放大失真三、摄影条件的选择(一)感光效应:是指在 X 线摄影中,X 线经过身体部位不同程度地吸收后,到达 X 线胶片而使胶片二十四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五感光的作用。 (二)X 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1、管电压 ⑴、管电压表示着 X 线的穿透力 (2) 降 15%法则:KV 增加或下降 15%就可以使密度增加一倍或降低一半(适用于 60-100KV) 2、管电流和摄影时间 管电流和摄影时间的乘积称为管电流量(mAs) 。 3、摄影距离 通过感光效应公式可知:胶片上得到的 X 线量与焦-片距(FFD)的平方成反比。 4、变换屏-片系统在更换胶片或增感屏时,特别是更换增感屏时,应注意增感屏的性能和增感率 (S) 。 5、滤线栅和照射野 照射野:在 X 线摄影中有效地缩小照射野,不仅减少被检者的辐射剂量,而且使散射线含有率下降,从 而提高照片对比度。但是需增加曝光量以保持影像密度不变。 (三)X 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变动管电压法:将摄影中的其它因素固定不变,管电压相应地随着被检体的厚度变化而变化的 方法。 变动管电压法的特点是:被检体厚度增减 1cm 时,管电压就增减 2KV。 2、固定管电压法:在 X 线摄影中,管电压值固定,mAs 作为照片密度的补偿,且随着被摄体的厚 度和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3、对数率法及 X 线摄影条件规范化,此法最大缺点是计算、查表烦琐,实际应用较少。 4、自动曝光法是指在 X 线摄影时,将探测器置于人体与屏-片组合系统之间,实时监测透过人体二十五管电压 管电压控制着照片影像对比度, 感光效应与管电压的 n 次方成正比 n 值随管电压升高而下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六到达胶片的射线量,通过控制仪控制 X 线机的曝光时间。在摄影中应根据体位及体厚等的变化,选择具 有能穿透被照体的 KV 值;并选择合适的密度值。以保证高质量的 X 线影像。感光机理Ag++e→Ag 即形成显影中心,无数显影中心构成潜影。 X 线曝光形成的潜影主要分布在卤化银颗粒内部。 日光曝光的特性曲线足部斜率更小些,X 线曝光下的特性曲线足部斜率相对大些,这由于 X 线光子 能量大,一个 X 线光子可以使多个卤化银感光。 反转现象:胶片在重复曝光,或过度曝光时会出现曝光量增加,密度反面下降,即反转。 摄影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即乳剂合成阶段(形成感光中心) ;②曝光阶段(形成显影中心-形成潜 影) ;③暗室处理阶段(显、定影、水洗、干燥-形成可见影像) 。 (一)显影方法与原理 感光后胶片产生了看不见的潜影, 经过显影、 定影等化学处理后得到固定的影像的过程称显影处理。 显影的重要性是把不可见潜影转化成可见光影像。 显影处理就是将胶片上的已感光的卤化银还原为银原子的过程。 化学显影法:化学显影是利用显影液中显影剂提供电子,把胶片上已感光的卤化银晶体中的银离子 还原为银原子的方法。显影液的成分及作用一、显影剂二、保护剂三、促进剂四、抑制剂五、溶剂 在 X 线照片显影液中,常用的有机显影剂有三种:米得、对苯二酚、菲尼酮。 ①米吐尔(Metol)又叫米得 化学名:对甲基酚硫酸盐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醚、乙醇。在含有亚硫酸钠或碱溶液中溶解度小,是强力显影剂,是对苯二酚的 20 倍。 ②对苯二酚又叫海得,几奴尼 化学名:对苯二酚,1.4 二羟基苯 无色,或灰褐色晶体,易溶于水,干燥空气中稳定,碱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由淡黄色变成棕色。二十六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七但在亚硫酸钠溶液中很稳定。单独使用显影弱。显影诱导期长、显影速度慢,出影后加快。受溴化钾的 抑制作用大,与米吐尔合用或菲尼酮合用,能发挥超加合作用。 ③菲尼酮:化学名:1-苯基-3-吡唑烷酮 无色晶体,能溶于热水,易溶于碱性溶液。显影性能似米吐尔,速度稍快,无诱导期。菲尼酮本身 是一种中等活性显影剂,但与其它显影剂合同形成超加合作用。定影液的成分及作用定影就是对未感光卤化银的溶解过程。 成分:定影剂、保护剂、中和剂、坚膜剂、溶剂。 定影剂 要求:①能溶解卤化银。②性能稳定,无毒、价低。 常用的有: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 定影剂化学性质:1、硫代硫酸钠:无色棱状晶体,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在溶解 中吸热。遇强光、酸易析出硫,应在阴暗处存放。 2、硫代酸铵: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解于醇类、醚类有机溶剂。 保护剂:亚硫酸钠 作用:1、防止定影液中定影剂被氧化。2、防止硫代硫酸盐遇酸析出硫。 3 、稳定定影液性能。 中和剂 强酸易使 Na2S2O3 分解,常用酸性较弱的冰醋酸、硼酸。作用:①中和显影后胶片上带的碱性显液,使之立即停止显影。 ②使定影液呈酸性,PH 值控制在 4~6 之间,以形成使用坚膜剂的条件。 ③促使膨胀乳剂膜收缩。 坚膜剂:钾矾、铬矾 坚膜剂是定影液中对胶片乳剂起固定和收敛作用的药剂,使胶片影像长期保 存。显影液辅助成分及作用二十七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八1、保护剂显影剂在水溶液中,尤其是在碱性溶液中极易被氧化。因此必须加入保护剂,以防止显影液被氧化。常用抗氧化剂亚硫酸钠作为保护剂。 保 护 剂 的 作 用 有 三 点 : ① 防 止 显 影 剂 被 氧 化 :2Na2SO3+O2=2Na2SO4②防止照片污染,并稳定显影作用。亚硫酸钠与苯醌反应生成无色的,无污染 的对苯二酚单硫酸钠,具有一定的显影作用。③微粒显影作用:亚硫酸钠对卤化银有溶解作用,当乳剂 表面溶去少许卤化银时会使显影颗粒更细一些。 2、促进剂 多数显影剂在中性溶液中不起显影作用,或显影作用弱,只有在碱性溶液中才有较强的显影作用。X 线照片显影液中,常用的促进剂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偏硼酸钠。 促进剂的三点作用:A、保证溶液一定的 PH 值,促进显影剂的还原作用。B、促使乳剂层膨胀,加 大显影液的渗透性。C、稳定显影液的 PH 值,具有缓冲作用。 3、抑制剂:也称防灰雾剂 4、溶剂 主要作用是防止照片灰雾产生。显影液中的溶剂主要为水。要求没有有机物、无机物杂质,保证配出的显影液性能的稳定。蒸馏水最好,也可用煮沸过的自来水。显影剂中的防灰雾剂苯骈三氮唑,必须用酒精溶解后放入溶 液中,方可发挥作用。 ? 定影的速度依赖于定影剂的扩散和化学反应二者的速度。 ? 水洗的目的:定影后的乳剂层中含有大量的硫代硫酸盐及其络合物,若不将这些物质除去,这些物 质将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受潮,氧化、分解,并与乳剂中的银起化学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银,使影像 变色,失去保存的意义。因此,定影后的照片必须经过充分的水洗。 ? 水洗后照片必须干燥后,才便于读片和保存,干燥就胶片乳剂层中的水扩散到空中去。自动冲洗技术的基本结构(1)自动输送系统 控制洗片速度、顺序、各程序的运行时间 自动洗片机的安装方式: ? 半明室式:输片入口在暗室,其余均在明室;二十八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二十九? 全明室式:采用储片盒或输片器,插入输片入口; ? 联机方式:自动洗片机与 X 线机联机。 (2)温度控制系统 包括加热器、恒温器、热交换器、过热保护器。 作用:保证显影、定影、干燥的温度在预定的数值。 (3)化学药液贮存系统 包括显影槽、定影槽、水洗槽。 (4)补给系统 包括补给筒、补充泵、滤芯等。 补充方式:1 长度补充:以胶片的长度来控制药液的量。目前最常用。 2 面积补充:以胶片的面积来控制药液的量。3 密度补充:以胶片的密度来控制药液的量。最科学的一 种方式,未来将广泛使用。 (5)循环系统 包括药液循环泵、密封管道、过滤器。 作用:保障显、定影液均匀及温度的一致性,过滤反应颗粒及杂质。 水循环:保障胶片上残留的药液被清洗干净。 (6)干燥系统 分热风干燥和红外线干燥。 (7)控制系统 包括电源供给系统和整机工作控制系统。激光相机的流程和优势1.良好的成像效果; 2.多机输入; 3.连续打印; 4.多种功能:①照片幅式选择多样化;②输入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在打印前可以清除;③打印前 可任选打印数目;④有的打印机还可任选胶片大小;⑤具有图像黑白反转功能。 5.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明室装片、图像存储容量大; 6.质量控制有保障。 无论是湿式打印机还是各种方式的干式激光打印机,其通过激光形成潜影的过程和各种控制程序时二十九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一致的。解剖学的基准点线面(1)点―人体表面的标志点 人体组织结构中的某些供摄影定位使用的标志, 例如,在胸部摄影时,常用的标志点有肩峰、锁骨中 点、胸骨角、肩胛骨下角等。 注意,有的常用的标志点可以看到,有的必须通过触摸判定。 (2)轴--人体互相垂直的三个轴 人体摄影时,摄影体位必须遵从位于空间三条轴向,分别称为: 垂直轴:即自上而下与地平面垂直,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矢状轴:即自前向后与地平面平行,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 冠状轴:或称额状轴。即由左向右与地平面平行,与前两条轴垂直的轴。 (3)线--人体互相垂直的三个轴线 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正中线:上下方向,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4) 面--人体位于标准姿势时的平面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二)人体解剖学基本姿势描述 为了说明人体各部或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特规定一种标准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特定的解剖学姿势规 定如下: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 前。三十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一规定了一些相对的方位名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 为外侧。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 (三)人体常用关节运动描述 在摄影学中,对人体组织结构的显示常需要采取一定的角度,一般的描述方法统一用语如下:屈、伸运 动、内收、外展运动、旋 转 运 动 人体基本体位: (1)立位--自然立位、解剖学立位 (2)坐位--坐位、半坐位 (3)卧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 右侧在下称“右侧卧位” 左侧在下称“左侧卧位” 。 。 (4)斜位--内斜位、外斜位、前、后斜位 身体一侧向前倾斜与摄影台面成角时的体位称“前斜位” 。 一侧向后倾斜与摄影台面成角时的体位称“后斜位” 注意;在影像上,一侧的左前斜位,相当于另一侧的 。 右后斜位。 (5)特殊体位―非常规体位 1.依被照体的功能命名,例如,膝关节功能位,脊柱侧弯的加重、减轻位,观察椎体稳定性的过伸、 过曲侧位, 眼眶异物的生理定位(眼球上下转动)等。 2.依被照体的姿势命名,例如,髋关节蛙式位、胸部前弓位等。 3.依摄影位置创始人名字命名,例如,乳突劳氏位、髋关节谢氏位。 (6)各种体位的临床意义X 线摄影位置的概念X 线管的轴线: X 线管阳极至阴极端的方向为长轴。长轴只有一个。 短轴有两个:一是与 X 线管窗口平行方向的,一是与 X 线管窗口垂直方向的(射线方向) ,X 线摄影所用短轴为后者。 中心线投射方向与角度三十一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二1.中心线:与球管轴线相垂直,居 X 线束中心部分的射线称“中心线” 中心线一般由模拟光圈的投影 。 (坐标轴的中心点)表示。中心线是 X 线入射方向的代表。临床使用时,代表 X 线在人体表面的入射 点和透过人体后穿出点的连线。 2.斜射线: 中心线以外的线称“斜射线” 。 3.垂直投射: 中心线与地面垂直。 4.水平投射: 中心线与地面平行。 5.向上倾斜: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6.向下倾斜: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7.中心线倾角: 中心线投射的方向与胶片或台面的夹角角度。 ③摄影距离:a.焦-片距:指 X 线管焦点至胶片的距离。不同部位的胶―片距均不同。b.焦-台距: 指 X 线管焦点与台的距离。c.焦-肢距:指 X 体管焦点与被检查肢体的距离。精确计算应为焦点至肢体 中点检查平面的距离。 d.肢-片距:指检查部位至胶片的距离。一般按肢体的重点检查平面或中部计算。 X 线投照方向的描述 ① 矢状方向(正位) 被照体矢状面与胶片长轴呈平行,中心线经被检者的前方或后方入射,从后方或前方射出的位置称“正位” 。 ② 冠状方向(侧位) 被照体冠状面与胶片长轴呈平行,中心线经被检者的一侧入射,从另一侧射出的位置称“侧位” 。 ③ 斜位方向 被照体冠状面与胶片按要求呈一定角度,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右后方或左、右前方入射,从左、右前方或左、右后方射出的位置称“斜位” 。 ④ 轴位方向 中心线经被照体的一端入射,从另一端射出的位置称“轴位” 分头―尾、尾―头、上 ,―下、下―上方向。 ⑤ 切线位方向 指中心线与被摄影肢体局部边缘相切方向。三十二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三⑥四肢检查方向 指从小腿的胫骨射向腓骨方向 与 1 的方向相反 指从前臂的桡骨射向尺骨方向 与 3 的方向相反 指从足的背侧射向足底 指从足底射向足的背侧 指从手的背侧射向掌心 指从掌心射向手的背侧1.胫腓方向 2.腓胫方向 3.桡尺方向 4.尺桡方向 5.背底方向 6.底背方向 7.背掌方向 8.掌背方向定位点 是指在人体的表面上可以看到或扪到的固定标志点。这些点与体内某些解剖部位,内脏 器官对应,X 线摄影摆位时,需要根据各定点来找到所要摄取的部位。 各种定位点: a.头:眉弓、眉间、鼻根、内眦、外眦、眼眶下缘、下颌角、颏尖、颧弓、瞳间线、鼻翼、鼻唇沟、 口角、外耳孔、枕骨隆凸、乳突尖、翼点(17 个) 。 b.颈:甲状软骨,第七颈椎棘突。 c、胸部:肩峰、锁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肩胛下角。 d、腹部:脐、髂前上棘、髂嵴、耻骨联合、髂后上棘、尾骨尖。 e、上肢: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鹰嘴突、挠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 f、下肢:股骨大粗隆、股骨内、外侧髁、髌骨、腓骨小头、胫骨粗隆、胫骨内踝、腓骨外踝。头部各连线的概念a.听眉线: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与听眦线约呈 10°角。 b.瞳间线:两瞳孔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 c.听眦线、听眦面: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为之。包含两侧听眦线的平面为听眦面。听眦线与三十三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四同侧听眶线约呈 12°角。 d.听眶线:为外耳孔顶部至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与解剖学的水平面平行。 e.听鼻线: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与听眦线约呈 25°角。 (12-13°) 。 f.听口线: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与听眦线约呈 35°角。 (22-23°) 。体表定位标志概念颈部的边界 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 乳突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 下方自胸骨上窝、 锁骨、肩峰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为界。与胸部、上肢、背部为界。 颈部体表标志 出。 舌骨 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当第四颈椎水平。 甲状软骨 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后方正对第五颈椎。 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临床上常在此处作急救气管切开或用 粗针头穿入,以解救窒息。 它的后方对第六颈椎,它是吼与气管、咽与食道的分界点。 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部边界 相当于第二、三胸椎水平;锁骨上窝位于锁骨中 1/3 分界处上方。 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 沿锁骨到肩锁关节, 再由此连线往后到第七颈椎棘突。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限是三角肌的前缘。 形状 胸部外形与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状况有关。一般可分为宽短形和狭长形。 胸骨柄与胸骨体处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两侧连接第二肋骨,可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体表标志胸骨角相当于第四、五胸椎水平,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 腹部边界 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器官。上界从前向后为胸骨剑突、肋弓、第十一肋前端与第十二胸椎。下界从前向后为耻骨联合下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嵴与第五腰椎下缘。腹壁在后 方为脊柱的腰部。前外侧壁均为扁平肋构成。 体表标志三十四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五骨性标志有剑突、肋弓、第十一肋前端。在下方有耻骨联合、坐骨结节、髂前上棘、髂棘。脐的 位置不恒定,约相当第三、四腰椎之间。 上肢体表定位标志: ①锁骨:横向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左右各一,可扪到。 ②肩胛骨:在背部的外上方,内侧角对第二肋骨、下角与第 7 肋骨或 7~8 肋间隙相平。肩峰高耸在肩 胛岗的外上方。在肩峰的前内下,深按可触及喙突。 ③肱骨大结节:突出于肩峰的外下方。 ④肱骨内上髁:位于肘关节的内上方、外上髁位于肘关节的外上方。 ⑤尺骨鹰嘴:位于肘关节的后侧突起处。 ⑥尺骨及挠骨茎突:分别为前臂近腕部的内侧及外侧突起。 ⑦豆骨:为腕部掌面尺侧突出的小骨。 下肢体表定位标志: 髂前上嵴:两侧髂骨前外上方最突出的骨点。 髂嵴: 髂前上嵴后上方,与第四腰椎棘突同一平面。 股骨大粗隆:髂前上嵴的外下方突出的骨点,可扪到。 耻骨联合:正中线与两侧大粗隆连线相交处。 膑骨:股骨远端膝关节的前上方。 股骨内、外上髁:股骨远端的内、外侧。 腓骨小头:股骨外上髁下方可触及。 胫骨粗隆:髌骨前下方突起处。 胫、腓骨内外髁:踝关节内、外上方的突起处,分别为胫、腓骨内外髁。 坐骨结节:与臀部下方可扪到。全身体表定位标志点。三十五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六①根据被检查者体位和 X 线穿过人体的方向命名。如:前后位、后前位、侧位等。 ②根据身体与胶片的相互关系命名。如:左、右前斜位。 ③以摄影位置的设计人姓名命名。如:劳氏位、斯氏位等。 ④据中心线,人体与胶片间角度关系命名。如:乳突双 45°角(梅氏位,双 45°) ⑤据被检查者肢体的姿势命名。如:胸部站立后前位等。 ⑥据某部的功能命名:如:下颌关节的张口、闭口位等。上下肢基本骨质结构解剖关系四肢骨投照的注意事项: ①熟悉四肢带骨的体表定位标志为基础; ②长骨摄影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摄影一端时,至少应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以明确共解剖位置。 ③长骨的长轴应与胶片的长轴平行,胶片尺寸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④在一张胶片上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端应位于胶片的同一端,关节面最好在同一水平线上。 ⑤焦一片径为 75-100cm,一般不用滤线器,较厚者可用(股骨) 。 ⑥骨折患者,摆位置小心谨慎,防止骨折错位。不能动者可转动 X 线管的方向,以适应其体位。单 双侧肢体,均要用铅字表明“左、右” 。 ⑦婴幼儿骨关节常规摄取双侧肢体,以便对比。 ⑧摄片条件常用:40-55KV,10-20mAs,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⑨不需要检查的部位应尽量减少 X 线的照射。被摄手臂尽量取向外展的位置,以便照射野远离静脉 等对射线敏感部位。 ⑩必要时利用棉垫、沙袋,压迫带等辅助用具,以便支持和固定胶片及被摄部位,避免移动造成影 像模糊。手、腕关节、足、踝关节的正侧(斜)位要点 一、手的投照位置 1、手后前位、前后位摄影:了解骨质形态。三十六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七2、手侧位摄影:了解异物、骨折、脱位时使用 3、手后前斜位摄影:未指稍屈曲,手掌约是 45°角。 4、手前后斜位摄影:未指稍屈曲,手掌约是 45°角。 手正位: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暗盒射入。 胶片尺寸:8X10 英寸或 10X12’ 手侧位: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手斜位(内斜) :左、右标签的重要性! ! 手斜位(外斜) :摄影体位:手外旋,手背与暗盒成 45°。第三掌骨头置于胶片中心。 手拇指正侧位:用途:观察拇指关节病变和软组织内异物。→ 腕关节正位(前后位、后前位) :中心线:尺桡骨茎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 二、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尺骨、挠骨远端、腕尺挠关节了解其侧位投影形态;月骨影像等。胶片尺寸:8×10 摄影体位: a.患者在摄影台旁边坐立。 b.手指伸直或微握,掌内旋 90°。 c.腕部尺侧在下垂直暗盒,尺骨茎突置中心。 d.拇指伸直,与暗盒呈“90°”角。 腕关节正位:中心线:经挠骨茎突垂直摄照。 腕关节后前尺偏位:腕部尺偏位(外展位) :目的:了解舟骨的情况,可前后或后前位,手掌向尺 侧偏移即可。 腕骨轴位:中心线:像肘部倾斜 25°到 30°,经第三掌骨底部上方 2cm 射入胶片中心。 尺桡骨前后位:投照要点:范围、至少包括一个关节,10X12’ 三、前臂侧位:要点:尺侧在下,肘部弯曲 90°肩部放平三十七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八肘关节前后位:摄影目的:观察时关节、肱骨远端,无挠近端及周围欠组织情况。 滤线器: (-)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垂直暗盒入射。 屏情况气:平静呼吸状态屏气曝光。 显示结构:常规位置,显示肘关节正位影。 肘关节前后位:注意:当肘关节部分强直时,上臂与前臂夹角小于 90°时,可使双臂与台面的夹角 一致,并然双臂同时外旋 20°左右,以充分显示关节面。 肘关节侧位:摄影目的:观察肘关节诸骨及关节的侧位骨质,形态,中挠骨头与肱骨小头的关系; 尺骨半半月切迹,鹰嘴,喙突与肱骨的关系。 摄影体位:a.患者面向摄影台侧边,上臂外展,屈肘呈 90°-100°角。 b.尺侧在下、肩向下一肘平手掌侧位,拇指向上。 c.肘部内上髁置胶片中心。 滤线器: (-) 中心线:垂直在节入射;或经肱前外上髁下方与挠骨小冰的关节面垂直入射。 屏气情况: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显示结构:常规位置,肘关节侧位影。 肘关节轴位:目的:重点观察尺骨鹰嘴和尺神经沟→中心线:鹰嘴上方 2.5cm 垂直射入;肩侧倾斜 30°经鹰嘴上方射入。 上臂前后位:位置要求:手臂伸直,稍外展 20-30°角,手掌向前或上。 肱上臂侧位:摄影目的:观察肱有侧位形态,骨抽结构和软组织影像。 胶片尺寸:14×14;12×10 摄影位置:a.患者仰卧或前后定位,被检测紧靠暗盒。 b.患侧上臂稍外展,屈时至 90°角,内旋、手置、腹前。三十八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三十九c.上臂内侧靠近片盒,肱骨内外上骨条,连线垂直胶片。 d.胶片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时关节,病变位端可只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 滤线器: (-)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入射。 屏气情况: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显示结构:肱骨侧位影像,常规位置。 肩关节侧位:要点:通过胸片夹摄影→因为使用了滤线器,曝光条件用胸部 条件:85KV,15mAs。 肩关节前后位:摄影目的:观察肩关节 胶片尺寸:10×12 摄影体位:a.患者仰卧或站立位,被检测肩部紧靠暗盒,冠状面与暗盒成 10°-15°。 b.患侧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前。 c.片盒上缘超出肩部约 3cm,或喙突对胶片中心。 滤线器: (±) 中心线:经喙突垂直投射。 屏气情况: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显示结构:肩关节的正位结构影像。 肩关节前后位:中心线:经缘突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肩胛骨前后位:摄影目的:概况肩胛骨的形态和骨质结构。 滤线器: (±) 中心线:对准被检测喙突下 4-5cm 处,垂直暗盒入射。 屏情无:平静呼吸情态下屏气曝光。 显示结构:肩胛骨的正位影像。三十九骨的正位摄照形态,特别是肱骨头与关节盂的关节间隙。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锁骨后前(前后)位: 摄片目的:观察锁骨后位影像。 滤线器: (+-) 中心线:摄单侧锁骨时,对准 患侧锁骨中段垂直射入胶片。 摄双侧时,对准第 1 椎或胸骨切边。 屏气情况: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显示结构:锁骨正位影像。 锁骨轴位:了解锁骨的上、下、 前、后位情况。投照位置:仰卧于 台上;片盒斜 30°,中心线通过锁 骨中心向头斜20-30°入射。 肩锁关节后前位:后前位胸部,只 是上肢下垂。中心线对 3 胸椎垂直投照。下肢带骨解剖及体表定位标志 足前后位:中心线:对第 3 跖骨底→部垂直入射;或向足跟斜 15°角,第 3 跖骨基底部入射。 足前后内斜位投照:摄影目的:观察足骨及其相应的关节和第 4-5 跖骨底部。 摄影体位: a.患者坐于摄影台上,患侧下肢膝部屈曲,小腿内收。 b.足底内缘贴近片盒,外缘抬高,足底与胶片呈 30-45°角。 c.足背与胶片平行。四十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一滤线器: (+-) 。 中心线:对第 3 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显示结构:常规位置,为足内斜位像。 附舟骨的摄照:相当干切线位,双足对应投照。 足前后外斜位:中心线对第 2 T骨茎底部入射。 足外侧位:检查足畸形或足内异物定位。 踝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踝关节正位骨质及软组织情况。胶片尺寸:12×10 摄影体位: a.患者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b.足尖向上并内旋 10-15°角。c.将内、外踝连线中点 1cm 处置胶 片中心。d.若重点观察胫腓关节,可增大内旋角度至 30°。 滤线器: (+-) 。 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向上 1cm 处垂直入射。 显示结构:常规位置,为踝关节正位像。 踝关节侧位:①外踝靠下置胶片中心。②足向前、背曲。跟骨、肘、膝的轴位投照要点跟骨外侧位:中心线:对跟矩关节垂直入射 跟骨底跟骨轴位:①踝关节背屈,或用绷带向后拉住②中心线向足底倾斜 35°-45°,对准第 3 跖骨 底部入射。 膝关节前后位:摄片目的:观察膝关节关节间隙;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髁和髌骨的外形、 骨质变化,膝部软组织,骨垢和籽骨等。胶片尺寸:14*14 摄影体位:a.患者坐于摄影台上,患肢平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b.髋骨位于股骨内、外踝之中。 c.片盒置膝部N窝下,胶片中心对髌骨下缘。d.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用则卧水平投照或后前位。 滤线器: (+-) 。 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胶片。显示结构:膝关节正常,常规位置。四十一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二膝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膝关节侧位投影形态,髌骨、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形态及骨质情况。胶片尺寸:14*14 摄影体位: a.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膝关节屈曲约呈 135°角。b.对侧下肢置于患肢前方。c.腓侧紧靠暗盒,髌 骨在胶片约 2cm 内。 滤线器: (+-)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与N窝折线之中点垂直入射。屏气:平静屏气曝光。 显示结构:常规位置,膝关节侧位影髋关节、骨盆的投照体位股骨颈前后位: 摄片目的:观察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及髋关节情况,摄一侧可以,最好两侧同时摄片。胶片尺寸:14 ×17 摄影体位:①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然后内旋 20°角,两足拇趾相接触。 ②往耻骨联合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与腹股沟相交点为定位点,将定位点置胶片中心。 滤线器: (+) 中心线:经定位点或定位点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显示结构:股骨颈正位影。 髋关节蛙氏位:摄影目的:观察两侧股骨颈侧位情况。常用于小儿髋关节复位,复位后检查。 胶片大小:14X17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台中线,髋与膝部屈曲,两下肢外旋相同角度,并 与水平台面约呈 30°角。 中心线:为双侧髋关节定位点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 显示部位:双侧股骨头、髋以及相关结构。头颅正侧位、副鼻窦正侧位、下颌骨正侧位、乳突许梅氏位、眼眶正侧位、颅底位四十二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三头部常规摄影位置 头部摄影分颅穹隆部、面颅部、颞乳突部、副鼻窦区、颅内各骨性通道、切线位和颌骨等。每个人 体检查部位都有确定的几个摄影位置。 头颅后前位 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头旁。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 稍抬高,可使患者较舒适。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垂直于台面,前额和鼻紧靠台面,使听毗线与台面 垂直。暗盒上缘超出头颅,下缘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在暗盒中心。 中心线: ①对准枕外隆凸下方 3cm 处,与暗盒垂直。②向足侧倾斜 15o~20o 角,通过鼻根射入暗 盒。 用途 常规位置。如观察前额和眼眶病变,应以中心线向足侧倾斜摄影。 头颅前后位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稍内收, 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左右两侧外耳孔与台面距离相等。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线包括下颌骨。 中心线 :对准眉间,与暗盒垂直。 用途 :常规位置。适用于患者意识不清而不宜于俯卧位摄影者,或同时需要检查内耳等部位者。 头颅侧位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测紧靠台面。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弯曲,用 前臂支撑身体,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头颅摆成完全侧位。暗盒上级超出头顶, 下级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与眉间的连线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 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 2.5cm 处,与暗盒垂直。 标准片显示:显示头颅标准侧像。颈椎显示为斜位像。 枕骨和颞骨岩部前后位(Towne 位)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内收, 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为使患者较为舒适.可用一棉垫垫于枕骨处。暗盒上缘与头顶相齐,下缘低于下 用途 常规位置。四十三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四颌骨,或将枕外隆凸对暗盒中心上方约 5cm 处。 中心线 向足侧倾斜 30o 角,对准眉间上方约 11cm 处,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用途 对检查枕骨和额骨岩部等部位的病变很有价值。 标准片显示:显示枕部前后半轴位影像。 颅底颌顶位(颅底位)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背部用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 曲,使腹部肌肉松弛。头尽量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听呲线尽量与胶片平行。前额用棉垫和沙袋顶 住,使头颅保持后仰姿势。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线超出枕外隆凸。 中心线 对准两侧下颌角联线中点,与听毗线垂直或向面侧倾斜 5o 角,射人暗盒中心。 用途 常规位置。 标准片显示:显示标准颅底轴位像。颅底外形呈圆形、额骨弓对称性的投影在颧窝外。下颌为弓形, W部与额部重叠。体部、齿列与上颌窦重叠。牙齿均为轴位像。下颌支投影短小,与下颌角重合。矢状缝 与鼻中隔、筛窦垂直板相续,位于影像中线。颅底外形左右对称,、筛窦与鼻腔、蝶窦与腭部重叠。颞骨 岩部为“八”字形,投影在枕骨大孔的前外方,呈轴位像。颅中凹可见听器与内外耳道相通,内耳道开口于岩 骨中部向后。自岩骨尖部向前外方,依次可见破裂孔、卵圆孔和棘孔的轴位像。颅前凹,照片中心线与听 眦线相垂直时,下颌骨投影前移,腭骨、筛窦等显示较广。 蝶鞍侧位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转成侧位,前胸上部可用沙袋支撑,使其稍抬高。头颅矢状面 与暗盒平行,瞳间线与暗盒垂直。抬高侧的肘部弯曲,手握拳支垫下颌部,使头颅保持侧位不动.外耳 孔前上方各 2.5cm 处置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 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 2.5cm 处,与暗盒垂直。用途 常规位置。 蝶鞍侧位标准片显示:显示蝶鞍局部侧位影像,主要显示蝶鞍前床突、蝶鞍后床突、鞍背、鞍结节、 鞍底、蝶窦。鞍底无双边。影像细节可见。四十四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五蝶鞍后前位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放于胸前、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 使患者较为舒适。头颅正中面对台面或暗盒中线,并与之垂直.前额和鼻紧靠暗盒,使听毗线与暗盒垂 直,将眉间上方 4cm 处置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 向头顶侧倾斜 25?或 100 角,对准枕外隆凸下方,经鼻根上方约 4cm 处,射人暗盒中。 用途 适用于检查鞍背及前床突的病变。 下颌骨后前位: 投照要点:俯卧、下颌内收。中心线通过下颌角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显示下颌骨体部、支部。 下颌骨俯卧侧位 摄片目的:观察下颌骨支、体部骨质、颏部。 胶片尺寸:5×7; 8×10 1/2 摄影体位: a.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成侧位。 b.被检侧手臂放于身旁,对侧手、前臂弯曲支持身体。 c.头尽量后仰,被检侧下颌紧造暗盒,并平行。 滤线器: (-) 中心线:球管向头倾斜 30°角,对准对侧下颌角下方约 5cm 处入射。 屏气情况:平静呼吸状态下曝光。 显示结构:常规位置,下颌骨的一侧全影像。 照片质量评估: A、下颌骨投影位置居中。 B、各解剖结构显示清晰。 视神经:视神经管的空间位置是斜的, 正侧位上不能显示, 视神经管在颅腔内的前后距恰在蝶鞍前床四十五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六突下,相当于颅腔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在摄影时中心线经过同侧眼眶外部射入胶片中心。因此摄取视神 经孔的后前斜位和前后斜位所得影像相同,只是放大率不一样。需双侧对比观察。 视神经孔后前位(Rhese 位)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两手放于胸旁。踝关节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 可使患者较为舒适。头转向对侧,将被检侧眼眶放于暗盒中心。颧骨、鼻尖和下颌三点紧靠暗盒,使头 颅矢状面与暗盒成 53o 角,听鼻线与暗盒垂直。 (下三点) 中心线 对准被检侧眼眶中心,与暗盒垂直。 用途 常规位置。 前后斜位 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向对侧旋转,使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呈 53 度角。听鼻线垂直与 于台面,眼眶外下份对胶片中心。 中心线:通过眼眶外下份垂直入射。 面骨后前 45o 角位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两手放于胸前或胸旁。踝关节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 抬高,可使患者较为舒适。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前额抬起,鼻部和额部紧靠台面,使 听呲线与台面成 45o 角。鼻尖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 对准鼻尖,与暗盒垂直。 用途 常规位置。标准片显示:显示面骨正位影像。双侧额骨展开正位影像。双侧额骨分别投影在眼 眶下缘及上领窦的外侧缘。影像细节可见。主要显示双侧额窦、眼眶、蝶骨大翼、鼻腔、额骨、上颌骨、 上颌齿槽等双侧对称,无歪斜现象。 面骨前后位 摄影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部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向内 收,使听眶线与台面垂直,面骨与台面平行。将枕外隆凸上方 5cm 处放于暗盒中心。四十六 影像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四十七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 25o~30o 角,对准门齿咬合面射入暗盒中心。 用途 常规位置。适用于面部有严重损伤而不能俯卧的病例。 颧弓顶颌斜位 摄影体位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腓骨远端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