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回忆50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情?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10年前一件不想回忆的往事
十年前,一本与偶相关曾经发行千万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书的背后有什么见不得阳光的事情呢?
& &这件发生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后的往事,成为偶人生中不堪回首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十年前的偶,绝对是个青春的追求和狂热者。一切美妙的梦,一切美好的远景,一切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都有着“年轻就是资本的概念”。然而蹉跎的岁月,无情的光阴,人世间的沧桑,当你猛然间步入中年的时候,一切美妙的追求和对事物的看法都会随着光阴的流失,在多愁善感的成长岁月里,将改变了你的思维,将青春留给风花雪月的诗句里。岁月的记忆,让偶看明白了有的人一旦粘上了利益的诱惑其大脑的思索就忘记了自我,丑恶的一面则会亮相;岁月的流水,让偶看清了一些伪装者一旦丧失道德的砝码就会变得失去分量,丑陋的表演则会多彩---&
一件“新中国50年”时不愿回忆的往事&
偶时常在问自己:什么人最坚强?从泥泞中走出来,从坎坷中走过来的人最坚强;偶也时常在问自己:什么时候最伟大?当母亲给了你和平生存的环境、你可以自由飞翔展翅蓝天时最伟大。
偶从不去追求那种贪婪过分的索取,因为过分索来的东西会腐蚀你的灵魂,带给你思维的裂痕;偶从来不去过分奢望天上会掉下馅饼,因为靠天掉馅饼度日子就会变得堕落在麋烂中散发着失去人性的毒素;偶从来不愿意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走到另个世界就会在地狱里承受罪孽的惩罚。
一个人当你清白做人的时候,当你坦坦荡荡做事的时候,当你为你降临世间留下汗水的时候,当你为你夜里敢于开门睡觉,白天可以自由飞翔的时候,你才是真正赐予该有的生命,拥有了你来到世间该存在的价值。
有首歌这样唱,“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岁月无情,光阴流水。岁月与光阴会改变人的的思维,改变人的追求,所以才会留下许多光阴的故事,流水的记忆。十年前的偶,绝对是个青春的追求的狂热者。一切美妙的梦,一切美好的远景,一切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都有着忘乎所以,失去的不得来的梦想,那时对事物的观点就是:“年轻就是资本”
的概念。然而,蹉跎的岁月,无情的光阴,人世间的沧桑,当你猛然间变成为人父的时候,一切美妙的追求和对事物的看法都会随着光阴的流失,在多愁善感的成长岁月里,改变着一个人的思维,美妙的青春留给了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该忘记的就忘记,该留住的想忘却总也会在岁月的流水中偶然间荡起思绪的火花。
在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之际,大脑的思索自然想到了十年前的今日。有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前后,成为偶人生不堪回首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它,让偶看明白了有的人一旦粘上了利益的诱惑大脑的思索就忘记了自我,丑恶的一面则会亮相;它,让偶看清了一些伪装者一旦丧失道德的砝码就会变得失去分量,丑陋的表演则会多彩---
提笔之前,偶抒发了许多内心的感慨,写了许多梦里的痴语。言归正传,该写写自己想写,自己想言的事情了。
这些日子,网络上写新中国60年的稿子多了起来,一些征稿、征文活动也比比皆是,偶也偶尔接到一些座谈会、研讨会的请柬。流水的光阴将新中国带入了60岁的年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生生的天翻腹地的变化,让偶欣喜、让偶为之骄傲。带着一份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多少年了,每年国庆之际偶都会写一点讴歌祖国的感言或者随笔。
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这已成为当今社会国人庆典、纪念活动的一种民俗习惯。所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官方的、民间的一些活动也在悄然拉开帷幕。
从50年到60年转眼一瞬间,时光如流水啊!十年前偶所经历的事情似乎就在眼前,那是件令偶不堪回首的往事,是件令偶装在心头抹不去的记忆,是一处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上演的丑恶与善良、道德与腐朽的见不得阳光的情景剧。偶写出来,也许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会刺疼一些人的神经,但他毕竟是一件装在偶的心间,难见得阳光的往事。
1998年8月份左右一位统计局的部门领导找到偶,说中宣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要出一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书《辉煌50年》,并且通过准备在全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然后通过央视进行知识竞赛。之前,找一些专家写了两章,中宣部审核没通过,理论化太强,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现在想委托你来写,时间1个半月左右,字数20万左右。
青春的萌动,纯净的心灵,偶觉着没有困难便承接了任务。那是个酷暑的夏日,偶闷在没有空调的房子里在没有提供任何参考材料的情况下偶构思完了提纲,理顺了内容和章节,便投入了废寝忘食紧紧张张地写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青春给了偶追求的动力,在10月上旬20多万字的书稿完成了,交由相关部门审核。
在交付的书稿里,偶加了附言,提出了此书写作时偶发的看法。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是原拟书名《辉煌50年》,最好改为“《新中国50年》”。偶认为最好别提“辉煌50年”。为何呢?讨论时,有人说可以叫,因为先前出版的改革开放20周年一书就叫《辉煌20年》。偶解释说,改革开放20周年一书当然可以叫《辉煌20年》,但“新中国50年”叫《辉煌50年》有点不妥。为因为我们党的相关决议里对“文革十年”基本是否定的,所以50年中这“十年”是否属于辉煌十年应该慎重。后来领导们觉得偶说的有道理,在此书中就避免用“辉煌50年”的说法。
二是“建国”一词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偶认为,“建国”一词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为何呢?因为涉猎到祖国领土完整和一个“中国”问题。偶当时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建国和改朝换代,而实际属于“推翻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的过程,也是国、共两党谁来执政、谁来掌权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取代了原来的中华民国,成为了代表中国在联合国里唯一合法地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而是取代了原来的旧中国。中国疆域、属民没变,仅仅是执政者变了、国体和政体适应当时时代需要作了改革,有一点“继承”关系的味道。实际上也就是新、旧之间的区别。所以,“建国”一词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另外建立个国家或者独立出来一个国家,而是推翻了国民党执政时的旧体制、旧政权建立起来了一个共产党执政的新体制和政权。因此,“建国50年”的概念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年”或者“新中国建立50年”,简称“建国50年”。
偶认为,这里的“新”字很重要,且不能解释为“中国建立50年”。这也就有了我们对外宣传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也就有国共两党的“九二共识”。
为避免青少年对词语解读的曲解,偶在那本教育教材里建议都用“新中国50年”、“新中国成立50年”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等提法,尽可能避免使用“建国50年”的提法。
三是关于“新中国50年”(后改名为《中国,您好》)一书中数字的运用。搞统计的人都清楚,在谈起新中国50年时,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50年的数据哪里来?我们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一般在次年二、三月份才出来数据。从日到日是50年,而要求偶写就的“新中国50年”(后改名为《中国,您好》)一书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在1998年11月出版,这里面有的数据根本无法采集,又绝对不能忽略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的数据。50周年中有49年的数据是完整的年数据,而1949年、1999年数据是头尾合并成的年数据,即1949年的10-12月与1999年的1-9月的数据合并成一整年。所以在谈50周年的发展成绩,以及各行各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采用数据时,应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合理使用和运用加减采集数据,当时偶就采用了一种自己的方法弥补了写作上的数据困惑。
偶的书稿被送往了相关部门审核后,再也无人问过偶,就是说从此不知下文了。
1998年12月份左右,偶去外地出差在一位朋友家里上小学5年级的孩子手中发现了由河北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您好》(小学版)一书,翻开一看偶傻呆了。原来就是偶写的《新中国50年》一书改名删改成的。书里扉页上偶也不是作者了而被改成了主编,并且还罗列了十几个审稿、编委、参与写作者的名字,书上审核负责人则是时任央部办公厅副主任的qq(化名)先生,第1次印数就400万册。
回京后,偶开始过问此事,经调查发现12月左右还同时出版了《中国,您好》(中学版)第一次印数300万册。不久,偶又发现,该出版社在第2次印刷、第3次印刷中,前后顺序简单作了调整在中学版里干脆将偶的名字给取消了,改换为一位局长大人y领导的名字。审核负责人还是那位办公厅的qq(化名)先生。
偶没办法只有亲自去了河北某出版社找到他们的l社长,以及此书的责编w副总编,问其稿费、署名问题,得到的解释是此书是央部办公厅副主任的qq(化名)先生给的书稿,我们不知道是您所写。我们研究后给您答复。
不久,偶收到了他们的传真说明,稿费我们给了央部审核组了,为何不给您我们也不知道,你可以问问他们;署名问题因为那些人参与了修改过书稿所以就署上了。偶看后觉得既可笑又可气,便打电话给予严厉警告,不改正署名问题严禁此书再次印刷。
接着,偶拨通了那位qq副主任的电话,问其稿酬问题。他回答:我们收到的是审核费,不是稿酬。稿酬我帮你打电话问问。以后再也没接到那位qq(化名)副主任过问后情况的电话。
过了几天,偶再次与出版社交涉,不几天,那位w副总编来北京找到偶并且在河北驻京办请了偶商谈,要求内部解决。偶当时提出不按版税走的话,初步商定稿酬20万元左右。
一等、二等、三等还是不见他们音讯,偶只有再次给河北某出版社打电话,他们讲,我们也挺冤枉的,已经付过3次稿酬了,
“为何他们都不给你我们不知道原因。前几天我们写了你的名字和另外一位国家统计局部门领导的名字寄去了4万元,他怎么没有给你吗?”出版社的态度也没有过去那样客气了。
偶只有再打电话问那位统计局部门领导,得到的回答:收到了,但让我给曾经参与过的人发劳酬了。以后有了再说吧,嘻嘻哈哈就不了了之了。
据偶不完全统计《中国,您好》中心学两个版本截至1999年1月已经印刷发行了近1千万册,尽管他们讲发过3次稿酬,可偶至今没见到一分稿酬。
那时,许多朋友建议起诉他们,偶当时也想起诉、想告,但当时考虑过多,青春就是资本,再加上这件事牵扯了一些在职官员。慈爱之心,让偶心软,唉,暂时给人家留条“活路”吧!偶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一些朋友、一些冠冕堂皇的人在利益面前会变得那样无情,心想,看看他们的表现再说。之后,偶还要工作、出差也就忘记此事了。
转眼又是十年了。时隔十年后,所涉猎的许多人也退休的退休了、转行的转行了,但这件事至今谁也没有再给偶解释过。每当提到“新中国成立多少年”时,偶的心中就会想起这件抹不去记忆的往事,偶的眼前仿佛出现那一张张奸诈的笑脸,那一个个可恨又可笑的影子,利益的驱动造就了一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高大形象”,实在是有点恶心,给共和国的旗帜上抹黑。
这些日子,网络上写新中国60年的稿子逐渐多了起来,在磨砺中的祖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在这风风雨雨的60年岁月里,祖国正在变得坚强,变得开放,变得伟大,变得文明。然而,再美丽的鲜花偶尔也会受到虫的侵害,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利益集团正在打着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招摇撞骗,但愿人人都擦亮眼睛切莫被利用、被左右了自己的心智和意识,成为他们借机赚钱的工具。
十年前发生在偶自己身上的事情,留下了心中抹不去的记忆,也让偶长了一双慧眼,能看清社会上任何丑陋者的表演,能看明白那些躲在暗处寄生虫的生活。偶相信,丑恶的聪明往往会被聪明误,只有真诚、善良、文明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都会是至高无上的为事原则,相信错不了!
该忘记的就将它忘记,该留住的想忘却的忘也忘不掉,总会在岁月的流水中偶然间荡起思绪的火花。不过,当忘不了的记忆偶尔迸发出来时,那些往事中的事所涉猎的人的生活相信也不会平静,这就是人生岁月。记住,伤害过别人的人也永远会在苦涩中度日,承受着岁月的折磨,流水的荡涤,不义之财要不得啊!
偶1994年的一首歌词中这样写道“忘不了的故事,是否还有记载;留下来的誓言,是否还会更改;忘不了的思绪,是流泪的双眼,我的心儿你总是无法明白”(艾君日星期六于天为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是什么事情使得作者如此难忘?为什么过去十六年了还能这样清楚的记得_百度知道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是什么事情使得作者如此难忘?为什么过去十六年了还能这样清楚的记得
我有更好的答案
1. 父亲李大钊遇难使得作者如此难忘。2.父亲被难的那天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难忘。 虽然迟了一天,但请接受我的答案
采纳率:6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写了李大钊的一件什么事_百度知道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写了李大钊的一件什么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写了李大钊的一件什么事本文通过队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3件,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我的老师》本文记述了七件难忘的事情,详写了那几件事?略写了那几件事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写了:1蔡老师假装发怒;
2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3蔡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
4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5我们看蔡老师写字;
6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7我梦里寻找蔡老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原因是: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另外事件的顺序不可调换,因为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我记忆中的父亲许燕吉》阅读答案
《我记忆中的父亲许燕吉》阅读答案
《我记忆中的父亲》阅读答案 许燕吉 ①父亲只活了49岁,我今年已57岁了,50年前,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一些情景,我仍感到清晰如昨。 ②父亲非常爱孩子,还爱和孩子们玩,那时候他已四十开外,混在孩子群中,谁都不觉得拘束。家里来往的客人较多,有时小客人也跟着来几个,我们便成了伙,玩藏猫,玩捉贼,父亲总是自告奋勇当捉人的,我们藏得严严实实的,大气都不敢出。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那种又紧张又快乐的情绪,至今还能令我激动。父亲总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有时我们跟父亲到他朋友家去,大人们在一起谈什么事我们不知道,但知道父亲总会抽出身来跟我们玩上一阵的。 ③父亲又很诙谐,还常常跟孩子们开玩笑,他捉住“小俘虏”后要亲吻个够,由于他留胡须,很扎脸,我们都捂着腮帮子抵御。 ④父亲喜爱大自然,假日里常和朋友们去郊游,野餐,有时也带上哥哥和我去。我常会在半路上就赖在地下说走不动了,知道父亲一定会来驮我,父亲总是把我驮在他的肩上,两手还抓住我的腿怕我摔下来,我又不费力,又看得远,高兴地一路唱呀笑呀的,父亲也不嫌我重,一直驮我到达目的地。有一次,父亲还带回来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给他洗干净后,送他到一个收养学校读书去了。那个学校,父亲带我去过,孩子很多,都穿着一样的蓝色衣裳。他们看见我们来,欢呼着一拥而上,围了个水泄不通。看来,父亲是他们的老朋友了。暑假时父亲总是住到山林寺院里写文章,我们有时去看看他,发现他身边又吸引了几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只有七八岁,父亲对他们很友好,总是给他们讲故事,讲笑话。 ⑤父亲的故事最多。夏天乘凉,他睡在躺椅上,我们坐在小板凳上给他捶腿,一面听故事。他讲的故事包括天文地理、神话现实、古今中外,无奇不有,有好些故事可能就是他随口现编的。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恐怖处,我们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听到开心处,我们不禁会拍手顿足。可惜,晚上8点上床睡觉是铁的纪律,不然,必定能够从父亲处得到更多的教诲。50年过去了,这期间战争、动乱、风风雨雨,等我有机会读父亲的作品时,我已是人过中年了。我意外地发现,父亲在故事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能让我完全地接受,他笔下的一些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与我是那样地融通相契。我想这必是夏夜故事潜移默化的结果吧。 ⑥父亲还会“演戏”。冬天的晚上,大家在床上盘腿围上一圈,支起照相的三角架,蒙上床单,就好像在马戏帐篷里。“演员”就是父亲的两个大拇指,虽然只能“点头”和摇摆“身躯”,但“配音”很出色。记得“拇指戏”的常演剧目有《武松打虎》《岳母刺字》《乌盆记》等等。我第一次看京剧《乌盆记》时,已是在此二十多年以后了,觉得非常熟悉,就像曾经看过,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是父亲的大拇指演过。父亲还会表演哑剧小品,记得有一年圣诞节,在“合一堂”开联欢会,父亲表演小脚老太婆打高尔夫球,博得满堂叫好,笑得大家前仰后合。 ⑦父亲去世太早,太仓促。他的学术成果,许多都没来得及写出来,只积累了上万张的资料卡片。父亲热心写儿童故事,译孩子爱读的外国民间文学作品,给孩子们写歌词,被孩子们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父亲爱孩子们,他是孩子们心中的“落花生”①,而且不因岁月久远而被遗忘。 ⑧安葬父亲那天,港大礼堂内四面挂满了长幅的挽联,层层叠叠的,上面的字大大小小的。当时我太小,都不大懂。却有两副挽联触动了我的心灵:一副是“赤子②之心”。一副是“若有人喊救救孩子,就请你去问问先生”。这两副挽联和我对父亲的认识是如此一致,它们将和我对父亲的记忆融在一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版之上,永远清新。
(有删改)
①“落花生”是作者父亲许地山的笔名,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散文名作《落花生》。②“赤子”,初生的婴儿。
13.阅读第②段至第⑥段,依次概括作者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每件事不超过8个字)(4分) (1)
(2)驮着我去郊游
(5)给我们讲故事
(6)14.结合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说说第⑧段“赤子之心”“若有人喊救救孩子,就请你去问问先生”这两副挽联,为什么能够“触动”作者的心灵。(5分) 答:
15.本文描写精彩,请结合第②段或第⑤段语句,从父亲和孩子的角度,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13.(1)和我们玩藏猫捉贼
(3)关心流浪儿童 (4)和小和尚友好相处
(6)给我们“演戏” (4分。每空1分) 14.本文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富有童心、热心帮助孩子的人,这两副挽联反映的正是“父亲”的这些特点,和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是一致的,引发了作者的共鸣,所以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5分。“父亲”形象特点2分,结合挽联和作者认识2分,语言1分) 15.答案示例一: 第②段作者描述了父亲喜欢孩子的特点。“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作者用“故意”“冷不防”“捉住”等词语,生动地写出父亲和孩子们游戏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喜爱和充满童心的性格特点。用孩子们“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答案示例二: 第⑤段作者描写了父亲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恐怖处,我们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听到开心处,我们不禁会拍手顿足。”作者用“津津有味”写出了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认真、投入的样子;“紧张、恐怖”“拍手顿足”,既写出了孩子们被父亲讲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以及听故事过程中的感受,也从侧面写出了父亲讲的故事,生动、传神。 (7分。父亲3分,孩子3分,每个3分包括“精彩描写原文”“描绘对象”“描绘效果赏析”三个要点,取自某一段或两段均可,语言1分)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