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做康复治疗的患者如何正确做肌肉力量的训练

本视频由声明原创。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脑卒中+$head_words:\\ 偏瘫患者+$head_words:\\ 下肢运动功能+$head_words:\\ 等速肌力训练","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input type="hidden" class="share_summary"
value="背景: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观念认为肌力训练会增加脑卒中患侧肌肉痉挛、加重异常模式,所以脑卒中患者肌力训练常被忽视甚至排斥。近些年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肌力下降主要由神经因素和失用导致的肌肉适应性改变引起,肌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而并不加重痉挛,反而有一些证据表明肌力训练后,肌张力较前下降。等速肌力训练是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匹配的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训练效率和安全性。等速运动技术不仅能对患者的肌肉功能进行评估、康复训练,还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定量评估报告,使肌肉力量训练能够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及安全性。近年来,等速运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青睐,但针对脑卒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使用等速肌力测试疗法观察其康复效果。  目的: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伸、屈肌进行等速肌力训练,通过患者肌力、步行速度、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数据的变化,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等速肌力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步行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针灸治疗等。等速肌力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膝关节伸、屈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10米最快步行速度及屈伸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最快步行速度及偏瘫侧下肢在180°/s、120°/s、60°/s时的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体重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行走时膝过伸现象,训练组无膝过伸患者出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背景: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观念认为肌力训练会增加脑卒中患侧肌肉痉挛、加重异常模式,所以脑卒中患者肌力训练常被忽视甚至排斥。近些年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肌力下降主要由神经因素和失用导致的肌肉适应性改变引起,肌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而并不加重痉挛,反而有一些证据表明肌力训练后,肌张力较前下降。等速肌力训练是利用等速仪器,根据运动过程中患者肌力大小的变化,由机器提供相匹配的的阻力,使整个关节按照预定的速度进行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训练效率和安全性。等速运动技术不仅能对患者的肌肉功能进行评估、康复训练,还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定量评估报告,使肌肉力量训练能够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及安全性。近年来,等速运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青睐,但针对脑卒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使用等速肌力测试疗法观察其康复效果。  目的: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膝关节伸、屈肌进行等速肌力训练,通过患者肌力、步行速度、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数据的变化,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等速肌力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步行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针灸治疗等。等速肌力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膝关节伸、屈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10米最快步行速度及屈伸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最快步行速度及偏瘫侧下肢在180°/s、120°/s、60°/s时的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体重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行走时膝过伸现象,训练组无膝过伸患者出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摘要: 背景: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观念认为肌力训练会增加脑卒中患侧肌肉痉挛、加重异常模式,所以脑卒中患者肌力训练常被忽视甚至排斥。近些年研究表明:脑卒中后...&&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偏瘫资料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1.1心理护理
患者起病急、重,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惧怕和焦虑心理,表现出和悲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有非常大的帮助。具体措施有: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接待患者,并具体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多与其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对需开颅手术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方法及手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予以心理安慰与支持。
(2)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患者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员,非凡是配偶,嘱其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倾心交谈,参与患者日常生活的安排。探视时间鼓励探视,让患者熟悉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从而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急性期康复护理
一般开始于发病后的24~48h,如是血栓塞脑卒中,病情稳定即可着手。此期配合临床治疗,可以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同时为下步的练习做好预备。具体有以下几点:
(1)良姿的摆放是早期偏瘫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萎缩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卧于硬质床上,保证正确的卧床姿势,且经常更换体位,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因此应防止过度的体位。而俯卧位是预防髋部屈曲和腰部屈曲造成挛缩的最佳卧姿,但应防窒息的发生。实际工作中也不主张在手心用毛巾卷等实物以对抗手指的屈肌痉挛,亦不主张足底放置硬物来避免足跖屈畸形,因为这样会加重痉挛。
(2)挛缩的预防。有规律地运动瘫痪的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部就班,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四周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3)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
1.3恢复期护理
一般病后1~3周(2~3周,1周左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便进入恢复期。此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练习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各期护理措施包括:
(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助运动,逐步恢复到主动运动。注重用力平缓,尽量达到最大幅度,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每日1次,每次30min.
(2)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
(3)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练习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可以尽早进行坐位的练习,从半坐位开始,然后从仰卧到床边坐位,最后坐到椅子或到轮椅上,并达到三级平衡。继之进行站立步行的练习,让其在平地、阶梯、斜坡等不同地形接受步态练习,并指导其使用辅助器的方法以协助练习,上下台阶时注重“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在练习时注重上肢和手的练习,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重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练习,如拍球、投球、写字等的练习。练习中注重患者的身体状况,勿因练习过度而致脑卒中再发,同时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予以鼓励,树立其恢复功能的信心。自立练习亦是此期重要内容,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恢复其生活的信心。
1.4后遗症护理
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练习,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并尽可能改变环境以适应残疾。
  脑卒中引起偏瘫属脑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本质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运动失去神经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以下的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的异常。偏瘫康复的机制除取决于脑组织和血管病变的恢复过程,还依靠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功能再练习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因此是中枢神经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
  偏瘫功能练习原则是抑制异常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软弱肌肉的力量练习。功能再练习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并争取机会,尽早介入,争取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丰富疗效果,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另外,学习的动机对康复的练习也相当重要,护士应调动患者的主动性。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5:15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图文】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袁颖& (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社区&&& 康复护理&&& 偏瘫&&& 肢体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3-02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事件,是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该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研究发现,对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的恢复偏瘫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活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2]。为此我中心对收治的2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社区康复护理指导肢体功能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并首次发病伴偏瘫;(2)本社区常住居民,意识清醒,能顺利完成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系统疾病者;(2)外伤性脑部损伤而引起的偏瘫者;(3)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调查研究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1.4&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具体方式如下。
  (1)体位摆放:指导患者正确摆放在仰卧位、健侧卧位及患侧卧位等不同体位的肢体,以预防痉挛的出现,避免出现过伸、过屈、外旋等。
  (2)及时变换体位:指导并协助患者及时更换体位,使肢体的伸肌和屈肌张力达到平衡。(3)肢体被动运动:卧床期可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关节被动运动等,如肩关节外旋、外展,肘关节伸展做前臂旋转,膝关节外展和伸展等,每日2~3次,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离床期可进行简单的站立平衡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min;步行期可帮助患者多走动、多活动四肢,注意早期活动量不宜过大,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4)日常活动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食、洗澡、穿衣、床上转移、入厕等几个方面的学习,通过练习捏乒乓球、解纽扣、拨算盘等训练手指功能的灵活性,有助于患者恢复和维持自理能力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应用Barthel指数(BI)分别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满分100分,其中上肢总分66分,下肢34分,评分越高说明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x-&s)
  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卒中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运动、语言、认知、精神等方面,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为表现的偏瘫影响最大,成为首要致残因素[3]。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肌力减弱及各种主动运动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受损,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
  肢体功能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主要手段,临床研究证实,加强对偏瘫患者的功能训练,可以加速建立大脑侧支循环,重组病灶周围组织,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尽早、科学、合理地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加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运动功能,加强软弱肌肉力量的训练和功能活动,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加强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缩短康复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佼佼.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B):15-17.
  [2]张红杰,曾叮蜴颍.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现状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3]钟梅,梁本蓉.专人实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60-61.
  [4]徐扬,胡桂芳,周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10-12.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颤缺血性脑卒中偏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