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献给国家#有2017中医考研国家线的吗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小站!
主页最近的事情真多,心蛋具碎
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王尔德【晚安 新的一周加油!】
2013年李永乐的数学全书就要到手了
数学全书看完再去做660题吧,一位大牛提醒了小弟,各位下午好。
一学长给的建议,摘自王道
今年本想靠数学拉分,可是最后呢,数学不给力了,在此劝孩子们,以后做题的时候要每个步骤都写出来,哥哥我就是平时做题是很有信心,从不写过程,上了考场,很不喜欢,我居然把一个很简单的公式给忘了,所以第一想劝大家以后做题是在规定时间内把步骤全写出来。关于辅导班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辅导班真的是浪费时间,太浪费时间了,如果你基础好,完全可以自己看的,别听那些老师吹得那么猛,你最后会后悔的,如果已经报了那么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算了,你会发现没什么用,报班就是跟着老师走,会耽误一些人的进度的,你的机会会被打乱,我常看到有些人每天上课冲到第一排,然后把老师的每句话全记下来,这有什么用吗?只要听懂就行了,抄的这么急,还不如自己找本书自己看呢! 不过一定要听的话,我推荐亲们去看下这个视频,,这是李永乐的08年的视频,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算比较高清的了,而且是完整版的。线代本来啊变化不大,有了这个,其他可以不用看了,真的,虽说是强化班的视频,不过现在看最合适,我觉得,线代看完乐哥的视频,考研数学的线代部分绝对秒杀,绝对!!!概率的话外婆推荐大家别看李永乐全书了,因为有更好的,是曹显兵老师的《概率讲义》,这本书,书不厚,不过应付考研肯定够,还有就是,复习概率的时候我们计算机考得是数学一,所以内容是最多的,不过你们记住,概率后面的假设检验,区间估计,那些东西是很少考得,已经连续多年没考了,我复习时觉得太烦,直接PASS,建议你们不想看的话也PASS掉吧!高数我觉得陈文灯不错,言简意赅,不会像乐哥全书一样,搞得很麻烦,不过灯哥的难度稍大点,自己做好选择就行了!关于复习用书的问题,是这样的,我不建议去买那些什么指定教材,教材就用原来上课用的就行了,买那些书还是浪费,你不会看多久的,课本过一遍就行了。如果真的很想报辅导班的话,那么就不要去报了,你们去淘宝上买个盗版的就行了,而且便宜很多。建议你们在考试前把所有报各个辅导班的学生都呆在一起,然后辅导班在考前几十分钟漏卷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共享了,今年总之很无语,难度变大了,分数倒没降低,就是漏卷害的,哈哈哈!不过如果真有的话,你们也要合理利用起来,总之今年启航碉堡了!
主页睡不着了
与其去质疑付出与回报是否等价,不如默默坚持把自己决定的事情做下去。我从没见过哪个实现梦想的人质疑过自己的决定跟努力,成长跟强大都是需要时间灌溉的。耐得住貌似一无所获的寂寞,才能拥有繁花似锦的荣耀。【晚安】
很多事情虽不尽人意,但从某一方面也许是在告诉我们,时机还未到亦或是我们还未做好准备!虽然在这并不完满的句号即将着力一点但期间仍有很多值得庆幸的地方I believe&&飞过雾霭,穿出云层, 定是蔚蓝一片!
跟一开始的妥协相比,妥协前因迷茫,较劲,痛苦而让你消极倒退或无法前行的时候,这些都绝对不是在浪费时间,午安朋友
各位研友们,好久没更新,主页君失误了。
提醒:2013年考研20个阶段考生需注意事项(转)
提醒:2013年考研20个阶段考生需注意事项
从时间和事件上,我们可以将2013年的考研划分为20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的五月中旬。这时候,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召开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纲修订预备会议。总结分析上一年阅卷情况,讨论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修订方案。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密切关注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线信息、复试和调剂信息。尤其是你比较感兴趣的学校或专业的分数线及录取信息。一般而言,学校近三年的分数线和录取信息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从中你可以总结出录取规律。
  提醒:注意一项行动。每年的4-5月,是大多数高校集中进行复试的日子,如果有条件比较便利,那么建议同学们去自己感兴趣的院校专业复试现场感受氛围。在复试现场,你不仅可以认识未来的师哥师姐,还可以获取到很多宝贵的一手资料。复试现场的大楼一般是开放的,你可以&混入&静静守候,等看到某个师哥或师姐从面试教室出来之时,随机迎上前去,寒暄寒暄,说说&好听&的话,顺便问一些你想要知道的信息。只要态度足够诚恳,师哥师姐一般不会拒绝。如果好运,师哥师姐觉得和你还比较投缘,他们还会答应给你留下联系方式,那么你就算找到专业课一年复习的引路人了。不过,实施这项活动是有前提的:首先是活动的成本不宜太高。比方说,你要考的学校和自己同在一个城市,不需要千里迢迢奔赴另外一个城市。其次,在4-5月份之前,你心中已经有一个报考院校专业比较清晰的认知和偏向,不要什么都不知道,很盲目地去参加一场又一场的复试见证!
  第二阶段:2012年6月中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召开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大纲修订正式会议。邀请政治、英语、数学以及各统考专业课学科专家正式讨论201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修订方案,并开展大纲具体修订工作 。
  提醒:对于考试大纲没有出来的这个阶段,已经决定考研的同学,特别是对于&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的考生千万不可以&放轻松&,有必要提前打基础。考研的备考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基础、提高、强化和冲刺阶四个阶段。在考试大纲没有出来之间,正是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政治的复习可以先不用开始,等到政治大纲下发以后完全来得及。英语和数学则要开始全面的打底复习,弥补自己之前基础的不足。对于专业课,特别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要注意了,如果你早已定好自己想考的专业,那么越早准备越好。我们曾经接触过这么一位同学,她高考时第一志愿报某高校海商法专业,由于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该校政治学专业,但是海商法一直是她的梦想。于是从大一开始她就坚定梦想,跟着法学院专业听课,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复习,最终她考取了海商法的研究生,现在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海事律师。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要求大家都从大一开始准备考研,而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确定了所要报考的专业,那么越早准备越好,特别是对于不考数学的同学而言,专业课占据至少半壁江山,所以一定要重视,趁早着手。
  第三阶段:2012年7月上旬,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正式发行。政治、英语、数学及部分统考专业课考试大纲及大纲解析陆续出版发行。注意:这只是一般参考时间,具体每年会有一些变动。有时会稍晚于7月上旬,总体上看7-8月是大纲正式发行的时间段。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及时购买考试大纲及大纲解析,并针对大纲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大纲和大纲解析被誉为考研&红宝书&,任何考研复习和参考资料都要以此为风向标。要仔细研读大纲内容,明确明年考试内容。特别要注意大纲新增和变化的考点。我们知道,大纲新增的考点和变化的考点很有可能就是今年出题的考点。
  提醒:每年都有同学因为不重视考试大纲而吃亏,有些同学认为只要学好自己手头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书籍就可以了。其实则不然,考试大纲及大纲解析是对考研整体范围的一个划定和考试内容的解释说明,吃透考试大纲,就可以省很多力,对于大纲不要求的范围,同学可以相对的放松。考研备考是个寸时寸金的过程,大家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提高效率。
  第四阶段:2012年7月下旬-8月中旬。教育部定制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全国各研招机构根据教育部2012招生的要求和本机构上一年度的招生计划完成情况,上报2013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含保送生名额)。教育部汇总各研招机构计划,制定全国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提醒:这个阶段正好是大家放暑假的时候。每年都有很多同学为了备考而选择留在学校参加辅导班学习,也有不少同学依然如故回家过暑假。不管怎么说,要记住,暑假的两个月对考研很重要,这是极少有的一段完整的没有学校上课干扰的自己复试的时间,它决定着在9-10这个强化阶段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我建议大家除非有足够的自我学习控制力,否则就留校,跟着辅导班学习,和周围研友一起有规律地安排自习。暑假的两个月,要把辅导班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并对基础阶段学到的知识进行一轮总结。
  第五阶段:2012年8月下旬-9月初。全国招生简章正式公布,各研招机构根据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简章要求公布本机构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关注全国研究生招生最新政策变化,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研究生招生计划、考试科目、指定参考教材有否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专业课参考教材每年变化不大,如有变化可能会增加或替代一本或两本参考书。如有发生变化,要第一时间把增加的专业参考教材准备到手,认真系统进行复习。
  提醒:在备考阶段切记不要每天只是一味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确实很投入,很用功,但这不是一种科学、灵活的用功方式。考研备考很需要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信息的同享和沟通。时刻要保证自己没有偏离正确的大方向,自己的阶段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符合时势的。当你所报考的院校2012年招考信息还没有正式出来,你所利用和参考的都是之前的信息,虽然每年新的招生简章绝大部分内容都会传承之前的信息,但还是会有小范围的改动。千万不要因小失大,花一点时间去了解最新的信息,然后再投入到精确的复习中去。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同学,她6月份开始准备专业课,按照去年的简章复习指定书目,中途也没有上学校院系网页查看今年最新情况,就这么一直准备到冲刺,12月份快要考试了,某天偶然上网突然发现今年的专业课指定书目多了一本。顿时方寸大乱,大呼&救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突然间多出来一本书,不是一篇文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关键的是会对正常的复习心态带来巨大的摧毁作用。
第六阶段:2012年9月中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预报名,各大高校应届大四毕业生可以在网上进行预报名。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了解报名流程、选择好报考院校专业(只能选择一所院校一个专业)
  提醒:网上报名看起来简单,可以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不少专业性的疑问。每一项信息该如何填写,保证填写正确无误这是最关键的。比如考生类别、考试方式、户口、档案所在地等等这些重要信息的填写,建议大家在填写前上网搜索一下相关内容,咨询一下师兄师姐或者考研机构的相关老师。落实清楚了再填写,不要着急往上写。
  第七阶段:2012年10月中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正式报名。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这一阶段考生需要关注的事情是比较多的。如硕士研究生考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时间为此期间每天9:00-22:00;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网&(公网网址: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校正网报信息;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也就是说考生一定要核实清楚报名信息,确保其真实和准确。
  第八阶段:2012年11月中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现场确认。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考点确认;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考生按规定交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交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到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照相)。
  第九阶段:2012年11月下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非统考专业课命题工作正式开展,各个研招单位自主命制该硕士生招生点的专业课试题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联系导师,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去听取命题老师给研究生讲的课,收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导师联系是在有机会有可能的条件下,如果不能做到,那也无所谓。另外如果你报考的学校和你同处一座城市,那么可以去听一下报考院校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密切关注你要报考导师近期有无发表科研论文和相关著作。至于如何得知是哪位老师命题,就需要你向师哥师姐打听消息了。如果你所报考的院校和你不是同处一座城市,那么你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来收集专业课考试信息:比如说网络,在现代社会里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收集信息的手段,你可以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一般来讲各大高校都会有自己的BBS,里面也都会设置考研专栏,在那里可以及时解到院校及专业的最新消息;另外还有一些专业的考研培训机构会开设考研专业课,可以挑选一些权威的机构的课程来参考。
  第十阶段:2012年12月下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召开2013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三次工作会议暨命题会议召开。全国统考初试的政治理论及数学,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英语、俄语、日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西医综合、中医综合、农学综合、金融联考等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参加政治、英语、数学及统考专业课冲刺串讲班,认真把握最新命题动态。各科冲刺串讲很重要,如果之前的基础班和强化班你都没有听的话,那么请不要错过冲刺串讲班。应该说冲刺串讲是辅导老师总结、预测的心血之作。
  提醒:对于政治的复习,好多同学认为政治是相对简单的一科,平时没有下功夫来系统的复习,最后指望着考前的临时压题,突击背诵。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可取的。政治每年的平均分在55分左右,未达及格分,但同时每年也有不少同学在自认为最简单的科目上落下马,这种情况是最让人痛心的。为了你将来不再悔恨,请重视政治,提前复习,千万不要单纯依靠最后的冲刺及压题。
第十一阶段:2013年1月中旬。这个时间,是让学子热血沸腾的日子。同学们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初试科目分为政治理论、外国语、统考数学和业务课,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均为3小时。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调整作息时间、平和心态、全力以赴考试。
  提醒:这里要告诫大家,考试前一天千万不要再熬夜看书了。考研对于每位考生来说都是复习不完的,因为当你复习的越多,知识面越广,就会发现自己未知的东西也越多。考前你需要的是自信,相信自己之前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每年都有不少很&勤奋&的同学,因为考试前一天熬夜背题,结果没有休息好,第二天考试状态极差,导致连正常水平都没有发挥出来。&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考试结果最重要的也是你之前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说考前熬夜的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另外,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就要开始相应的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做到按时休息,把自己的兴奋点调整到与考试时间相一致的时间段。一年的辛苦都是为了最后的这两天,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然后带着一颗平常心上考场,这就足够了。
  第十二阶段:2013年春节后十天。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阅卷开始,北京地区首先开始阅卷,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北京地区阅卷情况制定阅卷标准全国范围内进行阅卷。
  第十三阶段:2013年3月初。各院校将公布考生分数,考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等途径查询自己的考分。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查分后,如有分数上的疑问、立刻申请分数信息核对。根据周围同学的分数,和今年总体平均分数预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分数线。
  第十四阶段:2013年3月中旬。34所自定义分数线的研究生招生单位陆续公布自己的复试分线,考生需要及时核实自己是否通过复试分数线准备复试或者调剂。
  第十五阶段:2013年3月中下旬。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国家按照12大学科门类,对A、B、C三类地区以及单独考试和特殊专业考试进行复试分数线划分。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要密切关注分数线的公布情况核实自己是否通过复试分数线。
  第十六阶段:2013年3月底。全国各研招单位复试工作陆续进行。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复试一般在5月上旬结束,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再次复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对以同等学力资格(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一般要求加试,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各招生单位原则上进行120%左右的差额复试。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准备外国语口语听力的学习;收集往年专业课笔试、面试真题、及时复习专业课知识;联系导师
  提醒几个复试小点:1、复试前口语一定要突击练。学了很多年英语,但是很多时候学得却是哑巴式英语,我们很少张口说。而到复试这个关口,英语发音虽说短时间很难提高,但是日常的表达短时间还是可以突击达到的。建议大家去参加一下英语角,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有英语角,只是以前大家很少参加,这个时候尽量要求自己去一下吧。另外,找几个话题,比如自我介绍,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考这个专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展望等等,先把答案草拟出来,然后对着答案每天进行练习朗诵。2、一定要把初试专业课指定书目以及复试指定书目浏览一遍,做到重要的观点和重要的人物心中有数。3、面试的时候注意仪态仪表,穿着&简单、整洁、大方&,不可打扮太过花哨,女生记住不要浓妆艳抹。
第十七阶段:2013年4月中旬。调剂工作开始。招生单位应及时发布生源余缺信息,符合教育部调剂规定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登录调剂志愿,招生单位遴选出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并通知考生复试,招生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复试,并将复试结果通知考生,接收调剂生的招生单位向第一志愿单位发函调考试档案,做最后审核,确定是否拟录取。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密切关注各个研招单位公布出来的调剂信息,第一时间跟需要调剂的研招单位联系。第十七阶段是峰回路转阶段,给那些过了国家线但未能进入复试或者在复试被刷下来的考生一线生机。调剂的关键和核心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及时有效性!有调剂需求的考生在这个阶段要经常上网,密切关注信息。如果自己时间精力有限,那么发动周围的人一起关注。
  提醒:很多考生分数下来后,看到没有过自己所报考院校的分数线,就立刻放弃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你很坚定的只想读自己所报考的院校,那么无可非议,如果你可以接受&退而求其次&的做法,那么一定要抓住调剂的最后这个机会。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获取的及时性,许多学校公布调剂信息,调剂截止日期非常短暂。比如2008年,京城某高校经济学专业接收调剂,当天下午5点发的调剂信息,截止日期到明天早上10点。很多同学看到信息时,截止期限已过,这是非常遗憾的。所以,一旦要调剂时,同学们务必多方位关注学校调剂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获取消息渠道。
  第十八阶段:2013年4月底。体检,考生复试时应按招生单位规定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确保顺利通过体检。研究生入学体检和高考时的体检类似,从体检项目和要求上基本一致。
  第十九阶段:2013年5月初.政审招生院校对档案审查,包括组织关系。同时要求填写政审表格,保管档案的单位、学校、人才中心或者居委会的盖章。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及时办理所要求事项,态度上要积极主动。
  第二十阶段:2013年5月中旬。招生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该阶段考生注意事项:及时领取录取通知书,准备学费。准备迎接自己的研究生活。
  经过这二十个阶段,整个考研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明天要开始深入英语了,加油啊
关于英语怎么复习的总论以及考研的整体分析,非常客观和中肯--王道推荐
1考研备考指导及英语应考分析一 、心态篇(一)自信&&保持良好心态的前提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考研也不例外。然而自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盲目自信,这类自信是波动不定的,通常会使人跨越自信所持有的度量标准,迈向自信的&兄弟&领域&&自负,使其为之奋力的事业多半以失败告终;另一类是建立在对事物透彻分析基础上的自信,这类自信为个人保持良好心态提供有效激励,同时也为个人努力提供恒久动力。就向往成功的我们而言,需要的是后一类,即建立在对整个中国考试状况透彻分析基础上的自信。作为一种高层次、高水准的大型标准化考试,试题的命制不是盲目的,除了需要考查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外,还必须考虑到其他众多、相关联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标准化考试所具有的局限性。就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言,其必然要考虑到以下五大局限性。下面对这五大局限性以及对考试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失败原因进行逐一分析,使考生对整个考试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和把握。五大局限性:1. 选拔性这是由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性质所决定的。就目前而言,中国研究生教育仍属精英教育,考试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而要做到选拔性,其前提就是有较好的区分度,区分度越高,其选拔性则更为公正,更加精确,没有区分就无从选拔。由选拔性所决定的区分度,是评价一份试卷科学性的前提。区分度越高,试卷的科学性越强,选拔则更为精确。高的区分度也是试卷命题者恒久追求的目标。而高区分度就决定试卷整体难度不高(想一想,如果一份试卷大家都做不了,都是零分,零与零之间又如何作区分呢?当然,这只是一种极端的假设,但却不失为一种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实践证明:难度系数在0.5(即一道题目10 个人中有5 个人做对)左右是有较高区分度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英语考试整体难度系数均徘徊在0.5 左右的重要原因),太难、太易都不会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试题并非越难越好。从历年的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数学试题至少有 120 分的题目,与教材后面的习题难度相当,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运用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技巧均可作答,而稍稍难一点的,也只不过在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上转上一道弯而已,几乎找不出需要转上两道弯解答的试题。对于令众多考生最为头痛的英语,阅读又是难中之最,也是得分的关键。阅读中最难的部分是细节问题(丛书之二有对此类题型的专门分析),而这类问题的出错多半由于考生的疏忽或自我臆断造成,实际上绝大部分细节问题只要考生回到阅读文章中,和文章的中心相结合,稍加揣摩就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出答案。随着近年国际大气候以及国内环境的逐步稳定和进步,政治试题逐渐蜕去其较强的阶级色彩外衣,考查的方向在积极向经济学靠拢,以帮助我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提供科学的思考方法,而经济学也只不过是建立在几个基本经济原理之上的一门学科(曼昆语),其研究的范畴和我们日常生活积极相关,因此政治试题这几年日趋简单。专业课的考查(除了全国联考之外),只要是学校单独命题的,在这里笔者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敢冒这样一个风险,说&把试题出难一些,让报考我校考生的考分低一些,然后把录取分数线划低一些&。要知道,对于那些自主划线的高校来说,自己的录取线低于其他高校是一件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而事实上国人的本性是非常要面子的。在高考招生录取中,一些高校会仅仅因为考生不是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就会拒绝高分考生进校,何况对于招收研究生这一更高层次、在全国比脸面的考试呢。而对于全国统一划线的高校来说,每年除了一些热门专业外,其他专业的上线人数几乎都少于其所计划招收人数,他们都在想办法使更多的考生考出较高的分数,来满足其招生计划,更不用说考虑出难题来降低考生的分数。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专业课的考查不像其他公共课程,都有大量的习题做训练,而专业课最多就是一张往年的真题作参考,这一客观事实也决定了专业课试题难度不高。第三个重要原因是,专业课的命题没有公共课命题那么高度专业化。考虑到上述原因以及专业课试题由命制学校自行阅卷的优势,根据博弈论,命题老师和考生之间构成一对博弈,命题老师在对考生的实际水平2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试卷分数最好的控制办法就是把试题出得容易一些。只有这样,当考生分数普遍较高时,阅卷可变得更严格一些,以适度控制高分。当分数较低时,简单容易的试题有利于适度地提高分数。如果题目出难,就根本无法进行控制,阅卷老师不可能无缘由地白白送几分给考生。这也许是为什么专业课试题的阅卷工作均是在公共课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试题简单是命题老师的最优选择。因此,由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性所决定的区分度,从总体上决定研究生入学考试不会很难。事实上,自我们所经历的各种高层次的大型标准化考试以来,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再去回想试题,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考试真的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现在面临人生中这一最高水准的考试,也该是我们清醒的时候了。2.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性目前,我国研究生主要是作为科研型人才进行培养的,而科研型人员所必备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缜密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应该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相连,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数学的解答题和英语阅读文章的内容编排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考查以及区分度的局限性,决定了在数学中根本不会出现那种只有依靠偶然凑合在一起的几个条件才能解答出的题目。这类题目技巧性太强,难度较大,在考查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在区分度上都毫无有效性,而现在市面上居然存在以此为卖点的数学辅导教材,这完全是对考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误导。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考查决定的第二个考查因素(这里主要就数学论述,因其在数学领域体现得最为突出)就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相似概念的剖析、基本性质的运用及运算等方面。因为分析是建立在已有素材之上的,这类题目的考查分值大约占到整个卷面分值的70%以上,一般认真完成一本基础教材的复习,这类题型则是可以拿下满分,这一分值足以超过历年录取的单科划线。3. 自学性国家教育部已多次明文要求各高校不得以要求本校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目的来设置课程,也不得以学校名义组织各种考研培训。同时,我们从市面上也可以看到,众多的考研培训机构都是由民营机构承办,没有一家是由高校独立承办。这一方面阻止了中国现有的应试教育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也会为学生留下更多独立思考空间。学生可以选择毕业之后是工作还是考研,考研是依靠自学还是依靠外界力量的帮助。每一次的权衡取舍,对考生来说都是向成熟的迈进。而在以后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当中,更多的也是依靠自学。事实上,绝大部分考生选择的是自学。这一客观事实也是命题老师在设计试卷难度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实际上你在衡量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衡量着你。4. 考生的生理局限性考研的考生绝大部分年龄都在22 岁以上,有的甚至接近40。相比所经历过的高考而言,那时候大多都在17~18 岁,生理进化正处于人生旺盛之期,大脑思维的反应是以灵活见长,由于缺乏较多的阅历,其逻辑分析能力偏弱。在经历几年的大学生活的历练(而真正的大学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大家都应该心知肚明),生理进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负增长(虽然大家自我感觉不到,但这是一个客观的不可否认的事实),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得以成长,虽然只有短短几年,大家若再回顾到和高中时对比,可以发现自己变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考生大脑的灵活性降低了,思维成熟了。这一实际情况也是命题者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实际因素。5. 考生在考场的表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于那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考生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常人来说,在一件关系到自己命运的大事面前表现紧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何况自己的命运集中在短短的9~12个小时(3~4 门考试科目,每科3 个小时)里得以分晓,常人的紧张可想而知,紧张会导致发挥的失常,考生的实际水平就会适当地打折扣,一份设计不合理的试卷则会加剧考生的紧张性,导致更大的失常。而一份科学合理的试卷设计是为了在考查到所要求的知识体系里,使广大考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然后从中进行选拔,体现考试更大的公平性和科学性。这也是命题人员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实际问题。综上所述,作为国内最高水准和最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其试卷的命制内容不是盲目的,要确保较好的科学性和目的性,其试卷的命制过程也不是单向的,要对多种实际因素进行综合权衡。而恰恰是这种权衡又极大地限制试题的命制。总的来说,硕士研究生考试并非考生所想象的那么难,很多人对困难的想象是盲目的、感性的、不加分析的,从而导致其产生不良的应考心态,这也是构成考研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失败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笔者会在后文中作进一步分析。3(二)认识的误区纠正错误的观念是树立良好心态的前提。在此,笔者就一些对考生有较大误导的认识作具体分析,以帮助考生认清其本质,走出误区。1. 误区一:考研很难前文已作过论述,这是由一种不加分析的、盲目心态造成对考研的错误认识,在这里就不再进行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对这一错误观念推波助澜,即一些不负责任的舆论炒作。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不负责任的教授为达到谋取更多的私利,大力鼓吹考试的难度,以诱导考生参加更多的培训,购买更多的图书,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利润。2. 误区二:报考人数较多,竞争是激烈的从表面上看,每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确不少,尤其是近年来,均突破百万大关,目前仍有上升趋势。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扩招幅度,但扩招比例总赶不上报考增加的比例,也就造成这样一个事实:虽然每年都在扩招,而实际录取比例却呈现相反的趋势。目前国内研究生总的录取比例徘徊在25%左右。单就这一数据来说,竞争是激烈的,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然而只要对报考考生的构成作一个分析,真相也许和表象恰恰相反,即使不是完全相反,至少是有较大出入的,下面对参考人员构成进行具体分析。其中非上不可的落榜人数和赌运气考上的人数大约持平,也就是说,每年真正考研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25%,与录取人数基本持平,录取人数和参考人数持平的考试又何谈得上竞争激烈呢?只要你抱着非上不可的决心,以及和真实参考人员同等的付出,你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 误区三:辅导班是可信赖的,且能押中题目每年进入三四月份,一些培训机构就开始了招生培训宣传大战,而其首要的卖点就是在过去一年的押题或命题中押中了几道原题,其次是拥有多少知名辅导专家。下面就这两大卖点做出理性分析:首先,押中原题的可能性。哲学里讲世界上找不出来完全一样的两片 树叶,在自然界尚且如此,而对于心理多变的人,您能完全揣摩出别人心之所想吗?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命制属国家一级机密,进入命题小组的人员都需严格保密,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会知道,难道他们会冒着断送一生前程的风险向你一个外人透露吗?何况还在培训班这种公众场合进行大肆张扬。那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会有辅导书真的能遇上一两个原题呢?其实这和中彩票的运气颇有几分相似,研究生考试内容都是有考纲作为总体范围限制。而所考查的知识点就那么多,命题组人员也只能在考纲范围里进行发挥,而全国那么多的辅导班和辅导用书,难免偶尔会有&擦中&的机会,这并不是得益于其命中的精度,而是得益于运气,这是一种完全不确定的因素。而培训机构把他们偶尔一次的运气拿来蒙蔽考生,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导向。另外一个让考生痴迷于押题的原因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关系论调。一些考生总认为通过某些内部人士可以获得机密的信息或走走捷径。事实上,这一原理应用于一些非关键性问题上似乎有成功的可能,而对于属国家级机密的研究生试题的命制,对所有人的保密程度其实都是一样的。正如一扇不透明的门,无论你距离门多近,只要它关着,你就和其他距离远的人一样,都不会知道门的那一边在干什么。考试的内容其实就那么多,且以基础考查为主,考生唯有全面把握纲内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对于考生来说1%偏离概率就可能意味着100%的失败。第二个卖点:拥有更多的知名辅导专家。有些知名的专家的确能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但并非所有的知名专家如此。众多的名师所提供的培训也只不过是一些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几乎无人能从宏观上把握学科规律,更不用说有些老师能帮助考生从宏观4上协调四门初试科目的备考关系,他们往往是各自强调其自有学科的重要性,再加上更多的名师所经历的研考已是几年或十几年前的事情,其根本就不可能站在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考试,更多的是站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容量上对考题进行分析,单纯的为讲题而讲题,有些甚至是对着答案讲解,这种分析讲解对于考生又能有多少收获呢?无怪乎众多上过培训班的考生懊悔不已。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知名的辅导专家大多都是各大高校的教师骨干,作为高校的骨干力量,他们既要承担学校的科研项目,还要长期在各地飞来飞去,巡回授课,他们有那么多时间去对研究生试题作深度研究吗?何况他们本身的知识容量足以解决这些题目。在他们看来有必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吗?当然这里笔者想澄清一个观点,能够把一套题正确解答出来并不代表他对这套试题有多深的研究,深度的研究不光是知识点的微观具体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规律。考题千变万化,而只有规律才是永恒的。真正把握规律,这才是思维的升华。更多的知名辅导专家,由于人本身所固有的惰性,他们根本就不会花精力去研究在他们看来本是小儿科的知识,正如1+1=2,又有多少人去深究为什么1+1 会等于2 呢?考生需要理性地去认识。4. 误区四:需购买大量的复习资料,看更多的参考书,做大量的习题这一错误认识根源于不正确的舆论引导。一方面,对一些考研图书销售机构来说,考生购买大量资料有利于扩大其营业额,增加利润,所以他们不遗余力的夸大考研的难度,宣称考生需要大量训练才足以应对;另一方面是由于个别考生虚伪心理所引起的。现实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一些过来人,他们成功经历过之后,在教育别人时会肆意夸大其所经历的磨难以凸现出他们个人的&伟大&,这也许是人的一种本性。当然还有一种人,在努力走过之后会很轻描淡写的吹嘘一番,我当初是如何简单地跨越这一门槛,以凸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以至于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其实这两种人的态度对应考的学生来说都是极其有害的。真实的考研其实与我们做其他的事情没有什么两样,不难,也不是很容易,需要一颗平常的心,适度的付出。由考研的难度、考研的重点以及考试的范围所决定,真实的考研并不需要那种大规模的题海战术。虽然大量的题海战术在提高解题速度方面有所裨益,但就考研来说,每科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相对来说,是充足的。只要你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足以完成全部试题的解答。就考试的范围而言,因为研究生考试范围的有限性,试题的设计更多的趋向加深,尤其体现在专业课的考查上。因此,我们所需要的,更多的是精度而不是广度。一味的贪大求全只会让自己的精力更加分散,导致更多的混乱和更多金钱和精力的浪费。本人坚信:与其去看十本参考书,不如把一本参考书看上十遍。尤其是作为基础学习的第一本书,一般来说只要是作为第一轮基础复习用书,都会依照考纲把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讲解,考生需要做的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的内涵外延进行透彻领悟。5. 误区五:经常上网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考研信息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一般考生来说无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借鉴过来人的学习经验,或从同伴中获取动力。学习经验从宏观角度来说,绝大部分是一致的。自上小学以来,对之有过至少十几年的摸索,如果人近中年还是在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无论如何都是有些可悲的。而就微观具体的学习方法来说,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别人的也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诚然,别人的也许有一些借鉴意义,但所得益处更多的被网上所宣扬的一些有害的论调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冲抵。诸如某人五年、八年的考研之路,某人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考出400 多分等等。对于前一种其精神虽然可嘉,但如若中国人每人都单单为考研耗上几年青春,这对整个国家的教育导向无疑是灾难性的。这种人过分的宣扬考研的难度,让人感觉考研对于常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及。而后一种因其虚荣心作怪,过分的宣扬考研的容易度,让人产生过分轻敌,甚至对某些备考的人的自信心是重大的打击。别人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我一两个月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无论前一种还是后一种,对考生的误导将是极其有害的。遗憾的是,现在网上更多盛行的是这两类。如果经常去浏览的话,很容易让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被这种错误的论调牵着鼻子走,导致了一种不良的应考心态,其结果多半会以失败而告终。真实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基础的(英语接近初中水平,数学的基本符号没有完全忘记,其他为零)大约花6-8 个月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持一颗平常心,每天大约学习10 小时(在这里澄清一个容易误解的问题。由于人不是机器,人有七情六欲,所以我说的10 个小时不是指一个人全身心的学习10 个小时,这是常人不可能做到的。现实中的人在连续全身心的看上两三个小时,思想就会开小差,所以不要看到自习室里有些人能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上几个小时书,就认为他的状态5比自己强,其实他可能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正想着其他的心事。我说的10 个小时是全身心的投入两三个小时再加上偶尔思想开开小差,但仍在看书的时间之和);有基础的(英语保证有4 级水平,数学保证有高中或对大学数学有一定的了解,其他为零)大约花5~6 个月的时间,每天保证学习10 个小时左右,足以通过国内任何一所高校的初试线,这就是真实的考研。第二,获取有关考研方面的最新信息。对于所有考研的考生来说,初试是第一关,也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所有核心就是考试分数要上线,而上线的前提是全面掌握考纲范围内的知识点,打牢基础。因此,书本上的知识点才是我们所关注的全部核心信息,而对于其他的诸如招生改革、收费改革、复试、调剂等等均与目前所考查知识点无关的信息都是放在上线之后再考虑的范畴。而一些号称最新内部消息也只不过是网络进行炒作的一种手段而已。把握纲内知识点才是硬道理,以不变应万变。教材和考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其他的只不过用于过于疲倦的时候,消遣一下而已。网络对于考研的考生来说并非是获取成功的一种必要条件,这与很多从来不上网的人同样可以考出高分是一样的道理。过于频繁的挂在网上不仅是精力金钱的消耗,还会被一些不良的论调所误导。当然,笔者不反对有时候太过于郁闷时偶尔上上网、聊聊天、打打游戏、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凡事有个度,过犹不及。6. 误区六:经常逛书店以获得更好的辅导资料就目前的考研图书市场来说,更多的辅导书在大体上趋向于同质,而不是异质。这是由其考纲所限制的范围根源所决定的。因此,图书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存在小异的原因是因为图书作为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它必须有自己的一些卖点,即能为考生在同质的基础上带来一些额外的、不同利益的好处。当考生由此卖点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其购书所花费的金钱和精力,考生才会真正从书中获益,事实上众多图书的卖点所带来的附加利益极小,完全不足以抵消上述成本。而很多考生尤其是对考研抱着一种神秘感的考生,都更趋向于冲动购书,一旦稍稍发现哪本书有些特色即毫不吝啬地大掏钞票。造成的结果要么就是泛而不精(这是考研之大忌),要么就是,大量图书崭新如一的堆在一角,等到半年之后忍痛甩卖(当然如果是后者的话,还是比较幸运,因为他有较大的可能已经上线了,虽然浪费一些金钱,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研用书贵在精而不在多,过多辅导书只会给自己备考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备考方向的混乱。考生购书,请三思而行!7. 误区七:每次背更多的参考书上自习每当看到众多的考生背着一大包书走向教室,我就在想,难道背着一大包书就证明你是来考研的,那些经常只是随手拎那么一两本书的考生就不是考研的?然而,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每次仅仅拿那么一两本书上教室的考生通常就是那些为数不多的高分得主,而前者通常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勉强上线的考生,鲜有高分得主。泛而不精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的大脑。事实证明,人的大脑如果在较短的时间里过于频繁地转换学习的内容,会减缓大脑对各科知识的吸收能力,效率会更低。一般来说,上午、下午和晚上各看一科,一天看三科,在每个阶段多余的时间大脑作适当的休整是比较合理的,而时间间隔过长则会导致遗忘,学习的不连贯(学习的不连贯也是学习的大忌之一,正如一个人爬梯子,本来梯子有五节,而某人每天总是从第一节爬至第四节,就停下来,每天都看他在辛苦地爬,却总也到不了第五节,这和某些人也很勤奋地学习,但总也达不到成功的彼岸的道理一样)。这也许是那些每天只拎一两本书上教室的考生能考出高分的原因之一吧!我想背着一个大而沉的书包上自习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可能就是对人身心的影响。背着一个大包包不只是对身体有压力,久而久之,也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压力。心理学家曾做过测试,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背着一件很沉的东西做事,其心情是不会开朗的。而每天拎着一两本书,这种轻松愉悦的表情,久而久之地也会给人带来自信,让人轻松应考。高手从来就是简洁行事。8. 误区八:应试方法是不重要的应试方法说通俗一点就是应试技巧,很多人在谈到应试技巧时,往往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的确,学习无捷径可走,但没有捷径并不同于没有方法。捷径是距离的改变,而方法则是效率的提高。对同一个目标而言,虽然距离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但不同的效率则会极大的改变一个人做同一件事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或时间)。对于所有考研的考生来说,绝大部分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其终点也就是通过考试,起跑线与终点之间距离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为什么有些人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可以达到终点,而有些人却花了几年时间?其根源就在于方法的不同。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应试也是如此。虽然埋头苦干也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甚6至让人心里感到安慰(虽然没有什么成绩,但至少我在努力,我想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有效的方法却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事情,如果后者可以轻松以对,为何不选择后者呢?何况考研多半是在耗费着人生大好的青春时光,我们需要这么慷慨的为一场考试去挥霍这样宝贵的时间吗?好的方法是对事物规律的把握,也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多一点思考,高效率的利用备考时间,让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大收益!(三)失败原因分析一般考研失利归纳起来有两大原因:1. 心态不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赌运气。考研试卷的设计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命题专家进行优化设计、论证考核,历时经年之久,如果以自己的运气去赌其科学性,奉劝这些人不如直接放弃,不要去凑人数,以免给其他的考生带来负面影响。(2) 作长期抗战准备这是由于市面上一些过于夸大考研难度的错误舆论所导致的一种不良心态,前面已经分析不再进行论述。2. 方法不适当,主要体现在:(1)贪大求全,导致好高骛远、泛而不精,最终以失败告终。(2)学习计划性不强,导致学习不连贯。以上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不再论述。(3)缺乏全盘规划,导致时间安排不合理。考研就其整个事件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宏观的规划,同时需要微观的具体计划。宏观规划让你对整体时间安排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哪个月该完成哪些事情,做到心中有底。微观计划则是实现宏观的基础,很多考生由于缺乏全盘规划以至于到了考试时间仍然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看完,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考场又何谈发挥。以上就考研的本质以及与考研密切相关的两大问题作了一个剖析,希望考生读完之后对考研有更深刻的认识,调整起良好的应考心态。7二 、策略篇考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应考者具备良好的心态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策略,这是成功的保证。下面就从具体科目的宏观和微观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具体科目分析英 语英语是考研中最难的一科,每年超过60 分的考生占总报考人数的比例不足10%,国家控制线最高分数从来没有超过58 分(国家控制线最高分数一般在55 分左右)。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考研实际就是考英语。之所以英语有这么多人不过线,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整个考研的英语试题的认识不透彻,从而导致错误的学习方法。在这里,笔者首先从英语试题的整个卷面结构进行分析,为考生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提供依据。整个英语试题可分为四大题型: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只包含客观试题,这里试题的分类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划分稍稍有些出入,教育部考试中心把翻译归为阅读理解部分,这里把翻译单独归为一类,是为了后面更好的制定出备考计划提供便利)、翻译、作文。笔者把这四大题型划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型,一类是技巧型。基础型主要包括完形填空和翻译。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翻译则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这两种题型要拿到高分均要求考生有扎实的英文基础,具有英语语言的思考习惯,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因此把它们归为基础型。技巧型包括阅读和作文,因为这两者都可以采用一定的技巧使得考分在较短的时间里得以质的飞跃。阅读是本套丛书的重点,将在后面作具体讲述,这里不再论述。对于作文,按照目前考纲所要求的以及结合考试本身的性质,笔者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大作文的考查基本以看图作文为主。因为在考纲以内,任何题材的文章都可以以图文的方式给出。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类作文可以让考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每个考生都能在考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那么考试的选拔将更加公平,更加精确。其他类型的则不可能如此,所以看图作文在考研中一直&唱主角&。而应对这类作文,考生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范文背诵,然后在考前结合已有的知识,拿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万能框架,考试时只需直接套用即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考场之外先写好作文,考场&照抄&。笔者曾经正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总结出自己的万能框架,在第二天的考试中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大作文的写作。而小作文基于同样的道理,书信将是小作文的&主角&。备忘录写作多属公务性质,与大多考生为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验的事实相悖。这种文体对非应届考生带来便利,与高校录取更偏向应届毕业生的偏好相冲突,同时带有明显的不公,因此这种文体考查的概率较小。摘要,由于已有大量的阅读考查,考查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报告由其实用性和公平性,与前两者相比,考查机会稍稍偏大,但最近一两年内应该不会考查到,其应对策略基本和大作文一样,范文背诵,总结万能语句。题型分类完成,下面就这两大类结合起来进行复习策略的分析。整个卷面的第一大类试题是基础型,包括完形填空和翻译。从战略角度看,笔者主张忽略这类题型的专项训练。下面就此进行具体分析。对于英语考生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底比较扎实的,另一类是为了考研而临时抱佛脚的。在英语试题中,完形填空和翻译各占10 分。一般来说,考生在记忆全部单词的同时实际已经开始了完形填空和翻译的复习。因为完形填空的考查主要是相近词汇的辨析、习惯搭配以及常用的表达方式、段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完形填空前三者的考查实质上考查考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后两者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这正好也是阅读考查的范围,考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完形填空的答题技巧。考生在完成词汇和阅读的复习之后,一般来说功底扎实的,完形填空至少可保证7~8 分,临时8抱佛脚的也至少可保证5~6 分。如果耗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完形的单独训练,基础好的充其量只能提高1~2 分,所得和付出的完全不成正比,相同的时间用于阅读训练、作文背诵或其他科目的复习,你的收获将会更加丰厚。简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简化可以更利于复习计划的制定。一般来说,由于英语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是最难的科目,因此英语备考的时间几乎接近总复习时间的一半,有些因为英语不过线的重考生则会把一半以上的时间用在英语的备考上。一般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一天的正常复习时间约11 个小时,接近一半的时间则为5 个小时,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考生一天复习英语的时间约为5 个小时左右,单词1.5 个小时、阅读2 个小时、作文背诵1.5 个小时,时间恰好合理排下。如此则每天的复习计划恰好可以作程序化安排(即每天在固定的时段复习固定的项目),有利于考生稳定复习心态。如果复习项目超过3 个,考生必须在这种程序化中调整,极大的影响了考生心态,不利于备考。第三个原因是这两种题型在后期的模拟套卷训练中可以得以兼顾。基于同样的道理,笔者也主张放弃对翻译的专项复习。考生只须在后期的模拟训练中加以留意即可。而市面上的那些毫无重点、全面开花的辅导教材完全是对考生在战略上的一种误导,望考生在购买时理性分析,三思而行!技巧型题目在整个试卷中占有80 分的分值,客观阅读题占有50 分,主观作文占有30 分。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主观题和客观题的优劣本性。客观题由于答案的唯一性,相比主观题来说,打满分的机会更大一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易拉开考分距离;而主观题由于对试卷复查力度的加大,以及阅卷老师的谨慎保守从事,所以区分度较小,打高分的机会也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只要你的作文符合其基本要求,作文分数均会徘徊在10~14 分之间,很难和别人拉开距离。因此要想拿高分,复习的重心必须放在阅读上,阅读部分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败,阅读的过关等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轻松了一大半。事实证明,获取英语阅读高分必须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词汇(并非单纯的词汇量,这在后面要进行剖析),二是答题的方法。下面就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澄清一些阅读的误区。1.词 汇:很多人把读不懂文章或做不好题归结于词汇量的不足,更有甚者称&为应付考研,考生必须记住7,000~10,000 个或更多的单词&,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词汇量超过10,000 个(诸如备考GRE)没有通过研究生考试的考生大有人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盲目的夸大必备的词汇量,其实是一种武断的、不加思考的结论。诚然,词汇量是基础,从客观角度来看,它确实对考生学习这门语言有帮助,然而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研究生英语考试,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抓住考研所必备的词汇,而不是去花掉本已有限的时间去记忆那种只适用于将来而对现时任务无所裨益的东西,这只是一种好高骛远的表现。下面就词汇的考查范围和考查重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词汇范围就考研英语词汇范围来说,可分为纲内词汇和超纲词汇,纲内词汇当然是必须掌握的,这里就不再重复。下面就一般超纲的五类词汇进行分析:① 纲内单词的词形变化,如动词变形容词、形容词变动词、形容词变名词、名词变动词等。尤其要注意到由相同词根变化的不同词义。如由vision 演变的 visionary 和visional 的区别。由literacy演变的 literal,literate 和literary 的词义区别,由conform 演变的 conformation, conformance和conformability 的词义区别,由intellect 演变的intellective,intellectual,intelligent 的词义区别,等等。② 纲内单词的前缀、后缀的改变,这类词汇的难点主要在否定前缀的理解,包括de,dis,a,an,re,il,un,in,im,non,anti 等。因为肯定含义的前缀或后缀并不妨碍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考9生几乎不是难点,所以一般较少考查。历年考过的否定前、后缀变化的单词有disenchant(v.使从迷梦中清醒;使不抱幻想),uninterrupted(a.不间断的;连续的;未受干扰的),reclaim (v.使改过,使悔改;开垦,开拓;要求收回;n.改造,感化),resent(v.怨恨;不满于;对&怨恨),discredit(n.丧失信用;耻辱;怀疑v.使成为不可信;怀疑;使丢脸;损害&的信誉),disserve(v.伤害),dissociate(v.使分离;使游离),distaste(n.厌恶;不喜欢),deploy(v.使展开;部署n.展开),noninvasive(a.无害的),disallow(v.不允许;驳回),discontinued(a.停止的;放弃的),disjunction(n.分离;分裂;折断),disintegrate(v.使分裂;分化,瓦解),unhampered (a.未受阻碍的),disconnect(v.拆开,分开;切断),等等。③ 纲内单词相互组合的超纲词汇。如out,counter,over,down,under,up, with 等+v.历年考过的有 counterbalance(v.使平衡;抵消 n.平衡(力);抵消(力)),outgrow(v.长得比&大;超越),override(v.撤消,推翻;使无效;压倒,压垮;(美)向&收取销售酬金n.销售酬金;撤消),overbid(v.出价高于(待售物)的价值;出价高于(别人)),downshift(v.(汽车等)调低速档;降低),downscale(v.降低规模),undervalue(v.低估;轻视),undergo(v.经历;遭受),upend(v.颠倒),withdrawal(n.收回,取回;撤消,停止),upscale(a.上流社会的),overfunding(a.过度资助的),underfunding(a.资助不足的),等等④ 纲外词汇,后面带有同谓语从句进行解释或与or,and 等并列结构相连用的。⑤ 不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完全陌生的单词。①②③④类是纲内单词纲外延伸,而这几种主要是通过思维来把握,符合考试的精神。①②③一般主要用在文章中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如counterbalance 的两次考察,分别为1992 年的第一篇阅读和2004年最后一篇阅读,两篇文章的理解难点实际均集中在这一个单词的理解上),很少直接用它出题。第④类一般出现就会直接用题目进行词义的推断考查,而第⑤类生词考查的可能几乎为零。如果出现,要么给出中文,要么并不妨碍对文章的理解,因为考纲里要求生词量不超过总体的3%,这3%的生词分摊在前4 种词汇的考查已略显不足,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分摊到第⑤种毫无考查意义且只会对考生产生误导的词汇上。因此,前四种是考生掌握的重点。(2)词汇考查的重点在考纲范围内,命题人的考查原则通常是弃易选难,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 多义词比单义词难,多义词常考。多义词比单义词常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纲要求的词汇量是5,500 个,表面上似乎有些多,但只要我们结合理想中的情况进行分解,这个词汇量并不是很多。读完高中阶段我们掌握了词汇大约3,000 多个,大学又学习了近3,000 个,加起来已远远超出考纲里的词汇数量(虽然和事实有些出入,但教育部却不这样认为。在教育部的专家看来,学生学过的知识应该是已经掌握的)。由于考查范围的有限性,命题人只能向纵深发展。这样,多义词就成了他们的首选。尤其自2005 年以后,考纲不再对词汇给出注释,更为命题人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要求考生记忆单词时,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应该更全面的去掌握它,尤其是掌握那些相互之间有区别的词义。词汇记忆停留在表面还会导致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阅读问题,那就是在阅读时我们经常会碰到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单词。这类词汇单列出来我们可以知晓一两个释义,但放在文章中,我们就有些摸不着头脑。打开字典,我们又豁然开朗,究其原因是因为对词义掌握不全、不精。背单词一定要深入,要准确全面掌握其含义。② 就熟悉程度来说,一般考生对复杂单词(从构造来说)的熟悉多于简单单词,简单单词常考。这里定义的简单词一般是由3~5 个字母所构成的词汇,这类词汇看起来简单,但一般词义众多,而平时又较少应用,加之考生本身对其的忽视,考试一旦出现,考生将很难把握。如ebb,rig,rip,rap,rape,rag,lag,hip 等。③ 就词的类别来说,对形容词和副词的考查优于其他词类。10由于考纲明确规定考生要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而形容词和副词是最能体现出这一点。这里尤其要注意区别同一词缀演变的不同性质的词,如由 imagine 所演变的三个形容词 imaginary,imaginative,imaginable(这由ible 或able 所演变的词表示&可&的&,词义非常容易理解,不再分析),前两个词都是由imagine 词根所演进而来,然而其意义却大不一样, imaginary 表示&虚幻的,不切实际的&,表贬义,而imaginative 表示&富有想象力的,想象力丰富的&,表褒义。前者一旦出现,作者的态度即为否定,后者一旦出现即为肯定的,如果记忆不牢,模棱两可,则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诸如这类词还有由radiate,distinct,identify 等所演变的一系列词汇。以上所有词汇的剖析将在本套丛书之三词汇部分中有具体、详尽的总结,希望通过对词汇的剖析能让考生对考研英语的根基部分有更透彻、全面的认识,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用最短时间去掌握最有效的知识点。2.技 巧本部分内容将在本套丛书后面作具体讲解,在这里澄清一个有关英语阅读的误区:考研英语阅读中会出现较多较难的长句。在真实的考研中,笔者通过对近20 年来的阅读真题文章逐一分析后发现,那种结构很复杂的长难句出现的机率几乎为零。在本书后面阅读难点及误区分析中将会进行具体分析,这里就不进行论述。技巧型第二类题是作文,前面对作文已有基本分析,在这里不再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英语复习简化为词汇、阅读、作文、套卷模拟训练四大块两个时期:专项训练期和综合训练期(复习的前、中期以专项训练为主,后期,约考前一个半月左右,即综合训练期,把专项训练期的阅读训练替换为套卷模拟训练,其他复习项目不变)。词 汇由于大部分考生均是从有了考研的想法之后才开始记忆的,基本是短期突击记忆,同时在记忆的方式上更多的趋向于采用技巧性的记忆,如词根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谐音记忆等等,但从英语考试的实践来说,英语考试要考高分,词汇的记忆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熟悉,保证见到该词大概知晓是什么意思就行。这一步采用各种技巧记忆是可取的、也是最省时的。第二步,词汇的深化。如果在这一步我们还采用各种技巧则不可取的。各种技巧的运用只不过保证单词在大的种类上熟悉,而深化过程是用来区分这一大类里的各种词汇用法的不同点,大类划分过粗,根本就无法进行区分。这时候应该采取在比较中进行记忆,而不是去刻意的采用各种技巧。比较记忆也是最深刻的一种记忆,一旦记住就很难遗忘。同时,由于单词采用的突击记忆,大量的词汇在短期内储存在大脑里,自然很容易混淆。很多人在文章的阅读中会出现一些看起来熟悉的单词,但就是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即通常所说的&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究其原因是对单词记忆不深刻,停留在背单词的第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相似易混的词汇清理出来,在比较中进行记忆,找出它们相似与不同的地方,确定其明确的含义。因此整个词汇的复习推荐用两本书,一本用于对考纲内的词汇的熟悉,一本用于词汇的深化。词汇复习的参考书目推荐用于对考纲词汇熟悉的用书: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俞敏洪编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星火《考研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精练》马德高主编 新华出版社以上两本考生可根据自己偏好选取其中一本即可(因为两本书在内容上基本一样,不一样的是讲述的记忆方法不同)。用于词汇深化的用书:11第1 真经系列《考研英语超难易混词汇收录大全》贺惠军编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阅 读从得分的角度看(上面对阅读的分析是基于阅读应对的整体需要),对于所有的考生来说,阅读得分的提高依赖于两个因素:一答题的正确率,二阅读的速度。答题的正确率则依赖于对文章的理解(文章的理解又依赖于词汇的熟悉程度和平时的训练)和题目的应对方法,阅读速度的提高则依赖于单词的熟悉程度和平时的阅读训练。两方面总结到一起,可概括为:单词的熟悉、题目的应对方法、平时的训练。因为词汇的熟悉在词汇部分已经兼顾,因此阅读的提高就依赖于答题的方法和平时的训练这两大项。因此推荐用两本书,一本用于侧重于讲授阅读题型的应对方法(这里自然也会兼顾训练,只是应对方法在这里表现的更重要),一种充当阅读训练之用(这里一样也会兼顾到方法,但更侧重的是在能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阅读文章并非难事,而关键难点是答题的正确率。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正确率的提高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应对方法。而正确的应对方法的总结则来自于对科学的阅读题型的研究(这种科学性的定义应该以和历年阅读真题的接近程度来衡量,接近程度越高,科学性越强),毫无疑问,真题具有最高的科学性,所以讲授应对方法的书必须建立在阅读真题的基础之上,且能体现出应对这类题型较好的方法。因此,它的选择尤为重要。第二本,由于重点在提高阅读速度,因此一般与考纲文章在题材、长度差不多即可。由于考研阅读文章一般具有中心单一、对文中所叙事物的态度鲜明的特色,所以选材时不仅要兼顾题材、长度,还要把握这两个特点。阅读复习的参考书目推荐用于提高阅读速度的用书Part A:《考试虫系列考研英语阅读专项训练》王若平主编 推荐指数 五星 航空工业出版社《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高分过关120 篇精粹》张能彦 殷丽敏合编 推荐指数 四星 机械工业出版社《考研英语阅读200 篇》郭庆民主编 推荐指数 四星 人民大学出版社《考研英语专项突破(阅读理解)》韩鹏主编 推荐指数 三星 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英语阅读100 篇精读汇粹》吴永麟主编 推荐指数 三星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以上图书考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本或两本足以,供备考训练之用。Part B:《考研英语新题型40 篇》 索玉柱主编《考研英语阅读part B 新题型突破》恩波 庆学先主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专项突破》 张勇先 夏倚荣主编以上图书考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本或两本足以。用于提高阅读答题方法的用书:《考研英语阅读技巧分析及历年阅读真题应对之深度解析》 贺惠军编著作文12对于已有基础的考生(作文虽然写不出很好的句子,但至少可以按规定的字数写出文章的考生),在选择书目的时可以偏向于语言更加优美的一类的读物。对于没有基础的考生(连如何去动笔都不知道的考生),在选择书目时可以偏向实用型的书,如一些可以死搬硬套的万能框框式的范文。作文复习的参考书目推荐第一类考生推荐书目:《万能作文》 王若平主编《星火高分作文黄金模板》 贡献主编第二类考生推荐书目:《新航道:考研英语高分作文》 胡敏主编作文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本足以。模拟试卷实质上是以上三者的组合,用于考生适应考试环境的一种后期训练。如果前面三者已经掌握很牢固了,模拟试卷的选择无须太多苛求。模拟试卷参考书目推荐《考研英语索玉柱8 套预测试卷》 索玉柱主编《考试虫英语8 套模拟试卷》 王若平主编《聚焦:考研英语模拟考场》 夏倚荣主编考生可根据实际时间安排选用其中的一套或几套。除以上推荐书目外无须再购其他用书(包括历年真题,本备考用书方案组合已经涵盖了90%以上历年真题内容)。考研牢牢掌握这三大块,足以使你英语成绩突破70 分,这个分数已远远超出国内任何一所高校英语的单科划线。数学和政治的宏观和微观策略将在后续的辅导用书中作具体分析,本处略之。本处对专业课稍做分析。专业课由其难度的局限性限制了其纵深发展,必然在宽度上做文章,这也符合研究生以后进校学习的需要。而宽度的最大幅度以不超越所指定的教材为限,因为对于超纲试题,无论题目的难易对于考生来说均是难题,这就违背了专业课的简单原则。因此专业课的复习不要求考生很深度地去研究,但一定要把所指定教材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希望大家不要抱侥幸心理去押题、猜题。专业课复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不厌其烦的去多看指定教材,直到烂熟为止。(二)得分策略(本处就总分与各单科进行分析)对考分的分析是为了让考生对考分的分布有所了解,然后结合自身状况有针对性的为自己设定合理的得分目标。对分数的把握同时也是指导整个复习的一个基本思路。1、总分:按考分高低可分为以下6 个档次:& 录取分数线:略之录取线&分数&350 此为中档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65%以上。350&分数&380 此为中略偏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30%。380&分数&400 此为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3%。400&分数&420 此为较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0.9%。420&分数&最高分 此为特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0.1%。132、单科:英语和政治划线分&得分&60 此为中档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75%以上。60 &得分&75 此为中略偏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24%。75&得分&85 此为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0.9%。85&得分&最高分 此为特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0.1%。数学和专业课划线&得分&90 此为中档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65%以上。90 &得分& 120 此为中略偏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34%。120 &得分&150 此为高分区,大约占到总录取人数的1%。就得分而言,要想考出理想分数,其基本策略:英语、政治因其分值较低应确保过线,数学(或其他业务课程)和专业课分值较高,应保证拿高分,保证在120 分以上。而对于不同的考生其应得分数又有所差异。考研考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等学历者,另一类是非同等学历的考生(即获得普通本科文凭的考生)。对于前者,由于中国高校大多数教授的偏见,在起点上低于非同等学历的考生,要想弥补这一点,唯有在分数中有所表现。这类考生在复试中,如果想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总分以及单科必须均进入高分区,即总分在380 分以上,英语保证在65 分以上。而非同等学历,一般只须达到所划定的分数线,在复试上就可以与其他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当然分数高一点更好。下面就这两类考生所需的考分进行分解,让考生心里有底。总分350 策略总分380 策略英语60政治65数学115专业课115阅读39作文16客观35主观30填空20选择28解答68总分350高数24线代22概率22B 节4A 节30C 节5A 节6B 节10完形514总分400 策略备注:以上所得分值的分解是基于众多普通考生的实际水平,并结合对历年考生考分的分布情况和对各科试题题型的难易程度的分析上得出的一个普遍参考标准,考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真正的应试高手是理性的,他们在考前就能比较精确的预测出自己的分数范围,误差幅度单科不超过5 分,因此他们很少为查分而操心。(三)时间安排策略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时间安排,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系统研究,为考生推荐一种普遍较优的考研复习时间安排,并稍做分析(以4~6 个月备考时间为预算)。时间安排:08:00~10:00 英语作文背诵(直到考试前一天)初期可每日背两篇左右,完成一轮背诵有些熟练之后,每天开始背3~5 篇,反复背诵直到很熟,到最后一个月在背诵的时候,要开始有意识的学会总结自己的万能框架,在考试的前一周把它写出来,为进入考场作最后的准备。10:00~12:00 政治复习英语70政治75数学135专业课120阅读46作文 18客观40主观35填空32选择24解答79总分400高数32线代26概率21B 节6A 节34C 节6A 节7B 节11完形6英语65政治75数学120专业课120阅读43作文16客观40主观35填空24选择28解答72总分380高数20线代26概率26B 节6A 节32C 节5A 节6B 节10完形615认识&理解&熟练&适度练习&知识点串联&再熟练&开始研究最近三年真题学习答题技巧&进入考场。12:30~14:30 午休15:00~17:30 英语前期保证每日至少两篇阅读训练,中期每日4~6 篇阅读,后期,即考前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始做模拟试题,这种状态希望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并把这种应考状态直接带入考场,而不是考前的彻底放松。如果要放松,请在考试的前两周进行。考试的前一周还是应该继续保持应考状态,尤其是英语(英语的模拟试题可只限于做客观题,主观题只需结合答案了解即可),当然政治和专业课除外。19:00~22:00 数学或专业课前期可专注于数学。在完成数学全部知识点的复习之后,中后期开始专业课复习时,两者可交替复习。22:00~22:30 记单词初中期每晚保证翻阅星火词汇大约半课到一课的内容,无须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反复翻阅,所谓熟能生巧。后期,即大约考前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请强化记忆本书所列词汇,这种安排请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以上时间安排是基于以下理由:首先,英语和政治对记忆和学习的连贯性要求较高,而数学和专业课的逻辑性较强,遗忘程度较弱,所以英语和政治每日必学,数学和专业课可适度交替学习。其次,四门课程的常见难度依次为: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因此在总体复习时间的安排上: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第三需要说明的是词汇记忆的时间安排。相对来说,词汇记忆是英语备考中最为轻松的项目,甚至可以赖在床上来完成。但词汇的记忆却是最为关键的,其记忆的区间连贯性较小,大脑的思考程度较弱,比较适合睡觉之前的那种大脑思考状态。如果在睡觉前进行比较费力思考的复习项目,很容易导致大脑的兴奋,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到第二天一整天的效率,得不偿失。笔者在考研备考过程中尝试过各种复习时间的安排,最终发现只有这种效率最高,也是一种较容易执行的作息计划。当然,笔者也不能肯定这种计划对所有的考生都是适用的,笔者在这里希望能给那些毫无头绪、整天又忙忙碌碌的考生一些借鉴。16三、附录(一)丛书创新说明1. 首先从宏观角度对整个研究生考试作了客观、透彻的分析,澄清了市面上对考生有较大误解的舆论,纠正了市面上过分宣扬考研过难的错误观点,帮助考生树立良好的应考心态(见第一分册内容)。2. 首次通过直接对考研英语卷面题型的分析,提出基础型和技巧型题型分类,并结合考生实际情况把整个备考期间划分为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专项训练期提倡忽视基础题型的复习,从而把专项训练期的英语备考简化为词汇、阅读、作文三大复习项目,同时也保证了综合训练期以相同的进度开展复习,使考生每天的学习计划要尽量做到程序化,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复习的盲动性。书中通过对考试的系统研究,提出英语考高分,词汇两步走的思想,彻底解决了众多英语基础很好却在考试时表现平平考生的困惑(见第一分册内容)。3. 首次逐一对近二十年阅读真题文章中的六大重难点(难句分析、定语从句理解、否定句理解、虚词理解、省略句理解和比较句式的理解)作了逐一分析并提供了几近傻瓜式的理解思路(见第二分册内容)。4.首次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两条主线(中心和态度)解题法。任何文章把握这两点至少保证阅读70%以上的得分率,而并非要完全读懂文章(见第二分册内容)。5.首次提出英语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对阅读的五大题型和具体的单个的试题逐一给出了两种或以上的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让你真正发现并非只有诸如数学才有的解题技巧(见第二分册内容)。6. 书中首次对近20年(在2008版中仅收录15年)的阅读真题题目从命题角度做了逐一归纳总结,真正做到让考生看完文章就能大概预测出考题范围,答案当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同时书中首次通过对客观试题固有的缺陷的分析,找出了普遍实用的适合于正确和非正确选项的特征,从而把正确选项和非正确选项本质地区分开来,做到能让考生仅仅通过对阅读选项之间的对比而直接得出正确答案,为考生提供最实用的解题方法。书中各种命题和解题规律均建立在历年真题范例之上,每种技巧都提供了多种可操作的步骤和实例分析(见第二分册内容)。7. 该书在内容编排上首次把答案和分析做了分开处理,为考生留下更多思考空间并能一书多用(见第二分册内容)。8. 首次重新收录和归纳了市面主流阅读用书、考纲及近20年阅读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超难易混常考词汇(包括容易混淆的比较级词组、形似词、形近词、神似词、前后缀扩展词、常考组合词、近义词和同根变形词之间的辨析以及常考多义词等),便于考生对词汇的深化记忆(见第三分册内容)。17(二) 临 考 指 导知识掌握之后,要想在考试中有好的表现,就要靠临场发挥的状态。虽然对于有些牛人来说,状态的好坏并不妨碍其通过考试,这是因为其所拥有的知识才干已大大超出这种针对普通考生所设计的考试。即使因为状态打一点折扣,其所拥有的知识量也足以应对。而对于更多的像我一般普通的考生来说,考试两天的状态好坏可能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实践证明:良好的状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把握。第一:良好的心态;第二:良好的饮食;第三:良好的作息。以下就这三个方面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为广大考生更好的调节状态提供理论依据。良好的心态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对于事关人生重大转折的硕考也不例外,这在前面作过充分分析,这里不在赘述。良好的饮食和良好的作息则为良好状态提供物质保证,决不可以小嘘。在两天的考试中,最最关键的是考试是第一天下午的英语考试,这并不是因为英语考试有多难,而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科目考试的特点。整个英语卷面以阅读为主,细节题居多,因此在整个英语作答过程中,除了作文题目以外,均要求考生精力高度集中,即使英语水平再高的人在这时也不得有半点分神。其他科目则不然,政治和数学在作答时适当开开小差还是没什么问题,专业课就更不用说。因此第一天中午的午餐和午休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处推荐午餐菜谱组合为:一个鲜鱼汤+一盘番茄炒鸡蛋+(午休之后的)一个苹果根据营养学理论,在肉蛋白中,鱼蛋白是最容易消化和吸收的,同时鱼蛋白对补充大脑营养有着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鱼汤一般在用餐完两个小时就可以吸收,这个时候刚刚是考生午休之后进入考场时间。而对于其他诸如猪肉、牛肉则需要4~5 个小时左右才能吸收,且不易消化,为肠胃带来负担。有些考生很明显有这种感觉,如果用餐时食品比较油腻,吃完就有一种昏昏入睡的感觉,这正是肠胃负担过大造成的。如果在如此重要的考试中,你依然有些昏昏入睡的感觉,也许这场考试你可以不用考了。在有些营养学书上号称&番茄炒鸡蛋&是最好的营养搭配,这两道菜足以为下午的考试提供充足的营养。本处推荐作息安排为:由于政治考试的检查改正机率较小,可尽量提前 5~10 分钟交卷,为下午的英语考试提供充足的时间准备,也可避免考试结束后的用餐高峰,一举两得。尽量在12:00 以前结束中餐,12:10 左右开始午休,一个小时的午休可保证下午精力充沛的应考。午休结束,洗漱完毕,吃一个苹果,让自己清醒一番。13:50 到达考场,稍稍休整5 分钟即可以进入状态。对于早餐的安排,本处推荐以清淡饮食为佳,避免油炸、厚油、以及以面粉为原料的干性(如馒头)等不易消化食品。早餐可以以稍稍有些稠的稀饭和面食为主。晚餐对于整个考试的影响不大,可以适当的根据自己的口味改善一下生活,这里不作要求。对于晚上和早上的作息安排可以以保证晚上有 9~10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的前提下适当的看看书,英语以词汇和作文模块为主,数学如果各种公式已经记得很牢固了可以看看专业课。政治此时应该已经完全定型,看了收获也不会很大。以上是本人关于应考的一些亲身体会和心得,希望对考生有些帮助,最后预祝所有考生朋友心想事成。特别提醒:为了减轻对初试分数期待的焦虑心情,本处强烈建议你在每科考试之后把客观试题的答案抄写在准考证上带出考场(因为除了准考证,考场是不能带出任何纸张的)。一般来说,网上最快会在一周之内公布出各科的参考答案(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并不妨碍估计自己的大致分数范围),考生可以直接与之对照评估出自己的得分。这里给出英语的基本的评估方法:总分=客观试题得分+翻译 5-7+小作文5-7+大作文9-1418(三)在武汉高校的一次讲座2005 年11 月10 日大家下午好!很有幸与大家再次交流有关研究生考试的相关问题。今天我想就三个方面谈一点我对研究生考试的看法。首先,我想谈一下我对选择考研的看法。对于这一问题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从宏观方面即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对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考研是持反对意见的。一方面,就我们现在的国情来看,我们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有些趋于饱和。一些职业本身可能只需要中专或中专以下学历的人足以胜任的,却要求应聘者要本科或以上的学历,需要本科生的却要求要硕士或博士学历,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需求的门槛的不断抬高,应聘者也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这样一来对整个国家来说就形成了一种教育的恶性循环,导致教育需求的无限制扩张,再加上而现时国家对教育一直采取补贴措施,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无限制扩张的教育本身就是对整个国家是有害的,又在财政上给国家带来巨大负担。不断增多的考生更加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我是持反对意见的。这也正是我国诸多学者在公开场合宣扬理性考研的原因之一。但从微观即个体利益角度来说,我是支持考研的,特别是越年轻的时候去考,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因为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此时的机会成本最小,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的退化、生活的压力增加,知识的淡忘,机会成本逐渐加大,整体收益则日渐下滑,我觉得三十五岁之后就没有考的必要,除非不是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我个人认为读研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好处。第一、 获得更多的尊重。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千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高的学历光环无疑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尊重。这种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第二、 延长个人的职业生涯,同比有更大的概率获得更多的收益。第三、 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第四、 在考研学习过程中,你可能会对人生有着不同诠释,它可能会改变你的整个人生。因为,人生的许多好的灵感是在你努力奋进的过程中产生的,虽然你现在无法对其进行预测,但很多的时候,它超出了你的意料之外。当然,有些人可能不会这样认为,因为在他们看来,研究生毕业也有很多混的不如本科生的,在这里我不否认这样一个观点。但事实上,从整体角度来看,研究生要比本科生绝对要好。之所以出现上面这种现象,因为人天生有一种对例外事情关注的偏好,经常发生的事情他似乎没有注意,一旦有例外情况发生他就给予极大的热诚,这种热诚又有放大事物发生的趋向。正于飞机和汽车之间安全性之比较一样&&因此,总的来说,我想说一句,如果你们是为自己的利益,请继续努力考研吧,当然,为集体利益,就请你们努力工作去。你们也许认为我的观点有些矛盾,因为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是一致的,效率和公平是统一的,但事实上是这样吗?这只不过是一种奴化教育的方式而已。事实恰恰相反,集体和个人、长期和短期、效率和公平总是相冲突的。正是这种冲突的存在又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正于著名的经济学家斯密所说,正是人人利己之心的存在,才在无意中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现实社会也是一样,只要我们人人把自己搞好,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整个社会何愁不进步。自己生存都有困难何谈为家为国?(贺惠军)
清华大学蛋哥关于数据结构以及学习的一点建议
我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方法,我此前看到很多什么&数据结构源代码和演示的重要性&,&7天记忆10000多单词&这样的信息。我首先对此表示质疑,但我不否认这种方法存在的可能性! 对方法的迷信可能是你失败的因素之一,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法,最适合往往因人而异。我也在生活中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觉得某种方法非常有效,也非常可靠,自信能比别人在更少的时间内,比别人更出色的做成一件事,然而,结果是,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偶然因素使他在方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必然的偏差,时间的急迫感和他对方法的迷信让他反复妥协和折中,最后,他做出的作品不伦不类,远远赶不上最初使用简单方法的人。当然生活中也有一类无作为的人&即便珍食美馐摆于面前,也不愿着筷箸,最后被饿死。此刻,我想到了马克思的一句话&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借此,送给诸位。 考试和算法设计精髓一样: 时间消耗越少,一般空间消耗越大,存储越冗余 空间消耗越少,一般时间消耗越大,计算越冗余 空间和时间的消耗如果都降低的话,人的智力和脑力消耗越大,包括人思考所用的时间和记忆力。 总之,三者无法 同时降低,可能有人要问这三句话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其他一个或两个因素的冗余在可以接受的幅度内,降低另两个或一个因素的代价。本质是折中取舍,如何取舍取决于你的目的。人设计高效的算法是需要很大代价的,但是,高效算法一旦被发明,低廉且容易的大批量技术复制让它的整个成本降低,而且,复制的数量越庞大,整体成本越低,当你在今天使用一个看似简单而且高效的算法时,你可曾想过此前有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花费?
这三句话的现实意义就是,在考试中,你想提高解题速度,你只能在复习中记忆更多的常识,知识和结论。你想巧妙的解决问题,那么意味着你在考试时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脑力用于的思考。所以唯一可取的方法是:复习中记忆掌握,考试中快速计算。 这三句话的现实意义还有,在记忆时,必如记忆中间结论和单词,冗余永远不是好的记忆方法,因为如果你为了记住A,必须记住相关的B,那么B怎么记忆呢? 由B该如何联想到A呢 ? 你记忆的冗余信息越多,说明你遗忘的几率越大,因为,联系中的任意一环都是你记忆的薄弱部分。此外冗余必然引起信息的不一致性,你还得解决不一致性带来的问题,总之,冗余作为存储本质及其精髓而言,对人和计算机都非常关键!请注意,这里的冗余只是不必要的冗余,如俞敏洪的联想记忆,就是这种非常愚蠢做法的明证。那么,该如何记忆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降低冗余,改善存储结构。抽象与具体,归纳与演绎,分析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中医考研国家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