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则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变矣的为

《悟真篇》之重要贡献之一,在于其对道教丹道修炼理论的发展和创造。《悟真篇》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
生成论,发展表述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由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修炼模型,特别注重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这一理论鲜明的表现
了丹家注重纯阳生生之道的旨趣。同时,采取真铅药物,修成金丹的理论,又是对《阴符经》盗机思想的具体应用。而五行颠倒,三五与一的修炼理论,则直承《周
易参同契》。
《悟真篇》的先天一气等丹道思想,得到了翁葆光、龙眉子、赵友钦、陈致虚、刘一明等诸多丹家的继承和发扬,又对白玉蟾的丹道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悟真
篇的丹道修炼理论,后世颇多误解和附会。如以将张伯端于成都所遇异人指为刘海蟾,进而将《悟真篇》是入所谓钟吕丹法一系,实则毫无根据。又如以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理论,来附会和解释《悟真篇》丹法,造成莫大的混肴(混淆),《悟真篇》丹法,完全无涉于精气神修炼理论。再如《青华秘文》系伪
托张伯端之作,所述丹法,大异于悟真篇,愚者不察,乃用《青华秘文》的修炼理论,作为《悟真篇》的注脚,可谓牵强以极,贻笑大方。
《悟真篇》传世注本甚多。收入《正统道藏》或《道藏辑要》的有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释》,薛道光(多为翁注之讹)、陆子野和元陈致虚的
《悟真篇三注》,宋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的《悟真篇注疏》,翁葆光的《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夏元鼎的《悟真篇讲义》,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刘
一明的悟真直指等。各注本所收诗81首、词12首大抵相同,其余篇章收录不一,编次略异。
悟真直指叙
悟真篇原序
悟真篇后序
《悟真》直指卷一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悟真》直指卷二
  其一:鼎炉   十七:五行   卅三:阴阳归中 四九:内外二丹
  其二:鼎炉   十八:两弦   卅四:沐浴   五十:阳精
  其三:偃月炉  十九:调和   卅五:文烹武炼 五一:返本
  其四:偃月炉  二十:调和   卅六:卦意   五二:慧剑
  其五:真铅   廿一:龙虎   卅七:卦意   五三:调和性情
  其六:真铅   廿二:炼己   卅八:庚甲   五四:渐顿
  其七:真铅   廿三:炼己   卅九:元牝   五五:结丹至易
  其八:真铅   廿四:炼己   四十:元牝   五六:
  其九:用铅   廿五:金公   四一:性情   五七:盗机
  其十:不用铅  廿六:姹女   四二:有为   五八:穷理
  十一:铅汞   廿七:火候   四三:雌雄   五九:求师
  十二:虚无一气 廿八:两弦   四四:有无   六十:息机
  十三:坎离   廿九:采药火候 四五:服丹   六一:止足
  十四:戊己   三十:抽添火候 四六:     六二:生杀
  十五:颠倒坎离 卅一:温养火候 四七:丹自内结 六三:生杀
  十六:颠倒坎离 卅二:结胎火候 四八:药自外来 六四:混俗和光
《悟真》直指卷三
  五言四韵一首,以象太乙含真气
  西江月十二首,以象十二月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十一 十二
  续添西江月一首,以象润月
  七言绝句五首,以象金木水火土之五行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悟真》性宗直指卷四
  绝句四首: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性地颂  生灭颂   三界惟心颂 见物便见心颂
  齐物颂  即心是佛颂 无心颂   心经颂
  无罪福颂 圆通颂   随他颂   宝月颂
  采珠歌  禅定指迷歌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歌
  戒定慧解
  西江月十二首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十一 十二
附:读《周易参同契》
附: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附:石桥歌
悟真直指叙
  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
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相,非是修真,乃是务假。务假之学,与道日远,适以自误其性命,乌能修持其性命?此紫阳仙
翁悟真篇之所由作也。其篇探幽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原欲人人悟真,个个修真耳,无如后世愚迷之徒,不得真传,执象泥文,妄猜私议,
或目为闺丹,或认为烧炼,或疑为空寂,或涉于执相,大失仙翁度世之婆心。以往先觉注疏者,不无佳解,但佳则佳矣,仍是以象说象,以喻比喻,藏头露尾,秘母
言子,不宜分明道破,使学者茫然无知,究不得而悟之。非解悟真,乃述悟真也。噫!注愈多,理愈昧;书益广,人益惑;正道日衰,邪道日盛;真学日埋,伪学日
兴,奇奇怪怪,无怪乎儒者目道教为异端也。余自闻龛谷香风,知此书为修道之理窟,成真之天梯,其性命根源火候次序,无一备。但为邪说掩蔽已久,如乌云遮
日,光辉不彰。余小子幸近门墙,不忍拈出真宝,共诸同志,名曰悟真直指。非敢自谓得真,聊以救真云尔。
  时,大清嘉庆四年岁次己未中秋月望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序于自在窝中。   
悟真篇原序
  嗟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
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炼,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
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
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
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
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
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
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
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名数事而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
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
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
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
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
乎?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
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
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
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
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
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
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
性之道,尽于此矣。
  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悟真篇后序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
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
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
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
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
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
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耶!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
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法本末。既出,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择而授之。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
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
传于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
无复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
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
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
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月戊寅日,张伯瑞平叔再序。
《悟真》直指卷一
  七言律诗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
  二八者,十六之数。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两,下弦,金中之水八两,二八合为一斤。金水匀和,光辉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两弦之象。修持大道
者,盖以阴中之阳为真阳,即上弦也;阳中之阴为真阴,即下弦也。阴中之阳,阳与阴和;阳中之阴,阴与阳和。真阴真阳相合,合而为一,是谓二八一斤,金丹成
象。律待十六首,表二八者,即表此也。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如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尘寰尽是声色之界,名利之乡,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损精耗气,凿丧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内者,迷人也。故古来成道仙
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伦;至四十而行不动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盗百年岁月,倏忽间耳,一生荣辱,转眼时也。若不知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一时大限到
来,纵有黄金堆积,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真是金钟法鼓,惊醒一切矣。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能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知之不炼是愚痴。
  世人争名夺利,日夜不休,自谓寿数无终,可以长享安乐。怎晓天寿长短,穷通得失,非人所能预知。勿谓世希百岁之人,即寿至百岁,终久难免荒郊-葬。常
见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间,说笑之际,猛然暴死者.不可胜数。噫!睁眼时财妻属我,贪恋不休。闭眼时诸物一空,带不去些子,只落的万般罪孽,满载而
归。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访明师,以求大药。倘机缘相逢,大药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炼,即可出死入生,以了无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炼
者,便是自暴自弃,痴愚之人,办与看不破世事者相等,终亦必亡而已,何贵于知哉。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
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
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
  上二诗,是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药,以脱生死矣。夫脱生死之道,学仙之道也。但仙有数等,了性而出阴神者,鬼仙也;了命而留形住世者,地仙也;性命俱
了,身外有身,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天仙也。鬼神虽是阴神,出入自便,然而宅室不固,犹有抛身入身之患。地仙虽能留形住世,然而法身难脱,犹有幻身委物
之累。二者一落于有死,一落于有生,均未能了脱其生死。惟天仙脱幻身而成法身,超出造化之外,无生无死,能脱生死,与天齐寿,永久不坏也。学者欲脱生死,
须学天仙。始学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
  金者,坚刚不坏之物;丹者,混成无碍之象。坚刚不坏,混成无碍,浑然一气,如天之虚圆不测,无物不包,无物能伤。故道成之后,号曰天仙。因其永久不
坏,又曰金仙。因其隐显不测,又曰神仙。其实金仙、神仙,总是天仙。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余无他术矣。这个金丹,即人秉受于天,至善无恶,良知良能,圆
成无亏之灵根,乃先天至阳之气凝结而成者。其中含阴阳,藏五行,有其气而无其质,非-身后天有形有象,浑浊之物可比。若经阴符阳火,煅炼成熟,永远不坏,
名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金丹者,混成本性之别名,非本性之外,又有一金丹。这个丹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乃仙佛之种子,圣贤之根本。
但未经火煅炼则阳极必阴,圆极必亏,落于后天。知识开而私欲杂,气质发而天良昧,良知良能,俱变不良,无复纯白之体,故古圣人设金丹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
认祖,复我本来原有之物事耳。
  如何谓之返还?返者,我已去而复来之说,还者,我已失而又得之谓。,夫本性灵根有昧者,皆因阴阳不和,五行相伤之故。若果阴阳合一,五行攒簇,仍是当
年囫囫囵囵,圆成故物矣。二物者一刚一柔,一健一顺,一真知,一灵知,一真情,一灵性。真知具于道心,主刚健,发而为真情;灵知藏于人心,主柔顺,含而为
灵性。真知灵知分离,则健非所健,顺非所顺,刚柔失节,真情灵性变而为假情假性矣。真知灵知相合,则健所当健,顺所当顺,刚柔随时。假情假性,变而为真情
灵性矣。仙翁曰: '二物会时情性合,岂不太煞分明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气。此五气在先天,则为元性、元情、元精、元神、元气之五元。在后天,则为游魂、鬼魄、阴精、识神、妄意之五物。五元
具有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五物具有喜、怒、哀、乐、欲之五赋。五行全者,先天后天,混合攒簇,以五元而统五物也。龙为阳,主生机,属东方木,在人为
性;虎为阴,主杀机,属西方金,在人为情。五行不和,则各-其性,五元变为五物,五德化为五贼,龙东虎西,性乱情迷,则为气性妄情,杀气而削生气矣。五行
若全,则同归 -性,五物变为五元,五贼化为五德。龙蟠虎踞,性定情忘,则为真情真性,杀气亦成生气矣。
  修丹之道,不过调和刚柔,使其健顺相当,性情相合而已。性情相合,阴阳会、五行全,仍是浑然天理,至善无恶,良知良能,原本之物事,而金丹复还矣。但先天原本失散以后,性东情西,刚柔不应,若无调和之物,来往通信,彼此隔绝,终不相知。
  调和之物,即戊已二土也。戊土主动,属阳,已土主静,属阴。寂然不动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戊己二土,在五德为真信。真信在中而性定,真定
用外而情和。性定情和,性情归根,如夫妻合欢,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性情精神,会于一气。三家相见,五气朝元,还元返本,金丹凝结,一名圣胎,再加向上功
夫,从有为而入无为。十月温养,固济牢封,抽其健情之太过,添其顺性之不及。用天然真火,朝屯暮蒙,煅尽后天阴气。无质生质,从微而显,气足神全,霹雳一
声,金蝉脱壳,身外有身,功成名遂,朝北阙而驾翔鸾,白日飞升,为纯阳不死之天仙,岂不快哉!
  噫!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有志者可不勉诸。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上诗言修炼金丹,须要性情相合,五行皆全,方能成功。然药物易知,火候最难。火候者,修炼之法程也。吕祖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纯阳之未破;
下德者,以术延其命,乃因坎离之已成。'盖以下德者,必须假法以追摄之。法者,术也。若无法无术,不能返本还无,命基不固,大道难成。故仙翁曰:'此法真
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法而曰真曰妙,则为至真至妙之法。法至于真,则能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逆气机。法至于妙,神鬼不能测,蓍龟不能卜,先天
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乃为圣为贤之道,非一切旁门小法,所能窥其涯涘也。修炼真法之妙,妙在何处?妙在乎颠倒耳。颠倒者,颠倒阴阳,逆施造化也。
  离坎者,离为火,外雄而内雌。其内雌为真阴,在人为灵知藏于人心,人心动而灵知飞,如火之上炎也;坎为水,外暗而内明。其内之明为真阳,在人为真知,
具于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如水之下流也。用颠倒者,生道心,定人心也。道心生,则真知刚健,而精一之水上升;人心定,则灵知柔顺,而亢燥之火下降。水上
火下,而水火相济矣。灵知为性,性属木,木性柔,易浮。其知为情,情属金;金情刚,易沉。灵知浮而用事为主,真中有假;真知沉而不彰为宾,假陷其真,此顺
行也。定主宾者,以真知之情为主,使沉下者而浮上:以灵知之性为宾,使浮上者而沉下。主宾反覆,而金木相并矣。水火交,金木并,道心健,人心顺,真知灵
知,两而合-,性情相投,金丹焉能不结?但此等真着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处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谁识。人不识而自知之,其盗机也。天
下莫能见,莫能知矣。是道也,有先后,有急缓,若不知先后急缓之妙用,纵能识得药物,则颠倒难施,主宾不定。故紧接曰'金鼎欲留珠里汞,玉池先下水中
  金者,坚刚之物;玉者,温柔之物;鼎者,炼药之物;池者,养火之物。金鼎玉池,喻修真之道,以刚柔为体也。人心属离,离本乾体,即金鼎也。具地二之火
为灵知,乃坤家柔顺中心之物,即本来之良能也。人心本来空空洞洞,虚灵不昧,因交后天识神,借灵生妄,见景起尘,随风扬波,无有一时停息。如朱里之汞,遇
火则飞,最难存留。《参同》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者是也。道心属坎,坎本坤体,即玉池也。内藏天一之水为真知,乃坎宫刚健中正之物,即本来之良知也。因
落后天,客气用事,正气退位,阳陷阴中,真为假蔽,沉溺欲海,良知有昧,如水中之银,绝无而仅有矣。银为金类,水中银,即水中所藏之金。此金在先天为本性
之良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因其真知,至刚至健,喻之曰真铅;因其真知,成仙成道,又喻之曰真种。古来圣贤,皆采此-味大药而了性命。
  人心灵知,虽是易动,若得道心之真知制之,则灵归于真,自不飞走,《参同》所谓卒得金华,转而相因者是也。黄鹤赋云:'离内七般朱砂,无真种则时刻难
留。'七般朱砂乃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朱砂不定,皆由人心之灵不定。然人心之灵不定,皆因道心有失,而不定之。若欲留人心之灵知,须先下此道
心之真知。真知真种之下,内有主宰,不为杂气所惑,人心之灵知,自然凝结不散。借道心制人心,以人心顺道心,以真知统灵知,以灵知养真知。刚柔相当,健顺
如一,性情和合,不出半个时辰,结为一粒圆明宝珠,灵光朗照,一切阴邪之气,不得而伤,故曰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神功者,即神明默运,慎独之功。火者,即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之和气。运火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运此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不使有一点滓
质,留于方寸之间耳。这个神功之火,如立竿见影,呼谷传声。若下肯心,不待终日,即能阴中返阳,如深潭日山,阴气自退也。诗中最要处,是'欲留''先下'
四字。其中有先发制人,义不及宾之旨。识得此旨,则颠倒阴阳,和合四象,反掌之易,此外丹法象也。外丹即还丹之别名,因其已去而复来,已失而仍得,从外而
还于内,故谓外丹,又谓还丹。若巳还后,即是内丹,此内外之分别也。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腹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
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上诗言还丹之事。此诗言大丹之道。大丹之道,乃一时之功。此一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难遇易错,稍有不谨,先
天真一之气,得而复失。先天真一之气,即还丹也。因其还丹,乃刚柔二气,交合而成。故谓真一之气,非还丹之外别有真一之气也。当还丹到手,道心刚健,人心
柔顺,真知灵知,混而成一,圆陀陀、光灼灼,仍是有生之初,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本来面目之物事。此个物事,因其性刚,号曰真铅;因其气壮,又
曰雄虎。真铅雄虎,总是一个浩然正气,至善无恶,秉彝良知良能之天真耳。既得复此天真,须要将此天真,复于父母末生以前,五行不到之处,方能成得一个永久
不坏之天真。故当天真复还,温之养之,谨封牢藏,虚极静笃,阳气充足,静极又动,灵苗发现,吕祖所谓中霄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之时。当此之时,阳光出
窟,如虎雄壮,其势不可遏止,急用真性中-点虚灵之火迎之。虚灵之火,谓之牝龙。虎跃龙腾者,阴阳搏聚之象。风浪粗者,虎出窟而风生,龙出潭而浪起,阴阳
相争之义。龙虎交会,性情相投,合而为一,入于中央。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圣胎有象。圣胎者,谷神也;谷神者,即玄牝交而合一之神。阳
玄即虎情,阴牝即龙性。性情合而圣胎结,元牝立而谷神生,到此地位,有为事毕,无为事彰,不必再为造作,听其自然。如果生枝上,终有成熟之日。子在腹中,
终有产生之时。但圣胎凝结,虽要无为,还有防危虑险之功,不可不知。南北宗源翻封象者,南为火,北为水,圣胎凝结,和气熏蒸,水火归于宗源,自相烹煎,任
其天然,勿忘勿助之功也。晨昏火候合天枢者,晨为一日之首,阳气用事;昏为一夜之首,阴气用事。天枢者,阴阳之气机,当阳而用阳,当阴而用阴,火候进退,
暗合晨昏之机,日乾夕惕之功也。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温养十月,换去后天爻卦,脱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是道也,在人类中而修,在市尘中而作,大
机大用,真着实行之功,非空空无为寂灭之学。故曰须知大隐居尘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把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鷃争知有凤巢。
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上三诗还丹大丹,药物火候,详明且备矣。但恐学人,误认金丹为烧炼凡物而成,故此诗紧接上诗以提醒之。
  金丹者,即人秉受良知良能之本性。此性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不待他求,自己本有。若下肯心,直登圣城,性定命凝,永久不坏,是良
知良能之本性,即长生之大药也。一切迷徒,不究圣贤实理,不推性命根源,舍近求远,弃真认假,空空一世,到老无成,枉自摆抛,岂不可叹可悲哉!
  人生本来良知之健德,秉之于天,即天也,本来良能之顺德,,受之于地,即地也;本来虚灵不昧之神为灵性,乃地之气所化,即火也,本来纯粹不杂之精为真
情,乃天一之气所化,即水也。人能健顺如一,则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洒心,而烦恼顿脱。人能精神不耗,则身中坎离相交,如黄芽自生,而元气乃复。甘露降
者,心清也。黄芽生者,意静也。心清意静,良知良能,一灵真性,悬于虚空之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常应常静,造化难移,万物难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长生
之道在是,彼井中之蛙,怎知有此龙窟篱内之鷃?安知有此凤巢?闻药物火候之说,疑为茅法烧炼之术,奇奇怪怪,无所不为。殊不知修炼大丹·,成熟之日,金玉
满堂,保命全形,富贵无比。一切世间滓质之物,何足恋乎?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认本乡。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上诗言人人有长生之药,而末言药生之处、药生之时,故此诗发明药生端的;佼学者随时用功,谨慎火候耳。
  西南者,坤方,为月晦极复苏,阴极生阳之地,在人为静极初动之时,这个静极之动,即是大药发现之时。但动非外来客气情欲之动,亦非内里心意念头之动,
乃天心良知之动,道心真知之动。这个天心良知,道心真知,因其能超凡入圣,起死回生,故取象为药物;因其静极之时,万缘俱息,天心良知,道心真知,有一点
光辉露其端倪,故取象为产药之处;因其天心良知,道心真知,为黑中之白,虚无中来,动从静生,如川之有源,故取象为药生川源之处。这个药在先天为天心之良
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道心者,即天心之影子;真知者,即良知之影子。因其天心陷于后天,不能常存,有时发现,别名为道心;因其良知沉于欲海,光气暗
晦,亦间或不昧,别名为真知。若到返还以后,道心仍是天心,真知仍是良知,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即是道心真知之本乡。盖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处,有一点先天
真一之生机存焉。借此一点生机,逆而修之,何难由道心真知,而复还于天心良知耶。但复还不难,总要知的静极而动,川源之处.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
并作,吾以观其复。《易》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皆指此道心真知所生之川源耳。
  既知药生川源,须明下手时候。修丹妙用,只是取道心一味为丹母,因其道心刚健,具有真知之情,取象为真铅,铅中有银,外黑内白。道心中有真知,外晤而
明,故仙真皆以道心真知比真铅。不肯直指说破者,郑之重之,恐为匪人所窃盗也。这个道心真知,为情欲掩埋,陷溺已深,不能自出,既知川源,可以渐采复还。
复还之法,仍要在情欲中寻求。真知乃天一所生,为纯粹至清之阳水,壬水也。情欲乃地六所生,为滓质至浊之阴水,癸水也。壬水藏于癸水之中,非癸水生,而壬
水不现,真铅不见。铅遇癸生者,正阴阳二气交接,癸方生而犹未用事。壬水未散,真知未昧,急须采取归于悬胎鼎内,则情欲无施,亦自消灭。张三丰所谓要采他
出墙花儿朵朵鲜者是也。金逢望后者.既得真知来复,借此-点真知之真情,增而又增,进于刚健中正,纯粹之精。如铅中炼出白金,色足明亮。到此地位,良知良
能,炯炯不昧,曲直而能应物,潜跃无不随心。信步走去,头头是道,犹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干大干世界,通幽达冥,可以不用增添之功,弃有为而入无为矣。
若不知火候,持盈未已,圆极必亏,明极反暗,如望后之月.阳中生阴。真知有伤,真者昧而假者来,所有者后天之滓质,何堪尝之乎?
  故当真知复圆之时,急送中央土釜,封锁坚牢,不使些子渗漏,复以本性中一点虚灵流珠配合,借阴济阳,以虚养实,防危虑险。期必至于刚柔如一,阴阳相
当。二八数足,不多不少,进于矿尽金纯,无一点气质而后已。然欲二八数足,全凭调停火候,明老嫩,知止足,辨吉凶,识急缓。时当进阳即进阳,时当运阴即运
阴。大小无伤,两国俱全。自然先天真一之气,从虚无中来,凝结不散,圣胎成象矣。调停火候,正以刚柔不停而调之。药重一斤,刚柔俱归中正,二八相当,阴中
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混成,刚柔悉化,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永为不坏之物矣。噫!月至圆存乎口诀,时至子妙在心传。药物本自难知,火
候亦不易晓,学者可不急求真师乎?此诗药物火候,还丹大丹妙用,无不包括在内,为十六诗中着紧之处。读者须要细心穷究,不可轻放一字过去。果有所梧,就证
真师,可因一言而知万法矣。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上诗言真铅真汞,二药配合,方能成就金丹。然或人疑金丹是世间有形之物,烧炼而成,故此诗紧接曰:'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三黄者,琉
黄、雄黄、雌黄也;四种者,朱砂、水银、铅、硝也。三黄四神众草,与我非类,焉能接命?焉能了性?不能接命了性,尽是空事,非真道也。《三相类》曰:'同
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功。'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身中即具阴阳之气,阴阳之德。阳者刚也,阴者柔也。刚之德主命,柔之德主性。是阳刚阴柔者,即性命之
源也。同类者,阳以阴为类,阴以阳为类。阴阳得类,则刚柔相应,如夫妻久别,忽然相会,未有不交感者也。二八者,阴中之阳为真阳,刚健中正也;阳中之阴为
真阴,柔顺中正也。刚柔俱归中正,阴阳相当,不偏不倚,自然相合相亲,浑然一气,凝结而不散矣。
  阴阳得类,二八相当,后天中返出先天,道心刚健,人心柔顺,真知灵知,两而相合,本来一点良知良能之灵根,从虑无中露出。如潭底红日上升,阴怪自灭;
似山头偃月高挂,药苗新鲜。盖以正气生而邪气自退,真者复而假者即消矣。潭底日红,山头月白,皆状真阳发现,天心复见之象。天心复见,知能俱良,是谓金
丹。这个金丹,是我本来所具真阴真阳,刚柔配合网成,乃尽性至命之真宝,岂是凡砂水银演练而成乎?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
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
举世谩求铅汞伏,何时得见龙虎降?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上诗言金丹药物,不是外之三黄四神,众草凡物,则修道者必于一身而修矣。殊不知人自先天真阳失陷之后,-身所有者,乃阳里之阴精耳。阴精不仅是交感之
精。凡涕、唾、津、液、血、气,皆是阴精。其质不刚,身存则存,身亡则亡,随幻身而有无之。若修此阳里阴精一物,而欲保命全形,转觉嬴尫,事终难成。彼世
之劳形按影,服气飨霞,与夫千门万户,不是炼阴精,便是补阴精,与道相隔,愈修愈远。安能伏真铅真汞,而归于一气;驱真龙真虎而合为-家耶。夫金丹之道,
生身之通也;生身之道,阴阳两而合一之道,阴阳合一,其中有生机存焉。生人之道,借凡父凡母而生幻身;生仙之道,借灵父圣母而成真身。灵父即刚健之真知,
圣母即柔顺之灵知.生人生仙,俱不外乎阴阳。但不过有圣凡之分,逆顺之别耳。若人穷究生身之理,大悟大彻,知的父母如何能会,如何能交.如何受胎,如何保
胎,如何胎全,如何生产,如何乳哺,如何能行,如何能长。则修道始终,明明朗朗,可以一往直前,返本还元,起死回生,保命全形,而为大药王矣。盖修真大
道。只是一个生身之理,更无别法。彼一切旁门,孤阴寡阳,着空执相,独修一物之徒,岂知有此乎?
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上诗教人穷取生身之处,返本还元。然返本还元,须要识得真铅一味大药。识得真铅,则识得一万事毕,其他皆易事耳。真铅不是别物,即前所云道心之真知是
也。真知又名真种,识不得真种,修道无本,万般作用,徒劳功力,故曰好把真铅着意寻,着意寻三字,有格物致知,穷理功夫在内。学人欲修大道,其若先穷实
理:实理通彻,下手修为,立杆见影。若不穷通,妄冀天宝,便是悬虚不实,空度光阴矣。
  地魄水金,阴中之阳,皆真知之法象,天魂朱汞,阳中之阴,皆灵知之法象。但将地魄擒朱汞者,借真知而制灵知也。自有天魂制水金者,以灵知而养真知也。
真知,刚,属阳,为夫;灵知,柔,属阴,为妻。以夫制妻,妻自顺夫,妻顺未而夫亦恋妻,夫妻相得,生机常存。《参同契》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
华,转而相因'者是也。真知灵知,两而合-,刚柔归中。变为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圣胎有象。到此地位,道高而龙虎伏,德重而鬼神钦,方且寿永齐
于天地,更何有烦恼上心乎?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
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
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上诗言道高德重,龙虎鬼神,俱皆驯顺,则是有道不可无德,有德不可无道也。夫至道不繁,大药不远,白云近在眼前,黄芽却生家内。若有肯心,顺手可得,
故曰不难寻。但此道为超凡入圣,起死回生,天下希有之事,虽不难寻,非大德大行者不能知,故又曰达者须凭德行深。果是德行之君子丈夫,自不难寻也。
  四象者,金、木、水、火之四气,并土而为五行。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又上元、中元、下元,亦为三元。八卦者,即四象五行之阴阳。乾阳金,兑阴
金;坎阳水,艮阴水;震阳木,巽阴木;离阳火,坤阴火。八卦虽配四象阴阳,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坤为阴土,艮为阳土,五行之气,亦在其中。五行在人为性、
情、精、神、气之五元,发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三元在人为元精、元气、元神,八封在人即五元五德、刚柔之性。总之四象三元八卦,皆是五行所
变,非五行之外别有四象三元八卦也。四象五行金借土者,即仁、义、礼、智,全借信成也。三元八卦岂离壬者,即性、情、神、气,不离精一也。黄芽者,土之生
机,信在于中也。白雪者,水之轻清,精至于一也。仁、义、礼、智归于信,允执厥中,而黄芽渐长;性、情、神、气归于一,惟精惟一。而白雷飞空,精一执中,
修之炼之,念久愈力,道心常振,人心常静,真知灵知,两而合一,一粒圆明宝珠,悬于虚空之中。常应常静,色空不拘,显晦随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
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人难识,鬼莫侵,岂虚语哉?此道也,至简至易,约而不繁,知之者立跻圣位,不待三年九裁。但世间少德行丈夫,无真
正男子,多执柯伐柯,犹以为远。仙翁云:欲向人间留秘曲,未逢一个是知音。岂不可悲哉?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即斯为日用,真源返此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上诗言德之不可不修。此诗言道之不可不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金丹之道,全以阳健阴顺为运
用,阴阳合一,则生丹而延命;阴阳相违,则乖戾而丧命。试观草木无情之物,始而绿叶阳先倡,次而红花阴后随,阴阳两不相离,类而推之,一切有情常道,未有
外乎阴阳而成者,不过常道顺而仙道逆。顺者顺行阴阳也,逆者逆运阴阳也。世人只知顺行之道,不知逆运之道,所以逐于假境,迷其真源,阳极而阴,阴极而死
矣。学者第一着先要识得阴阳二物。识得阴阳,即知的真源。真源者,即玄牝之门,生阴在此,生阳在此,顺亦在此,逆亦在此。知常返本,立登圣域。但阴阳不
一,有先天阴阳,有后天阴阳,有命中阴阳,有性中阴阳,有真阴阳,有假阴阳;有外阴阳,有内阴阳。这些阴阳,俱要追究个了然,方敢下手。若不识真阴真阳,
乱作乱为,弃真入假,自送性命耳。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上诗教人认识阴阳,此诗教人究明功用。功用者,颠倒阴阳之法也。不识阴阳颠倒之法,怎知火里栽莲之妙。颠者何颠,倒者何倒,白虎属金,即乾宫一点刚健
中正之气,名曰道心,投而为真知之情。因交后天,人心用事,道心不彰,真情昧而妄情生,如白虎自我家出外,走于他家而伤人矣。颠倒者,仍于妄情中返回真
情,与真性配合,如牵白虎由他家而复归我家养矣。真情既运,真性即现,性情相恋,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结成一粒宝珠,如圆满之月,光辉照耀,山河大
地,如在掌上,金丹有象,《参同契》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者是也。还丹既结,良知良能,静则无为,动则自然,从容中道。药即是火,火即是药,采
取之功无用,但安神息,任其天然,以造化炉中,阴阳和气,真火煅尽后天群阴,化为纯阳,是谓丹熟。吞而服之,脱胎换骨,跳出凡笼,与天齐寿,长生不死矣。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
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是知太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上诗有颠倒阴阳之理,此诗言攒簇五行之功。人生之初,所具五行之性,本是一气浑然。因交后天,各-其性。金木不并,水火不交。真土埋藏,假土张狂。性
乱命摇,阳气尽而阴气纯,个死岂能乎?仙翁提出三五-三字,教人攒簇五行,归于一家,还我本来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之面目耳。但三五一三气,古今来不知迷了
多少英雄。其间明得者,可数而知。
  夫所谓三五者,即河图五行之生数。东三木,南二火。火生于木,木火为一家,一五也。西四金,北一水,水生于金,金水为一家,一五也。中央土自成一家,
一五也。修道者能明的三五,逆而修之,合和四象,攒簇五行,则性、情、精、气、神凝结,仁、义、礼、智、信同气,是云三家相见,在儒名曰'太极',又曰'
天理',又曰'至善',又曰'至诚';在道名曰'婴儿',又曰'先天一气'。又曰'圣胎',又曰'金丹';在释名曰'圆觉',又曰'真空',又曰'法
身',又曰'舍利',又曰'摩尼珠',等等名字。总而言之曰'天良本性'。道复本性,良知良能还元返本,温养十月,气足神全,脱离苦海,身外有身,入于不
生不灭之圣基矣。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
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
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上诗言攒簇五行,归于一气,方入圣基。但攒簇五行,须要识得先天真一之气,方可下手。坎中一阳,乃乾家刚健中正之气,为道心真知,取象为真铅,乃天一
所生。具有先天真一之气,为生物之祖气,成圣成仙在他,作佛作仙在他,乃圣贤之根本,仙佛之种子,为金丹之正祖宗。所渭'知其一,万事毕'者即此。若不识
真铅,是无祖宗,则修丹无本。一切休妻绝粮,烧炼草木金银,吞飨云霞日月,吐纳浊气,存想景象,万般作用,不是着空,便是执相,皆是枉施功力,与金丹之
事,有何干涉乎?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是此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莫怪天机具漏泄,都缘学者自愚蒙。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以上十五诗,或言顺,或言逆,或分说,或合说;或指药物,或示火候,辨别真假,是非条陈,细微层次,散而末整。恐人疑惑其事繁多,难以进步,故此诗总结十五诗之意,示人以至简至易之道耳。
  古来仙真,丹经道书,千譬百喻,设象立言,极力形容,发明道髓,虽立言有异,而其理总同,凡皆明金丹之根宗也。无如后世,书愈多而人愈惑,各执己见,趋入旁门,彼岂知金丹根宗,是取坎填离,依坤归乾之一着乎?
  坤位生成体者,即坎中一阳也;乾家交感宫者,即离中一阴也。坎本坤体,故曰坤位;离本乾体,故曰乾家。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刚健也,坤柔顺也。因其
刚健,故易知而不犯难,因其柔顺,故简能而无勉强。易知简能,在人即本来良知良能之本性也。人生之韧,健顺如一,刚柔混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圆陀陀,
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只有一个良知良能之本性,并无些子滓质。及其二八之年,阳极生阴,交于后天,阴气用事,理欲交杂,健顺不当,刚柔失节,于是阳为
阴陷,天真有昧,如乾交坤,乾中一阳,入于坤宫,坤卦实而成坎矣。阴窃阳位,知识渐开,如坤交乾,坤中一阴,入于乾宫,乾卦虚而成离矣。天真昧则道心藏,
而惟微;知识开则人心生,而惟危。微者绝无而仅有,阳不胜阴也;危者见景而生情,阴胜于阳也。然虽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犹末全灭,人心犹未全盛。道心
末全灭者,以其有时而或黑中生白,是谓真知,但不过旋有旋失耳。人心未全盛者,以其遇事而能随机应变,是谓灵知,但不过借灵生妄耳。
  修丹之道,阴中返阳,取出道心之真知,点化人心之灵知。灵知归真,真知归灵,道心刚健,人心柔顺;阴阳交感,刚柔相应;健顺相当,真灵不散;仍还当年
良知良能乾元面目,是谓取坎填离,又谓依坤种乾。其实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乾家交感宫,即是取坎填离之义。取坎则坎中所陷之阳出,故仍成坤;填离则离中所
杂之阴化,离仍成乾。乾坤体成,元牝立而谷神存,金丹凝结,性命到手,不为后天造化所拘矣。此乃万劫一传之天机。上古仙真,不肯分明说破。仙翁大慈大悲,
十六诗中,发古人所未发,可谓拔天根而凿理窟。结尾又直指出金丹根宗,天机露泄大尽,若人了悟的诗中妙意,直登圣域,立见三清太上,岂虚语哉!
《悟真》直指卷二
  七言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
  言鼎炉二首: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乾,健也,取象为天;坤,顺也,取象为地。在人为刚柔之性。日中有乌,为阳中之阴,在卦为离,离外阳而内阴,其内一阴为真阴,在人为人心所藏之灵知。月中有兔,为阴中之阳,在封为坎,坎外阴而内阳,其内一阳为真阳,在人为道心所具之真知。
  先把乾坤为鼎器者,以刚健柔顺为造丹之体也。次搏乌兔药来烹者,以真知灵知为造丹之用也。烹炼真知,而无一不真,则刚归中正,烹炼灵知,而无一有昧,
则柔归中正。刚柔俱归中正,则道心健人心顺,真知灵知两而合一,如驱乌兔归于黄道矣。黄道者,中道,乃日行之道。盖日行中道,月行九道。九道者,青朱白黑
四道皆二,出黄道外,内外共八道。月与日会,日月相交而行,共成九道。日月相交处,是谓二物归黄道。人生之初,只有一个良知良熊真灵之性,井无人心,亦无
道心。交于后天,另有人心道心之分,真知灵知之别。
  人心者,一切知觉运动者是也,知觉即是灵知;道心者,一切境遇不迷者是也,不迷即是真知。人心只能灵知,而不能真知,其性柔,故谓阴。道心既具真知,
兼能灵知,其气刚,故谓阳。虽圣人亦有人心,虽凡人亦有道心。圣人有人心者,以其不能灭知觉也;凡人有道心者,以其间有不昧处也。圣人之所以异于凡人者,
真灵如一,有知有觉,能常不昧耳。凡人之所以异予圣人者,真灵相隔,有知有觉,不能不昧耳。益人心有识神藏焉,识神借灵生妄,见景生情,随风扬波,灵归于
假,而人心惟危矣。
  人心惟危,邪气盛而正气弱,道心不彰,而道心惟微矣。修道而炼道心真知之刚,归于中正;煅人心灵知之柔归于中正,是刚柔相合,健顺相当,惟精惟一,允
执厥中;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一气流行矣。金丹怎能不生乎?金丹乃刚柔二气凝结而成,真知灵知归于中正,天人混合,如一粒宝珠,悬于虚空,无处不照.金丹
有象,由微而著,由生而熟,焉有不解脱者乎?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
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炉所以运火,鼎所以煅药。金丹之道,法坤之柔顺以为炉,循序渐进;效乾之刚健以为鼎,猛烹急炼。能刚能柔,能健能顺;志念坚固,愈久愈力;鼎炉稳定,
不动不摇;可以采药运火矣。人心灵知,外阳而内阴,如日之精,日精射外也;道心真知,如月之华,月华藏内也。灵知外阳,属魂,真知外阴,属魄。灵知精魂,
所谓神而神者,真知华魄,所谓不神面神者。神而神,其中有假,不神而神,假中含真。煅炼精华者,煅去人心灵知真中之假,炼出道心假中之真。假灵去而真灵
定,则魂不飞而魂制矣,真知现而假知灭,则魄不散而魄制矣。魂魄既制,则真知灵知,情性相投,凝为一气,氤氲冲和,聚散变化,寂熬不动,感而遂通,一步一
趋,皆是天机。此中神妙非可以言语形容者也。
  言偃月炉二首:
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
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
  偃月者每月初三,现一钩之光于坤方;其光偃仰,故谓偃月。在人为至静之中,有一点阳光透露,有象于偃月;在卦为震,所谓'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
莹'者是也。这一点阳光,不是别物,即是道心之光。丹道之所难得者,道心。道心一现,天理昭彰,刚气渐振,山河大地,尽皆灵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药即
是火,火即是药,自有天然造化之炉,真正之火,何须丹灶柴炭吹嘘之功乎?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
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偃月炉,即前所谓道心。玉蕊者,玉为温柔之物,属阴,蕊为光华之物,属阳。玉蕊即阴中之阳,喻道心之真知。朱砂鼎即人心。水银者,流动不定之物,属
阴,即阳中之阴,喻人心之灵知。道心常现,真知不昧,人心之灵知自然平静,不能飞扬;再用调和之功,以道心所具之真火,煅尽人心中之假灵,而归于虚灵。天
人合发,真知灵知如一,知至而意诚,是名黄芽。黄芽即真灵之所种,其灵得土温养,如草在地,方芽而色黄,故名黄芽。真知灵知二物,火力调和以后,归于中
正,已入中央上釜,再加真意温养之功,十月气足,自然成熟脱化矣。
言真铅四首: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物方能造化生。
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道心真知,具有先天真一之气.取象为铅,乃成圣成贤,作佛作仙之真种子。若欲修炼大丹,舍此真种,再无别物矣。世间痴迷汉,徒修一身,有形有象之物;
咽津纳气,自谓修道,殊不知一身所产者,乃后天滓质之物,安能生先天至灵至圣之丹?此乃鼎中无有真种,犹将水火煮空铛耳。
调合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
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
  金丹,乃道心真知之真铅,人心灵知之真汞而成。欲修金丹,先调铅汞。道心刚,属阳,为大;人心柔,属阴,为小。人心无道心,借灵生妄能以败道。若以道
心制之,灵明不昧,能以助道。道心固不可少,人心亦不可灭,但不使人心妄用其灵耳。古人教人死人心者,死其人心之假灵,非死人心之真灵。若不分真假,一概
死尽,则入于顽空寂灭之学。伤其小,即害其大,阴阳偏孤,生机气息,将何而成金丹大道乎?故曰大小无伤两国全。两国全者,人心灵知、道心真知,两而合一,
以真知而统灵知,以灵知而顺真知,真灵不散,依然良知良能,浑然天理,圆明本性,金丹成矣。
  盖真知灵知,乃良知良能之总体,在先天则谓良知良能,在后天则谓真知灵知。后天中返出先天,则真知即是良知,灵知即是良能。真知灵知,本来原是一家,
无有两样。因交后天,一点良知之天真,迷失于外,为他家所有;我家所存良能之灵,亦杂而不纯,迁移不定。若要返本还元,仍要在假知中讨出个真字下落,引回
我家,方能灵知不昧。这个真知,为至刚至健之物,故取象为真铅。真知具有先天真一之气,又取象为水中金,又取象为月中光,水中金,月中光,皆阴中有阳之
义。但这真知,未经复还,犹在他家,不为我有,故曰蟾光终日照西川。月中有金蟾,蟾光即月中之光,喻真知外暗而内明也。终日照西而不照东,分明光耀在彼
矣。仙翁后诗云:'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正是蟾光终日照西川之旨。学人果能知的蟾光终日照西川,是实实知的真知下落,即可以照东,与灵知相
会矣。噫!顺去死,逆来活,往往教君寻不着,真知岂易知哉?
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
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避世离尘,入山养静,乃丹还以后之事。不知者入山养静,以为可以长生。夫长生之道,须要得真铅一味,方能取效。但真铅须要在尘世中寻出。若入山修道,
山中内外。尽是阴气,何有真铅至阳之物。真铅是先天灵根,又曰天根,又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气,又曰水乡铅,又曰水中金,又曰黑中白,又曰魄中魂,又曰
黑虎,又曰金公,又曰他家不死方。古人取象多端,归到实处,总是形容道心之一物耳。
  这个道心,发而为真知之妙有,藏而为精一之真空,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家家有之。然家家有之,而非自家所有,盖其见之不可用,用
之不可见也。因其家家有,而非自家有,所以愚人遇之不识,当面错过了也。明末彭好古不达此理,认家家有的字句,直指为女鼎,近来知几子,又以三峰采战注
疏。如此惛愚迷误后学,罪莫大焉!
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
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竹破竹补,抱鸡用卵,以类求也。《三相类》曰:'同类易施功兮,非类难为巧。'若非其类,不是真种,万般作用徒劳力耳。益金丹大道者,圣人之事也。欲
学圣人,须求圣人之种,即真铅之真知。以此真知,修持大道,未有不合圣人之机者。圣人之机,浑然天理而已,真知而无一不知,无一不真,能以复天理,故云合
圣机。既合圣机,即是圣人,奈何学人不下肯心者何哉?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
  金丹之道,虚心实腹,两般事业。虚心者,虚人心,修性之事;实腹者,实道心,修命之事。虚心实腹两件,性命所开,其义俱深。若欲虚心,须要识得心。盖
心有人心,有道心。人心宜虚不宜实,道心宜实不宜虚。若不分心之真假是非,一概虚之,不但不能了命,而并不能了性。若识其心,不须虚人心,先须炼真铅之道
心以实其腹。腹实则集义而生,客气自消,人心自虚。四象和,五行攒,金玉满堂,命宝到手,可以虚人心而养道心,了其性宗,归于无何有之乡矣。
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
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修丹之法,惟采真铅为要着。但铅亦不同,有凡铅,有真铅。凡铅者,山中所出,乃有形之浊物,与我无情;真铅蓄,家园所产,乃无形之道心,与我同类。自
古上仙,能以超凡入圣者.皆赖其真铅道心之功,故曰用铅不得用凡铅。但道心虽是先天真宝,乃自后天中产出,有用之时,有不用之时。当其未结丹也,必借道心
之真知,以制人心之灵知。人心已定,灵知不昧,道心人心,动静如一,真知灵知,虚实相应,圣胎已结,急当抽去道心之刚,温养胎息矣。夫用道心者,所以制人
心,人心已静,识神已灭,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真灵独存,炯炯不昧。道心无所用,可以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陆子野云:'用铅之法,如捕鱼兔
之筌蹄。'鱼兔赖筌蹄而得。既得鱼兔,则筌蹄无用。用铅妙诀,实在于此。倘不知用铅之诀,当丹已结,而犹以道心为事,未免用道心而又起人心。真灵又散,金
丹得而复失,故曰用了真铅也弃捐。用铅不用之诀,于此可以知矣。
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元篇。
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金丹大道,至简至易,无有多语,不过炼道心中之真知,人心中之灵知耳。道心刚健归于中正,则道心常存。以真知而制灵知,人心柔顺归于中正,则人心常
静。以灵知而恋真知,刚柔相当,真灵合一,是谓铅汞相投,金丹凝结矣。其法至简至易,约而不繁,虽凡夫俗子,得之立跻圣位。但人多无大德行,无大福分,轻
易不得。若有大德行大福分者,得遇真人,指示简易神妙之法,犹如睡梦初醒,始知大药即在当人,不从他得,随手拣用,无不如意,仙翁以梦谒西华有授,良有深
意,不是设言,且西华真金所产之处。华者真金精明之光。九天者,纯阳无阴之境。真金者,真知之法象。阴暗之中,忽来真知阳光发现,拣此真知归于我家,与灵
知相合,以火煅炼,至于纯阳无阴之地,号曰七返九还,金液大丹,岂果梦也哉。
言虚无一气: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性命之道,造化之道。造化之道,生生不息之道。推其道源,益自虚无中而生一气;自一气而生天生地产阴阳;阴阳再合其中,又含一气而成三体。三体既成,
一气运动,阴而阳,阳而阴,于是万物生矣。即如草木之生,始而地中生一芽,是自虚无生一气也;既而出地开两瓣,是从一气产阴阳也;又既而两瓣之中抽一茎;
是阴阳再合成三体也;从此而分枝生叶,是三体重生万物张也。天地闻一切有情无情之物,皆从此虚无一气而生出,然皆顺行造化之道。修道者若知的顺行造化,逆
而修之,归万而三,归三而二,归二而一,归二(疑为'一'字之误)于虚无,则无声无臭至矣。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坎电者,水中起火之象,比道心真知,在至暗中发现,发现之处,正吾身中活子时也。烹轰者,恍惚不定之象。金水方者,道心真知,为精一之真情,具有金水
二气也。昆仑在西方,为万山之祖脉,真金所产之处。当道心真知,在至暗中发出,如电光闪灼,忽明忽暗,恍惚不定,难得易失,急用离中虚灵之火以迎之,则真
知灵知,性情相恋,阴阳相合。其中产出先天灵药,复运天然真火,煅去后天浊气,矿尽金纯,金丹成熟,吞而服之,脱胎换骨,现出清净法身,方且香风遍满尘
寰,岂第遍身香而已哉。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坎为水,在人为元精,发而为智;水中藏金,在人为真情,发而为义。离为火,在人为元神,发而为礼,火生于木,在人为元性,发而为仁。道心有坎之象,人
心有离之象,道心人心,即具金、木、水、火之四性。但四性各别,若欲一气相生,全赖戊己之功。戊为阳土,为元气,发而为信;己为阴土,为意念,发而为欲。
坎纳戊,在道心为信;离纳己,在人心为意。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意诚则己土定而人心静;欲行其道,先立其信,信立则戊土现而道心彰。若道心无信,人心不
诚,虽有仁、义、礼、智,各不相顾,所藏性情精神,亦皆相背,何能结至灵至圣之神丹乎?故修道者,必以诚意立信为主;意诚信立则道心彰,人心正。彼此和
合,阴阳相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散者复聚,去者仍还,故曰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戊已之功大矣哉。
言颠倒坎离:
日居离位翻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
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日居离位(一本离居日位)
  灵知本阳也,然外明内暗,每招客气。如日居离位,外阳内阴,而翻为女也。真知本阴也,然外暗内明,具有正气。如坎配蟾宫,外阴内阳,而却是男也。后天人心,借灵生妄,道心天真埋藏,亦如女子当家,男子退位矣。
  修丹之道,以真知之道心,制灵知之人心;以灵知之人心,顺真知之道心。男刚女柔,男子主事,女子听命,大业未有不成者。若不会此个中颠倒之意,是识不得道心真知,认不得人心灵知,乃乱乃萃,俱是以假为真,休将管见高谈,而欺己欺人也。
取将坎内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
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
尽由(一本总由,一本更由)
  坎位心中实,即道心之真知,离宫腹内阴,即人心之灵知。取出坎陷真知之道心,点化离宫灵知之人心。一霎时中,阴气消而阳气复,复见本来乾元面目,还我
良知良能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故曰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也。体非幻身之形体,乃法身之真体。法身者,本性也。人生之
初,一点真灵本性,圆明不昧,刚健中正,纯粹无些儿滓质。如乾卦三奇,纯阳无阴之象,及交后天,天良有昧,灵气有假,如乾卦中虚成离,坤卦中实成坎矣。中
虚者,真者离去也,中实者,真者坎陷也。取坎填离者,返还天真,仍复成当年真灵本性,如离封而又变成乾卦矣。真灵一复,主宰在手,常应常净,左之右之,无
不宜之,潜藏飞跃,何不尽由心乎?后世之人,不达此理,以取坎填离,认为取肾中之气以交于心。又有取肾气后升前降而落于绛宫者。噫!别有些儿奇又奇,心肾
原来非坎离。以坎离为心肾者,愚之甚矣。
震龙汞出自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
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自出(一本出自)
  震为龙,为木汞;兑为虎,为金铅。离为火,坎为水。龙汞出自离乡,火中出木也,虎铅生在坎方,水中生金也。火中生出之本,永为不朽之木;水中生出之
金,永为不坏之金。木本生火,而火反生木,金本生水,而水反生金,是谓儿产母。古经云:'五行不顺行,龙以火里出;五行颠倒运,虎向水中生'者,即是此
意。人之气性易动,如木汞之性浮,若以元神之火,煅去滓质,则气性化而真性现,永为不动之性矣。人之妄情至重,如金铅之性沉,若以精一之水,涤净尘垢,则
妄情消而真情凝,永为无情之请矣。不但此也,气质化则无性火,识神灭而元神常生;情欲消则无淫念,浊精化而元精无漏。真性现,真情凝,元神生,元精固。性
情精神,归于一气,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是谓五行全。五行既全,浑然一中,是谓五行入中央。五行入于中央,不偏不倚,阴阳相合,是谓金丹结。倘少东没西,
丢南遗北,别寻药料,而欲修成金丹难矣。诗中关切处,是五行全要入中央一句。五行不入中央,则五行分散,金丹不结。五行若入中央,则五行一气,金丹自成,
学者可不先明五行乎?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金丹,乃龙性虎情,两弦之气,交合而成。先取上弦之金八两,以为丹母;次取下弦之木半斤,以结圣胎。何为两弦?月自初三一阳生,至初八阴中阳
半'G',其平如绳,有似弓弦'D',因其阳光在上,故谓上弦。十五圆满'O',十六一阴胎,十八一阴现,至二十三,阳中阴半'D',其平如绳,有似弓
弦'G',因其阳光在下,故谓下弦。月之阳光,从西而生虎,属金,金在西,故以初八之月,谓虎之弦气;月之阴体,自东而出,龙属水,木在东,故以二十三之
月谓龙之弦气。真知之情刚,象虎,如月之阳光也;灵知之性柔,象龙,如月之阴体也。真知刚情,进至于中正,如月上弦生出之阳光,是金八两也,灵知柔性,退
至于中正,如月下弦退出之阴体,是木八两也。月才天际半轮明,正是真知刚情,进于中正之时。真知进于中正,柔中有刚,灵知为真知所制,已不能飞扬,阳统阴
而阴顺阳,即有龙吟虎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效。当斯时也,正好用功修持,借阳济阴,使灵知柔性,亦归于中正。灵知归于中正,刚中有柔,真知灵知,俱归
中正,二八两弦之气,分数已足,阴阳相当,刚柔如一,一时辰内管丹成矣。然不到二八数足,或阳多而阴少,或阳少而阴多,俱不能成丹。惟阴阳相当,不偏不倚
之谓中,始能一时辰内管丹成。一时之功,岂易能哉?苟不下数十年死功夫,不能遽然到此境界也。
华岳岩头雄虎啸,扶桑海底牝龙吟。
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华岳在西,扶桑在东,虎为金情,龙为木性,有生之初,性本相合,金木相并,一交后天,假者来而真者昧,性情分为两处,如龙东而虎西矣。虎称雄者,金情
刚也;龙称牝者,木性柔也。然虽真情为假情所隔,真性为假住所掩,真情真性,未尝不欲相会也。山头雄虎啸,海底牝龙吟,阴阳隔碍,潜通之象,隔碍潜通,即
能相会,但其间无调和之物,故不能会耳。黄婆者,一名真土,一名真意,一名其信。真信一现,则意诚而心正,假者去而真者来,情归于性,霎时性情相合,如媒
妁通信于两家,遣作夫妻而共一心矣。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姤自此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木能生火,火木一家,故谓赤龙;金能生水,金水-家,故谓黑虎。·金木水火为四象,戊己为土,土能和合四象,四象加上土而为五行。但五行顺行,法界火
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是在人运用如何耳。道心真知之情动,是谓复,法当进阳火以造丹;人心灵知之性静,是谓姤,法当退阴符以温养。时当用阳即用阳,时
当用阴即用阴。阳健阴顺,用九用六,各随其时,真知灵知,两而合一,入于中央,五行攒簇,金丹成就,自然而然也。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
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
两手(一本两兽)
  真知之情,灵知之性,虽是先天之物,然落于后天,理欲交杂;真假相混,相隔已久,不能遽然驯顾,故曰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也。但金丹之道,
有借假修真,以真化假之法。其法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下一层死功夫,不合而必至于合,不和而必至于和,愈久愈力,妄情自去,真情自生,气性自消,真情自
现,假者永灭,真者常存。无情之情,方谓真情;无性之性,方谓真性。真情真性,两而合一,心死神活,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化为一块紫金霜矣。金者,坚刚不
坏之物。金至于紫,从大火炉中煅炼而出,为足色之金。紫金而化成霜,形质俱消,浑然一气,超出乎阴阳之外矣。
言炼己三首: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观天者,观吾之天性也;明五贼者,明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相克也。察地者,察吾之心地也,安民者,安精神魂魄意,各居其所也。修丹之道,莫先于炼己;炼己
之要,先须观天性。天性不昧,则五贼难瞒。次须察心地;心地清净,则五物皆安;五物皆安,则精固神全,魂定魄静。意诚是谓国富,于是战五贼而退群阴。阴气
化而为阳气,杀机变而为生机,可以见圣人矣。圣人者,即良知良能本来之面目,又曰圣胎。五贼降伏,变而为五元,发而为五德,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识不
知,顺帝之则,非圣胎乎?诗中战字,大有深意,盖五贼在心,施行于天,非有与天争权之大法力,不能降伏。战之正所以奋大用,发大机,勇猛精进,愈久愈力,
不使半途而废也。古仙云:'一毫阳气不尽不死,一毫阴气不尽不仙。'炼己必炼至于无一毫阴气,五行混化,矿尽金纯而后巳也。
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
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
  炼己之道,不能遽然成功,须要顺其所欲,渐次导之。盖人真灵之窍,锢闭已久,积习已深,五贼作祸,非一朝一夕,最难剿灭。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
为宾者,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也。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者,欲取于人,不失其己也。内而防危虑险,外而勤功煅炼,则假者可去,真者可保,何愁大道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
祸发总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人自后天用事,识神当权,身中所具后天五行之气,历劫所带烦恼根尘,与夫现在习染秽污,一时俱发。若无大法力,大手段,何能攻伐得尽?倘不会钻研实
理,而即冒然下手,以心制心,攻之太猛,有时君火相火俱发,不但不能攻贼,而且为贼所攻,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如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木反为火所焚,自伤
其生。《参同》云:'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金华者,即道心也。道心者,非心之心,本于天真身所出,具真知之情,有刚正之气,万物难
瞒。道心光辉一现,群邪退避,其果决刚断,如金之利。故以道心名金公,钻研实理,即钻研以金制木之实理耳。盖大丹以金公为主人公,若舍金公而欲炼己,徒取
其祸。故张三丰云:'炼己时须用真铅。'真铅金公,皆道心之别名乎。
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宅女结亲情。
呼来(一本唤来);作亲(一本结亲)
  金公者,即前所云道心真知也。真知为真情。人生本来性情一家,不分彼此,以体言为性;以用言为情。情即性,性即情,同出异名,非有二也。交于后天,性
情迁移,真情昧而妄情生。刚正之气,为客气所蔽,不由于我。如东家之子,而寄生于西邻矣。且寄生于西邻,非我永不相见者,但见之认不得耳。果是志士,穷理
通彻,认得真实,一呼即来,如空谷传声,绝不费力;更能养于密室,常加护持,与姹女真性配合,阴阳一气,结作亲情,仍是东家之物矣。姹女者,宅中之女,即
灵知之性。性本阳而谓女者,性主柔,象木,故谓姹女;情本阴而谓男者,情主刚,象金,故谓金公。金公久已出外,一旦还家,与姹女相会,分外情亲,未有不生
丹者。故《参同》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金木相并,情性相合,即是还丹,此外别无还丹。
姹女游行自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
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
  姹女,即前诗所解灵知之性是也。因其入于后天,人心中有识神居之,未免真中有假,因灵生妄,见火则飞,游行不定,所谓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是也。欲修
金丹,必先使此一点灵性,游行于所当行之方,虚其灵而不昧其灵,则灵归真灵矣。前行须短者,以性求情也;后行须长者,以灵养真也。以性求情,一时结丹之
妙,故谓短;以灵养真,十月温养之功,故谓长。宜短即短,宜长即长,是谓自有方。依其方而行之,金丹有望。但须先黜聪毁智,回光返照。将此一点灵性,安于
中央正位,是谓归来却入黄婆舍。黄婆舍即不偏不倚。中正之舍。灵性中正,心正而意诚,意诚而信真,信真而不游行于外。由是以性求情,情来归性,性情相恋,
合为一气,是谓嫁个金公作老郎。作老郎不是寻常语,大有深意。盖修丹之道,始而以灵性招真情,真情复而灵性不动不摇,灵性亦自归真。既而以灵性钤真情,必
须养真情于纯阳无阴之地而后已。如郎老妻老,夫妻偕老,不使中途反目破镜也。此正后须长之意,学者须要深究。言火候二首:
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
  还丹之道,惟取朱砂黑铅二物药料,煅炼成宝,以延性命。朱砂者,离中一点虚灵之气,即灵知也,属于人心;黑铅者,坎中一点刚正之气,即真知也,属于道
心。因其人心灵知,外明内暗,明属火,火色赤,取象为朱砂;因其道心真知,外暗内明,暗属水,水色黑,故取象为黑铅。此无形无象之砂铅,而非世间有形有象
之砂铅。既识真知灵知之砂铅,即可以随手采取而无难矣。然采之必须炼之,若识药而不知炼药之法,亦与不识者相等。故曰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盖
金丹全赖火侯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老嫩,练药须知时节。有文烹之火候,有武炼之火候,有下手之火挨,有止歇之火候,有进阳
之火候,有退阴之火候,有还丹之火候,有大丹之火候,有增减之火候,有温养之火候。火候居多,须要大彻大悟,知始知终,方能成功。倘差之毫发,失之千里,
而欲成丹难矣。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
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古来仙真,契论经歌,所言修真药物火候,最详最切,至真不假。虽论之而论不及,虽言之而言不尽,何尝不将火候著于文哉?但契论经歌,其意深奥,或言
性,或言命,或言药,或言火,或言修命火候,或言修性火候,或言外火候,或言内火候,非不言火候也。但言之散乱不整,若不遇明师,整网提纲,叠衣提领,不
能知耳。故曰不将火候著于文。又曰须共神仙仔细论。此是教人参究契论经歌,又求明师印证,不得置契论经歌于不读,专求于师;亦不可以契论经歌为自悟,而不
求师。如果契论经歌无火候,何以云契论经歌讲至真乎?大抵学人,契论经歌亦要读,明师亦要求。读契论经歌,可以辩邪正真假,扩充识见,访求明师,所以印证
其所辨所见之理耳。自参求师,缺一不可。
言采药火候: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
若到一阳才动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才动(一本才起)
  月到中秋之时,金精壮盛,道至刚健中正,本性圆明。圆明之功,全在道心耳。一阳才动处,即道心一点真知之阳光,才动而未大动,天根方露端倪。当此之
时,急须下手进火,采入造化炉中,渐采渐炼,由微而著;自一阳而必至六阳纯全,亦如中秋之月,分外光辉,照彻宇宙。莫延迟三字,乃吃紧语,盖道心真知之
光,难得而易失,若稍延迟,光气又散,当面错过也。
言抽添火候:
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帷。
受气之初容易得,抽添运用切防危。
  此诗紧接上诗而言。一阳才动,收归鼎内,心平气和,虚室生白,光辉内聚,暗中出明,如照幌帏矣。崔公云:'受气吉,防成凶。'盖一阳来复容易,而纯全
最难,必须防危虑险,用抽添增减之功,方能济事。抽者减去人心灵知之有余,添者增其道心真知之不足,抽之又抽、添之又添,直到无可抽添处,人心不起,道心
常存,真知灵知相合,内外光明,方无半夜风雷之患。时以道心初复,阳气微弱,阴气正盛,若无抽添之功,稍有懈怠,得而复失,故抽添之功为贵,抽添之功,即
是防危之功,非抽添之外,又有一防危。抽添不在防危之外,陆危即在抽添之中,两者一事,学者须要着眼。
言温养火候: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消渐剥形。
十月霜飞丹始熟,此时神鬼也须惊。
  元(系'玄'字之误)珠者,至阳之珠,为圆明不昧之物,乃金丹之别名,即人当初良知良能之本性,这个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象乎玄珠。此珠是道心
一点刚健真知,集义所生而成象,生而又生,浩气充塞,光辉圆满,阳之极矣。阳极须当以阴接之。阴消剥形,借阴养阳,化去阳刚之燥气。渐剥者,必用十月之功
也。十月温养,矿尽金纯,化为灵霜,真空而含妙有,妙有而藏真空,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如霜飞虚色,不落有无之象,而丹始熟矣。致此地位,造化不能拘,万
物不能移;功成人间,名录天上,神鬼怎得不惊乎?
言结胎火候: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锻,炼成温养自烹煎。
  前弦者,阴中之阳,真知归于中正也,后弦者,阳中之阴,灵知归于中正也。真知灵知,俱归中正,刚柔相当,其相当处,是谓前弦之后,后弦之前。当此之
时,真知灵知,大小无伤,两国俱全。其中生出先天一点灵苗,药味平平,阴阳混成,急当采取,收入造化炉中,煅拣成真,结为圣胎。到此地位,药即是火,火即
是药,用十月温养之功,自有天然真火烹煎,由微而著,无形生形矣。
言阴阳归中:
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初开北地花。
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在黄家。
  长男为震。西方酒者,金水也。初三月现庚方,至阴之下,一阳下生,在卦象震,故曰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为兑。北地花者,水中生金花也。月华之生,自兑
至坤,阴中阳现,故曰少女初开北地花,二句皆言一阳发生之象。曰乍饮,是生平未饮,而今忽饮。曰初开,是前次末开,而今方开。乍饮初开,俱写道心真知易失
而难寻之意。盖道心埋没已久,真知有昧,忽于至静之中,偶然发现,如乍饮酒初开花。此便是返还之机,良宵佳逢,不可错过,须当乘时采取,与灵知配合,关锁
于中央黄庭室内,夫妻相见,自然生丹。灵知为性,阳中之阴,属木,木色青,故以灵知取象为青娥。真知灵知相见,同心一气,自然归于中央。但归则归矣,若不
知关锁,恐有合而复离之患。既关之,又锁之,门户紧封,不合者而必合,既合者而常合。张三丰所谓'东家女,西舍郎,配作夫妻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一日掀
开醉一场'者是也。关锁二字有防危虑险之功,盖阴阳初会,性情犹未纯一,必须勿忘勿助,严密防护,方能无渗无漏,金丹自虚无中凝结矣。此乃天机,非师罔
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得临门药象之。
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金丹(一本金砂)
  卯兔之月为春分,阳气升于天地之中,酉鸡之月为秋分,阴气升于天地之中。春分属木,生气也,为德;秋分属金,杀气也,为刑。德所以生物,刑所以成物。
非刑不成德,非德不全刑。有刑有德,而天地造化,得以一气流行,循环不已矣。修道者莫(系'真'字之误)知之刚,归于中正,如秋分也;灵知之柔,归于中
正,如春分也;真知灵知,俱归中正,如春分之德,秋分之刑也。真知之刚健,所以制人心之邪气,灵知之柔顺,所以养道心之正气。宜刚则刚,宜柔即柔,不失其
时,则刚柔中正,如春分秋分,各有其时。故曰兔鸡之月及其时也。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如一,则真灵不散,如春德秋刑,两者迭运,故曰刑德临门,药象之
也。道至刚柔中正,道心常存,人心至静;真知至灵,灵知至真。真灵合一,良知良能,金丹有象,可以沐浴温养,而灶底抽薪也。否则不知止足,而犹加火煅炼,
则刚而太过,柔而不及,刚柔仍不中正,药枯丹伤,倾危岂能免乎?
言文烹武炼: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
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月本无光,借日生光。一岁与日十二会;一月三十日;晦朔之间一会。人之真知埋藏,纯阴无阳,如月之无光也,必借灵知而后生光。当灵知真知相会之时,亦
如日月三十日遇逢也。至人效日月相会之象,以三十日移于一日之中,又以一日移于一时之中。一时振发刚气,借人心生道心,以道心制人心;依灵知生真知,以真
知黜灵知。采鸿蒙末判之始气以为丹母,准阴阳变化之神机以为火候。是道也,有文烹有武炼。守城者,文烹也;野战者,武炼也。当文而文,当武而武,为吉,当
文而武,当武而文,为凶。文火者,回光返照,黜聪毁智,专心而养正气,如守城也。武火者,惩忿窒欲,去妄存诚,猛力以除客气,如野战也。知的文武,明的吉
凶,有事则用武火,无事则用文火。文火武炼,阴气尽而阳气纯,真知灵知相合,化为良知良能,妙觉本性;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寂然不动,感而遂
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浑然天理,绝无人欲。犹如灵砂满鼎红矣。砂至于灵,气质尽化,非色非空,非有非无,纯是清阳之气,服之可以却病廷年,消灾免难,
还复本性,虚灵不昧,真空妙有,造化不能限,阴阳不能拘,万物不能伤;亦犹是耳。然世间亦有知凶吉,而不下肯心用神功者哉。
言卦意二首:
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二卦禀生成。
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乾上坤下(),天气自上而下降,地气自下而上升,阴阳不交而为否。坤上乾下(),地气自上而下降,天气自下而上升,阴阳相交而为泰。否极泰来,阴阳才
交,万物即于此而尽皆发生,盈满宇内矣。屯者()坎上震下,水中有雷,阴中阳生,所以散阴而生物。蒙者()艮上坎下,山下有水,阳陷阴中,所以养阳而成
物。否泰者,万物之通塞;屯蒙者,万物之生成。通塞生成,总是一阴一阳来往运用之。阴阳来往,万物通塞生成,皆自然而然,非有强作也。修真之道,刚柔未
合,即否也;刚柔相合,即泰也。当刚而即进刚以修真,即屯也;即(系'当'字之误)柔而即运柔以养真,即蒙也。知通知塞,能修能养,刚柔随时而用,变化裁
成六十四卦,即在吾方寸之中矣。
  大抵卦象所以出意,得意可以忘象。若不知卦之意,仅执其卦之象,必欲一阳二阳三阳而行泰,必欲一阴二阴三阴而御否。生三阳行泰,其说犹近于理。至于生
三阴御否,不亦难乎?更有以天之子时,谓阳气在坎而动,遇子而守肾,为朝屯。以天之午时,谓阳气有限而止,遇午而守心,为暮蒙。噫!以此而谓否泰屯蒙,六
十四卦群爻焉能行的尽合?倘究群爻而欲尽合之,岂不枉役情乎?古仙云:'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可为行卦爻者之明证,学者须当三思。
卦中设象本仪形,得意忘言意自明。
举世迷人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
得象(一本得意);执象(一本泥象)
  《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过明阴仪阳仪,中正不中正之形象耳。若得其阴阳中正不中正之意,可以调和阴阳,自合卦象矣。奈何世之迷徒,不究其意,却执其象,必欲朝而行屯,暮而行蒙,始于屯蒙,终于既未,而行卦气,希望成道飞升,愚之甚矣。
  殊不知古来仙真,所谓期屯暮蒙者,是教人知阳生即屯,阳陷即蒙也。阳生如昼之朝,阳陷如夜之昏。当阳生之时,而即进阳火以采阳,是谓朝屯;当阳陷之
肘,而即运阴符以养阳,是谓暮蒙。所谓既济末济者,是教人知阴阳已合即既济,阴阳未合即未济。阴阳已合,金丹凝结,阳火事毕,既济须防不济,阴符之功,所
必用也。阴阳不合,金丹不结,阴符无用,末济急须致济,阳火之功,所必行也。此卦中所藏之意,即此四卦之意,以推之其余六十卦,无非一阴一阳之变化,故曰
得象忘言意自明。苟明其卦象之意,天关在手,地轴由心,信步走去,头头是道,不必执卦象而自合卦象。噫!金虾蟆,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
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天地之道,一盈一虚之道。盈极则虚,虚极则盈,自有其时,修道者,能审明盈虚之实理,而能克消其阴,生息其阳,始谓知盈虚消息之机矣。夫克消其阴者,
即虚之机也,生息其阳者,即盈之机也。然消之息之,总不离真知之情、灵知之性。真知之情刚,属于庚金;灵知之性柔,属于甲木。刚以御外,而制伏客气;柔以
处内,而静养天真。刚柔两用,内外兼修,是谓庚甲申明令。令明则刚柔得宜,消息随时,正气克而邪气化;内念不出,外物不入;无眼耳口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
法,净倮倮,赤洒洒,是谓杀尽三尸。三尸杀尽,群阴悉化,大道可冀。此诗着重处,全在审能消息始知机一句。审者,详细熟玩,无微不入,功深日久,方能见
真。能见其真,得心应手,方能消息。能消息方是知机;若不能消息,犹不得谓知机。不知机,是理未能审辨透彻,如何申明令而杀三尸?故正心诚意之学,全在格
物致知也。
言元牝二首: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真精即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
  谷神者,先天虚无之一气,所谓圣胎者是也。此气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在恍惚杳冥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乃道心人心之界,真知灵知之根,
刚情柔性之本,生天生地生人。儒所谓'太极',又谓'至善',又谓'至诚';释所谓'圆觉',又谓'法身',又谓'台利',道所谓'金丹',又谓'圣
胎',又谓'谷神'。其实是人生本来良知良能,空谷显灵之神耳。这个谷神,落于后天,阴阳分判,假者用事,真者退位,谷神埋藏如死矣。
  欲修金丹,必须活此谷神;欲活谷神,先须调和阴阳;阴阳不和,谷神不结。元为阳,刚健之情是也,牝为阴,柔顺之性是也。有刚有柔,则谷神长生,不死之
根基立矣。盖谷神是刚柔中正,两弦之气,交合而成。两弦交合,恍惚杳冥,其中有物,是曰真一之精。真一之精,即谷神之别名,未经煅炼,忽存忽亡,是谓真
精;已经煅炼,凝结不散,是谓谷神。真精既返黄金室,则精一归中,而谷神凝结矣。谷神凝结,道心常存,人心驯顾,真知灵知合一;良知良能,浑然天埋,寂然
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常应常静,一颗灵光永不离矣。灵光永不离,即是谷神长不死。谷神不死,即仙翁所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
天'也。谷神真精灵光,仍是一个物事,不过就已成未成分别言之,非有三样,学者须知。
玄牝之门世罕知,只将口鼻妄施为。
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
多载(一本千载)
  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元者,乾阳,刚健之德;牝者,坤阴,柔顺之德。阳主动,阴主静,谷神之动静,即元牝之门也。
这个门,生天生地生人物,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本无定位,亦无形象,又号之曰
元关窍。元关者,至虚至灵,有无不立也,又号之曰众妙之门。众妙者,无理不具,无德不备也。若以口鼻为玄牝,吐纳浊气,安能驱金乌玉兔归于黄道,凝而为至
灵之丹乎?金乌者,日之象,阳中有阴,在人为柔顺中正之德,即灵知之灵性也。五兔者,月之象,阴中有阳,在人为刚健中正之德,即真知之真情也。灵知真知,
中正之德,即阳元阴牝,两弦之气。谷神乃两弦之气,凝结而成。不知元牝,安知乌兔?不知乌兔,安能谷神不死而长生耶?噫!是门为何门,顺去死,逆来活,往
往教君寻不着,元牝岂易知哉!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
保命全形明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
  金丹之道,只是一刚一柔,两味药料,别无他物。刚属于真知之情,柔属于灵细之性。一性一情,两者虽名有异,而实同出于先天虚无真一之气。真一之气即前
诗所谓谷神,性情即前诗所谓这元牝。元牝两者,元之又元,为不死谷神之要机。盖先天自然之道,谷神而生元牝,后天还返之道,元牝而成谷神。元牝不交,谷神
不结。元牝为要机者,正所以结谷神耳。元牝立,谷神结,可以保命,可以全形,更明进阳之益,退阴之损。益阳而至于无可益,损阴而至于无可损。阴尽阳纯,谷
神长生,浑然一气,绝无滓质,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造化不能拘,万物不能伤。如火候炼成紫金丹药,起死回生,最灵最奇也。
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古真云“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无为之道。有作之道,以术延命也;无为之
道,以道全形也。始于有作者,有作之道,以造命也。造命之学,全以法运。盖鸿蒙未判之始气,扭天地造化之枢机,返二十四气之节口,回七十二候之要道。天地
不能知,鬼神不能测,蓍龟不能占。虽天地鬼神蓍龟,且不能知,人焉得而能见之乎?终而无为者,用无为之道,以修性也。修性之道,抱元守一,万物皆空,如鸡
抱卵,如蚌含珠。功夫到日,至诚前知,慧心大开,声入心通,吉凶先知,祸福预晓,谁不知之。但人只知无为之道为要妙,而不知有作之道是根基。不知有作,而
只无为;不但不能修命,而亦不能修性。纵有所修,亦不过修后天气质之性,岂能修先天根本之性乎?根本之性,天命之性也。本来性命一家,并无两串,因交后
天,阴阳相离,一而成两,性命各别矣。性命各别,于是性不能顾命,命不能顾性。命为物夺,不能自主,性亦由是而乱。性乱命摇,邪正相混,理欲交杂,假者用
事,真者退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剥阳于尽,性命未有不倾丧者。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中返先天,还我原来命宝。命宝到手,主宰由我,不为造化
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宜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奈何一切顽空寂灭之徒,只知无为,不知有作者何哉。
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藏雌是圣胎。
太乙在炉宜镇守,三田宝聚应三台。
  黑中有白者,道心所发之真知,为刚健中正之道,故谓丹母。雄里怀雌者,人心本来之灵知,为柔顺中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