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幼儿教育心得分享进行分享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文章来源: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作者:章元春
发布时间:日
上一篇:[ 09-10 ]
下一篇:[ 09-01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__妈妈网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德育是一项基础教育, 是我们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幼儿园实施的重要环节。它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们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之中,渗透在学习、生活、游戏及娱乐等活动之中,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德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德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实施的。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败与否,还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一、 &德育教育的目标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  广义的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概括为:  1、在思想上: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  2、在品德上: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3、在行为上: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例举事实、讲解道理,使幼儿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或真实的事例,通过讲解、交谈、讨论等方式向幼儿阐述简单、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运用此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给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幼儿进行激励和感染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通过确立“好榜样”、“你真棒”的评选活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  (三)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  1、实践活动的练习。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品德行为。如:游戏《找朋友》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的练习。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锻炼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如:《健康娃娃》的评比,使幼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利用体能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幼儿如何正确对待输赢。利用参观活动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能力。如: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建筑物、公园等,不仅让幼儿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萌发爱自然、爱家乡的真实情感,还帮助幼儿掌握了集体活动的行为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2、日常生活的练习。《纲要》中曾指出:“幼儿园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以常规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来园、离园时的礼貌用语练习(“你好”、“再见” 等);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游戏活动后,要求幼儿及时收拾玩、用具等常规行为的练习,使幼儿的习惯在常规中得以养成。  3、节日和活动的练习。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建党”、“建军”、“国庆” 及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幼儿在了解我国的同时萌发爱国情感。利用“妇女节”、 “重阳节”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热爱我们的民族。利用“植树节”、“地球日”、“无烟日”等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
||||||||||||||||||||
客户端下载按照“内容”选择:
浅谈幼儿园养成教育
  09:30:47 人气数:
编导语:幼儿如同一张没有涂鸦的白纸,怎样使这张纸变得色彩斑斓,生气勃勃,那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社会的锤炼等方方面面的协作教育。
浅谈幼儿园养成教育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些外国旅游景点赫然用中文标示:“请不要随地吐痰!”“请别大声喧哗!”别人对我们如此“厚待”,曾有五千年明文历史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知看了心中的滋味如何?我想不可能无动于衷吧!人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民族的陋习显现在国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少常规教育造成的悲哀。
那“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我们知道“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类动作的十分之九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是孩子最初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应当考虑到“养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小而言之,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少儿期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做人的道理,以后即使是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国外用中文写的告示牌就是否定我们国人素质的最好例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幼儿如同一张没有涂鸦的白纸,怎样使这张纸变得色彩斑斓,生气勃勃,那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社会的锤炼等方方面面的协作教育。因此上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各方面教育的作用
㈠、幼儿园的教育和老师的表率作用。
在幼儿园里,老师接触幼儿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幼儿的影响最大,在孩子面前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因此,孩子要养成良好品德与习惯,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还要有培养孩子能力的好方法。
1、首先,养成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
幼儿园的养成教育目标无处不在,各类良好习惯的培养都能作为养成教育的内容。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遵守公德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等,它们缺一不可。我们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初步独立生活的能力。受幼儿认知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局限,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方法应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特征。为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当幼儿将玩具收拾整齐后,教师不仅要表扬:“你们真是好孩子。”“你们真爱劳动。”还应当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们讲明道理:“玩具应当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下一次我们再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很快旧能找到它们了。”与脱离具体的情境机械说教的方式相比,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幼儿具体形象地明白一个道理,提高道德认识,而且还使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同时着也是教师和孩子交流的契机,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其次,幼儿园养成教育要注意恰当的认知的培养。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实际上,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幼儿的行为,教他们如何轮流、合作、分享,如何解决同伴之间的纠纷,如何帮助别人。幼儿的道德认识必然得到升华,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正确掌握了社会的概念。“玩具应当大家一起玩。”“小朋友应该团结合作。”这些指令和口号的要求,也就成了他们的观念习惯。
3、再次,以榜样的行为激励幼儿,时适时引导。幼儿道德认识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给他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容易收到好的成效,有时甚至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要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比如:为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将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的照片贴在班级的表扬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道理,幼儿就会照着去做。一段时间以后保养栏中幼儿的照片会越来越多,洗手自然会成为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㈡、家庭的熏陶作用。
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在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幼儿的模仿性强,辨别能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有关资料表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真正懂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含义。举止言谈要给孩子起一个好的榜样作用。比如在带领孩子外出旅游,对公物的爱护、对游人的礼貌、对公则的遵守等,家长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在对周围的事物接触中,比较丑美和善恶。买东西先叫叔叔或阿姨;路上遇见熟人,主动问声好;会礼貌作客,进屋先轻轻敲门;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大人说话不插嘴,别人送东西要得到父母同意才能接受;别人问话时要回答;对人说话态度和气等。
为达到对幼儿养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可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我们曾经设计了运用“好习惯养成活动”家庭评价表,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养成进餐的好习惯;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饮食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饮食习惯得以巩固。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介绍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这样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针对有些幼儿在幼儿园能保持良好习惯,但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出现“一个小宝两个样”的现象。我们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如:⑴开辟家园联系栏,定期公布幼儿在园的表现,同时也将幼儿在家的表现告诉所有的孩子;使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⑵家长沙龙:根据家长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职业以及年龄特点分别进行座谈,就“孩子在家的表现”谈自己的看法、“在家在园应该对孩子怎样进行礼貌教育?”、“你觉得采用哪些方法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会更好?”等主题,让家长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形成正确地教育方法。⑶利用节日、半日开放进行“嘉宾有约――把家长请进幼儿园”看孩子的活动。家长们在参与过程中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了解了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和付出,保证了在行动上与教师要求保持一致。孩子也在教育一致性的作用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两面性。
& ㈢、环境的熏陶作用。环境的熏陶和导向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不知不觉的熏陶和感染。”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中,我们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整洁的环境,要善于营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如:在环境创设时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的暗示: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去做;在洗手的水龙头旁帖上节约用水的图片,幼儿就会知道洗手时水开小一点。在水桶前的地面帖上小脚印,幼儿就知道倒水时要不推不挤,按序等待等等。
古人云: “人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也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作为幼儿园应该创造出一种“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育人情境和氛围,给幼儿形成好的影响和熏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利用冲突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学会尊重个别差异。在幼儿园里首先要形成“三种氛围”。即:浓浓的亲情氛围,优美的环境氛围,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去体验、感悟,通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的功夫使幼儿“积善成德”,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二是多侧面、多层次、多成分、多角度进行园文化建设。园所的设计、布局要合理,区域要分明,室内窗明几净,鼓励幼儿从小崇尚科学,热爱科学。院内实现美化绿化、净化。我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就是这个道理,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二、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这里,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点滴看法。 ㈠、要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养成目标的设定。如我园小班以“离开父母不哭不闹,愿意高高兴兴来园”和“进餐习惯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一句话,就是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现在就以小班为例:针对幼儿吃饭等人喂和挑拣的问题,我们曾经拟订了几种措施:
1.通过“好习惯行为养成”活动激发幼儿独立进餐,不要别人喂。在活动中我们用生动可爱的小兔作为形象代言,提出的口号就是:“自己吃饭,不要喂,样样东西都爱吃。”每星期小兔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如周一“进餐前坐坐好,不剩饭粒在碗中”。周二“桌面、地面都干净,做个整洁的好宝宝”。只要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有点滴的进步,他的照片就会登上“小兔光荣榜”,老师也会在每日的随笔中进行表扬,让孩子的家长也来关注他。帮助幼儿知道自己吃饭时应该做到的,也一定能做的更好。
2.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调节进餐的气氛。我们非常重视餐前气氛的营造。具体安排二个小栏目,分别是:“我喜爱的歌曲、故事”、 “我爱吃饭菜”。在第一个栏目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歌曲和故事。让孩子们听到歌曲声,愉快地洗净小手回座位等待开饭。第二个栏目“我爱吃的饭菜”,让幼儿说说今天吃什么菜,说说菜的颜色,闻闻菜的香味。然后简单向幼儿介绍菜的营养价值,小朋友吃了有些什么好处等,以此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最后鼓励幼儿把今天的饭菜全部吃完。
&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
我们利用游戏来支配幼儿的动作,来逐步养成幼儿的习惯。“娃娃家”是幼儿最喜爱玩的游戏,我们就利用“娃娃家”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并通过游戏《夹豆豆》《改宝宝喂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拿小勺、端碗、使用筷子的动作。此外还利用生活活动如:《青菜萝卜我都爱》、《不挑食》、《明明为什么肚子痛》,语言活动《宝宝吃饭》、情景表演《我自己吃饭》等让幼儿懂得吃饭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逐步建立良好的进餐常规。
㈡、要心中有目标,精心指导。针对幼儿日常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区角的活动。1、开设《马路上》、《医院》、《小超市》等,设置相关的礼仪教育内容,布置“有礼貌的好宝宝”、“爱心角”等专栏,为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氛围。2、通过教育活动中的故事、儿歌或情景表演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3、通过游戏活动教育幼儿要和别人友好相处,不能抢东西玩;知道团结协作的重要。
㈢、要有随机教育、灵活应变的能力。
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无论是集体游戏、个人游戏、组织教学活动、盥洗、就餐、入厕还是休息,都是教育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孩子的特性,针对不同的表现,作出相应的反应。如通过《分享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谦让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进餐》培养不挑食、爱惜粮食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通过《盥洗活动》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通过《入厕》培养幼儿排队等待、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通过《午睡》培养幼儿睡前正确的操作自己物品的能力等等,这些好习惯、好行为的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要明白:一个心愿的满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快乐?养成教育需要我们用心与爱去完成。我曾听说这样一句话:“谁曾与鸟雀分享喜悦,谁曾因虫蚁而动恻隐之心,谁曾同身边的孩子尽情欢呼雀跃,谁有极深远、广阔的同情心与绵绵无尽的爱心,谁就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也就是孩子的幸福所在。”在通过“教养”才能“成功”的过程中,让我们用心行动起来吧!
责任编辑:shado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