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延症患者 英语患者到高效人士,你还差点啥

从拖延到高效,我推荐这 7 本书 - 文章 - 伯乐在线
& 从拖延到高效,我推荐这 7 本书
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看一些非技术类书籍(大约50本左右),感觉收获非常大,从中选择出来比较经典的改变拖延、高效学习的书籍,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网络越来越成为了人们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祸首,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地蔓延。如今,信息已经铺天盖地、无所不在、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决定、太多的选择,让我们很多人陷入拖延的泥沼之中。
这本书对拖延症分析很到位,特别是前半部分在描写拖延症的时候,后半部分给出解决方案。
这本书能让你看清自己为什么会拖延,找到拖延的本质,给出解决方案让拖延之手从你的生活中松开!
我们不仅必须善于等待,还要享受等待。因为等待不仅仅是等待,它还是生活。我们中的很多人生活着,却没有全心投入。当我们真实的生活开始时,却一味等待。
美国公认的高效学习经典书。世界冠军现身说法,揭秘从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这是在任何领域都能成功的学习方法。这是任何人都适用的终身深入学习法。教你“以较小的努力赢得美好成就”。
这本书讲的学习方法,颠覆了大多数人对学习的认识。以及还讲解了遇到困境该如何高效学习。
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把任务完成”。是由作者戴维·艾伦开创的一套完整个人时间管理系统。
了解过时间管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GTD。
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之前写过关于番茄文章
《》和《》
这本书有图片、步骤帮助你轻松学会番茄工作法精髓;至于坚持,用番茄工作法是会上瘾的,你只需要担心自己戒不掉。
目前我就是GTD组合番茄工作法,十分的高效。
不要花太多时间给信息归档,用的时候学会去搜索;
在数字信息文档中加上关键词,方便日后检索;
从前,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共享知识才是力量;
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而不是力图在二者之间求平衡。
这些实用Tips都揭示了:信息整理才是高效工作的关键,信息整理已是现代人的工作必备技能!
这本书教你如何:过滤分类、各个击破、有效组织。
一个对其他人发自内心感兴趣的人,在两个月里创造的沟通,要比一个总是试图让别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创造的沟通还要多。
高效表达自我的心理法则。
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快速吸引他人注意力的心法和方法。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形态,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情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的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这是最后一本推荐的书籍了,这本书籍至关重要,因为上面的书教会了我们解决拖延,沟通,学习,工作,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
本书单适合从上往下一本一本看。
通过《拖延症心理学》和拖延症说:“拜拜”。
通过《学习之道》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通过《搞定Ⅰ:无压工作的艺术》来用GTD来规划任务。
通过《番茄工作法》来做细分任务用番茄钟计时执行。
通过《Google工作整理术》告别无序工作,学会利用数字工具为大脑减压,从而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很多情况下效率不仅是我们本身的问题,还是协同的问题,通过《凸法则》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而从提高整体的团队效率。
通过《习惯的力量》把这些好的行为养成自己的习惯。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打赏支持我写出更多好文章,谢谢!
打赏支持我写出更多好文章,谢谢!
关于作者: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留名,书单。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内容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文章和译文分享给读者,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新浪微博:
推荐微信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8 伯乐在线【职场指南】从拖延症到高效,你只需要掌握这十大技巧→人生指南网
【职场指南】从拖延症到高效,你只需要掌握这十大技巧
【职场指南】从拖延症到高效,你只需要掌握这十大技巧
阅读:2009次
摘要:不管你在公司里是何种岗位,你工作中花费时间的地方都集中在三大块:思考、社交和活动。你可能会经常被打断或被拉在不同的方向,如何在一天杂乱的工作事件中完成重要的项目,有效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时间以得到最好的工作成效?
不管你在公司里是何种岗位,你工作中花费时间的地方都集中在三大块:思考、社交和活动。你可能会经常被打断或被拉在不同的方向,如何在一天杂乱的工作事件中完成重要的项目,有效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时间以得到最好的工作成效?
1、制定一周的工作时间表和待办事项清单,并记录你所做的事情、各种想法与参加的活动。这能让你了解自己一天内能够做多少事并清楚时间都花在了哪些地方。你会发现哪些时间是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哪些时间被白白浪费了。
2、任何有助于你取得工作成效的活动或社交都要分配时间去做。待办事项清单越来越长肯定是不行的。要做好工作日程安排,为优先要做的事情创建时间,计划他们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并严格遵循执行。
3、工作计划中至少花费50%以上的时间用于那些能够给你带来成效的思考、活动和社交。
4、安排休息,时间表中要有远离工作的计划。例如,有“办公时间”与非“办公时间”之分。
5、每天一上班就花30分钟时间计划你这一天的工作,除非你安排好了一天的工作计划,否则就不要开始工作。这段用于规划好一天的时间就是你当天最重要的时间。
6、在每一通电话和任务开始前用5分钟时间决定你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将有助于预判出它们可能带来的成效,每次结束后再花5分钟看看是否达到了你所期望的结果。如果没有,问题出在哪?你又如何在下次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7、当你有一个紧急或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不要让任何事情打扰或中断你的工作。
8、断开即时消息,不接电话和不看邮件,不要立刻让它们分散你的注意力,除非他对你的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你马上做出回应。相反,专门安排时间来回复邮件与回电话。
9、不要让微信、微博等这类社交媒体干扰工作。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时屏蔽社交媒体除非你的工作需要借助它们。
10、记住,工作是做不完的。同时记住,你的80%的工作成效是由20%的想法、活动和社交所决定的。
您可能关心的是:
版权声明/网站提醒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网页上的内容均是注册用户发布上传或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搜录所得,不代表本站观点,更不表示本站支持购买和交易,对网页中内容之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也无法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提交说明: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一般公司员工的薪资分为年薪制和月薪制,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而对其他员工实行月薪制。其它常见的薪资制有实行日薪制和计件制。掂量掂量手头的工资,你明确自己的工资由哪些部分构成吗?你知道...
39313 1 94
未来什么职业最有前途?什么职业最赚钱?盘点未来吃香的九大职业,看看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景。这九大吃香的职业是目前缺口较大,薪水较高的职业,送给正在做职业规划的朋友们。
又是一年虐狗日,有男票或女票的,礼物准备好没?身为单身狗,只能抱紧小被子打一晚上游戏度过520…不过呢,给大家准备了一份520告白文案,拿去用吧,不谢!
职场中切忌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应心态平和。对于工作,你要弄明白哪些是你必须要做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10个最经典的职场励志寓言小故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3705 1 96
文章所属创客号
按行业查看
|||||||||||||
十大数据十大品牌是由信用指数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系统自动生成的,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统计真实客观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 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网站提供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价评比,不代表买购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信息文章源于“CNPP索引算法机器人自动分类排列收录和展示”或“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创客空间提供”,我们不进行任何文章采集刊登和转载。
TOP10十大数据合作查询网站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十大数据名单。粤ICP备号 Copyright (C) CNPP & Maigoo Inc.
<a class="kefu fff" href="javascript:void(0);" id="kefu" onclick="if($('#chatbox').length阅读: 阅读次数加载.. 次
>> 相关文章
.
.
.
.
.
.
.
.
.
.
评论内容:
1.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2. 评论字数2-200字.请不要发广告
3. 您发表的问题不代表本站观点
4. IP已记录,违者后果一切自负
没有我要查找的信息,试试专升本搜索↑【直播】直播7天治愈拖延症,希望能被大家顶起来。_拖延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978贴子:
【直播】直播7天治愈拖延症,希望能被大家顶起来。
首先是目录:前言
如何获得过理想生活的能力2第1天
为什么全球拖延症患者数以十亿计3我们都是“摩登原始人”4为什么吃得太多会导致拖延7那些从未真正长大的巨婴8如何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10如何利用性欲的力量治愈拖延症11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15第2天
如何治愈童年阴影型拖延症18治愈童年阴影型拖延症的第一步19记忆中父母扭曲狰狞的脸20为什么童年时的伤害会导致拖延症22不幸的童年会成为伟大人物的摇篮吗24你做什么事最开心29没有秘密的孩子永远长不大32第3天
如何治愈社交恐惧型拖延症35至局无上的超级利益36社交恐惧症的根源病灶是什么38为自己而活的人最有力量40如何打破孤独和抑郁的恶性循环43向美国总统学习如何抱大腿46生命总是靠消耗别的生命过活的50第4天
把时间当作乳房52什么样的计划最能激发我们的生命活力53你会和时间做朋友吗54利用业余时间你可以做成很多事57人没兴趣会死的60以少求多的63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一件事65第5天
如何治愈上网成瘾型拖延症69从日本AV开始说起70你为什么不关掉电脑去做爱做的事72你在垃圾信息的海洋里找什么73鼠标与乳房的战争75互联网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浅薄吗76一个无比丰富的“求知途径”80最立竿见影的方法82第6天
人生因极简而至美85如何懒出风格和境界86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88空间越极简,效率越惊人89人类过度消费的欲望会毁灭地球吗92你眼中最美的幻象是什么94混吃等死不如向死而生98第7天
彻底治愈拖延症的宇宙秘法100穷忙是比懒情更可怕的拖延症101如何打破社会价值排序103当你看清这个社会的本质和真相之后105价值观是理想生活最大的敌人107为什么的想法永远是错的109这些现代艺术家不是人112精神的第三次变形114主要参考书目116
如何获得过理想生活的能力看过一本书,书里说一个人年老时得了,治疗时医生往他的口里插各种金属或塑料的仪器……想象一下这一画面,我相信很多男性拖延症患者都会因此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那感觉就像在《襄阳歌》中所写的那样:“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对于男人来说,还有比这更悲的诗句吗?我不信你能找到。开个玩笑啊,如果你通读过的《襄阳歌》,你就会知道我断章取义了。而对于女性拖延症患者来说,当她们在年华老去时回忆从前,会有一种弹指间青春逝去的感觉。那感觉就像在中所写的那样:“当你糊涂的时候,时间会过得飞快。”在这颗星球上,有数以十亿计的拖延症患者,他们在青春逝去之后,他们在感慨时不我待之余,生活会告诉他们:世界上最苦涩的水果是“当初如果”……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曾经是全球最重度拖延症研究室里的一只小白鼠,那时拖延症险些毁掉我的生活,毁掉我的一切。像很多人一样,在我很年轻的时候,为了治愈拖延症,我曾经看过一些相关的成功励志类书籍。但很快我就发现,那些程式化的成功励志学教条绝无可能治愈我的拖延症。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随着我对拖延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拖延症就像是一种有生命的,它能不停繁殖,还能不断进化,例如某些类型的拖延症的根源病灶隐藏在我们的基因里,有些则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而成功励志学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人造鸡血,它刻板机械,僵化空洞,根本不是拖延症的对手。作为群体,直至灭绝那一天,人类都将永远饱受拖延症之苦。但作为个体,你却有可能治愈拖延症。你可以通过阅读这本,全面深刻地了解拖延症,弄清楚你的拖延症的根源病灶在哪里,进而对症下药。另外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掌握一种融合了相关、艺术、文学、科学、哲学等领域知识的混合理论,一种融合了科学理性和生命美学的混合理论,它将帮助你彻底治愈拖延症,并帮助你获得过理想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全球拖延症患者数以十亿计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黑格尔在这颗星球上,每个人都会有拖延心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而拖延症患者则数以十亿计,当然,这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拖延症远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他们之所以会患上拖延症,可能只是因为人类的某些动物本能在作祟。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想要真正治愈拖延症,他同样需要借助于动物本能的力量。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动物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他说这种状态是“生物体在外界干扰力的逼迫下早已不得不抛弃的东西”。也就是说,“本能是有机体的一种弹性表现,或者可以说,是有机体生命所固有的惰性的表现”。而爱默生则说:“我们出自本能的行动总是最好的行动。即使是最慎重的考虑和最密切的注意,也不可能像你本能的目光那样使你更贴近你所面临的问题的本质。”方力钧显然更认同爱默生的观点,他说每当遇到重要选择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做法:“回到动物本能直觉上”。在我看来,人类的动物本能是一种黑暗的力量,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人类的某些动物本能会让我们变得惰性十足,使得我们因此成为拖延症患者。但动物本能同样也是勇气和创造力之源,是人类主动去做所谓的大事最真实、最强有力的源动力。例如很多伟大人物正是在动物性本能的驱动之下,做成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大事。如果你能深刻了解人类的动物本能,你就会知道哪些动物本能会让你成为一个拖延症患者。如果你在深刻了解人类的动物本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关于如何运用动物本能这种黑暗力量的方法论,这不仅能让你自然而然地治愈拖延症,而且你同样有可能因此而做成那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的大事哦。我们都是“摩登原始人”有一天我和朋友吃完饭后,看着一片狼藉的餐桌上满是肉被啃光的骨头,我心想:这颗星球上绝大多数人类其实都是碎尸者和食尸者呢……开个玩笑啊。贪吃是人类的动物本能,它因此也被基督徒认为是人类的原罪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无数穷人都长得肥头大耳,挺着胖肚子,身材就像奥迪A6似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因此而自得。而很多富人则恰好相反,他们瘦削得就像重体力劳动者似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认为那些瘦削的富人都是特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之所以能克制自己贪吃的欲望,多半是因为他们对于人类的动物本能有着相对更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原本不是富二代但却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富二代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曾看过一本名为《欲望之源》的书,作者是美国作家特里·伯纳姆和杰伊&#x2022;费伦。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动物世界里的这样一个有趣现象:每年交配季节到来之前,海象
都会努力増肥,其中雄性海象会増加900多公斤的脂肪。然后,它们会做出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专心致志的举动:海象们会连续三个月啥也不吃,专心求爱寻欢,每天不停地交配、交配、再交配。在这一期间,它们的体重会减轻三分之一,其中雄性海象更是会减掉一吨多重的脂肪。随后《欲望之源》的两位作者这样写道:“海象以脂肪的形式把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身上,以迎接交配季节的到来。但不幸的是,人类也是这样进行储存的。如果您是男人,低头看看您的腰,抓一把您肚子上的肉。您要是女士,就请瞧瞧您的大腿和臀部。您看到了什么?”也许你会问,这跟拖延症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可以回想一下,当你意识到你应该开始去做某些事时,你忽然有了拖延的想法,然后你开始拖延了,当你拖延时你一般都会做什么?你会不会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动都不想动?欧洲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沙发猛于烟”:人类9%的慢性病与吸烟有关,而与久坐静止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病达到10%。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这就得从原始人如何生存开始讲起了。众所周知,原始人基本上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到处狩猎觅食,而且原始人也没有可以用来储存食物的冰箱,也没有可以随时买到食物的超市,所以原始人一旦搞到了很多食物,他们会怎么办?答案就是努力把食物全吃进自己的肚子里,转化成热量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有的吃的时候就猛吃,多储存一些热量;另外没事儿时尽量少动,尽量避免无谓地消耗热量。对于原始人来说,这是最佳生存策略。因为一旦遭遇对于他们来说如家常便饭般的饥荒,他们就能通过这种生存策略尽可能长久地活下去。对于原始人来说,多吃少动是一种很明智的生存策略。但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来说,这却是一种很愚蠢的生存策略。因为现在无数现代人家里都有塞满食物的冰箱,而且到处都是随时可以买到食物的超市。所以如果一个现代人每天多吃少动,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肥胖者。而肥胖会大大提高患病或早亡的概率,这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医学常识。既然多吃少动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愚蠢的生存策略,那为什么无数现代人还会如此生活呢?这是因为基因设置在作祟。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基因进化极其缓慢,现代人的基因和二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的基因几乎毫无差别。也就是说,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我们其实是一群“摩登原始人”,原始人的生存本能和基因设置依旧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简而言之,现代人的动物本能和二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的动物本能基本上是一样一样的。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曾这样写道:“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做,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做好色贪淫更可恶。”我曾经把这段话作为我好吃懒做、好色贪淫的“理论依据”。直到后来,当我看了一些进化心理学方面的图书之后。我渐渐意识到如果一个人想要活得快乐,他一定不能总是跟自己的动物本能过不去,而且如果一个人的动物本能被扼杀了,他的人生将就此与快乐绝缘,然后他会像诗人黄灿然所说的那样,“在痛苦中酝酿绝症,在泪水中结束一生”。但我同样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完全任由动物本能的驱使,他同样会走上一条自我毁灭之路,他最后很可能不是死于因肥胖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就是毁于因懒情而引发的重度拖延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在这颗星球上会有数以十亿计的拖延症患者了吧!为什么吃得太多会导致拖延有一天晚上,我路过一家我以前吃过感觉味道还不错的烤串儿大排档,我的脑海中立刻蹦出了两个小人儿。一个小人儿对我说你吃点儿吧,烤串儿、冰啤酒以及
夏夜的凉风,多爽啊!另一个小人儿则对我说:爽个屁!烤串儿是致癌食物,而且还有可能吃坏肚子。后来,两个小人儿打了起来,结果劝我吃烤串儿的小人儿把阻止我吃烤串儿的小人儿打得满地找牙……人类的本性就是及时行乐,有什么欲望总想着立刻满足,这也是拖延症如此高发的原因之一。很多女人青春时的肉体,既娇嫩又结实。很多男人青春时的肉体,只有骨头和肌肉。很多人正值青春时特别能吃,但肉体却没有发胖,这大概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而且他们整天不安于室,整天动如被脱光的处子。当一个人的身体已经停止发育,却依旧胡吃海塞,还不喜欢运动,这是一种自毁的生活方式。我一直都认为,吃什么和怎么吃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也会在某种程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胃传给大脑的信号有滞后性,大脑感觉吃饱了,其实可能已经吃撑了。吃撑了之后,身体内的很多血液帮忙消化食物,大脑因此晕乎乎的,整个人就像待宰的肥猪一样呆滞迟钝。如果每顿只吃七分饱左右,饭后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大脑一直很清醒,几小时后还能体验到那种被乔布斯狂赞的饥饿感。简而言之,吃得太多也会导致拖延,因为大脑变得呆滞迟钝而拖延。如果一个人明知总是放纵口舌之欲有何危害,却依旧总是胡吃海塞,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制力的人,他的生活正处于失控的边缘,或者已经失控了,这样的人十有八九会成为重度拖延症患者。我以前也经常会吃得过饱,吃完饭后我感觉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大脑昏昏沉沉的,什么都不想做。最近几个月,我坚持每顿饭只吃六七分饱,当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之后,我发现我的大脑每天都能保持一种特别清醒的状态,做事效率也很高。而且这个习惯使得我的体重也减轻了几公斤,肚腩上的肥肉也少了很多。那些从未真正长大的巨婴王尔德曾说:“自恋是一生浪漫的开始。原来我很喜欢这句话,但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懂得自制才是一生浪漫的开始。当然,这里所说的自制是主动自制,而不是被动自制。被动自制其实是一种伪自制。极度缺乏自制力的人的大脑里可能隐藏着一种巨婴人格,他们其实从未真正长大。举一个例子,一个异性恋单身宅男在被性欲本能折磨的时候,他有这样三个选择:一是一直憋着;二是打飞机;三是走出家门去找一个愿意跟他上床的女孩儿。一直憋着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男性长期禁欲可能会导致慢性前列腺炎,而且长期禁欲也有可能导致性格病态扭曲,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打飞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只要不是过度频繁,单身男青年每隔几天打一次飞机可谓好处多多,例如这样做能排解性欲,能减压,还能有效预防慢性前列腺炎。当然,总是靠打飞机排解性欲也有一个坏处,即打飞机虽然可以立刻获得满足,但却只能获得少得可怜的快感和无尽空虚且落寞的感觉。长此以往,会感到自己很失败,会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的“屌丝”,就像这个段子所揭示的那样:如果将“高富帅”翻译成 Mr. Right, 那么“屌丝”可以翻译成 Mr. Right-hand。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异性恋单身宅男来说,想办法在现实世界中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才是最好的选择。想要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就得有爱和被爱的能力。而想要有爱和被爱的能力,就必须要有自制力。没有自制力,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中国,有无数这样的男性巨婴,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到大,他们的父母替他们安排—切,要求他们要听话,要乖。就这样,听话的小乖宝宝慢慢变成听话的大乖宝宝,变成了男性巨婴。
结果大乖宝宝完全没有在成人世界里独立生活的能力,于是他们的父母帮他们安排工作。除此之外,这些父母还帮大乖宝宝安排相亲,帮大乖宝宝买房,帮大乖宝宝带孩子……说到这儿我又想起我在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一个帖子里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天涯论坛一个著名的帖子中,一个八零后如是描述:在她的新婚之夜,当她和她丈夫性交的时候,婆婆忽然冲进洞房,一耳光将她从她丈夫身上打落在地。这个所谓的疼爱儿子的母亲,对呆若木鸡、赤身裸体的儿子说:“你怎么可以让老娘们儿骑在你身上?”如此病态的父母,如此恐怖的父母,却自认为自己为孩子牺牲了太多太多,他们可能还会把“儿女都是讨债鬼”这句老话挂在嘴边,却不会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变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讨债鬼”。因为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巨婴们只能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他们只要乖乖听话,就能让自己最基本的动物本能获得满足。而这也让我想起了《欲望之源》这本书里的这样一段话:“在《迷离境界》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片断:主人公开始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但醒来时发现自己是在一个酒店的房间里。不管他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会有侍者出现,满足他的欲望。过了数天之后,这个人厌倦了这种无需努力的存在方式,对侍者说:‘我有点想到另一个地方去。’‘什么地方?’侍者问。‘哦,我想我已经死了,来到了天堂。但是我厌倦了,也许地狱会好一些。’侍者回答说:‘这里就是地狱。’”如何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也许你会说,我不是你说的那种巨婴,我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我想有所作为乃至自我实现,只是我缺乏自制力,我的意志力总是输给我好逸恶劳、贪图安逸的惰性,这使得我始终一事无成。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里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一直停留在“舒适地带”,每天胡吃海塞,既不喜欢思考,也不喜欢运动,这反而是最消耗生命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死神看到后会窃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有些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死于安逸”,因为长久的舒适会让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和思维能力都变得越来越差,进而迅速丧失生机和活力。简而言之,麻烦是留给活人的,舒适是留给死人的。美国专栏作家 James Surowiecki 在给《纽约客》写的一篇关于拖延症的专栏中曾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手段主要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自愿地放弃自由”,随后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维克多&#x2022;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他让他的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在他该写作的时候他就无法外出了。想一想,很多对付拖延症的办法,归根结底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例如你在一个房间里工作,在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那你就把它们都处理掉。你房间里的那些让你分心的东西,表面上是你占有它们,实际上它们也在占有你,消耗你。也许你会说:“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书也会消耗我吗?”有些人在堆满了书的房间里工作或学习,也能有极高的效率,所以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只是很多时候,不加选择的胡乱买书其实也是一种贪欲,而且就像尼采老师所说的那样:“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正如不分对象的性冲动,都是下流的标志。”如果你读过《搏击俱乐部》这部小说,相信你一定会对书中这个情节印象深刻: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用枪指着一个陌生人的头,问后者:“你本来想怎么度过你的一生的?假如你可以任意选择。”那个被吓得差点儿尿裤子的人说他想当兽医。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拿走了那个人的驾照,并对他说:“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你住哪儿……如果你没有回到学校学习兽医课程,你就死定了……滚吧,为你小小的人生做点什么,不过记着,我在看着你呢……要是我发现你打个狗屎小工就为了买得
起奶酪、看看电视,我宁可杀了你。”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他用枪指着我们的头,逼我们去做我们这一生中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那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他会一枪打爆我们的头。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不幸?应该还是幸运吧,因为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贪图安逸、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权利。除了我们自己,贪图安逸和庸碌生活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自由和权利,哪怕是我们最爱的人也无权剥夺。只是,如果你每天固定抽出一段时间强制剥夺你贪图安逸和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权利,你的自制力会变得越来越强,你将有很大的机会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过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如何利用性欲的力量治愈拖延症人类的某些本能会让我们患上拖延症,但它们同样也有可能帮助我们战胜拖延症,因为人类的本能永远是一个人去做一件事的最根本动力。例如人类关于性的本能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导致拖延,同样也能帮助我们治愈拖延症。天上掉下来一个绝色狐仙,每天晚上都跑来跟你做爱。后来因为你很穷,被绝色狐仙的家人看不起。绝色狐仙对你说:“你丫也是一个男子汉,就不能为床头人争口气?”绝色狐仙送了你一面镜子,然后离你而去。你发现如果你好好学习,她就在镜中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她就在镜中哭。你因为不忍看她伤心流泪,于是你苦学了两年,考取了功名,然后绝色狐仙又回到了你的身边,你们从此过上了快乐美满的生活。异史氏日:如果天上能掉下来很多很多绝色美女,鼓励男人奋发进取,人世间也会因此少很多因拖延症而穷苦绝望的男人。这就是《聊斋志异》里一个名为《凤仙》的故事……可惜,这颗星球上的绝大多数年轻男孩都不会碰到这样的好事儿,他们只能深陷于拖延症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很多年轻男孩之所以会成为拖延症患者,可能是因为他们满脑袋里都是性,都是色情信息碎片,这使得他们的大脑变成了像精液一样的浆糊。还有很多年轻男孩,他们将自己的性欲升华成一个理想。因为心里有一个特想实现的理想,所以他们能做到用自制力克服自己的拖延心理,进而完成自我实现。据说在塔斯曼尼亚曾有过这样一个风俗,如果一个男人死了,他的遗孀必须切去他的小弟弟,在经过防腐风干处理后做成项链,挂在自己的脖子上,直至找到新的男人为止。但她绝对不可以用挂在脖子上的小弟弟自慰,因为这么做就是对死者的侮辱了。如果你是一位男性读者,我们现在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有一个富豪愿意跟你签一个合同,合同上写着只要你愿意挥刀切掉自己的小弟弟,将其防腐风干后做成项链送给他,他就给你100亿美元,你愿意签这个合同吗?我相信你肯定不愿意,除非你早就想给自己做变性手术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你的性欲至少价值100亿美元。当然,这只是一个类似于玩笑的假设。只是对于男性来说,性欲的确是个人奋斗的最强大动力。据统计,一个男人一生中射出的精液大概也就能装满一辆轿车的油箱,所以如果说睾丸是一个男人的生命发电站,那他的这一油箱精液就是驱动他奋斗一生的燃料。曾有记者问 Coldplay 乐队主唱 Chris Martin 为什么会选择玩摇滚?后者给出的答案是:“21岁时我喜欢的女孩子当我是朋友,没有人肯跟我上床,所以我想成为摇滚明星!”这是一个将性欲转换成追求事业成功的欲望的绝佳范例。关于这一点,拿破仑&#x2022;希尔解释得很清楚:“性欲是人类最强烈的一种欲望。被这种欲望驱使时,人们会产生强烈的想象力、勇气、意志力、毅力以及在其他时候所没有的创造
力。性接触的欲望非常强烈和冲动,往往使人沉溺其中,甚至甘冒失去生命和名誉的冒险。如果加以控制,并向其他方向引导,这股激发力就保持其强烈的想象力和勇气等性质,成为一股应用在文学、艺术或其他专业或工作上(其中当然也包括积累财富)的强大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试发现,当戴劳力士的丑男和穿快餐店制服的帅哥同时追求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十有八九会选择戴劳力士的丑男。说到这儿,我想起了英国的《泰晤士报》曾介绍过这样一条人类性行为研究结果:女性的性高潮频密程度和性伴侣的身家基本上成正比。女性为什么更喜欢和有钱的男人一起享受性爱?关于这个问题,喜欢和富豪约会的27岁英国女律师卡茜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这样回答道:“有钱的男人有权有势,他们更自信,更有魅力,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争取直至成功,这种性格会让他们在床上表现得特别优秀。”看来这还真是:男人要有钱,和谁都有缘。不过你千万不要认为女人喜欢有钱的男人是一种浅薄的“时代病”,事实上,女人喜欢有钱的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它和男人为什么最迷恋那些腰臀比例为0.7左右的女人基本上是一个道理。对于这两种现象,科学家给出的解释是:男人之所以迷恋那些腰臀比例为0.7左右的女人,是因为基因在作祟,他们的基因会对他们说:这样的女人生育能力很强;而女人之所以喜欢有钱的男人,同样是基因在作祟,她们的基因会对她们说:和这样的男人一起繁衍后代,后代的养育会得到更好的保障。英国哲学家培根把肉体之爱看成是精神十分贫乏和意志薄弱的表现,他说:“可以看到,在所有伟大的和受尊敬的人物中,没有一个人会疯狂地沉湎于情欲:这说明伟大的智慧和伟大的事业确实不会容许这种为弱者所特有的激情发展起来。”对于培根的上述观点,瓦西列夫在他的著作《情爱论》予以了驳斥,他说:“在意志力坚强、精神力强大的伟大人物身上,性本能通常也是高度发展的。一个人创造性活动同他的爱的能力,同他深切地体验到肉体和精神的这种渴求的能力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歌德、拜伦、普希金、巴尔扎克、雨果、裴多菲等人的生活和创作就是例证。”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名为《名人隐私录》的书,作者是美国作家欧文&#x2022;华莱士,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Intimate Sex Lives of Famous People’,所以如果将这本书的书名译为《名人性爱隐私录》似乎更合适一些。在这本将近八百页的书中,作者记录了几百位男女名人的性爱隐私,这些名人中有作家、画家、政治家、歌星、演员等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伟大人物。这些伟大人物的性爱隐私印证了这样一个规律: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大小和他的性欲旺盛程度基本上是成正比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性欲变成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拖延症的动力。叔本华曾说:“你只能做你想做的,但不能要你想要的。”在我看来,这是极具人生智慧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他十有八九会死得很难看(举个例子,很多没钱的男人最想要的就是那种声色犬马的放荡生活,但如果他们将绝大多数精力都用在这件事上,那他们就会成为老罗所说的那种人类能想到的最愚蠢的组合体:花花公子+没有钱);而如果一个人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一旦他做成了,他想要的那一切会不请自来。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将自己的性欲转化成个人奋斗的动力。我回顾我自己以往的经历,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之所以会不断拖延,就是因为我只想着要自己想要的,然后为此急功近利地去做一些我打心眼儿里不喜欢做的事,结果越做越烦,并因此成为拖延症患者。而当我在做我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事的时候,我会干劲十足,我会高度自觉地去完成每日工作计划,新想法和新创意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我的大脑。拖延?我恨不得夜以继日地拼尽全力呢!顺便说一嘴,当你将性欲转化成个人奋斗的动力的时候,不要过度压抑你的性
欲,因为正如瓦西列夫所说的那样:“大量研究材料表明,长期节制‘下流’的性生活会使人智力停滞,精神受到创伤,如果再有其他因素,就会引起神经官能症及其他神经心理病症。”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很多历史类书籍。有一天深夜,我眉头紧锁,掩卷思索,思索人类过去数千年的历史,思索人类的命运和未来,这时我忽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天大的阴谋:基本上这颗星球上所有宗教和所有文明,都会想方设法压抑或扼杀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动物本能,这样社会最底层中的绝大多数人就会被驯服,就会很听话,很好管,而统治阶层就可以相对更尽情地放纵自己的动物本能,进而像动物一样活着了……开个玩笑啊,这肯定算不上什么天大的阴谋了。只是历史类书籍读得越多,就愈发觉得人类的动物本能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源动力,但与此同时,人类的动物本能也是引发无数惊天人祸的最根本原因。人类的动物本能可以深刻影响整个人类,自然也可以深刻影响个人。人类的动物本能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巨大的创造力或毁灭力,也可以让一个人彻底沦为惰性和盲目恐惧的奴隶。人类的动物本能可以让一个人低三下四蝇营狗苟,也可以让一个人豪情万丈纵横四海。人类的动物本能可以让一个人成为全球最重度拖延症研究室里的小白鼠,也可以让一个人成为世界上最有恒心和行动力的天才。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中曾对主奴哲学加以解析。在黑格尔看来,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奴隶的主人,是因为他敢于冒险,敢于承受死亡焦虑,可以做到摆脱和否定自身的动物本能对他的制约,他因此获得了自由。而一个奴隶则刚好相反,他不敢冒险,因为他无法摆脱和否定自身的动物本能对他的制约。因为害怕和逃避死亡,奴隶被主人征服了,进而处于被主人奴役的状态。虽然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基本上都已经脱离了奴隶社会,但黑格尔的上述观点对于我们来说依旧具有启示意义。它为我们指明了这样一条自由之路:通过不畏死亡的冒险,向死而生的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有些人会因为过于惜命而不断拖延,但正如罗素所说的那样:“‘最惜命的人最易丧命’,由于过于钟爱生命,结果却使生命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丧失了。”不畏死亡这件事看上去很难,但事实上只要通过最基本的哲学思辨,你就可以想明白:畏惧死亡是很徒劳的一件事,死亡是必然发生的真实存在,死亡不会因为你畏惧它就放过你。与其畏惧死亡,还不如从死亡中吸收自由的能量,这是死亡的精华。自由因死而生,自由的可能性隐藏在死亡之中,而死亡本身就是自由的极致。死亡会让你失去所有你放不下、舍不得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生的枷锁,是自由的羁绊。只是黑格尔说主人可以做到摆脱和否定自身的动物本能对他的制约,我对此有不同看法。因为某种意义上,一个人努力成为别人的主人,为此舍命追逐权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动物本能。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认为运用权力控制别人是一种罪恶,但事实上,人类会将看上去肮脏且残酷的权力游戏一直玩下去,一直玩到人类灭绝的那一天,因为对于权力的渴望也是人类的一种动物本能。美国心理学家 D&#x2022;M&#x2022;巴斯在他的著作《进化心理学》中曾引用了罗伯特&#x2022;弗兰克说的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来就配备了一套用于争夺社会地位的神经系统。”事实上,不仅是人类,很多动物也都是生来就配备了一套用于争夺社会地位的神经系统。例如 D&#x2022;M&#x2022;巴斯在《进化心理学》中讲述了在母鸡世界有这样一种“啄序现象”:当母鸡刚刚碰面时,它们会经常打斗。但过了一段时间,打斗现象就慢慢
减少了,因为每一只母鸡都知道自己强于哪些母鸡,弱于哪些母鸡。这样处于支配地位的母鸡会从中受益,因为它们不用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将自己的精力耗费在打斗上。处于服从地位的母鸡也会从中受益,因为它们不必为了争夺地位而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在人类世界,也有类似的现象,对此D&#x2022;M&#x2022;巴斯这样总结道:“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如果他每次遇到对手都要拼个你死我活,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愚蠢的策略。失败者可能会受伤,甚至会死去,所以他最好一开始就选择放弃一放弃他的领土、食物以及配偶。战斗对于胜利者也是代价沉重。胜利者也可能会受伤,而且还要把非常珍贵的能量、时间和机会耗费在打斗上。所以,如果双方一开始就知道孰强孰弱,那么胜负双方也就不必在打斗上枉费工夫。”当然,D&#x2022;M&#x2022;巴斯的这段总结更符合人类原始社会的情形。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尤其是进入现代文明时代之后,权力游戏变得更为复杂,体能因素的比较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只是即使是在现代文明时代,D&#x2022;M&#x2022;巴斯所说的支配等级依旧存在。什么是支配等级?D&#x2022;M&#x2022;巴斯给出这样一段定义:“从功能的角度来讲,支配等级是指一个群体内的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那些非常关键的资源,即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的资源。个体的等级越高,他所获得的关键资源也就越多;反之亦然。说白了,男人想要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就是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性接触机会,对于男人来说,这是最强大的人生动力。而对于女人来说,她们更喜欢社会地位高、权力更大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通常能为她们及其子女提供更多的资源。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女人会自己去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资源,而不是通过男人获得这一切。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成为拖延症患者,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行动力被一些自欺欺人的谬论彻底束缚住了,要么就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动物性本能缺乏全面且深刻的认识,这使得我们会对自己的动物性本能产生一种难以摆脱的罪恶感。而这种罪恶感会使得我们的动物性本能不仅没能成为一种最强大的动力,反而成了一种最强大的阻力。我们会因为一种无知的罪恶感而不断自我设限,不断拖延那些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直至彻底放弃。然后我们就像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所说的那样,在坟墓里流下最痛苦的泪水,为了某些还没有说出口的话和还没有做过的事。黑格尔曾说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全面深刻地了解你自己的动物本能,这是你治愈拖延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你可以自由生活的第一步。第2天
如何治愈童年阴影型拖延症如果你想捉小鱼,留在浅水即可。但若想捉大鱼,就得潜入深渊。深渊里的鱼更有力,也更纯净。硕大而抽象,且非常美丽。——大卫&#x2022;林奇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去看心理医生,结果他一听心理医生的报价,立刻痊愈了。我真希望那些因童年阴影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能这样轻而易举地痊愈,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一盎司的童年阴影真的会变成成年后的一千吨自毁欲吗?也许有人会说:我有童年阴影,但我没有自毁欲。只是什么是自毁?不是玩自残和自虐才是自毁,整天像老好人一样逆来顺受、无论和谁在一起脸上都挂着职业笑容、为了拥有安全感而猛吃麦当劳、肯德基这类高热量垃圾快餐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可能同样是自毁……在我们童年时,父母看上去很强大,他们可能会以“爱”的名义不断伤害我们,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
心理机制是一种内在的控制行为的机制,它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如果我们不能全面深刻地剖析自己的某些病态心理机制,我们就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我们会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例如童年阴影型拖延症就是一种会让人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的病态心理机制。治愈童年阴影型拖延症的第一步如果你童年时曾受到伤害,那么你患上童年阴影型拖延症其实并不是你的错,只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不停地盲目自责,这只会让你的拖延症变得越来越严重,直至无可救药。为什么我们的意志力对于童年阴影型拖延症完全无能为力?这可能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意志力,其实是源于一种非理性的自责心理,有时甚至是一种近乎于病态的自责心理,这种自责心理会让我们形成一种“外在评价系统”,让我们不断扼杀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而由此引发的自我厌恶和自我憎恨会让我们的拖延症变得更加顽固。你厌恶或憎恨患上拖延症的你自己,你想治愈你的拖延症,但你有没有想过,你不断拖延的是不是一些你打心眼儿里不想做的事。你为什么硬着头皮做你打心眼儿里不想做的事?你这样做肯定不是为了讨好你自己,而是为了讨好别人,甚至可能是讨好那些曾经摧残过你的生命的人。在你很小的时候,如果你做你喜欢做的事,经常会被你的父母或老师训斥,甚至被他们体罚。他们这么做,其实是在摧残你的生命。你因此不断压抑你自己,你的心里渐渐形成一种自毁式心理机制。这种自毁式心理机制本身就是你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的成因,但你却想用它来战胜你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也就是说,那些伤害你的人让你患上了拖延症,你却想用他们针对你的道德说教以及他们伤害你的行为模式去治愈你的拖延症。现在就想一想,你是否正在犯这样一个错误?如果你没意识到这个错误,如果你不设法纠正这个错误,那么即使你拼命努力,你也不可能治愈你的拖延症,而且还有可能变成你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童年阴影型拖延症患者经常会陷入过度自责之中,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这种自责只会让拖延症变得更加顽固。作为一个童年阴影型拖延症患者,你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你为什么还要不停自责?停止自责,这是治愈童年阴影型拖延症的第一步。记忆中父母扭曲狰狞的脸对于某些幸运的人来说,他们的童年可能是一段乐园时光。而对于那些有童年阴影的人来说,他们的童年记忆却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他们会看到童年时的自己躲在墙角哭泣,而父母在疯狂争吵,父母的脸看上去扭曲且狰狞。地上一片狼藉,都是父母摔烂的东西。有时父母也会打骂他们,理由是他们不乖,不听话,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拿他们出气。更多的时候,父母处于冷战状态,父亲的脸异常冷漠且空洞,看上去没有一丝感情,而母亲的脸上则总是写满了焦躁和怨恨。都说家庭会让人感到温暖,会让人有安全感。而在那些有童年阴影的人的记忆里,童年时的家庭是一个让他们感到恐惧的地方,它从未带给他们温暖和安全感。所以那时他们总想出去玩,即使天黑了他们也不想回家,他们以这样一种拖延的方式来尽可能地推迟回家后可能会遭受到的某些伤害。那时他们可能想过离家出走,在父母睡醒之前,去寻找一个地方,那里没有人
会伤害他们,只是那时他们年纪太小了,如果那时他们离家出走了,也许他们很快就会死在路上。他们童年时承受的那些伤害,是否已经决定了他们需要用漫长的一生去完成自己童年时无法成行的逃亡之旅?大学毕业后,我读了一本名为《微精神分析学》的心理学著作,作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西尔维奥&#x2022;方迪。方迪在这本书的第二章第二节深刻探讨了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哪些伤害。首先是身体方面的伤害。方迪说:“且不论父母阴险地、反复地给儿童造成的各种轻微的身体伤害,我在此请读者注意:一、每年,全世界有十万儿童被他们的父母虐待致死;二、每年,全世界有一千万儿童被父母弄成终身残废。”关于如何伤害孩子的身体,中国父母绝对更有心得且更有经验,并且有“棍棒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等诸如此类的“理论依据”。其次是心理方面的伤害。关于这一点,方迪在书中给出了这样两组数据:一、每年,全世界有一千万儿童被自己的亲生父母卖掉;二、一亿儿童被父母抛弃,四处流浪。方迪说:“除了微精神分析学家,无人能够估量正常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残酷程度。”另外方迪总结出正常父母一般通过这样两种做法给儿童的心理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一、“夹板”,表现为同时向孩子提出矛盾的、不可调和的要求。二、父母之间的不和与争吵。方迪说虽然“夹板”往往表现为明显的虐待,但是父母之间的争吵更使孩子不知所措,那些争吵让孩子分成了两半,从而可能形成心理疾病。因为他们感觉只有躲在心理疾病的黑色区域里,才能感到安静和安全,而这也是他们的幼小心灵挽救自己和家庭的完整的最后的尝试。为什么童年时的伤害会导致拖延症在豆友Phil的一篇关于拖延症的豆瓣日记中,他在分析自己患上拖延症的内因时,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还是希望能够从成长过程的角度尽量客观地分析一下。从小我母亲督促我学习,甚至指导我的学习内容,不过我向来都是挨一鞭子走一步,没少挨打。这一点我知道我同样并不孤独,似乎许多人的童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孩子时代我的弱小,没有直接反抗的勇气;拖延,很遗憾,也就成为了我唯一可以反抗的方式。母亲想让我做的我偏不做;而直接表达我的愤怒,可能招致更加严酷的对待;既然不能不做,就拖延到最后再做。这么幼稚的逻辑,这么脆弱的防御体系!幼年时代的我通过拖延来获得自己那少得可怜的控制感,以逃避对愤怒和无助感的恐惧。”在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一个帖子里,有人问为什么来自于父母的伤害可能会让子女患上拖延症,豆友“凉快儿”这样回答道:“拖延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当一件事情,不做比做了好,或者无论做与不做都会让你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这个时候就会拖延了……我个人的话,是因为,比如做完作业会被挑刺说字不好看,做错了,纸面脏、不整洁,做完作业就看电视,这样视力就坏了,不复习成绩不如邻居谁谁谁好……然后我自然就拖到我爸只够时间潦草看看然后训斥几句的时间……”我回忆了一下我上小学时的某些经历,我记得我刚上小学时,我放学回家后会立刻很认真地把作业写完,然后开始看电视。我父亲回家后,看到我在看电视,肯定就会训斥我,说我不好好学习。有时他还会打骂我,打骂我的理由是我不好好学习,但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他之所以打骂我是因为他很无能,
因为他不是一个男人,他需要通过打骂我将外面的压力发泄在家里,发泄在我身上。后来我就想,既然我父亲想看到我乖乖学习的样子,那我何必一回家就写作业呢?这么做实在是太蠢了,我就应该一回家就看电视,等到我父亲快回家时,我再开始写作业。从此开始,我写作业是能拖就拖,我还学会了如何在大人面前假装努力学习。做其他事也是一样,有些事,我本来很有热情去做,但我一定不能做错,因为一旦做错了,我父亲肯定会训斥我。即使我认为我自己没有做错,即使我很努力,即使我认为我做得挺好的,我父亲还是会挑毛病,泼冷水。例如我照字帖练字,我父亲看到了,就会对我说:“你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跟蟑螂爬的似的。”然后他会跟我吹嘘他上学时字写得如何、如何好,还说当时学校的黑板报都是他负责写的。而他的这些言行使得我对于一些我本来很有热情去做的事同样是能拖就拖,或者干脆彻底放弃了。那时我父亲经常对我说要学会勤俭、做事不能拖拖拉拉什么的,只是他向来都是只言传不身教,他自己整天好逸恶劳、游手好闲,隔三差五叫来一帮狐朋狗友在家里通宵打麻将,有时他找来的人会联手出老千,赢光他身上所有的钱……现在想想,因为童年时遭受的那些伤害,我小小年纪就变成了一个拖延症患者。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我童年时的拖延行为其实是我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尝试。而当我步入青春期之后,我的拖延行为则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为我父亲希望我做好的那些事,我偏要通过不断拖延的方式把它们全都搞砸了。我变成一个拖延症患者都是我父亲害的?我父亲肯定要对此负很大责任。《等待戈多》作者贝克特曾说:“人最主要的错误是出生。”我不想以自杀的方式去纠正这个错误,所以我别无选择,我只能努力自救。不幸的童年会成为伟大人物的摇篮吗众所周知,迈克尔&#x2022;杰克逊的家是一个儿童梦幻乐园,杰克逊曾说有时半夜他会一个人去骑旋转木马。关于这件事,我的饭友“汤欢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是怎样一幅落寞的场景?夜幕下,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上,在七彩斑斓的灯光中,静静地发呆。”杰克逊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流行歌手,但在我上大学那几年,因为听到了太多关于他的各种真假难辨的绯闻或丑闻,还有他那张变得越来越奇怪的脸,我一度甚至有些讨厌他。再后来,又过了几年,他忽然去世了,结果我发现那些天我根本不能看任何关于他的新闻、MV或演唱会视频,因为一看就会哭。那时我才发现,原来他在我内心最深处的某个角落里依旧如神一般存在着。我记得杰克逊去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看了凤凰卫视的一期关于杰克逊的专题节目,这个节目简单介绍了杰克逊悲惨的童年,其中放了一段采访,接受采访的杰克逊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的神情和语气就像是一个小孩儿,因为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听上去似乎有些胆怯。他回忆自己的童年,他说他父亲总是打他。该怎么向你描述说这段话时的杰克逊呢?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但看上去无比脆弱且真诚。很显然,他完全没有学会给自己罩上一层很坚硬的保护壳,以阻止别人去伤害他。看这个节目时我正在刷碗,我就在那儿一边刷碗一边哭,那时我在想一个男人怎么可以活成这样,他这样活着,得忍受多少痛苦和伤害?他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让自己这样脆弱但又真诚地活着?我老婆经常对我说:“你其实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但说实话,我知道我现在只敢在我老婆以及几个我上学时的好友面前暴露出我的孩子气,而且这种暴露也是非常有限的。在其他人面前,我会很蹩脚地让自己去扮演一个大人。我想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害怕,我害怕别人会伤害我,于是我让真正的我躲进很坚硬的
保护壳之中。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我看到四十多岁的杰克逊还在用一种完全不设防的方式活着的时候,我一下就崩溃了,我开始痛哭流涕,一直哭到眼泪全都流干了。杰克逊刚去世后的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杰克逊的新闻,当我听说他死的时候将近一米八的他体重只有四十几公斤的时候,当我听说他死的时候胃里没有一点食物而只有一些药丸的时候,当我听说如果他那天没死他极有可能会猝死在即将开始的伦敦演唱会的舞台上的时候,我就在想人类世界对于杰克逊来说真的太残酷了,他已经忍受了50年,他终于解脱了。如果真的有来世,希望他来世的父亲不会又是一个混蛋,希望他来世能拥有快乐的童年……我不知道杰克逊是否也患上过童年阴影型拖延症,我只知道如果他拥有快乐的童年,他也许不会成为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物。假如可以选择,他会选择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进而拥有快乐的一生,还是会选择一个不幸的童年然后成为一个伟大人物?当然,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假设,因为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个美国作家曾写过一本名为《一切坏事对你都有好处》的书,这个书名是一个很浅显的哲学常识。只是很多人也许会反思这样一个问题:童年不幸这件坏事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好处?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不幸的童年是伟大人物的摇篮。看到这种说法后,我回想了一下我看的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或小传,我发现很多伟大人物的童年的确都挺不幸的。例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迈克尔&#x2022;杰克逊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我必须得说,因为童年不幸所以一生都很不幸的人更多,这样的人如恒河沙数般不可计数。而且即使是那些“受益于”不幸童年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伟大可能只是炫目的表象而已,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无穷无尽的伤痛和寂寞。为什么不幸的童年会成为伟大人物的摇篮?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遭受过来自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某些伤害,这使得他们的内心停滞于孩童状态,另外他们的性格十有八九很内向,很敏感,很软弱,但这样的性格有时也会成为一种优势,例如这样的性格可能使得他们更善于观察生活、自我反省以及和别人换位思考。也许有人会问:“内向和敏感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优势,软弱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的优势呢?”关于这一点,在《老子》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人活着时身体柔弱,死了之后身体会变得挺直僵硬。草木活着时柔软脆弱,死了之后枯萎干硬。所以坚强的属于死亡的一类,软弱的则属于生存的一类。那些拥有不幸童年的伟大人物之所以能将自己的软弱也变成一种优势,是因为他们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这反而会让他们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芬兰心理治疗专家汤米&#x2022;海尔斯丹在他的著作《投降的勇气》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真强必藏于弱。海尔斯丹说:“一个人看上去越强,他的内心就有可能越软弱。这种为了隐藏软弱而衍生出来的强大是不健康的,因为它没有把真实作为立足之本……一个人只有在承认自己的弱点,拥抱自己的弱点,暴露自己的弱点时,才称得上是一个真实的、全面的自我……真正的力量源于软弱,这是因为有力量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除此之外,海尔斯丹还说我们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不软弱,通常会拼命塑造一个虚假的自我形象,以这种方式假装自己很强大,但这种骗人的把戏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如果我们不真诚,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感情,没有真正的感情,我们就会遭受寂寞孤独之苦”。另外像孩子一样的内心和行为模式同样也有可能成为一种优势,就像丰子恺在他的一篇杂文中所说的那样:“丧失了美丽的童年时代,送尽了蓬勃的青年时代,而初入黯淡的中年时代的我,在这群真率的儿童生活中梦见自己过去的幸福,觅得了自己已失的童心。我企慕他们的生活天真,艳羡他们的世界广大。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个个都虚伪卑怯;又觉得人世间各种伟大的事业,
不是那种虚伪卑怯的大人们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们似的大丈夫气的人所建设的。”除此之外,不幸的童年会让一个人的心里产生巨大的黑暗负能量,并形成黑暗性格。不要去想如何消灭黑暗负能量,黑暗负能量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消灭黑暗负能量的尝试会将你引向一条自毁之路。想办法把黑暗负能量释放出来,利用它们去创造。当你这样做了,你会因此拥有巨大的魅力和创造力。我曾关注过一些艺人的微博,但很快我就取消对于他们的关注了,因为他们天天在微博上人模狗样地传播所谓的正能量言论,一个个装得比央视主持人还阳光。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太黑暗了,所以才装成阳光天使的样子?在我看来,主流人士挂在嘴边的那些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式的所谓正能量言论才是最害人的,相信这些言论的普通人只能任由社会宰割。经常会看到这类成功学论调,例如不要和有负能量的人交朋友,或要消除负能量什么的。我就纳闷儿了,没有所谓的负能量,哪来所谓的正能量。很多人就因为相信这些成功学论调,每天强迫自己看上去特阳光、特自信、特积极,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病态人格,这样的人很无聊很没劲的。而且这些人的阳光、自信和积极也不是真正的正能量,他们只是拼命压抑自己的负能量并且假装自己有正能量而已,最容易患上拖延症的是这种人,最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或绝症的同样也是这种人。反倒是那些利用黑暗负能量去创造的人,他们都拥有倾倒众生的魅力和创造力,例如很多拥有不幸童年的伟大人物就是这样的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研究人员彼得&#x2022;乔纳森和同事曾一起制作了一种特殊的人格测试表格,把自恋、冲动、喜欢追求刺激、爱撒谎、冷酷以及善于玩弄权术等黑暗性格列入表格,并邀请200名在校大学生填写测试表格。调査结果显示,黑暗性格分数越高的男性越容易赢得女性的芳心。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事实上,“女人不坏,男人不爱”同样也是成立的。有一天你会发现所谓的坏男人和坏女人就是那些你死都忘不了的人。为什么会这样?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更有生命力,生命力是所有魅力的根源,而生命力本身是同样是一种黑暗的力量,它源于我们心里最黑暗的区域,即我们的“本我”。简而言之,对于一个童年不幸者来说,当他长大成人后,所有曾让他感到痛苦的,同样也能让他变得强大,前提是要懂得如何释放痛苦,而不是拼命压抑痛苦。而他的内向、敏感和软弱,他像孩子一样的内心和行为模式,以及他心里的那些巨大的黑暗负能量,还有他的黑暗性格,所有这些都能转化成一种独特且巨大的优势。利用这种优势,你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伟大人物。即使没有成为一个伟大人物,你也可能利用这种优势完成自我实现。而想要做这一点,你需要直面自己内心的黑色伤痛而不是逃避它们,你需要足够自觉的自我再教育,重建价值观,完成一次你一个人的文艺复兴。与此同时,不断从“本我”中汲取心理能量。我自己也是一个童年不幸者,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出我有成为伟大人物的苗头。在上文中我说过,因为童年不幸所以一生都很不幸的人如恒河沙数般不可计数,而且那些“受益于”不幸童年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伟大炫目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无穷无尽的伤痛和寂寞。你做什么事最开心为什么童年阴影会让一个人走上自毁之路?童年阴影最大的后遗症就是它会让一个异常强大的“超我”禁锢你,约束你的一言一行,那感觉就好像有一双或很多双没有感情的眼睛,它们一直在凝视着你,监视着你,在现实中,在梦里,而你的“本我”也因此被压抑得半死不活的。
某种意义上,“本我”是一个人的快乐之源、创造力之源,同时也是性魅力之源。一个人活得特压抑,不快乐,还缺乏性魅力,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自毁,他会因此变得麻木空虚,毫无活力,无论做什么都缺乏热情和自信,每天混吃等死,直至变成没有心和感情的行尸走肉……一个被异常强大的“超我”全面控制住的人,无论他做什么,他其实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简而言之,他完全是为别人而活的。即使他出于很自私的目的去做某些事,他还是有一种在为别人受累、为别人拼命的感觉,随后会出现这样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他因此变得特别懒情,成为重度拖延症患者,因为他可能会这样想:“我父母那样伤害我,无非是希望我能努力,能拼命,然后获得成功,进而让他们脸上有光,让他们有可以跟身边的人显摆的资本。我为什么要为了父母的脸面而努力拼命呢?”或者这样想:“我恨你们,我不想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你们希望我成功?那我就不断失败给你们看。”另一种可能是他因此变得特别勤奋,特别努力,他完全屈从于父母乃至社会对于他的生活的种种设置,他是邻居眼中的孝子,他是同事和领导眼中任劳任怨的老好人,他看上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不会愤怒,甚至连抱怨都不会,他把所有垃圾情绪都憋在自己心里,直至憋出内伤,憋出绝症。而这其实是更严重的拖延症。你也许会问:“一个特别勤奋的人怎么可能是拖延症患者呢?”事实上,他拖延的是这样一件事:努力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可能从未真正活过、爱过,就已经不可挽回地老了。这是一种可能不到三十岁就死了,但一直拖到六七十岁才火化的拖延症。想要治愈童年阴影型拖延症,首先要想办法突破异常强大的“超我”对于你的全面压制,与此同时,想办法让被“超我”压抑得半死不活的“本我”重获生机和活力。如何突破异常强大的“超我”对于你的全面压制?全面解构那些禁锢你的道德,全面解构那些徒有虚名的“爱”。这需要大量的阅读、思考和行动。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心理学著作和文学著作。思考那些可疑的道德和“爱”背后隐藏着哪些卑劣肮脏的东西。至于行动,则是大胆去做一些你很想做但一直不敢做的事,在避免惹上官司这一前提下,你尽可以离经叛道,百无禁忌,尤其是在享受性爱和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回忆过去,你会发现,你之所以能不断成长,就是因为你做了一些你原来不敢做或不好意思做的事。例如你上中学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你不敢去追求她,你为此痛苦万分。后来,你终于鼓足勇气,给她写情书,或者直接打电话约她。最初她可能会拒绝了你,你又厚着脸皮继续追,终于你把她追到手了,然后你失去了你的初吻,再后来,你又失去了你的初夜……然后你就会明白,想要成长,就要不断挑战自己,不要害怕丢脸。丢脸就丢脸呗,那些因为害怕丢脸而不敢挑战自己的人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说回到“超我”,一个异常强大的“超我”会给你的言行设置各种界限和障碍,如果你能不断突破这些界限和障碍,你的身心就能获得越来越大的自由空间,你也会因此活得越来越自信、放松、快乐。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读纪德的《访苏归来》,在这本书的前言中,译者李玉民给予了纪德这样一段评价:“他以百倍的激情,去做他青年时代该做而未做的事情:追求快乐。为此,他不断地摆脱和放弃许多东西,甚至包括家庭、友谊、爱情、信念、地位、荣誉……为此,他完全摒弃了传统道德和西方价值观念,拒绝任何生活准则,以享受真正的生活,做一个真正的人……”看纪德的书,以及关于他的传记,你会发现纪德对于如何突破道德禁锢这件事很有心得。在这里,强烈推荐你看一下纪德年轻时写的《人间的食粮》这本书。如何让被压抑得半死不活的“本我”重获生机和活力?你需要深刻了解你自
己。在你看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做什么事时最开心?你做成哪些事之后会感到生而无憾?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说“本我”是一个深渊,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则像美丽的大鱼,就像曾执导过《穆赫兰道》的美国著名导演大卫&#x2022;林奇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捉小鱼,留在浅水即可。但若想捉大鱼,就得潜入深渊。深渊里的鱼更有力,也更纯净。硕大而抽象,且非常美丽。”如何捉到这些大鱼?你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冥想的书,学会如何冥想,然后通过冥想找到上面那几个问题的答案,通过冥想找到最可行的行动方案,正如大卫&#x2022;林奇所说的那样:“超觉静坐我练了33年,它对于我在电影、绘画等领域的工作,以及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就我而言,它是我潜入深渊捉大鱼的方法。”大卫&#x2022;林奇所说的超觉静坐就是一种冥想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思考如何自我实现,然后如果条件成熟,你可以全职去做,如果条件不成熟,你可以用业余时间去做。你可以慢慢来,不要着急,不要焦虑。因为对于那些你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事,慢慢来可能是最快的捷径。很多拖延症患者之所以会拖延,不是因为性子太慢,反倒是因为性子太急了。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件需要用一年时间才有可能做好的事,你想用三个月时间做好,那么分摊到每天的工作量完全是超负荷的,这样去干,干不了多久,人就快崩溃了,这时身心俱疲的你有了想要拖延的想法,这其实是你的身体给你发出的SOS信号:“你需要放松一下,否则你很快就会累垮了。如果你无视这个信号,还晈牙硬撑,很快你就会生病的。”你知道,在这个家庭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听话、学校教育主要是给孩子洗脑的国家,在这个童年阴影普遍存在的国家,你想完成自我实现有多难。锲而不舍地去做那件你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事,努力将其做到极致,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你不仅可以治愈你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还有可能完成自我实现。没有秘密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在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里曾看到一位昵称只有“木”这一个字的豆友说:“很多在外面是‘万年老好人’的父母。看上去老实,善良,勤恳,踏实甚至是软弱,绝对服从,愤怒免疫。在家里却因为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社会和外界给他们的压力和不公平也让他们产生了愤怒,但他们在外面是弱者,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他们转化为忍让,逆来顺受,甚至还要赔上笑脸……回到了家里,力量关系马上产生变化,他们成了绝对的强者,而孩子成了弱者……这时候他们如果打孩子,孩子表现的越懦弱,越忍让,他们的怒气可能就会越大。边打边说:你这个废物,怂包,没出息的东西。孩子如果继续忍让,那会激发出了他们10倍100倍的愤怒,甚至把孩子打死。”除此之外,豆友“木”还说新闻里那些父母之所以打死孩子,通常只是因为孩子不吃饭、不听话、不做作业、在学校闯祸等原因,而这些其实都只是“意识领域合理化的借口罢了”。在这颗星球上,尤其是在这个国家,很多父母会打着“爱”的旗号直接打死孩子,还有很多父母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杀死自己的孩子。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但是,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这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除此之外,曾奇峰还说: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已经经历了什么都是父母做主而且没有秘密的童年和青春期那该怎么办呢?努力改变自己,努力变得更独立,努力争取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努力寻求自己的独立空间,努力去爱别人,努力追求更快乐的性爱体验,这样你就有秘密、有
隐私了,这样你就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了。一旦你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那么你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也会因此渐渐痊愈。另外想要治愈你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那么对于曾经伤害过你或现在依旧在伤害你的父母,你要做的是停止顺从,停止模仿,停止反抗。也许你会问:停止顺从和模仿我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停止反抗呢?因为只是不停地反抗,这无助于治愈你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而且还会让你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如果你不停地反抗,这说明那些童年时曾伤害过你的人在你心里依旧很强大,那些人依旧在压迫着你。如果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发现那些人在你童年时之所以会伤害你,不是因为他们很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太弱小了,弱小到只能在自己年幼的孩子面前张牙舞爪。而且某种意义上,他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如果你已经看穿了他们的弱小,那你为什么还要反抗他们呢?这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这只会阻止你完成真正的自我释放。说到自我释放,除了释放最真实的自己,还要释放性欲和痛苦。性欲和痛苦有这样一种相似之处,你越压抑它们,它们作用在你身上的感觉就越强烈。如果你总是拼命压抑性欲,你反而会有欲火焚身的感觉。如果你总是拼命压抑痛苦,你迟早会有痛不欲生的感觉。只有学会如何释放性欲和痛苦,你才能真正长大,从“父母的自己”渐渐成长为“成年的自己”。最后再说一下关于心理疾病的问题。关于心理疾病,心理学专栏作家武志红在他的著作《解读“疯狂”》中的一篇题为《超常的痛苦催生超常能力》的文章中曾指出,大多数心理疾病都是在童年时初步形成,而且心理疾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其实应该感谢自己的心理疾病。如果没有心理疾病的保护,很多孩子可能早就天折了。例如一个8岁的孩子之所以很孤僻,是因为他没有学会拒绝别人,任何人向他寻求帮助或指使他做事情时,他都说不出“不”这个字来。这个时候,孤僻就是对他的保护,可以防止别人不停向他索取,最终将他掏空。武志红随后这样写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最好不要把‘消灭心理疾病’当成目标。因为,心理病灶已经吸纳了我们大量的心理能量,我们围绕着自己的心理疾病发展出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心理疾病‘消灭’,那么我们相应的优点和缺点会一并消失。最终,当我们成为一个没有一点心理问题的人的时候,也就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特点的行尸走肉。”我们在上文中曾一起探讨过为什么不幸的童年可能会成为伟大人物的摇篮,某种意义上,伟大人物的超常能力正是来源于一种超常的痛苦,而他们之所以没有被这种超常的痛苦彻底毁掉,这要感谢他们因为不幸的童年而患上的某些心理疾病对他们起到的保护作用。相对严重一些的童年阴影型拖延症肯定也是一种心理疾病了,如果一个人“消灭”了这种心理疾病,完全屈从于父母和社会对于他的人生的种种设置,拼命去做他打心眼儿里不想做的事,努力满足别人强加给他的各种过分要求,那他很快就会被榨干,他虽然还活着,但却渐渐变成了一个“无生命状态”的“非人”。简而言之,“消灭”了童年阴影型拖延症,就等于摧毁了这种心理疾病对于我们的保护机制,由此引发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所以我说要治愈童年阴影型拖延症,而不是“消灭”童年阴影型拖延症。我所说的治愈,是全面且深刻地了解童年阴影型拖延症的根源病灶,了解童年阴影型拖延症向我们传达了哪些信号。有些人会因为童年阴影型拖延症不断拖延自己打心眼儿里不想做的事,有些人会因为童年阴影型拖延症不断拖延自己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事。
现在就想想,你是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打心眼儿里不想做的事就尽量不要去做了,即使迫不得已必须得做,也要有一个度,防止自己被这样的事榨干。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有一个计划,一个自我成长的计划,一个让我们可以有能力去做自己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事的计划。第3天
如何治愈社交恐惧型拖延症人们一直靠牺牲别人来达到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生命总是靠消耗别的生命过活的,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就等于还没有向诚实迈出第一步……——尼采很多人会因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进而患上了拖延症,他们会不断拖延那些必须通过社交才能搞定的事,因为他们害怕跟别人打交道,我将这种拖延症命名为社交恐惧型拖延症。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治愈社交恐惧型拖延症。在网上曾看到一位名叫顾迅的作者在他写的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建立强有力人脉关系三步骤:“第一先建立自己的价值。用大白话说:如果你自己不能被利用,就没有结识有价值朋友的机会;第二是善于传递自己的价值,也就是说,善于随时主动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帮助,乐于助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第三是习惯向别人传递朋友的价值,用个IT词汇来说:要乐于做一个关系网的‘推荐引擎’成为一个交际中心。当然交际中心和交际花是有区别的,前者常出现在白天,后者一般游走于深夜。”简而言之,想要搞好社交,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就可以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巧妙传递自己的价值,经常帮助有价值朋友传递价值。如果一个人不断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去做这三件事,他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一个社交大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很多年轻人几乎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提升自己的价值,他们总想着只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让自己先牛B起来,然后再开始搞社交。但问题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只凭借自己的力量,十有八九什么都做不成。所以想要让自己牛B起来,还是得奋斗社交两不误。事实上,在绝大多数领域,社交本身就是个人奋斗的有机组成部分。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我就是你刚刚所说的那种社交恐惧型拖延症患者,我的社交恐惧症很顽固,我根本没办法做到奋斗社交两不误啊。好吧,那我们先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治愈社交恐惧症吧!至高无上的超级利益痛苦的根源十有八九是因为碰到问题却不想去面对、去找人沟通、去想办法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则是我们现在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全力解决我们现在能解决的问题,至于那些我们现在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给时间和死神去解决吧。很多人在解决那些有可能解决的问题时不可谓不勤奋,但他们的勤奋却是那种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式的勤奋。一旦当他们需要多跟别人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或有所突破时,他们就会一拖再拖。这些人可能还会觉得自己的性格孤傲高洁、特立独行,但事实上,他们其实只是因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所以害怕跟别人沟通而已。当然,我必须要说明一点,和拖延症一样,很多人在未成年时患上社交恐惧症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关于这一点,我稍后会加以分析。很多人的社交恐惧症的本质就是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了,但他们的内心却没有长大成人,依旧停滞于孩童状态或青春期状态。
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会认为成人世界的一切都很肮脏、很卑劣。尤其是成人世界里的人际关系,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而成人世界里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问题。另外他们还会发现,除非自己什么都不做,但凡想要做点事儿,可能就会有一些害怕他们获得成功的人在他们背后对他们玩一些损人不利己的阴招儿,或者直接往他们两肋上插刀。于是他们不停感叹:还是小时候好啊,那时候的人际关系多单纯啊。美国心理学家戴维&#x2022;迈尔斯曾写过一本名为《社会心理学》的大部头著作,在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人际交往回报理论:人际交往回报理论的第一个原则是:“我们喜欢那些能回报我们或与我们得到的回报有关的人。如果跟某人交往所得到的回报大于付出的成本,那我们就喜欢并愿意维持这种关系。”人际交往回报理论的第二个原则非常简单:“我们还喜欢与那些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的人交往。”在孩童时期或青春期时期,我们和别人交朋友,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心情愉悦。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愉悦的心情其实也是一种回报,因为它是一种无形的利益。这就好像很多亿万富翁之所以热衷于搞慈善,可能同样是为了获得这样两种无形的利益:一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二是为了让自己心情愉悦。正所谓“有钱难买我高兴”,愉悦的心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具有世间一切物质无法比拟的价值。而且换一个角度来看,人类之所以追求金钱和物质,和追求性和爱一样,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自己心情愉悦。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人类来说,愉悦的心情是至高无上的超级利益。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细想想,这看上去“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至少可以让交往双方感到心情愉悦吧!当我们感到寂寞了,多半是因为觉得别人不懂自己的心。只是这心里有什么?无非是一些杂乱的欲望。而所谓淡泊明志,可能只是假装“无欲”进而干一票更大的。《周易》里说“同心之言”的味道就像兰花一样。而花又是什么呢?花是植物的生殖器。这么说太直白了,也许还有另一种兰花,抽象意义的,审美意义的……只是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那些抽象意义或审美意义的意象?我们为什么会迷恋文学和艺术?同样是因为这能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人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心情愉悦,甚至连自杀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心情愉悦而建立的人际关系根本无所谓单纯不单纯。有些年轻人在进入成人世界之后,当他们为了经营成人世界中的那种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耍手段时,他们同样会感到心情愉悦。那感觉就像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年轻人第一次耍手段就像初恋一样甜蜜。社交恐惧症的根源病灶是什么正如拖延症可以成为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一样,很多人之所以停留在由社交恐惧症营造出的“安全地带”中,同样是为了自我保护。只是很多时候,这两种自我保护方式都是自欺欺人式的,它们只会让一切变得越来越糟。在上文中,我说很多人的社交恐惧症的本质就是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了,但他们的内心却没有长大成人,依旧停滞于孩童状态或青春期状态。这种停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可能有很多,而童年时或青春期时遭受的某些伤害是形成这种停滞的最常见原因。心理学专栏作家武志红在他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曾指出,如果6岁前,一个孩子的自发行为基本上都没被压制,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心智模式非常健全,而且极富有创造力和自主能力的人。除此之外,武志红在书中还指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
石,这比知识更重要。如果童年时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很正常、很健康,我们因此会拥有安全感和内在的信心,长大后我们自然就会拥有与其他成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而如果童年时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不正常、不健康,那我们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内在的信心,长大后极有可能成为不懂得如何与其他成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武志红还转述了胡慎之对于青春期心理的一些观点。例如胡慎之说青春期的孩子会开始尝试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独立。但我们的文化却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关于这一点,胡慎之这样说道:“我们的文化,喜欢好孩子。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为自己而活,并因此缺乏动力。他可能会出色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却表现得比较麻木,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热情,这也是抑郁的一种体现。”父母对于孩子的严格控制可能会导致孩子极度缺乏热情和活力,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叛逆期推迟,即在三四十岁时,原来的“好孩子”忽然变得叛逆起来,甚至还有可能一直叛逆到死。因为童年时或青春期时遭受的某些伤害,进而变成社交恐惧症患者,其根源病灶通常和童年阴影型拖延症一样,都是因为一个异常强大的“超我”在作祟。如果我们的“超我”异常强大,那我们就会习惯于总是通过别人的眼光和言论来评价自己的言行,我们会觉得自己完全是在为别人而活。人类的很多利他行为都可以让他人获益,但人类之所以愿意实施利他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利己,因为利他行为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还有可能因此直接或间接获得很多物质利益。而对于一个因为“超我”异常强大所以总觉得自己完全是在为别人的活的人来说,无论他做什么,他都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辛苦,为别人拼命,因为这样一种心理,他整个人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并因此患上拖延症或社交恐惧症,或是患上社交恐惧型拖延症。当然,也有一类人,他们被自己异常强大的“超我”牢牢控制住了,但他们看上去挺擅长社交的,而且看上去也挺勤奋的。也就是说,他们看上去既没有社交恐惧症,也没有拖延症。对于这一类人的社交和勤奋,我是这样看的,他们的社交其实是一种“假社交”,而他们的勤奋则是一种“假勤奋”。什么是“假社交”?王小波在《青铜时代》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在我的身边,总有一股热乎乎的气氛,像桑拿浴室一样,仿佛每个人都在关心着别人。你千万别把这当真,因为如果他们不关心别人,就无事可干。在中国,到处都能看到这种不关心别人就无事可干的人,他们看上去很热情,很擅长和别人交谈。但事实上,他们早已经变成那种没有心、没有真实情感的“非人”。这些人的社交就是最典型的“假社交”。至于“假勤奋”,这个就更常见了。在这颗星球上,有无数人日复一日地奔波忙碌,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对于这种人,你不能说他们不勤奋,因为他们的确一直都在忙,只是他们忙得就像一群疲于奔命的无头苍蝇。他们的勤奋效率极低,价值也极低,而且几乎毫无乐趣可言,回报也因此少得可怜,这使得他们可能从未真正活过,就已经不可挽回地老了。为自己而活的人最有力量因为“超我”异常强大所导致的相对较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如何治愈这种心理疾病?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患上心理疾病,是因为他的欲望和冲动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被压制住了。正如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所揭示的那样,孩子在童年时需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孩子会被要求像他父亲一样;另一方面孩子又被要求不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因为他不能做所有他父亲做过的事,有一些事是他父亲的特权。弗洛伊德说:“当一个孩子成长起来,父亲的角色由教师或其他权威人士继续担任下去;他们的禁令和禁律在自我规范中仍然强大,且继续发展,并形成良心,履行道德的稽査。良心的要求和自我的现实行为之间的紧张状态被体验成一种罪恶感。”弗洛伊德进一步指出,“本我”是完全非道德的,“自我”力求是道德的,而“超我”能成为超道德的,然后变得很残酷,如“本我”才能有的那种残酷。在我看来,很多残酷的父亲其实是将“超我”当成一种工具,一种可以从其所在的社会借力的工具,他们利用这种工具来满足其“本我”的某些黑暗欲望。很多孩子童年时在父母那里不仅得不到爱,反而被父母憎恨,被父母迫害。有过这种遭遇的孩子长大后,这种恐惧会转化为社交恐惧。因为强烈的不安全感,他要么是选择过度自我保护的态度,进而变得自闭;要么就是对于他人和社会始终有一种敌视的态度,并因此始终无法和他人正常社交,无法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这种社交恐惧还会导致对于行动的恐惧,而且对于很多工作来说,社交本身就是行动。可想而知,这种对于行动的恐惧必然会导致拖延。简而言之,很多人都是因为童年时遭受来自父母的憎恨和迫害,所以对于成人世界总是有一种恐惧心理或敌视心理,进而变成社交恐惧症患者。在我看来,这种社交恐惧症患者也可以细分为这样两类:第一类人是只能应对和孩子或孩子心态的成人之间的交往,而无力应对和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拖延患者的解决之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