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主要人物作者是谁

西游记的未解之谜,作者到底是不是吴承恩?
导读:西游记作为我国最为知名的书籍,可以说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孙悟空的故事,令很多孩童都知晓。加之88版西游记的热播,导致西游记成为中外知名度最高的小说之一,但是西游记中有一些谜团其实也曾牵引很多人前去探索,这些谜团的解开或许更有助于西游记从故事走向研究的道路。
作者何人——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
西游记作者是谁,估计一万个人都会说是吴承恩,可是事实上却并不一定,由于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明万历二十年),署“华阳洞天主人校”,首有陈元之序,这便给《
西游记作为我国最为知名的书籍,可以说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孙悟空的故事,令很多孩童都知晓。加之88版西游记的热播,导致西游记成为中外知名度最高的小说之一,但是西游记中有一些谜团其实也曾牵引很多人前去探索,这些谜团的解开或许更有助于西游记从故事走向研究的道路。作者何人——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作者是谁,估计一万个人都会说是吴承恩,可是事实上却并不一定,由于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最早的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本(明万历二十年),署“华阳洞天主人校”,首有陈元之序,这便给《西游记》作者是谁留下空间。清初道士汪象旭刻《西游证道书》时,也把《西游记》归于丘处机(丘处机写过《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所作。随后,清代很多学者都持此说,如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张含章的《通易西游正旨》等,《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遂成为清时的主流说法。不过,此说在清代便有人提出怀疑。根据天启年间《淮安府志》,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肯定了“吴承恩说”,“实则作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人吴承恩。”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观点。经过两位大师的肯定,“吴承恩说”在20世纪基本成为定论。其实,在20世纪,时不时也有人对“吴承恩说”发出质疑,提出新说。代表性的有俞平伯的《驳〈跋销释真空宝卷〉》、(日)太田辰夫的《西游记杂考》、章培恒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对《西游记》作者的考证引起诸多人的兴趣,提出的观点不下六种:李春芳说、陈元之说、全真道士说、鲁王朱观火定说、周王朱睦木挚说、樊山王府诸人说等。这些说法,多属推测,均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吴承恩说”也存在着如《淮安府志》中提到的“《西游记》不一定是现流传的这部小说《西游记》,或许是另部书,因为清初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将其列入舆地类,而此书很可能不是小说”等等疑点。也就是说吴承恩或许写了《西游记》但是这本书和徐霞客游记一样是一本地理志,因此吴承恩究竟是不是我们看到的《西游记》的作者,并不一定。几处败笔——西游记几个没讲完的故事:七大圣:指的是《西游记》里的七大魔王,由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美猴王组成。孙悟空在花果山遍访英豪之时,结识了牛魔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结拜为兄弟。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其他六大魔王也都各称大圣。但是这个故事除了牛魔王后来出现,基本上其余几位都消失了,至于哪去了,没有交代。混世四猴:《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中提到的,因当时三界众仙神难辨真假孙悟空,我佛如来方才宣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混世四猴个个神通广大,各有各的本领,让人钦佩不已。孙悟空(灵明石猴)乃神通广大,无不所知,拥有师父最多,武技最超群,乃奇猴也。当然,其余三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也武技超群,让人赞叹不已。混世四猴中只有六耳猕猴后来出现,这也可以说是作者没填好的一个漏洞。乌巢禅师:《西游记》情节见原著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具体地点在高老庄和黄风岭之间,曾向唐僧授予心经。这一回共有近六千七百字,“悟空收八戒” 这一主要故事情节就用了五千一百多字,而“玄奘受心经” 只是在结尾部分交代了不到一千六百字,字数很少,而且似乎与后面的情节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就把它给忽略了,这禅师的“乌巢”竟能飞腾,而且他的神通极大,那猴子“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可见孙悟空根本打不过乌巢禅师,乌巢禅师真实身份是谁,这也没有得到解释。唯一出现两次的妖怪:在《西游记》中,青狮可谓是一大疑点,因为他是《西游记》中唯一出现过两次的妖怪,一次是在乌鸡国冒充国王;而另一次则是在狮驼岭做了山大王,两者形象截然不同。在乌鸡国只是化作了一个懦弱胆小的国王;而在狮驼岭则是一个口吞千万人的威风凛凛的妖王,这不仅引起后人深思,但是根据乌鸡国这一章的内容来看,是因为乌鸡国国王不敬佛祖,故而为了让他受到惩罚,而让狮子怪受命前来当国王,搅乱乌鸡国的,青狮在乌鸡国多年,国泰民安,并未犯错,可见是佛家的授意。反道也反佛?——西游记的反佛思想西游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反道尊佛,实际上却不然,西游记全书反佛不亚于反道,只是反道是明确表现得,反佛确是一条暗线。如来佛的权力观:出自《西游记》大闹天宫后: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座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坐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各仙老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如来起个名是:安天大会 !安定天庭!而道教的各仙老说了两遍的:“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如来在五行山上贴了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意思是:归依莲华上之摩尼珠。也就是说:孙悟空是我佛门中人。可见与孙悟空的齐天大圣一样,如来佛搞安天大会,不过也是想与天庭平起并坐的意思。阿难迦叶形象问题: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后,阿难迦叶要向其讨要人事,而且如来也同意了。而且在招待唐僧师徒时,阿难迦叶要把桌上的食物大把大把放到他们的口袋里归自己所有,《西游记》写唐僧先从观音菩萨得佛祖所赐三宝,即锦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金、禁、紧三箍并咒语三篇;后又从唐太宗受通关文牒一通,紫金钵盂一个,供“途中化斋而用”。这些都是唐僧取经上路必需的宝贝,第56回甚至说“通关文牒、锦袈裟、紫金钵盂,俱是佛门至宝”。最后金、禁、紧三箍依次各派了用场,锦袈裟、九环锡杖在唐僧成佛后仍服用如故,通关文牒在唐僧取经回东后仍缴纳于唐王。唯是紫金钵盂被作为取经的“人事”,送给了阿傩、迦叶,等于被佛祖没收了。从《西游记》写佛祖造经说起。按书中所写,佛祖造真经三藏,分“白本”、“有字”两种。“白本”即“无字真经”,因是“空本”之故,可以“空取”即不须“人事”。唐僧等第一次所取,即是此种本子。虽然唐僧等以为“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并指“阿傩、迦叶等索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但那是他们尚未“九九归真”时残存的“迷人”之见,或其高明终不如佛祖处。而佛祖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云云,似轻描淡写,其实最堪玩味,是此书“悟空”的正义。然而,佛祖同时说“他两个(按指阿傩、迦叶)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并举了为赵长者家念经一遍“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之例,明告唐僧等非送“人事”不可以传经,并且后来也确实是唐僧送了紫金钵盂后才准其“换经”。孙悟空是谁?——千古未解之谜西游记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众人:那就是孙悟空到底原型是谁?历史上对此说法不一悟空说: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无支祁说:此说鲁迅最为倡导,无支祁为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西游记》确实有所借鉴,例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禹王治水之物就有此说法,不过我个人认为不是,在于书中混世四猴中已经明确表明:赤尻马猴才是淮水无支祁。善于变化,力敌九龙,且善于控水,就连水神共工也不敢称在控水之术上稍胜他一筹,为四大灵猴之一。这与孙悟空的灵明石猴是说不过去的。石磐陀说:有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1、向导作用相类;2、解决危难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师徒间微妙关系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哈奴曼说:这是胡适最先提倡的说法,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陈寅恪也论证孙悟空原型系哈奴曼,甘肃壁画中的图案却表明《西游记》故事在唐代已有流传。史学大家陈寅恪由于对佛经极为熟悉,不仅验证孙悟空的原型即《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元曲说:孙悟空在《西游记》以前就有形象流传,典型代表就是元曲:元朝杨景贤《西游记》:唐僧 坐骑 [火龙马](南海火龙三太子)孙行者 法名 [孙悟空] 称号 [通天大圣] 住处 [花果山紫云罗洞]沙僧 [玉皇殿前卷帘大将军](基本和明朝老吴设定一样)猪八戒 [魔利支天御车将军],又号[黑风大王] ,诸佛不怕,只怕二郎细犬。在元曲中,孙悟空并不是齐天大圣,而是通天大圣,齐天大圣是他的哥哥。而根据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的“白衣秀才猴行者”应是创造孙悟空的雏型。猴行者作为取经过程的护法形象出现,使玄奘取经故事脱离了历史原型,给取经故事增加了丰富、神奇的内容。这位猴行者不仅是“妖”、“精”,而且是一位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的秀才,诚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还知道西天取经有百万程途要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他能广施法力,将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带到天上水晶宫赴斋。大梵天王赠给猴行者的隐形帽、金锡镮杖、钵盂三件法宝在西天取经、降妖伏怪、征服险阻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个说法应该是较为可。赞赏0人赞赏过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哪位道教修炼家
腾讯道学盛克琦
[导读]通过资料考究,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既不是长春真人,也不是儒生吴承恩。那究竟是谁完成了这部旷世奇作?文/盛克琦丹经著述汗牛充栋,满篇隐语,通书喻言,古今阅读者无不感慨丹书之难读如若“天书”。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刻的《西游记》,堪称众多丹经道书中的一部“奇书”,一改以往丹经著述的形式,在保留运用隐喻著述特点的同时,将丹道修炼理法和秘密口诀以神话故事的方式隐藏字里行间,被明清以来之丹家所赞叹。西游记(资料图 图源网络)复有题名李卓吾先生的《批评〈西游记〉》、汪象旭(憺漪子)《西游证道书》、陈士斌(悟一子)《西游真诠》、刘一明(悟元子)《西游原旨》、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含晶子《西游记评注》等评点注释版本的流传。《西游记》是现代读者非常熟悉的古典小说,列“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此云《西游记》是丹道经典,藏有修炼秘诀,岂不令读者诧异?关于这个问题,胡孚琛教授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论述《西游记》与丹道关系之来龙去脉甚详,可以索阅研读,以解诸君之迷惑。一、人们认定《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所经历的过程《淮安府志》道破《西游记》作者所为谁当代普遍认定小说《西游记》为明人吴承恩()所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此说溯其源头,大抵都是来源于清初学者吴玉搢(),他在乾隆十年(1745)于《山阳志遗》卷四载:“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天启旧《志》(《淮安府志》)列先生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吴承恩(资料图 图源网络)其后与之同时代的阮葵生(),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撰的《茶余客话》卷二十一也指出:“按旧《志》称射阳性敏多慧,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著杂记数种。惜未注杂记书名,惟《淮贤文目》载射阳撰《西游记通俗演义》。”“世乃称为证道之书,批评穿凿,谓吻合金丹大旨,前冠以虞道园一序,而尊为长春道人之秘本,亦作伪可嗤者矣。……观其中方言俚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然,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阮葵生之论,实系依据吴玉搢《山阳志遗》卷四而来,可见他们所作判定的唯一依据是天启《淮安府志》。天启年间(;1627)纂修的《淮安府志》卷十六《文苑传》中载:“承恩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在卷十九《艺文志》又载:“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故由之推测《淮安府志》著录的吴承恩《西游记》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外清代尚有钱大昕《跋长春真人〈西游记〉》、丁宴《百亭记事续编》、纪昀(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焦循《剧说》、陆以湉《冷庐杂识》等,也都对《西游记》作者的问题有所论述,但他们的基本内容都未超出吴玉搢、阮葵生的范围。鲁迅先生亦认为《西游记》作者为“吴氏”上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1936)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明之神魔小说(中)》中说:“又有一百回本《西游记》,……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邱处机作。处机固尝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拔也。然至清乾隆末,钱大昕跋《长春真人西游记》(《潜研堂文集》二十九)已云小说《西游演义》是明人作;纪昀(《如是我闻》三)更因‘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决为明人依托,惟尚不知作者为何人。而乡邦文献,尤为人所乐道,故是后山阳人如丁晏(《石亭记事续编》)、阮葵生(《茶余客话》)等,已皆探索旧志,知《西游记》之作者为吴承恩矣。吴玉搢(《山阳志遗》)亦云然,而尚疑是演邱处机书,犹罗贯中之演陈寿《三国志》者,当由未见二卷本,故其说如此;又谓‘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则第志俗说而已。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嘉靖甲辰岁贡生,后官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万历初卒(约;1580)。杂记之一即《西游记》(见《天启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绪淮安府志》贡举表),余未详。又能诗,其‘词微而显,旨博而深’(陈文烛序语),为有明一代淮郡诗人之冠,而贫老乏嗣,遗稿多散佚,邱正纲收拾残缺为《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吴玉搢尽收入《山阳耆旧集》中(《山阳志遗》四)。然同治间修《山阳县志》者,于《人物志》中去其‘善谐剧著杂记’语,于《艺文志》又不列《西游记》之目,于是吴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愈少矣。”《西游记》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胡适、郑振铎如何看待《西游记》作者问题胡适(;1962)在1923年撰写的《〈西游记〉考证》中也说:“《西游记》不是元朝的长春真人邱处机作的。元太祖西征时,曾遣使召邱处机赴军中,处机应命前去,经过一万余里,走了四年,始到军前。当时有一个李志常记载邱处机西行的经历,做成《西游记》二卷。此书乃是一部地理学上的重要材料,并非小说。小说《西游记》与邱处机《西游记》完全无关。”“据淮安府康熙初旧志艺文书目,《西游记》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作的。”郑振铎(;1958)在1933所撰的《〈西游记〉的演化》一文中,也认为:“今本最伟大的一部《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早已知道为明人吴承恩而非元代道士邱处机了。”学者大咖“吴氏”说 多数读者坚信不疑由于得到鲁迅、胡适、郑振铎等学术界大学者的认可,《西游记》一书的作者遂被确定为吴承恩,该论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当代各出版社翻印的《西游记》无不署名“吴承恩著”,以至成为当代读者不可动摇的普遍认识。然而查清初著名藏书家黄虞稷(;1691)的《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下有:“唐鹤征《南游记》三卷、吴承恩《西游记》、沈明臣《四明山游记》一卷。”其时距万历二十年(1592)世德堂刊刻《西游记》已有半个多世纪,已是大家熟知之书,黄虞稷却将吴承恩的《西游记》明确归入地理类,足见该书仅是一部游记,就像与吴同时代人所写的《南游记》《四明山游记》之类的游记一样。因此一些学者据之否定小说《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二、《西游记》作者考究有人提出作者是丘处机 是否可信?现在所发现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不署著述者姓名,陈元之《刊西游记序》谓“《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仅题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字样,使《西游记》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成为了众多学者争论的话题。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在题名元代虞集(;1348)的《西游证道书原序》中说是“国初邱长春真君所纂”,明末清初学者尤侗()在《西游真诠序》中说“世传为丘长春之作”,清乾嘉年间著名的道教学者、高道刘一明(;1821)在《西游原旨序》中也说“《西游记》者,元初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丘处机剧照(资料图 图源网络)丘真人(;1227),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龙门派始祖。1220年因成吉思汗邀请率领弟子前往西域,向其宣讲道教教义,劝之以“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被尊称为“神仙”,并赠“金虎牌”,诏请掌管天下道教。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仙化于长春宫(原名天长观)。元世祖时尊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百姓为纪念“邱神仙”无量功德,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现已成为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据《元史·释老传》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长春真人应成吉思汗诏请,携弟子李志常等十八人从山东莱州出发,前往西域大雪山朝见成吉思汗,历时四年而返回燕京。李志常根据随侍长春真人的亲身见闻,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卷,题名“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收入《道藏》正一部。该书详细记载了长春真人及其弟子西游事迹,备述西行途中所经道路里程、山川形势、风土气候、语言民俗,以及长春真人师徒相互问答、吟咏等事。此书对研究元史、全真教史、中西交通史,皆有重要史料价值。近人王国维(;1927)、张星烺曾为该书作注。《西游记》而非长春真人所作清人钱大昕在《跋〈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云:“村俗小说,演唐玄奘故事,亦称《西游记》,乃明人所作。萧山毛大可据《辍耕录》,以为出处机之手,真郢书燕说矣。”指出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与小说《西游记》并非是同一书,小说《西游记》不是长春真人所撰著。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胡适《〈西游记〉考证》对这个问题也已论及,可为确论。从以上资料显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既不是长春真人,也不是儒生吴承恩。据丹家相传《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李春芳所作,李安纲教授《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和沈承庆先生《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以及四川大学郭健的博士论文《道教内丹学与〈西游记〉》(2003年)等,对此都辩析甚明,胡孚琛教授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也有论述,兹不再赘言。三、读书一定要读《西游记》道家奇书《西游记》 常言俗语句句是诀小说《西游记》被清代很多内丹家所推崇,如晚清丹道学家汪东亭(;1917),将之推荐为研究丹道必读的书目。称“《西游记》一书,真正是道家第一部奇书,请审思之。全部始终无有一字祖述,而自成一家,真妙极矣。”“最玄最妙,尽美尽善,莫若《西游记》矣”,“若要读书,读《西游记》一部足矣,况其中尽是常言俗语,而常言俗语之中,句句是诀,字字是象。”“金丹一切,熟读《西游》者,皆可自通也。”“熟读《西游记》,一切火候功夫,无不俱明,这部书无一字祖述,真道家奇书也。吴师屡语我曰:‘你要读书,观一部《西游记》足矣。’”“金丹一切,熟读《西游》者,皆可自通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自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刻小说《西游记》以来,不断有以道教丹道学思想来笺注者。用道教内丹思想注解《西游记》的,在这些笺注中以《西游真诠》和《西游原旨》二书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经过比对,《西游真诠》与《西游原旨》所用小说《西游记》文字差别极微。《西游真诠》与《西游记》有着怎样的关系?《西游真诠》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曾据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刊本进行了影印,日本帝国图书馆藏有翠筠山房板《绘像加评西游真诠》。《西游真诠》书首题“悟一子批点《西游真诠》”,署名“山阴悟一子陈士斌允生诠解”,内封有《长春真人证道书》字样,系与《西游证道书》(汪象旭)同一系统。康熙年间名儒尤侗()为之作序,末署“康熙丙子(1696)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赞之“今有悟一子陈君,起而诠解之,于是钩《参同》之机,抉《悟真》之奥”。陈士斌,字允生,号悟一子,浙江山阴人(今绍兴)。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康熙中前后在世。《西游真诠》之《西游记》本文与世德堂本各回的标题、顺序、起讫完全相同,只有行文繁简的区别。为了在每回末加进悟一子的评论,将小说原文加以压缩。一是韵语和赞词大为减少,二是减少了形容描写的词句。(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陶然)(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盛克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西游记》作者到底是谁,真的就是吴承恩吗
我的图书馆
《西游记》作者到底是谁,真的就是吴承恩吗
《西游记》,吴承恩著,妇孺皆知。而事实上,《西游》成书数百年,它的真正作者是什么人,却一直是一桩历史“谜案”。《西游记》现存的最早版本,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共二十卷一百回,刊于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卷首是秣陵陈元之壬辰夏端四日序,未署作者姓名,仅署“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第九、十、十九、二十卷题“金陵荣寿堂梓行”,第十六卷题“书林熊云滨重锲”。早在元末明初,陶宗仪就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述丘处机生平事迹,说“见《磻溪集》《鸣道集》《西游记》《风云庆会录》《七真年谱》等书”。清初,汪象旭刻《西游证道书》时,写了一篇《丘长春真君传》,提到丘处机“有《磻溪鸣道集》《西游记》行于世”。于是,便有不少人认为《西游》作者是全真教的掌教真人长春子丘处机,并认为《西游》是一部丹道讲义,暗藏了金丹大道的修炼口诀。而清代“一代儒宗”钱大昕却在《跋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提出:“《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述,于西域道里风俗,颇足资考证。而世鲜传本,予始于《道藏》抄得之。村俗小说有《唐三藏西游演义》,乃明人所作。萧山毛大可据《辍耕录》以为出丘处机之手,真郢书燕说矣。”清乾隆年间,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吴云岩家扶乩,其仙亦云邱长春。一客问曰:西游记果仙师所作,以演金丹奥旨乎?批曰:然。又问仙师书作于元初,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太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何也?乩忽不动,再问之不复答。知已词穷而遁矣。然则西游记为明人依托,无疑也。”清学者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首次提出《西游》作者是吴承恩,“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即吴承恩)著”,之后丁晏的《石亭记事续编》、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均认同这种说法。1923年,胡适为《西游记》作序,经发表后,鲁迅也根据明天启年间《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的记载,论证出《西游记》一书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之后,胡适写了一篇《西游记考证》,刊发于《读书杂志》(1923年第六期)上,鲁迅也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抄》,至此,《西游记》才被署上“吴承恩著”。2000年,北京图书馆出版了沈承庆先生的《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沈先生指出,《西游》并非吴承恩作品,而是出自明嘉靖“青词宰相”李春芳之手,论据为:吴承恩写过《赠李石麓太史》一诗,“石麓”为李春芳之号,李春芳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号“华阳洞主人”,且《西游记》第九十五回出现“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一诗,暗含“春芳留迹”。直至今日,关于《西游》的作者之谜,也尚无明确定论。而《西游记》儒释道之通达、写作之高妙、喻义之深刻……确是堪称千古奇书。
馆藏&2242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小说在线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