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岗前没体检,工作了三年体检查出袁立 尘肺病病,该厂应负责吗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职工用假体检表应聘 真假体检表外人难分辨
从事一些特殊行业和工种的劳动者,由于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患上职业病。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发现和预防职业病,这也是我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最近,位于黄岛区的青岛太博医院向我们反映,他们发现有人拿着太博医院的体检报告表,到企业应聘工作,可这些体检表并不是太博医院开具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没在医院体检的人,是怎么拿到体检报告的呢?带着疑问,太博医院从用工企业拿到了这些体检表。乍一看,这些体检表和太博医院的正规体检表并没什么不同,封面上都写着太博医院的地址、电话,体检项目也是如出一辙,就连体检医师的签章、医院公章也都一应俱全,外人很难分辨真假。不过本院的人仔细一看,这些体检表就露出了破绽。
记者了解到,太博医院2013年经山东省卫生厅认定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并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每年来这里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都能达到6万人左右。这次医院发现的假体检表所涉及的人数,保守估计超过了一千人。
按照我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尘肺病防治条例》的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人员一律要在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也必须一年体检一次。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职业病。而假体检表却把企业和职工都给坑了。
医院和用工企业经过前期调查得知,这些假体检表都是从黄岛区连江路的一个大院里办出来的。记者随后以应聘电焊工的名义,来到了连江路上。那么这个地点是正规的体检医院吗?记者需要做哪些体检项目?体检表能否顺利开出来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1号上午11点左右,记者根据线索,在连江路上找到了这个大院。院子里有两个集装箱,是卖劳保用品的。看到眼前的场景,记者不禁有些疑惑,这里既不是医院,也没有任何体检设备,体检表是怎么开出来的呢?
这名工人建议记者找找正在集装箱里忙活的中年女子。记者走上前一看,集装箱里俨然一个小货仓,堆满了各种劳保用品,一名女子正忙着接待买家。记者试探着问了一句。
说完,女子坐到了办公桌前,记者看到,这里有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很快,女子从身旁架子上拿出了一份表。
女子拿出的表,正是假的太博医院职业健康检查表。她告诉记者,在这里不用做体检项目,价格也比医院便宜很多。
随后女子让记者自己填写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她则在电脑上打开一份文件,记者一看,这正是一份检验报告单。
女子将文件上的姓名、年龄一改,直接打印了出来。随后,她又从身后的袋子里拿出了一张心电图,熟练地贴在了体检表上。记者一看,心电图上的检查时间为2月28日晚上9点半。
女子将检查项目都填写好后,从桌上拿出红章,往体检表上一盖,一份号称出自“太博医院”的职业健康检查表就出炉了。因为是两个人来办理,女子共收了80元。整个办表过程不超过15分钟。
这位给记者办理表格的女子,“业务”如此熟练,而且自称昨天甚至因此忙到晚上七点,看来造假的体检表还真不在少数,但这种造假行为明显对于企业、体检人,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从办证的集装箱出来,记者与警方取得了联系。3月1号下午,记者与薛家岛派出所的民警一起,再次来到了这处“造假中心”。
见到民警,给记者办理假体检证明的女子,没有了办假证时的淡定,情绪突然激动起来,瞅准民警正在检查,甚至准备开溜。
为了防止这名女子再次做出过激行为,民警将其带上了警车。再次来到集装箱内,民警发现,电脑旁仍然放着不少已经办好的假表格,而在一个袋子里,从太博医院的骑缝章到现金收讫章,甚至每位检查医师的人名章,全套的印章一应俱全,几十份已经提前打印好的心电图,杂乱地塞在另一个袋子里,电脑屏幕仍然停留在各种检验报告单的页面,但是其中的人名已经不再是记者的名字,显然,在记者离开的这段时间,又有新的“客户”来过,但经过民警搜查,并没有发现其他医院的假职业健康检查表。
随后民警将电脑等证物全部带回派出所,并且对这名女子进行了审讯。据了解,女子姓李,今年46岁,她承认自己最近这几天的确办理过假的职业健康检查表,但她坚称自己不是老板。
李某交代,办理假的体检表,每份她会收取15到50元不等的费用。
民警介绍,李某的行为涉嫌伪造企业、事业单位公章,他们会就此事继续调查。
记者了解到,昨天,警方已经将办假健康检查表的负责人谭某抓获,并且进行了治安拘留。一份伪造表格,几个假印章,短短几分钟,就能获得一份合格的检查表,虽然方便又便宜,但背后却是更大的安全隐患。在这里也提醒那些想要走这条捷径的求职者,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才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责任编辑:朗拿度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口袋超市][口袋超市][口袋超市][口袋超市]忽略入职体检企业吃大亏&为职业病员工赔偿40万(图)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11月8日讯(YMG记者邹春霞摄影报道)
职工没查体,往往总认为是职工吃了亏,然而这次,企业却因没进行岗前查体而缴足了“学费”――烟台一大型电子厂为每名患职业病工人一次性赔偿近20万元。这是为啥?职工在岗前、在岗、离岗三次查体就这么重要吗?记者昨天赴烟台市职业病医院和市卫生监督所进行了调查采访。
企业喊“冤”:
为谁“顶包”买单都不知道
对于职业病,大多企业都讳莫如深,此次案例所涉及的企业也是“闭口不谈”。“主要是因为现在招工太难。本来工人就难招,你说出去了对我们影响不好。”记者电话联系该企业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职业病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发生这么个事儿,觉得不怎么“光彩”:“也挺冤枉的,为谁‘顶包’买单都不知道,但今后一定会吸取教训,一定抓好岗前查体。”
据烟台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科长丁立介绍,2009年在这家企业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职业健康查体时,发现两名电镀喷漆岗位上的小伙子有白细胞减少情况。2010年年初,这两名职工被确诊为慢性苯中毒病人。“每年,我们卫生监督部门都要对我市辖区内新发职业病病人进行职业病溯源调查工作,这个病是怎么发生的,何时入厂的,如何处理安置的,都要有个交代。”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俩“难兄难弟”都是2008年该企业新招入的工人,他俩都是以前从事过喷漆作业的熟练工。“2008年入厂,2009年就是疑似职业病患者,短短一年的时间,而且,企业还拿出一份经我市疾控部门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这两位职工所在工作环境的苯浓度并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丁立说,职业病专家私底下都认为,仅仅工作了一年就得上职业病的几率较小,但事先没给职工体检,你就说不清了。
后来,经双方协商后,企业为每人一次性赔偿近20万元。“绝对不只这一家企业因为没有进行岗前查体做了‘冤大头’。”据职业病诊断机构提供的数据和材料显示,我市2010年新诊断的职业病病人中,接害工龄仅1年就被诊断为职业病病人的劳动者有7名,经溯源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是以前在其他企业从事过相同岗位的熟练工,接害工龄远不止一年,但是,现所在企业由于未进行岗前查体,及时对职业禁忌和职业健康损害者进行筛选,就要依法赔偿。
岗前查体:
求职者“羞羞答答”隐瞒病史
“务工人员在岗前、在岗、离岗之前的查体,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对企业本身也是件好事。”丁立告诉记者,烟台企业对职业健康查体的认识正逐渐提高,一些知名企业的职工职业健康查体率接近90%。而且,随着现在企业招工时越来越重视岗前查体,来医院查体的求职者逐渐增多。据介绍,去年烟台市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等企业分批招聘一批工人,招聘时都要求求职者参加岗前查体。
企业的意识增强了,但是少数有岗位禁忌症的求职者却胆怯了。据烟台市职业病医院专家史懋功介绍,去年,一位40多岁的求职者来医院查体,他已经在上一个用人单位从事粉尘作业十几年了,应聘的职位仍然是粉尘作业岗位。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录用时问他接没接触过这个岗位,但该求职者为了这份工作,愣装“新手”称:“没接触过。”然而,在岗前查体中,经X光胸片检查,才发现他是矽肺病患者,属于岗位禁忌人员。
“把脉”职业病:
职业病种类不断扩大
据丁立介绍,2010年,我市对13个县市区的826家企业100605位职工进行了健康查体,共诊断各类新发职业病例303例,其中尘肺病人256例,其他职业病病人47例。
一年新发职业病例303例,为何数字如此惊人?丁科长介绍说,今年,烟台新发职业病的单位均按照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上岗、在岗、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查体率均能接近100%。正是由于我市职业健康查体率和查体质量的提高,使我市的职业健康查体阳性率近几年持续走高。
与此同时,与往年相比,职业病的种类不断扩大。“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分18类115种,烟台47例其他职业病病例中,噪声聋有11例,苯中毒有12例,手臂振动病有5例,减压病1例,铅及其化合物中毒8例,汞及其化合物中毒2例,铬鼻病、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金属烟热各1例。”据介绍,我市职业病病例80%以上为尘肺,这些尘肺病例主要集中在金矿、煤矿等矿山开采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招远、龙口、莱州、牟平、栖霞等地。
“矿山开采行业不仅尘肺病人多,噪声聋和手臂振动病也都发生在这些行业。”啥是手臂振动病?就是凿岩工工作时拿风钻久了形成的病因。而像白指病的症状就是对冷热没有感觉,减压病则是潜水员经常患的一种职业病,主要表现是关节疼,重症者能形成瘫痪。
病房速写:
“7年了,我没下过楼”
前阵子下过一场雨,天气微微有些凉,对于58岁的刘福成来说,这样的天气,就是一个难过的坎儿。
病床离窗户有4米远,他从病床边挪到窗户前,站上2分钟,就得赶紧返回床边插氧气管。因为睡觉要插氧气管,最近的4年,他从来没躺在床上睡过觉,都是半坐着睡,得病的7年,除了去医院,他从来没下过楼。
“我感觉好一点的时候能走到护士站。”刘福成笑着说,而病床离护士站,差不多仅有30米。“不能动弹,一动弹就喘。不敢走远,怕走远了回不来。”9年前,刘福成是烟台瓷厂成型工,7年前,他与三个工友去医院进行在岗期间查体,结果被诊断为陶工尘肺。每年,刘福成都要住五、六次院,一次住三个周左右,一年医疗费这块儿就得4万块。
与刘福成同屋的一个25岁小伙正在打网络游戏,他在一家汽车维修企业干汽车底盘维修的活儿3年多,辞职时按照要求进行离职查体时,查出来苯中毒———也是职业病的一种。他每天要打一些促进生成白血球的药,来调节身体免疫力。
采访中,隔壁病房55岁的李大叔过来串门,瞅着他膀大腰圆的,然而他要是上个楼都得大口张嘴喘气:“这个病身体越壮得病越重,肺活量大啊!”李大叔说,他也是在岗查体时查出的尘肺病,得病了以后,厂里安排点轻活。“我们一块儿查出来有10来个人,干不了重活了,出点儿力就喘,每年都怕得感冒,容易引起并发症。“知不知道职业病的危害?”“单位也没和我们仔细讲,也没说影响这么大。”“为啥不采取防护措施呢?”“你想啊,三伏天光着膀子,口罩戴着多憋闷得慌,不戴。”
专家声音:
远离有害物质加强防护措施
“你看,正常的肺组织在X线胸片上表现是黑色的,边缘非常清楚,而尘肺病人的片子上,有白色的圆形小阴影、有些像毛玻璃一样改变。这就是肺组织纤维化。大面积组织纤维化后,会影响呼吸功能。”昨天上午,在烟台市职业病医院,专家史懋功向记者介绍正常的肺与尘肺的区别:尘肺纤维化导致交换氧气量不一样,就造成肌体缺氧。“尘肺普遍症状是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全身无力,严重的会丧失劳动能力。”
“尘肺病是唯一没有医疗终结的职业病,一旦得上尘肺病尚无药物可以根治,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寿命。”史懋功说要减少病痛的折磨,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加强自我保护,不让自己患上这个病。
“自我保护首要措施就是佩戴防尘护具,如送风头盔、防尘口罩等。防尘口罩最好选用高效防尘口罩,纱布口罩几乎起不到防尘作用。”另外,在佩戴防尘口罩时,必须要按照使用说明书坚持佩戴,及时更换,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防止挤压变形、污染进水,仔细保养。
“职业病最主要的就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调离。”史懋功说,职业病治疗得越早,治疗的效果越好,而劳动者做好岗前、岗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就能早点儿筛出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和早期发现健康损害,以便及时治疗或调离有毒作业岗位。
■小知识:
得尘肺病≠判死刑
记者了解到,烟台目前健在的高龄尘肺患者仍有很多人,并不是得了尘肺病就等于判了死刑。林某,1986年确诊为尘肺二期,患病26年,目前已经86岁高龄;李某,1964年确定为慢性职业性苯中毒,现在仍然健在。职业病医院专家史懋功提醒职业病患者,千万不要增加心理压力,只要定期进行医疗保健,就能获得正常生活。
责任编辑:刘春雁
&&新闻爆料热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水母论坛·热图
&论坛总置顶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
水母网官网微信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我在化工企业工作7年,去年6月离职后体检发现患有尘肺病,而这与此前恶劣的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但原单位却因已离职而不予补偿。”日前,市民徐先生向记者反映了他的遭遇。记者了解到,很多劳动者由于很少进行离岗体检,致使员工被查出职业病后往往因无法提供证据而难以获得任何赔偿。
职工反映:离职后患职业病没人管徐先生称,他一直在一家小型企业工作,由于劳动条件差,而大部分员工缺乏防护意识,离职后发病再找企业被推得一干二净。他们在解除原劳动合同前并未进行过相关体检,而一旦这些员工去新的企业应聘时,往往会因体检查出身体原因被拒之门外。来源:当员工返回去找原企业时,原企业肯定推得一干二净,对于新企业来说,如果新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上岗健康体检,一旦员工被诊断出与现职业有关的职业病,将因为无法提供免责证据而全部负担治疗费用。
记者调查:南京离岗体检的企业不到1成记者了解到,像徐先生这种高危害作业的劳动者不在少数,而在南京,真正做到对离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企业只有不到1成。南京市疾控中心金山医院的相关负责人称,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组织职工在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但从到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企业劳动者的情况统计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专家提醒:离职前督促企业进行离岗体检“有的不良企业为节省成本,不给员工任何的职业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利用职业病进程发展缓慢的特点,频繁更换新员工,使员工在短时间内身体受到极大伤害而不易察觉。”南京市疾控中心金山医院杨惠敏院长提醒市民,在新的一年里,凡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积极督促用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并复印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果用人单位不组织离岗体检,可以向劳动、卫生监督、安监等相关执法部门投诉。
新闻推荐:更多推荐: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
责编:liyan
移动端/互动交流工人患上尘肺病 职业病鉴定复杂官司多年无果-中新网
工人患上尘肺病 职业病鉴定复杂官司多年无果
  ●新闻梗概:工人开采大理石患上尘肺病,因工作时没签合同,也没体检,致使其无法做职业病诊断,得不到相应的赔偿。高昂的医疗费让他们止步于医院门外。
  ●热线回访:2012年,全国报告的职业病例中有九成属于尘肺病。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做职业病诊断、鉴定时,需用人单位如实提供劳动者职业病诊断、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但不少企业由于怕承担责任,拒绝出示相关资料。而工人们又缺乏法律意识,最后导致诊断无法正常进行。
  做职业病诊断需要多长时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是否有解决办法?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官司一打三年
  2003年,卢先生和妻子从四川来疆务工,听别人说到煤矿上干活每月能赚五六千元,于是,经老乡介绍,他来到了昌吉某私人煤矿从事采煤工作。
  入职前,他与煤矿签了一份合同,但是对方只让他在上面签了个字就把合同收走了,也没让他体检。
  “我们只有最简单的防护措施,工作结束后鼻子里全是黑灰,洗都洗不干净,人就跟煤球似的。”卢先生说,工作期间,他曾多次向单位提出体检,但对方均以“不想干就辞职”回复他。
  2009年,卢先生觉得呼吸越来越困难,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三期尘肺,疑似职业病。在做职业病诊断过程中,由于煤矿拒绝向诊断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卢先生无法拿到职业病诊断书,得不到赔偿。
  一气之下,卢先生将煤矿告上法庭。官司一打就是三年,如今,他住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进行着迟来的治疗。
  鉴定程序复杂
  煤矿拒绝向诊断部门提供相关资料时,卢先生曾找过相关部门看能否协调解决,但由于程序复杂,最后,他选择了上诉。
  在我国《职业病目录》中被列入的职业病分为十大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12333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包括尘肺病在内的115种病已经被归纳为职业病,其治疗产生的费用不在一般医保的报销范围内。只有申请工伤鉴定,走工伤保险。”
  如此一来,患者只有靠职业病诊断、鉴定获得相应赔偿。
  根据职业病诊断程序,患者应提供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材料;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在此过程中,如果企业不承认两者的劳动关系,劳动者还需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如果企业不愿提供职业史等资料,诊断部门还需要向安监部门申请,由安监部门督促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材料。
  据了解,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形成了以安全监管、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分别为主、相互协作的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工作格局。在劳动者诊断职业病的过程中,诊断机构负责诊断之后,安监部门负责职业危险接触情况的调查和判定,劳动部门负责劳动关系的仲裁。
  对于如此复杂的程序,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某石材加工厂多名工人表示:“怎么这么多部门,听得头大,这一圈走下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鉴定时间不定
  因涉及三个不同部门,职业病诊断鉴定结果没有一个规定的期限。据相关人士推算,一般来说,正常的诊断加上出现纠纷后的鉴定和取证,整个过程全部走下来至少要6个月。
  据了解,卫生部令(第24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未明确诊断申请受理后作出诊断结论的时限,因此,什么时候作出诊断都不违规。自治区职业病医院职业病科主任窦红说:“如果申请诊断的劳动者所需材料(职业史,劳动关系)齐全,诊断结果一般一个月内可以出来。如果材料不齐全,时间则更长。”
  乌鲁木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名工作人员说:“如果诊断过程中无法确认两者的劳动关系,劳动者需到劳动监察大队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从立案到排庭,至少要三个月。同时,如果结果出来后,企业不服还可以进行上诉。”
  同时,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出示劳动者的职业史,根据新修改《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需要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可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十日内组织现场调查。
  一名尘肺病患者告诉记者:“诊断时,用人单位怕担责任,想办法拖延时间,今年4月份我就申请诊断了,到现在还没有拿到最后的结果。”
  定期体检很关键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自治区职业病医院职业病科主任窦红说:“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既是保护劳动者又是保护用人单位的双重措施,现在有些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流动性较大,很多时候患者在上一个企业已经患病,离岗时未做职业健康检查,到下一个单位做岗前检查时发现问题未被录用,劳动者的权益无法保障,或用人单位未做岗前检查,在岗期间或离岗时发现疑似职业病,这样都很容易造成纠纷。所以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都十分重要。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必要措施。”
  为什么在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会出现企业“拖时间”、“不认人”的各种拒不承担责任的行为?
  自治区职业病医院职业病科教科主任何平说:“很多的纠纷都是由于企业和劳动者没有注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他们能够重视这些,双方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法律意识须加强
  随着近几年新疆大型煤矿、油田和矿石的开采开发以及大理石加工业的发展,新疆职业病防治形势日益严峻。据2010年自治区卫生部门发布的职业病统计报告显示,新疆职业病患病人数已接近1.8万例,尘肺病为1.5万多例,近年平均每年报告新发尘肺病例300多例,但能得到治疗的患者却是少之又少。
  在众多由职业病引起的纠纷中,不仅有企业的违规行为,也有劳动者自身的原因。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淡薄。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工人甚至询问记者“劳动合同有什么用?”、“挖矿为什么会得尘肺病?”等问题,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只要工资高,其他都先不管”的想法来选择从事的行业。
  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健康处的工作人员说:“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宣传职业病前期防护的重要性,让相关企业和劳动者了解《职业病防治法》,逐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在日常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我们已经将职业病前期防护纳入了检查的范围内。同时,如果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的违规行为,可以随时向我们举报。”
  窦红说,从接诊情况来看,近年来通过法律程序获得赔偿的职业病患者,逐渐增多。
  后记:12月20日,《出国务工患上尘肺病难做鉴定没法讨赔偿》一文中的主人公苟建辉告诉记者,努力了近半个月还是没能找到老板,他已经买好了回乡的火车票。他说:“我想通了,我自己先治疗。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因为不懂法律,我错失了为自己维权的机会。我知道,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工人,希望他们能通过我的事情,重视法律法规,能够维护自己最基本的权利。”
【编辑:王安宁】
>法治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尘肺病能治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