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伸缩缝材料给绿色建筑伸缩缝材料带来了什么启发?

【分享】绿色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合理的建筑节水系统 节水是评价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设计合理的建筑节水系统,才能达到节水建筑的目的。合理的建筑节水系统,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应采取相应节能措施。
<font color="#ff给水系统合理分区 要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当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能满足用户的最低工作压力时,应利用市政压力供水;不能满足时,需要二次加压供水,不加压区应充分利用市政压力。如天津市某公建项目综合楼,市政供水压力0.2 MPa,该建筑首层5.1 m, 2一4层4.2 m , 4层以上3.9 m,室内外高差0.6 m,共19层,而该项目仅首层和地下室采用市政供水,2一19层均加压,其给水分区明显不合理。其3层地面距室外地面9.9 m,对于盟洗池、污水池给水点距室外地面约在10.9 m,器具最低工作压力0.05 MPa,加上管路损失,生活给水完全可以采用市政压力供给。合理的给水分区应为地下室至地上3层采用市政供水,4层及以上采用加压供水。
<font color="#ff采用变频供水 变频供水方式在小高层、高层建筑中使用比较广泛。采用变频供水方式,各供水分区应分别设置供水泵,不应采用变频泵加减压阀来划分给水分区。如上述19层公建,原设计采用1组加压泵,供给2一19层用水,在10层设十管减压阀。其加压系统明显不合理,约一半的用水量加压后再减压,很不节能。建议4一19层采用加压供水,分设2组变频加压泵组,系统分为加压1区(4一11层)、加压2区(12一19层)。对于用水量较小的建筑如办公楼、综合楼等,可以采用小流量的变频泵加气压罐供水,避免变频泵的频繁启动。在此应注意,选泵时,其设计的工况点要在水泵高效区的末端。
<font color="#ff控制低层用水点供水压力 各分区内低层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得大于0.2 MPa,这点容易被设计人员忽略。实验数据表明,普通水嘴在供水水压在0.1 MPa时,流量为9 L/而当水压在0.24 MPa时,{}{水量就达到25.2 L/min,故此限制用水点的压力尤为必要,即在各加压区底部设置减压阀来限制供水压力。对于上述公建,建议其在4一7层、12一15层设置减压阀。
2节水器具 设计选用的卫生器具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02的要求。节水器具包含节水型水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节水型淋浴器等。节水型水嘴最大流量不大于9 L/min(水压0.1 MPa,管径15 mm);感应式水嘴离开使用状态后,应在2s内自动止水;延时自闭式水嘴每次给水量不大于1L,给水时间4一6 s },陶瓷片密封式水嘴使用寿命大于20万次。节水型便器宜采用大、小便分档冲洗产品,大便冲洗用水量不大于6L,小便冲洗用水量不大于4.5 L。节水型便器冲洗阀要有防虹吸装置,大便器一次冲水量6一8L,小便器一次冲水量2一4L。节水型淋浴器,淋浴喷头最大流量不大于9 L/min(水压0.1 MPa,管径15 mm)等。在设计说明、材料设备表中均有所体现。
3用水计量设置 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是绿色建筑一般项的要求。对于住宅,其人户管上应设计量水表,住宅小区及单体建筑引人管上应设计量水表。公共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应分别设置水表,加压分区储水箱的补水管上应设水表,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系统的出水管上应设水表,冷却塔、游泳池、水景等的补水管应安装水表,公共建筑中厨房、洗衣房、游乐设施、浴室等应安装水表计量。
4使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非传统水源的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设计图纸中经常见到中水管道未做标识,没有采取防止误接、误用的措施。《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第8.1.6条写明,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①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②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③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④工程验收时应逐段检查、防止误接。保证中水的使用安全是中水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间题,也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主要内容,这点设计师不能忽视。
5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问题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是绿色建筑一般项的指标,同时也是优选项指标,不低于一定比例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才可以成为绿色建筑,而大于一定比例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则可以加分,使得建筑有可能成为绿建二星、三星。但现实设计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
<font color="#ff用水量计算有误用水定额是计算用水量的基础,绿色建筑应进行节水设计,其用水定额应按《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 执行,其用水应为平均日生活用水的节水用水定额,而不是采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如办公楼每人每班最高日用水量是30-SOL,而节水用水量是25-40L。宾馆客房最高日用水量250 - 400 L,而节水用水量是220一320 L。医院病房设单独卫生间每床最高日250一400 L,而节水用水量是220一320 L等。采用不同的标准,计算出的用水量不同,而据此得出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亦不同。以某图书馆为例,计算用水量,如表1,2所示。
<font color="#ff用水时间的确定 因为不同的建筑用水时间的长度有所不同,同一座建筑一年内不同时段的用水量也不尽相同。对于住宅,夏季用水量较大,冬季相对较少,而公共建筑变化较大。如中小学寒暑假期用水量很少,年用水量不应按12个月计算,可按9-10个月用水量计;设有空调的公建,其夏季空调的补水量较大,如上述某图书馆,其空调补水按平均日冷却循环水量的15%计,小时补水量9.8 m3/h,使用时I间lOh,日补水量98 m3/d,按用水时间120 d,年空调补水11 760 m3计。
<font color="#ff绿化用水量 绿化、广场道路浇洒用水,每月浇洒次数及用水量也不尽相同。春秋季绿化用水较多,夏季雨水多、湿度大,绿化用水相对较少,需要以年用水量来计算。如北京,冷季型草坪,灌水定额每年15一25 L/mz灌水次数,特级养护33次,一级养护25次,二级养护14次。上述某图书馆绿地6 000 mZ,按冷季型草坪,20 L/mz,特级养护,年用水量为3 960 m3},式中:R非传统水源利用率,%;W,,一一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m3/a;设计用水总量,m3m /a},再生水设计利用量,m3/a;班叽W,一一雨水设计利用量,m3/a;海水设计利用量,m3/a;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量,m3/a.矶溅对于上述某图书馆,按节水用水量计算,其非传统水源用水量: 班,=6 533.5+3 960=10 493.5 m3设计年用水量: 斌=5 080.8+11 760+6 533.5+3 960=27 334.3 m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R=10 493.5/27 334.3=38.39% 若采用最高日用水量计算,其非传统水源用水量: 班,=8 749.05+3 960=12 709.05 m3 设计年用水量: 斌=7 029.9+11 760+8 749.05+3 960=31 498.95 m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R=12 709.05/31 498.95=40.35% 两者存在差距,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40.35%,大于40%,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优选项的5.3.12条,可以得到加分。而按节水用水量计算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只有38.39%,不足40%,不能满足此优选项的要求,不可以加分。.
请先 ,再评论!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
(非工作时间)279被浏览9,817分享邀请回答3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论传统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差异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大家都在学
论坛热贴排行
课程时长:10
课程时长:23
课程时长:43
筑龙网以“成就有梦想的建筑人”为企业使命,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提供基于、直播课程、专家答疑、论坛交流的专业学习服务;同时搭建基于建筑+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
论传统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差异相关专题推荐作者:杨维菊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
文件大小:41162K
中图分类号:TU201
所属分类:
购买电子书
纸书:¥380.00
关注官微私信再9折!
下载次数不限,随意阅读。
在线阅读支持设备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阅读器下载到本机阅读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此电子书支持通过浏览器在线阅读全书
电子书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19章,包括:绪论、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特点、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绿色照明、绿色建筑与景观、绿色建筑与声环境等。
电子书目录
18第1章 绪论
18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201.2 绿色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281.3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原则与方法
33第2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
332.1 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绿色观念
372.2 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绿色特征
45第3章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
453.1 从田园城市到绿色城市规划
503.2 绿色城市设计概述
583.3 绿色规划设计
77第4章 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774.1 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864.2 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934.3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1024.4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1104.5 温和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122第5章 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
1225.1 居住建筑
1435.2 办公建筑
1565.3 文化教育建筑
1745.4 酒店建筑
1845.5 医院建筑
1995.6 纪念性建筑
2105.7 体育建筑
2275.8 机场建筑
2405.9 商业建筑
252第6章 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
2526.1 绿色建筑围护结构技术
2646.2 绿色建筑遮阳技术
2786.3 绿色建筑通风与采光技术
2866.4 绿色建筑暖通技术
2936.5 高舒适低能耗建筑暖通新技术
3016.6 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技术
317第7章 绿色照明
3177.1 绿色照明标准
3197.2 绿色照明设计
3277.3 绿色照明应用示范工程
3317.4 绿色照明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335第8章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空气、雨、污水的再利用
3358.1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3598.2 太阳能光伏发电
3898.3 地源热泵
3968.4 空气冷热资源利用
4118.5 雨水、污水回收与再利用
421第9章 绿色建筑与景观
4219.1 可持续景观设计
4449.2 绿色建筑与景观绿化
460第10章 绿色建筑与声环境
46010.1 声环境的范畴及声学模拟技术
46210.2 声环境与综合的建筑环境可持续性
46510.3 声学及噪声标准和规范
46810.4 声学材料全寿命周期的分析
47310.5 环境噪声屏障全寿命周期的评估模型
47610.6 风力发电机的噪声影响
482第11章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48211.1 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48411.2 绿色建材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48611.3 绿色建材制备与应用技术
50411.4 绿色建材发展趋势
506第12章 绿色建筑能耗计算与模拟分析
50612.1 绿色建筑综合能耗计算
51012.2 绿色建筑自然通风模拟
51712.3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自然采光优化应用模拟分析
523第13章 绿色建筑耗能检测方法
52313.1 绿色建筑的耗能特点
52413.2 居住建筑的热计量方法
52613.3 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耗能检测方法
52913.4 绿色建筑照明、热水和用电设备耗能检测方法
533第14章 既有建筑的绿色生态改造
53314.1 既有建筑室外物理环境控制与改善
53614.2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综合改造
54414.3 既有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控制与改善
55014.4 既有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改造
55514.5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559第15章 绿色建筑性能的智能设计
55915.1 建筑性能的智能设计发展趋势
56015.2 建筑幕墙智能化设计方法
56815.3 智能设计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实例
573第16章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标准
57316.1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7516.2 美国的LEED体系和标准
58216.3 加拿大绿色建筑新评价体系(LEED NC&CS 2009)
58516.4 瑞士可持续建筑标准
58816.5 英国及其他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90第17章 国外绿色建筑实例分析
59017.1 美国绿色建筑实例
60417.2 德国绿色建筑实例
62517.3 英国绿色建筑实例
63817.4 丹麦绿色建筑实例
64617.5 瑞典绿色建筑实例
64917.6 瑞士绿色建筑实例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总部保护中心
65417.7 加拿大绿色建筑实例
66617.8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实例(墨尔本市政府2号办公楼)
66917.9 法国绿色建筑实例(阿谢尔火车站改造)
67317.10 日本绿色建筑实例
681第18章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浅析
68118.1 清华大学节能中心示范楼
68718.2 环保部履约中心大楼
69018.3 科技部大楼
69518.4 台湾绿色建筑实例
70318.5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
70918.6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大楼
71418.7 南京锋尚国际公寓
71918.8 南京聚福园住宅小区
73018.9 苏州朗诗国际街区
73818.10 无锡山语银城住宅小区
74718.11 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
75318.12 中冶赛迪大厦
75918.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实例
79818.14 大庆市林甸县胜利村绿色农宅
80318.15 苏南蒋巷村生态环境建设
80718.16 四川省蒲江县鹤山镇梨山村节能示范住宅
82018.17 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示范农宅
82518.18 深圳南海意库3号楼——旧厂房的绿色改造
835第19章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展望
83519.1 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83719.2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
84219.3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推进机制
请登录后再提交评论。
移步客温馨提示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