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肋骨邻近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肿块密度影,是怎么回事

投诉类型:
投诉理由: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肋骨骨折与软组织挫伤区别是什么,如果是软组织挫伤多久能好?
病情描述: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情分析:无论有无骨折,运动均可能加重损伤或减慢损伤愈合(恢复),建议你休息一下。单根肋骨骨折或单纯的线性骨折,没有移位,没有损伤胸膜、肺脏则无特殊治疗,大约4周左右愈合。你应该去医院照片确诊。
本回答来自: 求医网& | &
& | & 10:30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购药推荐:
副主任医师
骨科疾病相关疾病【骨骼肌肉系统放射学】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影像特征
文章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 : 209-212
作者:李天云 樊海宁 鲍海华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影像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14例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CT、MRI影像特点。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1岁;6例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1例行MRI常规平扫;7例同时行CT、MRI扫描(CT增强2例、MRI增强3例、DWI扫描1例)。
14例中脊柱转移10例,其中连续3个椎体受累6例、2个椎体受累2例、1个椎体受累2例,相应附件受累且病灶周围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9例,邻近胸肋关节受累6例;CT检查显示椎体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硬化;附件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7例软组织包块内见囊状水样密度影、囊壁弧形钙化或不规则钙化,2例增强扫描软组织包块未见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包块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病灶T1WI、T2WI均可见低信号的骨质硬化影和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6例相应附件及邻近肋骨受累;4例病灶内见散在"小囊泡"状T2WI高信号影。右侧肩峰、肋骨、肋软骨及骨盆转移各1例,CT表现同脊柱病灶,破坏区或周围见囊样密度影,其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显示肋骨、骨盆均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邻近髓腔内见T1WI、T2WI低信号影,周围见囊状T2WI高信号影。合并肺转移5例,合并腹膜后转移6例。
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病灶影像上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硬化,或形成软组织包块。软组织包块内可见囊状或"小囊泡"状水样密度影及弧线状钙化。这些特征有助于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诊断。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地方病,农牧区高发。我国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地区好发[1,2]。骨包虫病仅占人体包虫病的0.2%~4.0%[3],分为原发和转移骨包虫病。原发骨包虫病以细粒棘球蚴感染多见,而转移骨包虫病以肝泡状棘球蚴转移多见,前者国内外有较多相关报道,但后者相关报道甚少。笔者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14例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CT、MRI征象及病理改变,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低患者的致残率。
回顾性搜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患者14例,藏族12例,汉族2例;男8例,女6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1岁。所有患者包虫3项实验(免疫对流试验、间接血流试验、卡松尼试验)均呈阳性,长期生活在牧区或有牧区生活史,患有肝脏泡型包虫病,根据临床及影像表现确诊。6例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1例行MRI常规平扫;7例同时行CT、MRI扫描(CT增强2例、MRI增强3例、DWI扫描1例)。
二、影像检查方法
CT扫描采用荷兰Philips螺旋CT横断面及三维重建扫描,扫描层厚2 cm。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碘浓度300 mg/ml),剂量1.5 ml/kg体重,注射流率3.0 ml/s。MRI采用荷兰Philips 1.5 T或3.0 T扫描仪,检查序列包括快速SE T2WI(TR 3 500 ms、TE 120 ms)、快速SE T1WI(TR 400 ms、TE 10 ms)、短时反转恢复序列(TR 3 000 ms、TE 60 ms、TI 170 ms),采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增强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2 ml/kg体重,注射流率2.0 ml/s,Gd浓度469.01 mg/ml。
一、病变分布
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患者,脊柱转移10例,连续3个椎体受累6例、2个椎体受累2例、1个椎体受累2例,以胸11、12及腰1受累为著;右侧肩峰、肋骨、肋软骨及骨盆转移各1例;合并肺转移5例,合并腹膜后转移6例。
二、影像表现
1.CT表现:
13例行CT检查,其中9例椎体病变均表现为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明显,相应附件膨胀性骨质破坏,6例相应胸肋关节受累(图1);9例骨质破坏区周围均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包块具有侵袭性,与周围结构边界不清,7例软组织包块内可见"小泡状"水样密度及弧形或不规则钙化(图2,图3);3例椎间隙消失,3例椎间隙稍变窄;2例增强扫描软组织包块未见强化。右侧肩峰(图4)、肋软骨(图5)、肋骨及骨盆病变(图6)各1例,CT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邻近髓腔内密度增高,破坏区或周围见囊样水样密度影,其内见斑点状钙化。
图1CT横断面平扫图像显示椎体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明显,相应附件膨胀性骨质破坏,邻近肋骨亦受累
图2CT横断面平扫像显示右侧椎旁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与周围结构边界不清,其内见不规则钙化
图3CT横断面平扫图像显示右侧椎旁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其内见囊样低密度(↑)及囊壁弧形钙化(△)
图4,5CT横断面平扫图像显示肩胛骨(图4)和肋软骨(图5)病变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其内见斑点状钙化,其旁见囊样软组织包块
图6CT横断面平扫图像显示右侧髂骨术后改变,其旁见囊样低密度及弧形钙化
图7MRI横断面T2WI示骨质破坏区及软组织包块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
图8MRI横断面T2WI示椎旁软组织包块内见多个"小囊泡"状高信号影(↑)
图9 MRI增强横断面图像显示受累椎体、附件、肋骨及椎旁软组织包块明显强化
2.MRI表现:
8例行MRI检查,6例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区及周围软组织包块信号混杂,其中可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的骨质硬化和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图7)。附件及邻近肋骨受累6例,4例T2WI可见多个"小囊泡"高信号影(图8),3例增强扫描见病变椎体、附件、周围软组织及邻近组织强化明显(图9);2例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肋骨、骨盆病变各1例,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邻近髓腔内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硬化影,周围见囊样T2WI高信号影,发生在肋骨的病变在DWI上呈高信号。
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通常原发于肝脏,潜伏期5~15年[4],包虫可以随血液到达肝外组织及远处气管,通常转移到胰腺、脾脏,脑和肺,亦可至骨和软组织。本组肝泡型包虫病合并肺转移5例、腹膜后转移6例。泡型包虫病转移的发生率可达到20%,尤其是在肺和脑[4]。骨包虫病仅占人体包虫病的0.2%~4.0%,其中以脊柱包虫病最多,占60%以上。有关脊柱包虫病国内外多有报道,但很少细分致病幼虫类型。通常报道的脊柱包虫病实际上是脊柱细粒棘球蚴病[5],对泡状棘球蚴所致骨泡状棘球蚴病报道甚少。郭辉等[6]报道的17肋骨包虫病中仅2例是泡型包虫。
二、包虫病骨转移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基础
棘球蚴在松质骨内生长时,由于骨组织坚硬,空隙小,只能沿阻力低的骨质薄弱处延伸,但亦可产生广泛的骨质破坏,甚至可突破骨骼而侵入周围软组织[2]。泡状棘球蚴病的生长方式是向囊外芽生,外生性子囊可像癌组织一样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浸润扩散,破坏骨周围组织,并可侵入血管或淋巴管,继而扩散到其他器官[7]。包虫小囊泡囊液的外漏可引起骨组织继发炎症反应、纤维化和钙盐沉积以及病理性骨折[8]。
三、影像特征
1.CT表现:
本组患者,椎体病变多为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病变周围骨质增生、硬化,病变区常见弧形或不规则钙化,笔者认为这与包虫小囊泡囊液的外漏继发炎症反应、纤维化和钙盐沉积及病理骨折有关;椎旁常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具有侵袭性,与周围结构界限不清;包块内常见"小泡状"水样密度影,本组7例可见此征象,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5,9,10]。本病附件及邻近肋骨常受累,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本组10例脊柱转移中,9例附件受累,邻近肋骨受累6例,椎间隙受累较晚;本组2例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与Nell等[1]报道的囊壁轻度强化不一致。
本组肩峰、肋骨、肋软骨及骨盆的病变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邻近骨髓腔内密度增高,其旁见囊样软组织包块及弧形或颗粒状钙化灶,对此未见报道。
2.MRI表现:
椎体骨质破坏区及周围软组织包块信号混杂,其中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骨质硬化影和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本组6例均可见此征象;破坏区及软组织包块内可见"小囊泡"状T2WI高信号,本组4例见此征象,病理基础如CT表现中所述;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笔者认为与继发感染有关;椎间盘破坏、变窄发生较晚。肋骨、骨盆病变MR表现同椎体,发生在肋骨的病变在DWI上呈高信号。
四、鉴别诊断
1.脊柱结核:
发生在椎体的泡型包虫在影像上很难与椎体结核相鉴别,国内外都有术前误诊为椎体结核的报道。椎体结核常较早出现椎间盘破坏;椎体附件及邻近肋骨较少累及;椎旁软组织包块多呈梭形沿椎旁向下延伸,钙化及"小囊泡"状水样低密度信号及弧形钙化较少见。
2.脊柱细粒棘球蚴病:
脊柱细粒棘球蚴病主要表现为囊状或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病灶形态呈"葡萄串样"改变[11]。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病例比较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骨包虫病又以细粒棘球蚴病多见。因此,要全面了解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影像特征,还需继续收集病例,进行大样本观察。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共5条医生回复
 主治医师 普通外科
岳西县中医院
咨询范围:本人从事普外科专业,擅长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临床中也从事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如擅长荨麻疹,扁平疣,疥疮,真菌 ...
病情分析:你好,可能是肋软骨炎。一般认为是肋软骨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定义为肋软骨与胸骨交界处不明原因发生的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性病变,可以用云南白药。
噢,谢谢你您医生。我用的喷雾和保险液,不会有副作用吧。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这个病好治疗吗?有什么禁忌需要注意的吗?谢谢
我用了云南白药也没什么效果啊,郁闷
前天是按着疼,今天轻轻的摸摸也感觉到疼了,是不是加重了。
可以试试消炎止痛药物。
那个什么曲芬马什么止痛片可以吗
可以介绍一下吗?用什么药
听说这种疼痛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会吗?谢谢
请胡大夫多多指导,感激不尽……
可以试试芬必得。
请问医生,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不知道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的原因如下:  (1)病毒感染,许多病例报道患病前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胸肋关节韧带慢性劳损;  (3)免疫或内分泌异常引起肋软骨营养障碍。
好的,谢谢!
请问这种病是代表什么先兆吗?还是只是小问题,没什么事
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似问答推荐
挂号科室疼痛科
哪些症状肌肉疼痛、肌腱撕裂、汗出、晕厥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液化验
并发疾病肌肉疼痛、肌腱撕裂、汗出、晕厥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吗啡、杜冷丁
相关医院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元)
猜您可能关注的疾病
Copyright & 2011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肋骨软组织神经炎症状?
更新时间: 18:18:56
健康分享者:asksk
肋间神经炎是肋软骨处有痛性肿块及压痛。又称蒂策氏病。多见于20~40岁,常见于第2或第3肋软骨与胸骨联合处,偶见于其他肋或胸锁关节。目前西医对不明原因引起的肋间神经痛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止痛药等对症治疗,这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肋骨软组织神经炎症状?跟大家说说
步骤/方法:
多为一处病变。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外伤有关。病程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天,但可复发,常在数月内自愈,个别可持续数年。治疗常用热敷、止痛药物、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等,有时可口服病毒灵。
所谓肋间神经,是沿着胸部肋骨,由背后经过侧腹,一直到胸前的神经。肋间神经痛就是沿着这条神经,经胸部、腹部呈半环状的强烈疼痛。
由胸部到侧腹或是由背部到侧腹,如果产生强烈疼痛,那么在转身、大声笑、深呼吸、打哈欠时都会感到痛苦难当,这就是肋间神经痛。
注意事项:
治疗对这些病损的处理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一般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损早期,手术治疗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损伤,而康复治疗无论在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与恢复期还是在手术治疗前后均应进行。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预防与解除肌肉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最终恢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订阅到邮箱
其它热门相关
其它精彩推荐
其它相关药品
咨询实录推荐胸部肋骨软组织发炎是什么引起的啊。我妈
胸部肋骨软组织发炎是什么引起的啊。我妈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胸部肋骨软组织发炎是什么引起的啊。我妈妈也是,照片没问题,医生说是这个,但开了药吃了没有效果也。
所患疾病:胸部肋骨软组织发炎(已到医院就诊)
中医认为肋软骨炎以气滞血瘀,瘀血化热为主,治疗则以行气活血止痛,清热凉血和营为主,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肋软骨炎无特殊治疗方法,可以吃些消炎药,营养神经药物,不要受凉,不要剧烈的活动,好好休息
感冒咳嗽发烧病友圈
疾病百科&·&发炎
发炎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