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个住啦说,工作干不好,同学会班长混的最不好又看发,说简单工作不好了,复杂工作不让着做心里什么自慰有谁体会过了,

拒绝访问 | www.xuexi99.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xuexi99.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b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在超市工作促销员做的不开心怎么办和一个大姐关系不好。完了给业务员打电话说她不好被她听到了。经过班长_百度知道
在超市工作促销员做的不开心怎么办和一个大姐关系不好。完了给业务员打电话说她不好被她听到了。经过班长
在超市工作促销员做的不开心怎么办和一个大姐关系不好。完了给业务员打电话说她不好被她听到了。经过班长调解没事就。可是我感觉不太好超市人都太坏了都是老女人30多岁我21台傻了没有心机不想做了怎么办我才做半个月怎么离职怎么给领导说求大家帮我。还是换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超市离职确实要谨慎,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曾被超市克扣工资他只干了一个月。超市是流动大的行业一般年轻人干不长的,要走还是早走。诚心为您解答,希望不吝采纳。
那我该怎么办
我做的立白洗衣液促销员
那属于厂家的促销员啊,不知道谁给你开工资。看看你能不能调个超市什么的话,要走的话你就找比较上层的人,下面的可能会克扣你。
我们公司给我发工资
不是超市发
我今天没有去给领导说换个超市
要木就不做了
等他电话呢
估计可以换的,加油。
领导不让我走纠结
真是纠结啊,那你要好好考虑了。学学为人处世也好,另谋发展也好,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采纳率:48%
来自团队:
直接说。但是,走到哪儿都一样,要多学习,多请教,尊重别人,适者生存。
那我该怎么办
离职呢还是换超市呢
换过工作吧。
那怎么离职
我不适合这项工作,我想辞职,请老板结算一下工资。
她不批怎么办
不要工资,走。腿长在你身上。
领导不让我走纠结
先干干吧,给领导个面子,你还年轻,多学一点知识有好处。
每一个工作环境都会有不如意,要自己去适应环境还不要环境去适应你,慢慢的去搞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安心工作吧!
那我该怎么办
继续工作,慢慢的让自己去适应
今天没去上班
我到底该怎么办啊。领导不让我走纠结😖
鼓足干劲,坚持就是胜利
促销员也就是受气员门店的员工能吃人受气不说还找借口罚款。
辞职,换工作
理由是什么呢
等会领导给我打电话了我怎么说呢
病了,还卖给他们了吗,自己爱干不干就走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又要上班了,作文
您的位置: →
又要上班了,作文
又要上班了,烦!要是总是放假多好啊!总过清明节多少啊
文章标题:《又要上班了,作文》相关阅读作文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内容摘要:作文前,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能解决作文时 “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能使整个习 作指导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实感性强,有利学生学会。关键词:作文 学生 教师 准备工作 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时“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是我们语 文教师作文指导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作文材料的问题,又是 学生作文兴趣以及成功与否的关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小学生不能从 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开始,而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 。” 苏霍姆林斯基为自己实验学校学生推荐的作文题, 观察作文题占 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其中小学生阶段作文题目中有百分之八 十以上是观察作文题目。据有些资料显示,日本中小学写作教学 很少让学生写回忆生记叙文,而是提倡写“生活作文” ,引导学 生事先进行社会观察以后写文章,如果按照文体划分的话,大致 属于说明文或调查报告一类。日本学者认为,在生活作文中,提 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非其唯一的目的, 其重要目的在于学生关 注周围的生活世界,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 把培养作文能力与人格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英国是崇尚文学 的国度,其小学写作教学干脆分为虚构作文和非虚构作文。虚构 作文允许充分想象,鼓励学生写童话、故事这类文学作品;非虚 构作文则多写应用文体。国外同行这些做法,非常巧妙的化解了 小学生作文材料困难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当堂写回忆性记叙文, 当然就不会产生学生作文无材料可写的尴尬。新课程标准虽然回避了“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的观点, 要求“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 们的语文教材中写回忆性记叙文的命题仍占有很高的比例, 学生 作文时“难为无为之炊”的困难仍然严重存在。再加上教师作文 指导方法欠佳,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自己拿着《同步作文》 “仿 写” ,学生就更是害怕作文。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认为“作文教 学应特别注重作文前的准备”,把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 材”的工作安排在作文指导课之前, 事先将作文题目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在作文前有目的、有意识会去观察生活,去收集材料。作 文前,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就能解决作文时“难为无米之炊” 的问题。如“写一种喜爱的小动物” ,事先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 时间去观察,做记录,甚至可以自己去养。这样,学生事先为准 备作文材料而去做大量工作。为了写好一个小动物,他们仔细观 察了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 还上网收集 了有关这种小动物的各种有趣的资料, 并且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 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了写家乡的变化, 他们通过采访、 观察,做记录,查阅资料等。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 , “写什么”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作文前的准备,其实质就是改“当堂回忆”为“事先观察” , 将写回忆性的记叙文转变为写观察作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 叙文写作指导的策略, 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作文无材料的难 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细致、精确地观察,有效地刺激知觉水 平的提高。如何让学生的材料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有效, 教师的准备工作 也很讲究。除了精心备课之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在 写小动物的作文前,我发给学生一张作业纸,上面提示了学生收 集材料的两项工作:一是观察实践,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可以是家里养的,也可以是亲朋好友家养的,观察的内容包括外 形、嬉戏、进食、睡觉、脾气、本领等方面;二是收集整理资料, “查一查书报、网络,或者与你熟悉的饲养同一小动物的人交流 交流,记录整理有用的资料” 。这其实是一种十分简便,但非常 有效的收集作文材料的方法指导,不仅让学生收集到了作文材 料, 而且让学生经历了收集材料的过程, 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 体现收集材料的方法策略。不要看轻这张薄薄的作业纸,它把作 文的“准备工作”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我们的精心设计和具体的指 导方法,成为作文课堂上的一大亮点。有了作文前的“准备工作” ,使得作文课堂的指导不需要再 从回忆 “写什么” 开始, 可以直接从分享所收集的作文材料开始, 提高了教学的起点, 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 “怎么写” 。因为有了作文前的观察、记录,所以,这次作起文 来,学生兴趣盎然,好的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中等生写得详细 具体,后进生篇幅不再那么简短,总之,学生“有准备”的作文 效果非同一般。作文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表现为学生的准备,教师指导方法的“准 备”同样十分必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能使整个习作指导 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实感性强,有利学生学会。新课程改 革以来,语文课程在加强人文教育的同时,一度出现了淡化语文 知识教学的倾向,表现在作文教学上,就是重内容、重情感,而 忽视写作方法的指导, 似乎小学生写作文, 只要解决了 “写什么” ,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固然是自我建构的, 需要通过学生大量的写 作实践活动,但是适当的写作方法教学,可以缩短学生暗中摸索 的过程,加速作文学习的进程,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也是作 文指导的价值所在。我在作文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指导写作方法的 三个环节:儿歌游戏抓特点――佳作引路写具体――段写显身 手。第一个环节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认识各种小动物特点,通过儿 歌、游戏、小组讨论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并 发现各种小动物的不同特点。第二个环节以佳作赏析引路,通过 列举学生写的小动物、作家笔下的小动物,还有学生在“观察作 业”中即兴写下的小动物,让学生通过学习实例多角度反复深入 体会如何描写小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动 手“片段练写” ,在动手实践中将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整个习作指导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环环紧扣,而且具体细 腻,实感性强,有利学生学会。教师只有在作文指导前精心准备 设计方案,方可收到如此效果。作文课堂中常有的不足之处,就是让学生动笔写的时间太 少,因此,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动手练笔的时间。我们的阅读课学 生书面表达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 作文课再不安排充分的时间让 学生动笔写作,那就会影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平时我们 堂而皇之的方法指导时间可以适当压缩, 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 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作文前有准备,作文时得到有 效的指导,作文后有修改,一篇篇吸引人的作文就出自小作者的 笔下,他们也就不再害怕作文了。文章标题:《又要上班了,作文》相关阅读材料不仅要真实, 有生活气息, 而且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足以表达中心思想。为此,写一个人,要写他做的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事;写很多人参加的事,要写最突出的一个人;记一件事, 要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有一句话叫做“窥一斑而见全豹”,说的就是借典型来反映一般。当代作家魏巍在谈他写作《谁是最可爱 的人》的体会时说:“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生动的 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 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 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这就是材料以少胜多、以质胜量的典型例子。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呢? 首先,必须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要学会“剥笋”,从纷繁的材料中,选取典型的材料,由表及里,抓住 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其次,采用比较法。可以选择一组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加以分析、比较,看哪一个材料更具有代表性, 更能够说明问题。要选取典型的材料典型,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指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那么,怎样的材料才算 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讲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 表其它的材料――选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 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忆铁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先概括地写铁人 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接着,便具体记叙有一天他去托儿所查看这件事。他听到 孩子的哭声,便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并且狠狠地批评了那位阿姨;在回去的车上,当得知批评错了, 身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的王进喜,立即让车调头回去,当面向那位阿姨赔礼道歉;这还不算完,晚上他还 为此事万分不安、自责不已,夜都很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出铁人王 进喜“关心群众、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无需再举他例。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写得怎么样?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我的二婶儿 我的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可是凭心而论,在孝敬奶奶这一点儿上,妈妈 比起我的二婶儿来,还差得远呢! 做好了饭菜,二婶儿总是先把奶奶扶到桌前,把好吃的菜拉到奶奶一边。新买来席梦思床垫,二婶儿 让二叔先给奶奶铺上,好让奶奶躺在床上能舒服一些,换下来的木板床他们自己用。为了让奶奶的皮肤保 持清洁,二婶儿每周给奶奶擦一次身,从里到外换洗一次衣服。有一天,我去二婶儿家,见二婶儿正背着奶奶走下楼来。我问这是要去哪儿,二婶儿说:“前几天天 气不好,今天好不容易晴天了,我背奶奶到楼下晒晒太阳。”二婶儿把奶奶背到楼下,轻轻放在小凳上, 让奶奶坐稳。随后,二婶儿又上楼拿来梳子,端来一盆温水,坐在奶奶身旁,一边和奶奶谈着家常,一边 为奶奶梳头、洗脚。梳洗完毕,二婶儿又把奶奶的腿托起来,平放在自己的怀里,认真地给奶奶剪起趾甲。看着二婶儿的动作、神态,真像是在雕刻一件十分精细的物品。我说:“二婶儿,我来给奶奶剪吧!”二 婶儿抬起头,笑着说:“我来吧!等我的眼睛花了,再由你来为奶奶剪。” 多好的二婶儿啊,我真为奶奶有这样的好儿媳自豪、高兴。本文太感人了,所选材料太典型了。仅二婶儿背奶奶晒太阳,为奶奶梳头、洗脚、剪趾甲这一件事, 就足以表现二婶儿无微不至地孝敬奶奶的高尚品质。它比选取其它十个、二十个材料更能说明问题;除这 个材料之外,再多选取哪怕只是一个材料,都是多余的。这再次提示我们:在选取作文材料时,务必要增强“典型”意识,无论是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新颖 的材料,还是选取独有的、感受深的、藏匿心底的材料,都要与“典型”挂钩,都必须是典型的材料。【思考练习】 (1) 什么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注意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 (2)写一位自己最尊敬的人,要求选取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人物,自拟题目。2.选材要典型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能以一当十,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的材料,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要选出典型的材料,就要学会在比较中挑挑拣拣。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比较时, 要强调一个“严”字,也就是要将我们想到的符合题意的那些材料,一个个地从各个角度比一比,权衡一 下,看看哪个材料最有说服力。这样,我们就不怕选不到典型的材料了。例文 43:世上不只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又听见那首歌了,我再次想对《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作 词者提出“抗议”,因为我认为世上不只妈妈好。我的爸爸、妈妈工作忙,很少抽出时间来陪我,家里常常只剩我一人。每当这时候,邻居王大妈就来 到我家,陪我睡觉,给我做饭,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次我生病了,王大妈一直守在我床前喂药、喂饭。连在幼儿园的小孙子也忘了去接。结果,她的小孙子还是被幼儿园阿姨送回来的。在家里,王大妈是最关 心我的人。期中考试那天,爸妈又不在家,恰巧王大妈去住院了。我只好饿着肚子去考试。在教室门口,王老师 看见我散乱的头发和一副似乎没有精神的样子,把我带到办公室问:“你怎么了?”我哭着说:“妈爸他 们不在家,没人做饭。”王老师从抽屉里拿出面包、冲了杯麦乳精递给我说:“别哭,快吃吧,吃饱了好 去考试,有为难事找我啊。”她又帮我梳头、洗脸,送我进考场。学校里,王老师对我的关怀胜过妈妈。一天,我去姑姑家,走上公共汽车,人都坐满了。售票员阿姨拉着我到她的位置上,和我说说笑笑。到了站,她又对我说:“路上小心,别乱跑。”我第一次去姑姑家,路不熟,是一位叔叔带我找到地址, 而他不留姓名便走了。 我到处都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要让《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作词者改词, 应该是“世上不只妈妈好,没妈的孩子照样像块宝,到处都有人关怀,幸福享不了??”你说改得好吗?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材料,写出了“王大妈”、“王老师”、“售票 员”、“一位叔叔”??对自己的帮助。这几个典型材料,充分地叙述了“我到处都得到别人的帮助、关 怀。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从而认识到“世上不只妈妈好”。从小作者叙述的几件典型的事例中看出新 的社会风貌,赞美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呼应独具特色,改动的歌词非常切合叙事 的内容,小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的巧妙。《世上不只妈妈好》 这篇文章, 看来小作者是精心地选择典型材料有邻居王大妈, 有班主任王老师, 有售票员阿姨, 还有不相识的一位叔叔。这些材料代表的面很宽, 足以说明全社会的人都非常关心青少年。事情虽小,含义却很深刻,使主题更具积极的意义。例文 44:风趣的叔叔傍晚,落日的余辉撒满了大地,给杭州城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马路上,行人们都匆勿地赶回家。我却独自在马路上徘徊。我迷路了。后悔刚才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好音出来,还向老师逞能,说自己会 回家。我强忍着眼泪,鼓了鼓勇气,去向一个叔叔问路。他转过头来,向我投来一束惊讶的目光。他头上戴一顶建筑工人的防护帽,身上穿着建筑工人的工作 服,肩上搭着毛巾。一看便知道他刚下班。“请问,这里到延安新村乘几路车?”我问。“怎么,成了迷路的羔羊了?”他眨了眨眼,巴掌一伸,说,“乘 51 路!” 我感激地谢了谢他,刚要走,他拉住了我,说:“让我这叔叔来送送你吧!”他把我领上车,又送我 下了车,还要送我到家里呢。我说不用了,从这里回家,我闭着眼睛也能回去!他拗不过我,便风趣地说“闭着眼睛?可别撞在汽车上。”说着,他作了一个倒下的动作,逗得我哈哈大笑。他摘下帽子,向我一 挥手,说:“拜拜――!”回头走了。我才走了两步,他忽然又追了上来,拍了拍我的肩说:“小兄弟,我得送你回家,要是你再迷了路, 我可对不起你爸爸妈妈呀!”说着,不容我推辞,把我送到了家。我返身要谢他,他又调皮地挤了挤眼, 学着我们在作文里常写的“套话”,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匆匆走了,但那风趣、幽默的声音依然萦绕在我耳际?? 这篇文章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像这种为问路人指路的小事,在自己的身边时时出现,为他人做好事 更是举不胜举。在众多的材料中,小作者选取这个典型事例,这位工人叔叔不仅指路,而且还送作者回家。这种帮人帮到底的精神,不正像雷锋叔叔大雨夜送婆孙俩回家的情景吗?小作者写得是那样的逼真,那样 的风趣,使文章更加感人,这感人的材料就是典型的材料。你在一篇文章里写几件平淡的事例,也顶不上 这一个典型的事例,可见典型的材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有多大的作用。 看来要很好地表现中心思想,不仅要注意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还要注意选取最典型的材料,做到以一 当十,以少胜多。有时候几个人(或几件事)都可以表达这个中心,但有的人或事比较突出,有的人和事 则比较一般;有的材料相当感人,有的材料却十分平淡。在这种情况下,选材就要注意突出那些最典型、 最感人的东西而舍去或少写一般平淡的材料。但同学们的作文中,常常对此注意不够,不知道、也不善于 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达中心,而往往只要是能够围绕中心的材料,则不加选择,不管典型与否,随随便 便写上几个。比如为了表现一个同学自觉遵守纪律,使用的材料是①上课不随便谈话,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 ②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③有事向老师请假; ④不调皮,不捣蛋,集体活动时能服从统一指挥。又如为了表现一个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思想、好作风,安排的几件事情是①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不乱扔瓜皮果壳; ②到公园春游时,不任意攀枝折花; ③给一个外地人指点寻找的地址方向。以上两例,从提纲上看,使用、安排的材料,都没有偏离中心思想,换句话说,都是围绕中心选材的; 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最突出的毛病――“选材不典型”。这些被选用的材料,虽然可以表达各自的中心,但材料都显得一般化,平平淡淡,没有说服力和感染 力。比如一个同学能做到上课不随便谈话,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这又有什么特别的呢?文中所列 举的事情,不仅其他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而且也是被表扬的同学所应该做到的、实在是“微不足道”。运用一些应该做的事来表现某一同学的所谓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就显得不够典型、不够深刻了。又如第 二例中选用的材料,也是显得极其一般化。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等,都是最起码的 要求、是应该做到的事。. 立意要新颖新颖,即新而别致。立意新颖,指的就是文章立意要新,不落俗套。选取材料讲求新颖,立意更讲求 新颖。文贵创新。立意新颖,文章才吸引人,鼓舞人,耐人寻味。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呢? (1)打好选材基础。注意选取紧扣时代脉搏的材料,注意选取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与众不同的材料,就可以使立意直通“新”的彼岸。因为这些材料中往往就包含着有新意的 中心。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特点:拜神一天,姨妈去“高庙”拜神。出于好奇,我也跟随着姨妈去了。步入大门,里面乌烟瘴气,你拥我挤。透过浓浓的烟雾,我看到一批批善男信女焚香、烧纸钱。有的 三拜九叩,求神保佑富贵平安;有的祈求自己前程无量;有的向主持求签,他们各自拿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脸上流露出或懊丧,或高兴,或愤恨,或恐惧的表情。我想:就这小小的纸条,不知坑骗了人们多少钱财。听说,这个庙里的正堂有关羽的神像。我使劲地擦亮眼睛,想看清楚这个流芳百世的义胆英雄。但,我看 到关羽那原本红色的脸膛儿被烟熏黑了,他身上落满了农民的血汗钱,跟前摆着丰富的贡品。他昔日的英 姿仿佛被钱财掩盖了。突然,门外有一个老婆婆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扑通”一声跪在神像面前,哭诉道:“关老爷,救救 我孙子吧,他现在卧床不起了。呜??”。这时,主持从人群中走出来了,对老婆婆说:“不用怕,关老 爷会救你孙子的。你带我去你家,让我给你孙子施法。”接着,老婆婆带着主持向门外走去。我本想拦住 他们,告诉老婆婆这是骗人的,但是一句话能动摇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吗? 我走出高庙,发现烟雾悄悄罩上了小乡村,村庄好似睡着了。是的,村庄睡着了,人们睡着了,他们 何时才会醒来呢? 本文立意既深刻又新颖, 反映了有些人“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至今还未醒悟的现象。文章立意 如此深刻、新颖,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选取了好的材料。(2)学会从多侧面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材料新的侧面去立意。多个材料可以表现同一个中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往往又会得出不同的中心 思想。这就提示我们:遇到或选取一个材料后,要注意从多侧面去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正面 想想,从反面想想,尤其要重视联系当前实际,从新的侧面去开掘材料的意义,然后通过反 复比较、选择,进而确立出富有新意的中心思想。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我”和小妹在家里画画玩,为了争用一支颜色笔吵了起来,妈妈回来后不 问青红皂白就打了“我”一顿。从正面想想,“我”很气愤,恨妈妈;从反面想想,“我”又很惭愧,应 该谦让小妹。显然,从后者立意,要比前者新颖,文章的教育意义也更大一些,这也正体现了“要学作文, 先学做人”的道理。又如:一位老爷爷退休之后,仍坚持为邻居做事。从这个材料中提炼为“助人为乐”当然可以;如果 从“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或“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角度去提炼,就显得很有新意。【思考练习】 (1)立意新颖,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 (2)看看下面的题目、材料,然后选取一个富有新意的主题,写一篇短文。题目:我的叔叔 材料:叔叔是体操教练,负责全县小学生体操尖子的培训工作。一天,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叔叔照 常准时到体育馆去上班。这一天,只来了一个小运动员,叔叔耐心地辅导他。晚上八点了,叔叔把小运动 员送回家后,才回到自己的家里。主题:①叔叔遵守纪律;②叔叔喜欢自己的工作;③叔叔关心运动员;④叔叔对工作认真负责;??选材要新颖新颖的材料,就是说,材料本身既要新鲜不俗气,又要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风貌。新颖的材 料,生动有趣,本身就是最有吸引力的。不少同学选材落俗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那些人所共有、人所共知的材料。其实,我们每个人居 住的环境不同、生活的家庭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脾气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所见所闻也不同。因 此,如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之处当作选材的宝库,那么你选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它决不会和任何 人重复,而且肯定含有新意。例如,有个同学写《在家里》,她没有像一般同学那样去写爸爸严格要求她,妈妈连夜为她缝制新衣 裙,也没有写过生日、吃蛋糕之类的内容,而是写了她家里特有的生活内容――家庭新闻发布会。小作者 选择了三个内容。一次是星期新闻发布会,由妈妈宣布邀请左邻右舍举行一次元旦音乐会,会上,爸爸的 口技《八面埋伏》共谢幕三次,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另一次是春节新闻发布会,由爸爸宣布举行家庭烹调 比赛,爷爷做的松鼠黄鱼,因色香味俱佳被评为一等奖,小作者的虾仁炒蛋也荣获鼓励奖。还有一次是生 日新闻发布会,由小作者宣布全家给爷爷做六十大寿的礼物,礼物中除定制的大蛋糕外,还有妈妈的“上 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的证书,爸爸自己写的一首祝寿诗,最精彩的是小作者画的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高 山青松和滔滔大海,象征爷爷“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这篇作文避开了一般同学常写的那 些内容,从作者自己的特殊经历来选材,所以使人感到十分新鲜。譬如,题目《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有的写上学时扶盲人过马路,有的写放学后留在教室里修桌椅, 有的写下雨天为怀抱孩子的妇女撑伞,有的写冬天为军属王大爷扫雪等等。切题吗?都切题,这些事都反 映了我们的好思想、好品德。但是,老师在作文后面的批语上,常常有这样一句话:“材料平淡,比较一 般,以后希望选一点新鲜材料。” 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扶盲人过马路这种材料,不少人已经写过,是人家写烂的材料。就 好像别人嚼烂的蛋糕再放你嘴里去嚼,肯定你觉得无味,吃起来无精神,甚至要吐出去。卢俊同学在下面 这篇作文里记叙的也是一件有益的事,但这件事就很新鲜,很有特色。例文 45: 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水塘边,有一群小孩子手里拿着石块,向一只全身青灰色的动物掷去,嘴里喊着:“快!快!快堵住, 别让它跑了。”我十分好奇,奔上前去,提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蟾蜍,也叫癞蛤蟆。透过它身上沾着的 黑色的泥巴,可以看出它身上长着褐色的斑点,略微突起的眼眶。突然身后有人喊:“快放下,它有毒!”我吓了一跳,蟾蜍“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我回头一看,原 来是那群追打蟾蜍的人喊的。他们见蟾蜍掉在地上,马上围成一圈,把手中的石头继续向下掷,高兴地喊 着:“打呀,打癞蛤蟆哟!” “别砸了! ”我猛地想起我们生物兴趣小组里的指导老师说过, 蟾蜍是益虫, 应该保护它, 便大声喊“癞蛤蟆是吃害虫的!” 他们住了手。一个小男孩站出来,身上到处是泥,闪动着两颗黑色的眼珠,说:“别骗人,上星期天, 我到郊区的水塘边去玩,回到家,脚就肿了。外婆说是被癞蛤蟆咬的。” “不可能,癞蛤蟆根本不咬人!”我反驳道。“那我的脚怎么会突然肿起来的呢?”小男孩又提出了疑问。别的孩子也纷纷响应。我大声说:“癞蛤蟆的确不咬人,不信,咱们就试一试。”说着,我把手指头放在癞蛤蟆的嘴边,只 见它不但没有咬我的手指,反而向后跳去。我又说:“我们的生物兴趣小组的老师说,癞蛤蟆一天可以吃 二十只到三十只害虫,不信,你们可以去问!” 他们终于相信了我的话,闪出一条道,看着癞蛤蟆慢慢地跳进水塘边的草丛里。在他们的眼里,癞蛤 蟆不再那么丑陋了。只要我们仔细地想一想, 像卢俊同学记叙的这种“新鲜而有特色”的事, 每个同学几乎都能在自己的 经历里找到。因为每个同学都有①自己独有的兴趣、爱好――你喜欢打乒乓球、拉二胡,他爱好钓鱼、种花; ②自己独有的条件、 环境――你住在月湖边, 父亲是高科技人员, 他住在闹市中心, 母亲是汽车司机; ③自己独有的个性、脾气――你爽朗、活泼,他拘谨、腼腆; ④自己独有的亲戚、朋友――你的舅舅在国外留学,你的好朋友是个国际象棋迷,他的姑姑是一个脑 外科医生,他的好朋友是个猜谜大王; ⑤自己独有的志向、抱负――你将来想当个建筑师,他将来想当个宇航员等等。如果你在作文时,能选择自己独有的材料,写出独有的感受,那么,你选择的题材就不大可能跟别人 雷同。你的选择就新颖,这就具备了优秀作文的条件之一。 例文 46:我的课外生活“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猫哭老鼠――假慈悲”??搜集这些饶有风趣的歇后语是我课外生活 的内容之一。也许会有人说,歇后语嘛,无非是一些俏皮话。可我要说,这是因为你不懂歇后语的缘故。我国的歇后语,语言是那么风趣,比喻是那么形象,文字是那么精练,含义又是那么深刻。那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我对歇后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6 年春节,一位伯伯来我家作客。吃饭时,那位伯伯喝了几口酒,话多起来,只听他说:“我们厂里调来几个年轻工人,他们工作时说说笑笑,很不认真,简直是猴子屁股―― 坐不住,大象屁股――推不动,老虎屁股――摸不得。我对他们真是没有办法啊!”我一听, 乐了。这伯伯说的那些诙谐的话怎么这么有趣啊!那位伯伯走后,爸爸问我:“刚才那位伯伯说的那些风趣的歇后语,你觉得怎样?”我回味回味琢磨 琢磨,说:“歇后语的前半句像谜语,后半句像谜底。”爸爸满意地点了点头,并叫我要好好学习歇后语。从此,我对歇后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准备了歇后语搜集本。我主要从三条渠道搜集。一是看书, 我从书上找到了许多歇后语,如“螃蟹上岸――横着走”,“狗撵鸭子――呱呱叫”等等。这些我都一一 记了下来。二是听广播。记得在一次少年儿童广播节目里,听到了这样两个歇后语:“狗熊钻烟囱――太 难过”,“聋子的耳朵――配搭”,我就连忙记到了本子上。三是注意听大人们的谈话。一天,我和爸爸 去王府井百货大楼买衣服,买完后,我们刚要走,忽听两位阿姨高声谈话。一位身穿青布衫的说:“我们 那儿最近分房子??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我说大妹子,我对你可是灶王爷上天――有 一句说一句啊!”我一听,这不是歇后语嘛?我怕忘了,赶忙掏出纸和笔,蹲下来,把纸垫在膝盖上写起 未。周围的人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我顾不得这些,迅速记下歇后语,就像得到了什么心爱的东西似的, 心里美滋滋的。日积月累,我搜集的歇后语已有八百余条。这些歇后语,像一首首名诗绝句,耐人寻味;像一朵朵思 想的火花,发人深思。它对丰富我的语言,提高我的作文表达能力给了很大的帮助。记得去年“七一”前 夕,老师布置了一篇歌颂党的作文。我在文章开头,写了这样一句话:“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越来 越好,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文章结尾,我又写到了“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不做墙头芦苇――头重脚 轻根底浅,不当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老师在讲评作文时还表扬了我呢! 这篇作文首尾都用了歇后语,开门见山,点明文题,结尾含义很深,从作文写到做人,值得回味。但 更值得回味的是:这篇文章选材新颖,写出小作者独有的兴趣、爱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像有的同学 写一些别人常用的旧材料, 你的文章一开头, 别人就知道你下面要写什么,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就太无味了。选材时,有时候还会发生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材料是常见的、平淡的,但由于小作者对它有独有的 感受,并情真意切地写下来,这样文章也会显得十分新鲜,不一般化。 我们平时用的铅笔盒是司空见惯、人人都有的。如果对它没有一种独有的感受,为了写“铅笔盒”, 那材料很可能“平淡无奇”。然而谢燕军同学却不同,她把家里的三个很平常很平常的铅笔盒写得新鲜而 不平常。例文 47:三个铅笔盒在我的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两个铅笔盒, 它们是爸爸和姐姐用过之后留给我的。虽然它们破破烂烂 的,没人喜爱,可是,我对它们却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铅笔盒是木头做成的。盒子上贴着一张破了角的白纸,上面落着一层细细的灰尘,写着“努力完 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几个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来,里面很干净,精巧的手艺把里面分成几格。爸爸告诉 我,这是他用自己的双手做成的。这个铅笔盒陪伴着爸爸度过了艰苦的小学和中学时代。另一个铁皮铅笔盒是姐姐读书时用的。铅笔盒的面上生了锈,漆也弄掉了许多。上面模模糊糊地画着 三个小朋友。里面铺着一张白纸,还贴着一张课程表。姐姐说,这个铅笔盒在当时是班级里最漂亮的一个, 大家都羡慕它。如今,我上学了,妈妈特地为我买了一个塑料铅笔盒。铅笔盒上画着两个小学生,他们背着书包,眼 睛出神地凝视着前方;他们右边,一台崭新的拖拉机奔驰在广阔的田野上,好像在向他们招手微笑;他们 左边,一艘万吨轮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一枚带着卫星的火箭正腾空而起。我久久地注视着这优美的 画面,爱不释手。什么时候,我也能驾驶着拖拉机,在田野上奔驰;什么时候,我也能驾驶着轮船,在蓝 色的大海里航行;什么时候,我也能坐上火箭,飞上祖国的晴空,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 爸爸、姐姐用过的铅笔盒和我的相比,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装帧艺术上,都黯然失色。可是,这三 个铅笔盒,都各自记录着三个人的踪迹,有着祖国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影子。透过这三个铅 笔盒,我仿佛看到伟大的祖国正在大踏步地前进! 两个破旧的铅笔盒,怎能和我的一个相比!我喜欢自己的一个铅笔盒,但我更珍惜那两个不起眼的铅 笔盒,因为它们记载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1.“开门见山”开头法文章一开始,就把要描写的主要人或事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叫做“开门见山”,让人一看就知道你 要写什么人,什么事。“开门见山”的优点是可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注意文章中的主要 事件――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事件。所以,“开门见山”是一落笔就接触中心思想的。例文 51: 游圆明园遗址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奶奶、妈妈和表弟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园。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武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 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似的。继续往里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 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 我看见了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 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 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 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 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 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群山就像个大托盘,翡翠、珍珠盛得满满的。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 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花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 金光,灿烂夺目。湖水映照着怪石林立,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好像美玉、 珍珠的湖光水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啊!圆明园,你的景色如此多娇。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永远激励着 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文章一开始就把要描述的主要的事――我、 奶奶、妈妈和表弟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 园,直截了当地摆了出来,让人一看就清楚地知道文中要写的是什么事。例文 52:“雷锋”来到运动场(开头)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 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下略]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例文 53:两个调皮蛋 我院有两个调皮蛋,远近闻名。一个叫胡拥军。一个叫刘亚兵。这个胡拥军才十二岁。长得腿粗腰圆,浑身是肉,很是有劲。他的声音粗,音调像大人。尤其是吃饭, 一顿起码要三碗;饿了,四五碗也不在话下。他整天闲不住,不是搞这,就是搞那。一看,就知道是个调 皮鬼。有一回,隔壁邻居的单车没取钥匙,胡拥军一见,等四下里无人,偷偷地推出院门,眉飞色舞地骑起 来。这个人,劲是有,就是骑单车不能上梁。这一回,他骑了几次“三角眼”,觉得没味,便创造新花样 ――骑车不握把。也是偶尔,竟然滑行了十几米远。这一下,他以为自己行了,得意洋洋地几个吆喝,把 他的喽罗兵喊出来,大声宣布:“今天,本将军学会了一个杂技――不扶把能骑车。现在表演给你们开开 眼。”说罢,骑上“三角眼”,放开龙头,一个劲地蹬起来。刚蹬几下,车子便失去平衡,往一边倒下了, “胡将军”被压在下面,哇哇乱叫,我们哈哈大笑起来。那个邻居,发现车没了,只当贼偷了,急得团团转。听到外头笑声大作,跑出来一看,见车子压在胡 拥军身上,说:“你这个调皮大王,我非要你爸爸管你不可!”胡拥军一骨碌起来,冲那个人做个鬼脸, 一溜烟儿跑了。再说那刘亚兵,穿的衣冠楚楚,戴着六百度的近视眼镜。显得老实巴交,文质彬彬,而实际上也调皮 着呢,跟胡拥军可说是一对兄弟! 去年冬天,我家窗上的一块玻璃被胡拥军打碎了,爸爸用一块薄板子挡风。这时刘亚兵正在做飞机模 型,可是缺一块薄板子。他到对面基建工地去找,叫管理木材的轰了出来。他回来路过我家窗口,一眼瞅 见那块薄板子,高兴极了,听听我家无动静,便小心取下,飞快地跑了。碰巧那天晚上北风呼啸,我钻到被子里还觉得冷。第二天,我妈告诉刘亚兵他妈,他妈一听,气得脸都青了。取出竹棍子向他打去,他一闪,他妈打了 个空,他趁势夺路而逃,一路做着滑稽动作,出门去了?? 这两个人如此调皮,什么时候能改呢? 读了《两个调皮蛋》的文题后,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两个调皮蛋究竟是谁吧,小作者没有绕弯子,一 开头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两个调皮蛋,一个叫胡拥军,一个叫刘亚兵,他们不仅调皮,而且调皮的知名度 远近闻名。1.“开门见山”开头法文章一开始,就把要描写的主要人或事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叫做“开门见山”,让人一看就知道你 要写什么人,什么事。“开门见山”的优点是可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注意文章中的主要 事件――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事件。所以,“开门见山”是一落笔就接触中心思想的。例文 51:游圆明园遗址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奶奶、妈妈和表弟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园。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武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 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似的。继续往里走,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 旁松墙内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 我看见了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 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者虽然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但是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 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 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 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 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群山就像个大托盘,翡翠、珍珠盛得满满的。那一座座小桥就像一 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微风吹过,湖水泛起鱼鳞似的花纹,一闪一闪的。阳光照在上面,万点 金光,灿烂夺目。湖水映照着怪石林立,鸟语花香,苍松挺立的群山,群山环绕着景色宜人,好像美玉、 珍珠的湖光水岛。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啊!圆明园,你的景色如此多娇。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永远激励着 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文章一开始就把要描述的主要的事――我、 奶奶、妈妈和表弟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 园,直截了当地摆了出来,让人一看就清楚地知道文中要写的是什么事。例文 52:“雷锋”来到运动场(开头)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 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下略]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例文 53:两个调皮蛋我院有两个调皮蛋,远近闻名。一个叫胡拥军。一个叫刘亚兵。 这个胡拥军才十二岁。长得腿粗腰圆,浑身是肉,很是有劲。他的声音粗,音调像大人。尤其是吃饭, 一顿起码要三碗;饿了,四五碗也不在话下。他整天闲不住,不是搞这,就是搞那。一看,就知道是个调 皮鬼。有一回,隔壁邻居的单车没取钥匙,胡拥军一见,等四下里无人,偷偷地推出院门,眉飞色舞地骑起 来。这个人,劲是有,就是骑单车不能上梁。这一回,他骑了几次“三角眼”,觉得没味,便创造新花样 ――骑车不握把。也是偶尔,竟然滑行了十几米远。这一下,他以为自己行了,得意洋洋地几个吆喝,把 他的喽罗兵喊出来,大声宣布:“今天,本将军学会了一个杂技――不扶把能骑车。现在表演给你们开开 眼。”说罢,骑上“三角眼”,放开龙头,一个劲地蹬起来。刚蹬几下,车子便失去平衡,往一边倒下了, “胡将军”被压在下面,哇哇乱叫,我们哈哈大笑起来。那个邻居,发现车没了,只当贼偷了,急得团团转。听到外头笑声大作,跑出来一看,见车子压在胡 拥军身上,说:“你这个调皮大王,我非要你爸爸管你不可!”胡拥军一骨碌起来,冲那个人做个鬼脸, 一溜烟儿跑了。再说那刘亚兵,穿的衣冠楚楚,戴着六百度的近视眼镜。显得老实巴交,文质彬彬,而实际上也调皮 着呢,跟胡拥军可说是一对兄弟! 去年冬天,我家窗上的一块玻璃被胡拥军打碎了,爸爸用一块薄板子挡风。这时刘亚兵正在做飞机模 型,可是缺一块薄板子。他到对面基建工地去找,叫管理木材的轰了出来。他回来路过我家窗口,一眼瞅 见那块薄板子,高兴极了,听听我家无动静,便小心取下,飞快地跑了。碰巧那天晚上北风呼啸,我钻到被子里还觉得冷。第二天,我妈告诉刘亚兵他妈,他妈一听,气得脸都青了。取出竹棍子向他打去,他一闪,他妈打了 个空,他趁势夺路而逃,一路做着滑稽动作,出门去了?? 这两个人如此调皮,什么时候能改呢? 读了《两个调皮蛋》的文题后,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两个调皮蛋究竟是谁吧,小作者没有绕弯子,一 开头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两个调皮蛋,一个叫胡拥军,一个叫刘亚兵,他们不仅调皮,而且调皮的知名度 远近闻名。2.设问开头法这种开头方法,是依据题目提供的线索,提出问题,造成疑问和悬念,引人入胜,然后围绕提出的问 题展开情节。而问题的答案正是文章情节展开所需要表达的中心。设问开头法的好处就在于读者看到了问 题就会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例文 54:根 星期天,我浇花时,水只浇在泥土上,而后,花儿越发茂盛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去问爸爸。爸爸听了我提出的问题,顺手拔起一根草,指着底部沾满泥土的地方说:“是根把水吸收了。我们给 花草树木浇水、施肥的时候,根就能把养料吸收,维持植物的生命。而且,它深深地向地下扎,使植物不 至于被风吹倒。植物要是没有了根,就活不成了。” 听了爸爸的话,我才知道,原来这又脏又丑的根,竟然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想到这里,我不禁怜悯起它来:“根起着这么大的作用,可它偏偏那么丑陋,又长在地下。它用自己 吸收的养料供给花木,而当人们对鲜艳的花朵,参天的古树赞叹不已的时候,又有谁想到,这正是根辛苦 劳作的结晶啊!唉,根啊根,出了那许多力却连一句夸奖的话也得不到,真是太可怜了!” “不!”爸爸打断了我,说:“这不是‘可怜’,而是‘可敬’。它确实比不上花儿的艳丽,也比不 上树木的高大。可是如果没有它,世上还会有花儿、树儿么?不但如此,它看到人们欣赏花儿的美丽,并 不因而去争取华丽的外衣; 它听到人们赞叹树木的高大, 并不因而与树木争功。它不在乎自己被人们遗忘, 只知道埋头苦干。这就是根的精神,根的风格。” 听了这番话, 我不觉对根增添了几分敬意, 对爸爸说“那么, 我们也应该学习根的精神。”“对! ” 爸爸又说:“我希望你具有根的品质,不要计较名利,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能光追求外表的美丽,要踏 踏实实为人民服务。” 我牢牢地记住了爸爸的话,再看这根,看着看着,我似乎从它的身上悟出了一种美,一种无可比拟的 美。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浇花时,水只浇在泥土上,而后,花儿越发茂盛了。这是怎 么回事呢?这一问题的提出,颇具吸引力,读者势必以急切的心情把结果了解,当我们读完全文后,不仅 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而且还知道了文章是借根的形象, 根的风格, 来歌颂革命队伍中那些不计较名利, 不追求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同志的这一中心思想。例文 55:别吵了一张黄瘦的、哭丧的脸,一头零乱的短发,一身早该换了的衣服和一双早已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鞋。这就是张晓燕。不,她以前决不是这个样子的。在我以前的记忆中,她是一只快乐的小燕子,整天又蹦又 跳,谁见了都会喜欢。可她现在怎么成了这副样子了呢?事情还得从去年夏天说起。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晓燕父母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那天, 我去找晓燕, 正要敲门, 却听见里面“哐 啷”一声,像是什么东西给摔碎了,接着传来晓燕父母的吵骂声。我从门缝里看进去,只见晓燕的父亲正 举着一只花瓶,说:“我砸死你这个臭女人。”正在这时,又见晓燕“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抱着父亲 的腿说:“爸爸,不,你不要再摔了??”她又转过脸对妈妈说:“妈,你们别吵了。”听着那嘶哑的哀 求,我不由得落下了泪,张晓燕你太可怜了! 突然,晓燕泪流满面地冲出了房间。我连忙追了上去。跑到很远的地方,晓燕她倚在墙壁上,两眼发 呆似的望着前方,泪水默默地滴在那条红领巾上。我唤醒了她,她哭着告诉我:“他们吵架了,还说要上 法院,要离婚,他们再也不要我了??”听着那充满哀怨的话,我也忍不住哽咽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安 抚这颗充满伤痛的心。从此,张晓燕变了,变成一个我所陌生的人了。天下的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吵了。我恳求你们别吵了。你们可曾知道,你们吵架会给孩子们带来什 么?带来的不只是儿女们流不尽的眼泪,更带来了幼小的心灵上永远难以弥补的创伤! “别吵了,你们再也不要吵了。”我想我这话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心愿,是所有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 呼唤。文章的开头,首先就展示了晓燕的两幅肖像――眼前的晓燕和记忆中的晓燕。通过两幅肖像对比后, 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可她现在怎么成了这副样子了呢?我们读到这里,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昔日快乐、 活泼的晓燕,变得忧郁、变得发呆呢?为什么晓燕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呢?催人带着好奇心,带着问号,读 完全文。我们再来看三个开头世界上没有一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女儿。但是不是每一个妈妈都了解自己的女儿呢?这可难说了,我的 妈妈就?? 一提起我那“杰作”,全家人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知道这“杰作”是什么吗? 说起我的生活来, 可谓之“单调”极了。每天, 就像钟摆一样, 从家里“摆”到学校, 再从学校“摆” 到家里。可是就在这无数次的“摆动”中,逐渐地形成了我的性格。你想了解我吗?请看我的第一次“摆 动”吧! 以上三个片断,一开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但是不是每一个妈妈都了解自己的女儿呢?你知道这“杰 作”是什么吗?你想了解我吗?这样的设问开头,必然引起读者的关注,扣住读者的心弦,吸引读者往下 读。3.联想开头法这种开头方法,就是先用一件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物或事作为契机,联想到要写的内容。联想中,甲 乙两事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不管是外表的,还是内在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例文 56:一次有趣的校外采访每当我看到摆在书桌上的“小不点”记者证时,便想起暑假里的一件事。 清晨,我们“小不点”文学社的小记者们在张老师、王老师和校外辅导员董叔叔的带领下,高高兴兴 地去进行校外采访,采访的目标是“古安梨”节、百岁老人?? 汽车在公路上飞奔,透过窗口,我们欣赏着沿途美好的风光,远处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像碧绿的地 毯;路边一棵棵小树,摇摆着枝叶不停地离去;草丛里的野花万紫千红,不时飘来阵阵芳香?? 一会儿,我们来到果园,同学们一看,都惊呆了。啊!到处是梨!人们手里拿的是梨,桌上放的是梨, 盘子里盛的是梨,筐里装的是梨,地上堆的是梨,树上挂的也是梨??这里真像是梨的天地。棵棵梨树, 果实累累, 树枝上那可爱的梨娃娃真喜人, 有的仿佛在向我们点头微笑, 有的却像害羞似的躲在叶子后面, 有的压弯了枝条蹲在地上,还有的沾上了黄泥呢!这儿真的是梨的世界呀! 欢庆“古安梨”节大会开始了,果园里的徐叔叔向我们介绍“古安梨”名字的来历和传说:很久很久 以前,尼姑庵的尼姑们种下了梨树。她们勤勤恳恳地浇水、除草、施肥??丰收的季节到了,树上结出了 黄澄澄惹人爱的梨,因此,梨名就叫“姑庵梨”,后来叫成了“古安梨”。接着他又告诉大家,这种梨传 说皇帝最喜欢吃,其特点是:个大、皮薄、水多、核小,又没有渣滓??周玲同学还代表“小记者”们发 了言。临走时,同学们都亲口尝了尝叔叔们热情相送的“古安梨”。我刚咬破梨皮,那比蜜还甜的梨汁, 就一下子从嘴里甜到了心里。离开果园,我们又去采访了一百零七岁的老人。汽车离开公路,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颠簸了约十分钟, 我们就来到百岁老人家里。老人坐在躺椅上,只见她白发苍苍,满面皱纹,纹沟很深很深,可两腮红润, 精神抖擞。老人高兴地对同学们说:“小乖乖,你们都来看我呀,太好了,太好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 答:“老奶奶好!祝您长寿!”老人听了,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握住我们的手,越握越紧。突然,“咔嚓” 一声,老师为我们和老奶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接着,我们又赶去采访了“葡萄大王”――朱爷爷、个体运输万元户张叔叔等。那满园的葡萄、漂亮 的楼房,那黑红的脸膛,满手的茧子,连同他们那勤劳致富的事迹,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这次采访,大家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连云港,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 美好生活,也更加热爱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 文章的开头, 由一张“小不点”记者证作为“契机”, 很自然地联想到了暑期“小不点”文学社的小 记者们采访“古安梨”、百岁老人、“葡萄大王”的事。开头简洁明了,读了文章的开头,并可知道文章 的下文要写的内容。例文 57:一个核桃每当我看到珍藏在小盒子中的那个核桃,便想起崔征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俩一块回家。我忽然看见在一块草地上有一棵核桃树,上面已经结小核桃 了,青绿的皮非常好看。我看了,特别高兴,便四处寻找掉在地上的核桃,果然发现了两个。他也非常喜 爱,我就送给他一个。我们俩一块儿高兴地往家走,就像捡了块金子似的。第二天,我决定把核桃送给常 识老师做标本,就带到了学校。偏巧常识课挪到了下午,我中午就把核桃放到位子里。我下午来到学校一 看,呀,核桃不翼而飞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把位子翻个遍也没找到,原来是崔征拿走了。我找到 了他,问他为什么要拿,他说:“对不起,我只想和你开个玩笑,不料把核桃弄丢了。”我生气地说:“谁 叫你不小心,谁叫你拿我核桃的,你非赔不可,要不我就和你绝交!”他也急了,说:“就不赔,绝交就 绝交,有什么了不起的!”从此以后,我们俩的友谊破裂了。几天过去了,我们俩谁也不理谁。一天放学回家,我走前面,崔征走在我后面。忽然,他几步追上我, 从兜里掏出一个核桃,激动地说:“对不起,那次我不应该拿了你的核桃。我的爸爸妈妈就要到海南工作 了,明天我们就要搬家了,我找到你送我的那个核桃,就把它留给你,做个永久的纪念吧!”我接过他手 中的核桃,心里难过极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说:“谢谢你,还是留着吧。咱们还是好朋友,我永远 不会忘记你!”他勉强露出了微笑,向前猛跑了几步,忽然一转身,向我挥了挥手,大声喊:“谢建勋, 但愿我们还能再次相见!”我也向他大声喊:“崔征,我一定会给你去信的!” 崔征走了。但我经常在梦中与他相见。我梦见了我们俩在核桃树下捡拾绿色小核桃的欢快情景。文章紧扣题目,一开头由一个核桃联想到崔征。一个核桃与崔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那是因为这个核 桃曾引起了作者与崔征友谊的破裂,又因为这个核桃使他们恢复了友谊,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例文 58:谈圆(开头)一提起圆,人们往往会联想那些为人处世很圆滑的人,因而对圆不抱好感,而我却认为圆是一种最漂 亮的几何图形、是和谐与美的化身。每当我看到圆就想起了那些为人民贡献一生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有长有短,但他们却用这根有限的生命线,为人民做出了最大贡献,尽了全部力量,围成 了一个面积最大的几何图形――圆。由圆联想到和谐与美的化身,联想到那些为人民贡献一生的人们,他们用这根有限的生命线,为人民 奉献了一切,围成了一个面积最大的几何图形――圆。开头新颖,耐人寻味,由圆展开联想,引出下文。4.肖像描写开头法写人的文章,常常在开头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等特征进行描绘,使 读者在一开始就能对人物的外形特征有所了解。同学们在运用这种方法开头时,一定要注意:写人物肖像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为揭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切忌为写肖像而写肖像,从头写到脚,面 面俱到。例文 59:同桌 我的同桌是个男同学,叫过瑞。他长着长长的睫毛,乌黑的眼珠,眼睛出奇的水灵。他是如此的俊, 可又是非常的调皮捣蛋。有一次上音乐课,大家都背着手认真唱歌,可他的手不知在下面摸什么。我好生纳闷,用手打了他一 下。再斜眼看他时,他脸上却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朝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头”努了努嘴。我恍然大悟, 原来刚才他在底下用橡皮刻“小人头”。我看了一眼“小人头”,啊!金栗色的头发,配上一个用金丝线 系成的金边眼镜??他得意极了,压低声音说:“老师不会看见的,把橡皮拿来,我给你刻。”我瞪了他 一眼,再也没理他。他的家庭作业不是交空本,就是瞎写一气。有一次,他的作业一点也没做,我去找他,他冷冷地看着 我,好像不认识我,那目光令人难堪,我只好耐住性子。他笑起来,说道:“我不会写??你可以走了, 小姐!”我气得话也结巴了,“你怎么可以这??这样说呢?”他大笑起来?? 文章一开头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调皮捣蛋而又不失机灵的形象, 接着通过两个具体事例进一步来表现 人物的这一性格特征。例文 60:我的大朋友一捧刺猥似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身上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如馒头 大小,好似希腊神像:他就是我的大朋友――全国举重冠军李伟男叔叔。我妈妈是篮球教练,和李叔叔都在先农坛体工大队。一天,我去妈妈单位玩,猛听得有人亲昵地向我 打招呼:“毛头,你来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李叔叔。他微笑着对我说:“我请你去看我的训练怎么 样?”看李叔叔训练,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今天见他主动提出,便爽快地应允道:“好啊!”于是,我们 俩有说有笑地朝训练房走去。到了训练房,他对我说:“你在长凳上歇着,别乱动。”说罢,他就朝训练器械走去。只见李叔叔先把八公斤一根的拉簧挂上四根, 然后抓住两头, 用力拉了起来。他每拉一下还“啊――” 地大喝一声,似乎在给自己打气。过了许久,二百声大喝过后,他才气喘吁吁地放下拉力器。这时,他已 经是汗流浃背了。他大约还不甘心,定了定神,又蹦上了仰卧起坐器。不看不要紧,一看惊得我直吐舌头。原来,这个仰卧起坐器构造虽然简单,主要部分只是一块板而已,可是这块板头部方位却向下足足倾斜四 十五度之多。我在平地上连续做五十个仰卧起坐还累得腰酸腿疼,几乎站不起来。可李叔叔要在这块板上 做二百个仰卧起坐, 真是不可思议! 十分钟过去了, 二十分钟过去了??李叔叔才从仰卧起坐器上站起来, 慢慢地走到我身边,大汗淋漓地坐下了。我见了,急忙关心地问:“怎么样?累不累?” 他听了,喘了口气,用沙哑的声音回答道:“说不累是假的,想为祖国争光才是真的。” 我听了,心里暗暗佩服,又说:“你今年三十了,在运动员里也是老头了,再说已经获得三块金牌了, 见好就收吧!” 他顿时严肃起来,用激动的口吻对我说:“是的,我是不小了,也该退队了。可是咱们国家的举重还 远远比不上美国、苏联等国,就让我再为祖国做点贡献吧!” 我不禁为我刚才的话感到害臊。这时,他对我说:“我又该训练了。”说完,他就起身向器械走去。片刻,就又响起了器械的碰撞声 和他粗粗的呼吸声。我听着这声音,看着他的身影,不禁感动了。是啊,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篇文章,作者先从李叔叔的外貌写起,突出了李叔叔粗犷、健美的特点,引出作者在训练房看见李 叔叔训练的实际情况,又突出了李叔叔的拼搏精神。例文 61:创造奇迹的人(开头)右手,五指全无,手掌截去三分之一,只在虎口处有一个小叉;左手,差不多一样,只是多了小半截 大拇指。这是一双不能称之为手的手。然而,由这双手设计的花布图案,却是那么逗人喜爱;它获得了全 国花布图案设计一等奖,赢得了无数姑娘的赞美。这是奇迹,绝对是的!那么创造奇迹的人是谁?他,就 是截去十指和一双小腿的特等残废军人、花布设计工程师李广同志。文章一开头就从手描写起,告诉读者这是一双极度残废的手,引出由这双不能称之为手的手设计的花 布图案,深得人们的喜爱,并获设计一等奖,创造了奇迹的事。表现了特等残废军人李广同志身残志坚的 优秀品质。5.景物描写开头法这种方法是对景物、环境进行描写,以此展现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场所和背景。它对于展示故事情 节,衬托人物心境,表现文章的中心,抒发作者的情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把读者引入作 者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和对人生、世事的思考,从而为理解全文作好思想准备。例文 62:冰淇淋惊魂 窗外,一朵云也没有,只有那火球般的太阳。太阳的光像一支支金色的箭直射下来,把我晒得汗流浃 背。于是,我便到附近的冰淇淋摊那儿买支冰淇淋吃。买了以后,我便把纸撕开,正准备在上面大咬一口时,冰淇淋里钻出了几条虫来,我吓得把冰淇淋扔 掉,然后转头,准备去和那个小贩讲理。可是,当我见到那个小贩时,又吓得尖叫了起来。那小贩转眼间竟变得那么可怕。他的脸流了很多血,小虫从他那可怕的脸上钻出来,而他的手也流出 了一些黑血。我连忙转头就跑,可是那妖怪一直向我追来。一不留神,我踢到了一块大石头,就这样,我 跌倒了,那妖怪趁我来不及爬起来时,把我捉住了。就在这时,听到一阵“叮咚叮咚”的声音,那妖怪不 见了。我这时才发现自己躺在沙发上,而刚才所发生的事,只不过是一场梦。忽然“叮咚叮咚”的声音又响 了。我吓了一跳。向四周一看,才知道原来是门铃在响。于是,我便起身开门。门一打开,只见爸爸手上 拿着一支冰淇淋。那支冰淇淋,跟我做梦时见到的一模一样。我吓得快步跑进房间把门关上。我相信父亲 当时一定感到莫名其妙。这篇文章先写梦中的事,最后一段写醒来的事。文章的开头,对所写做梦发生的环境作了描写,突出 了天气的酷热,从而引出“冰淇淋惊魂”的故事。同时,这梦境与现实生活画面的连写,也表现了爸爸对 女儿的关怀。例文 63:美就是这样创造的在我家楼下,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片美的环境:干干净净的街道;一尘不染的水泥花坛;洁白的石桌 石凳;整齐翠绿的米兰、松柏;还有那郁郁葱葱的鲜花和青草。再加上彩霞飞舞,蜜蜂采蜜,使这美的环 境,又增添了几分勃勃生机。当你陶醉在这美的环境中时,你是否会想到,这四季如春的美的环境,却是由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和 一滴又一滴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呀! 每当清晨, 当我还在做着香甜的梦时, “沙、 沙”的扫地声便把我唤醒, 我连忙伏在窗台上向下望去, 噢!原来是几位阿姨,正戴着白色的口罩和帽子,穿着半旧不新的工作服,专心地扫着地呢!落叶、纸屑、 尘土,从大扫把的下面聚到了垃圾车里,路面“洗”了个“脸”,变得整洁多了!好像在说:“美就是这 样创造出来的!” 花坛怎么总是那么干净?一尘不染的?几位清洁工人用一条又一条抹布掸去浮土,赶跑沙石, 让灰褐 色的花坛在红花绿叶的映衬下展示给人们。花坛仿佛在冲着人们微笑,好像在说:“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 的!” 一排排米兰,一棵棵翠柏,一株株苍松,像士兵一样站立着。是谁把它们变得这样整齐?“咔嚓,咔 嚓”的修枝剪叶声做了比说明、解释更有说服力的回答。一把乌黑发亮的大剪刀,在一张一合的移动,把 多余的枝叶一扫而光。枝叶被修得整整齐齐,真像一把半打开的绿色雨伞。一位满头白发,额头上布满皱 纹的老爷爷在精心地整理小树。微风一吹,“哗啦哗啦”,它们好像在齐声说:“美就是这样创造的!” 蜜蜂和蝴蝶怎么飞得这么勿忙?是去哪儿做客?原来它们是去花坛中采蜜,传花粉。玫瑰、牡丹、月 季、菊花、腊梅??各种花卉,再加上绿叶青草的映衬,形成了一幅“百花迎春图”。没有小溪,哪里来 的流水声?原来是园艺工人在给花浇水。他们把花坛装点成了一个蜜蜂、蝴蝶和花草的天堂。“嗡、嗡、 嗡”,小蜜蜂好像在说:“美就是这样创造的!” 自然的美,清新的美,勤劳的美汇聚在一起!这个美的环境,不正是由那些环境保护工人用心灵和勤 劳的美换来的吗? 美就是这样创造的。文章一开头就着力描绘了一片美的环境――干干净净的街道; 一尘不染的水泥花坛; 洁白的石桌石凳; 整齐翠绿的米兰、松柏??这种美的环境创造,不仅衬托了清洁工人、园艺工人的心灵美和勤劳美,还为 下文故事的展开作了准备。例文 64:龙卷风7 月 1 日下午放学后, 我刚回到家, 只见天空一股急速翻腾的云浪, 仿佛一条黑色的长龙,从西南方滚滚而来。顷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粗壮的大树竟被连根拔起,高压电线在 空中剧烈地晃动,发出尖利的叫声,紧接着,电线杆断了。“轰”、“轰”,一座座房屋塌 了。一瞬间,我家房屋也成了一堆瓦砾。大人小孩在狂风中挣扎着,搏斗着。附近的农民、干部、学生、医护人员,都冒着风雨赶来了,摸黑 连夜投入了紧张的救灾工作。第二天一早,一路路支援大军开来了。一车车救灾物资送来了。同学们闻讯 后,也纷纷赶来灾区,赶来我家安慰我。张季伟望了望这堆残砖碎瓦,再看看浑身沾满泥水的我,她两眼 湿润了。她顾不得询问,随手将带来的一袋热气腾腾的馒头塞给我,后来的同学有送来鞋子的,送来钢笔 的,多好的同学们啊! 龙卷风刮倒了许多家房屋,吹散了无数的衣服,然而它刮不倒吹不散我们同学间姐妹般的情谊。生活 在这样的集体中,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啊! 开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龙卷风肆虐的情景,突出风灾来得突然和遭灾的严重。读完开头,不能不使 人忧虑:在这重灾面前,灾民们怎样救灾呢?他们往后的生活将怎样过呢?因此,这样的开头,为下文故 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为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了映衬的作用。6.倒叙(悬念)开头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先写事件的结局或最精彩的部分,再按事件发展的顺序从头说起。倒叙开头法可以 造成悬念,让人们急于知道结局是怎么来的,从而津津有味地去阅读先前的情节,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但是要注意从写作的内容和特定的写作目的的需要去考虑是否适合采用倒叙的方式,不应故弄玄虚,为倒 叙而倒叙。此外,运用倒叙开头时,还要特别注意由倒叙转为顺叙时的衔接,要做到过渡自然,交代清楚, 不然就会造成行文脉络的混乱。例文 65:他准是打架了星期四早晨,我和肖明、李永来到学校,一眼就看到走在前面的温洪华手上包着纱布,纱布上还可以 清楚地看到斑斑点点的血迹。我怀着疑惑的心情走进了教室,果然听到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谈论温洪华手上包着纱布的事。有的说“肯定是和人家打架打伤的。”也有的说:“说不定是摔伤的呢!”不知是谁接了一句:“如果是摔伤的, 为什么问他他不肯讲呢?”许多同学听后赞同地点点头。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时,一位叔叔带着一个小孩匆匆地走进教室问:“三(1)班在什么地方?”李永说:“这里就是。”“洪温华呢?”我们一听,都愣住了。我连忙说:“我们班里只有 个叫温洪华的,没有叫洪温华的。”其他班的同学也纷纷挤进教室来看到底出了什么事。当 我想把温洪华叫过来时,发现他已走出教室,不见人影。那位叔叔把小孩的帽子摘下来,只见那孩子的头包着纱布。我着急地问叔叔:“你为什么要找温洪 华?”那位叔叔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原来是星期六那天,温洪华同他爷爷一起去金溪姑妈家做客。回来时,路过一座还没有建造好的水泥 桥,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桥上玩。突然“扑通”一声,有个小孩掉到溪里去了。其他几个吓得哭了起来。这 时,温洪华看到小孩掉进水里,急忙爬到桥下,趟着水到了溪中间,摸呀摸,摸了好长时间也摸不着。由 于桥下建筑材料没有清理掉,毛竹、木头横七竖八地堆积在桥下,温洪华的手被铁钉戳了一个洞,鲜血直 往外流。温洪华咬着牙忍住痛又继续摸。他自言自语地说:“那小孩会不会被溪水冲走了呢?不,绝对不 会。”他拼命地往前趟着、摸着,终于摸到了那孩子的脚。他急忙把那孩子抱在手里,用尽全身力气走到 岸边。这时,温洪华赶紧上岸,同他爷爷一起把那孩子送到卫生所,又叫其他人通知孩子的家里。孩子的爸爸、妈妈赶来了。这时,小孩的伤口已经包扎好了。温洪华和他爷爷两人转告孩子的父母这个孩子应立即送到县医院治疗。然后他们就悄悄地走了。后来,孩子的爸爸打听到救他孩子的是金岸小 学三(1)班的温洪华同学?? 那位叔叔正叙述着,不知是谁已经把温洪华找来了。叔叔看到了温洪华,说:“是他,是他,是他救 了我的孩子。他真是一个好学生。”说着,拿出一个大红包:“这是我家的一点心意,谢谢温洪华同学救 了我的孩子。”温洪华听了以后,摇摇手,一边跑,一边说:“我是少先队员,这是我应该做的,红包我 决不收的,还是给孩子养伤要紧。”大家用敬佩的眼光看着温洪华同学手上包着斑斑点点血迹的纱布,不 约而同地说:“噢,原来是这样!” 文章先写温洪华手上包着纱布, 纱布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斑斑点点的血迹。读者至此自然会产生疑虑, 是呀,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温洪华受伤的?这样的开头,一下子抓住了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然 后让“叔叔”道出事情经过,最后真相大白。 例文 66:我的父亲近来,我爹突然对我客气起来。往常摊派我的所有家务活,全部摊到哥、姐身上。他还专程到集上花 六元多钱为我买了一支英雄金笔。爹的变化,使我不可理解。过去,为五分钱的铅笔,三分钱的写字本,我不知要费多少唾沫,爹才瞪 大双眼,皱着眉头把钱扔到桌上。其实,我家并不算穷,是爹不想让我继续读书。你没见,我姐只上了二 年小学,我哥也勉强读到三年级。我能读到五年级,全靠我哭闹赖来的。爹常说:“庄稼人只要一勤二俭, 日子就过不孬,读那么多书有啥用!”眼下,爹怎么关心起我的学习来了呢? 吃罢早饭,爹脸上堆着笑,招呼我:“来,跟爹坐会儿。”我一惊,不知是凶是吉,便耷拉着脑袋凑 过去。“小柱,爹过去不想让你读书,是爹糊涂。”爹说着话,烟锅里的火都灭了,他还一个劲叭嗒。“今 个,爹求你点事。”说着,随手从炕底下拿出一个有棱有角的长方形小纸包,轻轻拍去上面的尘土。爹的 神色那样庄重、严肃。“小柱, 这本书是专讲种小麦的, 我斗大的字识不了半升, 你姐、 你哥也识字不多, 你给我念念吧。” 啊,原来是这样,我心头一喜,麻利地打开书本,大声地念了起来。我刚念完小麦的播种和管理这一章, 爹就一拍脑门, 自责地说“单凭老经验不行喽, 还得学科学呀! 去年力没有少出,粪没少上,产量可比人家技术户低了一大截子呀!??” “爹,你不会让我退学了吧?”我兴奋地叫起来。“那还用说,只要你有志气,爹供你上大学!”爹嘿嘿地笑着,两眼闪着希望的光?? 这篇文章属于倒叙中的对比叙,即先写当前的情况,再写过去的事情,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先 写爹突然对“我”客气起来,还专程到集上花六元多钱为“我”买了一支英雄的金笔。然后写过去“我” 向爹要几分钱买文具,不知要费多少唾沫,爹才瞪大双眼,皱着眉头把钱扔在桌上的情景。爹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变化呢?啊!原来是爹从生产实践中已经悟到了科学种田的道理。7.引用名言名句开头法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提纲挈领的作用。引用的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例文 67: 游九华山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千古名句。暑假中,我有幸跟爸爸到九华山一游。天台是华群峰之冠。古人有不到天台不算游过九华的说法。因此,我与爸爸到九华山的当天早晨,便 立即向天台进发。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漫山云雾。我和爸爸穿云破雾踏上山径。山路两旁松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 望去,天台峰高插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我们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景色,经过百岁 宫,回香阁,直至天台峰下的凤凰古松前。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掉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 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起初,我劲头十足,赶过了几位白头发的老教授,但是随着山路的明显变陡,我的冲劲渐渐的小了。走不一会儿,已汗流浃背,“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我停下来俯视山脚,凤凰古松已像小树苗一般, 再仰望峰顶,它仍旧隐现在云雾深处。到峰顶还有多少路?我想打退堂鼓了。爸爸说:“走完石阶便到山 顶。”于是,我又鼓足气向前冲去。走了不到十来步,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实在走不动了。“难道你还比不上古代三步一磕头上山拜佛的人吗?你脚下的路是筑路工人用血汗开的。登山不畏 难,畏难不登山。”爸爸激励着我。这时,赶上来的一位老教授也帮爸爸说服我:“小朋友,怎么不走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古人这句话说得多么正确!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峰顶。走吧!咱 们一起上。”听了父辈们的教诲,我激动万分,疲劳顿时消失了大半,跳起来继续前进。到了最后一段, 石阶已成了“碰鼻阶”,两侧是万丈深渊,叫人看了头晕。我好像头顶着前面人的脚,脚踩着后面人的头, 一步步向上爬着。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峰顶。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峰犹 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被目远眺,大江如练。再远处,黄山、庐山等名山隐约可见。此时再看刻 在石壁上的“非人间”三字,觉得更加传神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啊,攀登高峰,必须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千古名 诗。这个开头,既描绘了九华峰的壮观景色,又引出下文,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8.先闻其声开头法即在开头写人物说话的声音。这样的开头,一是易于表现人物的特点;二是可以通过先闻其声的开头 展示故事情节。不过要注意:用人物语言开头,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 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谓“由说话看出人来”,意思是说从人 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鲜明的特点。其次,用人物语言开头,一定要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 例文 68:张老师病了“你们知道吗?张老师病了。”班里“小灵通”张义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说。消息像闷雷,在教室里 久久滚动。同学们有的呆若木鸡,有的急切地问:“张老师得的什么病?”张义喝了口水,轻声说:“听 说得了眼病,如果治疗无效,那么张老师的眼睛就要瞎掉,就不能教我们了。”大家唉声叹气,我心里也 别提有多着急。我班是个差班,换过七八个数学老师。自从张老师来了,我的数学成绩才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今,张老师病了,该怎么办呢? 在一边沉默的班长终于说话了:“我建议,每人带个鸡蛋,六十四人就是六十四个鸡蛋。我们选几个 代表把鸡蛋给张老师送去,让她补补身体,病可以好得快些。你们说好吗?”“好!”六十四个同学异口 同声回答。午饭后,中队长带来了个篮子,同学们纷纷把鸡蛋放入,我也带来了四个。中队长一数,啊!超额完 成, 篮里有八十六个鸡蛋, 多了二十二个。谁去送呢?大家争论不休。我出了个主意“来个无记名投票。” 结果我、张义、班长和李英当选为代表。放了晚学,我们四人拎了鸡蛋急冲冲去医院,分头寻找张老师的病房。我想一定要先找到。找呀找, 看啊看,只见张老师躺在病床上痛苦地闭着眼睛。我不愿打扰张老师,轻手轻脚地叫来了伙伴,悄悄商量 一阵后,我便伏在楼梯上写了一封短信。张老师得知您生了眼病,我们很着急,全班同学送来八十六个鸡蛋,希望你吃了眼睛好得快些,早日来教我 们。早日恢复健康!您的六十四位学生 我们把信连同鸡蛋一起放在张老师床边,悄悄地退出病房。下楼后,当我再次抬头看四楼窗口时,只见有个熟悉的身影。啊,是张老师,我们四人情不自禁地喊 道:“张老师――!” 文章的开头很有特色。它舍弃了那些不重要的交代, 开头就从“小灵通”张义的闷雷一样的消息写起, 不拖沓,迅速展开情节。由此可见,这样的开头,不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还为下文的“收鸡蛋”、 “送鸡蛋”这一全过程的展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记叙文开头的方法还有许多,但不管哪一种开头,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主要意思服务的,因为都要做到 文字简洁,不要绕远道,兜圈子,戴帽子。这样的开头才具有吸引力. 二、过渡技巧有的同学写作文,不注意过渡,使看的人感到文章不连贯,跳跃太大。一篇作文,当一层意思说完转 到另一层意思时,不仅要注意内在的联系,而且要注意形式上的衔接,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由前者过渡到 后者,不致感到有什么空隙。这就是说,要重视文章的过渡。什么是过渡呢?过渡就是指文章的层次之间,每段和段落之间互相连接起来的方法。有的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具有自然过渡的属性,上下意思很紧密,就不必考虑另加什么过渡段 或过渡句。1.四种需要过渡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过渡的手法呢?又怎样过渡呢?除了意义逻辑上的自然过渡外, 主要有以下 几种情况需要过渡①由这件事转到另件事时需要过渡 (表示事件转换时需要过渡) 如 。《我的自画像》 作者记叙了“任 , 性”、“爱唱歌”和“爱读书”三件事。这三件事怎样联系起来呢?在叙述“任性”的事情后,作者写了 “我渐渐长大了,脾气也好些了,还爱上了唱歌,成了个小音乐迷”,这样就引出了“爱唱歌”的事情。后来又用“我还有一个爱好”语句,转入叙述“爱读书”的事情。由于恰当地使用过渡句,段与段之间脉 络分明,衔接自然。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运用倒叙的写法,一定要有过渡。当引入倒叙时,要交代清楚,当事情倒叙完毕,仍回到顺叙时,也 要交代清楚。有篇题为《威信》的作文,作者一开头就写了“我”看到臂上佩带的二道杠。这“二道杠”的标志怎 么来的呢?这是作者顺叙时写的内容。在作者先写结果,后写原因之间,作者写上了过渡句:“每当我看 见臂上佩带的二道杠,就想起了改选中队委的情景。”这个过渡句,就使“果”和“因”的内容自然而然 地衔接起来。③记叙的时间发生转换或地点发生转移时需要过渡。如《我得向妈妈学语言》,作者主要写了“我” 和妈妈的三次较量:“杨柳嫩芽”的较量;“黄瓜秧苗”的较量;“懒汉”的较量。这几个描写较量的片 断是怎样衔接起来的呢?作者通过“春天来了”、 “上星期天”、 “昨天晚饭的时候”等表示时间的词语, 使文章前后连贯。④运用插叙时在起止处需要过渡。例如《我明白您的心愿》一文,作者叙述了妈妈买被冰雹砸落的生 柿子这件事。在顺叙中插叙了“妈妈的‘抠’和‘我’为了买鞋与妈妈争吵的事”。插叙前,用了一句 “‘啊,柿子’!我立即跑过去,拿起一个大的就往嘴里送,我刚要咬,又犹豫了,这是妈妈买的吗?” 自然地过渡到插叙的内容上――妈妈用钱节俭。插叙结束后,又用了“今天妈妈买来这么多柿子,真是破 天荒的事,我别弄错了”这样一个过渡句,又回到顺叙的情节上。这样,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自然,全无 雕琢痕迹。 例文 69: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妈妈向我认错了。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一个大人怎么会向一个小毛孩儿认错呢?但它确实是真的。让我来慢慢告诉你 吧。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晚上,我在家里复习功课,妈妈在一旁辅导弟弟学习。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听妈妈 给弟弟默生字。忽然, 我听到妈妈把“酿蜜”的“酿”字读成了“r4ng” 便及时给妈妈纠正说, “妈,你读错了,应该读‘ni4ng’蜜,不读‘r4ng’蜜。”哪知妈妈挥了挥手说:“我哪读错了, 我教学生时也是这样读的,也没见有一个学生说我这个字读错了呀!好了,快复习你的功课 吧。”这时,弟弟也在一旁插嘴道:“就你聪明,你才上了几年学呀,妈妈可已经教了 18 年 学了,不比你懂得多?哼,逞能!”我一听这话,气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转。但是,我忍 住了眼泪,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找出正确答案,让你们服输。我想查字典,但是字典好 像在和我作对,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我这才想起来,今天我把字典拿到学校,没有带回 来。去借邻居的字典吧,可今天下午我才和她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几句,谁知她愿 不愿借给我呢?再说,我也不好意思去找她借。这可怎么办呢?最后,为了坚持真理,取得 胜利,我决定就是厚着脸皮,也得把字典借来。好在人家是个性情豁达的人,二话没说,就把字典借给了我,一句也没提下午我们吵架的事。我欢天喜地地回到家里,想到就要战胜妈妈,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但我查到了“酿”字音序,却找 不到“酿”这个字。我急得头上冒出了汗。啊,终于找到了!找到了!我举起字典,高兴地跳了起来。原 来它藏在最后面。我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 我赢了。我赢了。”妈妈看了看字典里的“酿” 字,对我说:“是妈妈错了,你就是妈妈的一字之师。”妈妈说着郑重其事地把这个“酿”字记在了笔记 里,又说,明天她也要向她的学生承认错误,这个字读“ni4ng”,不读“r4ng”了。对了,弟弟也向我承认了错误,还说要向我们学习呢!事情就是这样。妈妈――一个人民教师,给一人 13 岁的小学生认错,您说新鲜不新鲜! 文章一开头写道“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妈妈向我认错了。”什么事使妈妈向我认错呢?作者就用“说 起来你也许不相信:一个大人怎么会向一个小毛孩儿认错呢?但它确实是真的。让我来慢慢告诉你吧。这 几句话作为过渡句,很自然地倒叙了妈妈向我认错始末。倒叙完毕后,文章又用“事情就是这样”这句话 作过渡,使文章回到顺叙。使用了过渡,读的人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来龙去脉,十分吸引人。2.常用的过渡方式至于过渡的方式,那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①用承上启下的段落过渡。如《伟大的友谊》中,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用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使两段紧密地连接到了一起:“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 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②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李时珍》的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过渡句:“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 究药物,”“行医”承上,“研究药物”启下,使两段连为一体。③用词语过渡。如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就有过渡的作用。《繁星》的第二段的开头有“三年前”,第 三段的开头有“如今”,它们都表示叙述进入了新的阶段。除了时间词可以表示过渡外,写地点的词语、关联词语也可以表示过渡。就在本段的第一句,由于用 了“除了??也”一组关联词,两段的过渡就完成了。过渡的方式还有许多,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采取的是空行过渡,《海滨小城》采取的是“提示句 过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采取的是自然过渡, 《信箱》 采取的是序数过渡 (即标出一二三四段来) ?? 希望大家在实践中细心领会,学习运用。三、照应技巧这是与伏笔(一篇文章里,将后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在前边先作些暗示或提示。)相对 应提出来的,一般的说,文章中前有伏笔,后必定有照应的。如果说,伏笔是对文章后边出现的人或事的 暗示,那么,照应则是对文章中前边暗示的呼应。简单地说,照应就是对伏笔的呼应,或者说是指前后内 容的关照呼应。一般来说,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1.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例如《变了,家乡》中,内容中多次出现和题目照应的情况,如:“变了,家乡真的变了”。“伯 父家昔日的茅屋变成了一幢三层高的楼房。”“自从农村实行了承包制,我们的生活就一天 比一天好起来,现在光家庭副业,每年就收入八九千元。”2.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照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我最怕过春节》的开头:“春节,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可我最怕的却是过春节??”结尾“这就是春节吗?那 响不完的鞭炮声,那早听厌了的客套话,真叫我害怕。我最怕――春节”与开头照应,点明 中心。3.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如《意外》一文, 作者首先写“我的画――《球迷》在市里获得一等奖,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接着又 写道:“想起这件事,话就长了。”接着,作者就追叙了《球迷》的创作经过,最后完成了 全文。总之,呼应能使文章内容环环相扣,层层加深,我们应注意对它的掌握和运用。例文 70: “抠”妈妈我的妈妈样样都好,她对工作兢兢业业,操持家务辛辛苦苦,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可就是有一样我 看不惯,那就是太“抠”了。说起妈妈她可真“抠”。每次我向她要钱,总是刨根问底,“干什么用啊,不买行不行啊??”如果 理由正当,她就可钉可铆地给我,如果理由不正当,甭想从她手里要出一分钱。就说今年夏天,天热得要命,同学们都带几角钱中午买冰糕吃,可我就是要不来钱,只好用白开水解 渴。有时我背着她向爸爸要钱,如果被发现,她不但全部没收,还埋怨爸爸,滔滔不绝地说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学会班长混的最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