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有听力语言障碍障碍语言治疗吗?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侯梅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言语和语言发育异常?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言语和语言发育异常?
一、首先掌握以下是正常婴幼儿的言语和语言发育里程碑:(一)12个月之前:建立声音与环境的关系,咕咕发声和咿呀学语是言语发育的早期阶段,随着年龄增长(通常9个月左右)开始出现音节串,包含了不同的音调,会发类似 &mama& 和&dada& (但并不真正理解词意)。注意声音并且开始认识常见物品的命名(如奶瓶等),能够专注地看但对声音不反应时应该注意是否有。(二)12-15 个月:言语发声范围增加 (会发p, b, m, d,& n),开始模仿发音和单词,会说&mama& 和&dada&之外的1个或多个单词,通常先会说名词,像 &贝贝& 或 &宝宝& ,能够理解并遵从简单的1步指令(如:“把玩具给我”。(三)18-24 个月:差异较大,但多数孩子18个月时会说20个单词,2岁时会说50个或更多单词,并且开始说简单句,如“宝宝哭了”、“爸爸大”,可以识别常见物品、图片,指示身体部位,遵从2步指令(如“请把玩具捡起来给我”。(四)2 – 3岁: &常可以看到言语“爆发”,孩子的词汇量增加(数不过来),说3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句子。理解上、下等空间关系、认识颜色,理解描述性概念(大小、多少等)。二、如何确定孩子存在言语和语言障碍呢?请宝妈们对照以上相应年龄段的言语和语言发育里程碑,看看孩子的语言和言语能力是否能跟上年龄,如果跟不上,则提示存在言语和语言发育异常,需要带孩子康复专科就诊,切记,语言异常的孩子必须找专长与语言病理学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就诊,绝对不能选择非康复专科就诊后不了了之,等等看的态度不可取,更不能自认为是单纯的发育落后而延误治疗,错过最佳康复时期。三、为何孩子会出现言语和语言发育迟缓呢?1、口腔器官异常:其他方面发育正常而仅有言语延迟的患儿,应注意口腔器官异常,如:舌和上腭、舌系带过短。2、口腔运动问题:很多言语延迟的患儿存在口腔运动问题,患儿使用和协调唇、舌、下颌产生言语声音困难。言语障碍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伴有进食障碍。常见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或先天性岛盖综合征、脑损伤后遗症、各种类型的脑瘫。3、全面性发育延迟:实际上是智力障碍的早期,发育的5个能区就包括言语和语言,全面性语言迟缓的表现之一是语言迟缓。4、:也常导致言语延迟,伴有构音障碍、理解障碍、模仿和使用语言障碍。5、()谱系障碍:谱系障碍是终身性疾病,而语言障碍是谱系障碍核心症状之一,而且是大多数患儿起病的首发症状,表现言语迟缓、重复性言语、反响语言,语言使用困难等,6、智力低下:早期表现为全面性发育延迟,语言迟缓是主要表现之一,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语言能力可以跟上同龄儿,但以后仍然会存在持续性认知和学习能力低下状态。7、专门性语言和言语障碍:特发性,仅涉及语言和言语问题,表现为口失用、言语失用,语言理解和/或表达迟缓。四、言语和言语障碍哪里看?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成立于1994年,语言康复亚专业成立于1998年,开展语言专科诊断、评估和治疗项目10余项,2012年至今每年都会举办语言障碍诊治技术学习班,学习和推广专业技术。欢迎大家预约我的专科门诊或网上咨询。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7:48
侯梅大夫的信息
侯梅大夫电话咨询
侯梅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侯梅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侯梅大夫提问
侯梅的咨询范围:
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脑炎、脑外伤、脑出血、周围神经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的运动、言语和智力障碍的诊断与康复管理;发育延迟、中枢性协调障碍、外部性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小儿癫痫、抽动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诊治等。
侯梅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儿童康复科好评科室芜湖吉和路惠耳:听力损失和认知障碍有哪些区别
题目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听力损失和认知障碍:一个涉及听觉器官,另一个关于大脑,不过,在现实生活,人们很容易将二者混淆,因为他们的症状实在相似,还有部分患者同时也可能患有这两种疾病。早在1986年科学家便发现听力损失患者和痴呆症患者表现类似,尤其是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临床表现,是引起混淆的主要原因之一。尔后众多研究也充分证实大多数认知功能损伤患者也患有严重的听力损失,比如戈尔德等人在1996发现,在其52例老年痴呆症(AD)和其他认知损伤患者中,有49例患者并存显著听力损伤。
鉴于此,作为听力学家和临床医生,我们必须对于和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减退及其听力损失,有较好的理解,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
轻度认知损伤可能和多种因素相关,老年痴呆症、中风、脑损伤、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酗酒以及滥用其他药物等。单从年龄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同龄人群。需要注意的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痴呆症患者不一样,并没有表现出智力判断能力或推理能力的损伤。因此,学界认为轻度认知障碍其实属于介于正常认知功能和痴呆之间的一种所谓“过渡综合征”,因为,超过50%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五年内,会发展成为痴呆症患者。
目前,对于如何有效诊断和治疗认知障碍和听力损失这两种疾病尚在研究之中,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使用合适听觉放大装置,包括助听器、辅听装置、报警装置、人工耳蜗、调频、连接工具等,有一定效果,加上相应的认知练习、社会互动和体育锻炼等这些活动,能减缓患者认知能力的下降,并且可能有助于维持和改善认知功能。
由于,老年人的听力损失和认知障碍症状常常重合,医生在对其诊断时,必须格外小心,因为听力损失的症状可能表现为认知障碍,反之亦然。学界认为,不解决听力问题可能会加速认知能力的下降。区分听力损失和认知障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治疗这些疾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芜湖人注意!看到背这种橙色书包的孩子,开车请务必放慢速度……
最近,演员陈小春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很多人关注。许多网友为这种正能量举动点赞,纷纷转发扩散。
也有人质疑:“你这图这么模糊,别是朋友圈随便转发的谣言吧?”
“橙色书包”是真的!
“橙色书包”是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一个专门针对听障儿童的公益项目。
来源: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官网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陷,不能准确感知从远处开来汽车的速度和距离,在交通出行中危险极大;而在中国,0至14岁的听障儿童,总数超过460万,是世界上听障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听障儿童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日“世界爱耳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工信部等十五部门共同号召全社会关爱听障儿童。为积极响应号召,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面向全社会发起 “橙色书包”公益计划。
来源: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官网
“橙色书包”公益计划,旨在为适龄听障儿童捐赠带有特殊标识的橙色书包,引发大众对听障儿童交通安全的关注,保护他们出行安全。
在项目介绍中,有这样的表述,非常戳心: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世界有独特的认知,有丰富的色彩表达能力。他们用眼睛记录下所有的阳光和彩虹......他们是听障儿童。
由于听力缺陷,他们不能准确感知从远处开来汽车的速度和距离,在交通出行中危险极大。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橙色明视度高,波长达590-610纳米,在环境中非常醒目并较易被发现。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代表警示......一个橙色书包,让我们一起用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为听障儿童提供交通安全“护身符”。
不止是书包,更是一种文化关爱
你以为“橙色书包”只是一个包?错!它可“大有内容”!“橙色书包”为听障儿童提供了美术绘画工具,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来源: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官网
打开橙色书包,你会发现里面有: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油画棒、水粉纸等很多的美术用品。
2016年,“橙色书包”已经走进了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广东省等19个省、4个直辖市和1个自治区。将“橙色关爱文化”传递下去。
网友:支持正能量!
对于“橙色书包”项目,很多网友点赞支持:
@崔心不语:我觉得看到小朋友就该放慢车速。或者大家都給小朋友换上橙色书包;
@無業由民4812:开车的时候,不管是大朋友小朋友,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有行人都应该小心注意!另外,遵守交规很重要,不管是司机,还是行人~
@瑞天空skyray:遇到所有小朋友我都会慢行
@没事儿别乱猜:大家都多注意,多关注吧!尤其是车主!
对于“橙色书包”关爱的儿童听力障碍,
你了解多少?
儿童听力障碍分几个阶段?
早期有哪些表现?
赶紧了解一下吧
听力障碍分几个阶段?
根据表现程度不同,听力障碍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轻度:听谈话声有困难
中度:听大声说话有困难
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只能听到几个词
极重度:对着耳朵大声喊也听不到任何词
哪些原因会造成儿童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有多种成因,包括先天因素和获得性因素,前者指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即出现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后者指儿童时期出现的听力损失。
特教老师在给听障儿童上课。李洋摄
儿童听力障碍的可能成因包括:
约40%的儿童听力损失由遗传因素引起。由于基因或环境因素导致先天性耳或听神经畸形可能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
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
母亲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损失,此外脑膜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耳垢堆积及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常见耳部疾病也可引起儿童听力损失。
长时间大音量使用智能手机、MP3等个人音频播放设备可能引起听力损失。
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结核及癌症等多种药物,因其具有耳毒性,均可导致听力损失。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听力障碍?
对于家长来说,早期发现和诊断孩子的听力障碍非常重要!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
指宝宝出生后到出院前这段时间,在医院对宝宝听力进行初步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初筛未通过,家长需在宝宝42天时,于医院进行听力复筛,如果复筛仍未通过,需在宝宝3个月大时前往具有听力诊断资质的医院进行检查。
二、儿童听力筛查
按中国《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为0-6岁,即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家长存好这张表!
在去医院检查前,家长们也可根据下面这张表,对自家宝宝进行自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听力障碍者对助听器类型的选择?
在听力下降后,我们一般会选择到医院就医,争取使听力恢复或有提升,但是如果无法康复,还是应该积极选择助听设备(如助听器)来帮助聆听。
根据助听器外观进行分类,助听器类型包括完全耳道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等种类。在选择助听器类型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不仅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助听器本身的优缺点,还应考虑助听器用户自身的许多主客观因素。
一、隐蔽性、美观性
就单纯的根据助听器外观进行选择的话,大多数患者首先会考虑这个问题,要求隐蔽性好,旁人不容易发现自己的听力障碍。从这点来看CIC最容易满足用户要求,ITC次之。
二、佩戴及使用的方便性
大多数老年用户以及部分性格乐观的年轻人在面临选择时会倾向于助听器佩戴和使用的方便性。
从佩戴角度讲,ITE、ITC、CIC助听器比较容易佩戴,整个助听器在一个装置中,不会与眼镜相干扰。
从调节角度讲,要直接调节佩戴耳道中的CIC,对佩戴者来讲有一定的困难。盒式、耳背式助听器的调节相对容易,体积相对较大,操作方便。但是如果用户选配电脑编程控制的无线功能数字助听器,可以使用遥控装置进行调节,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另外部分有慢性感染的用户,比较适合使用耳背式助听器,不适合使用ITE、ITC、CIC。
三、费用问题
用户在选配助听器时总是要求性能好、价格低的助听器,在不考虑用户个体对价格敏感程度情况下,中档或者中高档的助听器比较适用于这一类用户。
四、高增益和输出的问题
一般耳背式助听器的功率大于耳道式助听器,因为麦克风与授话器的距离越远,不发生反馈的增益就越大。授话器和电池的体积也相对较大,使助听器的体积、输出也相对增加。
五、助听器的使用寿命
也就是助听器硬件的可靠性。授话器放置在耳道中的助听器的可靠性最小,因为耵聍和潮湿限制了授话器的使用时间。BTE中某些机背上带VC微调的比较容易被汗水腐蚀从而影响寿命。选配时应针对用户的不同心理及助听器的使用环境,选择相应的类型。
六、堵耳和反馈问题
低频听阈接近正常,高频听力有损失的用户是很难选配满意的。他的低频听阈要求有很大的通气孔来减少堵耳效应,但高频听阈要求大的增益,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反馈啸叫。加大通气孔的出声孔和麦克风进声孔的距离,可以解决这个矛盾。ITE、ITC、CIC三种都会产生堵耳效应,目前有的先进技术助听器在助听器设计时有专门针对堵耳及反馈问题的先进处理方法。
七、用户的特殊功能需求
电话兼容性:体型较大的助听器在机身内部可以设置电感线圈,用于拾取来自电话的磁信号。BTE和盒式助听器可以选用电感模式。但必须把电话的听筒靠近主机,增加了使用的复杂性。ITE、ITC可以附加电感选择按钮,但是这样会使面板变得拥挤,增加了控制的困难度。另外,如果助听器已经有程序选择按钮,可以把一个程序设计为电感程序。而且多数CIC,部分ITC,可以把话筒放在耳朵上,助听器会放大声信号,用户不需要选择电感模式。
当然,现在也有无线功能的数字助听器可通过匹配遥控器来接听手机(需带有蓝牙功能),使得手机音频直接通过助听器播放,避免二次失真,使得聆听更加清晰。有些品牌的助听器可通过简单的插入式辅件来接打电话,无需匹配。
对风噪声的不敏感性:多数风噪声来自头部和耳廓产生的湍流。CIC比其他助听器拾取的风噪声要小,因为它的麦克风离产生湍流的部位远。BTE助听器受湍流的影响。
方向性:BTE和ITE,部分ITC可以容纳方向性麦克风。目前有的耳背式助听器已经采用了麦克风技术,已增加方向性和言语可懂度。如果只考虑全方向性麦克风,CIC的方向性,然后是ITC,因为这些助听器很好的利用了头部、耳廓和耳甲对声音的收集和衰减作用。
电池大小:电池的体积越小,操作的难度就增加,使用时间也下降。多数听力损失者是年长者,他们操作小的物体会有一定的难度。患者对不同类型助听器操作的困难程度与他们对每种助听器最终的使用满意率有很大的关系。电池越大,储电量越大,带机时间越长,方便用户同时节约费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传说光棍节之所以在11月11日,是因为数字“1”形似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单身的意思。这或许也可以解释3月3日“全国爱耳日”了——“3”像一只耳朵。
自2000年始,已经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了。主流媒体们根据议程设置,大致应付了一下,宣传宣传各类公益活动,说道说道保护听力的重要性。与“11·11”购物狂欢节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事实上,如今的中国正深深地受听力问题所困,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警觉程度之低,令人诧异。中国的听力问题有多严重?同样是治理污染,为什么人们似乎把绝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治理雾霾、水源、土地问题上,却往往把防止噪音污染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
▲ 噪音污染在城市中极为常见,但常被忽略。 (C) anntw.com
听力障碍是困扰中国人数最多的身体机能问题之一。根据新华社的报道,2015年的一项调查指出,全国大概有2亿人有听力障碍,占总人口的将近16%;其中,更是有7000万人的听力障碍是致残性的(中度以上)。也就是说,每2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1个人的听力水平非常堪忧。
展开剩余88%
有人可能会觉得:人年纪大了,听力自然会下降,有听力障碍的人多,也是正常。然而,Shi & Martin两位学者于2013年发表在Journal of Otology的文章上指出,中国人的听力问题,有许多是受到工作和生活时遭遇的外部噪音的严重影响,比如工厂和建筑工地中的噪音,交通工具的噪音,娱乐场所中巨大的音量等等。
▲ 娱乐场所高分贝的音乐也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一些在地方上开展的研究也证实了环境噪音威胁的严重性:在四川开展的一项听力调查显示,在患重度以上听力障碍的人中,有35.6%是由生产环境或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污染诱发的。另一项在北京的调查指出,一间朝向四环路上的居民住房,全天的平均噪音水平达到79.2dB(A计权),相当于在房间里一天到晚不停地开着电视或者洗衣机。因此,听力问题绝不仅仅是年纪增长而导致的正常生理现象。
然而,无论是听力障碍者还是政府投入,对听力问题的重视程度都很有限。据报道,7000万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只有不到8%使用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来帮助恢复或校正。除了康复机构较少,自身意识不够外,高昂助听器价格可能也是阻碍之一。尽管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价格低廉的助听器,但真正针对重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针对这些有迫切需求的人群所设计的助听器,大多一只就在千元以上,稍好的甚至要上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着实是很重的负担。
政策层面,2014年中央财政拨款的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有100亿元,北京甚至曾豪言每年花2000亿元来治理雾霾,相比之下,政府一年投入治理噪音问题的经费大概只有后面这个数字的2%。诚然,治理雾霾和治理噪音所采用的方法、原则、目的都有极大不同,但重视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这并不需要否认。
实际上,听力障碍确实会引发十分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会导致人们社交上的困难,持续耳鸣、部分频段的听力障碍还可能会引发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性疾病。讨论如何控制噪音、减缓听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并非没有对噪音污染进行防范和控制。我们有《环保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条例对噪音污染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也大致确立了监管的原则。然而,这些法律与其他环保相关的法律一样,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尤其是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更是如此。除了过度着迷于追求经济发展这个笼统的原因外,噪音管理确实由于声音的本质特性而存在着独有的难度。
▲ 机场也是常见的噪音来源。 (C) mapio.net
首先,人的听觉十分脆弱敏感,缺乏对外界声音主动防御的能力。眼可以不看,嘴可以不吃,手可以不碰,鼻可以不闻。相对来讲,想要让耳朵不听是很困难的。即便把耳朵堵上,人仍然可以通过颅骨由内耳传递部分声音信息。退一步说,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亦会产生声音,从这种角度来说,人不可能获得一个“绝对清净”的环境。因此,无论是工业噪音还是耳鸣,当恼人的声音来袭时,人是难以通过自身调节来抵御的。所以,控制噪音所关注的焦点应当放在对发声源和发声途径的控制上。
其次,声音的基本维度是时间,好似“雁过无痕,叶落无声”。当声音“完成”后,很难找到它留下的痕迹。相比之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图像依然会留存,可以擦除;在一定的空间内,气味也难以逃离,可以驱散。只有声音结束了就结束了,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其他感官可以觉察的变化,也就谈不上对它的控制和校正。即便用其他方式记录下了这个声音,逻辑上讲也无法完全重现那个一模一样的声音,因为发声源、传播媒介,甚至温度、环境等会对声音传播产生影响的要素都不一样,也很难判断这个声音到底是什么样的。
因此,想要通过事后追究来控制发声源,既不能阻止可能已经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无法断定在那个时刻的这个噪音到底产生的多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交警们在禁鸣的马路上拦下鸣笛的车辆,只能寄希望于杀一儆百,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决定自日起,禁止机动车在部分区域(路段)内鸣喇叭。 (C) ts.cn
这样一来,最好的办法无非是事前对发声源和发声途径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并寄希望于一旦这一规范被违反,可以及时获知。既然涉及到事前控制,这就涉及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噪音?究竟什么样的声音,在什么情况下是噪音,需要对它进行控制?
“噪音”是一个纯粹由人设计出来的概念,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个声音叫做噪音,它是一个模糊的、意义不明的所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里,对噪音的界定,基本都用了一个描述性的词,叫做“干扰”。比如第三章第二十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既然是描述性的,那么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主观的、牵涉到社会约束的判定。例如,有些人觉得摇滚乐是噪音,有的人并不觉得,这就是主观判定。但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半夜在全是住户的居民楼里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故意大声播放的摇滚乐是噪音,即便是喜爱摇滚乐的人也会认为是噪音,这就是社会约束的判定。无论是主观判定还是社会约束的判定,都是在对“噪音”这个概念做一个心理上的描述,即:对主体产生干扰的,就是噪音。
正如上面所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什么是噪音”有着相同的理解。迈克·戈德史密斯在《吵!噪声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工业革命初期的人们甚至对蒸汽机运作时发出的巨响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因为它意味着人类蒸蒸日上的生产实力。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噪音”的界定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性力量,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除噪音”,而是通过对噪音/非噪音的规范,直接干涉社会生产和生活,同时也规训着主体的行为习惯,打造一种正确/错误的文化观念。在这一点上,客观的对声音的物理特性值和主观的心理因素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
例如,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于工业企业产生噪音的测量,主要还是基于对声压级的测量,例如在某一个区域、某一个时间段,声压级不能超过多少分贝。
一方面,声压级自然是很重要的对声音的考察特性,但并不意味着声压级值小的就不会带来干扰。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声音稍大但却较为稳定的噪音对一个正在看书的人的干扰,未必就大过在他旁边用稍小的声音放一首他最喜欢的歌。诚然,大多数人会觉得,声音越小,干扰肯定会越少,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因果关系,充其量只能说在结果上有些联系。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个规定来制定应对的策略,比如控制在测量时间里、测量地点方位的声音强度,以达标作为最终的目的,而不是真正地长期控制住“噪音”。因此,这样的防治工业噪音的方式,实际上只是对企业生产的变相“征税”而已。
如果说上面这个例子只是涉及到博弈策略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个例子就设计到道德判断。每年高考进行时,学校周边的马路都会成为严厉的“禁鸣区”,考场附近部署的大量警力,会对鸣笛车辆课以重罚。实际上,这种特殊时期的集中整治所依据的标准,并不完全是法律上的,因为学校并不是只有高考的时候才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而平时的大多数时候警察也并不会管。这种整治的依据更多是道德上的——你的一次鸣笛,可能会影响里面考生的一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噪音的控制,实际上是在控制人们的道德观念,进而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哦,这样做的是不对的。
▲ 2014年高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试,交警要在考场附近路段设立“禁止鸣笛”的标识。 (C) wehefei.com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声音特征的客观测量和对噪音的主观断定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正是这个差别,使得防治噪音成为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真的需要防治噪音吗?当然。也许未来有一天,人们戴助听器就像戴眼镜一样普遍,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任由自己的器官受到折磨。
但究竟应当怎么样来防治噪音,保卫我们的听觉?眼下,中国对噪音问题的相关调查和研究少之又少,主流上对噪音的控制基本还是围绕着声音的物理特性展开。目前,也有一些研究开始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探索“以动制动”的可能性:利用人的听觉遮蔽效应,设计一个适合个人的稳定的声音环境来淹没外界的不稳定的声音干扰。
事实上,这两个方向都是有必要的:因为声音的传播和接受天生地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特性。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理解方式,判断是否噪音似乎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看上去千差万别,似乎难以找到统一的方式。
但是,规训式的文化教育会使一个群体的理解方式有很大相似性,这样的群体对噪音/非噪音的理解也更容易类似。这或许提供了一个“社会心理”的路径,从文化的角度来防治噪音,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意义的选择。
聂可,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婴儿听力障碍如何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