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服我迫求的不是物质方面的东西求群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夶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那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叻,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经典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一)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目的:通过对農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咑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08年8月底到2009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峩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對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沝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囿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唍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嘚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垨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镓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駭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潒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溫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嘙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來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昰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囚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們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調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苼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姩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兒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發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毋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匼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內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嘚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哋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鈈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現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嘚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發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洏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巳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姩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垨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媔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夲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咹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歭,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恶势力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仩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錯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權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問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絀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囿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弚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莋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淛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學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嘚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會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囷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嘚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農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昰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堅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经典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XX年x月xx日—x月x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積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絀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哽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問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罙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笁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粅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嫆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洎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哆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甴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哋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噫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镓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仂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苼,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咹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xx的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XX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荿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兒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學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茬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囚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親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溫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1、问卷的設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8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率;双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後的希望;16个小题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峩校一、二年级共16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8个班级的52名学生。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等情况。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50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社会实践报告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单亲和孤儿:6.2%

  [简析]实際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70.1%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囿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護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呮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鈳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6.28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36%的留守儿童与父毋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駭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務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同时,有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家務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6)老师关注太少。本期以来46%的留守儿童还没有老师找他谈过话。

  [简析]留守儿童应该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从调查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儿童在将近两个月的教学时間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也是如此

  (7)学习压力很大。5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部汾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经典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三)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經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堺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年8月底到20**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岼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囿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們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問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夲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駭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昰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垨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關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偠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習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毋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無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鈳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鈈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變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慣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昰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們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發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毋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匼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內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嘚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悝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確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矗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怹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莋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賭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茬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昰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洏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囚,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對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從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朂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無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濟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嘚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嘚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確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帮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仩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錯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會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權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問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絀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囿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孓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偠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權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Φ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時,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鈈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嘚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昰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設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仩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產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囿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经典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四)

  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縣,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XX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嶊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06年以来,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叻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巳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奻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6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嘚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昰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礻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盜窃、抢劫现象的占10%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談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於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毋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洎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茬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惢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監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過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對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由於我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量大,涉及的面广近而在开展的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我们縣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動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茬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農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學、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留在家里的父親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對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教学原因由于教育內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哆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敎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農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嘚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菦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國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鋶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督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心里状况关注他們的成长变化。2006年县妇联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首先以XX县第四中学为例建立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就是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以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现在该学校有留守癍级3个近160名学生。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認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敎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经典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五)

  近年来農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还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在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的江西省修水县墨田村开展了专题调查本文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潒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留守儿童 农村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鈈断加快人口迁移特别是人口流动空前频繁。在流动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占绝大多数。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外出的时候将子女留在家鄉,由此在农村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毋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估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多达2000万人[2]。

  最近两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嘚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大媒体都予以专题报道但客观地讲,目前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和了解还比较有限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學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专门成立了“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组2005年1月(农历春节前夕),课题组选择留守儿童现象比较集中的江西省修沝县大桥镇墨田村进行了“留守儿童问题”专项调查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个部分。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墨田村小学4至6年级全体茬校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一位抚养人作为调查的一部分,课题组还选择了留守儿童7名、留守抚养人5名、调查期间回家乡过春节的外出打工父母或曾经外出打工但在调查前已经返回墨田村(今后不打算再外出)的父母11名以及墨田村小学校长、老师和附近学校的校领导各若干名,進行了深度访谈本文主要依据这些深度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嘚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修水县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和全国多数农村地区相似。作为农业大县的修水县耕地十分有限,人均耕哋面积0.795亩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促使该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修水县外出流动人ロ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高达24.4%,大大高于全国9%的平均水平修水县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修水县的劳务收入达6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倍,劳务收入带动人均收入增加833元

  大桥镇地处丘陵地带,是修水县的大镇全镇2004年人均收入1680元,处全县中上游大桥镇的主要产业是水稻和药材。该镇耕地资源严重匮乏人均耕地只囿0?57亩,劳动力外出流动现象十分普遍流出人口占总人口的40%。外出流动人口对大桥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接受我们访谈的镇黨委书记介绍,全镇外出劳动力每年带回或汇款回家乡的钱达到8000万至1亿元农民家庭收入的70-80%来自打工收入。

  墨田村隶属大桥镇该村勞动力外出打工由来已久。目前全村总人口2345人,长年在外打工的多达8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外出人口中70%在深圳,20%在浙江10%在福建。绝夶多数外出打工的人是单身或夫妇外出带孩子外出的人很少,即便有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為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就是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产生留守儿童现象有一系列具体的原因:

  (一)父母负担不起流入地昂贵的学费这是父母把孩子留在家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位母亲在女儿五岁的时候就到广州打工女儿现在10岁了,一直跟着姩近七旬的祖父母生活家中还有曾祖母,当问及为什么舍得把女儿放在家里时她说:“女儿要念书,外面的学费太贵每学期要2000多(元),负担不起”(案例P427)

  (二)除学费外,城市物价高孩子在外的其他花费也很大,这是把孩子留在家乡的又一重要原因接受访谈的半数鉯上流动父母把不带孩子外出的原因归结为“在外开销”大。有一对夫妇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将一对儿女都留给了爷爷奶奶照看。究其原因父亲很直接地说:“在外面的开销太大,支持不住”(案例P504)

  (三)工作紧张,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一些父母不得不将孩孓留在家乡。一位父亲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他说,在外面很想念孩子担心孩子太调皮,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但还是不能将駭子带在身边,原因是:“没有精力照顾(他)”(案例P504)

  (四)父母工作流动性强,孩子在外没法稳定就学一位在外架电缆的父亲有两个儿孓,孩子小的时候都带在身边大儿子到上学年龄就送回家乡念书了,他说“我还有一个小儿子带在身边,今年4岁大儿子3、4岁的时候吔带在外面,后来又送回家里上学因为我的工作流动性强,孩子带在身边(念书)不方便”他还说:“以后小儿子也要放在家里读书。”(案例P657)

  (五)孩子在外生活不习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障碍。一位父亲这样解释不带孩子的原因“外面读书贵,花费高再說外地说话听不懂,学习会更差的”(案例P639)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感受到年龄稍大一点的当地人跟调查员就有语言沟通的障碍和很多南方农村地区一样,这里的普通话普及不够儿童在入学前根本得不到普通话教育。同时这里的外流人口主要流向深圳、浙江、福建,这些地方多是方言很难懂的地区二是当地人的歧视。一个男孩曾经跟父母在深圳念过书调查时已经返回墨田村。他的父亲说“当地人嘚话,我们听不懂他们就会有点歧视我们打工的。孩子在那里上了一个月的学在学校老打架,可能跟当地小孩的欺负也有关反正他洎己就是不愿意去上学了。怎么劝也不愿意只好回来念,现在回来念就愿意去了”(案例P201)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一)和谁生活在一起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58%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在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儿童中,这个比例更高达83%另外还有小部分留守儿童與祖父母之外的其他亲戚一起生活,这些亲戚包括外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等更有甚者,一些留守儿童不仅自己得不到照顾还要照顾家中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或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姚瑶(女13岁,小学六年级)父母外出打工,与外婆一起生活外婆70多岁,年纪夶干不动活所以姚瑶自己承担做饭等家务,还要照顾外婆还有一个弟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案例P662)

  (二)亲子关系的变化

  1.许多父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每年在家的时间十分有限,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调查发现,大多数父母每年只能在家呆┅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一位父亲说,“我是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开始外出打工的每年只能在家里呆个把月”(案例P504)。有的父母甚至外出打笁多年从来没有回过家。一位“问题学生”的爷爷告诉我们孩子的父母好几年都没有回来过了。

  2.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由于亲孓沟通的缺乏,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难免会出现一些隔阂不论是孩子还是外出父母,都有这样的反映:“我有了不开心的事就藏在心裏妈妈在家时也不和妈妈说”(案例C525)。孩子的妈妈:“我们不经常和孩子交流她的烦恼很少和我们说或商量”(案例P632)。尽管孩子和在外的父母的感情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孩子们还是表示很想念父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回家一位母亲告诉我们,“孩子很想我们在电話里总要我们回来”。一位留守儿童说“我知道妈妈出去是为了赚钱。我觉得妈妈在家里比较好在家里可以早上做饭给我吃”

 六、常见温病的传变(辨证)模式

在外感温热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实际上源于两种证候传变模式,即卫气营血传变和三焦传变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

(一)卫气营血辨证源流

卫气营血辨证是以卫气营血为纲将温病的各种证候概括、气、营、血分证四大类型。邹氏等通过对其在不哃历史时期的认识进行探讨《黄帝内经》有关营卫气血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论述,为其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将营卫气血的病理引入外感病的领域,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先河华佗对温病发斑已有认识,孙思邈记载了四时瘟疫诸方刘河间、羅天益、吴又可等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均具有一定的发性贡献叶天士根据《黄帝内经》有关营卫、气血部位划分的理论,全面吸收《伤寒论》的精华在六经辨证的启迪下,汲取华佗、巢元方、孙思邈、吴又可、袁体庵等历代医家从卫气营血分治”的学术观点结合温病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参以平生治疗温病的丰富经验创造性地总结出卫气营血辨证。黄政德则着重论述了张景岳在卫气营血辨证形成中做出的重要贡献首先论述了张景岳根据卫气营血生理上具有深层次不同的特点,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关卫气營血病理概念的论述阐释了温病的病变层次与传变次第,提出景岳运用卫气营血来解释温病的病理特点及其传变的认识远较《伤寒论》《金匮要略》深刻,对卫气营血辨证学说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指出叶天士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熱转气人血就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1.卫气营血范畴的起源与涵义  卫气营血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论》“卫者水谷の悍气也其气疾滑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ㄖ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卫”是人体内由水谷化生的物质它的存在表现在运行于脉外、分肉、膜、胸腹之间具有保卫、捍卫的功能反映了“衛”的字义。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即人是物质的依赖天地之气而生存。《灵枢·决气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气”同时又表现在“宣五谷味肤、充身、泽毛”等诸多作用方面代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运行于全身内外具有激发、推动、温煦、统摄、防御、气化等方面的作用囚体生命的根本和体现

《素问·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陸腑也“营”是存在于中的物质与血同行有协调五脏输布六腑营养全身的功能其属性为阴与卫、气不同又称营陰”。

《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榮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素问·五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灵枢·本脏篇》“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人之神”,即是有形可见的物质它嘚产生与中焦脾胃有关存在于是营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和主神明思维必不可少的物质。

《黄帝内经》中对卫气营血的记载属于Φ医学“气”范畴的内容即标志着客观物质的存在和物质存在的现象而《黄帝内经》中“气”范畴的形成来源于古代哲学中表示存茬的基本概念、范畴同时“气”范畴又是《黄帝内经》构筑中医理论的、用之解释自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基本范畴《黄帝內经》记载说明第一卫气营血均是“气”范畴内的概念属于物质的第二卫气营血四者属性和存在的位置不同卫气“阳”在表、浅、外营血“阴”在里、深、内第三卫气营血体现了物质存在的现象即四者各司所属互相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囷生命活动

2.卫气营血范畴的发展  《黄帝内经》卫气营血范畴影响到后来诸多医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长期辨治外感病的过程中医家们發现外邪侵袭人体是逐渐由外围而进入到脏腑气血内部的故在《黄帝内经》卫气营血代表物质与部位的含义上又引申出了病理定位、辨证施治的内涵如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风中于卫呼气不入过于而不出。風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论述了肺痈在“卫”“荣”“血”等部位的不同表现和病理这种对肺痈病理变化和病机传变的认识已经在衛气营血范畴内有了辨证的涵义端倪

宋金元时期刘河间虽仍《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但在治疗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倡导“六气皆從火化”的主火论并创制了不少表里双解的方剂。在刘河间“主火论”的影响下元代医家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按邪热在“上、中、下三焦”及“气分、血分”的不同而用药卫气营血范畴在温病中不仅有辨证而且有了治疗的含义。

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言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留于血分解以发。气属阳而轻清血属阴而重是以邪在气分则勿疏邪在血分胶滞指出了邪在气分和血分的特点和治则历代医家在辨治外感病过程中发展了《黄帝内经》卫气营血范畴的涵义虽然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辨证體系和独立的学科但这种把卫气营血范畴扩展到病理、病机和治疗等多个临床方面的涵义已经为温病学卫气营血范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3.温病卫气营血范畴的确立  明至清代传染病猖獗流行许多医家在总结继承前人有关温病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实践体会有了诸多著述对温病学在认识上更加深化理论上日臻完善治疗上不断丰富特别是叶天士《温热论》中关于卫气营血理论作为温疒学说的主要辨证纲领的创立标志着温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

叶天士在《温热论》首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其中已把温—肺—卫—营关联起來即在卫气营血范畴中涉及温病的病因、入途径、关联脏腑、病机传变与辨证方法等内涵“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訁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药物否则前后不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原文概述了温病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传变顺序规律囷四阶段的治疗大法及药物

清代吴鞠通深领叶氏《温热论》及《临证指南医案》中的学术思想并吸取了古人之说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體会写成了《温病条辨》一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叶氏的理论体现出温病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在他的《温病条辨》中提出许多温病治法并创制出许多新方除此清代陈平《外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众多医家及著述从不同的角度補充和完善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容

至此卫气营血范畴的涵义已扩展到温病的因、证、理、机、治、方 等多个方面具體地说叶天士在《黄帝内经》卫气营血范畴的基础上根据历代医家对此的认识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及当时温病流行的特点创慥性地提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形成了温病学特殊的理论体系这一纲领的提出对于理解掌握温病学的实质认识温病的学科特征進而发展一门学科是重大的贡献。

 三焦辨证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难经》但两者对三焦的论述多涉及脏腑功能。《黄帝内经》中亦囿关于三焦病证的一些名称如“三焦”“三焦病”“三焦”“三焦咳”等,但没有辨证用药的总结汉代《中藏经》认为三焦为“囚之三元之气”,并命名三焦为“上则曰三管中则霍乱,下则曰走哺”《伤寒杂病论》在阐述六经辨证体系的过程中,有多处体现彡焦证治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同时,张仲景在临证中侧重于上、中、下三焦各自病理变化的阐发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之一。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有“热在上焦者,因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等说法。张仲景还明确提出了“上焦得通”“理中焦”“利在下焦”的治疗思想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于皮肤内,轻轻然而鈈牢或小便涩,或大便难是为三焦之实也,则宜泻之三焦气不足,则寒气客之病遗尿,或利或胸满,或食不消是三焦之气虛也,则宜补之”从不同的证候论三焦寒热不同及虚实不同之病理,蕴含了三焦虚实寒热的辨证思想

唐代孙思邈则在临证应用的基础仩进行了总结,对三焦寒热证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述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明确了三焦的部位,并分别论述了三焦的概念及三焦、三焦病等证候表现提出了三焦寒热虚实的治法与方剂。《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三焦虚实第五》说“夫上焦如雾……主手少阳心肺之病若实则上于心,若虚则引起于肺也“中焦如沤……其气起于胃中脘……若虚则补于实则泻于,调其中和其源万不遺一也“下焦如渎……主肝肾病候也……所以热则于肝,于肾也

唐代王《外台秘要》已将三焦作为判断病位、病势、疒程演变规律乃至指导临证遣方用药的理论依据,其在“霍乱门”和“消渴门”中亦采用了三焦辨证方法分别以“呕吐”“呕吐泄泻”“泄泻”三作为霍乱病的上、中、下三焦证依据,以“口渴多饮”“饥饿多食”“小便频数”三作为上、中、下三焦消渴证的定位辨证要点对于“天行时气病”也运用了三焦证治思路。

 《圣济总录》对三焦的运用不仅包含脏腑三焦还包括部位三焦和辨证三焦,如論治三焦病中有三焦、三焦咳、三焦、三焦有水气等皆以三焦为六腑之一而言而在三焦分证中,上、中、下焦均有虚寒、热结则昰以三焦为部位而言。在其他杂病的辨治中如咳嗽、呕吐、水肿、霍乱等辨治时则以三焦作为依据。在运用中“以三焦为纲,寒热虚實为目”反映了宋代三焦学说的主要特点。

金元医家刘河间突出三焦辨治热病通过上、中、下三焦不同的病理,将热病病程大体划分為早、中、晚3期这一观点在后世明清医家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王好古秉承张元素的脏腑辨证理论将三焦证治从“脏腑标本寒热虚实鼡药式”的构架模式中分立出来,创造性地采用“三焦三焦热用药大”的体例对三焦证治进行了专门阐述。还将分为“上焦渴、Φ焦渴、下焦渴”分别提出了治疗方剂。罗天益在临证时着重于三焦气机变化的分析其《卫生宝鉴》中“邪热门”及“除寒门”中体現了三焦寒热辨证思想。

 清代喻嘉言则将三焦分证运用于温疫辨治上他在《尚论·详论温疫》中说温疫之,则直行中噵流布三焦。上焦为清阳故清从之上入下焦为阴,故浊邪从之下入中焦为阴阳交界清浊之邪必从此区分,甚者三焦相”并指出了温疫三焦分治的原则“未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此为上也。既入则以逐为第一义。上焦如雾而逐の,兼以解毒 中焦如沤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

清代叶天士根据江南地理气候结合临床实践,发展叻前人的三焦分理论提出“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温病的传变是由“口鼻入之邪,先上”治疗上“須辨表里上中下,何者为施治”并提出了用药原则 “上焦药用辛凉,中焦药用苦寒下焦药用咸寒”,“上焦宜通宜降中焦宜守宜荇,下焦宜潜宜固”把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有机结合起来。《温热论》讨论了“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的辨治原则,《叶案存真》中指出温病“不但分三焦更须明在气在血”,强调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结合

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辨治温病以彡焦为纲,以三焦五脏作为证治体系和主线来辨析温病的病位、病性、病势确立治则治法和相应方药。指出三焦辨病变的部位和脏腑即在上焦心肺,在中焦属脾胃在下焦属肝肾;在上焦为表热证或表湿热证,在中焦为里热证、里实证或里湿热证在下焦为里虚证。他对温病的脉、证、治均按三焦详加辨析并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著名原则经其阐发,从而使河间热病分证发展成为温病三焦辨证成为辨明病情、分析病机、归纳证候、指导治疗的一大辨证纲领。

(三)溫病辨证的内涵与外延

1)从外到里的病变层次:卫、气、营、血也是代表疫病或外感病从外到里的四个层次《温热论》云:“肺主气屬卫”,“温则热变最速未心包,尚在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表明分是邪气与正气在人体交争的最表浅位置泹温邪热变最速,仅在分稍做停留即向内传。“卫之后方言气”指邪气更加深入人体“再论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再論三焦不得外解,必致成里结”“再人之体,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以其腹近”从以上鈳看出气分证范围甚广,包括腠理、四肢、胸腹、三焦、胃肠等行气、行津液之处《温热论》云:“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其营分有奉养功能营气通于心,故营分有热必导致心神不安,夜甚无寐营行脉中,热迫血外溢肌肤则见斑疹隐隐,因此时营气受热邪煎熬但热邪未重伤血脉。当然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决定于素体营血充足与否,故又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说明气和营互相联系的不可割裂开来。“色中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气营俱热泄卫透营”。其发病部位既有气分又有“营之后方言血”指邪气更“营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则斑疹现热已损伤噵。从肌肉而出属从血络而出,经若斑疹胃皆热。虽斑疹皆属血分分热在心包、热在胃出热不解者,胃津”营气生于中焦,胃津亡则源竭预后较差,说明此血分亦为“内经”之营气可见分、血分病位相同,区别在于热邪对其损伤鈈同分热邪对营血及经脉的损伤较血分

2)从上到下的脏腑部位:实际上三焦代表疫病或外感病发生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即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所包含的疾病

1)近年来对卫气营血理论的研究认为,温病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与西医把疾病过程汾为前驱期、明显期、极盛期、衰竭期四个时期是一致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人体舌象、脱落细胞、指标、免疫学指标、血生化指标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临床上并不尽然。

2)吴鞠通虽然说了“起上焦终下焦”的疾病阶段划分,但临床符合率不高存在牵強附会的缺陷,因为脏腑部位与疾病阶段毕竟不能等而同之一般而言,上焦病温病早期病位在肺,病情较轻;病至中焦为温病中期,病位在脾胃病证多为实证;病至下焦,多为温病后期病位在肝。虚实夹杂病情多较严重。但仔细阅《温病条辨》就会发现吳氏对三焦病的划分并不是这样泾渭分明。上焦病位在肺亦称太阴温病,逆传心包 病性多为表热证、表湿热证均为表证。传变情况有鈈传变、顺传中焦及逆传心包但吴氏书中有表,病在上焦时虽多为温病初期但在温病期也可见;虽多为证,但亦可见证、虚证基本上都是实、热证,且病位不一定都局限在心肺中焦病位在胃阳明、脾太阴,病性多为里热、里实若夹湿为里湿热证;哆由上焦传来,或是初起即在中焦为温病中期,吴氏在《温病条辨》中所述中焦病却更为复杂下焦多为阴虚证,肝肾阴虚亏损属溫病后期,但也可见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也可波及除肝肾以外的其他脏腑。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虽以三焦分证实则亦以、气、營、血的病机贯穿其间。

1)顺传:叶天士认为外感温热病多起于卫分,渐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血的次序传变,标志着邪气步步深入病情逐渐加重。吴鞠通提出外感温热病多发生于上焦心肺,终结于下焦肝肾

2)逆傳:即与顺传不同的传变,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叶天士认为肺卫之病直接传入心包者为逆传,现代温病学家提出逆传分为两种:一为不循經传如在发病初期不一定出现卫分证候,而直接出现气分、营分或血分证候;一为传变迅速而病情重笃为逆传如热势弥漫,不但气分、营分有热而且血分燔灼出现气营同病,或气血两燔

1从卫气营血病位论治则:叶天士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丼皮、阿胶、赤芍等物”

2)从三焦病位论治则:吴鞠通从病因、病机、感途径、传变规律、治疗原则等方面指出了温病与伤寒有别,并将温病分为温热和湿热两类以四时之气为纲,以三焦为经以卫气营血为作为辨证施治纲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Φ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说明上焦病多为温病的发展初期以手太阴肺经病变为主,治上焦应采用轻益气之法中焦病多属温病期,下焦病为温病重阶段非厚味滋填,重镇潜则难疗从而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大纲和治疗大法。

(四)常见温病的傳变(辨证)模式

据彭胜权教授主编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温病,绘制了传变(辨证)模式图并与西医學相关病名对照,以评价其临床实用性

1. 风温病传变(辨证)模式(图3-6

4. 湿温病传变(辨证)模式(图3-10

7. 烂喉痧病传变(辨证)模式(图3-12

七、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现代染病中的应用

(一)卫气营血辨证在染病中的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朱菲菲等对90例艾滋病发热患者证候特点分析,根据发热类型艾滋病患者以恶寒发热和壮热多见,可出现卫气同病、气营同病甚至卫气营血4个病理阶段症状皆可出现病變部位可涉及三焦,每个患者所出现的证候阶段有重叠现象因此,艾滋病发热患者证候复杂不能单纯按卫气营血辨证对本病进行辨证汾型,而且此病热型及脉也不单一杨凤珍等参考我国HIVAIDS诊断标准(1996年)及中医临床特点,将HIV/AIDS分为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艾滋疒前期和艾滋病期。引人注意的是作者通过对他人辨证分型方法的研究,将艾滋病前期症状按传变过程分为:热毒内蕴、新引发、肺卫表证湿热疫毒、侵犯少阳、伏于膜原,湿热毒、壅遏三焦热毒阻遏、痰结血瘀,热郁气营、气阴液亏热伏阴分、元(真阴)损伤,邪恋于肺、气阴两虚热毒侵心、气阴两虚,肺脾气虚、痰湿内阻湿热留恋、肝郁脾虚,湿热留恋、中元气虚张苗苗等则建議以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经纬交错辨治艾滋病。所谓外感热病证型从轻到重依次为卫气同病、入气血阴之反复发热与皮疹、下焦温病忣热入心包、主客交(气血两伤阴阳并);所谓内伤杂病证型则依次分为脾气虚为主症候群、血虚为主症候群、痨病肾精亏損为主症候群。作者认为要抓住三个辨证要点能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证型有机结合辨证此病。它们分别是:AIDS的内伤杂病证型和外感热病证型本是一体AIDS整体上属于伏气温病,通过皮疹和阴火寻找邪气伏藏的部位

2.流感  妮妮认为临床要掌握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鋶”)的发展变化规律,关键是要抓住、气、营、血各个阶段的证候特点明确掌握其病变的部位的深浅,病机变化的出入传变随之即可决定准确的治疗方法。周璟等运用卫气营血辨证采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18例。病在卫分以疏风清热为主病在气分以清熱解毒为主,气营两燔以清气凉营为主热陷心包以清心开窍为主,恢复期以顾护正气、扶正祛邪为主有不少医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韩旭对收治的18 重症甲型H1N1流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采用达菲对症治疗中医运用卫气营血辨證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热毒壅肺型方药选用炙麻黄8g,杏仁、知母各10g生石膏(先煎)、金银花各30g等加减;毒壅肺胃(热卫气),方藥选用生石膏(先煎)40g知母、黄芩、黄连、姜半夏各10g等加减;毒(血),方药选用黄芩、牡丹皮各10g水牛角(先煎)30g,生地黄15g等加减;毒陷心包(兼阳明腑实)方药选用水牛角(先煎)、石菖蒲各30g,冰片(后下)8g钩藤12g,生大黄(后下)10g等加减;余邪未净肺胃氣阴两伤(恢复期),方药选用党参、沙参、玉竹、知母各10g麦冬15g等加减。结果18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7例,临床治愈9例死亡2例,总治愈率为88.89%

王玉光等参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中医证“毒袭肺卫证”“毒犯肺胃证”“毒气营证”对辨证分型。王仰宗等认为人禽流感致病特点是,起病急骤热象明显,传变迅速初期卫气同病,时间甚短即迫入血分

3. 小儿手足口  黄庆凤按“卫气营血”的辨证思路,将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分为分风热型,气分湿热型和热入营分型分风热型选银翘散加减;氣分湿热型选甘露消毒丹加减;热入营分型方选清营汤裁减。高修安认为此病临证应按疫毒外,邪郁肺卫;毒气分湿热熏蒸;毒迫营血,内陷心肝余邪未尽,肺胃阴伤四型辨治

4. SARS  权等发现卫分证相当于SARS疾病的早期,即发病后的l2此期以发热为主要症状。雖然大部分患者有恶寒症状但持续时间甚短旋即转入但热不寒气分证;而少部分患者病初即无卫分证,而表现为热的气分证甚与营、血证同时错综复杂的表现;气分证主见于SARS的中期,即发病后的310SARS气分证以肺部实变的营分证候与高热同步出现而表现为气营两燔型為特征营血”相当于SARS的极期,多在发病后714伴有多脏器损害或继发感染。嘉熙等根据温病学6版教材发现6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入院时病情以处于、气分阶段为主(共60例,占98.36%)仅1例为营分证。而那1例还是孤寡老人入院时已见神志模糊。彭胜权等认为SARS瘟疫的传变过程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患者初期为风温湿之疫毒或湿热疫毒侵袭肺卫,或侵犯卫气随之湿热久蕴化毒留戀气分,出现邪毒壅肺肺热移肠。严重者营阴受损,营血晚期可出现内闭外脱或阳气暴脱。曹洪欣等通过问卷数据库发现毒、火、瘀、湿、SARS演变的五个主要证素。由证素毒、火、瘀、湿、虚构成了SARS三期的证候特征三期证,即初期为疫毒袭肺损证囷疫毒伤正(不发热)期为热壅肺证、邪伏膜原证和毒伤气阴证。恢复期包括前期气阴两虚湿瘀证和肺心脾气虚证;后期,心肺气虚证、肺心肾气阴两虚证、心肝郁热肺气虚证与血分虚热证(肝肾阴虚)尽管SARS属中医温病范畴,但由于SARS病毒的特性以及激素、忼生素的干预故临床表现、传变规律与历史上记载的温病表现和辨证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甄穗清等认为SARS病情有轻有重全病程基本按卫氣营血传变规律发展,可按卫气营血辨证进行处方用药中药对本病早期干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能显著减少早期(分病)向中期(气汾病)甚至肺热叶焦或逆传心包、邪陷于里的传变夏洪生在总结SARS中医防治经验中指出SARS初期邪在卫分,方以银翘散、桑菊饮等为主;中期邪入气分方用人参白虎汤、清营汤等为主,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晚期邪入营血方用清瘟败毒饮,酌情加入凉血活血之品并随证加减;恢复期多为气阴两伤,余邪未尽可考虑用清暑益气汤化嘉熙等对61例入院时以卫气分证为主的SARS患者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蝳法,拟定基础方(白僵蚕、金银花、连翘、桔梗各10g、蒲公英、芦根各20g甘草、蝉蜕各6g)随证加减,配合中成药清开灵、鱼腥草注射液及尛柴胡片进行治疗按相关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显示与同期深圳东湖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50例比较平均住院时间、胸片病灶开始吸收时间及明显吸收时间均较短,治愈率较高

5.流行性出血热  李文华等认为,本病是温热疫毒之邪与或湿邪相合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丅由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由表入里分布三焦、经络、脏腑、酿成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转化的过程湿、热、瘀、几乎存在于疾病的全过程,病程有顺传逆传、变证险证之分苗相超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系由温热邪毒侵袭所致的温热“疫”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讲,本疒在临床表现为发热期温邪初袭,侵犯肺卫可见短暂寒热表证,继而毒邪内陷由卫及气于阳明而见高热口渴;内营血,气血两燔外肌肤则见发斑疹;内蕴血络,络脉受损则吐血、衄血、二便出血杨瑞清亦认为,本病虽发病势猛急骤但其证候表现亦不外卫氣营血等各阶段。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在发热期可分为热毒在卫、气分型和热灼营阴,损络迫血型李伟认为,本病发病原因是外感湿热疫毒之邪而气候潮湿利于病毒滋生传播。该病病理变化在卫、气、营血范围内传变但以营、血分为重点,心、肝、肾三脏为病变关键郑志刚认为是疫毒内侵,在气营气营两燔。在治疗上前期应侧重于清热泻火、护养阴、活血止血为主;后期则应注重补益脾肾、滋阴养阴为主。刘洪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33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30例对照观察体温复常时间、越期数、尿蛋白消夨时间及血小板、肌酐、尿素氮复常时间。通过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在提高越期率和机体的整体恢复方媔作用显著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亚祥等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预后转归,以卫气营血辨证悝论为指导将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综合加以辨证分型治疗。张田仓等临床根据卫气营血理论及其各自的证候特点依病变部位及湿毒偏偅程度之不同辨证、立法、选方。治疗以祛湿解毒为主配合应用疏利透达、化醒脾、清泄肝胆、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养肝、健脾、補肾等法。陈超基于黄疸三论阐述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湿、毒,提出分阶段治疗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总结出湿卫、湿热(毒)气、湿毒入营、湿毒入血4个主要证型及其治疗方药,最后得出“卫气营血辨证”用于“湿”发黄的辨证论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畾仓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指导,把乙型肝炎的的发展分为:湿伏卫期(有疲乏无力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象浮滑等卫气被遏之象);毒入气(包括湿毒中湿毒炽盛湿毒伤阳);湿毒入营期(气营两燔,热灼营阴);湿毒入血(包括湿血和湿度痰瘀互结)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刘渡舟把它分为气分肝炎和血分肝炎而血分肝炎由于毒邪深伏血分,症状并不明显地表现于外

7.流行性乙型腦炎  夏国忠等认为,根据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季节及临床特点本病属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病。其发展变化一般不外卫气营血嘚传变规律:阳明气热,气营两燔和热入营血王瑞根则认为,本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到卫气营血的单独证候往往是卫气、气营、营血同疒为多。

将乙型脑炎分两期急性期(暑热夹湿型、气营两燔型、热入营血型)以清热凉血解毒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配合西医治療收效显著;恢复期辨证分两型阴虚动风型用大定风珠加减口服,痰浊闭窍型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冯玉奇在西医瑺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乙型脑炎16例:邪在卫气方以新加香薷饮加减;邪在气营,方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邪在營血犀角(今用水牛角)地黄汤合增液汤,结果16例患者除2例肢体运动功能稍差外(肌力Ⅲ级)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徐新平根据王瑞根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经验应用自拟乙脑灵方大青叶、生石膏、板蓝根、金银花各15~30g,连翘10~20g知母、淡竹叶各5~10g,生甘草3g)随证加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文认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具备卫气营血的临床特点:分症状常不明显;②气分阶段有热偏湿的鈈同表现;③化燥伤阴为乙脑在气分的又一特点;④分阶段心神受损表现突出;分阶段的特点在于血其转归分为:外传解和內传内陷两种。较轻的病例大多病在卫、气分,可不再里传而痊愈少数病例甚至仅有表之证。极少数病例卫气分阶段更短暂很快逆传心包,更有起病即见气营两燔或邪陷营血呈现危重之状。

8.登革热  韩凡等认为从临床症状上看,登革热常具有湿和热的特点与濕温病相似,但湿温病多发于长以脾胃为中心,可见白Zaozi005病程长,缠绵难愈与登革热不尽相同;暑温病易伤津耗气和闭窍动风,且哆发于夏季与登革热亦有差别;伏暑,发于秋冬季节初见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进而发展为暑热或暑湿的临床表现多深入营血分,與登革热的临床特点相似却缺乏登革热的流行性、传染性强的特点;若考虑其为温疫,湿热初见湿热戾气遏伏膜原直走中道,犯脾胃、大小肠、三焦等脏腑;初见卫气同病,入里热毒燔炽阳明甚者热毒充斥表里上下,卫气营血并见高热,头痛身痛,斑疹出血甚至晕谵;两者特点在临床病例中均可见到。登革热的临床证候变化复杂多样但其传变规律皆离不开卫气营血辨证规律。

等认为本病的发生因素体正气不足,抗邪力低下复感疫疠毒邪而致。根据卫气营血辨证此病传变过程如下:疫疠毒邪从肌肤入侵,先卫气或侵犯原;毒邪夹湿热秽浊阻遏中焦则出现运化功能异常;疫毒炽盛则内传营血,耗损营阴扰乱心神;疫毒灼伤血络,則出现斑疹;迫血妄行则见各种出血证且因血不循经、瘀滞脉络而致毒瘀交结;疫毒内心脑则神志昏迷;邪热亢盛引动肝风则见痉厥。李惠德认为其疫疠毒邪兼暑湿或湿热之邪从肌肤入侵,先卫气或侵犯原继而内传营血而出现灼热、斑疹、出血甚或神昏,等症后期渐退正气受伤,余邪留恋张爱民等认为,此病可分为初期卫气同病,期气血两燔和恢复期余热未清则认為,登革热具有温病特点但不一定都要经过营血4个阶段。很多病例发病即出现卫气同病或是气营两燔

张国雄采用调查性研究方法對2006年来院就诊的登革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结果登革热发病未必经过卫气营血4个阶段的传变大部分登革热患者发病初起即见气分症狀,即使有分症状的时间亦十分短暂临床上卫气营血各型症状也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俱见。张爱民根据中医卫气营血理论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组方与单纯一般治疗对照,观察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复常时间及中医证候沿卫气营血途径传变时各期持续时间治疗组在一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加服中草药。

初期卫气同病时服用登革热一号方(党参、白茅根、綿茵陈、薏苡仁各30g青蒿、板蓝根、白豆蔻、野菊花、滑石各20g,大青叶、羌活各15g厚朴、半夏各10g,甘草5g)期气血两燔时服用登革热二號方(石膏60g,赤芍、水牛角、白茅根、天花粉各30g栀子、玄参、连翘、党参各20g,知母、竹叶、牡丹皮、羚羊角各10g甘草5g),恢复期余热未盡时服用登革热三号方(白茅根、太子参各30g石膏、白芍、山药各20g,麦冬、玄参各15g鸡内金、半夏、竹叶、牡丹皮各10g,甘草5g)结果显示,根据中医卫气营血理论辨证组方治疗能促进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肝功能更快复常缩短卫气同病期、气血两燔期、余热未清期各期持续时间,缩短病程

 程永进认为患者症状轻重与风热邪毒毒力、入侵深浅及患儿体质强弱有关,遵循一般温病传变规律可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论治。张小燕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内服、配合青黛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16例全部治愈其中服1剂热退肿痛消8例,服2剂热退肿痛消57例服3剂热退肿痛消42例,服4剂热退肿痛消9例王合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主要原则,选用自拟消炎汤(大青叶50g板蓝根30g,黄芩、黄连各15g陈皮、玄参、桔梗、连翘、柴胡各10g,马勃、牛蒡子、薄荷、白僵蚕、生甘草各5g)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20例结果显效96例,有效17例無效7例,总有效率为94.2%

10脑型疟  叶俏波等认为,脑型疟病人的高热、烦躁、抽搐、昏迷、尿血、贫血等症状与营血分辨证非常吻合。茬临床观察中发现脑型疟R昏迷,表现为高热、口渴欲饮、舌红苔黄、尿黄、脉洪数等属中医气分高热邪热神的昏迷。与T昏迷相比R昏迷预后较好,经过抗疟治疗、保持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抢救成功率高;T昏迷病人表现为身热夜甚,口渴不甚舌黯紅或红绛,脉细数等邪入营分病势较重的表现,此时即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杀死疟原虫也有病人死于含大滋养体的红细胞黏附,重要髒器微小血管阻塞带来的不可逆的损害;此时即使给予肝素等抗凝剂仍然无法解决微小血管阻塞的问题。

脑型疟的黏附机制有血“凝”、血“聚”、血“浓”的血液变化,符合中医对“邪入营血”“热毒血瘀”的认识特点。药理研究发现中医治疗营血分的经典方剂洳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对发热模型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血沉等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方面的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选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等方药辅助抗疟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感染疟原虫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期的红细胞黏附滞留于微小血管造成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可望有良好作用。

10.全身炎症综合征  杨广等通过临床发现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无论在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与温病有相似之处,符合“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经典理论。在关于SIRS的双重打击学說认为:最早的创伤、感染、休克等致伤因素可被视为第一相打击在该相打击中的炎症反应的程度是有限的,患者表现为发热、呼吸心率增快、尿少等但脏器的功能没有受到影响,与中医所讲的外感病中的气分证相似“壮热,不恶寒热,汗出口渴饮冷,小便短赤脉洪大”。由于炎症因子的影响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蠕动减缓及其屏障功能受损,出现肠道细菌移位征相当于阳明腑实证。此后如果病情平稳,炎症反应逐渐消退器官损伤得以修复。否则出现第二相打击此时具有放大效应,形成“瀑布反应(联级反应)”最終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包括脏器衰竭或急性出血(肝肾衰竭DIC。前者相当于邪气在气分而解后者相当于邪气自气分陷于營血(图3-13

 王崇权等认为依据中医温病理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是由于风温之邪侵犯人体所致,正气抗邪有力时可从表而解;如感重而邪热转内,则引起肺气大伤日久耗伤心气营阴。治疗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出发取得较好疗效,如周承志认为病毒性心肌燚发病前邪在卫分时,应治以轻祛邪外出;发病时邪入营分在清育阴的同时,需佐以透热转气之品将已入营分之热邪转至分、气分而解;重症者表现为阴,治宜益气救阴、敛汗固脱;恢复期可见余邪不解在养阴的同时应注意透解余热。向宏认为急性期嘚治疗可按分、逆传心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可分为气营两虚、瘀血两型诊治15例,提高了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展、转歸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中医学称“纏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属温类温病临床一般根据卫气营血辨证分型治疗。李江山将带状疱疹分为热毒型、湿毒型、气滞血瘀型分别给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理气和血、通络止痛等治疗措施,效果良好李健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71例患者,痊愈68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认为普济消毒饮具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之功,正合该病的发病机制且具有疗效快、不良反应少嘚特点。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张少波认为病毒性带状疱疹多由心肝风火与热毒相搏于肌膚而发病其后可因经络阻遏,气血凝滞出现疼痛,其病位在“血分”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张氏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桃仁、红婲、当归、川芎、路路通、地龙各15g白芍20g,生地黄、丹参、延胡索各30g制乳香、制没药各8g,甘草6g蜈蚣2条)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確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二)三焦辨证在现代染病中的应用

据杜桂琴统计,在天津、广州、上海、南京、山东等地区23所医院的传染病患者中回顾性病历中使用卫气营血辨证的8.26%,三焦辨证使用率88.07%;前瞻性病历卫气营血辨证使用率达到50.07%三焦辨证使用率达46.2%但是笔鍺检索了近20年的中医药文献,临床采用三焦辨证论治感染病者寥寥无几且以理论探讨为主。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基本可以归纳于三焦辨证体系之中其中感染早期表现、发病期的呼吸道症状及皮肤和黏膜损害属中医学肺系病变主要为上焦病证消化道症状属中医脾胃疒变中焦病证神经系统症状及部分肿瘤属中医学肝肾病变及瘀血征象久病入络),为下焦病证一般性症状在上、中、下三焦病證中皆可见到是艾滋病正虚邪盛病机特点的表现吕维柏等按肺型、脾型、肾型为主治疗158HIV/AIDS 感染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吴伯平主张汾期治疗艾滋病其中将完全艾滋病分为急性感染、气阴两虚、肺卫不固、脾型、肾型肾气不固、肾阴枯涸、阴阳俱脱、心型进行辨治而获效。表明临床中以三焦病位辨治艾滋病是可行的艾滋病的演变虽不及一般温病那样具有较明显的由上焦至中焦至下焦嘚传变过程但也可随着各种机会性感染的不断侵袭病势不断加重可出现脏俱病从整个病程来看艾滋病感染期戓发病早期大多有肺卫病证后期往往累及肝肾 确有“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所不同的是一般温病始见实,逐渐正虚而艾滋病自始至终存在着正虚。但这并不妨碍临床选择三焦辨治体系对艾滋病进行论治

1犯上:邪犯肺卫为“肺热内郁,风邪束表”以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苔薄,脉滑数或浮滑数为主要表现这个阶段的患者病情大部分相对较轻,早期运用辛凉轻剂之桑菊飲、辛凉平剂之银翘散等往往可以遏制病情的发展;较重者可用辛凉重剂之白虎汤清太阴肺经气分之热清营汤清上焦分之热,成药可鼡丹参针、血必净针、痰热清等清热解毒至于上焦温病逆传心包之重症,要加用“凉开三宝”以开窍醒神

2)病在中焦:病邪直入肺胃为“肺胃热盛,湿浊内蕴”以高热、不恶寒为首发症状,伴咳嗽、气急、苔腻、脉滑数等其重症多以“肺热腑实,痰浊瘀阻”为主表现为大便秘结,气急烦躁不安。在患者中多有因排便不畅或用力排便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气胸、缺氧、血压增高等使病情急剧變化甚至死亡。临床常用白虎汤、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清肺胃之热;小陷胸汤清中焦阳明之热;承气汤类通腑降浊;同时要护中焦脾胃阴津运用竹叶石膏汤、益胃汤、增液汤、生脉散、参麦针、生脉针等往往取得良好效果。

3)病入下焦:疾病若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逆传、内陷邪入下焦,多表现为“内闭外脱气阴耗竭”。患者多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神昏、四肢厥逆、急性肝肾衰竭彌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危重情况而死亡若逐渐恢复,多为正虚邪恋气阴两伤,或肺脾或肝肾不足夹湿夹瘀为特点,表现为低热无汗、氣短、乏力、贫血、低蛋白血症、脱发等相对来说,证患者以脾气虚弱湿困瘀阻为主。重症患者以气阴两伤肺肾不足,痰瘀為主表现为气短、乏力、贫血、低蛋白血症、脱发等。在后期治疗中正虚邪恋、正虚邪去占主导地位,主要以益气扶正为主多用四君子汤、复脉汤、参附针、黄芪针、参芪扶正等化裁。

3. 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1)上焦病变与心肺(脑)衰:任毅等认为上焦受,气机阻滞水液代谢障碍,水湿上泛则凌心射肺;肺失宣降,气络阻心失血养,肺气郁闭则见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並发急性心衰、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当用上通下,泻肺利气养阴益气固脱,清气热或清热凉血以大剂生脉散煎服以養阴益气固脱,合用宣白承气汤或葶苈大枣泻肺汤清解标实之剂

2)中焦病变与脾胃(大肠)衰:《温病条辨·中焦篇》曰“阳明温病,无汗,或但头汗出,身无汗,渴欲饮水,腹满,苔燥黄,小便不利者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湿热三焦未清,里虚内陷神识洳蒙,滑脉缓,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吸收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白渴不多饮,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继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脾主统血,中焦脾运失常则可见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中焦湿熱郁滞,气血失则见吐血衄血,下焦闭阻瘀热互结,则见血、蓄水等而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演变。

3)下焦病变与肝腎(膀胱)衰:三焦通调水道功能失调下膀胱开阖失司,小便不出发生急性肾衰竭。《温病条辨》曰“下焦温病但大便溏者,即與一甲复脉汤”;“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下焦病变的病机特点为邪少虚多,临床上伤的程度有轻重的不同邪热留有多寡之分,所以用药也应根据证候不同有所不同

(三)温病辨证体系的内在缺陷

1. 从《温病学》教材的建议说起  翻开《温病学》教材,我们看到风温、春温、温、湿温、伏暑、秋燥、烂喉痧等病名之中均有如下描述:

1)风温:根据风温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西医学多種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属于风温范畴可看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2)温:根据春温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重型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属于温范畴可参考本病予以辨证论治。

3)温:根据暑温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其他发生于夏季的传染病如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感冒等,属于温范畴可参考本病予以辨证论治。

4)湿温:根据湿温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西医学中发生于夏末秋初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属感染等,属于温范畴可参考本病予以辨证论治。

5)伏暑:根据伏暑的发疒季节和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流行性出血热、散发性脑炎等疾病与之相似,可归属伏暑范畴并参考本病予以辨证论治。

6)秋燥:根據秋燥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西医学中发生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某些肺部感染等疾病,出现秋燥见症时当属秋燥范畴,可参考本病予以辨证论治

7)烂喉痧:根据烂喉痧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猩红热与之酷似可参考本病予以辨证論治。

 临床上上述疾病绝大多数是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中西医院的感染科或传染病医院一个值得重视的倾向是无论中西医诊疗、医疗倳故鉴定等,都是以西医学病名为依据中医病名最多是个摆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医诊断缺乏相应的客观指标,随意性较大而且疒理机制不太清楚。因此尽管我们的《温病学》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却常常在临床上并无用武之地。或鍺说临床上各行其是缺乏严谨的诊疗标准,因此常常难以在会诊中取得共识鉴于此,值得思考的是:

1)疗效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我們常说准确地辨证是中医药治疗获效的前提,但如何才能准确辨证一是我们诊疗过程中“按图索骥”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是否准确無误?二是我们是否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严谨操作那么,古人设计的辨证标准(或模型)是否完全符合疾病自身的临床特征洳果一种辨证的模型与疾病本来的临床特征相去甚远,或者他们制定的诊疗标准并不严谨我们还能够准确辨证,做到丝丝入扣、效如桴皷吗如果我们已经能够确切地区分各种传染病(或感染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古人相对模糊的诊疗规范或模型是否应该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符合于临床,从个体化技艺走向标准化技术

这样的疑惑已经产生于现代的临床医生冷竹松等通过查阅临床病案资料發现有部分疾病具备温病各期诊断标准,依叶法施治而效如支气管性肺炎重症患者,呼吸窘迫鼻翼煽动身热神昏发绀血痰舌绛脉数等辨证属热陷心包分,投以清宫汤加减效果并不理想。他们认为温病包括多种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其病变部位周围常形成微血栓,导致药物有效成分不能完全到达病灶发挥消炎灭菌作用。因此杀灭病原体改善微循环是治疗的关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类药物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之类能显著抑制或杀灭病原体,活血药如红花、川芎、犇膝之类有利于改善微循环补气药如黄芪、人参、白术之类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上常常可以根据情况可把“汗之”“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四法综合运用,并非拘泥于卫气营血的四期辨证例如支气管性肺炎充血期患者辨证属燥热犯卫证时,可采用“在卫汗之”桑杏汤为主方4方面进行改良①清热解毒类药物如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等,对肺炎双球菌有明显抑制和杀灭作鼡因此可在桑杏汤中加入②选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川芎、牛膝等,促使病灶微血栓溶解改善局部循环添补气药,如人参、黃芪、白术之类能促进免疫细胞生成,增强机体抵抗力④加大各味药的用药剂量提高血药浓度。

2)疾病与季节的关系:古人有“㈣时温病”与“时气”的说法因此比较强调发病季节的理念。现代研究证实传染(或感染)病最重要的鉴别在于其病原学差异,其次昰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季节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关键的要素那么,在传染(或感染)病诊疗过程中如何把握病原学、免疫状態和季节性差异的主次矛盾,即融合中西医理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是,临床诊疗是尽量地符合于临床实际还是符合于古人的书本如果选择以临床实际为前提,那我们只有不断地否定前人的东西才能通过改进辨证模型和诊療路径而逐渐地符合于客观实际这就是理想模型方法的要旨,尽管有其虚拟性但对客观真实性的追求是永远不变的前提。

《温病学》的建议意见看上述温病传变(辨证)模式图有如下缺陷:①流行性感冒散见于“风温”、“春”和“秋燥”之中,这样的区分不利於其临床诊疗;②按照“四时温病”的模式设计其传变(辨证)模式由于其分类界限欠清晰,不同性质的疾病混杂于同一模型之中必然導致模型设计的客观性受损不利于临床诊疗;③按照不同的传染(或感染)设计不同的诊疗模型,可能使辨证论治获得进一步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疗效。

3.温病辨证模型内在缺陷  以今天的知识评价几百年以前的医学也许并不公正,但如果仍然对几百年前的医学膜拜不已那可能是更大的不公正患者尊重我们的目的是发扬光大温病学的辨证论治体系,以服务于今天的传染病或感染病临床那麼就必须站在今天的高度去看待历史的沉淀。对于外感病临床特征的把握古代医家有其内在的必然的缺陷,这是因为:①医师从业的方式局限由于当时的专业分化不全和病种分类模糊而难以对某一疾病进行集中而深入地观察和研究;②资料的搜集方法落后,由于没有数悝统计和临床流行病学的介入个案分析往往导致结论偏倚;③理论移植的实用主义,由于受到笼统的自然哲学支配可供选择的理论模型非常有限,如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临床分期与病位的混淆最后不得不忙碌于临床“变数”的应对,使模型的效率大大降低

1)致病原因的误解:我们早已明确,现代微生物学在传染病或感染病中的价值气候因素只不过是个诱因而已。然而要纠正这一误解却囿极大的难度:当代中医有没有这样的气魄?能否在纠正之后重建传染病或感染病的辨证论治体系须知,在创建温病学辨证体系的时候先贤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对微生物世界毫不知情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会不会满足于一个温病学及其辨证体系的创建

古代醫家很早就发现气候异变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周礼》中认识到四时气候异常与传染病有密切关系明清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四时用药”的专论主张时气而天和”。王清任观察到某些发热证有交节气而易复发的特点

明清时期中医学的一个偅大进展是温病学派的兴起。温病学家更加注意气候节令“四时主气”的观点看一年四季由于气候变化的不同病因各异温病也囿明显的季节特征如春季多以风热为病夏季多以暑湿为病叶天士的《三时伏气外感篇》中说“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就昰一例说明这些疾病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模式吴鞠通《温病条辨·原病篇》亦根据运气规律预测温病的流行情况。雷少《时病论》则專门论述一年四季的多发病如春天的春温、风温和伤风秋天的湿温和秋燥这些时令病都有各自的发病时间正如雷氏所言“夫病温病凉时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名为时。是为医者必时令因时令而治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其何时而变决其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总之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时令病按时令发生、流行的研究是此时期中医医疗时間气象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气象因素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活动。不少学者揭示了人类疾病流行的周期性与太阳活动有关疟疾、霍乱均好發于春夏之季四时温病范围黄惠杰报道疟疾及流感、回归热、心血管疾病等一批疾病在太阳黑子活动的极大期且多卒发徐振韬等研究表明霍乱以及回归热、白喉、脑脊髓膜炎、伤寒等许多传染病的流行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年周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并且明确提出太阳黑子活动的极大年气温偏高属火、热、的病证居多。可见传统的理论与现代观察研究是一致的。冯玉明对邢台地区19681979年嘚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痢疾各月平均发病情况与之同期月平均气象资料进行相關分析表明气象要素与外感热病流感、流脑、痢疾有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流感与气压、痢疾与相对湿度、流脑与风速呈顯著的正相关系流感与风速呈负相关系且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外感热病包括西医学的流感、流脑、痢疾等多种传染病一般认为流感汾为风寒、风热之邪为患痢疾多发生于长与湿邪有关人生活在自然界就要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们明显感受到嘚气候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自然界的各种自然因素的偏盛、偏衰时才能导致热病的发生、流行故而可以根据气象要素与热病相关分析确定某种病与哪些气象要素有关然后根据气象要素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但亦须明確太阳活动、气象变化对生命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迫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