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视自己的名人事例事例

403 -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
403 - 禁止访问: 访问被拒绝。
您无权使用所提供的凭据查看此目录或页面。史明德:为何二战后德国能正视历史而日本不能
来源:上海观察mp
作者:顾学文
原标题:史明德:为何二战后德国能正视历史而日本不能
日,上海,德国总统高克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展厅内参观。 图片来源:新华网
  日本战后对待历史的态度迥异,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正视历史既没有外部压力,也没有内部动因。甚至,内外两个因素在起反作用。
  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近日在接受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很多来沪的德国政治家都曾参观该纪念馆。
  正视与反思历史,对每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5万多块“绊脚石”
  让“世界了解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
  上海观察:您长期在德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前后加起来近30年。您曾这样表述自己的感受,“战后70年来,德国深刻反思历史、勇于承担责任,令我印象深刻。”
  史明德: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作为战争的发动者,德国纳粹既侵略了别国,也把德国人民拖入了灾难的深渊。在德国的土地上是否还会发生战争,不仅是德国人民,也是各国人民思考的问题。
  战后德国用实际行动反省和承担历史责任,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信任和尊重,这与日本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上海观察:有哪些具体的事例给您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史明德:除了大家都知道的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还有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
  第一件事是关于德国自我反思的。
  去年我应邀参加德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成立150周年庆典活动,德国总理默克尔、前总理科尔以及工商界1000多人与会。
  默克尔在讲话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德国人在一战中首次使用了巴斯夫公司生产的毒气弹,二战时期集中营屠杀犹太人使用的毒气设备也来自巴斯夫公司。
  讲到这里,刚刚还充满喜庆的会场气氛顿时变得凝重,来宾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
  我当时想,如此庆典恐怕只在德国有,这也许正是德意志民族彻底性的写照。
  第二件事是关于德国如何对待纳粹暴行受害者的。
  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遭纳粹屠杀,成为德国历史上最痛的伤疤。德国统一后,为了纪念这些死难者,在首都柏林市中心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的旁边,建立了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碑,2711块形同棺木、深灰色水泥石块组成波涛起伏的石林,占地1.9万平方米,非常醒目、震撼。
  我还记得在揭幕仪式上,时任联邦议长的蒂尔泽特别提到:“统一的德国必须坦白承认它的历史责任,而且要在首都柏林的市中心公布其历史上的最大罪行,以永远牢记这一切。”
  此外,在德国很多城市的路面上都铺有一块块凸出的黄铜砖,叫作“绊脚石”,这完全是民间发起的行动,每一块铜砖上镌刻着一位受害者的名字和生卒时间,铜砖所在的地方就是他们被抓进集中营之前的最后住所。
  上海观察: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展出了“绊脚石”,让很多参观者深受触动。
  史明德:展览发起人德国艺术家德姆尼希对媒体说:“这是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让世界了解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如今,5万多块“绊脚石”遍布德国800多个城市,并扩展到欧洲15个国家。
  同时,德国战后对犹太人的经济赔偿和补偿也没有停过,政府还积极协调那些使用过战争强制劳工的德国公司向受害者进行赔偿。
  第三件事是关于德国如何对待曾经兵戎相见的国家的。
  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士兵,在德国有4000多处苏军纪念碑和陵墓。
  去年,高克总统专门到北威州的一个苏军战俘营参加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活动,他在演讲中明确表示:“纪念活动是为了反思德国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之一,几百万苏联红军在德国战俘营中死亡,或是病死,或是饿死,或是被杀。”
  国家元首到战俘营旧址参加纪念活动,以及战后历届政府领导人均坚持承认二战中苏军战俘遭到德军迫害的事实并进行谢罪,这为德国反思战争罪行又树立了一个典范。
  就像德国历史学家温克勒所说,对历史的反思必须包括正视过去黑暗一面的意愿。对历史的反思不仅是政治家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德国人的责任。
  德国对自身历史的讨论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
  反思之路并不平坦
  经历了几代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上海观察:就您的观察,德国政府和人民对历史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变化的过程?
  史德明:德国对自身历史的反思之路并不平坦,而是经历了几代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动力主要是外来的。
  二战后的1945年到1949年,为了防止德国重走战争老路,盟国管制委员会将德国国家体制变成联邦制,推行“非纳粹化”政策,担任纳粹支部书记以上职务的人不得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也不得在公司任职。
  就连很多中国人熟悉的约翰?拉贝,也被牵连其中。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了20多万中国人,在中国成为“辛德勒”式的英雄人物,但因为他当时是纳粹在南京支部的代理书记,也被列入纳粹分子名单,战后不被允许在西门子工作,以致生活穷困潦倒。
  至今,柏林市政府仍不承认拉贝是该市的历史名人。
  第二个阶段,动力主要来自内部。
  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成立。建国之初,作为社会主体的第一代人大都避免谈及这个沉重的话题,多数人选择“集体沉默”。
  随着新一代成长,德国出现了反思历史的呼声,年轻一代开始对纳粹历史进行追问与探究,上世纪60年代初长达20个月的奥斯维辛审判在德国社会引发大辩论。
  随着纳粹罪行逐渐被披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谴责纳粹,呼吁反思历史,承担罪责。
  勃兰特的“华沙之跪”可以说是第二代人对历史认知的标志,具有极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同时也代表着反思历史已成为德国的共识。
  现在的德国战后第三代人,虽然没有亲历过战争,但反省纳粹历史的意识已得到巩固和传承,反思历史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也成了德国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当前欧洲面临“难民问题”,德国倡导“欢迎文化”,接受那么多难民,某种程度也是其反思历史的结果。
  上海观察:前一段时间,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被禁70年后再度在德出版,引起了巨大争议。
  史明德:因为版权到期,法律上已无法阻止此书再版。
  面对这一局面,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一是及时认定出版原版《我的奋斗》违法,二是由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推出“注释版”《我的奋斗》,对原书逐字逐页进行批判。原书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而“注释版”有2000多页,3500多条注释。很多学校表示要将“注释版”作为历史教材。
  此举没有被看作在为纳粹声张,而是被视为正确认识和批评纳粹思想。我觉得很少有国家能做到这样。
  建立反思精神
  首先要尊重历史
  上海观察:与德国相比,同样犯下罪行的日本却一直在回避、否认,甚至涂抹历史。为何对待同一段历史,两国态度有天壤之别?
  史明德:同样作为二战发起国和战败国,日本战后对待历史的态度迥异,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正视历史既没有外部压力,也没有内部动因。甚至,内外两个因素在起反作用。
  外部原因是美国的双重标准。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没有占领日本本土,而是保留了天皇制度;没有实行“非纳粹化”举措,对战犯审判也很不彻底,导致不少日本法西斯分子战后仍被录用并长期把持政权。
  战后日本虽也有一些反思,但没有深刻的社会共识和认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发展,否认历史、篡改教科书成为常态。政府领导人不是否认历史,就是态度模糊,还经常参拜靖国神社。
  上海观察:国际社会是如何评价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
  史明德:正因为敢于正视历史,勇于承担责任,德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邻国的理解和尊重,从战败国成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才有了后来的法德和解,才有了欧洲战后的和平与一体化进程。
  日本则对历史采取了错误的态度,使国际社会担忧日本军国主义复苏,重蹈历史覆辙。二战结束70年后,这个问题仍然并将继续困扰日本的对外关系。
  敦促日本妥善处理历史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
  我清晰地记得,时任德国外长的费舍尔访问东京时,参观靖国神社的游就馆。他看到一张日本进攻南京城的照片,上面写着“日本胜利进军南京”。费舍尔当即指出,日本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怎么能说胜利进军呢?他后来到北京见到我,和我讲了这件事,并再次强调日本应该反省历史。
  默克尔总理曾说,“德国必须正视历史,确保未来能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我想,这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邻国对日本的最基本要求。
  上海观察:正视与反思历史对每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建立、培植起这种反思精神?
  史明德: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才能明白未来的道路和方向在哪里。
  如何建立反思精神,我想首先要有尊重历史以及完整认知自身过去的意愿。
  历史不断远去,越来越多的战争亲历者已经离世,当代年轻人与历史直接对话的机会越来越少,如何才能让反思历史的精神代代相传,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每个民族和国家思考。
  上海观察:您最近颇为罕见地为一本《德意志之魂》的书作序。您在序言中写道:“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基因,溶化于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
  史明德:因为我认为民族之魂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正是因为有了德意志之魂的存在,德意志民族才能够从战争的废墟中获得重生,创造战后经济奇迹,实现民族的再次统一,重新赢得欧洲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上海观察:您在序言中还提到了20年前您和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关于中华文明精髓的一段谈话。您说施密特当时担心中国经济发展了,却失去了自己民族和文化的精神支柱。
  史明德:施密特先生生前是一位广受国际社会尊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德关系的开拓者和推动者,对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和睿智的理解。
  20年前的那次谈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施密特先生钦佩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同时也开始更为深入的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
  随后20多年里,他的研究和思考从未中断。
  2014年,他在一本新著中写道:“古代希腊、波斯、埃及以及印加等古老文明早已消亡,而中国文化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然保持着生命力。毫无疑问,中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
  上海观察:那究竟什么是支撑和促进五千年中华文明存续至今的内在动力?
  史明德:在施密特先生的葬礼上,对着他的遗容,我仍在想着我们探讨的这个问题。一位西方的政治家都在思考和探索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动力,难道我们自己不应更有紧迫感去追寻答案吗?
  但说实话,我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每当我看到祖国蒸蒸日上、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文化繁荣发展时,我想,这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动力使然;但当我看到社会上出现一些缺乏诚信、突破道德底线的现象时,我又想,这或许说明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精髓理解和传承得还不够吧?
  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或口号,更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状态。
  习近平主席两年前访德,期间在与汉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令我印象深刻。
  他说,现在我们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交叉口,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我们要找到正确答案的钥匙,还在于对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识。
(责任编辑:杨少杰 UM014)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急!求名人正视自己缺欠(因为自信)而改正,最终成功的事例RT,议论文急需,主要是正视缺缺欠,体现自信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一开始到美国做的是实验物理,但很快发现自己在实验物理方面能力不及自己的同学,但他相信自己在物理学上的天赋,如是转而主攻理论物理,最终获得很大成就.著名歌星刘德华,当初发行的唱片销量奇差,几乎无人问津.他认真检查了自己的过失,最终唱出了特色,成为两岸三地著名的歌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日本不敢正视侵略历史 德国却赢得全世界尊重
日本不敢正视侵略历史 德国却赢得全世界尊重
NEWS.SOHU.COM  日11:01  中国青年报
页面功能&&【】【】【】【字体:&&】【】&【】
  8月15日发生的一些事情总能触动中国人的神经,58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今年围绕“8?15”发生的两件事令人格外感慨。一是德国决定为二战期间被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建造“大屠杀纪念碑林”,尽管这一争论已在德国国内进行了10年,但争论的结束表明德国希望借此表达勿忘历史的决心。另外一件发生在中国的近邻日本,8月15日,日本政府防灾相鸿池祥肇、农林水产相龟井善之、经济产业相平沼赳夫、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谷垣祯一4名阁僚参拜了靖国神社。  两个曾经几乎犯下同样罪行的国家,数十年后对待历史的方式却如此迥异。纪念二战历史,最为经典的画面就是日,在缔结苏德条约3个月后,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签署了波德条约。在签字前,勃兰特到华沙无名烈士墓前献花圈,并在华沙犹太区,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为1942年被希特勒残杀的50万犹太人下跪志哀:“我下跪并不是因为我有罪……面对受害犹太人石碑,我不能仅仅面无表情地献上一个花圈就完事……应该有个举动。它对德国人和犹太人都有利,能为未来打通一条道路……”这一简单动人的赎罪姿势和真诚的波德条约不仅化解了这两个相邻民族的宿怨,更使全世界人民产生了对勃兰特本人和全体德国人民的深深敬意。可说是“一跪泯恩仇”。1971年10月,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授予勃兰特197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当晚,德国青年举起火炬,络绎不绝地来到勃兰特的寓所,向他表示衷心祝贺。亚洲日本的领导人也下跪了,但跪的不是千千万万的亚洲邻国的受害者,而是当年肆意屠杀无辜生灵的“刽子手”。  日本在战后虽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谢罪”立场,但始终不能以光明正大的方式向亚洲人民表示忏悔,反而在不断地刻意歪曲历史。在当年和平反战的大气氛下,日本政府的高官一旦在历史问题上“失言”,不仅会丢官,还会遭人唾弃。随着日本政坛大气候的改变,高官频频“失言”,甚至信口雌黄,不仅相安无事,反而会捞到丰厚的政治资本。参拜靖国神社本来也是日本政坛的禁忌,但是1997年后,日本的首相和大臣一再参拜,明目张胆地向包括甲级战犯在内的所谓“军神”致敬,认为他们是为亚洲带来和平。今年6月19日,小泉首相针对中国外长李肇星提起他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破坏两国关系的言论表示“不悦”。他说,“我不这样认为”,并声称将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媒体已经放出风来:首相不但不是“事不过三”,而是会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  新加坡有一座“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每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日,不少新加坡人都会去献花。笔者日前访问新加坡时,特意参观了这座纪念碑。据介绍,旅居新加坡的日本居民曾一度想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把纪念碑迁到郊外。日本领导人就不说参拜了,起码可以鞠个躬,献个花吧,这样的行动都没有出现。直到1995年村山富市才去献了花,成为第一个有所表示的日本首相。可见,日本领导人所谓人死后就应该得到尊敬和宽容对待的说法是内外有别的。  否认历史,甩掉“历史包袱”似乎已成为日本政治家的共识,也是日本的选择。日本本来是个历史感很强的国家,喜欢传统节日,不会轻易忘记古代的事情,但却总是没有勇气面对现代。淡忘历史是日本战后的风潮。懂历史的日本人,目前不敢谈历史;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却又歪曲历史,盲目相信保守派出版的歪曲历史的书籍。“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历史名词都被一一踢出历史教科书。  德国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二战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然而在当今德国,回忆纳粹希特勒给人类造成的那场浩劫,已成为人们的一项道德义务。德国政要把教育下一代、防止历史重演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30年后,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波兰的土地:日中午,施罗德总理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再次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阳光下,纪念碑浮雕上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历史再次昭示:一个民族因为勇敢和真诚而伟大。  德国勇敢面对历史和真诚的道歉,不仅赢得了宽容与尊重,也使战后欧洲建立起与东亚截然不同的信任关系,德国也成为欧盟的主要领导力量,并且深受世界尊重。而日本则在教科书、靖国神社、“慰安妇”等问题上每年都要遭到邻国的批评,国际信誉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质疑。这样的日本又怎能建立起所谓的“与21世纪相称的关系”和树立大国形象,又怎能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样一个主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日本解不开邻国的心结。(石洪涛)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字体:&&】【】&【】
&■ 相关连接
(09/22 11:00)(09/22 10:56)(09/22 10:40)(09/22 10:27)(09/22 09:17)(09/22 09:55)(09/22 09:44)(09/22 09:35)(09/22 08:57)(09/22 07:03)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日本不敢正视侵略历史 德国却赢得全世界尊重
署&&&&名&&
手&&&&机&&
密&&&&码&&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 给编辑写信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应该像德国一样正视历史”
――访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
本报记者&黄发红
&&&&来源:&&&&
  “能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盛大阅兵仪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9月3日,托马斯?拉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纪念活动和习主席的讲话中,我感受到中国对和平的重视和承诺。”  托马斯?拉贝是约翰?拉贝的嫡孙。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在南京沦陷时,约翰?拉贝冒着巨大风险组建南京安全区,为超过25万中国人提供了避难场所,因此也被誉为南京大屠杀中的“洋菩萨”。他留下的《拉贝日记》更是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托马斯?拉贝表示,去年12月13日习主席在南京发表讲话时就强调了中国对和平的重视,习主席的这次讲话中再次突出了和平的主题。“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并宣布裁军30万,以及会场最后放飞和平鸽都表明,中国非常看重和平。中国珍视和平、视和平为发展基础,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向包括托马斯?拉贝在内的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对我来说是一份巨大的荣誉,一份‘间接’的荣誉――因为荣誉其实属于我的祖父约翰?拉贝先生。”托马斯?拉贝说,“这是对拉贝事迹的重要认可。”“对祖父来说,中国是另一个家。”托马斯?拉贝说,祖父拉贝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托马斯?拉贝说,德国在二战中也犯下了沉重的罪行,但今天德国之所以能被国际社会接受,主要因为德国正视历史,承认了自己的战争罪行,向受害国人民道歉并重修于好。  托马斯?拉贝强调,面对历史首先要正视历史,“谁也不能抹杀历史事实,历史就是历史,它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像德国一样正视历史。虽然承认历史无法让逝去的人复活,但这是一种态度,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错误,我们愿意在此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促进民族和解。”
  《 人民日报 》( 日
(责编:王政淇、曹昆)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视过程的名人事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