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公司的跑步活动跑步营销,如何跑出好业绩

地产营销的10大囧境与应对思考_房事八卦_最新鲜_地产人
地产营销的10大囧境与应对思考
本文转载自:九龙思邦
在经济大势低位运行、丛林竞争日益明显、去库存与现金流为王、新旧营销模式幻变的如今,作为负责在可售物业变现与自持物业经营环节中,实现物业租售去化与投资回报的营销人,操盘与经营管理压力空前。
在经济大势低位运行、丛林竞争日益明显、去库存与现金流为王、新旧营销模式幻变的如今,作为负责在可售物业变现与自持物业经营环节中,实现物业租售去化与投资回报的营销人,操盘与经营管理压力空前。
这些年的地产营销人,不省心、挺折腾。
那么,营销人都在面对、挠头,并百思其解的营销囧境,都有哪些?又有哪些实际可行的破局办法,可以去共商与尝试?
? 囧境一:如何在拿地与产品设计期,更好地预判1-3年后开盘时的客户需求及变化?
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周期长、流程复杂且环环相扣。从一个项目的土地信息获取、投资分析,到营销环节的开盘与持销,虽项目规模与物业类型有所不同,但中间通常会间隔1-3年的时间,这使得项目拿地初期所做的市场调研、客户分析、产品设计、价格定位等前期工作成果,对于上市销售前的营销工作的指导价值(特别是客户彼时的实际需求)大打折扣。
这种需求的变化常态,营销人员要如何面对?
1. 以平常心客观看待需求变化,平衡好“前期策划”与“营销策划”的关系:前期策划,更多地是从“产品适合做什么”来解读土地价值、研判开发方向。
而营销策划,则更多地是正视已经发生的变化,从“目前的客户与市场”的角度,来对产品进行可调整空间的研判与实施,使其主动适应彼时的市场与当期的客户。从这个角度来看,营销,本身就是对前期工作的复核与修正。
将传统定义的“客户”转为“用户”,让“用户参与”更前置、更全程化:在前期调研与定位阶段,将“客户需求调研”做得更前置与细致,甚至让“用户参与设计与资金筹措(话说不少企业的户型设计竞赛、万达的50亿众筹,其原理都是这样来的)”。
保持市场跟踪并及时纠偏,用拉长的周期,来降低变化带来的风险:保持对客户需求与市场态势的跟踪,将项目规划设计的调整周期分解得更短凑,让营销应变更及时。不要等隔了3年,才一拍大腿惊呼:“时代和客户变了”。
4. 在项目入市的前3个月内,对1-3年前的成果进行至少1次复核与修订。
5. 以静制动,多打“情感牌”,比盲目跟风或纠结于产品调整更利于客户维系: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会随着社会与消费习惯的变化而一直在变的。
但是做营销的,不必过度焦虑于客户需求变化,可以“以静制动”,做细做好客服(或客户会)工作。在客户儿女生日时,适时寄送上一张素雅的贺卡,其营销价值与对客户满意度的贡献,远强于疲于奔命地在产品上迎合其实客户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消费喜好。
? 囧境二:营销费用投放与成本控制的矛盾,如何协调?
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历了从“土地与资金”到“产品与开发”,再到“营销与推广”,最后到“模式与品牌”的演变。从回报来看,产品研发与营销推广的费用,是值得加大投入的。
项目营销费用占项目预期销售业绩的比例,目前行业的平均水平在1.5%~2%。一些例如以“增量客户与成交”为目的的分销预算,可以特批到2%-4%的水平(在某些旅游度假类项目里,为从本地原住民有限,必须扩大异地购房客户的占比,给出的分销费率甚至更高)。
在营销操盘手角度,我对于营销费用的“收”与“放”的分寸,简要建议为:
营销费用分配原则——“保底业绩要拼命死守,增量业绩要放手一搏”:目前案场的很多活动与工作,并未带来增量客户(也就自然无法产生增量业绩),比如“老带新”案场活动,整天来来去去的就是那些已经入住多年的大叔、阿姨和师奶们,虽然对案场的热销卖压有好处,但“到底促长了多少业绩?”,实在是笔糊涂账。
笔者曾对某组竞品做过一个粗糙的统计,某强势营销企业的单台拓客成本约850元/台,成交成本约3000元/套,对比中等水平营销效率(分别约1450元/台和8000元/套),均实现了非常显著的成本管控绩效。
那么,什么叫增量业绩可以放手一搏呢?就是说,如果你的企业目前的单台拓客成本是1500元,只要是你还没有去过的地区、没有用过的渠道、没有使用过的手法…,只要单台拓客成本低于1500元,就可以大胆采用。
试想,能给你带来1台意向客户,你开价1500块的带看佣金,全城的一二手同行的置业顾问们会不会疯掉(呵呵,当然,这只是柏拉图式的情况)?
2. 放手做增量业绩时,成本和收益有一个边际效益点(一旦某渠道大批量供应客户,其营销效率就必然同步降低),要监测和把控好。
3. “优惠”是把双刃剑,如果要做,一定要把握分寸,并掌控好有效期:类似折扣、购房抵用券、特价房等等,要做总量控制。
从营销的总体手法来看,虽然优惠最终都可以通过表价系统折算为“羊身上的羊毛”,但所有的优惠促销手段(包括案场对销售人员的物质激励)都属于“嗑药行为”,在短期内可以获得业绩的增长,一旦停止优惠或激励,从长期操盘看,对于客户与公司销售团队,都是弊大于利的。
? 囧境三:营销竞争是拼拓客,还是拼转化?那么,淡市如何拼拓客,如何拼转化?
解这个问题,首先先聊聊一个营销的基本公式,如下:
【业绩=拓客量×转化率】
可以解读到哪些拓客与转化的工作启示呢?
1. 只抓一头一定死:拓客量与转化率之间,存在天然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业绩为结果导向时,任何一个因子为零,结果都为零。
先有拓客、后有转化:如果没客户谈,你在案场的置业顾问再牛×也等于零。所以,在淡市,我们是鼓励置业顾问走出售楼部的。比如:让经理多参与渠道拓展与谈判、激励置业顾问走出去(制度设计为:拓客佣金=原置业顾问佣金+小蜜蜂的50%佣金)、对于给予一些拓客补贴等。
3. 增设差异化的佣金制度:如,外拓佣金加倍,排轮佣金减半,作弊一律开除等。
拓客量和转化率本身是有矛盾的:对拓客的依赖性越高的项目,本身的问题往往越多,这导致其案场转化率往往越低。要看到并承认这一矛盾的存在,就像楼盘的“量价”往往难以两全一样,要找到其平衡点。有没有同时提高拓客量和转化率的招儿呢?有——宣传产品低价(说辞一般包装为“性价比高”),并在案场兑现。但营销最不得已的这一招,自然是要慎用和少用(营销人员提出降价议案的同时,其实同时也在给自己的身价打折)。
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因为拓客量与转化率本身矛盾的存在,所以,拓客与转化在互为依存之外,本身又是非常独立的两件事。因此,制定拓客渠道与执行方案时,可以先把转化问题放一放。只要“能来客户(特别是增量客户、原来没有涉足过的区域与圈层的客户)”,无论什么方式都行。
6. 转化率,其实是一个连乘的关联比率,拆开后的因子,是营销工作的关注重点:
∵ 【转化率=信息到达率×到访率×认筹率×解筹率/认购率×签约率】
∴ 可以重点抓的子工作有:
对于渠道和物料的选择,多问几个“凭什么?”:比如,凭什么客户会看?凭什么客户会到访?凭什么…?
制定“拓客地图”并付诸实施:根据“两图”(行政地图与楼市地图),一般按“由近及远”的同心圆分区手法,来确定拓客范围、制定拓客计划、准备拓客物料。将拓客动作做得更符合地域特色,更有客户针对性。
制定“城市节事图”,借力起势: 除了关注中秋等重大节点,还要提前了解城市、政府部门拟组织开展的节庆、事件活动等,最大程度地提前介入与借力。
关于如何提高拓客成效?如何提高转化率?笔者总结了两张图,供大家参考(因为篇幅有限,在本文中不作详细展开,以后再专文阐述):
▼附图1-拓客活动与物料设计制作的基本原则图:
▼附图2-提升转化率的工作分解图:转化率的提升,是一个系统营销工作。笔者总结了案场营销人员的相关工作,通过下面的分解图,可以逐个解决与转化率有关的工作点(引用了一些术语,做营销的,是比较容易看懂下图所指的):
? 囧境四:营销手法眼花缭乱,如何一招制胜,或者构建系统性打法?
首先说句大实话,目前的时代,一招制敌的招儿,基本上没有了。
如果你死缠着问:难道真没有一招制胜的营销大招?
答案是“有的”,但基本不是营销为主导的方式。比如:
大招1:令人垂涎的价格(可以把客户逼死,也可以把竞品逼死)——价格,是商业的本质之一。但这个方式,通常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大招2:重奖一线人员——在行业一线销售人员佣金1‰~3‰(视企业品牌、物业类型、去化速度而有不同)的情况下,如果你能来个“单套成交奖”,那对于营销业绩的增长,是立竿见影的。
大招3:产品确实好(好产品总会有人买单)——重视产品规划设计,在营销的源头,就给营销的尴尬堵上漏。不仅如此,你还能在被竞品包围的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定价权与溢价空间。
使用大招1和2时,记得在囧境二里有提到的一个观点——“优惠和激励,都是药,是药三分毒”,记得慎用。
至于营销的系统打法,主要原理无非是用传统管理的“分析→计划→执行→控制”(PDCA戴明环),来对营销进行“切割营销模块、明晰关键节点、厘定规定动作、明确执行细节、给予预算指导、预留变通空间,新老手法结合、严格执行落地、借助软件增效、重视绩效考核”(比如:万达、龙湖等企业都在使用的分级(一般是三级)管控体系),把控好这个思路,基本就形成系统化的营销体系。
与其说是营销的系统打法,倒不如说是经营管理的系统打法,这属于战略层面的问题。而,对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花多少钱?…”等战术工作,则又是另一个层面要探讨的问题了。
? 囧境五:线上营销动作为主还是线下营销为主?移动互联网营销到底搞不搞?
自从O2O这个词流行,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之争貌似就没消停过。
移动互联营销,不是“搞不搞”的问题,而是“怎么搞”的问题。
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已经由移动互联的“恐慌症”变成了“盲目崇拜”,貌似移动互联+了,产品明天就能卖光了。
移动互联营销的文章多了去了,这里只在房地产营销角度,插几句嘴:
1. 没有交易闭环的线上,都只是“宣传”而不能完全称之为“营销”。
大宗商品的线上平台公信力不足:无法实现大规模交易(淘宝的核武器,不是物流平台,而是让真实买家评分,对商家进行“评级”所建立起“证言信任”,以及用“支付宝”做暴涨的第三方担保,以及经买家确认才能延迟支付的“线上支付信任”)。
一粒麦子,煮不成小米饭:不能因为有1个客户通过线上买房,就说1000套房子的热销成果叫做线上营销(现在很多线上营销的服务商,都喜欢在开发商开盘后大声嚷嚷“××楼盘开盘又热销了×××套,好像全部上客渠道都是Ta们家的,实在无语”)。
4. 回归客户,回归产品:产品如果没做到位,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是“真忽悠、假营销”。
线上和线下,都是营销一个妈生的孩子,是共生的,而不是“有你没我”:同一母体内,放在了不同平台上的2个方式而已。你费老劲了在线上网购了一套美美的新衣服,你总得去线下得瑟吧?
不要害怕移动互联与新营销手段,要拥抱新事物,不要被新事物给吞噬(但,不是说你采购个手机网站、搞个朋友圈营销,买一个App应用就叫新营销)。
6. 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在“好玩、互动”、“去产品化、去营销化”上下功夫:一旦长篇大论地自顾自讲自己的产品,在这个时代,你就输了。
密切关注并变现社会文娱热点:笔者操盘时,曾安排专人跟进“百度热点”的热点排名,并专人对接新传媒线的网推公司或公关公司,进行题材发掘,并转为项目营销宣传的借势题材,借力、借势做营销(在借势营销上,推荐几家值得关注的企业或产品:杜蕾斯、Mini汽车、万科)。
与线上服务商谈合作的两个关键要素——采用双指标考核(带客量+带客比)+合理控制服务期:目前,线上服务商如果不是“打着电商的名义,兜售传统报广的服务套餐,或者他们过去积累的客源”,而是真能给项目带来“增量上客”的话。
第一,以我的经验看,除了要根据项目的业绩目标来反算线上带客量指标外,还必须根据项目过往3-5个月的实际指标,来要求线上带客占比冲刺“20%-25%”(这个值越高,对项目的增量指标提升就价值越大)。这个经验值,可以作为合同谈判的重要依据。
第二,老实说,目前的线上服务商,大多是在卖“过去的老客源”或者是“一套客源兜售给各大开发商”,所以,其“保鲜期”是有限的,在开发商选择时(比较残忍的行话叫“洗客”),考核期与合同期,值得好好谈。
9. 病毒营销值得深挖:渠道营销、联动、跨界合作→能不能给“行销”升个级,在这个领域,“病毒营销”是值得深思和深挖的方式。
线上像“喊喇叭+广撒网”,线下像“悄悄话+挖深井”做:线上营销的意义,在于制造与影响力,建立泛品牌,更像是“大声喊喇叭(不管自己喊,还是一帮人帮着吆喝)”和“撒网,然后等鱼群”。
而线下的营销,需要比线上更有针对性、更具有现场杀伤力的说辞和动作,来达到客户来访后,一击必中的效果。
? 囧境六:创业大赛、跑步社区等营销跨界,与直截了当推销房源,哪个更好?
跨界模式,一早就有,只是最近创客与高管跑步(甚至全民PK走路步数)比较火。可能让营销人触发了这类营销动作、或者产品卖点的规划设计冲动。
痦子长在美女脸上正确的位置那叫美人痣,如果挪到屁股上就变成了痔疮。所以,对于营销而言,没有从一而终的手法,也没有包治百病的方案,项目营销设计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跨界,只是拓客渠道的一种形式,以及卖点塑造的一种方式:创业大赛,无非在说“我这里的客户群都创客(潜台词之一是:未来的男神女神可都在这儿啊);我这里很单身公寓等等”,跑步社区,无非是“我空气好;绿化环境靓”等营销说辞的另一种表达而已。
跨界是情景营销,也是角色代入手法的运用:这种营销手法,容易让客户产生“隔岸审美”的体验,以及带来“生活在彼岸(而且觉得那种生活就是未来我的生活)”的营销错觉(这是典型的“情景营销+角色代入”手法)
暧昧勾引,大多比直接表白要有效:如果营销费用够,你的营销团队还没“营销疲劳”,大部分情况下,跨界比不跨界的营销效果,更婉约,却又更有效——谁都希望在更加浪漫的环境下,有个更具附加值的理由,为他眼前的这顿晚餐买单,不是吗?
“单刀直入式”营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使用:每次都来一大堆前戏,营销人员腻味,看惯了五花八门营销方式的客户也觉得磨叽,可能某天直接霸王硬上弓,反而更有实效,客户还觉得爽快。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在谈客过程中,你已经预判到了对方是行家,也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5. 把竞品也一块说给客户听:在自己的案场,尝试把竞品的特点一起给介绍给客户。
6. 试试“证言营销”:把成交客户的购房因素、甚至客户微笑的照片,集中摆在售楼部,或者用于与客户的沟通谈判过程中,会如何?
7. 无论是否跨界,你终归要和客户聊到那个其实不用羞于启齿的问题——要不,觉得合适,您来一套?
? 囧境七:图书馆售楼处、咖啡馆售楼处等,可能会让客户深处轻松氛围,这与传统狼性杀客的冲动如何协调?
卢俊(地产营销圈内一个颇有真知灼见的朋友)在其公众号“真叫卢俊的地产观”的推文“一个没资格叫售楼处的地方”,推荐了深圳宝能城(宝能地产·深圳)的案例。案例所分析的宝能售楼部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颇具心思的图书馆”。
至于咖啡馆售楼处(每个售楼部都有咖啡提供的水吧不算),最近看到的一个,大概是贵阳的花果园,直接把售楼部里的谈客区划出了一块面积,招租给了“猫屎咖啡”(咖啡连锁店)。
如此这类的设计,其价值,与囧境六中分析的跨界问题一样,原理是一致的,只不过营销手法的载体,是售楼部而已。
个人觉得,这和传统杀客狼不狼性,直接关联不大。
狼性,对于营销一线,一般指营销人员的“欲望”(或者被管理者点燃的欲望)有关,这个欲望,可以是职业发展的晋升,可以是买房买车,也可以是赤裸裸的金钱(这是所有销售员重要的原动力之一,并不可耻)。
环境做得舒适一点,是为了增加客户体验和好感,即使是要制造一些有营销目的的、让客户有消费压力或者冲动的设计,也属于案场卖压营造范畴。
为了规避与防止一线营销人员因为过于舒适的案场,而产生懈怠的情绪与慵懒的行为,案场一般会设计颁发相应的“案场管理制度”。比如:
禁止在工作时间做闲杂无关的事情:比如,闲聊,玩手机等。
禁止在未排轮或者未谈客期间,在谈客区落座或休息。
禁止午休期间在谈客区打盹儿等等。
同时,案场管理者一般会通过以下主要手段来保持营销人员狼性:
早晚会(打鸡血、做总结);
专业而系统的持续培训(给营养);
激励(如:发现金);
树榜样(销冠个人,销冠小组等)。
诚然,凡事有度,案场也不能过于舒适,比如:在主谈客区摆放的沙发,一般不建议采购摆放过于宽大和舒适的欧式沙发,该类沙发的主要问题是:
坐位过宽、过软、过深:不论是客户还是销售人员落座后,都容易产生慵懒的感觉,这种沙发落座后,对于环跳穴会很快造成酸痛感,在不适的情况下,谈客的效果是不会太好的。
这类沙发,对于“女置业顾问”较多的案场,本身在落座后,对礼仪细节的考虑就欠周到。
这已经涉及到了营销案场的专业管理细节问题,本文不再赘述。
? 囧境八:营销在走向精细化,管控的要求越来越高,与营销人员的自主性创造性的矛盾如何解决?
营销,无论无何发展,其核心始终都是围绕“人”(客户+营销团队)的一项工作。
精细化的营销,主要体现在战略思考和战术铺排及执行上,管控则体现于软件辅助应用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随着30多年行业的不断经验积累,越来越多的工作环节变得“流水化”,这导致本应是一件充满创意乐趣的营销工作,也逐渐变得无趣(最直接的反馈,是越来越多的一线中基层人员,脸上不再有真正真心的笑容,而这笑容,并不完全来自于金钱驱动)。
那么,如何面对?有哪些可以参鉴的举措呢?抛砖引玉几个,如下:
1. 增加自主与授权:认真研究当前的营销管理体制,增加对中基层人员的授权。
2. 轮岗:在“策划、销售、客服”这3类主要的营销分组中,关注并适度进行轮岗,这也能为未来的中高层管理者储备培养好苗子。
配售:在扩大授权的同时,为了规避“好卖的大家都一窝蜂卖,难卖的大家都不想卖”,要引入配售机制,来提高营销人员的主动性。比如:必须卖1套滞销房源,才能进入到大排轮,去销售3套畅销房源(然后,又进入滞销房源的排轮,如此循环,来保持房源的均好性,不至于越到后来,营销人员越尴尬,房源越卖越散的通病出现)。
4. 内部分组与PK:游戏规则的设计非常多样化,不赘述。
营销创新的专项激励:向集团或项目公司申请,或者直接从案场“公积金”中,抽取一定额度或比例的款项,用于激励营销创意,特别是具有“引用和复制”价值的成功案例经验与创新型的营销方案。
要及时兑现奖金与鼓励:因为营销的创造力来自人,对于人的激励,无论是滞后兑现还是打白条,其效果都大打折扣。笔者曾采用的方式是,设立奖金池,由管理者管控,直接用“微信红包兑付”,根据实测效果来看,收效奇佳。
? 囧境九:地产营销都在强调费效比,与前期品牌造势投入的矛盾如何解决?
“费效比”这个词,其实我是最近两年才越来越多的听到的。
首先,个人更建议采用的定义是“效费比”——【效费比=业绩:营销费用】,效费比越大越好,这样定义,有利于更清晰和简便地对营销效果进行复盘分析。
对于通常占推货值1%-2%的营销费,因为营销阶段的划分,呈现出与“工程费用投入”曲线类似的情况,“前高后低”。如何看待并平衡这一问题呢?
1. 营销费用“前高后低”是正常的,钱花在前面是值得的,可以“起势”:入市前的企业品牌与项目导入期,大家都不认识你(常年深耕某地的本土大鳄除外)
在“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投入“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营销费用:假设你的项目从导入→开盘→持销→清盘,预期1年,则,建议你在前3-4个月内,投放占营销费用总额50%-65%的成本来造势与营销。这是个人推荐的经验值,根据城市、企业、项目的个体不同,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加强项目的“品类化”:也就是重视和提高产品的系列性,除了在规划设计上动作标准(省钱),还能在营销上节省大笔的真金白银,这个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实施。
不管怎么造势和花钱,不要瞎搞,不要乱花钱。请再参阅一下囧境三中所画的“附图1”——提高“效费比”的营销原则,我个人的经验与思考,主要源于这里。
? 囧境十:白银时代,地产营销人是继续坚持地产营销还是转型或者创业?价值和能力模型如何塑造?
作为一个地产营销人,我经常YY一个问题:哪天我不搞地产(或者说不搞地产营销了),我干嘛去?
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阿姆雷特。
一千个地产营销人的心中,也就一千个YY的憧憬。
把听到得较多的,尝试归个类(自己站队):
开餐馆(咖啡厅之类,和吃喝有关的都归于此类):地方化、味道好,能融入地产营销经验和玩法,最好还能带点互联+的最好,先开一两间,然后连锁加盟,再增资,然后A轮、B轮…最后上市…,在星爷的《食神》中的即视感有没有?)。
2. 开旅店(小资):首选丽江、阳朔、凤凰等国内知名艳遇点,然后,过着在房地产从业多年一致听说有但一直没过过的“琴棋书画、烟酒猫狗”的小老板生活。
3. 做讲师(从此变成“文化人”):营销人嘛,大多能说会道懂吹水。这个能力经验值,当然是搞培训、做讲师的不二选择。
4. 去旅游(背包客):把这些年蹲在案场,一直心里馋但没怎么去的地儿,都给去了。然后,借着营销人的文字敏锐度与能力,写写稿子,转转路费糊口。
5. 隐居”终南山“:这是个比较牛×的版本,在目前隐居终南山的三四千人中,目测地产界的应该不在少数。
6. 观望等待:边做边看,或者再等等看,看到合适的机会,就出手投资或者转型。
7. 继续搞地产营销的同时,以参股入股的形式,试水上述憧憬(这应该大部分地产人想离开,却有心有不舍的主要选择)。
对于大部分地产营销人而言,无论是顺境逆境,从业所获得的痛苦还是快乐,其实都是人生很丰盛的财富,可以用于未来的新的人生规划,也可以用于老了以后点滴的回忆。
前连天写了句话:“打份工不易,营个销好难”。这不禁让我想起阙东岳(原万达集团的某位地产营销朋友)的一句话,顺便援引一下——“万恶营为首,百善销为先”,也算是惺惺相惜的同业感概。
不管如何,地产的职业选择,是否继续,是否会成为人生的持久的选择。这终究是一个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追求的问题,我们都无需成为其他人的人生导师。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内心的想要,就行了。
毕竟,成功,从来都不只有一种定义。
人生的版本,也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模式。
作者:杨涛(原泰盈集团副总裁)
来源:九龙思邦(pxxiancai)
以上文章,转载自九龙思邦
地产人网欢迎您投稿,编辑部电话:010-1,客服邮箱:
您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爆料:
您也来说两句
TA刚刚来过
一周阅读排行
还可以输入300字地产文苑ENTERPRISE CULTURE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地产文苑
【地产文苑】跑步好处多多
日期:日&&点击次数:840次&&本文作者:杨 敏
【地产文苑】
跑步好处多多
&&& “半马”也就是半程马拉松,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全马”即我们常规说的马拉松,跑程是42.195公里,半马也就是约21公里,大概开车从中建五局大厦过了西站到岳麓区政府就是一个半马。2月24日那天,我用时2小时21分钟完成人生第一次半马,让人特别兴奋,感觉对跑步彻底地上瘾了。
在梅溪湖家门口跑步倍感幸福
&&& 2013年毕业来到中建?梅溪湖项目,就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了,长沙跑步爱好者最活跃的三个板块其中之一就有梅溪湖板块。& &&& 我们梅溪湖板块,辐射至涉外经济学院,岳麓山西边等周边地区,只能说这个地方太适合跑步了,政府重点打造的宜居部落,有水、有山、周边的地形都特别适合跑步,其中有位世界级的越野跑女生就曾活跃在梅溪湖桃花岭,名字叫张静又被别人叫做“风玲”。
跑步可以减压、更是好处多多
&&& 起初跑步也是为了减重,当然跑步不仅是减重的最好方法,它的益处只能说太多了,增强免疫力,有的人治好了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鼻炎等等疾病;另外让人精力充沛,减压,锻炼运动神经等等。我原来也有很严重的鼻炎,后来喜欢上跑步后,基本上复发的几率就很小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持续慢跑的人抑制了糖尿病、心脏病、乙肝等慢性顽症的例子。& &&& 有人说跑步太枯燥了,是的,初期跑特别枯燥,感觉有一千万个理由要终止自己的脚步,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甚至头晕等等。但是当你突破五公里第一个门槛长度后,就可以慢慢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了,只要不太快,身体是不会难为你的,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跑步带给你乐趣了,习惯跑步的人说跑步是会让你上瘾的,让你感到身心愉悦,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跑步简直是最好的排压方式,地产的大佬潘石屹,文艺巨匠村上村树、最近很火的许晴等。
跑步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
&&& 在梅溪湖置业跑步协会的号召下,最近出现了一批夜跑梅溪湖的狂热分子,而且队伍逐渐壮大起来,项目同事一个个自愿加入了我们这个狂热的集体。傍晚7:00左右,一群躁动的青年便逐个出现在商业街的广场上,刚刚加入的张凯总,第一次跑就坚持完成了环梅溪湖跑,还有我们财务的“淡定姐”――财务理财明星吕志敏,也是第一次就坚持跑完了梅溪湖一圈,还有我们的司机大哥钟鸣,我们梅溪三黑之一的老谭都是第一次跑。梅溪湖一周有多长,7.5公里,有人说,梅溪湖太大了,走一圈都要一两个小时,根本走不动,但是我们这群小伙伴们就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加上项目上狼性团队的打造,伙伴们就是这么给力,第一次跑就只用了一个小时便完成了,正是这么一个活跃的群体吸引了一个又一个伙伴的加入,大家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了,尤其是项目党支部书记在微信群中说,“我明天也要带上装备行动起来”。& &&& 梅溪湖夜跑行动,让我们释放压力、锻炼意志、更让我们项目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之中。
(责任编辑:万建兰)
中建信和地产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长沙市中意一路158号中建大厦22楼&& 客服电话:400-060-0439&&& 办公电话:0& &&&&&&&&&&&&&&&&&&&&&& &&&&&&&&&&&&&&&&&&&&&&&&&&&&&&&中建五局官方微信号二维码&&&&&&&&&&&&&&&&&&&&&&&&& &中建信和微信二维码&&&&&&&&&&&&&&&&&&&&&&&&&&&&&&&&&&&&中建信和地产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链接:
中建五局三公司
碧桂园集团
中建五局土木公司
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
中建路桥公司
中建五局广东公司
中建五局安装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产跑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