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μmol mol ppm/mol和45.1ug/l之间关系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将0.1mol的MnO2和40ml,10mol/L的浓盐酸混合后加热,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将0.1mol的MnO2和40ml,10mol/L的浓盐酸混合后加热,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1)产生的cl2在标况下的体积V(cl2)为——(可填写体积范围)(2)产生的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为————(假设盐酸不挥发),且产生的cl2的物质的量为a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MnO2 + 4HCl(浓)==加热==MnCl2 + Cl2↑+2H2O1 4 10.1mol < 40ml× 10mol/L a解得:(1)a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MnO2+4HCL(浓)(加热)== MnCL2+CL2↑+2H2O
22.4升0.1mol
x=2.24所以cl2在标况下的体积V(cl2)为:2.24升(虽然...
扫描下载二维码&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 “(1)25℃时,浓度为0.1moloL-...”习题详情
10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3.8%
(1)25℃时,浓度为0.1molo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①②⑥⑤④③&(填写编号).(2)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则该温度下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5.9×10-10&moloL-1(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25℃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写出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一个等式:c(Na+)+c(H+)=c(CH3COO-)+c(OH-)&.(4)25℃时,将m&mol/L的醋酸和n&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CH3COO-)+c(CH3COOH)=0.5mmol/L&,m与n的大小关系是m>&n(填“>”“=”或“<”).(5)25℃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H3oH2O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1)25℃时,浓度为0.1molo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2)25℃时,醋酸的电离常...”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先将物质的按照碱、盐、酸的顺序分类,再根据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比较pH;(2)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c(CH3COOH).c(OH-)c(CH3COO-)=c(CH3COOH).c(H+).c(OH-)c(CH3COO-).c(H+)=KwKa;(3)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二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4)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要使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应该稍微过量,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5)25℃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等,则醋酸和一水合氨电离程度相等.
解:(1)盐酸和醋酸为酸,氢氧化钡为碱,碳酸钠、氯化钾和氯化铵为盐,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氯化钾为强酸强碱盐,为中性,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为酸性,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所以pH盐酸小于醋酸,则这几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②⑥⑤④③,故答案为:①②⑥⑤④③;(2)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c(CH3COOH).c(OH-)c(CH3COO-)=c(CH3COOH).c(H+).c(OH-)c(CH3COO-).c(H+)=KwKa=10-141.7×10-5=5.9×10-10,故答案为:5.9×10-10;(3)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二者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导致混合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H3COO-)+c(OH-),故答案为:酸性;c(Na+)+c(H+)=c(CH3COO-)+c(OH-);(4)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要使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应该稍微过量,所以m>n,二者混合时溶液体积增大一倍,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c(CH3COO-)+c(CH3COOH)=0.5mmol/L,故答案为:0.5mmol/L;>;(5)25℃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等,则醋酸和一水合氨电离程度相等,其电离平衡常数相等,即NH3oH2O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故答案为:1.7×10-5mol/L.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涉及pH大小的判断、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2),会根据微粒间的关系进行公式转换,难度较大.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25℃时,浓度为0.1molo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2)25℃时,醋...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25℃时,浓度为0.1molo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2)25℃时,醋酸的电离常...”主要考察你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与“(1)25℃时,浓度为0.1molo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2)25℃时,醋酸的电离常...”相似的题目:
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c(OH-)c(NH3oH2O)c(NH3oH2O)c(OH-)c(H+)和c(OH-)的乘积OH-的物质的量
(2010o浙江)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1.8×10-5,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CaF2)=1.5×10-10②25℃时,2.0×10-3molo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1)25℃时,将20mL&0.10moloL-1CH3COOH溶液和20mL&0.10molo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0.10molo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c(SCN-)(填“>”、“<”或“=”)(2)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3)4.0×10-3moloL-1HF溶液与4.0×10-4&moloL-1&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现有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均为常温)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1)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H+)c(CH3COOH)的比值将&&&&(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pH(乙)(填“>”、“<”或“=”).(3)各取25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V(乙)(填“>”、“<”或“=”).(4)取25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填“>”、“<”或“=”).
“(1)25℃时,浓度为0.1moloL-...”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0o浙江)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1.8×10-5,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CaF2)=1.5×10-10②25℃时,2.0×10-3molo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1)25℃时,将20mL&0.10moloL-1CH3COOH溶液和20mL&0.10molo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0.10molo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c(SCN-)(填“>”、“<”或“=”)(2)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3)4.0×10-3moloL-1HF溶液与4.0×10-4&moloL-1&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2现有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均为常温)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1)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c(H+)c(CH3COOH)的比值将&&&&(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pH(乙)(填“>”、“<”或“=”).(3)各取25mL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甲)&&&&V(乙)(填“>”、“<”或“=”).(4)取25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填“>”、“<”或“=”).
3pC类似于pH,是指极稀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如某溶液中某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oL-1,则该溶液中该溶质的pC=-lg(1×10-3)=3.如图为25℃时H2CO3溶液的pC-pH图.请回答下列问题(若离子浓度小于10-5&moloL-1,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1)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 2-&&&&(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2)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3)H2CO3一级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4)解释pH<5的溶液中H2CO3的pC总是约等于3的原因是&&&&.(5)人体血液里主要通过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2CO3/HCO3-)可以抵消少量酸或碱,维持pH≈7.4.当过量的酸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缓冲体系中的c(H+)/c(H2CO3)最终将&&&&.A.变大&&B.变小C.基本不变&&D.无法判断.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2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NH3oH2O、CH3COOH、HCl、NH4HSO4中一种.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①将1L&pH=3的A溶液分别与0.001moloL-1x&LB溶液、0.001moloL-1y&L&D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x、y大小关系为:y<x;②浓度均为0.1moloL-1A和E溶液,pH:A<E;③浓度均为0.1moloL-1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回答下列问题:(1)D是&&&&溶液(2)用水稀释0.1moloL-1B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填写序号)①c(B)c(OH-);&&&&&&&&&&&&&&&&&&&&&&&&&&②c(OH-)c(H+);③c(H+)和c(OH-)的乘积&&&&&&&&&&&&&④OH-的物质的量(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B和C混合后溶液,升高温度(溶质不会分解)溶液pH随温度变化如图中的&&&&曲线(填写序号).(4)O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E,分别和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序号)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E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E>A⑤A溶液里有锌剩余⑥E溶液里有锌剩余(5)室温下,向0.01moloL-1C溶液中滴加0.01moloL-1D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
3H2O2在工业、农业、医药上都有广泛的用途.(1)H2O2是二元弱酸,写出第一步的电离方程式&&&&,第二步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a2=&&&&.(2)许多物质都可以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一种观点认为: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先被H2O2氧化(或还原),后又被H2O2还原(或氧化).下列物质都可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先被氧化,后被还原的是&&&&.①I-&&&&&&&&&&&&&②Fe3+&&&&&&&&&&&&&&③Cu2+&&&&&&&&&&&&④Fe2+(3)用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合成H2O2,具有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电池总反应为:H2+O2+OH-=H2O+HO2-.写出正极反应式:&&&&.(4)H2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强氧化剂.电镀废水(主要含Cu2+、Ni2+,还含少量Fe3+、Fe2+、Cr3+等)制备硫酸镍的一种流程如下:①第(ⅰ)步,加入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第(ⅱ)步,滤渣中的主要成分在医疗上的用途是&&&&.③为测定NiSO4onH2O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627g样品,配制成250.00mL溶液.准确量取配制的溶液25.00mL,用0.04000moloL-1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消耗EDTA标准溶液25.00mL.则硫酸镍晶体的化学式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25℃时,浓度为0.1molo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2)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则该温度下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____moloL-1(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25℃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写出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一个等式:____.(4)25℃时,将mmol/L的醋酸和n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CH3COO-)+c(CH3COOH)=____,m与n的大小关系是m____n(填“>”“=”或“<”).(5)25℃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H3oH2O的电离常数Ka=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25℃时,浓度为0.1moloL-1的6种溶液:①HCl,②CH3OOH,③Ba(OH)2,④Na2CO3,⑤KCl,⑥NH4Cl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2)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1.7×10-5mol/L,则该温度下CH3COONa的水解平衡常数Kh=____moloL-1(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3)25℃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请写出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一个等式:____.(4)25℃时,将mmol/L的醋酸和n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CH3COO-)+c(CH3COOH)=____,m与n的大小关系是m____n(填“>”“=”或“<”).(5)25℃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H3oH2O的电离常数Ka=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异常气候环境变化与树木年轮(1)
第 # 卷 第 :期 7 , ,$ 年 # 月 $,世界林业研究A&5 &EGHI F1J B CD BFB EEBK=&? 7 @& : 5# ? L J, $ E? $ ,异常气候环境变化与树木年轮黄荣凤 鲍甫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北京 # $ % & ! $$#摘要介绍了国外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树木年轮 & 获得精度高 ( 稳定性强的气候环境变 化信息 的 方 法 ) 述 了 环 境 污 染 ( 气 * , 浓 度 增 加 与 树 木 年 轮 关 系 的 概 大 + 研究现状 & 以及异常气候环境变化对树木年轮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大气 * , 浓度 + 树木年轮 年轮气候学现代工业的发展 ( 森林的过度采 伐 以及 石 油 燃料 消 耗的 不断增 加 & 致了环 境污染 ( 导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 这些环境变化不仅影响着大气 ( 海洋 ( 冰川和 陆地表面 & 而且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异常气候环境变化已成为# 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 /树木的年轮不仅记录了树木自身的年龄 & 而且还记载着树木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过程 - 利用树木年轮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 系发展起来的年轮气候学 & 通过建立树木 年 轮 与气 候 因 子 的函数 模型 & 取代用 资料 & 获 重 建 过去的气候环境变化 & 甚至可能预测未 来的 气 候 变化 - 由于 树木 年轮资 料具有 分辨率 高( 定年准确 ( 连续性强等特点 & 已被列为气候环境重建的主要代用资料之一 & 广泛应用于, 全球变化的研究 . /-0 环境污染对树木年轮的影响树木的生长除了受气温 ( 降水 ( 土壤 和 地 形等 自 然 环 境因子 的影 响外 & 为因 素造成 人 的环境污染也会通过影响形成层的活动 ( 呼吸 作 用 和根 系 对矿 物元素的吸 收等 影响树 木 的生长 - 此外 & 酸性沉降物的增加 & 会造成土壤中 * ( 离子的淋 溶 & 换性 45 子浓 交 离 1 23 度 的增加 - 因此 & 这些土壤环境变化会通过影 响 根 系对 无 机元 素的吸收而 影响 树木的 生6 可以推断过去的环境变化 . /-长树木年轮是环境变化的记录计 & 通过对年轮宽度 ( 年轮结构和年轮中元素浓度的分析 & 从 , 世纪 7 年代开始 & 美国和欧 洲 的一 些 国 家出 现了 森林 生产力 下降和 大面 积死 $ $ 8 / 亡现象 & 并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 9 : - 多数学者认为 & 环境污染 & 包括大气污染 ( 水污; / 染和土壤污染是导致森林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 9 & -另外 & 还有学者认为气候变化是森 % 林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 . /无论这种森林衰退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 由于森林衰退是逐万   方数据’ 收稿日期 M $ , $ # , $ N# N# 第 L期黄荣凤鲍甫成 & 异常气候环境变化与树木年轮0 M渐的 ! 环境因子的变化也是逐渐的 & 续 的 ! 此 ! 树 木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相比 ! 连 因 与 树木 年代学研究方法能够从长时间尺度评价树木 生 长 与 环 境的关系 ! 更好地解释意外的森林’) 能够建立分析森林衰退 衰退 # 根据这一特点 ! % &( *提出通过对年轮气候模型进行改进 ! $%的程度和时期的年轮气候模型 ! 并且运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对森林衰退进行了预测 #+(* 用气候因子的变化预测树木的年轮宽度的年度变化多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 ’ ! ( # 一般形式为年轮序列 ,- - ( 0 11 ! 468 9 个 气 候 因 子 的 线 形 函 数 ! -./ ( 0 ./ ! ! 23 57 是 :; ; ! ! 的长度也是 2年 ! 多元回归方程 & 11! 98 /= ,- )&=:! &=:! &11&= :! &? ( -( 0 -0 9 -9 @ 其中 =! (! 为气候变量 :; 对年轮宽度 ,的回归系数 !@ 为理论方程和随机 ? = ) = 11! 9 误差 # 如果建立模型及预测的期间存在异常气 候 环 境 变 化 ! 直接用上述方法建立气候响应 模型 ! 就会建立假回归模型 ! 因此 ! 有必要对气候响应模型进行改进 # 为了保证气候响应模’0 一个是衰退前期 ! 一个是 衰 退 期 # 型 的 精确性和稳定性 ! % &( *提 出 模 型 的 0个 确 认 期 & $% 衰退前期是没有受异常气候环境因子影响的 时 期 ! 这 个时期的数据检验模型时序列的 用稳定性 # 改进方法是 & 在回归分析前保留一部分实测数据 ! 然后看用建立的回归方程推算 的这个时期的理论值与保留的实测数据是否一致 #’) (* $ % 应用这种方法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红皮云杉 . @ CDFG8 %& A B E ?H的衰退进行了 ? 研 究#根 据 回 归 模 型 的 时 序 列 稳 定 性! 择 (J K (L 年 为 衰 退 前 的 模 型 验 证 期N 选 从 I( IM 把 (LK(M 年! I O I L 年轮指数呈 显 著 的 阶 梯 形 减 少 趋 势 ! 这 一 时 期 选 择 为 模 型 验 证 要 确 认的衰退期 # (表示实测值的年轮指数和用温度响应模型推测的年轮指数的时序列变化 # 图 从图中明显看出 ! ( L 年为止实测值和理论值相吻合 ! I M年后实测值和理论值明显 到 IM (L(* 相差很大 #P -R ’ + 用这种方法研究了环境污染对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几个针 Q% 等叶树种的年轮生长影响 ! 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 ! 把调整期间设定在 ( O K( S 年 ! O + I ) 这一时 期年轮宽度的推测值与实测值没有系统偏差 #( S K( O 年有环境污染期间 ! 年轮宽度 I( I+ 实测值持续低于推测值 ! 特别是从 ( L 年以后 ! 偏差更显著 # I)实测值年轮指数 N TTTT 温度响应模型推测的年轮指数万   方数据图 U 红皮云杉的实测值年轮指数和通过温度响应模型推测的年轮指数的时序列变化 # A世界林业研究第/卷 %这个方法是在年轮气候学的基础上 发 展起 来 的 ! 键 是要把 异常衰退 的气候 数据代 关 入 气 候 响 应 模 型! 测 这 一 时 期 的 树 木 年 轮! 此 来 检 验 气 候 响 应 模 型 的 精 确 性 和 稳 定 预 以 性&对 # 世 纪 % 年 代 后 期 日 本 的 经 济 高 度 增 长! 森 林 的 生 存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 $ .0 /1 ’3 &’ ) ), 等用 2 ’ 提出 的年 轮年 代 学 手法 判 明 北海 道大学 苫 小 牧 演 习 林 附 近 的 铝 ( *+.% /1 厂和磷酸化工厂排放的氟化氢是造成挪威云杉 4 6 996 & 5 7 : ;林衰退的主要原因 & 福冈 8 8 在对 日 本广岛市的大气 污染 与日本 赤 松 年轮 关 系 的研 究 中 发 现 ! $年 代 中 期 以 来 ! 有 含 = 高浓度 & # 和 @?# 的年份 ! 年轮宽度较窄 ! 进入 A 年代后 ! 随着环境污染的治理 ! 年轮生 $ ? .1 # 长得到了恢复 &国内外其它一些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福冈认为 ! 这种恢复可能 与全球温暖化或与大气污染物质 @?B 增加了土壤氮肥的含量有关 & /1 我国关于环境污染对树木年轮的影响方面也有一些报道 &马连祥等 . C 研究了酸性雨 和大气污 染 对 杨 树 . D FF 8IJ86 K L M &O -- T V) 5 E G;H F9 I 9 94 ’ N PQN U +QW)X ’ 1 轮 宽 7 RS R- Y 年 Q/Z A 蒋高明 . = / 1通过对承德地区枯死的油松 4 6F [: G8DJ6 古树 4 = Z# $年生 & 年轮 & /% ] 5 K ; 9F9\I ;度和基本密度的影响 ! 结果表明酸性雨和 环 境 污染 会 造 成 杨树生 长缓慢 ! 木材密 度降低 &内硫的含量分析 ! 发现其含量从 0 U _ _上升到了近 / 年来的 0 $ = _ _ 这说明空 0 0^ ‘ $ # U =^ ‘ ! /1 气 中 & # 浓度增加了近 ] 倍 & 这一过程与城市化尤其是工业化过程密切相关 & 喻斌等 . a $ ? 通过对沈阳市油松年轮宽度和元素含量变异与 工 业 发展 的关 系研 究发 现 ! 松是 对环境 油 污染敏感的树种 ! 在环境污染条件下 ! 油松年轮宽度和年轮内污染元素含量都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 ! 沈阳地区金属和重金属 b c c -g c 2 c P等污染严重 ! 已严重影响了树木 ( def c Q hc R2 的生长 ! 而且污染严重时 ! 会减弱树木生长过程中自然环境因子作用 &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 应用改进的年轮气候模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动态进行预测的研究报道 &i 大气中 2 i 浓度增加对树木年轮的影响 ?大 气中 2 # 浓度的 增加 ! 阻止地 球 热 量 的 散 失 ! 坏 了 大 气 层 与 地 面 红 外 线 辐 射 间 破 ? 的正常关系 ! 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 ! 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 & 其结果 不仅导致了全球性的 j 温室 k 效应 ! 而且直接影响地球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产力 c 组成和分 布 &大气中 2 # 浓度增加和全球温度升高等气候环境变化都能够在树木年轮宽度和年轮 ?#!/ 结构特征中表现出来 . $ # 1&在实验室条件下 ! ?# 浓度增加提高了木本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 对树木的生长有促 2#!] 进 作用 . # # 1& 但是 ! 在自然条件下 ! 由于 2 # 浓度 增 加 的 同时 ! 伴有 大气污 染 c 还 大气 ?] ? 浓度的增加 c 氮和磷循环的改变 c 土壤的化 学变 化 等 多种 环境 因素 的相 互作用 ! 因此 树木 #Z C /1 对 2 # 浓度增加的反应表现有很大差别 . 0 # 1& P’ 等 . ] 对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 ? O -X几个针叶树种的年轮生长与 2 # 浓度加倍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 ?# 浓度加倍促进了 樟 ? 2 子 松 4 6F ; 6 的 半 径 生 长 ! 却 抑 制 了 冷 杉 4 6 9: & 生 长 ! 叶 松 4 96 但 落 5 K ; 6 8[ ; G I& m: ; G9 的 8 nI o./ #1 p 7 F & 2 # 浓度加倍的反映不敏感 &q W)S N 86 9 对 ? p ) R, 等 应用年轮气候学方法对美国西 北 高山的 刺果松 4 6F 96 99 c 松 4 5 K ; I [[& 毛 ; 5UGK 9l & 柔松 4 Dr 89 和 5U\8 6;的 年 轮 宽 度 进 G G& o6 行了研究 ! 方数据 a $年后 ! 发现从 / C 年轮宽度有明显增加 ! 并且这种增加是连续性的 & 年轮与气 万  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 年轮宽度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间无显著相关 & 因此 ! 通过对 第 $期黄荣凤鲍甫成 f 异常气候环境变化与树木年轮( #环境 因 子变化的综合分 析 ! 他们 认为 & $ 年 后 年 轮 宽 度 的 变 化 可 能 是 & ( 浓 度 增 加 引 #% ’ 起的 ) 温度是温带到寒带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 因此 ! 很多年轮气候学研究者应 用树木年轮成功地重建了过去的温度变化 )* ,-.0( 3用拉布拉多地区的温度敏感度最 + - 12 / 大的晚材密度序列推断大西洋西北部的陆地 表 面 和海 水表 面的 过去温度变 化 ! 发现 年轮(3 密度与 $ 月温度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 刘洪滨等 1 5 采用秦岭冷杉 6 9 &:; & 4# 78 ; =&9 ? : : 的年轮宽度重建陕西镇安 & A 年以 来 的 初春 温 度 ! 且对重 建的年轮 序列的 突变进 并 2A ;@ 9 ;行了检验 )但是 ! 由于 & ( 浓度增加带来的全球增温与树木年轮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 简单 ’ 1# (3 地通过年轮气候模型分析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梁尔源等 运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内 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上残遗白扦 6 9 CD::9的生长与温度间的关系 ) 从 & A #G B& : E F@ 年到 & # 年 ! 其中 ! & 年段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 ! 以 % 随气 # G 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增温明显 !H3 温的升高 ! 白扦的生长对温度的敏感度有下降的趋势 )王淼等 1 % 的研究结果表明 ! 长白山树木年轮生长对当年气温条件的反应由于多 种 因素 的 干 扰而 难以显示出 来 ! 但对 较长期的趋势性增温的反应相当明显 )在海拔 A % 年平均温度增加 & % 4&% %I 的中低山区 ! % J! 将 使 紫 椴 6 9CC F&9 N 蒙古栎 6 MFM DPQ L C N 桦 6 : L LS = L @ 阔 白 等 K L DM:; @ 9 ; O :&; & P9 @ & R S CTCE EL M T C 年 增 叶 树 种 和 红 松 6UF9 ; @ 生 产 力 显 著 提 高 ! 轮 宽 度 增 加 约 % $II6 加 A W 左 V % PC: 9 的 &; 右 @ 在低海拔地区 ! 阔叶树种和红松林等主要树种对增温敏感 ! 而云杉和冷杉不敏感 ! 因 ) 而! 增温的另一效应是将红松林中云冷杉减少 ! 而红松和其他阔叶树种成分增加 ) 揭示的 以及环境模式参数的优化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H3 温室 Y 效应 ! 使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增加 )Z 0 / .1 & 对 & ( 浓度增加带来的 X ’ [& \ ]\ 我国的干旱和全球变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发现在 ( 世纪 ( 年代初 ! 我国东部从一个相 % %这一现象 ! 对于更准确地应用树木年轮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对森林分布和生产力的影响 !对湿润时期进入到一个相对干旱时期 ) 伴随着 ( 世纪以来全球气温的上升趋势 ! 我国东 % 部 呈 现 明 显 的 干 旱 化! 者 的 相 互 作 用! 干 旱 指 数 也 呈 现 出 突 然 增 长 的 现 象)张 志 华 两 使H3 等 1 ( 利用树木年 轮资 料重建了新疆 东 天 山 H %多 年 来干 旱日 数的 变化 ! 结果表 明 ! ( 从 % % 世纪初至今 ! 平均干旱日数比过去高出 G天左右 ) 这种变化间接地影响树木年轮的生长 )^ 其他异常气候环境对树木年轮的影响除上述大气污染和 & ( 浓度增加外 ! 旱灾 N 火灾 N 森林病虫害 N 火山喷发 N 地震和冰川 ’ &3 H3 王玉玺等 1 H 利用祁连 运动等异常气候环境对树木的影响都能在树木年轮中反映出来 1 & ) 山 园柏 6 C9CT ‘aC;9 年轮分析了我国近千年气候变化和冰川进退的关 系 ! 现冰 发 _8 & F: L 9 U@ 树木年表的分析 ! 认为山地松甲虫是引起美洲白皮松死亡的原因 ) 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 生态学 N 环境污染 N 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 对气候学 NH3 川的进退和气候的冷暖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 cd\等 1 G 通过对美洲白皮松 6 C8 C L @ b -. BV L9 M9 & ;e 结束语应用年轮气候学方法分析过去全球 变 化受 到 了 世界 各国 学者 的广 泛重视 ! 但迄 今为 万   方数据 止大多数研究事实上都是直接应用年轮气候学 方 法 建立 气候 重建 模型 ! 根据 年轮 序列的 M ^世界林业研究第)卷 L变动重建过去的气候 ! 并没有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 ! 重建的气候序列与实测值之间有很 大偏差 & 如果在考虑了异常气候环境变化对树木年轮影响的基础上 ! 对气候重建模型进行 修正 ! 将有助于提高以树木年轮作为代用资料 重 建 的过 去 气候 变化的准确 性和 获得的 气 候变化序列的利用价值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 今后的树木年轮学研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 面 # 灵活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理论 ! 特别 是 在存 在 异 常 气候环 境变 化的地 区和时 期 ! 要 $ 对年轮气候模型进行检验 ! 以获得精确度高的过去气候环境变化信息 % 应用年轮气候学 & 方法 ! 从长的时间尺度综合分析影响树木 生 长 的气 候 环 境 因子 ! 结合中 ’ 小时 间尺 度的树 木生理生态学特性 ! 弄清树木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 为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 不仅要 研究 年 轮 宽度 的变 化 ! 更要注意异 常气 候环境 依据 % 研究的深度应进一步加深 ! ( 变化引起的年轮结构 ’ 年轮内细胞形态的变化 ! 全面 ’ 准确地把握气候环境的动态 & 参 考 文 献严中伟主编 * 全球变化与我国未来的生存环境 ! 气象出版社 ! + , ) 符淙斌 ! )+* G&H B ;& =? & 6I? 6C E/ 3 4 5 E&B& && K + L 4 6 C43J 6 =3 =6 F: !) + * C 8 M . 4 ?N O =5= : 6 F 7*I3EA4 =?!P5 R&H + , M S U * *& 5 4 ?C E3 AC5 =7 7 6 4 C = 3/ 5? Q =!) S # S TM M . =!) L !L #S , L * &* + U , V TS ) L & & Z0 Q57D X4B*[2 I*. =? / ? W CF7 S ; + + *2 5: A F 7 &F : J &57 57 58 M !V !) L * 5 S YB ?6I N C E& \ 23C *I3 5 &4& 6 &57 5F 5 3 5B !) U !) #- V ^ * *& & 6& 6 4 AC 3 4 ; ? 46C E8=? E 3 6 *2 4 3 * + M S + TM L EE 7 4- . / 12 4 7 4 . 0 3
; = *& 5 4: @ =A 75; ? &7587=* =35 4: 87517=C46 F 5 8 54 6 5 &7) =50 6 ?. & B C77 B DD5 / &5E6 ?& B 656 7 C &V W C C7 */ F F 7B Q 7 K48 6 5Q57= 5; = OJ &5X4B@& 4 AC 6F5 3 : D ?56QB7 45AC C 5 6 4 4B & 3 =5 7 6 QFE 5 * 4 6 5; 6 : A5 7 6F 7 8 D=6 H & 5 : *Y :, OCHY 6 * + U #M M , * F= C E\G ] =5*\ & BC E3 AC5 6=F7 67 4 CH& KF QX=B &*2 4!) L !V V TM V C7= =Q7 6 F 7 4 5C4 &E5 3 8 5F 4 & X & 4 *. = 3 3U 93 C : F !J Y & 4: W D B4 62] J Q66 !&Y F? : ]C4 !Z0O & 6 6 & HC EN 2IE A? C *I6C CK4 & 3 AC5 6 & 54& ? 6 F? 8 F 7 C E3A; 7 46C ? 4 7 )U* +S + N5 7 :\ N*O4 7 6 &57 5F 5*I6 *0 _ B 7; 7&!) , !) ) ^ ;4 6 F 5C E8=? E 3 6 ? AC 4 6 5*/ K& CB F + M #M TL * : !) U !M S ^ K + S #- TV * )U#S* +U-,36= D&?7 5 ;D 5 6B: F_7 6I; CCBC &57 & 75 C7= & 74 7= &=E?=3 4 4B55C4 X & ; F3 4 68=?? 8 B 5?56[67E2C5*‘5&& 4 4 =?b 4 5 77? 3F:Ca6;5?!) O& ^ & HZ0 & 6 & !YB ?6I N!]C4:&Y &57 5F 5 *. =? E 3 6 #A& 54:75583 & 3 AC54 =5= : =5/ K4F@ F? 6 4 E F B 8 7 8 F 7 675 4 *& 5 B ? & 6 5 4 6 &) 2 B 4:D 5 ) 3 Q5 =X =.N*& 5 4: C4 6 ; F C46 8 5 E&B& && K *0 45 / X4 4:O A; 6 ! 6 =50 6 !X ? ?C EC ;4 7 ?& E 6 =3 =6 F: !J 5 F D F B6 & C K 3 3 & E ?) O& - & HZ0 B ? 6 4 77 6 8 5 E&B& && K4 7E 4:583?& C &F7 6& &57*1 =3 *& 5D 5C EF C4 ?& E 6 =3 =6 F: 6?D K6 8 7 8 4 F 4 68=?? 6/ &* A4 & 5 =; D & 7A? E *ND3 4?6 && 7! C C C a6;5?!) U * 5 *Z *& 7B6 & *& =6& O 6 E * 4 =?b + L
57 F 7 6 &F7 6 . / 1 3
; = ) + L B =5=?& ? &3 AC5C E; F 4 * . 0 2 4 7 4 4 D& 5 8 54 6 5 &7 !) + * 83 & C ; F 7 6& B C 4 :& B& 6 = K?=3* H e4 C H 4 4 + S M ) b - TU ) 57 8 4 &F 4 675=EC =Q7 8 &QC ;D 59& DC \ H C B!) + !V a ^ #U V M * = D& F ? 树木年轮 fgh 环境变化 i 推定 f P jh 诸问题 * 日本科学者 ! + , M a b M TV * ) 福冈义隆 * L )+!)+#U ) 杨文斌 ! 周定国 * 酸雨和大气污染对杨树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 kk 对年轮宽度和基本密度的影 响 * 建 林 福 ) 马连祥 ! , 学院学报 ! ^ ^ - a b - + S * - ^ ! ^ M # , T- 运用油松年轮揭示承德市硫及重金属污染的历史 * 植物生态学报 ! + V ! U V # ) TM ) )* S 蒋高明 * ) + C) a b M V - * 树木年轮对大气污染历史过程的指示作用 *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 V ! a b + T+ * ) 蒋高明 * U )+X S-#, + ) 喻 + 斌! 黄会一 * 城市环境中树木年轮的变异及其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 应用生态学报 ! + V L ) # - S ) + ! a b S TS *PI& IE C 3E0 ?C3 ‘ _6 5 55=BG&H B ; 8 3?& C44 5 &4& 68=?? Q5F6 ? C EC = D7=F 3?? =? & #Z 8 7 8 3 3E ; ? 46& &57! 7 E ! 6 :4 F C 5&K@ 5 E 7 C 3 D) \ 47 !c5F= d & ?4 W 5C46 F CC C5 4 5 E&F 7F: 6 5 6 6F 5= 7& ? &C CK5 M D& Y F & 5 5? = *0 F7 C E 7X ?? 6E 6 =3 AC&& KC E6 Q & @6 C A5B E 7 6 F? 5 & 4 4) ‘?ADH X K ? 4 K D C C V C & C CB!0 &. 6 E !cCD . H eQCC EY6‘BC 4 E 6 =3 =6 F:3F _FC46& 755@ eA4 D CC 6 D 76*I 5 E&B& && 4 5CD 7 C & 8B 8- O& ^ & HZ0 4 !/ 7=& !]= ^ +KC 75@4 B& && K E& 55?69 5 C*O4 7 B 6 54 CAC 4 65=E8& C) U @5= =5= :3 =6 F: 7 F F 53 C : 6& ? 6C48=5 =A AC 6 & ND 6/6 *2 4 3!) + !- M - , - U 8 & 45 3 6 5 + ) L #) , T) , * 5 :& B5 B 6 5 6 4 CDC _: 77 6 3 6 5 + V - #) ) T) - * =Q7 6 C 3A5 766 7=F 5 5C4 *2 4 3!) U !- L ^ + ^ ) & 5万 !\   - W 9C3 5l O =K 4 N O = 7 ) C =B 方数据C XF !. 4 ?N O 5 F 6 =C4:CA&; 54 CX 6E& 45 =5= :545 3 & F 7 7C*135? 6 7 ?B = 33=& 4mE #75 4 _E 6 58= 6 第 J期黄荣凤鲍甫成 I 异常气候环境变化与树木年轮L B! & $ # ’ (# )* + -.0 12 &4 5 -0 5 7! # :$ 6 $ &= /$3 % ;3 %3 9 & ;5=0 64 ! #%& $ ,-#/ % 3 45 6 3 & 8) 94 ;%# )$ 6/3 $64 =&6 5 3 $ 346 =4 4 6 ?# 68@ $6404 /;0# 4 346 C B E ! IB C D 1 :$0 1@ % 4)$ 6; 1A =08B D 8 FG H J KB ! 赵 马 林 温 全 气 ! 杨 思 河 8 士 洞 8 越 强 8 继 惠 1 带 树 木 光 合 作 用 对 & !增 加 的 影 响 1 球 变 化 与 我 国 未 来 的 生 存 环 境 1 象 L 7 出版社 8 C J BC1 ) &I#N .4 3 4/ &1A =0=8B D 8J F IL D E 1 3469 C C !G H F KL B 延 杨 陶 代 东 全 气 ! 赵士洞8 晓冬8 思河8 大力8 力民1 北森林对可能气候变化的响应1 球变化与我国未来的生存环境1 E 象出版社 8 C J B E U 1 B C I J KB F $ =% = #/ ) 0 364$:6 & 41X#&4 C D C IJ D D 1 6 6=8B C 8L B U KJ ! 6=0/5=4 =& [ Q# 3 64 /; 1& $ 1A = 41 C J J F KB D &4 $4=)53 # =) = =4= 0 # 1+ 31N 08B C 8! IB L F 1 $ 邵雪梅 1 采用秦 岭 冷 杉 年 轮 宽 度 重 建 陕 西 镇 安 B E 年 以 来 的 初 春 温 度 1 象 学 报 8 \ \ E G H ! L 气 ! 刘洪滨 8 D UE !\8 D !I ! K !L L1 邵雪梅 8 胡玉熹 8 林金星 1 内蒙古草原白扦的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 1 植物学报 8 \ B L L I D K! F ! 梁尔源 8 C !\8GH!D C1 大气增温对长白山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1 应用生态学报 8 C E J ! I U ! L 王淼 1 \ B C 8 G H B K! 1! & $ 4 , M N+ =- $ F #$: M #4# )’ O 3% 30 : &? -0 5 : 6 = $ $64 $ 346 / % 3 61P 0/ 4/ #6 3 - &#4&#&/;3 =4# )5=00 $64R$6)S/; Q / / 4 $T! O /#S N 2 % /;& 4 AV83 4 J =5 8 - &4 =Q = 5 $ +$ 0PW4 #1N ) -)0$ /.6 5 44 6 =4;3 %6 4 4#&4# %; 6 : 4 & 4 4 0 // 6 93 =-$ 64T=&6 36&? =6= 6 /%! W ’=/3N W & 3 U Y = 8 3 Z(N +-Q 8#3 9M & 1’$ & : 3) -) : -: #/ /$ $$ =% 0 ’6 $/ 46=6&? =T ; $ # 6 4# #T #4.= 6 0/ 36&46 : 6 -3 4 4# 0 #3 # -0L A 3 ; /1&/ 6 Q3? 44 $4#6 $ O3 4 / 4 0/$ # )4 .=$ $# 45-0 5 : 6 - # ; 84 / ) B && $ Q$ : 4 /0% = /6=-/ I /; $- &/ 3 0 $ $ / &4 6: 5 6 3 - &#4 % $ 4 )6 &# 3 0 3 4 / 4Q / #)M1] ? 8+% 9N - = % 4 ? 3 $*/ $ 3 0 $ 1 C F B U : )2 $ 8@-B C I KB 1 4# 吴 李 利 应 L 张 志 华 8 祥 定 8 骥 1 用 树 木 年 轮 资 料 重 建 新 疆 东 天 山 L \多 年 来 干 旱 日 数 的 变 化 1 用 气 象 学 报 8 C J U ! \ BC8 G H E KJ 1 BIL \ 刘 等 祁 科 L 王玉玺8 光远8 1 连山圆柏年轮与我国近千年气候变化和冰川进退的关系1 学通报8C!!GBILJ L BD8U!HBBK BB1 LC ;3 8@# 3 # 1+ 31N 08B C 8! G ! I! ! K! L 1 /$ ) % 1& $ 1A = 41 C J J B H B L B LL P =/ [ &4$ & ^ *1W $ =433 / : 040 $ 5&%6Q = /4/ % # 3 6T#&3 /4 4 F 4Z$W 82 6# 4 )3-:;- #00&4 63 # / #Z?$ $642 &63%2 : $N .==T 4_ a c f f i a hb dj i a cjo a q ‘ bde g h jk lca a e mn j hp de V& $ 3 ;4 ; O 3A - 4 ; # ;N $ 5$ # &% $_ qcr ^ 4 /; =.) ‘iei =4= 0?3 /4#%03/ : 43)3 64 =&6 % 6 4:-064- # ; 0 $ / = # =-= 5 =4;3 %6# =5 6 % % $ 4 6 4&/ / $0 45-30/- )$ : 6 $ $ / $ $12#/ / : 63 0-$Q 6 &4/ / #6= $ : /;- &#4# )4 .= &4 6 66 6 # &4% ) # 4 %6 6 & / 3 0-& 4 35 )3 6 : 6 $:4 -03 =4= ; 394)#- &#4=0 3 0 0)6 / & - &#4/5 $ 4 $64 / 06 / $ / & $ : : 6 4? $ 4&3 4 6# / ): % 6/)-60&464 - # ; 0 = 64 /5 4 -0 5 $ / $ $ / =4;3 % %0 # 4 $/ 4 # #% = % $ 4 3 3% = $: $ 4 3 4 .= &4 6$64 =&61^ / ? ? = & 3/63 & 4 % $=) -)64&4% ) % 6 0 66 6 # # ?3 - 346 6 % 4? $ 4&3 4 # ) 63 06# & 40#/ / : ? =#%6 0/ 464=0 3 0 0&# ): $; / % /5= 6 $3 . = 6 $3 : 6T$ / $ $ &/ # $64 $3&#/ 5 #/ / $- &#44 .= &4 6 6 3 #3 / 3 %#%; -&#9# )0# / /%#- =- $ 6Q: T/ 1^ 4?44 6 6) /;0 & 6 $3 % 3=:6 $Q 6 4 # / ;3 %# )4 .T 6 9 % =0$ 0& 9$ / #/ $64-=4#/ 4&4$=)# =&6 $ $ / 6 3 3 :=$ $ ? : 6 $6; 64 6 6 0 % = 7! -$ 4 6#/$&440 &&#/ ) % 3 &4 6 3: / 3 4% =&/ &3 %#&3? 4/ -& 3 -$=6 3 = & = 4 1^ 4 s?3 =0 $# $ = : : 6T$ / $ $ . = Q4 $:4 - ;64 = ; &# )0& 0) =;403 Q 3&# - &#44 .= &4 6 #/ : /5 $ / =4 / 0 0 / 04 1 / 3 # & $ $ -W 1V& $ 3 ;4 ;#5/ 4 = # ;N $ 5$ 5 : 60&/ % 44=%@0/ 6 5*3 )@) 0=8& 8 /# 6 4N 0#- $ 6 &43 %6 6 3 $ & 69 ’A O /$ \ \ B %$ 1 4 /;B \ C 8& /# t万   方数据 异常气候环境变化与树木年轮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黄荣凤, 鲍甫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世界林业研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 3次参考文献(34条) 1.符淙斌.严中伟 全球变化与我国未来的生存环境 1996 2.FFPRI Scientific Meeting Report 1. Tree Rings-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 1995 3.Fritts H C Tree rings and climate 1976 4.Leapart C D Pole blight-how it may influence western white pine management in light of current knowledge 1958 5.Tool E R Sweetgum blight 1959 6.Clark J.G W Barter Growth and climate in relation to dieback of yellow birch 1958 7.Johnson A H.T G Siccama Acid deposition and forest decline 1983 8.McLaughlin S B.D J Downing.T J Blasing An analysis of climate and competition as contributors to red spruce in high elevation Appalachian forests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1987 9.Hepting G H Climate and forest declines 1963 10.Cook E R.Johnson A H.Blasing T J Forest decline: modeling the effect of climate in tree ring 1987 11.SCHWEINGRUBER F H Tree Ring basics and applications of dendrochronology D 1988 12.Cook E R The use and limitations of dendrochronology in studying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forests 1985 13.Guiot J.Keller T.Tessier L Relational databases in dendroclimatology and new non-linear methods to analyse the tree response to climate and pollution 1995 14.Osamu kobayashi.Ryo Funada.Kazumi Fukazawa.Jun Ohtani A dendrochron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norway spruce .福冈义隆 树木年轮にょる环境变化の推定に关する诸问题 .马连祥.杨文斌.周定国 酸雨和大气污染对杨树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对年轮宽度和基本密 度的影响[期刊论文]-福建林学院学报 .蒋高明 运用油松年轮揭示承德市硫及重金属污染的历史 1994(04) 18.蒋高明 树木年轮对大气污染历史过程的指示作用 .喻斌.黄会一 城市环境中树木年轮的变异及其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Cook E R.Bird T.Peterson M Climate change in Tasmania inferred from a 1089year tree-ring chronology of Huon Pine 1991 21.LaMarche V C.Graybill H C.Fritts H C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tree ring evidence for growth enhancement in natural vegetation 1984 22.Canham A E.W J Mccavish Some effects of CO2 daylength and nutrition on the growth of young forest tree plants I. In the seeding stage .杨思河.赵士洞.马越强.林继惠 温带树木光合作用对CO2增加的影响 1996 24.Cannel M G R J Grace.A Booth Possible impa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tree and forests in the United Kingdom:a Review .赵士洞.延晓冬.杨思河.陶大力.代力民 东北森林对可能气候变化的响应 1996 26.Briffa K R.Schweingruber F H.Jones P D Reduced sensitivity of recent treegrowth to temperature at high northern latitudes 1998 27.D&#39;Arrigo R D.Cook E R.Jacoby G C Annual to decadal-scale variations in northwest Atlantic sector temperatures inferred from Labrador tree rings 1996 28.刘洪滨.邵雪梅 采用秦岭冷杉年轮宽度重建陕西镇安1755年以来的初春温度[期刊论文]气象学报 .梁尔源.邵雪梅.胡玉熹.林金星 内蒙古草原白扦的树木年轮气候学研究[期刊论文]-植物 学报 .王淼 大气增温对长白山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Fu Congbin Climate biosphere interaction:Biogenic emission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1994 32.张志华.吴祥定.李骥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新疆东天山300多年来干旱日数的变化 .王玉玺.刘光远 祁连山圆柏年轮与我国近千年气候变化和冰川进展的关系 .Perkin D L.Swetnam T W Dendro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whitebark pine in the Sawtooth-Salmon River region 1996(12)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戈峰.陈法军.吴刚.孙玉诚.GE Feng.CHEN Fa-Jun.WU Gang.SUN Yu-Cheng 我国 主要类型昆虫对CO2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 -昆虫知识)大气CO2浓度增加已经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自2002年以来,在自行设计、组装的一系列密闭式动态CO2气室和开顶式 CO2浓度控制箱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主要类型昆虫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特征.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升高降低了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的适合度和对棉花的危害作用,增加了棉花对棉铃虫为害的补偿作用,使以咀嚼式口器昆虫为代表的棉 铃虫种群发生与危害下降;但大气CO2浓度升高改变了植物组织营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提高了蚜虫Aphis gosypii对氨基酸营 养的利用与补偿效率,降低了3种麦蚜的种间竞争,导致蚜虫种群发生与危害严重;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种群特征影响 较少.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存在种的特异性,表现出种群上升、下降和变化不大等特征.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 下,由于作物生长发育加快,生物量增加,蚜虫种群增多,导致吡虫啉农药防治效果下降,由此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下农民将被 迫使用更多的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类害虫,进而加重环境污染.2.期刊论文 宋雪英.宋玉芳.孙铁珩.张薇.周启星 土壤原生动物对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原生动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指示生物,土壤原生动物具 有与其他土壤动物相比更独特的优势.研究它们的群落结构、数量及多样性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评价和监测自然环境变化及 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概述了土壤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原生动物的生物指示 物优势、土壤原生动物对环境因子响应和污染指示作用及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等进行了论述,并对土壤原生动物在生态 毒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3.学位论文 石磊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七种C&,3&牧草生长和铜含量的影响 2009随着生活环境质量日益恶化,重金属污染给环境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农业生产地持续稳定增长和人类的健康构 成极大的威胁,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铜的污染。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相比较,植物 修复方法具有治理过程原位性(对土壤环境扰动小)、治理成本低廉、一般无二次污染、环境美化甚至回收重金属的优点 ,但同样存在着大部分超积累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且不易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局限性,这使得如何增 加植物对重金属的绝对吸收量以提高植物修复的绝对效率,或通过改善植物的生物学性状(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增加单 位面积上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总量以提高植物修复的相对效率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 要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剧了温室气体,尤其CO2的排放,大气CO2浓度正逐步上升,而大气中CO2浓度升高能 够增加植物生物量和产量、缓解重金属植物的毒害作用等。目前关于CO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尤其牧草)生物量和产量的研 究较为详细,但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牧草蓄积重金属的差异研究较少,而且随着家禽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 染由局部向整体扩延,牧草的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重金属对牧草的生长及卫生品质的影响尤为重视,但这方面的 研究也不多见。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装置(OTC)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升至860μmol/mol)对七种牧草红三叶 (Trifolium Pratente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鲁梅克斯(Rumex patientia×R.Tianschanicus cv.Rumex K-1)、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冬牧70黑麦草(Secale Cereale L.cv.Wintergrazer-70)的生长和铜蓄积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br&   1.CO2浓度升高对七种C3牧草生长的影响。CO2浓度升高使C3牧草的高度平均提高41%,变化范围为7%~221%;CO2浓度 升高使C3牧草的地上部干重平均提高30%,变化范围为-1%~55%;CO2浓度升高使C3牧草的地下部干重平均提高17%,变 化范围为-37%-45%;CO2浓度升高使C3牧草的shoot/root的干重比值平均提高率达到17%,变化范围为-22%~111%。 &br&   2.CO2浓度升高对七种C3牧草根际土壤pH值的影响。CO2浓度升高平均降低C3牧草根际土壤的pH值0.28个单位 (P&0.001),范围为0.24~0.43个单位。&br&   3.CO2浓度升高对七种C3牧草铜含量的影响。CO2浓度升高对C3牧草的地上部铜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平均提高了1%,变化 范围为-33%~39%;CO2浓度升高使C3牧草的地下部铜含量平均提高17%,变化范围为-12%~50%。&br&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可以显著增加牧草的生物量,而且shoot/root的干重比值随CO2浓度升高显著上升,即在 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大多数牧草地上部比地下部生长得更快。并且CO2浓度可以显著降低牧草根际土壤pH值以及提高牧草地 下部铜浓度,但对地上部铜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如果只取牧草地上部作为家禽的饲料,并以NRC(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 员会)2001建议奶牛等家禽的饲料干重的铜含量在10 mg/kg为根据,在高低两种铜污染浓度下,CO2浓度升高能够加剧或者 缓解不同品种牧草的卫生安全性问题。这些结果可为重金属铜污染土壤治理和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引证文献(3条) 1.王卓.黄荣凤.王林和.张国盛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径向生长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北京林业 大学学报 .陈永君.王亚平.许春雪.王苏明.樊兴涛 少量树木年轮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期刊论文 ]-岩矿测试 .王亚平.许春雪 树木年轮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岩矿测试 2005(2)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lyyj.aspx 授权使用:新疆石河子大学图书馆(wfxjshz),授权号:b1c7d7a4-e2fb-4ee7-c1cfab 下载时间:日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mol l盐酸溶液怎么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