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写给高中孩子的信对父母暴粗口怎么处理

高中阶段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有挑战性的办学阶段,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整个教育链条中,难度最大。《中国教育报》曾为此进行了多期专家研讨。应该说,我们共同面临着一些非常尖锐的教育难题。《我们的高中怎么了――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一书谈到的一些问题,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
比如: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地位特殊,有不少孩子不明规矩,不知感恩,不懂责任。
比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监护等导致有的孩子内向多疑、自卑孤僻、抑郁固执。
比如:学生耳濡目染成人世界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导致个别学生对主流意识不信任、对正面教育反感、对消极事物赞许。
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学习上遭受挫折得不到理解和帮助,或者缺乏情感沟通得不到关爱,于是逃避现实,在网络中寻求安慰。
这里仅围绕家庭教育问题稍作展开――
第一、我们要认清家庭教育的本质。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2011年,留日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因学费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并拔刀刺伤母亲。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这个23岁的男孩究竟为什么会伤害自己的亲人。从留日学生刺母事件,到药家鑫事件,再到复旦医学院学生林森浩投毒事件,这些屡屡发生的极端恶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父母过度关注知识、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一个冷漠、视别人为地狱的人,他的目标仅仅就是超过别人。上海某小学发生过过这样一件事。在四年级某班,一次数学考试中,一个数学成绩非常好的女孩突然缺席,老师说因为女孩的爷爷去世,她去参加告别仪式去了。话音刚落,全班居然响起一片欢呼声,有人说:“她爷爷可死了”,还有拍桌子和跺脚的。原来,女孩的爷爷是数学教授,经常辅导她,这些孩子认为,如今她爷爷去世了,他们终于可以超过她了。
造成孩子情感缺失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父母对孩子的培养“重智轻德”。另一个原因,则是对孩子没有原则地爱,孩子变得任性,为了自己享乐可以去践踏别人。
第二、我们究竟需要给孩子留下什么。
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9月13日,武汉科技大学新生小郑一到校报名就引起“骚动”,5名家长组成“亲友团”,小郑的行李共有14件。“毛巾都带来7条,卫生纸说是要带4年够用的。”家长能庇护孩子一时,庇护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家长越俎代庖,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参与生活锻炼的机会。这几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专门设置隔离带,把进入校园的家长和学生隔开,让学生自己去报到并完成各项手续。网络对此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自己留下”,他说:“人的幸福感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东西,而在于你如何拥有这些东西。从零做起,一点点地往上成长,然后不断地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最后让成就感转化为幸福感,这个过程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体验。”
第三、每个人都需要做好自己。
国内一位知名大学的校长有一次问自己的女儿:“你眼中的好父亲是什么样?”女儿回答:“一个好父亲要有90%的温柔和10%的冷峻。”好父亲要民主,和孩子做朋友;但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要敢于批评、敢于惩戒、敢于说不。与孩子相处,应该有一些原则和底线是孩子绝对不可以触犯的。
“父教缺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教育孩子的重任往往都落在妈妈的肩上。可是有些妈妈也很尴尬。一个孩子写到:“我有很多心里话想和妈妈说,可妈妈和我的对话仅限于学习,好像在妈妈的字典里,成绩就是爱的等式。成绩下滑的时候,妈妈就会很粗暴地训斥。”“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需要的是鼓励、温暖,不是冷漠和打击。难道母爱要用成绩来换吗?”孩子渴望的温柔,并不仅仅是温和的语气、温和的语言、亲昵的动作这些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他们更需要的是一颗可以包容、理解、体察他们的心。
有一位妈妈有一个不错的办法,她说:“在没有好办法的时候,要求自己保持冷静,通过书籍、网上的交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只有让自己不断充实、提高,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
第四、“青春期”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绝对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特别是在我们察觉孩子忽然在意起了自己的装束打扮的时候,在孩子总是有意背着我们和异性同学磨磨叽叽打电话的时候,总之是有些“不对劲儿”的时候。
父母们此时要做的是运用智慧巧妙地引导,不少专家提到了面对“早恋”(也许用“好感”更准确一些)的孩子“既要热又要冷”:当孩子有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惑时,家长要“热”,让孩子在成长的烦恼中感受到温暖;当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家长“冷”处理,不要惊慌失措,运用智慧巧妙地沟通。
一位妈妈讲了自己的故事――
当时这位妈妈跟女儿不生活在一个城市,当女儿告诉妈妈她恋爱了时,妈妈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她说:“很高兴你能亲口告诉我这个消息,也很高兴有人在我和你爸爸不在你身边的时候照顾你,我和你爸爸也是中学时代认识的,我们当时相约一起努力,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后来我们真的一起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真的在一起了……”女儿看了信后觉得很感动,她知道妈妈是理解自己的。同时,为了不辜负妈妈的信任,明白了什么是自己最应该做的。
提醒大家,简单粗暴地加以干涉结果可能非常糟糕。日本心理学家写了一本名为《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的书,其中谈到这样一种情况,她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门当户对,没有任何阻力、受到周围人祝福的爱情才比较顺利。实际上,越是受到外界的阻力,比如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越能加深恋人之间的情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有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名字,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对孩子理解、尊重和信任十分重要。在孩子两岁之前,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建立安全感。接下来是建立是非规则的时期,培养品德习惯。10岁以后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特别是到了青春期。
第五、我们都需要警惕的几个误区。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说青少年心理较为健康,但是,仍有16.4%的小学生、14.2%的初中生、14.8%的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在中国三亿四千万未成年人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孩子原本没有好坏和对错,之所以出现病态,成人错误的教育是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重成绩轻情感。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什么人情世故都可以不知道。为此,家长和孩子围绕成绩展开的家庭战争从来没有平息过。要知道,越是专制的教育越会引起叛逆,“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才能起作用。
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个误区:重物质轻精神。有些父母,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一概答应,这样孩子在对外交往的时候就容易霸道、蛮横,一旦别人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会愤怒,甚至可能产生报复的念头和行为。
家庭教育中另一个误区:父母的“凌云壮志”压垮孩子。在某些父母的眼里,孩子似乎是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他们总是期望在自己身上没能实现的统统要孩子来完成。这往往会让孩子倍感压抑,甚至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
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不仅要承担不轻松的教育支出,还要面对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儿女。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伙伴,家长应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并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还是那句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事实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远在老师之上,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比学校更为深远,因此,没有合格的家长,没有和谐的家庭,实在难有完整、完美的教育!
(编辑:孙艺琳)高中阶段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常常有家长叹息诉苦:我那孩子小时候很乖,很听话,现在却只听老师、班主任的,家长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常常说不上两三句话便闹僵,甚至几天赌气不说话,关在房里不出来,太难管了,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这种隔阂,常闹得家庭气氛沉闷,不及时处理好,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生发展,导致他们偏执、冷漠、自私、自暴、自弃,甚至荒废学业。
高中生容易与家长闹僵、产生隔阂的原因何在呢?
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愿再像小学、初中时那样&逆来顺受&,凡事听从,而是说&NO&的时间多了,并且喜欢突出自我,以示自己的成熟。
第二,当代社会、媒体、报纸、杂志、书刊和影视对高中生的负面效应不小,家长权威、教育权威、道德权威正受到严重挑战,高中生知识面广,眼界宽,信息多,对抗性更强,若家长一味地&以上压下&,只会使他们对立情绪更强,隔阂越深。
第三,家长不明是非曲直,孩子稍有差错便一味责备、埋怨甚至羞辱打骂。
第四,现代高中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均竭力满足其物质需要,忽视了精神需要,不及时关注和把握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又很少与他们交流谈心等到问题严重时为时已晚。
第五,&分数、成绩&好遮百丑&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只单纯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考好了便把孩子捧上天,考差了便没有好脸色,让学生整天诚惶诚恐地只报喜不报忧,甚至什么也不讲,自然隔阂就在无形中逐渐加深了。
第六,家长对孩子缺乏信息,不给他们任何隐私权,凡事都来回管束,刨根问底,孩子的一封信、一个电话、一件礼物都&神经过敏&地&上纲上线&,导致孩子不信任家长。
第七,当今社会成人生活观念及道德观念中的一些乱序行为对高中生影响颇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高中生不再仅仅把自己视作父母的孩子,更希望能做朋友。当这一愿望达不到时,他们便关闭心门,不再对家长开启。
高中生家长与孩子之间如何沟通呢?
第一,家长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形,了解当代高中生的特点,把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尤其要明了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了问题对症下药,避免无的放失,盲目处理。
第二,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需要,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多谈心,多理解;切忌长期不闻不问,只知用丰厚条件悬赏刺激孩子学习。
第三,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和策略,正所谓&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对孩子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肯定、表扬,但要把握尺度;孩子有不足或缺点时,要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多鼓励,少责骂,多谈心,少动粗,培养、强化孩子的自律、自理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意识。
第四,家长要重视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生活和道德风尚,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宁静、健康、快乐的家庭气氛、学习气氛和生活气氛,杜绝不良庸俗的生活风气对家庭的侵蚀。
第五,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对孩子平时的同学、朋友交往及电话、信件往来要予以耐心正确的引导,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切忌凡事过问,小题大做或高压式管理,要让他们感觉到家长的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让他们开启心扉,与家长坦诚交谈。
第六,把握机会与孩子交谈,不要开口学习,闭口考试,避免谈论触发他们抵触心理的话题,可由一些时事政治、趣闻趣事引入话题,让孩子主动与家长交心。
第七,家长要适当安排好时机引导孩子合理发泄抑郁或抵触等不良心理情绪,高中生常会因为课程繁重、学习竞争压力大而焦虑不安,家长要尽量组织他们用合理的方式束缓解心中的烦闷,如组织全家外出活动,假日观光旅游,参加文体活动,家庭卡拉OK等。
当然,还有许多别的好办法。只要家长尽心、耐心、细心努力,自然会找到与自己孩子沟通的金钥匙,孩子自然会进步和健康成长了。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菲比菲比)
(薛定鄂的猹)
(面面面个大包子)
第三方登录:刚刚发脾气,用粗话骂父母,这样对嘛?_百度知道
刚刚发脾气,用粗话骂父母,这样对嘛?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你发出这一条信息,那么这就证明你已经认识到了错误 ,百善孝为先,无论如何是不应该给父母生气的,你应该给父母道歉,浪子回头金不换,想必你父母也会原谅你的,毕竟他们生你养你,他们一定很伤心的,一定要好好道歉。
采纳率:57%
既然你都问了,说明你自己都怀疑不对。冷静一下后跟他们道歉吧,他们也会理解你心情不好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当然不对。起码他是生养、培育你的长辈,也曾含辛茹苦把你养育成人,应该尊重长辈为要。同时要懂得感恩,就象《酒干淌卖无》的歌词那样,你便读懂人生。
骂父母?你算什么东西啊。跪下给你父母磕头认错。必须磕头
每个人都有失去理智的时候,即便是对于养育自己的父母,但父母不管你如何对他们,都会原谅你宽容你。爆粗口固然是件不对的事情,但既然你做了,那么第一,下次切记不可再犯,第二,找个合适的机会好好和他们道歉吧
肯定不对啊。多伤父母的心。快去跟他们道道歉认错。不然他们生闷气伤心憋出病就不好了。快去。父母都会原谅你的。
不对,你父母得多伤心,难过啊,把你养这么大,你还骂他们,有时间跟你父母道歉吧
其他1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发脾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闺女大暴粗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