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驱动 实体经济济:是创新问题还是效率问题

未完成加强金融创新 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既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也是微观市场要素组合的龙头。在经济迈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作为供给侧的核心要素,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省为例,当前,湖南省正在加强建设金融强省,无论是从贯彻中央两会精神、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现实需要看,还是从推动经济金融融合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角度看,都迫切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金融互融互促,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一、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现状与融资瓶颈
以湖南为例,近年来, 全省大力推进&四化两型& 建设,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三次产业比例逐步向高级化演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结构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趋向优化,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实体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不畅的瓶颈仍未解决。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一方面,政府和企业缺乏融资的必要知识和经验。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银行信贷政策的变动、规模的调整等情况掌握不够,主动争取银行支持不够;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不了解,不知道应如何与银行对接并寻求信贷支持,对产业基金、私募入股、上市融资等股权融资运作方式仍处于扫盲阶段。另一方面,银行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了解不够,对拟支持企业的管理水平、投资运营、经营变化、经济效益等情况掌握不充分,导致银行信贷支持不及时或不敢、不愿支持。
(二)部分企业自身治理存在问题。当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关联交易复杂、对外交叉担保、民间借贷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银行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影响了银行放贷积极性。据对某县办理贷款卡的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可知,为节省开支,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不设专职会计,一般从会计服务机构或社会上雇佣兼职会计人员,只在月末办理纳税申报及缴税工作,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基本不设账制表。中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不真实,银行贷款认定难、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是制约银行向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瓶颈之一。
(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抵押担保难。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多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且大都以知识产权等轻资产为主,而如今有关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和交易体系尚不健全,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转让或引资均受影响,导致缺乏足够担保抵押物,满足不了现有银行信贷投放条件要求。据相关资料,银行信贷支持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且多数贷款投向了上述两个行业中的大型企业,而生物、新材料等行业中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
(四)部分企业沉醉资本运营、盲目跨界投资或过度扩张。部分企业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业务经营是一种低级形态的运营方式,而资本运作才是企业高级形态的经营方式,因此纷纷开展资本运作、脱实向虚;部分企业缺乏工匠精神,青睐于多元化投资,盲目跨界经营,由于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储备不足,多元化往往以失败告终;部分企业好大喜功,没有充分分析所投资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利益驱使下忽略市场信息的滞后性,过度加大投资,导致投入资金远远超出企业所能承担风险的范围,最终因为市场供大于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破产。
(五)部分实体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当前,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外贸出口增长放缓,去产能和去库存阵痛将长期存在,经济增长动力相对不足,部分行业销售困难,客户有效信贷需求减少。比如由于外贸出口锐减,新邵县箱包皮具企业倒闭较多;受烟花行业整顿影响,醴陵市烟花制造企业经营受到较大冲击。
二、金融助推实体经济的状况与问题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省金融系统近年来围绕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着力坚守金融风险底线,推动金融业务保持平稳运行,为全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虽然近两年全省金融业发展迅速,但在总量上和结构上与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在差距,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虽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对政策的贯彻落实缺少监督,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信贷倾斜政策未能有效落实,对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以及狭小市场的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更加严格,实体经济受益于金融支持的范围与力度有限。二是金融资源配置不适应产业升级需要。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仍重点围绕重资产的制造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实体经济中大量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业、科技文化产业、绿色经济产业则尚处于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三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来源仍然单一。今年前3个月,全省通过发放债券、股权上市等直接方式融资217.6亿元,占全部融资的比重不到11.5%。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之中,阻碍了整个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二)金融机构在产品和模式上创新不够。一是创新没有跟上市场和客户需求。目前金融机构仍守着传统的信贷文化和制度流程,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和客户的真正需求,不仅新的信贷产品推出的少,而且也往往不容易被客户所接受,难于在市场上推广应用。比如在文化、动漫、电子商务、健康养身、教育等轻资产行业信贷支持上,金融机构没有在客户准入、资产评估、抵押担保、信贷流程上进行针对性创新。二是研发管理体制落后。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总行,对基层行并没有给予授权, 基层行只能按照上级行研发的信贷产品去推广应用。上级行在研发信贷产品时,往往缺乏对基层需求的实际调查研究,使其研发的产品与基层需求不相符合,无法得到推广运用。三是创新的信贷产品服务性较差。金融机构在推出金融信贷创新产品过程中,对其效益、风险及服务三者关系的处理上, 对风险和效益考虑过多,总是以自身的效益为中心,忽视了客户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忽视了服务社会的宗旨。四是缺乏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目前金融机构对信贷产品创新工作的激励机制相当缺乏,特别是全员创新机制缺乏,不利于充分调动员工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三)融资促进机制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以后,各级政府对大力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较多,在金融支持经济经济发展奖励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措施、投融资风险制度安排方面较少或力度不够;对投融资机制的建立缺少统一规划和宏观管控;在人才引进、税收负担、投融资中介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比如政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农业提供的财政性资金支持覆盖面很低,各类财政发展基金及风险损失补偿基金不足,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产业发展后续乏力。尤其政府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功能尚未完善,保险机构提供商业保险产品也不多,这种融资担保现状,使大量中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农业企业陷入融资担保难泥潭,也让银行机构信贷望而却步。据了解,2016年全省财政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资金不到5000万元;2017年3月末,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仅为645.7亿元,远低于中部兄弟省份。
(四)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一是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诚信环境的治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信用机制缺失,对不讲信用者缺乏惩罚机制,造成失信者获利、守信者吃亏,加剧了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二是缺乏法制支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企业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以破产逃避还债,进而导致大量银行坏账的产生;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金融机构诉讼执行效率不高或不到位,&骗贷&、&逃废债&现象屡禁不止。法制环境欠佳,金融债权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破坏了资金的正常循环,导致金融机构惧贷、畏贷。三是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随着银监会的成立,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逐步健全,形成了&一行三会&的格局。在新的监管格局下,由于缺乏协调机制,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金融工作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直接影响了金融工作的效率。
(五)部分本政策待完善。一是三权确权颁证推进缓慢。为激活农地、农房、林权等农村资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制度,但当前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进度缓慢,农房、林权颁证率不高,加之流转、处置市场不健全,导致三权抵押贷款&雷声大、雨点小&。二是抵押登记政策有制约。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后,由于大量工作集中于同一部门,加之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一个过程,办理抵押登记效率不高,给企业融资带来不便。三是中介收费较高。当前,评估、抵押登记和担保费用仍然过高,据调查,企业办理房产抵押贷款,除了信贷成本外,一般还需支付评估价格4&的土地评估费、5&的房产评估费、按1元/㎡/年征收的土地使用费以及房管部门征收的它项权利证费用(商用房550元/证,居住房80元/证),这些费用会进一步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加重企业融资负担;全省担保公司担保费率一般在3%左右,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费率也在2%以上,而其他省份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政策性担保费率在1%-1.5%。
三、加快金融创新,深入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强化政府职能,推动金融创新。
一是政府应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应当在发展战略上高度重视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之间关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一手抓金融,既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效增收又要引导金融创新基于实体经济,促进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双赢。首先,各级政府应应成立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与当地发展方向判断情况,制定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长远规划,及时研究解决金融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与经济转型过程中确立创新方向。其次,不断丰富金融市场的层次,构建形势多样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国际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产业入驻,将湖南打造成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的交流,举办&外资入湘&境外推介等系列活动,尽快与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再次,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办桥梁纽带功能,创建政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完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金融对接机制。由金融办定期召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和银行开展三方对接会,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及时推荐优质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最后,现阶段金融创新仍存在着配套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政策不健全的限制,近些年部分互联网金融、投资公司打着插边球从事着高利贷、高息揽储、洗钱等非法行为,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性,为实体经济深化转型提供支撑。
二是政府对金融创新应发挥引导扶持职能。政府引导金融创新金融实体经济,在贷款产品上加大对农村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小微金融支持,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针对小微、涉农和外贸企业贷款设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或政策性担保公司,对银行发放的扶持上述企业出现损失并经确认后,按比例给予补偿、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小微企业的共赢发展;扶持本地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通过在主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并给予一定补助,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引导规范中小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参股证券公司等民营企业入驻创新提供专营式金融产品,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尤其是引导其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引导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规范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
三是强化政府对金融创新的监测职能。对金融创新监测评估,建立切实可行考评机制及奖惩机制,每年对金融创新进行指标评价,全面梳理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贡献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按照银行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进行量化考核,对贡献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于助推实体经济、解决当前困境的金融产品要给与奖励并推广;对于涉嫌违法或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的金融创新应及时制止并对给予惩处。另外,对于全省金融业形成的&一行三社&分业监管体制,建议建立各级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定期会商及信息共享制度,密切关注金融风险重点领域,加强金融创新监测和信息通报,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金融机构应积极开辟创新路径。
一是金融创新应立足于实体经济。金融机构应主动围绕当前中央、省委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在各经济领域的发展战略,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于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的(如:农村金融、小企业信贷、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提升金融支持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属于国家产业政策着力压缩和淘汰的领域(如:&两高一剩&产业),应根据风险状态做出审慎调整和战略性退出,减少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应围绕客户所处的行业特点、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服务价格和可行的产品要素和准入要求;证券公司应立足于改善当前实体经济偏重于间接融资状况,加速创新中小企业债、公司债与票据等融资工具;保险公司应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着力强化保险业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保障农业生产、支持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立足于客户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在日新月异的金融环境中,客户对于金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要真真切切适用客户需求。首先要对客户需求精准分析,金融机构不应局限于泛泛地了解客户需求是什么,而应当深入客户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深入客户的上下游客户中,建立客户需求精确分析系统。其次要推行个性化服务,考虑到成本因素,银行不可能对所有客户提供同样的金融服务,必须适应市场竞争和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金融资源,以最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要,要对客户进行分类,确保适合的产品给合适的客户。
三是建立有效机制、增强创新内生力。全省金融机构应当健全内部创新机制和管理理念,将产品创新的系统性、技术性及合规性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监测与后评价机制,在新产品与服务推出后,根据客户需求变化与市场检验情况不断优化产品。金融机构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适当激励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产品创新中来,将创新融入企业文化中;另一方面基于目前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总部,因此全省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机构的支持,给与一定创新权限,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的创新型产品。
(三)企业应主动作为,积极转型升级。
一是紧随国家战略,制定发展路径。对于湖南省内企业自身来说,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时,要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行情的变动,把握好国家宏观政策形势,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经营战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资源存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发展战略选择失败,将对企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甚至导致破产,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战略的选择。省内企业可借鉴国内外中小企业成功的策略和方法,并以其作为指导,将产品做专做精,将企业做优做强;注重品牌化运作,应重视产品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向湖南省著名商标,甚至中国著名商标的方向发展;灵活运用好电子商务走向国际市场,谋求新的发展道路。
二是提升管理能力,强化人才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选择一个善于利用差异化战略,推陈出新,寻找新的市场,能赋予产品更高的技术含量的管理团队。企业管理团队的能力,会对企业的转型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企业还需加强各条线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锻炼,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适当的人才激励机制是推动企业转型的关键因素,而大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受人才问题的制约,企业应当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对引进来的人才要完善其培养模式,重用、储备适合与企业长远合作发展的人才。避免现存的普遍的家族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又实现了员工的个人价值。
三是完善财务制度,拓宽融资途径。目前,全省大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在于财务报表失真或不完善,导致在金融机构授信时无法准入。因此企业应聘任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自身信息,展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能力,提高在政府与金融机构的资信评估的分值,拓宽担保渠道、提升融资能力。
四是推动技术投入,加大创新力度。现在做企业不能一味追求规模大,市场份额大,而是要追求个性特色,追求真正创造价值。中小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规模,就无法聚焦创新,无法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所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企业创新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要拥有自己的特色并与大型企业产品存在差异化,与大企业并非竞争关系而要探索合作的可能性;要针对市场需求,利用自己的产业优势,另辟蹊径,幵创企业的&蓝海&;要专注于自身最具优势的经营领域,积极发展优势业务,着力做专做强,做精做优。
(四)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经济转型。
一是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合作。金融机构与企业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越稳健,实体经济根基越牢固,金融机构发展也越可持续。当前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主要面向大型国有企业、质优上市公司,为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需要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品种和担保方式创新,可多采用在建工程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存货质押等多种创新担保方式;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对资金需求时效性强,需要金融机构在融资流程上进行优化,减少审批流程。而企业也应当给予积极配合,要紧盯当前国家政策导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找对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做好长期战略规划,引入专业性人才,建立好财务报表,为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对于金融机构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可由政府牵头,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如定期召开交流会,结合产业政策和金融产品进行宣讲,增进双方了解;搭建好互联网信息传递平台,既让企业能借助平台发布融资需求,也让金融机构能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减少拓展新客户潜在成本。
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同业合作。湖南省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同业之前的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调合理,整合创新理论。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优势互补,为实体经济、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项目和服务。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可以在资产证券化上突破,将缺乏流动性银行贷款或应收账款转变为金融市场上可流通的证券,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为缺乏担保或抵押物的企业提供增信担保,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提供融资创新模式;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充分挖掘客户信息。
三是深化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统筹的顶层设计,在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金融监管、信用体系、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可通过贴息、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直接补助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和杠杆功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政府应增加担保机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措施,扩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担保范围与担保能力;对于中小企业缺乏征信的困境,应加快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和评价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在工商、税务、银行、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均可查询,但这些信息分散且不成体系,需要政府部门加快企业数据共建共享平台,构建企业信用档案,能让金融机构全面客观地进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也能对企业诚信形成有效激励,让中小企业成为支撑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作者曾昭才,系湖南智库联盟专家。陈伏球、王岚、周志新、谢阶志、姜志雄、曾建强等同志参加了调研座谈。)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行业||专题
当前所在位置: &
【】【】【】【】【】【】【】【】
吴道洪: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为中国实体经济提供新动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
更新时间: 09:16:45
  权威能源专家曾指出,中国的GDP翻倍,能耗可以不增加或者少增加,这里节能技术很重要。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是我国解决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正因此,节能产业被视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神雾集团)是一家针对全球化石能源节能环保与大气雾霾治理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是国家发改委首批认证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以及工信部、财政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创业20年来,通过不断致力于工业领域节能燃烧技术的创新研发和推广,为广大高耗能制造业实体经济持续提供环保技术和产业升级技术解决途径。
  近日,在参加G20杭州峰会期间,记者专访了该集团董事局主席、火箭燃烧技术专家吴道洪博士。
  中国能源报:当前,世界经济仍然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迷雾,复苏乏力,中国也不例外,随着中国进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您认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哪里?
  吴道洪:中国未来10至30年的发展将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减速压力,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难度显著加大。为此,需要深入研究中国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新型驱动力,这里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唯一出路。所谓创新,是以科学技术创新为主,但是不仅限于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甚至还有思想理念的创新等。
  中国能源报:神雾集团是如何开展创新实践的?
  吴道洪:从我们当前的实践看,我们不仅重视技术创新,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燃烧技术3.0创新应用于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煤化工、有机及金属固废处理、火力发电等国民经济重要工业领域,取得了26种节能低碳工艺技术及装备上的重大突破,实现了蓄热式燃烧技术与中低阶煤提质、劣质铁矿石直接还原清洁冶炼、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煤炭快速热解等技术的嫁接与系统集成,实现了从源头上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原材料成本及产品生产成本提供了全新的工艺路径。
  而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我们从过去单一的技术推广和工程技术服务(即承揽咨询、设计和EPC、销售节能设备的模式)转变为以集团参股、控股、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来快速推广神雾颠覆性的节能减排技术,充分展示神雾技术良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中国能源报:中国在G20杭州峰会前完成《巴黎协定》的国内法律程序,且已向其他G20成员国发出倡议,推动《巴黎协定》获得普遍接受和早日生效,这对节能服务产业有何促进影响?
  吴道洪:能源与环境问题正在衍生为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新工具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新&壁垒&。其中气候变化正成为环境外交的焦点,且将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继续得以强化。
  中国相当长时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很难改变,在这种背景下,节能或提高能效就成为中国治理雾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要求,同时更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总书记在B20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巴黎协定》的签订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更加重视了,相应的政策密集出台;其次企业面对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健全后,碳减排和成本压力将剧增,这对节能环保产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一些好的节能减排技术不仅帮助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还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当前实体经济走出困境、良性发展?
  吴道洪:《巴黎协定》签署仪式开始以后,各国正紧锣密鼓地推动立法机构批准,向低碳和绿色发展的转型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目前正处于&十三五&开局之年,这期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新常态&、创新型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需要抓住当前的重要改革窗口期,实现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习总书记提出,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在此目标下,更加凸显出提高能效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能效,我们才能在减少单位GDP能源消费量的基础上,保证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唯有颠覆性的技术才能突破我国制造业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瓶颈,才能提高竞争力、推动市场全球化,才能振兴实体经济,中国也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这就需要政府变成制度的供给者,在科技规划、战略和政策制定、平台打造、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作用,解决这些颠覆性技术的市场推广中面临的失灵问题。技术创新、推广的主体是企业,政府要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市场是弥补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环保和都靠政策补贴,节能就是靠市场,成本低才能生存。神雾集团发展20年来一直在市场中摸索前进,现在已经有两个板块上市了,已有400亿人民币的合同额,明年能达到1000亿人民币,预计五年内合同额将超过1万亿人民币。
  中国能源报:绿色金融首次亮相今年G20峰会,中国的绿色金融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了1200亿人民币,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0%,请问神雾的绿色金融支实践进展如何?您有何政策建议?
  吴道洪: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节能产业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神雾集团已经按照现行绿色金融政策要求做了许多新的尝试,推动项目落地,并逐渐探索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融资道路。
  神雾目前拥有七大自主创新的节能减排技术,首先我们将这些技术按照不同的产业方向建立不同的产业平台,同时将这些平台与资本嫁接,使之成为上市公司平台,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产业。其次,我们与资金实力雄厚、投资管理经验丰富的金融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成立各种产业基金或并购基金,以股权投资或并购的方式完成行业的整合和发展,实现集团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快速推广与应用。在完成产业布局、行业整合的同时,为了使项目顺利建设,业务平稳发展,我们还采用了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目前,我们将银行的短期流动贷款、项目长期贷款、融资租赁、中小企业私募债、公司债、信托、票据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与各金融机构建立多方位多层次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上述节能减排技术快速推广。
  我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积极大力推进&绿色金融&领域对国外和国内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的开放,为金融机构参与和积极介入创造良好的进入环境。从实践看,环保发展过程中的具有一定经济回报的准经营性领域和纯经营性领域,吸引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投资资金来源短缺问题,也由于民营企业相对灵活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经营效率和效益会更高。为此,今后应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私人资本与金融机构采取商业化经营方式进行投融资建设活动,努力提高投融资建设经营效益和效率。
  中国能源报:就正在打造开放型经济的中国而言,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您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神雾集团有哪些实践和经验?
  吴道洪:迄今为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有大约三年时间。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我们必须承认,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国企、央企无论在资金渠道、政府政策指导上,还是在大型基础设施、企业合作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但基础设施建好以后,最终还要靠技术进步来推进现在的产业更新换代。在这方面,中国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有用武之地。
  目前,神雾集团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如已在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国成功开展了多个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合作。如印度塔塔集团多年前就使用神雾的节能减排解决方案及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同印尼大河镍合金有限公司红土镍矿项目也于2016年7月份开工。未来,神雾集团多项化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有望借力&一带一路&向沿线国家实现技术输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煤化工、钢铁、火电等相关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之更加低碳、清洁、高效、循环。
  中国能源报:在G20北京能源部长会议上通过并发表了《G20能效引领计划》,请您谈谈该计划将如何对助推中国节能企业和节能技术走出国门?您认为未来在国际能效合作领域中国如何进一步强化国际引领?中国节能环保企业如何参与其中?
  吴道洪: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我认为,对海外输出的技术应该是低碳、清洁、高效、循环的颠覆性技术,而不是高碳排放、高能耗的煤化工、钢铁、火电等传统技术的简单转移。
  中国节能环保企业在国际能效合作领域中,应当充分借鉴国外优秀节能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在加强与国外企业交流、联络的同时,我们也要输出我们的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帮助其他国家提高能效水平。利用我国当前作为G20主席国的有利契机,国内节能环保企业应当在做好本国节能工作的同时,与各国一道共同促进全球能效提升框架内容的实施,进一步了解各国能效合作诉求和利益相关,找到各方利益的契合点,不断加强与国外企业合作, 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效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我要存档:
将本文以PDF形式
我要分享:
我要收听:
中国新能源网官方微博 @ @
-所有分类-
-本网公告-
-企业动态-
-业内资讯-
-产业分析-
-人物访谈-
-政策法规-
-投资融资-
-统计数据-
中国新能源网官方微博
&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光热:
&生物质能:
&LED新光源:
&储能与电池:
&新能源汽车:
版权所有:杭州创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六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体经济 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