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职场:造价平均30岁年薪40万20万是不是很失败

MBA职场:没耐心等待成功,只好用一生等待失败
我们毫不在意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我们整天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得到一切,做什么事情都想一蹴而就,害怕来不及结婚生子,害怕来不及功成名就,害怕一切都来不及……
前几天有个在以太资本做FA的朋友找到我:现在大家越来越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度学习了,我们合作一个专门筛选知识付费课程的公众号怎么样?
我好一会儿都没回过神儿来。
知识付费打的旗号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里,帮你精选知识,让你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可我朋友竟然想在知识付费课程里再做一次精选。难道现代人真的连这点耐心都没有么?想想我周围的朋友们,还真就是这样。
以前打电话10分钟才能说清的事儿,后来要在1分钟内的语音里说清,再后来大家连语音都不愿意听了,甚至超出100个字的信息都不太愿意读了。
没有耐心已经成了时代的共性
一个互联网团队的Leader问产品经理:这个产品多长时间能做出来?产品经理回答说我们三个人全力做,需要两个月。
Leader大手一挥说,我再给你三个人,一个月要见成果!
产品经理慢条斯理的说:老板,一个女人生一个孩子要10个月,那10个女人生孩子难道只需要一个月么?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每个人的内心里都住着一只拒绝等待的闹钟,每三五分钟就催促着人们快一点,再快一点。
我们毫不在意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我们整天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得到一切,做什么事情都想一蹴而就,害怕来不及结婚生子,害怕来不及功成名就,害怕一切都来不及……
没有耐心,成了这个世界的共性。
我们是怎么越来越没耐心:因为“凡事第一”
心理学家斯特纳说我们是这样变浮躁的: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原因就在于,经常同时处理多重任务,使我们越来越渴望同时实现多个目标。
但问题在于,你越是急躁,运算容量有限的大脑就越是疲惫,我们控制心态的力量就逐步减弱,也就愈加没有耐心、不能专注。
美国知名个人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说的,任何有效的管理都必须遵从“要事第一”,把无关紧要的事情踢出去,是成就高效能人生的一大关键。
要知道真正重要的人生,应该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应该被无关紧要的小事所牵绊。
冯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看王石是怎么做到有耐心的,而他的很多伙伴又是怎么越来越没耐心的。
王石48岁开始爬山,用了5年登上了全世界7大高峰和南北极,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这种“要事第一”的习惯。
王石每次都会把登顶作为首要目标,一切都要为这件事让路,静静地等待最终的成功。
在登珠峰的时候,别人玩开心了,不愿意早睡,他说几点睡就几点睡,一分钟都不多玩;别人觉得不好吃的食物,他为了保持体力,不管多难吃,他都全吃下去;别人都跑去看风景,只有他静静的休息,保持体力。
结果就是,那次登珠穆朗玛峰,登山团队里玩的最欢的那些人,还不到8000米体力就难以为继了。而登上山顶的少数人里,就有王石。
这对一个将近五十岁的业余登山队员,可以说接近传奇了。
我们常常是“凡事第一”,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了同等优先的位置上,把我们有限的心力,平均分配给了太多无足轻重的小事。
无力掌控一切的大脑越来越疲惫,于是就总问你:亲,好了么,能再快点么?
可其实很多事情没那么重要,不值得你那么“没耐心”。
没有耐心等待成功,只好用一生等待失败
上个世纪的传奇推销大师汤姆·霍普金斯宣布退休时,曾经办过一场每张门票3000美元的退休演讲。鉴于霍普金斯的盛名,3000张票一售而空。
到了开场时间,大幕拉开,台上有一个大铁链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霍普金斯邀请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士,用铁锤猛敲,想让铁球动起来。结果敲了半天也丝毫不见效果。
就在台下等待霍普金斯作出解释的时候,他默默地拿出了一枚50克的小锤子,每4秒钟轻轻敲击一下铁球。就这样十分钟,半小时过去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躁动。这是主持人说不愿意听的人可以退场,3000美金原数退回。台下瞬间走了三分之一。
20分钟又过去了,台下又走了三分之一的听众。17分钟又过去了,只剩下了300名观众。
不过好在剩下的人也喊累了,他们就静静的看着霍普金斯不发一言的用那枚小的可怜的锤子敲击铁球。
就在演讲还有几分钟将要结束的时候,前排的一位女士突然发出了尖叫:球竟然动了。
霍普金斯竟然用一枚50克的小锤,敲动了几吨重的大铁球,而且在他的敲击当中越荡越高……
后来霍普金斯在如雷的掌声中鞠躬谢幕,说了唯一的一句话:没有耐心等待成功的人,只好用一生等待失败。
可惜我们都不懂的这个道理,我们都想尽快、尽快、尽快,我们觉得只有“快”的东西才有价值,殊不知其实只有“耐心等来”的东西,才最有价值。
那要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耐心呢?
培养耐心的4S方法
所谓4S方法即要事第一(Significant)、细分(Small)、缩短(Short)、放慢(Slow)。
曾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25年的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只有关注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要让“多任务”把自己弄得很疲惫,这很容易让你想到放弃,走向不耐烦心态。
当你面临一项宏大目标时,你需要把这个大的目标细化分解为一个个的简单目标,并保证自己对每一项工作分配了相应的心力。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把工作分解成你的心志能够控制的小任务,防止你的内心产生畏难情绪,更是让你有完成小任务时,“尽在掌控”的心态,重拾对内心的控制力。
要提高你对一件工作的耐心,最好把工作时间缩短。
心理学家艾力克森曾经对柏林的小提琴学生进行研究时发现,成绩最优异的那些小提琴学生,往往会可以的缩短每一次小提琴练习时长,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防止失去耐心。
顺利掌控一小时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太困难,如果你能够反复掌控一个又一个的“一小时,你就会重拾掌控力。
禅宗非常讲究慢对修行的意义。卡巴金博士创立的正念冥想法也借鉴了禅宗对慢的推崇。
我还在本科学习心理学时,我们的老师就推荐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慢”的意义,例如你慢慢的咀嚼葡萄干,你就会发现葡萄干比往常甜;你用尽可能轻柔、缓慢的动作摩擦一块布料也会尽最大可能的感受到布料的材质。
慢的意义在于你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到自己当下的心态,能够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别不耐心,你才是自己心境的掌控者”。
2018备考江苏交流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适合参加MBA、MPACC、MEM、MTA、MPA等项目的考生
去年全国公益模考让5万考生受益,获得良好的口碑。今年进一步升级,开设公益课堂提
今日搜狐热点商学院大百科执行主编
对环境充满迷茫时,有人会做一点迷茫的事。比如部分青红皂白得决定去念个MBA。环境对自己不够青睐时,会连累本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就向做点啥去证明自己。MBA,在这样的想法里,就成为了万金油。下列人员先别考虑MBA&&&&&&很多朋友看周围同学、同事都去学了,挺风光的,生活似乎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于是心里痒痒的,也想去探个究竟。且慢,先看看你目前的状况,再行动。MBA并非必读,MBA也不是你深造的唯一选择。1、大学毕业没多久,刚在工作岗位上尝到社会艰辛,自己手头的工作并没能游刃有余,周遭的为人处世还显稚嫩的当口,请勿马上考虑MBA。对策是,认认真真做好手头工作。如果你是行政、如果你是销售、如果你是公关…尽你所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老板和客户满意你,让同事喜欢你。就像老人们说的,还没学会走路,你就想跑啊?2、如果你有相当显著的个人特长,例如美术设计、服装设计、视觉色彩控制、音乐、写作、程序运算、数理分析、个人沟通能力、你应该尽量发现并发挥你的特长,做进一步努力和提升。这是上天赋予你的能力,要尽量挖掘和培养。这叫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类人才,在专业领域会有长足的发展。如果未来你要开服装公司,那么你做设计师,找个MBA做搭档就行了。3、如果你从小就喜欢整些事情来做做。父母监督你终于读到了大学毕业,你还是很有想法要搞些东西,赚到钱。那你就别犹豫了,先去做吧。也许赢了,也许输了,反正还年轻。创业的过程会教会你很多知识和技能。到了一定阶段,你再考虑MBA或是EMBA好了。现在,用些时间去实践最重要。现在不做,以后你就更不敢做,你会后悔的。MBA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块牌子、一个圈子、一套思维方式。尤其是名校的MBA头衔,响当当是个牌子,可以受用一生,可能还会惠及下一代。好牌子就是块好公司、好工作的敲门砖。进了门以后,修行就都靠自己了。有块好牌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还是很管用的。HR和老板在不太了解你本人的情况下,先看牌子啦。好牌子,让你不会输在起跑线上。&&&&&&&MBA的学习比较注重小组讨论,同学互动,会形成一个校友的圈子。这个圈子倒不是直接做生意的上下家。而是,你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找到请教的对象。例如,你的同学中会有律师、银行家、创业企业家、HR、PR、财务各种背景的人,同学告诉你的情况,不用怀疑有虚假成分,有利益考虑。他们的知识能帮助你做出正确决策。就是有关私事的处理,你的同学在深圳或是香港甚至在美国、西班牙,你出差也有人可以带你去玩,有个照应。大学同学专业相同,背景太相似,和MBA的同学圈还是不同的。职业上越往上走,MBA校友圈的力量会更明显,有时候相当于一种社会地位的认同。MBA给人最大的改变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大家用一样的词汇,在一个套路里思考商业问题。MBA的知识、技能帮助HR理解PR,帮助销售理解后台运营管理,公司的中高层更容易沟通,客户与客户之间也更容易理解对方。由于目前世界的商业游戏规则还是由西方国家主导,MBA又源自西方,所以读MBA就是理解西方社会制定的商业游戏规则。中国人学,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好后,就是“以齐人之道还治齐人”了。如果你真的打算念MBA如果你是在上海、北京或是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建议到几大高校去实地考察、听听试听讲座。你可以考虑全国联考(如果你非常看重中国著名高校的品牌和那张教育部认可在国企和政府又用处的研究生文凭),也可考虑GMAT考试,不一定要参加,可以训练思维能力。最方便、其实也是投资回报非常合理的选择是那些只拿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并不强求的中外合作办学MBA项目,例如:、、、、,和这两年才进来的海外著名院校MBA项目,如。它们各有所长,相同点是注重个人经历和工作成绩。要求英语上课听讲和作业。相对成熟而系统的海外MBA教育对于来自中国教育系统的职场人士来说,绝对是挑战也是相当好的人生成长的机会。不同需求 不同MBA方案 (申请个案分析)处境1:A女对目前的职业现状不满,又找不到突破口,自己的本科专业不怎么称心,考虑是否通过读个MBA来改变境遇,破斧沉舟寻找职业新起点。MBA对策:这样的个案在我们的咨询过程中也遇到过。说远了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我国教育培养人的方向有关。我们的家长们就想让孩子能上大学,并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所以,当时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可能比较盲目。于是孩子工作后还是没有方向。首先,A女需要先做个人人生和职业规划。看看自己的人生目标怎样,希望怎样的事业发展来帮助自己达成人生目标。如果您是个愿意接受辛苦工作去创造美好未来的人,可以考虑通过MBA做过渡。这样的人,如果个人或是家庭经济允许,建议读,参加GMAT考试,或是全国联考GRK。经济和个人情况允许,可以申请海外学院;如果条件有限,考虑报读中国一批优秀的管理学院。但是,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这是第一位的。否则,优秀的学校都不会录取你。例如,复旦-麻省理工IMBA项目的招生主任就一再强调,他们希望在面试中看到学生对于自己的把握和计划。这比GRK考试的高分更加重要。进入中欧、北大BiMBA、复旦、交大、清华等这些名校的洗炼,确实能给A女的未来带来改变。付出努力,量力而行吧。处境2:B女的职业前途很有眉目,可惜身处外企又只有本科学历,新进来的对手们都是海归,为争取升职,决定掷金为自己加油,要学就学有管理者前景的MBA。MBA对策:B女的想法代表了我们咨询者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境遇。我们建议,对,马上考虑一个在职MBA课程,最好是中外合作办学或是外国商学院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MBA课程。即能帮助自己提高,理解公司高层所做出的各种战略部署,也好让自己有个文凭在对手如云的公司中,不至于太像小丑鸭。这部分人其实是目前各大商学院最欢迎的一个人群。职业发展很清晰,经济能力足够,MBA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技能、扩展人脉、打开视野、提升对手公司挖角的竞争力。B女,你的工作就是筹措资金、学好英语、做好本职工作,明确职业方向,准备申请一所好的在职MBA。处境3:C女的求学目的与现在职业很无关,只觉自己社交圈匮乏,生活半径只比足球大上一点点,听说学MBA就是学个同学圈,决定去为自己找圈、找新朋友。MBA对策:C女的情况我们遇到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MBA的课堂中确实有不少年轻有前途的青年男性。成家和没有成家的一半一半。倒是有一部分姻缘是由MBA学习过程产生的。战略学的老师甚至有说,这叫强强联手,战略联盟。但是C女如果单纯抱着扩大社交圈的目的的话,也可以去参加各种交友活动。MBA的花费还真不小,读起来又累,很难说有花前月下了,有的多是食堂、教室和挑灯夜战。找到同战壕的战友,倒是感情深厚。还是一句话,C女要先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就是为了找朋友、找圈子去,也不能太偏重一点了。MBA会让你的钱包薄几分?MBA就是一个既让人爱又让人恨的名词。动则10万、20万,目前大陆也有超过60万的学位课程。好的在职MBA多在20-35万,全日制的MBA项目,目前好的也在15-25万,新进入MBA圈子的学校也在10万左右了。EMBA项目有两个档次,第一阵营60万左右,第二阵营30-40万。媒体的关注是谁家学费又涨了,评论中无不咋舌天价课程越来越多。经理人们关心的是哪家学院排名更高?我读哪里的项目收益最大?MBA和EMBA毕业生的发展其实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读书期间公司顺利上市,企业发展日益稳定,于是每每开心地鼓吹这个学上得值,几十万投入,换几千万生意;愁苦的,紧张的学习生活过去,要面临竞争越发激烈的职业市场,人力资源总监们也许会很客气地对你说,类似您这样背景的人很多,我们有很大的挑选余地。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世界各大名校MBA毕业生最热门的就职去向,投资银行大幅度裁员,基本不招聘新人。最近的毕业生在考虑求职去向时逐步恢复理智,选择也更多样,开始重新考虑传统行业,终于逐渐回到生意本质了。近几年,媒体对商学院的排名,林林总总。著名的有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排行、美国商业周刊年度排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年度排行等。中国大陆比较有影响的,财富中文、经理人杂志等都在花大力气做排行榜。不同榜单,各有侧重。有的偏重商学院的研究成果、有的给国际化较大权重。有时候你在一张榜单上读到某个学校全球第几,可能在另一张榜单上连校名也没找到。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只是榜单的游戏规则有所不同,也许还有些不错的学校就懒得参与这些排名,埋头做它自己的特色MBA教育领域,不像买房、买车,总有个性价比。性价比很难套用到教育领域。因为教育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使用的商品,还有一年-两年的人生经历、一辈子可以使用的知识、技能、一辈子受用的人生圈子。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因人而异的有更多心理因素的服务。有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可以分享,我们听了非常多读MBA以后的校友说,如果可以让他们重来,他一定花更多的钱,去读最好、最出名的学校,只要他的能力能够达到的话。我们的建议也是,读一个要用你的能力去争取、去攀爬的项目,对你的发展最有利。找一个适合您目前的状态的项目最重要了。
据MBA业内专业媒体商学院大百科数据统计:中国从1991年...
试听与公开课
? Lilien & Loch Education Consulting Limited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86-21- 沪ICP备号MBA职场:不要害怕失败,没失败过才可怕 : 经理人分享
MBA职场:不要害怕失败,没失败过才可怕
【MBA中国网讯】莱蒂西娅·加斯卡联合成立并负责运营全球首家致力于研究企业失败症结的智库Failure Institute。这位墨西哥裔企业家争取到一些优厚的投资和研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政府机构、有影响力的投资基金、拉美跨国企业、墨西哥蒙特雷理工学院商学院和拉美开发银行。各方合作的远大目标是,帮助世界各地的企业领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你有没有创业失败过?不妨随手做做这份调查,找找问题所在。
刚开始Failure Institute组织了一系列名为“搞砸之夜”(FuckUp Night)的活动,将企业家召集在一起分享失败的经历,类似非营利机构TED大会。这项自曝其短的标志性活动如今成为致力于帮助企业家成功的全球项目,每个月约有1万人在六大洲77个国家将近250个城市演讲分享。
这一切始于2012年。当时,加斯卡第一次创业刚失败,当时她想创业做社会公益:向墨西哥城的富人出售当地女性制造的手帕。后来加斯卡与朋友把酒夜话坦率分享创业失败的经历,发现这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商业对话”,因为这时交流起来非常坦诚,全是现实经验教训。为什么不认真做起来呢?“搞砸之夜”就这样应运而生。
加斯卡在初创媒体Ozy有如下精彩的介绍:
在确立分享形式两周后(每位演讲者通过十张PPT图片分享个人经历,演讲时长七分钟)组织了第一期“搞砸之夜”,首批约1000场分享活动如期举行。“搞砸之夜”的新任首席执行官恩尼克·奎克称,活动发展情况完全没掺水分。他们不能在Facebook、谷歌或者Twitter之类社交媒体宣传,“因为我们的(英文)名称里有不雅的词”,但又不可能改名(不过在一些伊斯兰国家允许主办方使用首字母简称)。“人们失败了就是会破口大骂,不会轻飘飘地说什么‘真讨厌’之类的,”奎克解释。他认为,“搞砸之夜”骨子里有一种“朋克、地下”的气质,坦诚是核心。全球多个城市的潜在主办方联系“搞砸之夜”团队,希望每月支付一小笔费用,换取使用这一品牌的许可。可口可乐、微软、花旗银行等约40家公司已经付费,在企业内部举办员工的“搞砸之夜”。
加斯卡将这一轮创业称为失败得来的远见。和“搞砸之夜”这个名字一样,这种对失败的严肃审视既接地气又不乏趣味,无论是从数据分析还是整体文化转变方面看,这项全球运动对打造全球商业生态系统真正出了一份力。(某些国家的人看待失败比其他国家冷静。)通过全球每月约200场“搞砸之夜”分享会和Failure Institute专注的调查,加斯卡及其团队可能比学界和传统案例研究认识更深刻。
而且这个创新本身就很棒。还有谁愿意分享惨痛的创业经历?如果你能上“搞砸”大会分享,我会给你备好美酒。
到处都是克里斯,克里斯·派恩吐槽好莱坞缺少多元化
克里斯·派恩不但有表演不错,还吐得一手好槽。他在热门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完成了一场非常有趣的首秀,他指出现在有太多叫克里斯的英俊白人男子占据大银幕,要么是动作明星要么是超级英雄。这本来就够讽刺了,更逗的是,同台的美国黑人女演员莱斯莉·琼斯根本分不清克里斯·派恩和其他一堆克里斯谁是谁: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克里斯·帕拉特。《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艾米·王(音译)一阵见血地指出,大银幕上到处是温和英俊而且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白人演员是有原因的,好莱坞的商业模式总是“想打安全牌”,如果演员的名字听起来像黑人或者西班牙人没法让投资方满意。
粉丝拿了好成绩 饶舌天后妮琪·米娜包学费
这是非常暖心的一幕。上周六晚,一位粉丝在Twitter上问米娜:“你愿意帮我付学费吗?”米娜惊人地做出一系列善举,资助能证明自己取得好成绩并可能证明学费的学生,全部或者部分承担学费。很多优秀孩子展示了成绩和需求。有人在Twitter上表示:“我的学费还有500美元没付,我是单亲妈妈养大的,家里还有个弟弟……我来自纽约皇后区,你可算帮大忙了。”妮琪,别管别人怎么说你“一时兴起不可持续”。传说中有位好姑娘不断将可能在沙滩上晒死的海星抛回大海,你也是个好姑娘。
美国杂志Ebony裁员了。
记录非裔美国人生活的月刊Ebony将裁撤将近三分之一编辑,并与姐妹刊物Jet合并。主编基尔·凯尔斯将离职,杂志将离开1945年创刊以来的总部芝加哥迁往洛杉矶。2016年5月,创办Ebony和Jet的家族企业Johnson Publishing将两家杂志卖给德克萨斯州的私募公司CVG Group。母公司变动带来了震动,不久就出现了诸多问题。一些Ebony欠薪的自由职业者开始公开抱怨,在Twitter上都用统一标签“Ebony欠钱”。
穆斯林的身份和形象分析
评论家内斯林·马利克为穆斯林定义了一系列文化符号上的“身份矩阵”和“特权级别”,可以用于预测穆斯林可能遭遇怎样的歧视或者骚扰。马利克写道:“一些穆斯林可以借助身份特征获得某种通行证。其用处基本上要看个体能否轻易融入占主导的富人文化氛围。听起来很夸张,但事实如此。”她还描述了近来对穆斯林身份的诸多分析,既有非穆斯林世界的,也有一些身为穆斯林的批判人士——激进的愤怒青年,或穆斯林嬉皮士。
一位购物者对穆斯林女性说“真希望当初没让你来我们国家。”
事件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一家Trader Joe超市。当时,队列中一位好心的顾客让一名女子插到自己前面。不知什么原因,那位插队的女士开始闲聊,说起另一名戴着头巾的女穆斯林顾客怎么不好。在允许闲聊女士插队的顾客确认戴头巾的顾客是穆斯林后,就出现了令人难堪的一幕。通过马利克的穆斯林身份矩阵观察,我们会发现这次交流很有教育意义。首先可以看到,针对戴穆斯林头巾的顾客,那位女士很坦然地公开发表反伊斯兰言论。其次,在被一位事后证明为伊斯林的人质疑后,那位震惊的女士试图以更尖刻的言辞为自己辩护,她提到了女性的割礼和据称为“穆斯林”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这次事件是个教训,告诉人们提醒一位对穆斯林并不友好的顽固分子,会有什么结果。
觉醒的领袖
多个极端种族主义的白人组织得到免税待遇。
这样的组织有很多!田纳西大学诺克维尔分校社区发展经济法律诊所所长、法学助理教授艾瑞克·阿玛兰特希望改变现状。他的长篇论著值得一读,假如你想尽可能了解改进种族问题或者税收立法的靠谱观点,那就更要好好拜读了。阿玛兰特的论点很简单:“在批准免税流程中,美国国税局没能辨别仇视种族平等的组织,这不仅意味着,纳税的公众实际上为仇视组织的活动提供补贴,还会影响慈善组织的免税地位。”他有什么对策?将“教育机构”的广义定义缩小为给予学位的机构,博物馆或动物园之类远程学习和文化机构,清除与合法机构一样享受免税的仇恨组织。“第501(c)(3)条规定源于古老的英文法律,几乎没有经过公开宣传、讨论和考量。法条本就过时,执法的还是国税局。说好听些,国税局财力单薄,说难听些,国税局根本没法判定机构是否应该免税。”看起来是不是值得企业的朋友们游说一番?不是所有英雄都像蝙蝠侠一样身披斗篷,很多都穿紧身裤。
最新披露的信函显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担心,国内的种族主义会促使全球其他国家地区倒向共产主义。
这封信落款日期是1959年,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同前苏联的冷战愈演愈烈。信函写在副总统官方使用的信纸上,主题是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信中尼克松写道:“我为种族分裂对世界大国的影响深表担忧。全球大部分地区的人都是有色人种,他们痛恨基于种族主义的侮辱。”他推测,一旦美国人看来像种族主义者,全球其他地区就会纷纷投靠共产主义,“那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我们周围充满敌意最后被孤立。”尼克松还表示反对偏执的种族主义:“我不接受希特勒的优等种族观,同样也不接受划分劣等种族的原则。”随着此后竞选总统失利,尼克松反对种族主义的倾向明显不见了。此人看起来一身正气,也只会整出乱摊子。
2012年被枪杀的非裔美国高中生特雷沃恩·马丁将被佛罗里达纪念大学(FMU)授予学位。
学位是马丁喜欢的航空方向,如果他仍然在世应该会很高兴。FMU这所传统美国黑人大学将于今年5月13日的开学典礼期间授予他学士学位,马丁的父母特雷西·马丁和塞布丽娜·富尔顿将代表他接受学位。富尔顿也是FMU的毕业生。校方的声明写得很感人,其中写道:“我们的校友塞布丽娜充分体现了力量与尊严,她呼吁人们更关注暴力事件的其他受害者,同时推动整个社会更平等、更公正。”点击查看更多内容,如果你不想影响周一的心情,就别看评论了。
我可能会想成为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顶多也只是想想。上电影学院的时候,我发现一种全新的讲故事方式,非常适合我,而且我讲得很开心。这种新方式让我茅塞顿开,看世界的方式都变了。多年后,我终于有机会和托妮·莫里森共进晚餐,她却一直聊我制作的医疗剧《实习医生格蕾》。假如我没有调整想法,放弃模仿她转而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估计永远没机会跟她这样吃饭聊我写的剧。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10被浏览1,14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MBA职场:庆幸在30岁前,明白了这几件事 : 经理人分享
MBA职场:庆幸在30岁前,明白了这几件事
“我庆幸自己在 20 岁的时候明白了这几件事,才得以在五年的时间里,在外企从助理做到总监。”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Meg Jay 曾在一次 TED 演讲中大胆告诫年轻人:30 岁不再是新的 20 岁。
通过大量临床心理案例及研究,发现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二十几岁这个阶段,树立了正确的身份资本、人脉、方向,从而在余下的人生收获了幸福的家庭和称心如意的工作。因此她奉劝年轻人,抓住二十年华,因为等到30岁再开始,一切都将变得不同。
“一份职业中的前10年,对于你将会挣多少钱有非常大的影响;超过一半的美国人,30岁之前就和终生伴侣结婚,同居,或者在约会;而大脑在你20几岁时,为了适应成人期,达到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成长期的高峰,这说明无论你想改变你自己的什么,现在就是改变它的时间。”学历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经历
我在毕业工作 3 年后,又回到了校园读 MBA
。和身边的人交流,问起为什么想要“回炉再造”,他们解释说虽然很多都是名校毕业,但大多觉得以往的认知已经过时了,需要重新再学习。这已经不再是一个拿着文凭就能高枕无忧的年代了,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去经历新的事物、不断挑战自己。
大学老师教的知识可能在你毕业,甚至没毕业的时候就被新的理论所代替了;即使在商学院,研究最经典的哈佛案例,分享最潮的创业经验,也不能百分百帮你顺利拿到高薪,但你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会真正藏在你的血液里。
我在欧洲游学的时候,室友是一个瑞典女孩,她才 20 岁出头,但已经走过了 16
个国家。她会停留在一个地方,拍拍照片拿去卖钱,然后攒够了钱,再去各地游学。一开始我很惊讶,问她:“难道你不读大学吗?不怕自己这样以后会找不到工作吗?”
她特别坦然,说:“我现在经历的事情就是我最大的财富。”我相信,有这样的态度、自信和韧性,这样的人要完全好过只会抓着一纸文凭的人。事实上,同样一个大学拿着同样毕业证的两个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面貌,因为真正的成长其实是无形的。别寄希望于稳定的工作,学会稳定提升实力
前几年劳动法规定了终身合同的概念。但现在放眼看看公司里的员工,好像四十岁以上的都是管理层,但管理层一家公司才几个人呢?工作稳定,但没有长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待在稳定的“体制”内,也要磨炼自己适应不稳定的能力。)
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似乎全员年轻化的趋势提前了,而焦虑也提前了。大家都大批量雇佣着大学毕业一两年的学生,年轻有活力,而且成本性价比高。但每个人都会有步入
30 、40 岁这一天,如果 20 岁的时候就求稳定,那30 、40 岁的时候你会在干什么呢?
你的安全感不应该来自稳定的工作,而是来自自身实力稳定的提升。实力提升了,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因为这时候工作会来找你结婚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保障
我们公司里女性居多,很多高学历高颜值的到 30 岁也还没结婚。看着她们干劲十足,既能做讲台上的达人,也能做 Party
Queen,你会发现其实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时候都不够精彩,怎么能预见两个人生活就更自在呢?
很多我们年轻时的想法,早已变得太天真。路是自己要走的,没有一种婚姻能确保你一辈子衣食无忧,如果少时把期待放在婚姻上,恐怕到头来你会发现未来更艰难。与其苦苦去寻找另一个人,不如先完善自己。一个人上路,也可以很精彩。
这就是我在 30 岁的当口,写给所有 20 +的年轻人们的,肺腑之言。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岁年薪30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