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有强迫症,穿拖鞋23岁了没工作不敢出门门

汕头又下暴雨,大家千万别穿拖鞋!后果不堪设想…
夏天喜欢穿拖鞋出门的你,
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
下雨天走路走得好好的,忽然脚下一滑,
凉鞋滑到螺丝拐那里去了!
前不久,有位大叔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点算?赶紧把它给弄下来呀!
大叔先是用脚蹭…
伞打起影响操作,
先把伞给收了再继续…
好了,解放了双手,
开始直接用手拔,脚翘起来拔
躬起腰杆拔
手还是不行,再用脚试试…
然而鞋子还是纹丝不动
此时的大叔露出了无奈而又尴尬的微笑…
我使劲拔…
大叔在那儿足足拔了快3分钟的拖鞋
然而,就是拔不出来!
旁边围观的人一直在笑,
都笑呛到了…
(你们就不能帮帮大叔吗)
大叔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最后!终于!
在大叔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
终于把鞋子拔出来了,
拔出来以后一把就扔了,
什么破鞋!
哈哈哈哈哈哈哈~
肚皮都笑痛了,
笑点低的请自备速效救心丸哈哈哈哈!
原来除了爱情不能自拔之外,
还有拖鞋不能自拔~~~
哈哈哈哈!
视频下面一堆网友,
跟小编一样在笑到根本停不下来!
强迫症看不下去了,
好想给他递一把剪刀!
还有网友表示:
这不就是小时候的我吗!
说到小时候穿拖鞋,
谁还没有点故事呢…
装逼要穿大人的拖鞋就会这样…
脚湿的时候,
跑太快刹不住就是这样…
下雨路滑,
汕头人穿拖鞋需谨慎!
不然分分钟笑死在路上!
【汕头吃货】整理自网络
最近汕头吃货都在吃什么?!
戳这里戳这里!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正在加载...小号标准大号特大号关闭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强迫症的发生是和什么有关?
强迫症的发生是和什么有关?
健康咨询描述:
我在一年前就得了强迫症,一直都没有治好,我每天出门都要把脱下来的拖鞋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管是时间在急,就是上班迟到了,我也要把拖鞋放好才行,一点摆不正了都心里受不了,我想知道强迫症和什么有关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强迫症的发生和什么有关?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强迫症多数都是和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生化因素有关系,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患者能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是不必要的,但却不能以主观意志加以控制。治疗强迫症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患有强迫症的朋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及时的系统的完整的治疗。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心理医生和经济原因
疾病百科| 强迫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
好发人群:有不良个性特征的群体
常见症状: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强迫观念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280
参考价格:58
参考价格:121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适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也用于治疗强迫症。...
参考价格:¥53
本品用于。
1.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
参考价格:¥80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 强迫症都是怎么引起的呢?
强迫症都是怎么引起的呢?
健康咨询描述:
我平时总是会在穿拖鞋的时候,要先把脚冲一下,不然就不想穿,感觉心里不舒服的,我妈说我这就是强迫症,我也感觉有点是,这样也特别麻烦的,想了解下,强迫症是怎么引起的。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强迫症都是怎么引起的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强直性脊柱炎,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其实像你这种情况的强迫症,不必特殊的治疗,因为也没有什么影响,平时的话注意转移下注意力,不要在一些事情上过于专注,可能会好一些。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建议放松心情,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一般都是紧张,焦虑引起的和偏执性格,比如强迫洗手,现在你有的症状还不是很严重,有强迫心理的人是一直想一个问题,不想就难受,建议自身调节,缓解压力,放松.&&&&&&以上是对“强迫症都是怎么引起的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强迫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
好发人群:有不良个性特征的群体
常见症状: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强迫观念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280
参考价格:58
参考价格:121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适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也用于治疗强迫症。...
参考价格:¥53
本品用于。
1.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
参考价格:¥80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3月22日,广州东山口的扉美术馆里,何志森在给学生上一门叫“美术馆的菜市场”的课。他穿着一身黑衣,安静地坐在角落,听学生讲述有关菜市场的设计想法。如果不是那一头标志性的三角形发型,没人知道他是那个前些天一夜爆红的“粉红”建筑设计师。 此前,在“一席”平台的演讲上,他踩着自带的粉红地毯,播着粉红的PPT,分享了他的一些不正规的城市研究和建筑教学。这些年,他宛如一个隐形的“镜头”,潜入城市的大街小巷,记录各种群体的生活轨迹:在上海的弄堂里跟踪拎夜壶的居民,在厦门跟踪一个外卖小哥四年,在广州花城广场跟踪卖冰糖葫芦的阿姨…… 奇特的视角与发现,使他被推到网络的风口浪尖上。3月19日晚,他的演讲文章开始在朋友圈不断刷屏,接下来的7天里,他的演讲视频播放了2.4亿次。与此同时,赞美声和质疑声渐起。有人说他有趣,有人说他关注弱势群体,也有人说他侵犯隐私。 面对蜂拥而至的巨大声浪,何志森有些迷惑和惶恐。他表示,“城市跟踪”不是猥琐的窥私,而是以另一种视角观察城市,挖掘出建筑空间里隐藏的秩序,“做建筑就是要理解每个人的生活”。 跟踪拖鞋发现深圳城中村的“秘密” 何志森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一名老师,三年前他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取得建筑学博士学位后,选择回国。他在演讲中提到的许多奇特的研究案例,与他在2013年发起的Mapping(图绘表现)工作坊有关。 何志森认为,建筑学传统的场地调查很多时候仅是“看到”,而Mapping是“看见”,不仅要看到场地的事物,还要挖掘不为人知的场地特征和内在联系。他希望通过Mapping,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城市,理解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的需求,最终为设计赋予人性的温度。 五年来,他与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多所高校合作,在“流浪”中进行实验性教学,共做了45场工作坊调研。其中,跟踪观察是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长时间观察一个目标,发现目标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这些关系提出设计主张。” 在上海做工作坊时,为了搞清楚弄堂的社区空间为何较有活力,何志森住在弄堂里,连续一个月跟踪了108个居民,结果发现80%的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尿壶。这才知道,老弄堂的房子较小,大多没有厕所,尿壶是许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南老师画的提着尿壶的何志森 为清理尿壶,居民们每天都需要到外面去,才出现了“提着尿壶偶遇和聊天”的日常一幕。这启发了何志森,日后做设计时可以考虑设计这样一种媒介,把人从室内吸引到室外,激发社区的活力。 去年7月,何志森带着华南理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一起调研深圳的南头古城。这一次,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拖鞋、窗户、糖水等小事物上。 “实际上,越小的目标越难观察,就像侦探一样,从一根头发丝找凶手比从一件衣服找要难得多。”何志森称,Mapping工作坊会倾向观察小事物与大空间的联系,由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能力。像拖鞋就是一种寻常物,但学生从跟踪拖鞋了解到南头古城的建筑空间布局,发现大部分居民生活在“分散的家”里面。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策展《Mapping 南头古城》 学生观察发现,在南头古城的城中村里,几乎所有人都穿着拖鞋。而且居民们一般有两双拖鞋,一双家里穿,另一双出门穿。多次追踪后,他们了解到大部分居民住的空间特别小,小到只够放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如果要上厕所、晾衣服就得到房子外面去。 “厕所可能在200米外的地方,晾衣服可能在屋顶上,这个城中村的所有空间都是分离和共享的,它迫使人们在这些地方穿梭。因为随时都可能出来,所以拖鞋是居民最方便的选择。”一次次观察与反思中,何志森带领学生重审南头古城乱糟糟的日常、背后的原因及隐藏的秩序,解析了城中村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组织链。 在何志森眼中,尿壶、拖鞋这些小事物就像一个“窗口”,告诉学生理解城市不是从参考书上找答案,而是可以从真实的人和物去理解人们的居住空间,以及人和人、场所之间的互动。 “城市跟踪”不是猥琐的窥私 “城市跟踪”这一新颖的研究方法,在演讲公开后,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人指责何志森越过了边界,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对此,何志森表示,“城市跟踪”是以理解城市空间为基础的一个连续观察,“不是猥琐的偷窥别人隐私的行为。” 他说,这一方法在国外很常见,很多艺术家会用这种方式去理解城市空间,只是建筑教育方面较少用。每一次调研之前,他都会要求学生尊重观察对象,保持合理的距离,在跟踪结束后要与其交流。“我们会告知跟踪的目的,解释我们的行为,我的学生甚至还会送东西给被跟踪者,所以才会出现学生被请吃饭这件事。如果要拍摄影像,还会取得被跟踪者的授权。” 最开始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建筑学上是在八年前,在读博士的何志森“跟踪”了在围墙上送盒饭的小贩。 2010年,何志森去福建的华侨大学拜访一位老师,偶然看到小贩用晾衣竿把盒饭传递给围墙后面的学生。这一微小举动,在他看来是种巨大的颠覆,“设计师设计的围墙,竟被小贩用一根晾衣竿‘捅破’了”。 “设计师们一直想要通过创造各种边界来隔离空间,而那些生活和游离在边界周边的人,却可以用他们的生活智慧和谋略,轻而易举地逾越甚至摧毁设计师们创造的控制系统。” 此后,何志森毅然从热门的参数化设计转向了人文研究,离开酷炫的电脑绘图,俯身到生活中,重新看待建筑设计。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用了四年时间跟踪一位在围墙上卖盒饭的小贩,透过小贩来看城市设计和规划的问题。 刚开始他拿着相机,去福建的城中村跟踪小贩,由于拍摄时相机太明显,突然涌上来的一群人把何志森的相机给踹了,“我当时特别害怕,他们以为我有不良企图,我解释说是做学术的,但他们不信。” 那部摔坏的相机值一万多元,但何志森没有心疼,也没有让别人赔偿。“因为我觉得我做错事了”,何志森称,那一次意外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该粗暴地去观察他人,应该和观察对象进行必要的交流。 此后,他多次去跟小贩接触、解释,“和他们交流了大概一年,这也是我完成博士论文一个特别重要的过程。”四年下来,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而何志森的跟踪研究也越发严谨和规范,博士毕业后他带着这份研究回国,并创办了Mapping工作坊。mapping 工作坊的合照 教学生做设计要有同理心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曾公开评价,何志森的Mapping工作坊的具有某种启蒙价值,“就今天中国高校的设计教育实际情况而言,是特别有针对性的。” 在何志森看来,建筑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认知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而非唯一的答案或标准。他的工作坊教的内容,其实是对国内建筑学科基础教育的一种补充。 他认为,象牙塔里的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不够理解,一不小心就会渐渐变成“为画图而画图,为做项目而做项目,忘了建筑理应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在讲究高速高效的时代,不少建筑设计师也越来越脱离生活,短短时间就把项目做出来,而缺乏对场地使用者需求的体察。 因此,他想通过“城市跟踪”,给学生们埋下一颗种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让他们以后做设计时可以有同理心,尽可能考虑各式各样人群的需求。在满足甲方要求的同时,又不违背使用者的需求做好设计。 “同理心”这三个字是何志森母亲教给他的,他的母亲是大山里的支教老师,他的许多设计价值观却深受母亲的影响。“从小母亲就不断告诉我,老师就在你周边,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本书。” 从前的何志森并不理解,有精英情结的他,他想做的是高大上的建筑,让别人一看到就会想起他。但在一次次自下而上的“城市跟踪”里,在一次次和各种人群的平等相处中,他才慢慢懂得母亲的教诲,“做建筑就是要理解每个人的生活。”。 此外,“城市空间不是设计师定义的,而是在生活在其中使用场所的人们所营造的。”比如,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不一定要大破大立地做大设计,一些微观介入的小设计也可带来“蝴蝶效应”,用最小的动作给空间带来最大的改变。 何志森表示,我们的设计最终都是为了建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师在其中的作用很重要。“建筑设计师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让每个人在你的设计面前都有尊严。我们的设计不仅要将大家吸引过来,还要让所有人在设计面前感到被尊重。” 【对话】 1、你为什么会热衷粉红色? 我觉得粉红在建筑界里是被边缘的颜色,我想把它变成大家喜欢的颜色,所以,我在我所有的演讲里都用粉红色。粉红色不是我个人的爱好,而是我想发出一种声音,即是“柔软”的粉红色可以是一种主流。很多建筑师有些时候太过强势,需要柔软一些。只有变得柔软,他才可以俯下身来倾听。 2、突然间成为一个“网红”,你有什么感觉? 这对我来说影响挺大的,我不希望我会变成一个“网红”老师,我也不希望以后教书的时候,学生来找我不是因为我教的东西。我不排斥“网红”,我就是一个老师,国内还有很多很优秀的老师和我做着相同的东西,没必要把我弄得像一个明星。我只是喜欢教书,不是喜欢炒作,所以我特别怕我有“网红”的称号。 3、在知乎上,有很多建筑设计行业的人对你提出了质疑,你怎么看待? 知乎很真实地反映了对社会对建筑学专业的理解,有时候我觉得可以出一本书,把这些评论打印出来看。这样挺好,可以知道每个人想的不一样,我觉得那些评判没有对错。而且看到很多理性的批判,也让我在反思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教学生。 但看到学生的一些匿名评价,我有些伤心,我一直鼓励学生一定要去跟任何人学会交流,学会跟陌生人交流,可是到头来发现学生不跟我交流,会觉得挺挫败的。我不是因为被批评而难受,因为我觉得有批评才是最好的。我希望未来学生可以大胆提出来意见,这样老师可以进步,学生也可以成长。老师不可能是完美的,我看到自己的缺陷,一定会反思和调整。 4、您一直提倡尊重使用者的需求,但在一个场地里,各种各样的群体会有不同的使用需求,建筑设计该如何协调? Mapping工作坊去观察理解使用群体对场地的需求,目的不是要给这些群体做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建筑设计。而是希望通过观察,让学生换位思考,知道不同的使用群体所理解的空间和场所是不一样的。 如果在现实的建筑设计中遇到协调问题,我们要让人有参与的过程。比如我在澳洲设计停车场,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去跟进这个工作,每周去一次,每次都会收集社区的人对我们设计的意见。随后,设计师会把这些反馈信息反映到设计里。设计其实是一个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设计师单方的输出。 5、有没有把调研发现和设计结合在一起,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方案或者做出一些作品? 有。很多工作坊的学生都会做很多作品,在工作坊的调研发现只是设计的第一步,它可以演变成各种各样的作品,比如为卖冰糖葫芦的阿姨设计出逃跑路线、“变形金刚”等。 6、你最喜欢哪一个城市? 我最喜欢的就是广州,因为广州很接地气,很有生活气息和活力。做设计的人一定要在很接地气的地方找灵感。我很喜欢广州的番禺,因为它很“乱”,我想透过“乱”去寻找做设计的灵感,目前为止番禺给了我太多灵感,比如我看东西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 我其实是个很分裂的人,是一个极度的强迫症,我工作室的桌子很整洁,但是我又喜欢生活在极度混乱的地方,因为我想知道,混乱背后的秩序,跟我理解的秩序有什么不一样。 7、对你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哪一位? 对我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我的母亲。她虽然是一位老师,但她是我理解中的“建筑师”,也是我最早的“建筑老师”。这么多年,她所有教我的东西改变了我对建筑的理解。当然,我欣赏很多建筑师,没有最喜欢的,因为每个好的建筑师做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们需要更多好的建筑师,中国的城市才会越变越好。 【文】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欧楚欣 实习生 李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驻港部队不敢出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