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要跨时代的比较球星总统

关于贝利时代的足球环境,以及人们跨时代比较球员的几个盲点
之前有个贴子争论和谁更强的话题,有人扯贝利时代的防守水平低,有人反驳说天赋才是最重要的,关于两人谁更出色我无意讨论,我只是想先说明,关公战秦琼这种事必须要结合时代背景来讨论,但你需要对时代背景有个足够深刻的了解,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进化论,过去无防守论。&以贝利来说,其所处的年代正是从全面攻势足球向防守足球发展,个体足球向整体足球发展的年代。虽然在50年代及以前已经形成了欧洲和南美足球各领风骚的格局,但限于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和战争因素,除去世界杯以外,两个大洲缺乏交流,也无法学得对方的长处,除去相熟悉的球队,比赛双方也没有录像可以参考对方的打法,因而缺乏战术性,足球比赛更多依靠天才球员的发挥,阵型更为松散,对进攻的热情更大。1954年世界杯场均5.4球达到进攻的顶峰,1958年世界杯仍然保留了大部分这样的特质,进攻球员有相当开阔的空间发挥其才华。&之前有人说58世界杯决赛防守松散,这是事实,因为当时的足球缺乏交流和战术性,主要是靠个人天才的发挥。但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的普及,足球工艺的提高),全球化趋势更进一步,欧洲和南美以及其它大洲的足球的交流更多,职业足球的商业性特质也进一步明朗化,从60年代开始,比赛前分析对手的打法,进行战术上的部署成为教练的必修课。1962年世界杯开始足球开始了较为彻底的功利化,攻势足球和防守足球开始博弈。那一届世界杯场均进球跌到2.78个,这是世界杯史上第一次进球跌到3个以下,而且再也没有回升到3个以上。具体和58年有什么区别呢?当时没有红黄牌和换人制度,即使受伤也不能换下(除非你想10打11),因此人盯人防守是当时主流的防守策略,因为防守队员可以运用非常规的防守动作挡住贝利、尤西比奥这样的球员。虽然58年之前就是这样,但62年开始,各支球队防守收缩地更为厉害,经常出现8-9名球员集中在门前30米左右组织防守。以1962年世界杯巴西对墨西哥的比赛为例,墨西哥对防守力量的投入比1958年的亚军瑞典更甚,而巴西也仅以2球获胜(均来自贝利的个人突破)。而且暴力现象已经严重到了平均每场都有人受伤的地步(62世界杯总共32场比赛,34人受伤)。&1962年世界杯最恶名昭著的“圣地亚哥之战”,意大利和智利简直是玩摔跤:1966年世界杯开始之前,国际足联的专家已经纷纷认为当前足球趋势是向防守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因为4-3-3的逐渐流行,以及“门栓”——清道夫的出现,这当然和足球的高度商业化有直接关系。bkx世界杯场均进球维持在2.78球,恶劣的盯人防守层出不穷,比如葡萄牙队的莫赖斯对贝利,英格兰队的斯泰尔斯对尤西比奥的绞杀防守。由于无法忍受暴力足球,国际足联在1968年出台了红黄牌和换人制度,当然也不是一下就见效的(当时3张黄牌换1张红牌,一场比赛换2人,而且对于一些大动作判罚力度还是太弱)。以1966年世界杯巴西对葡萄牙一战为例,这场比赛你大致看得出当时流行的防守策略:&1970年世界杯是攻势足球抬头的一届世界杯。bkx世界杯场均进球升到了2.96个,是58年以后的峰值。巴西队对此贡献极大,6场比赛打进19球丢7球(即是说巴西队的比赛场均进球达到4.3个)。相比来说,bkx世界杯采用4-4-2和4-3-3的球队更多,阵型更为严密,防守策略仍然以人盯人为主,但由于红黄牌和换人制度对纯粹的盯人防守起了一定限制作用,因此有些球队也开始采用人盯人结合区域防守的策略。&以巴西队的比赛为例,他们在半决赛的对手乌拉圭采用的就是人盯人结合区域防守的策略,他们从中场能展开相当有力度的逼抢。而决赛的对手意大利就是相当纯粹的盯人防守,除了两个前锋,其他人全部缩在门前30米组织防守。从比赛场面来看,巴乌之战的节奏要比决赛快得多,乌拉圭对巴西的限制作用也比意大利好,也就是说,单纯的盯人防守已经不能适用于足球新的变化,等于说明个体足球已经让位于整体足球。阿贾克斯和荷兰队的全能足球也就应运而生了。&1970年世界杯半决赛巴西VS乌拉圭全场,对抗强度,速度绝对不差:1977年贝利告别赛的录像,你可以看得出,当时的防守已经到了非常严密的地步;总的来说,贝利的时代正是从攻强守弱到攻守平衡的时代,而且其程度维持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让我们比较一下1962——70三届世界杯和年三届世界杯的场均进球数:&贝利&梅西&1962 & & & & & 2.78&2006 & & & & 2.30&1966 & & & & & 2.78&2010 & & & & 2.27&1970 & & & & & 2.96&2014 & & & & 2.67也就是说防守强度贝利时代稍弱一点,但差距并不大。而2010年世界杯的场均进球如此之少也是不大正常的。以目前的趋势来看,规则是越来越有利于进攻的。任何时代伟大球员的技术能力当然是为那个时代服务的。我同意时代的进步,但我想指出的是,这个进步,指的是足球向高度产业化和人性化趋势的进步,球队,球员的竞技水平是不是可以说也在进步?这不可一概而论。不能一直说贝利和巴西队能不能适应现在的足球(再说贝利时代4-3-3和4-4-2已经成为主流阵型了),你需要考虑到,即使你把现在的和梅西直接扔回到贝利时代,他们也不可能完全照搬现在的打法。因为比赛规则,判罚尺度和现在不同。比如说,你问为什么贝利那个时代前场几乎不抢球?因为当时门将可以无限制手接回传球,哪个前锋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为什么当时节奏看上去比现在慢呢?因为当时的规则决定人盯人是最好的防守手段,在当时收缩到门前30米组织防守比在中场花大力气围抢更有效果,球员跑动自然比现在要少。另外越位规则也不一样。还有,当时的足球比现在更重,空气阻力更大,远射和任意球的质量比现在要低,这些就能认为是球员个人技术能力的问题?不尽然。至于身体素质是否进步?肯定是有一些的,但绝对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巨大,难道过100年人就能不借助外力飞上天了(除非以后的人都打激素了)?!何况足球运动员本身也不是运动员领域中身体素质最尖端的一批人。之前也有人专门为此询问过阿根廷球星肯佩斯:问:“一些人认为你那个时代的足球和现在迥异,过去的一些伟大球星到现在的环境来将无法发挥,因为适应不了节奏和身体要求,你怎么看?”答:“任何时代的巨星都是巨星,他们能根据不同情况比赛。今天的足球节奏是更快了,体能要求更高,但人们需要记住,今天的一些球星回到70、80年代同样踢不了,在我踢球的年代,控球和技术的要求极高,而今天太多的球员只知道跑上跑下。”因此跨时代比较球员,应该更多比较其在时代环境下展示出的技术特点和对球队的带动作用。
[&此帖被嘉庆皇帝在 10:06修改&]
赞赏了20虎扑币
赞赏了20虎扑币
已有JRs,赞赏了75虎扑币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楼主,你的ID告诉我,你应该回到古代,那里更适合你。真的。
好好看帖再评论 不要张嘴就来
第一,LZ对于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的梳理我基本同意,当然区域防守在70年世界杯前就已经有了,巴西、英格兰、东欧球队的基本防守策略都是区域防守,70年世界杯上比利时队也是区域防守。其实除了盯人还是区域这个基本分流外,还有一个区别是防守面积,基本上到64年左右时绝大多数球队还习惯于围绕禁区布防,到66年时防守扩张到中圈一带已经是很多强队的特点,到70年时一些球队已经开始很明显深入到前场进行逼抢。从这个意义上讲,胡乱地说那个年代没有防守体系,肯定是不对的——当然,你无法说服不了解情况的人认同这一点,这不是你的错,因为你的概念本来就是对的;也不是对方的错,因为人家确实不感兴趣。 第二,对于比赛节奏,这个东西倒有区别。比赛节奏这个东西,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无外乎快还是慢,但同样是节奏快,内涵可能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因为球员个人频繁带球突破,可能是因为频繁传出速度快、力量大的直线球、长传球;可能是因为拼抢、对抗激烈,也可能是因为复数球员的无球跑动、传切配合速度快。另一个区别是持续的时间,高节奏能持续10分钟、30分钟、60分钟还是全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70年世界杯的每场球我都看过,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意见是:第一我不能认同70年世界杯节奏不比现在慢的看法,我反而认为70年世界杯由于天气和比赛时间的关系,大多数比赛的节奏反而是偏慢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几乎没有一支球队在70年世界杯上稳定使用前场逼抢的战术,而这一战术在英格兰、苏格兰、德国、荷兰俱乐部球队身上已经具备了;第二现在的节奏快主要是快在局部快速、简练、准确的传跑配合上,快在已经很常见的中前场逼抢上,这一点如今的西甲体现的很明显;而70年代的快是快在个人,快在人盯人的攻防关系,一些欧洲北方球队快在多长球、多直线球的拼抢对抗。就像我前两天看过几场70年代利兹联的球,那个节奏其实还真快,但主要是耗在了拼身体、拼对抗、拼高空球和长距离直线球的争夺上。 第三,球员的身体素质明显是在进步的,起码速度、对抗的力量、平均身高、爆发力、弹跳力,这几点的进步比较明显。倒是体能,我觉得进步的可能确实没那么大,过去的球员能跑的也不少,但似乎现在进步的是对于体能的分配方式更科学合理,球员更懂得怎么科学的使用体能,像哈维、皮尔洛这些人的绝对体能值我觉得肯定不如已算是过往球员的恩里克,后者是能玩铁人三项的家伙;但他们的体能消耗控制更聪明,跑动方式更聪明,巅峰时期保持在1W米左右也就不是什么事。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以前球员的职责是相对独立的,攻就是攻,守就是守,进攻球员参加防守有限,防守球员参加进攻更有限,除非你踢的是自由人、边后卫这种特殊工种。但是现在的球员攻防职责融合度更高,对于进攻来说,除了特权球员,否则传统意义上的进攻球员也要防守;而防守球员早就需要具备至少不太差的传接球能力、控球能力、后插上能力等等。能力的全面化意味着局部参与攻防的人数就有可能要上升,人数上升就意味着每名球员的传接球速度、反应速度和决策速度必须更快。其实很多专业人士也说的很明白了,现代足球是快,但不完全是绝对速度快,更多情况下是要求球员做决策、做反应、做动作必须更快,这是两个概念。
最后,古今直接关公战秦琼这么无聊的话题本来聪明人见了就该绕道走,LZ如果是本着科普过去的情况我觉得挺好,如果真的想论战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没必要了吧
[&此帖被zkamille在 16:46修改&]
楼主堪称虎扑第一贝利球迷,而且可贵的一点是能拿出大量干货
球员不需要跨时代比较,只要看他在他那个时代的表现和地位是否超过其他所有人,超过多少。就像高考一样,看的是你那一届的排名,因为大家面对的东西都一样,你和其他届的考生去比有何意义?
[&此帖被AOKOALICE在 20:24修改&]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26楼 @ 发表的: 我的意思是70世界杯半决赛的节奏比较快,那届世界杯的录像我还是看得比较多的 另外这个身体素质进步我是认可的,但是过去绝对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就是一群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残疾人踢足球 其实我觉得你的例子举得不太好,当然你需要带入70年巴西队,这个也没办法。乌拉圭与巴西那场球的上半场节奏确实可以,但是太多的人与人对抗这个内容有点不搭。 真正能让没看过当年多少球的球迷,用现在的足球欣赏标准来评判,还能觉得确实节奏快、水平高的比赛,我推荐一场:1972年欧洲杯预选赛,西德对英格兰,那真是一场经典战,水平也相当高,而且优酷上“足球资料库”这个老哥们的上传视频中就有,清晰度还不错,也是良心。
结论每个人都不一样,能够拿出干货来讨论就不错了
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就好,不可能每个人都认同
以前法国队踢过一场复古赛,球衣秋裤用的是几十年前的,球鞋不知道,不记得了,然后赛后齐达内说穿这些来踢球太累人了
楼主何必理会那个极端梅密。。
引用74楼 @ 发表的:
“力克”是啥意思?打平也叫力克?
苏联法国咋就成了一流强队了?1954年世界杯法国小组都没出线,苏联都没参加。
梅吹真是百度都省了,别出来丢人了。
巴西二比零赢了苏联
1954年说明什么问题?94年法国也没参加世界杯,98年夺冠了你怎么说?
引用3楼 @ 发表的:
有一点不明,当时的球大概多重?
可买一个复古版的火车头牛皮球感受一下,当然如果你够土豪,可直接购入当时的世界杯比赛用球,重要的是当时的足球防水性能极烂,下雨之后就会变得很重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既然楼主要比较时代的变化,为什么不用场均跑动距离进行比较?
当时应该没有场均跑动距离这项统计吧。。。
引用38楼 @ 发表的:
贝利的实力其实也没有达到远超其它球员的水平,至少和济科、加林查的差距不大。但是数据确实看上去很可怕,尤其是三个世界杯,但理性探讨的话,其实真正属于贝利的世界杯应该是两个,而17岁那年称神,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手是东道主瑞典队,而不是其它传统强队
打瑞典之前打爆法国,力克苏联,这两个都是当时的一流强队
说了半天就是,那个时代不论从规则,战术,球场,硬件,全都远远落后于现代足球
引用17楼 @ 发表的:
真不敢想欧冠巴萨输球后的话题区得轮成啥样
现在这些梅吹和说巴萨大热的都是最期待着巴萨输球等着轮的
引用4楼 @ 发表的:
可买一个复古版的火车头牛皮球感受一下,当然如果你够土豪,可直接购入当时的世界杯比赛用球,重要的是当时的足球防水性能极烂,下雨之后就会变得很重
看球晚,最早认识的还是飞火流星,当时觉得那个球真轻,02年沈阳这里卖到¥55。小时候几十元的那种老式足球感觉就很沉,把脚趾甲踢断过……至于电视之星之类的只闻其名……
贝利那个年代还有好多连职业球员都算不上
其实我认为足球和篮球一样,,60年代那个时期水分太大了,,以篮球为例张伯伦场均有个赛季50多分,,,神马水平?足球也是一样,那个时期的科技和技战术和现在能比?当然贝利确实牛逼
楼主,你的ID告诉我,你应该回到古代,那里更适合你。真的。
引用1楼 @ 发表的:
楼主,你的ID告诉我,你应该回到古代,那里更适合你。真的。
好好看帖再评论 不要张嘴就来
有一点不明,当时的球大概多重?
引用3楼 @ 发表的:
有一点不明,当时的球大概多重?
可买一个复古版的火车头牛皮球感受一下,当然如果你够土豪,可直接购入当时的世界杯比赛用球,重要的是当时的足球防水性能极烂,下雨之后就会变得很重
引用1楼 @ 发表的:
楼主,你的ID告诉我,你应该回到古代,那里更适合你。真的。
你就是个笑话,真的
贝利那个年代还有好多连职业球员都算不上
引用4楼 @ 发表的:
可买一个复古版的火车头牛皮球感受一下,当然如果你够土豪,可直接购入当时的世界杯比赛用球,重要的是当时的足球防水性能极烂,下雨之后就会变得很重
看球晚,最早认识的还是飞火流星,当时觉得那个球真轻,02年沈阳这里卖到¥55。小时候几十元的那种老式足球感觉就很沉,把脚趾甲踢断过……至于电视之星之类的只闻其名……
其实我认为足球和篮球一样,,60年代那个时期水分太大了,,以篮球为例张伯伦场均有个赛季50多分,,,神马水平?足球也是一样,那个时期的科技和技战术和现在能比?当然贝利确实牛逼
楼主堪称虎扑第一贝利球迷,而且可贵的一点是能拿出大量干货
既然楼主要比较时代的变化,为什么不用场均跑动距离进行比较?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既然楼主要比较时代的变化,为什么不用场均跑动距离进行比较?
当时应该没有场均跑动距离这项统计吧。。。
引用4楼 @ 发表的:
可买一个复古版的火车头牛皮球感受一下,当然如果你够土豪,可直接购入当时的世界杯比赛用球,重要的是当时的足球防水性能极烂,下雨之后就会变得很重
小时候踢得都是这种球。。那时候一个火车头或者前卫要七十多,真他娘贵啊!所以有足球的小伙伴绝对是待遇超过C罗的存在,全队围绕着他踢,自带崇拜光环。更何况还有“把球给我,我要回家”的必杀大招。。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既然楼主要比较时代的变化,为什么不用场均跑动距离进行比较?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当时的比赛规则使得人盯人更多被强调,在不采用区域防守的情况下跑动距离当然不会太长,而对当时的球员来说进球的难度和现在没有多大差别。而且跑动距离并不能完全衡量比赛的水准。如果是现在的比赛规则,你一场跑7、8千米肯定不行,但是用60年代的比赛规则,跑1万米根本没什么用
………l z你说这些没用。理性的球迷该理性的总会理性,该黑的还是黑。反正什么贝里垃圾,那会防守等于没有。踢的残疾人足球………那个帖子里都出来了。你这说这么多,那些人一样无视。梅西和贝利谁更伟大不知道……况且梅西今年才27,职业生涯远没结束。
ps结合历史客观因素,是很必要的。ls说张伯伦水分的……但你知道张伯伦才拿了2次总冠军。乔丹6个,还有6个fmvp。mvp有5个,场均得分榜,季后赛得分总榜……乔丹依旧是第一。拼个人荣誉数据……乔丹还是第一。
楼主好贴,贝利的地位在体育史都是no1(略胜阿里),其他任何人想和贝利比肩都是自取其辱。
真不敢想欧冠巴萨输球后的话题区得轮成啥样
引用17楼 @ 发表的:
真不敢想欧冠巴萨输球后的话题区得轮成啥样
现在这些梅吹和说巴萨大热的都是最期待着巴萨输球等着轮的
lZ说的个人很认同,在那个帖子就看到lz的发帖,有理有据。可惜估计其他人都顾着撕逼,完全忽视了这么好的帖子。
第一,LZ对于区域防守和盯人防守的梳理我基本同意,当然区域防守在70年世界杯前就已经有了,巴西、英格兰、东欧球队的基本防守策略都是区域防守,70年世界杯上比利时队也是区域防守。其实除了盯人还是区域这个基本分流外,还有一个区别是防守面积,基本上到64年左右时绝大多数球队还习惯于围绕禁区布防,到66年时防守扩张到中圈一带已经是很多强队的特点,到70年时一些球队已经开始很明显深入到前场进行逼抢。从这个意义上讲,胡乱地说那个年代没有防守体系,肯定是不对的——当然,你无法说服不了解情况的人认同这一点,这不是你的错,因为你的概念本来就是对的;也不是对方的错,因为人家确实不感兴趣。 第二,对于比赛节奏,这个东西倒有区别。比赛节奏这个东西,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无外乎快还是慢,但同样是节奏快,内涵可能完全不一样:可能是因为球员个人频繁带球突破,可能是因为频繁传出速度快、力量大的直线球、长传球;可能是因为拼抢、对抗激烈,也可能是因为复数球员的无球跑动、传切配合速度快。另一个区别是持续的时间,高节奏能持续10分钟、30分钟、60分钟还是全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70年世界杯的每场球我都看过,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意见是:第一我不能认同70年世界杯节奏不比现在慢的看法,我反而认为70年世界杯由于天气和比赛时间的关系,大多数比赛的节奏反而是偏慢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几乎没有一支球队在70年世界杯上稳定使用前场逼抢的战术,而这一战术在英格兰、苏格兰、德国、荷兰俱乐部球队身上已经具备了;第二现在的节奏快主要是快在局部快速、简练、准确的传跑配合上,快在已经很常见的中前场逼抢上,这一点如今的西甲体现的很明显;而70年代的快是快在个人,快在人盯人的攻防关系,一些欧洲北方球队快在多长球、多直线球的拼抢对抗。就像我前两天看过几场70年代利兹联的球,那个节奏其实还真快,但主要是耗在了拼身体、拼对抗、拼高空球和长距离直线球的争夺上。 第三,球员的身体素质明显是在进步的,起码速度、对抗的力量、平均身高、爆发力、弹跳力,这几点的进步比较明显。倒是体能,我觉得进步的可能确实没那么大,过去的球员能跑的也不少,但似乎现在进步的是对于体能的分配方式更科学合理,球员更懂得怎么科学的使用体能,像哈维、皮尔洛这些人的绝对体能值我觉得肯定不如已算是过往球员的恩里克,后者是能玩铁人三项的家伙;但他们的体能消耗控制更聪明,跑动方式更聪明,巅峰时期保持在1W米左右也就不是什么事。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以前球员的职责是相对独立的,攻就是攻,守就是守,进攻球员参加防守有限,防守球员参加进攻更有限,除非你踢的是自由人、边后卫这种特殊工种。但是现在的球员攻防职责融合度更高,对于进攻来说,除了特权球员,否则传统意义上的进攻球员也要防守;而防守球员早就需要具备至少不太差的传接球能力、控球能力、后插上能力等等。能力的全面化意味着局部参与攻防的人数就有可能要上升,人数上升就意味着每名球员的传接球速度、反应速度和决策速度必须更快。其实很多专业人士也说的很明白了,现代足球是快,但不完全是绝对速度快,更多情况下是要求球员做决策、做反应、做动作必须更快,这是两个概念。
最后,古今直接关公战秦琼这么无聊的话题本来聪明人见了就该绕道走,LZ如果是本着科普过去的情况我觉得挺好,如果真的想论战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没必要了吧
[&此帖被zkamille在 16:46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849人参加团购355.00元&799.00元
154人参加团购379.00元&799.00元
236人参加团购199.00元&799.00元
219人参加团购499.00元&999.00元
474人参加团购349.00元&899.00元
69人参加团购115.00元&339.00元
1307人参加团购495.00元&799.00元
205人参加团购499.00元&899.00元
599人参加团购288.00元&899.00元
2926人参加团购889.00元&1399.00元
111人参加团购129.00元&199.00元
663人参加团购299.00元&849.00元总决赛的舞台,为什么总有球星发挥失常?
如果说季后赛是球星的舞台,总决赛就是巨星的舞台。无论你常规赛表现的多么耀眼,总决赛发挥的好与坏,才是衡量一个球员是否是超级巨星的标准。乔丹之所以被称为“篮球之神”,我想不是因为他常规赛的10个得分王,而是他的两个3连冠,6个FMVP,总决赛的超级表现让他走向了神坛。科比被称为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不是因为他的单场81分,而是因为那金光闪闪的5座总冠军奖杯。
总决赛会有人打出超强的表现带领球队赢得总冠军,也会有一些人发挥失常,与总冠军失之交臂。远的不说,就说说今年总决赛两支球队的当家球星。先说说詹姆斯,那是2006-07赛季,詹姆斯常规赛场均砍下27.3分6.7篮板6助攻。年轻的詹姆斯带领骑士队杀入总决赛,到了总决赛詹姆斯场均只得到22分,命中率只有35.6%在,詹姆斯的失常表现导致骑士队被马刺队横扫出局。
那一年的詹姆斯可以把年轻、球队整体实力作为失败的借口。但是2010-11赛季的总决赛,那时候的詹姆斯正值巅峰,热火队有三巨头,但是这一年的总决赛詹姆斯场均只得到17.8分,远低于詹姆斯的正常水平,要知道常规赛詹姆斯场均可以砍下26.7分。如果不是韦德的苦苦支撑,我想詹姆斯会再一次会被横扫出局。
上一个赛季,库里在常规赛打出了历史级别的表现,场均砍下30.1分5.4篮板6.7助攻2.1次抢断,全票当选MVP!但是到了总决赛,库里的表现可就没那么耀眼了。总决赛库里场均只能得到22.6分,命中率只有40.3%,在3-1领先的情况下惨遭逆转!
强如詹姆斯、库里这种级别的球员,为什么在总决赛也会发挥失常?我觉得是心态问题。2011年的詹姆斯,离开骑士来到热火,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到了总决赛心态发生了变化,越是想证明自己越是打不出来。去年的库里,常规赛和季后赛简直是杀神的模式,到了总决赛迷失了自己。詹姆斯、库里的能力毋庸置疑,他们发挥不好欠缺的只是心态。所以说总决赛仅仅是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心态的考验,那一颗坚定的总冠军之心很重要!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