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句子“他把婶婶痛哭流涕表情包的气跑了”的句子结构,急急急!

初中语法知识(1)――词类、短语、句子一、词类划分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而且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名 称 名 意 义 词昨天、去年、夏季、晚上、星期天 上、下、南、北、里、外、中间、屋里 走、打、吃、学习 发展、扩大、提高 爱、讨厌、担心、害怕、喜欢、希望、感觉 存在、发生、发展、出现、变化、死亡、消失 派、让、禁止、命令 愿意、应该、应当、能够、能、可以、会、肯、敢、要 上柬、进来、上去、出去、上、下、来、去、回、出、进、下去、过去 是、成为、属于 快、激动、熟练、轻松 好、冷、伟大、聪明 圆、高、平坦、笔直 三、万、四分之一 几、许多、五六十 第一、初六、老大 根、架、双、寸、吨 改、顿、趟、阵 我、她、你、自己 谁、哪儿、多少、怎样 这、那、这样 已经、曾经、刚、刚刚、正在、将要、马上 只、都、全、仅仅、单单、一概、一共、总共、一齐、一味、几乎、一同 很、最、极、挺、顶、太、真、格外、更、更加、愈发、过于 究竟、难道、偏偏、简直、大约、居然、其实 必、必须、必定、务必、不、没、没有、未必、不必、不免 呼、叭、哗哗、嘤嘤嗡嗡、咣、轰隆、呀、叽叽喳喳、哈哈、啊吆哇 表示悲伤、痛苦:唉、哎哟 表示愤怒、鄙视:呸、哼 不同别的词 发生组合,单 独成句。有些 叹词的汉字 写法不固定。 如:“啊”因 为音变又写 成 “呀” “哪” 。 时间副词 范围副词 程度副词 语气副词 肯/否定副词 用在名词前 用在动词后 使令动词 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 判断词例说明词动 词形 容 词 实 数 词 词量 词 代 词 副 词象声词表示人或事物 表示时问 表示方位 表示动作、行为 表示发展变化 表示心理活动 表示存现消失 表示使令 表示可能、意愿 表示趋向 表示判断 表示事物状态 表示事物性质 表示事物形状 表示确数 表示概数 表示序数 物量词 动量词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表示时间 表示范围 表示程度 表示语气 表示肯/否定 模拟事物声音雷锋、李白、鲁迅、课桌、海燕、同志 学生 计算机 法律普通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叹 词表示感叹、呼唤、 表示惊讶:哎呀、咦、啊 应答等 表示呼唤:喂、嗨表示应答:嗯、哦、晤 表示喜悦:哈哈、嘿嘿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方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作状语:例如: [今天]咱们开个会。[屋里]他们几个正在开会呢。能被数量词、不被副词修饰,指人的名词+们表示复数,不能 重叠(重叠后成为量词性质。如:人人、家家、年年、天天、队队,表示“每一”的意思。) 2、动词:在句子中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 动态。助(能愿)动词在句子中一般做状语、趋向动词可做补语。他[能]来吗。你现在[应该]做作业。 3、形容词:大部分都能作定语,也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有的可作状语、补语,不能带宾语。多数可受 程度副词“很、太、非常”等的修饰,并且都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激烈)的战争开始了。你坐下来,[慢慢] 说。这花〈美丽〉 。他走得〈慢〉 。 4、数词、量词:数词经常和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或补语。 (万里)长城 去。 〈一趟〉医院。 5、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都能作状语、补语。 6、代词:代词和它所代替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大致相当,就是说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那个代词 就能作什么成分。 7、象声词:模拟声音,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主要作状语。 8、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感叹词或独立成句。1 / 14 (二)虚词:是没有实在的意义,只表示结构、语气等语法意义,且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名 称 意 义 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往、朝、在、由 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 表示状态:以、凭、经、经过例说明介 词 虚用在名词、 代词或 者词组前面, 与它 们合起来, 修饰或 补充说明动词等, 表示时间、处所、 方向、对象等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遵照、本着 表示对象:对、管、将、对于、关于、至于、把 表示关联:和、跟、与、同、连 表示原因:由于、因、因为 表示比较:比、同、跟 表示被动:被、叫、让、给 表示排除:除、除了、除去 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不能单独使用。 不能加时态助词 “着”、“了”、 “过”和表示趋 向的动词“来”、 “上”、“下” 等。连 词用来连接词、 词组 或者句子 附在别的词、 词组 或句子后面, 起辅 助作用, 表示某些 附加意义 表示陈述语气经常连接词或短语的:和、跟、与、同、以及、或者、并且、而 经常连接分句或句子的:不但??而且??、或者??或者??、尚且、 因为??所以??、即使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时态(动态)助词:着、了、过 比况助词:一样、一般、似的 语气助词:了、呢、吗、呗、啊、罢了 的、了、吧、呢、啊、着、嘛、呗、罢了(而以)、也罢、也好 吗(么)、呢、吧、啊 吧、了、啊 啊只有连接作用, 没有修饰作用。 独立性最差,意 义最不实在。除 “所”以外,都 念轻声。词助 词语 气 词表示疑问语气 表示祈使语气 表示感叹语气普通话中最基本 的有六个:的、 了、呢、吧、吗、 啊1、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方位、处 所、时间、条件等。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做补语、 定语。例如:在阅览室看书 对人民负责 同他说话 按客观规律办事 比过去更好 他[在家]休息 [沿着山 路]往前走 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 大家反复研究了[对这个问题]的处理 2、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不能成为句子成分。 3、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4、语气词:普通话中最基本的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 二、短语:是介于句子和词之间、由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语法单位。 短语的结构分类 (一)基本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台关系, 各组成部分一般要求词性相同。 名+名:人和马 理想和现实 北京、上海、天津 科学技术 动+动:踢打 解释说明 分析研究 又唱又跳 勇敢顽强 讨论并通过 升学或者就业 形+形:生动活泼 平凡而伟大 又快又好 2、偏正短语(定中、状中):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有“A 的 B”和“A 地 B”两种结构。 定+中:(荷塘)月色 (自由的)人民 (文章的)修改 (我的)故乡 (我的)老师 (一个)顾客 (遥 远的)地方 (流动)状态 (清晰的)字迹 中+状: [极其]关心 [紧紧地]搂着 [十分]困难 [慢慢儿地]走 [激动地]说 [十分]热闹 [独立]思考 [好]看 [都]可以 [不]怎么样 3、主谓短语:短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结构比较松散,通常可以有停顿或者可以插 入一个成分,这种个性往往被当做判定主谓结构的标准。即: 主语+(,呀、呢等 副词 时间词 处所词 介词短语 ??)+谓语 名+动:老李开车 菊花盛开 粮食丰收 局势稳定 工作完成 名+形:头脑清醒 身材高大 名+名:今天星期四 明天元旦 名+主谓:产品样式多 他心地善良2 / 14 4、动宾短语:有的动词单独使用就可以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有的动词还要在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 词,组成一个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 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1)动+名:巩固国防 (2)动+动:喜欢游泳 (3)动+形:感到高兴 结构。 (1)动+补:由动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起补充说明作月于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 面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吓&跑& &清楚& 爬了&起来& 变得&更好& 坐&好& 记得&清楚& 考虑&周到& 干得&不错& 说 分析问题 要求善改 害怕拥挤 翻修马路 爬悬崖峭壁 热爱科学 富有幽默感5、中补短语(动补、形补):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有“AB ”和“A 得 B”两种(2)形+补:和动补短语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补语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起 补充说明作用。妙&极了& 热&极了& 快得&很& 高兴得&很& 急得&发火&6、连动短语: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连动关系。其特点是:几个分别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的动词短 语连用。 几个连用的动词短语分别能够和主语发生主谓关系。 几个动词短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我去 找他问问 坐我的车回家 他拿起工具冲出门外 老张接过自行车一溜烟跑了 你7、兼语短语:短语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有连环套叠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汉语的兼语短语是一种复和式, 它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因表达的需要粘和在一起的,由于两个短语的共同部分(动宾的宾和主谓 的主)在粘合过程中叠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短语结构。 让 他 来 动+兼+宾 派 他 去 动+兼+宾 请老师来开会 动 +兼+宾(二)结构特殊的短语 1、复指短语:组成成分之间在意义上有复指关系。 名+名:“革命”二字 大胜这孩子 代+代:他自己 代+名:他这个人 名+代:爹妈他们 我们大家 我老家 祥子你 小山和冬冬两个名/代+数量:你们两个2、方位短语:X+方位词。 名+方位词:院子里 数+方位词:三十以上 大树下 村子东头三十左右 开学以后 他来到这里以后动/主谓+方位词:解放以前 3、能愿短语:能愿动词+X。 能愿+动:可以看 能听 会来能愿+形:会好 能好 能愿+能愿:可能会肯定坚强 应该愿意 应该你去能愿+主谓:可能他来不了 4、数量短语:X+量词。 指代+量词:这批 数词+量词:三个 那封 一斤5、介宾短语:介词+名词。 介+名:在从前 往天津 被小王 把东西3 / 14 介+方位短语:在改革中 介+主谓:为身体健康在操场上 关于小王进修从心里6、“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附加在一个词语之前,整体上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的现象。是汉语非名 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一种手段。X+的。 代+的:你的 名+的:木头的 动+的:吃的 他的 钢铁的 玩的 石头的 写字的 干活的工作的形+的:大的 红的 粗壮的 聪明伶俐的 又快又好的 主谓+的:他写的 我要的 大家正在讨论的7、“所”字短语:结构助词“所”附加在一个非名词性词语的前边,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的现象,是汉语 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的手段之一。所+X。“所”字短语类型: 所+体宾动词。如:所写 所+能愿动词。如:所能 所+动词短语。如:所独有 所做 所会 所痛恨 所愿 所创造 所能够 所必须学习 所极力吹捧 我支持→我所支持 我能做→我所能做所极为关心所+主谓短语→主+所+谓语。如:我认识→我所认识8、比况短语:比况助词“一样、一般、似的”附加在其他词语的后边,构成一个比况短语,用于比喻。 X+比况助词。木头似的 铁打的一般 强盗一样短语的功能类型:实际上就是将短语和词相比,看它与汉语的哪类词功能相当,就把它归并为哪类短语。 据此,汉语短语的功能类别有如下几种。 1、名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短语。即通常可以和介词构成介宾短语,经常作主语、宾语的短语。包 括: (1)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2)名词构成的联合短语; (3)名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 (4)复指短语; (5) “的”字短语; (6) “所”字短语; (7)方位短语。 2、动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动词的短语。即经常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或者可以带宾语的短语。包括: (1)以动词为核心的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 (2)由动词构成的联合短语; (3)动宾短语; (4)能愿短语; (5)连动短语; (6)兼语短语; (7)由动词性成分作谓语的主谓短语。 3、形容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即通常可以修饰名词,或者可以作谓语或谓语核心的短语。 包括: (1)由形容词构成的联合短语; (2)以形容词为中心的状中短语和中补短语; (3)比况短语。 4、副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副词(作状语),而又不能简单归入上述三种类型的短语。包括:介宾短语。4 / 14 三、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特定句调的、表示陈 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的语气。书面表达时每个句子末尾用句号、问号或叹号。 语素 词 短语 (一)句子成分: 1、主语: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1)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这是汉语最为常见的主语构成形式。例如:他松了一口气。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2)数词、量词、数量词组作主语。例如:九是三的三倍。个个是英雄。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3)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组作主语。例如:郊外很干净。中午太热。村子的东面是一条河。 (4)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主语。例如:去是正确的。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写得清楚不等于 写得好。向群众宣传是对的。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俭朴是一种美德。聪明伶俐是他的天性。 (5)介词短语充当主语。例如: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靠西墙是一片竹林。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 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是陈述、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1)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动词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时,一般需要在后面加上语气词、动态助词等成分。 动词:他来了。上海那座刚建成的居民楼倒了。什么书他都看。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春天已经到来了。 形容词:果园里的樱桃熟了。树叶黄了。故乡好多了。 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常有对照或比较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复句中。例如: 你不去,我去。(动词) 款式新颖,面料舒适。(形容词) 句子 句子成分: 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词 类:名词/代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2)名词作谓语:例如:今天星期一。明天护士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3)代词、谓词性代词作谓语:例如:你的人文素养怎么样?我说的就这些。他怎么样?他这人就这样。 (4)数量词作谓语:例如:火红的枫叶一大片。一打铅笔十二支。小王今年十六岁。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5)短语作谓语:例如:胡适成就斐然。(主谓短语) 他在图书馆查资料。(动宾短语) 她走在塾悉的林荫路上。(动补短语)人们称他是“范跑跑”。(兼语短语)全班讨论并通过了班长人选。(并列短语) 3、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1)名词作宾语:例如:我们一定要掌握知识。我爱吃水果。什么叫信息? (2)动词作宾语:例如:我们都喜欢跑步。小王热衷跳舞。 (3)形容词作宾语:例如:大家都习以为常,只有他觉得奇怪。每个人都期望辉煌。 (4)数量词作宾语:例如:网上书店刚到一批畅销书。我就买了一本。 (5)短语作宾语:例如:很多老年朋友喜欢下象棋。(动宾短语) 我感到眼里充满了泪水。(主谓短语) 门口站着几个穿制服的。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偏正短语)起修饰、限制、补充作用的成分,叫附加成分。附加成分可以分为定语、状语、补语三种。 4、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名词)前面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定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 数量、所属等。 (1)形容词作定语:例如:那(沉甸甸)的稻各,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5 / 14 (2)数量词作定语:例如:(三杯)美酒敬亲人。 (3)名词、代词作定语:例如:(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4)短语作定语:例如:紫金山有(白中隐青)的梅花。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领属+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例如: (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5、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1)副词、形容词性成分作状语:例如:我[马上]去。他[大度]地说。 (2)名词性成分作状语:例如:他[昨天]走了。咱们[北京]见。 (3)非名词性的代词作状语:例如:他[怎么]说?他[这么/那么]说过。 (4)动词性成分作状语:例如:他[感激地]看着我。事情[有计划地]进行着。 (5)数量短语作状语:例如:我[一眼]就看见了他。我曾经[多次]去过北京。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6)介词短语作状语:例如:我[为大家]做饭。小王[把自行车]丢了。 (7)主谓短语作状语:例如:他[表情复杂地]看着我。她正[感情丰富地]唱着一首歌。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例如: [在杭州] [状――修饰全句] + (定) 我们‖ 主 ‖ + [状] 游览了 谓&动补& +(定) 西湖 宾 + &胜景&。 &宾补&。[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例如: [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6、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附加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1)副词作补语:例如:他的衣服干净得&很&。蒙古旗歌手的歌声嘹亮得&很&。 (2)数量词作补语:例如:他把这封信看了&三遍&。他回老家住了&半个月&。 (3)形容词作补语:例如:现在的质量得抓&严格&。你把话说&清楚&。 (4)短语作补语:例如: 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介宾短语) 我们班上的同学高兴得&又是拥抱,又是跳&。(并列短语) 一个巨浪得&小船剧烈地摇晃起来&。(主谓短语) 老板急得&想哭&。(动宾短语) 7、独立成分是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 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例如: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 . 8、复指成分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6 / 14 (先生)(自己)也要书。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二)句子分类按用途和语气分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主谓句 动词性谓语句 形容词性谓语句 名词性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双宾句 连动句 兼语句 存现句 “把”字句 “被”字句 “是”字句 “有”字句 “所”字句 无主句 非主谓句 单从复句 复句 多重复句 始发句 后续句 终止句 中心句 独立句名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动宾谓语句 中补谓语句 偏正谓语句 兼语谓语句 连动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单句句子按结构分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独词句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联合复句(并列、连贯、选择、递进等) 偏正复句(因果、假设、条件、目的、解说等) 转折复句(突转、让步、假转等)按在句群中的地位及作用分四、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不能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 完整的单句结构: 例如: (定) 主 ‖ [状] 谓〈补〉+(定) 宾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 (专业)课程(一)单句类型划分:从句子的用途、功能或者语气,可以将单句四类: 1、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一件事情。陈述句发挥特定的陈述功能,在语气上属平直调或者缓降调。它有时可 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如:他来了。小王走了。 (1)表示肯定。用“是”字句或一般肯定句表达。例如: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王奶奶和蔼可亲。 (2)表示否定。句中用“不”“没”“没有”等否定词语。例如:他不是民工。王军今天没有打篮球。 、 、 (3)表示主动。用行为的发出者作主语。例如:小丽砸了花瓶。 (4)表示被动。例如:花瓶被小丽砸了。 2、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有疑而问的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 (1)是非问: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 “吧”等(不能用“呢”。它一 ) 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是非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 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回答。例如:这道题你会做吗? (2)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 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谁让他干的? 特指问常用语气词“呢、啊” ,但是不能用“吗” 。 (3)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 啊” 。例如:打篮球,还是踢足球? (4)正反问:是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的。例如:你去过颐和园没有?7 / 14 3、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表达命令、劝诱、禁止意义的句子。在语气上,可以是急升调, 也可以是缓降调。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如:你来! 小王,你走吧。 (1)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这种句子经常不用主语,结构简短, 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不常用语气词。例如:不得抽烟酗酒! (2)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平缓。 表示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常常用语气词“吧”或“啊” 。表示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 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例如:您还是先回去吧。 4、感叹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厌 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降语调。 (1)由叹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哎哟!我的妈呀!――表示痛楚 (2)由名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天哪!这如何得了!――表示恐惧 (3)口号或祝词式的感叹句:例如: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由“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和句尾语气词构成的感叹句:例如:那该多好哇! (二)单句句型 1、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分类: 动词性谓语句:太阳‖出来了。 他‖养了一大群鸡。茶桌‖擦得滑溜溜的。 形容词性谓语句:土地‖[很]肥沃。赵州桥‖[非常]雄伟。他‖[非常]健康。 名词性谓语句:今天‖国庆节。今天‖星期五。他性格‖温和。 主谓谓语句:这些事情‖我都知道。她‖身份特殊。(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2、非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词形成的、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分类: 动词性非主谓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要补出,甚至无法补出。出太阳了。上课了。禁止吸烟。 站住! 有人敲门。 形容词非主谓句: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形成。要在一定语境里才能成立。对! 好!太棒了! 名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偏正短语形成。1949 年。多么壮丽的山河啊! 飞机!小杨!(呼 唤、称呼) 1949 年春天。北京万寿寺。(在剧本里说明时间、地点)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哦!(我想起来了。)呜――(火车的汽笛响了。) 非主谓句也可以划分成: (1)无主句:只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四类: 下雪了。发水了。集合了!下课了!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立冬不砍菜,一定受霜害。 请勿吸烟!禁止吸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进站上车!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祝你生日快乐! 是我拿走了那个东西。有人!大家注意! (2)独词句: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组成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五类: 好大的雨!这种人!天哪!真好! 星期天上午 9:30,办公室。第二年冬天。老鼠!鬼子! (甲对乙一伸手)钥匙! (顾客对饭店服务小姐招招手)筷子! 喂!老王!老王! 哎!来了! 是!是!好!好!当然! 怎么!为什么! 劳驾! 谢谢! 客气! 辛苦了! 3、“把”字句:是主动句的一种。句中谓语一般都是及物动词,而且不能是单个的动词,应当是短语或动 词的重叠形式。如:勇士们把敌人打退了。他把研究和演算数学当作一种休息。 .. .. 4、“被”字句: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子。被动句中的主语是受事者,由介词“被”引出主动者, 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如:敌人[被勇士们]打败了。有时句中只有介词“被”,没有主动者(“被”的 宾语)。如:小静在睡梦中[被]推醒。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典型结构都是:主语+状语+动词+补语。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来 代替“被”。 5、“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 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 种关系,即甲=乙。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 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中华书局是出版社。 6、 “有”字句:是由动词“有”参与构成的动宾谓语句,表示“领有”“具有”“存在”“发生”或“出 、 ; ; 现”“列举”“包括”“达到”等状况。 ; 、 ;8 / 14 (1)表示“领有”“具有” 、 :人都有两只手。 这件事有重要的意义。 (2)表示“存在” :屋里有人。 在墙角,有一个大铁柜。 (有时,句首处所名词的前边用了介词来表示强调“处所”的重要性,这时,处所 名词的后边通常有停顿。 ) “有情况!”他一边喊,一边往外边奔。 (有前边的“时间、处所”名词可以省略,形成“有+名词”的格 式,常用于感叹句中) 桌面上中餐西餐都有。 (“存在实体”的名词也可以放在“有”的前边) (3)表示“发生”或“出现” :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 (4)表示“包括” 这当中的“有”在意义上大致相当于“包括”“等于”“是”等等。 : 、 、 人造纤维有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和醋酸纤维等。 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二十多人。 操场上的人,有跑的,有跳的,有打篮球的。 一年有十二个月。 (5)表示“达到” :刀的长度有一尺左右。 7、“所”字句:含有“所”字短语的句子。类型: (1)“所”字短语充当定语。如:这是钟表匠(所需要)的工具。我(所看到)的黄河不是这样。 (2)“所”字短语充当主语,其后必带“的”。如:你所见到的,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秋风所掠走的, 春风又送来了。 (3)“所”字短语充当宾语。如: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这种境界是画家们所追求的。 (4)“所”字短语充当介词宾语。如:困难比他们所想象的要多得多。你照他所说的去做。 8、双宾句:谓语动词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其中离动词近的近宾语为间接宾语(通常表示对象), 离谓语动词远的远宾语为直接宾语(通常表示人或事物),宾语间没有架构上的联系。例如: 他递给我 一本小说。 既然你们那里人手不够,我再拔给你们两个人吧。 给小兔一点儿胡萝卜吧。 近宾语常常是代词,代词的前面一般不加修饰语,因此近宾语多是比较简短的。名词作近宾语时,前面也 可以有定语。例如: 小宇带给孤儿院的孩子一堆玩具。 远宾语可以指事物,也可以指情况,因此有可能比较复杂。例如: 妈妈后来告诉我,您一直保持着乐观,不向权势折腰,几次申请要去农村落户。 特别注意:能构成双宾句的谓语动词是有限的。大致有四类: (1)表示“给予”义的,如“送、交、给、派、卖、还、退、付、赔、输、分配、吐、吓”等; (2)表示“取得”义的,如“买、拿、罚、收、骗、赚、偷、抢、扣、赢、求、托、欠”等; (3)表示“叙说”义的,如“问、教、告诉、嘱咐、回答、报告、通知、打听、请教”等; (4)表示“称呼”义的,如“叫、称、称呼”等。 9、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如: 老王正拉着帆布盖车。(表目的) 他乘车回沈阳。(表方式) 老杨吃了早饭起程。(表先后) . . . . . .. 由于长期地过度劳累,李老师生病住院了。(表因果) ....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连动句,要抓住三点:①必须有两个动词连用共同陈述个主语;②两个动词短语在意 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且位置不能互换;③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10、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1)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例如: 老师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中间既做“鼓励”的宾语又做“努力学习”的主语的词“大家”,因一身兼二任, 所以叫做兼语,用“ ”表示。 (2) 兼语句多有命令的意思, 所以句中的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 “使” “让” 、 、 “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 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例如:大家选他当代表。他有个妹妹在美国工作。 . . (3)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个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 语意上有一定联系。例如: 沈林叫他快去请医生。(“去请医生”是“叫他”的目的) . .. 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品格。(句中兼语的谓语“想起”是前一个动词“使”的结果) . ..9 / 14 连动句,可以连续叙述一个人的几个动作;兼语句,则可以连续叙述几个人的几个动作。连动句可以扩展, 连动套接兼语;兼语句也可以扩展,兼语套接连动。例如: 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 . . .. 医生禁止病人骑电动车上班。 .. . .. 11、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的特点有三: (1)主语常是表处所或时间的词。例如: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床上躺着一个人。 (2)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例如: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表示出现) 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出现) (3)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例如: 桌子上放着一本书。――一本书在桌子上放着。 床上躺着一个人。――一个人在床上躺着。 12、倒装句:句子的各个成分处于通常位置上的是常式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 倒装句也叫变式句。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常见的有主语和谓语倒置, 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置。 13、省略句: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说话时往往会省略去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 如果离开了这样的语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行,而且只有一种添补可能。这多因对话、上 下文、避重复、表祈使而省。 (三)单句的附属成分:不与句中任何别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在句中的位置往往也不固定。主要有: (1)插入语:书写时,插入语的前后一般都有逗号。 ①在句中引起对方注意的。这类插入语有“你看”、“你听”、“你想想”、“大家看看”、“请看”等。 例如:你看,他生活多艰辛啊! ②表示对情况推测的。这类插入语有“据我看”、“看样子”、“说不定”、“看起来”等。例如:看起 来,天要下雨了。 ③表示消息的来源、说法的依据,或表示对某件事情的分析的。这类插入语有“据说”、“相传”、“一 般说来”等。例如:据说,周杰伦要来济南演出。 ④表示强调、包括、举例、解释或在句子前头起关联作用的。这类插入语有“尤其是??”、 “包括??”、 “例如??”、“这就是”、“首先”、“总而言之”等。例如:所有的报纸,包括《人民日报》,都应重视 这个问题。 (2)呼应语:表示招呼、答应等语气。例如:唉唉,我们做生意也不容易的。 (3)拟声语:独立用象声词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例如:哗啦啦,哗啦啦!天上下大雨了。 (四)复杂单句分析: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单句就简单;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 某一个或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它和复杂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结构复杂的长句。 1、复杂单句分类:一个单句的各个成分都由词来充当,这个单句就简单;如果由复杂短语充当句子的某一 个或某几个成分,单句就复杂了,它和复杂短语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结构复杂的长句。分三类: (1)单句的主干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例如: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宾语由偏正短语充当) (2)单句的附加成分复杂化。例如: 这是(我的老朋友)的作品。(定语由偏正短语充当) [2008 年 8 月 8 日],胡主席[在“鸟巢”][中央主席台][向全世界][庄严]宣布:“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 克运动会开幕!”(状语由多个短语充当) 我们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补语由介宾短语充当) (3)由复句结构充当了句子成分。例如: 我相信,“周老虎”事件不仅给了陕西省镇平县政府深刻的教训,而且给一切试图用造假的手段欺骗全国 人民的人敲响了警钟。(宾语由并列复句充当) 2、复杂单句分析:须先找出主干。单句的主干是指把句中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 分,也就是主语(或主语的中心语)+动词(或动词的中心语)+宾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找出句子主干常常是 检查病句的好方法。分析句子,明确句子结构,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句意,同时能够检查出成分之间搭配是否 合适,句子结构是否完整等等。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表示主谓句,分开主语和谓语,“‖”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 第二步,再分别分析“‖”前的主语和“‖”后的谓语。如:10 / 14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远见。 (严肃地对待文章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 五、复句: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分句)可 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复句的分句间有短暂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一)复句的特点: 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主谓关系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多长,中间多少逗号,仍是 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例如: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出生在科学家的家庭里,长大了才容易当上科学家。 2、复句里的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 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老杨走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是一个单句,只有一套主谓关系:“老杨走了的消息”是句 子的主语,“马上传遍了全村” 是句子的谓语。) 老杨‖走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 (是一个复句,有两套主谓关系;两个分句之间互不为句子成分, 它们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串全句的语调。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在书面上用 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例如: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 得。(这个复句包含多个分句,而且不止一个层次,在显示两重并列关系的分句间用了分号,每一重的各个分 句间用逗号。) 4、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 句不能组成复句。例如: 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培养我们下一代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这个复句中的两 个分句是按照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组合在一起的。) 复句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借助语序直接组合成的。例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借助虚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例如: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 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复句中常用的虚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连词,一类是一部分副词。这些虚词在复句中都是起关联作用的, 因此把它们统称为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的关联词语既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配对使用,前后呼应;有的关 联词语一般要配对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表示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 (二)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主要看各分句间句子成分构成如何,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 的就是复句。可以从结构上、意义上、关联词上区分,但有关联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例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列复句,有两套谓语和宾语。) 我们认为,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单句,只有一套主干,主语是“我们”,谓语是“认为”,宾语是 “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虽有关联词语“只有??才??”,只有一套主干,即主语是“共产党”, 谓语是“能救”,宾语是“中国”,所以是单句。)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复句,有两套主干:前一分句主语是“党风”,谓语是“正”;后一分句主 语是“事业”,谓语是“兴”。) (三)常见复句类型:11 / 14 种 类名称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各分句平等地排列 在一起,说明或描 写几件事情、几种 情况或同一事物的 几个方面。 各分句间按时间顺 序说出连续发生的 动作或事件。 后一分句比前一分 句有更进一层的意 思。常用的关联词语 也,又,并且 既??又(也),??同时?? 一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 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 于是,然后,便 首先??接着??举例并列复句内容多的数万字,少的也有几百字。 对后进学生,我们 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 心帮助。 我们写对联不是装文雅,而是学知识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 于是赵庄便 真在眼前了。 他们俩手拉着手,蹬过小河,翻过山岭, 直奔草房。 我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掌 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 你这道题的结果错了,甚至于思路都是错 误的。连贯(承 接)复句联 合 复 句递进复句不但(不仅、不光、不只)??而且 (并且、还、也、又、更)?? ??何况?? 不但??就是??也?? 不但??连??也?? ??还?? 不但(不)??反而(反倒)?? 不但 (没有) ??竟然??甚至 (于) , 尤其??,况且,尚且??更,特别 是??还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宁勿), ??还是??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也许??也许?? 一??就??,越??越?? 谁??谁??,哪里??哪里?? 因为 (由于) ?? 所以 (因此、 因而) 既然??就(可见) 之所以??是因为?? ??所以(因此、因而)?? 既然(既)??就(便、那么)?? 如果 (假如 要是) ??那么 (就) ?? 即使(即便、纵然、就算、就是、哪 怕)??也(仍然、还是)?? 只有??才??,只要??就?? 除非??才?? 无论 (不管、 任凭) ??也 (都、 ?? 还) 为了,以便,用以,以免,免得选择复句两个以上的分句分 别说出几件事情, 表示要在这几件事 情中选择一件。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有做丝? 是你去,还是我去? 也许我不该来,也许我也该来做点什么。 这个责任与其让李自成来负, 毋宁是应该 让丞相牛金星来负。 电力企业越喊亏损, 老百姓越觉得不舒服。连锁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连锁关系分句组成 前一分句提出原因 或依据,后一分句 说明结果或推迟结 论。由于革命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可战胜的。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 因 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 那么就从今天开 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如果不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 会主义的错误。 纵有千难万险, 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也 倘若没有你的支持,我一定不能渡过难关。 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 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因果复句假设复句 偏 正 复 句前一分句提出假 设,后一分句推论 结果。 前一分句提出条 件,后一分句推论 结果。 一个分句叙述事实 或措施,另一分句 说明目的。 也称总分复句。由 总提和分说组成, 总提用一个分句, 分说与总提相对 应,用几个分句。 在语义上,后一分 句同前一分句相反 或相对。条件复句为了写好文章,必须认真学好语法。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把有关知识学好, 以便 有一个好的基础。目的复句一类??一类?? 一是??二是??解说复句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 正义的。 据说考查点有三:一是态度,二是气度, 三是年纪。 小王也来了,不过来得比较晚。 大家让他说,但是他什么也不说。 文章虽然短,内容却很丰富。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 记忆上的闰土了。 虽然我一再让他说,他什么也不说。 这话该说了,否则就晚了。突转关系 转 折 复 句??但是(不过、却)?? 虽然(尽管、固然) ?? 但是(可 是、还是、却、也) 即使 (那怕、 纵然、 就算) ??也?? 宁可(宁愿、宁)??也?? 宁可??也(决)不 ??否则 (不然、 要不、 要不然) ??让步关系假转关系(四)复句分析方法:12 / 14 1、首先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然后对第一层 次的两个分句作分析,如果是复句,再弄清它的两个分句的关系。 2、要正确判断复句的类型,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类复句特定的关联词,根据关联词作出正确判断。下面是几 个容易搞错的关联词,要记牢。 不是??而是??表并列; 不管??都??表条件; 即使??也??表假设; 无论??都??表条件; 既??又??表并列; 不是??就是??表选择; 尽管??也??表转折; 既然??就??表因果; 宁可??也??表转折; 要么??要么??表选择;只要??就??表充分条件; 只有??才??表必要条件。 3、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判断其关系时,一要看内容关系,二要试套关联词语。如“风大,雨急”,试套 “又??又??”,成“风又大,雨又急”,可判为并列关系。 4、有的复句中的主语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添上主语,通常为复句。例如,“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 哗众取宠之心”,后分句省了“这种态度”。 (五)多重复句(复句的扩充): 1、一般复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一种关系。如果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 种以上的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两个以上的层次,这种结构上有多个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例如: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表示转折关系。 ) 班长张林不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还热情地帮助别人, 因为他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 (因果复句, 但前两个分句又是递进关系,整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层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这是二重复句。 ) 2、多重复句是由一般复句扩展而成的,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单句加复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后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例如: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 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2)复句加单句: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一个复句,后一个分句是一个单句。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3)复句加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分句又扩展成复句。例如: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 (六)紧缩复句(紧缩句) :原本构成复句的几个小句紧缩在一起形成的句子。它是用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 内容的语言现象。紧缩句在结构,近似于单句,当它出现在复句内部时,只算一个小句,但是,又有别于单句: 它表达了一个一般由复句才能表达的语义内容。紧缩句一般不做句子成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无标志紧缩句:指原本构成复句的几个小句直接结合在一起,中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任 何标点隔开,句子比较简短。例如: 人欢马叫。 (并列) 雨过天晴。 (连贯) 你不高兴我高兴。 (并列/转折/因果) 人逢喜事精神爽。 (假设/因果/条件) (1)有成对关系词语作标记的紧缩句: 不 A 不 B。相当于“如果 A??就 B。”如:钟不敲不响。咱们不见不散。 非 A 不 B。相当于“除非 A??就 B。”如:我非京剧不听。他非找到凶手不罢休。 不 A 也 B。相当于“即使 A??也 B。”如:这个道理不说也懂。路不好走也要去。 再 A 也 B。相当于“即使 A??也 B。”如:困难再大也不怕。你再闹也没用。 一 A 就 B。相当于“A,接着 B。”、“只要 A,就 B。”如: 他们俩一见面就吵架。 (A,接着 B。 )这绳子一拉就断。 (只要 A,就 B。 ) 越 A 越 B。相当于“越 A??就越 B。”如:姜越老越辣。他越说越激动。 (2)单个关系词语作标记的紧缩句:13 / 14明天你去呀我去?(选择)2、有标志紧缩句:指有一定形式标记的紧缩句。根据形式的不同又区分为三种小类。 A 才 B。相当于“只有 A,才 B。”如:无私才无畏。爱拼才能赢。 A 就 B。相当于“只要 A,就 B。”如: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锯响就有末。 A 又 B。相当于“A,但是 B。”如:想看又不想看。住又不能住。 A 也 B。相当于“即使 A,也 B。”如:天蹋下来也不怕。县长请也不去。 A 都 B。相当于“无论 A,都 B。”如:干啥都得专一。买啥都来这里。 (3)复用疑问代词作形式标记的紧缩句。数量不多。如: 这孩子谁见谁爱。 (不论 A,都 B。 )这地方要什么有什么。 (不论 A,都 B。 ) 那里有桌子,你爱用哪张就搬哪张。 (如果 A,就 B。 ) (七) 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分析法。 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 “” 表示, 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 “‖” 表示,依此类推,分句之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有时为了更直观、形象地显示出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和每个 层次分句的关系,也可按顺序用数码代表分句,用框式图解法作分 析。例如: ①有的青年虽有理想,‖②但刻苦劲不足;③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④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 ⑤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⑥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 ② ③ ④ ⑤ ⑥图示:转折转折因果并列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1、统观全局,把句子完整地看几遍,了解大概意思。如果能带着语气朗读,读出语调(包括重音、停顿、 句调),则对分析更有帮助。 2、确定分句的界限和数目。可以用数字在分句前标上序号。 3、找出各分句的关联词语。不同层次的关联词语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如第一层用“?,第二层用“o” ” ,第 三层用“△”??)标记以示区别。 4、对全句进行第一次切分。找到第一层次并用单竖线“”划开,在竖线下面标明哪种关系类型。 5、把第一层前后两部分(或几部分)各作为一个整体,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切分,用双坚线“‖”划开并 注明关系。 以后的步骤可依此类推,直至切分到单个分句为止。例如: ①如果把自己看做群众的主人, ‖②看做高踞于 “下等人” 头上的贵族, ③那么, ‖ .. .. 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并列 假设○ ○条件④也不是群众所需要的,‖⑤不是群众所欢迎的。○并列14 / 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痛哭流涕表情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