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父母的爱自杀,可悲的是教育,父母还是孩子

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qingdaonews.com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1/5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原因竟然是...
目前,中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关于中学生自杀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
1/5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这个世界怎么了?!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搜集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自杀案例79例,蓝皮书分析指出,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为初中,学生自杀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参与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的数字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中学生“拥抱”死神,“凶手”到底是谁?
凶手一:应试教育之痛 何时才能学海无涯乐作舟?
只要高考的独木桥教育体制还存在,我们还一直以分数为核心,那么,即使减负多少,也至多只是表面工作,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任何一个孩子都很难至始至终适应此种应试教育的竞争状况,升学的竞争无比的剧烈,应试教育的压力不断的转嫁到学生和老师的身上,而此种教育的情形,其实牺牲的,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忽略。
别再说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了!学习文化、探索知识,原来应该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但在我们的脑海里,怎么就一直是“苦”的呢?
就是这样的一句名言,写的确实是现实的问题,但也许就是这样的观念,让我们的孩子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中, 从而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选择轻生,但让学生“生病”的,罪归祸首的还是那“病入膏肓”的教育体制,因此,我们只能但愿其能早点病逝,才能早日解救那些“生病”的孩子们。
凶手二:父母关爱不够 人际关系恶化紧箍咒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在,生活才会融洽,现在很多中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尚可理解,但对孩子的关心却不仅应该仅停留在学习层面,还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只有融于集体之中,抱有积极向上态度的中学生,才能像沐浴着雨露的花朵,向阳积极成长 …....
凶手三:成长环境顺利 祖国花朵缺挫折磨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年来,独生子女被众星捧月,既没有兄弟姊妹的竞争,也没有长辈们必要的限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自尊心过分强大,外在表现就是“气性大”。
这样的人格,遇到挫折,容易因缺乏思想准备和因应能力,而出现过激行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引入挫折教育十分必要。让他们正确估量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位置,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避免他们一出家庭、学校的温室就变得弱不禁风,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气性大”,实际上是过去受的气太少了的缘故。
凶手四:心理咨询教室 有多少形同虚设?
尽管许多中学纷纷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室,但是悲剧的反复上演证明:仅寄希望于学生心理咨询室,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是痴人说梦。
第一,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咨询室处于被动角色,难以深入学生群体中发现“问题学生”并为其答疑解惑。
第二,衡量心理问题是否存在并没有硬性的标准,许多“问题学生”难以发现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即便及时察觉,也可能碍于面子等原因而不去主动“就诊”。
第三:学生心理咨询室受到时间上与地域上的限制,其功能与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第四:有些心理咨询收费每50分钟收费在100-700不等,这昂贵的心灵鸡汤也让许多孩子和家庭“喝不起”,急需公益性质的心理干预机构。
凶手五:生命教育缺失 青春小舟丧失方向
深圳市疾控中心曾在2008年公布过一份《深圳市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2.1%的受试学生表示曾考虑过自杀,2.2%的学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
深圳市某区各中小学随机选取近千名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生命状态的现实是主体意识缺失、归属意识淡漠。中学生缺乏生命教育力度,存在生命教育盲区。16%的中学生表示生命教育“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的中学生表示“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18%的中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则缺乏对生命、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生存技能的正确认识。其实,连大学生自杀的问题,主要也是源于中小学阶段心理埋下的隐患。很多老师、家长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了一些青少年走极端以自杀处理问题的后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每天发布政策/信息
更多提分干货请访问河南高中
| 政策 o 信息 o 考点 o 试题 o 方法 |
更多请访问河南高中
今日搜狐热点杭州朝晖中学初二学生跳楼自杀|教育成长 - 绍兴E网论坛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杭州朝晖中学初二学生跳楼自杀
5月12日晚,杭州朝晖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放学回家后,跳楼自杀了。留给家长的只是薄薄的两页纸,短短的几句话[attachment=6781774][attachment=6781768][attachment=6781769][attachment=6781770][attachment=6781771][attachment=6781772][attachment=6781773]
残暴的教育!脆弱的孩子!
据说绍兴也有一个跳河?想想我们那时,好象没这么大的勇气,伤心有,更多的是玩疯的节奏!
老师的这次处罚只是导火线。
无语,各方面都要反思.
为什么一个个孩子都那么那么的想的开。一秒决定自己的生死,毫无责任感可言。
看来孩子还是从小多接受挫折教育比较好,一点承受能力都没有太危险了
这孩子怎么不和爸爸妈妈诉说一下就走了,是不是平时和父母比较疏远呢我家孩子每天回家来都有很多学校里的事情要说,我就随声附和,等他发泄完了心里也就平衡了
学生何苦如此,教师何苦如此。
这位学生其实在平时就有很多积压在心里的郁结,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就心理健康,往往越懂事的孩子压力越大,他们往往选择自己消化压力,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所以父母往往是最后知道原因的。而我发现很多家长为孩子的付出和孩子的需要往往是错开的,家长往往觉得我把你什么都安排好了,你只管读书读好就好了,其实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反而会给孩子压力越懂事的孩子越是听话,越是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当然不能让他们操心,导致孩子往往不是为了自己活,而是为家长活,心里也许有很多话想说,也许有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要和家长倾诉,家长往往不以为然。越是成绩好的孩子,家长就越觉得这个孩子不需要过多关注,反正自觉。学校,学业和老师会给学生压力,不止这些,到了社会,还有各种更焦虑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还是保持这样,而不是作为一个朋友一样与他们平等交流,也会产生悲剧。家庭教育,家庭的结构和关注其实是孩子的支柱,而不应该成为孩子的压力之一。这件事情里,很明显看到,孩子的心事似乎无处倾吐,或者她不愿对父母说,死前的平静和虚无。至于为什么,父母应该好好反思,作为她最亲近的人连她到底处于何种精神状态都不自知,真的很可悲。在我看来深究起来真正有责任的是家长,长期的忽视,我想她在父母面前是报喜不报忧的,希望父母不要为自己担心的。初中的孩子其实心智已经很成熟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也不输成人而且甚至更纯粹。但他们唯一缺的就是处理问题和压力的能力,这是随着他们长大会慢慢增强的能力。而如何教会他们这种能力的是家长。老师的责怪只是一个按钮,一个契机让这种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我认为如果一个懂事孩子需要释放和帮助时不向父母求助,而憋在心里说明这个父母其实是失败的。他们根本没有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老师的职责绝对过了,但这不是造成孩子自杀的根本原因。如果老师没有指责,那么我想说这种心理状态即使不是这件事情,总有一天都会垮掉,因为她承载了太多她可以消化的东西。我知道父母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我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为和关注点。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也因为相似的原因差点跳楼,而且由于很内向的性格和怕父母担心,不想惹麻烦的性格,自己忍着很多事情,就为了不愿父母担心。直到我寻死的心思被发现了才发现其实已经很严重的抑郁了,而我父母发现时也是很惊讶的,因为我平时在他们看来那么乖那么开朗成绩那么好那么自觉。很多事情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没有和孩子平等的关系就没有沟通,真的不要单方面觉得这是为她好就做。我妈为了我做了很多事情,甚至休假陪我学习,她认为的这种为我好的举动,其实反而给我压力,她不要回报,可是我不是没感情的机器,我是不希望这样的,因为父母付出更多其实是为了更多的回报,比如更高的分数,更乖的表现,这其实是对孩子的精神绑架。她的事情真的让我很心痛,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真的很心痛。
从遗嘱看,责任完全在学校。而且,多件跳楼的事情来看,跳楼,往往是“异地”的。也就是说,跳楼的地点,往往不是受气的地点。
ggm7713:从遗嘱看,责任完全在学校。而且,多件跳楼的事情来看,跳楼,往往是“异地”的。也就是说,跳楼的地点,往往不是受气的地点。&( 10:45)&短短数语你就看出是学校我也是无语了。现在的教育已经迷失了,独生子女在生活中是家长们的一切,在生活中不会遇上挫折,养成了目空一切自私自利的世界观,而学校又是充满竞争,而且很多不好的习惯要在学校受到强制性的改变,过程必然是艰苦的,但家长往往心疼自己的孩子,不会去反省自己
有的老师确实言辞非常过激和过份的,会各种侮辱性的措词,市区很多老师就这样,尤其是中学老师面对一个成绩上不去的学生就会如此,无非运气好,没碰到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否则这老师也过不好日子了。
:这位学生其实在平时就有很多积压在心里的郁结,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就心理健康,往往越懂事的孩子压力越大,他们往往选择自己消化压力,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所以父母往往是最后知道原因的。而我发现很多家长为孩子的付出和孩子的需要往往是错开的,家长往往觉得我把你什么都安排 ..( 06:43)大神,分析的好透彻!现在教育的方向都已经歪到西伯利亚去了
雨晨2005:为什么一个个孩子都那么那么的想的开。一秒决定自己的生死,毫无责任感可言。&( 17:00)&是老师欺人太甚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67076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自杀逼父母弃二胎,不仅是教育问题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自杀逼父母弃二胎,不仅是教育问题  一家之言   溺爱孩子的家庭满大街都是,孩子也注定要进入叛逆期,但以自杀抗议生二胎的孩子确属凤毛麟角。除了后天的教育养成,难道没有心理或者精神障碍在作怪?   因不满于父母生二胎,13岁的湖北女孩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甚至尝试用刀片割手腕,怀孕13周零5天的母亲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女孩的异常举动让网友大跌眼镜。最初报道此事的媒体援引心理医生的话说,对这些反应太过激烈的孩子,家长应该反思下平时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或是太溺爱了。从相关微博的评论中亦可看出,将问题指向溺爱教育的话语,通常会赢得较高的点赞。   这中间或许存在着家庭教育问题。过度的爱,让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父母在日常教育中,有启蒙式教育和适当的批评与惩罚,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心理耐受力、包容心,其结果将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只可惜,很多家长虽明知此理,但在实践中却做不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普遍的遗憾。   但在对涉事家庭教育状况无知的语境下,泛泛将批判的笔锋落于家庭教育,却是一种过于偷懒的态度。道理很简单,溺爱孩子的家庭满大街都是,孩子也注定要进入叛逆期,但以自杀抗议生二胎的孩子确属凤毛麟角。除了后天的教育养成,难道没有心理或者精神障碍在作怪?   虽然尚无一致的定论,但一般认为,精神疾病带有遗传性和隐蔽性。也就是说,这种异常心理和行为,更多自其出生伊始就如影随形潜伏着,直待机缘触发,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等就出现持久明显的异常,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会产生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将其归于后天教育失范,是过于文艺腔了。   在此之前,2009年,媒体也爆出重庆长寿14岁女孩因母亲怀孕生二胎而写下遗书的事件。报道此事的记者曾试图为其联系心理医生,但被她父亲婉拒。不知道这个女孩现在怎么样了。但其父母的态度,则存在明显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虽然精神疾病如此广泛,但真正对它有基本了解的父母却少之又少。   这样的孩子,总该去看医生的。只是简单的教育失范后果,当然更好,如果是精神障碍,就要接受治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能停留于泛泛的指控教育。如果真正怀疑孩子有精神障碍,还是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比较靠谱。除了人格教育,父母也都应懂一些精神心理知识。   □韩福东(媒体人)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作文父母的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