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右手握拳困难任脉拉伤手指头麻木握拳酸疼怎么办

[转载]《人体经络使用手册》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用易解的语言描述人体经络的各种保健作用,倡导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预防疾病的养生手段,让您发现蕴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医疗系统”,教您做自己的“主治医生”,是一本现代人必备的健康枕边书。
经络是人体的金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基是道,是阴阳,是周易八卦;枝和叶则是中医、军事、政治、外交、人伦、内外气功的修炼等。而中医无疑就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了。如果说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国粹,那经络和穴位堪称人体内的金矿脉,渴望健康长生的人们一直在挖掘不止。从古至今,经络穴位对人体健康的伟大作用一直让人感觉既神秘又神往。
从中国古代大医学家对经络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了“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体里有关经络的失控”,所以,人的一切疾病都可以叫做“经络病”,而通过激发经络的潜能,使其恢复调控、修复人体的治疗作用就叫“经络治”,它产生的预防作用就叫“经络防”。
经络的作用不仅仅是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成形,正在发展中的疾病,如果在疾病未成形的时候拿掉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如果等其成形了,甚至等它牢不可破了,再想拿掉它,那就不容易了,那就会吃力不讨好(《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语)。
总之,人们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很多简单、方便、省时的方式来刺激经络和穴位,从而保持人体各个脏腑功能的平衡、和谐,使气血畅通,身心团结,从而提高我们对外来疾病的战斗力。
现在,很多人都想了解中医文化和人身体内的“国粹”到底是什么。为了让这些“国粹”更好地发挥护命、养生作用,我把自己数十年来对经络的所学所悟奉献给大家。有一点请大家牢记,其实,疾病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应该在生命的美好之旅中学会与它携手共处,而健康随时都应该是这种和谐下的快乐。达到这一切并不难,只要你拥有了正确使用人体经络的方法,然后身体力行,微笑着坚持下去,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坚不可摧。
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说到经络,就要先谈谈《黄帝内经》。因为这本2500年前的古书,被从古至今的中医奉为圭臬。它里面不仅包括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防病保健,还涉及天文、地理、哲学,可以说是一部东方的“人体健康圣经”。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明确的分科,所有学问都是互通有无、互为一体的。中医作为与人性命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毫无疑问也融入了哲学、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精华。
&首先,从哲学上说,中医把人本身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个的大脑、心脏、肾……,中医认为是经络联系了全身,从而体现了东方哲学里常说的整体观;中医认为疾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阶段要用不同方法治疗,这则符合现在的发展论;而中医涉及的具体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从天文上说,中医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气血运行,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各种好或坏的影响:一年之中,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浮于身体表面,秋冬阳气内敛,气血沉于身体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圆的时候,人的气血较盛,月缺时,人的气血较弱;一天之中,时辰不同各个经络的气血盛衰也不同。
从地理方面来讲,居住环境会影响人的身体状况:比如北方风沙多,所以北方人的皮肤纹理较粗糙;南方天气潮湿多雨,所以南方人皮肤较为细腻。因此,治疗同样的病,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经络刺激就要有很多不同,不能一概论之。
&《黄帝内经》里对人体经络的作用推崇备至,它说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可以说是“决生死,治百病”。书中具体讲述了每条经在人体上的循行,还讲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也就是经络向内归宿于五脏六腑,向外四通八达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总之,经络把人体各部分都联系起来,变成了一个奥妙无穷的活生生整体。现在我们看到的完整经络学说,实际上就来源于《黄帝内经》时期。
作为经络学说的第一位实践者,黄帝自己就很注重保养身体,所以他最终活到了120多岁,而他的子孙也都是寿高百岁。其实在当时,草药不是最常用的治病方法,按摩才是,当然那时候不叫“按摩”而称“导引”、“按跷”。《黄帝内经》里是这样讲的:“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也就是说,当经络不通的时候,身体的某些部位一定会有反映,而通过按摩、醪酒可以疏通经络中的气血,气血通了人就好了。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经络养生了。
现在,一些打着反伪科学大旗,高呼要废除中医的“斗士”们声称,中医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理论落后,至今还把几千年前的老书奉为经典,中医就是在“吃老本”,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说事,《黄帝内经》就是他们紧盯不放的“把柄”。对此,我只能说他们愧为炎黄子孙,《黄帝内经》对人的看法上应天时,下应地理,内应精神情志,这比西方的时间治疗学、精神疗法等不知早了多少年!这种理论是落后吗?我认为他们是不了解《黄帝内经》的历史而直言粗出,其实《黄帝内经》不是黄帝时期的作品,而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后人在实践中,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一步步完善起来的。所以它并不是“死”的,而是历代祖先传承下来的精华!
东汉的“方书之祖”,有着“救命活神仙”之称的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经络学说。他认为人所生的病是通过一条叫“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样的通路从体外向体内传输的,根据疾病所属的经络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比如最初的风寒感冒病在太阳经,要用麻黄汤来治。他的《伤寒论》也是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扁鹊一眼就能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明代的李时珍,大家都知道他是《本草纲目》的作者,其实他还写过《奇经八脉考》一书,里面主要是对古代人体奇经八脉文献的汇集、考证。他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也就是说,经络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有那些练了气功的“能内视”的人方能看到。这种观点影响至今,现在很多练气功的人也是这样认识经络的。
武当山有一名练气功的道士,曾经练到很高的境界,开了“天眼”,他跟我说,在他练功练入化境以后能看到自己经络的循环,路线跟《黄帝内经》书里记载的一模一样,而且身体内阴、阳经循环交接,只是两侧的方向相反。听他这样说,我惊叹不已,我的个人修为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所以没办法验证他说的是真是假,现在的各种科学仪器也无法检测。
但我想,这就是李时珍说的“内视反观者”吧。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透视眼,就是特异功能。据说名医扁鹊就有透视眼,能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看病时很神很准。既然能看到人的里面,透视眼当然就能看到人体内精确的经络走行,药物的归经之路,这样经络学说、脏腑学说、阴阳五行等中医的理论架构也就很好地建立起来了。
经络治病是当代医学的返璞归真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人学中医不是在学堂,而是在医馆或者药堂后学的。拜师后师父首先要徒弟学的就是经络,因为只有懂得经络才能明白脏腑之间互相有什么关系,所以不学经络就不知道如何用药,如何开方,因为中药是讲究归经的。而古代的中医都是大儒,“医文同源”,“医道同源”,“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正是对此的描述。
依据中医“治病之要,气内为保”的学说,按揉经络穴位与内服药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回归自然是现在全球健康生活的大趋势,虽然以前不断有这样那样的药物出现,而且还打着纯天然提取物等招牌,但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毕竟是外来的异物,肯定不如我们激活自身的潜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好。这样看来,通过经络调动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会不会是医学的返璞归真呢?“经络敏感人”的出现,使人联想到人类医学有可能重新进入《内经》治病的时代,也就是以按揉经络穴位为主流的“三十年河东”医学时代。
刘力红、吴清忠、费伦、陈玉琴眼中的人体经络在这个环境污染,充斥着抗生素、添加剂的时代,天然疗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经络养生、经络治病法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很多中医大家对人体经络的护生作用也是倍加推崇。在这儿我列举一些当代名中医对经络的高知灼见,以此来加强人们脑海里对经络护生的认识。
刘力红,很多人知道他是源于《思考中医》这本畅销书。他是著名的中医专家,广西中医学院的教授。他很重视古代经典,对中医古籍研究很深。他认为:“经络隧道,若非内视返观者,是难以说出道的。”只要具备这个内视能力,经络和穴位都是看得见的东西,就像李时珍说的“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通过具体症状,可以知道是哪条经出了问题,就可以针对这条经治疗。刘力红先生是学伤寒的,所以在《思考中医》里,每条经都有本经病的论述,而他的开方施药也和病人的经络联系得非常紧密,治愈效果相当好。
&吴清忠,台湾著名人士,可以说是久病成医的一个典范。他原在跨国公司工作,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一次意外生病让他与中医结下了善缘,在中医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感染下,他开始用计算机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神秘的中医。他认为,药物的滥用是现代人的一个失误,“身体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而根据人体的经络系统对身体进行维护就是正确的首选方式。他通过自身实验和对家人的保健护理总结出了一套自我保健方法,主要以“敲胆经”和“按摩心包经”为主
他的这些观点赢得了无数渴望健康之人的赞同,大家身体力行一段时间后,都惊喜地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良好变化。
费伦,复旦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对经络有着浓厚兴趣。前几年他爱人身体不太好,他亲自为她做中医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出于对中医的信服,他开展了经络实质以及功能性特征的实验研究。他认为,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的,并将这项研究在1998年3月的《科学通报》上发表。
陈玉琴,也是一位由疾病走向济世医者之路的人。同样是因为重病缠身,经西医治疗后大失所望,她便发愤自学经络按摩,并治好了自己的重病和身患绝症的丈夫。她结合自身体验和传统医学的经络精髓,并将它们施化于众人,希望用它们为更多人解除病痛。
陈玉琴认为,经络只不过是疏通五脏六腑的通道,指压、推拿、针灸、拔罐、刮痧都不治病,只不过是疏通经络,经络疏通了,人体的很多病症也就随之减轻或者消失了,这与中医理论中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一个道理。江湖中流传至今的神秘经络提起武侠小说,自然就会联想到一些江湖传说中很厉害的武功,比如六脉神剑、九阴真经、九阳神功、隔空点穴什么的,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和武侠剧里都能看到有关穴位、经脉的描述,让人觉得神秘莫测。而大部分人眼中的经络穴位都是通过这些小说电视知道的,难怪很多人得知我是搞“针灸推拿”的以后,总会问我一些问题:
“武侠小说总说某某人因为一次奇遇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功力大增,一夜之间就成了武林高手。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就能无法无天,那到底什么是任督二脉,打通任督二脉是什么概念呢?”
“哪个穴位是笑穴,哭穴?点哪个穴位能让人说不出话,动弹不了?” “练功到至境之际,是不是真能让百会冒烟?丹田在什么地方?”
如此等等。
其实经脉、穴位都是中医眼里疾病与人身体的传导器,因为中国的气功、武术,比如易经筋、太极拳,都跟经穴有关,所以金庸、古龙们就发挥他们的想象,把武功写得出神入化,经络也就成了很玄的东西。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江湖上流传已久的“神功”的真面目吧。
&易筋经》大家都知道,《笑傲江湖》里说它是少林寺绝不外传的绝技,其实它的真面目就是强身健体、锻炼身体柔韧性的功法,与现在流行的瑜伽有点相似。太极拳的神话色彩淡点,因为好些老年人晨练就打太极,但是没见谁练完之后能飞檐走壁。至于六脉神剑,那是来源于经络里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的“井”穴,并且用这六个穴名来命名。“井”穴不过就是手指尖、脚趾尖的穴位,是一条经里气血运行的始发站。
至于任督二脉,是人身体内的两条重要经脉。督脉在身体的后正中线,就是沿着脊梁骨从下向上走;任脉在身体前正中线,也就是肚脐眼所在的上下直线。前后这两条经脉是气血的循环通路,又叫“小周天”,练气功时很讲究这个。所以武侠小说里会夸张地说某人一旦打通了任督二脉,武功就会日进千里。
小说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经络的重要性。其实说穿了,气通则机能顺畅,气堵则百毒囤积,经络通了,虽然不能让你功力大增,但也能使你身体大健。
小说中的有些大侠、神医还能运气疗伤、柳枝接骨、秘方去毒、点穴治病,其实这些也都不是空穴来风。“柳枝接骨”在名医傅青主的《金针度世》里还真有记载。人骨头断了,把柳枝剥了皮整成骨头的形状,中间打通像骨腔似的,放在两段断了的骨头中间,在木棒的两端和骨头的两个切面都涂上热的生鸡血,再把“石青散”撒在肌肉上,把肌肉缝好,然后敷上接血膏,用木板固定,慢慢的这截柳枝就会被钙化,成为骨骼。至于金疮药,《金匮要略》里就有记载,大多是止血生肌的中药。至于点穴,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专访,说咱们国家的一位点穴大师与一位散打高手比武,结果散打高手被一穴点中,一下就趴下了,后来点穴大师给他揉了揉穴位,一会儿就缓过来了。
武侠传说、江湖风雨给中医、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实用、很重 要的经络与穴位。
在中医的眼里,大多数人都会有经络堵塞的现象,经络不通,气血就流不动了,“不通则痛”,这时就会出现各种疼痛和其他不适感。好比路上塞车了,被堵的人就会急躁、鸣笛,到处乱哄哄的。有些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等,让中医给扎扎针或者做做按摩之后很快就能好,就是因为中医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
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御医虽然现在的医学技术很发达,但我们也不可能把医生24小时都带在身边,身体不舒服了医生也不能马上就为你手到病除,况且现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去趟医院,一套检查下来,几百块钱没了,再开点药,又进去几百,更别说大病降临的时候全家感觉天都要垮下来的情景了。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运用经络、穴位来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这样也就等于有了个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时省钱。
除了治一些经络不通引起的疾病,刺激经络和穴位还能治“未病”,也就是养生保健。在你身体将要发病或者刚刚发病,还没有引起你注意时,往往可以从穴位和经脉上反映出来一些初期症状。这时刺激经络,身体的各种自我调整系统就能够被激发,激活后就能自我恢复平衡。
&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人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够正常地工作,像亲人一样在生活中呵护相依。在如此的团结和平衡下,身体怎么会不健康快乐呢?
让现代科学头痛经络是什么?通俗地讲,经络就是运行气血的路线,它分布在全身的上下里外,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经络就好比是埋伏在大厦墙体里的电线网络,灯火通明的大厦全靠这些网络来通电,一旦电线短路,大厦就会陷入黑暗之中;同样,经络不通了,我们的气血就不能很好的运送到各个脏腑,我们的身体就有问题。
前面讲过,经络在几千年以前就被有心者发现了,并且针灸、按摩一直在用它,可是现在的科学家用最先进的仪器也没研究出经络的实质,只是发现经络及上面穴位的电阻、知热感度之类的指标跟其他地方不一样。那几千年前我们聪明的祖先是怎么发现经络的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经络就是经验的总结。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劳动中突然有一次发现身体的某些地方可以治病,比如下地干活时,不小心把食指尖(商阳穴)割破了,然后就发现疼了很多天的嗓子莫名其妙地好了;或者本来一直失眠,第二天出门光着脚走路时发现脚底(涌泉穴)又酸又疼,一天下来睡觉踏实了……经验就这样被一点点积攒起来,最后有心人将之总结,又经后人的补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经络学说。还有人说,最早的治病方法是砭石,也就是用石头刺激皮肤,跟现在的按摩差不多,在治病的过程中慢慢观察揣测,最终形成了经络与穴位的实用大全。
但如果你把人体经络图挂在眼前就会发现,上面分布的每条经都很复杂,在皮肤肌肉里转来转去,还有在内脏里的复杂穿行,经与经之间看似胡乱地交合。
总之,一看之下会觉得这种叫经络系统的东西莫测高深,让人顿生敬畏之感。很多人都不禁怀疑,这种与老天都有联系的东西单凭生活与劳动经验能总结出来吗?尤其是经络在内脏中的走行起止,跟现代科学研究出的神经、激素有很多相符的地方。试想想,如果抛弃这种暗合的现象说经络系统都是想象出来的话,那古人岂不成了神仙了?所以又有另一种说法,经络实际上是古人在修炼气功时发现的。因为气功的打坐、观想以及坐禅,这些都要求体会经气的运行。
尽管以上的说法都是猜测,但是很有趣,现代科学绞尽脑汁,穷尽九牛二虎之力也解释不了经络的由来。现在有些人觉得像这种现代科学都解析不了的东西就不科学,就该打倒。但是放眼世界,现代科学解析不了的东西太多了,金字塔、百慕大等一个个千古之谜让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伤透了脑筋。我觉得,这些伟大的让后人受用不尽的东西从一诞生起就确立了它们超前的地位,现代科学还远远达不到解析它的高度。但我相信,总有一天,谜底会解开的。
像金字塔一样未解的世界之谜关于经络的实质,有人说经络是血管,要不怎么运行气血?有人说是神经,不然怎么传导感觉?还有淋巴说、第三平衡系统说等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假说能够完全解释经络现象,所以经络至今还是一个莫大的引人入胜的悬念。
有人说经络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甚至认为认清了经络的实质就可以拿诺贝尔奖,所以研究经络在东西方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20世纪60年代,朝鲜有个叫金凤汉的科学家,欣喜若狂地向人们宣布他找到了经络,并把它命名为“凤汉小管”,当时把全世界都震了一下。中国赶紧组织了一批专家过去证实,结果朝鲜迟迟拿不出证据,原来是弄错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现场观看了针灸治病,对此奇针惊叹不已,随后针灸开始正式进入美国,紧跟着西方各国也开始研究针灸了。迄今为止,虽然各国都投入了很多人力、财力,但是经络研究始终还是处于假说的阶段,谁也没能把经络、穴位和气究竟是什么清楚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我私下认为,这是研究方法上出了问题。因为现在好多研究是按现代医学中的解剖那一套来的,是在尸体上找经络,用很高倍的显微镜在经络的走行路线上到处搜索,然而从皮肤到肌肉,始终都没发现有细胞是按经络排列的。这个方向就是错的。经络是干什么的?运行经气的。人死了,经气就没了,还去哪儿找经络啊?经络是一种能量,只存在于活生生的人身上,就像电一样,电器工作时你知道有电,但是谁能说出它到底是什么样呢?肉眼看不见!
有些人会问,经络是怎么发现的不知道,经络的实质也不清楚,那经络真的存在吗? 对此,下边我列举几个证据:
(1)感觉。针灸或者按压穴位的时候,人身上沿着经络的地方会出现酸、胀或者麻的感觉,比如按手臂肘弯下的“麻筋”,手心会有麻的感觉,中医把这个叫“得气”,出现这种现象时往往诊治病效果更好。不过这种“得气”跟每个人的体质有关,有的人明显,有的人则什么感觉都没有。大体来说,黑人和白人的循经传感就比黄种人出现得多,所以针灸在他们身上效果更好。
(2)循经皮肤病。一些人的皮肤病不是沿神经也不是沿血管,而是沿经络出现。
(3)皮肤低电阻。经络走行上的电阻比其他地方低,这种现象不但在活人身上有,活的动物身上也有。
(4)温度。用热像仪测身体的一些部位,把相近温度的点连起来,结果发现这种高低线是沿着经络走行的。
(5)一些科学家发现,人也是一个发光体,能主动发出很微弱的冷光,发光强的点绝大多数在经络上。
另外,同位素跟踪、声音的传导等检测手段都表明经络走行的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种种现象证明,虽然经络至今仍是世界未解之谜,但它是确实存在的!
植物与动物身上也有经络人、动物、植物都生存在天地之间,都是靠着大自然生存的,所以肯定有些东西是大家共有的,很多人就猜想,人有经络,动物与植物是不是也有呢?
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逐步进行的,早期的低等动物没有大脑,经络就是它们身体里调节各个器官的主要机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些经络系统本身就具备计算机的功能,很自动化。
当你抱着宠爱的小猫或小狗看电视时,可以顺便帮它揉揉百会穴,百会穴在两只耳朵连线的中点,这样它会更舒服,也会更安静地待在你怀里。科学界测出,动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经脉循行线,这也证明了经络存在的普遍性。
但是人毕竟受到了自然界的偏爱,人体内的手三阳经,包括大肠经、三焦经与小肠经,都是其他动物没有的。你知道吗?老鼠只有7条经络,而青蛙只有5条经络,越高等的动物经络数就越多。而动物还有跟人类似的感传现象存在,前面说的皮肤低电阻现象,动物身上也有。所以经络理论同样适用于动物,现在有人用经络刺激法治疗各种牛羊的疾病,比如感冒,肠炎,效果很好。
动物有经络,植物也不落后。新疆林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与新疆大学物理所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对植物经络系统的研究。他们研究了大豆等几种植物,对与枝干相连的叶片进行电学特性检测,发现主叶脉、小叶脉部位的电压比叶肉部位高4~7倍,而它们的电阻却比叶肉的低2~3倍;同样的,主叶柄和叶柄的电压比枝、干部位高7倍,而它们的电阻却比枝、干处的低1~1.5倍。而对与枝干分离的叶子的电学特性的测量发现,主叶脉、小叶脉部位的电压不再比叶肉部位高,它们的电阻仍比叶肉低2~3倍,这与医学上对人的尸体和断离的动物肢体的经络系统进行观察所得到的电学特性是一致的。
这些结果显示,植物体内存在着和动物类似的经络系统,主叶脉、小叶脉和主叶柄、叶柄可能就是植物的经络。针刺叶柄(科学家将此处命名为芽穴)导致主叶脉的电阻下降26%,而叶肉的电阻只下降了4.5%。这也与人体及动物身上的观察结果吻合。
针灸对人体的机能有调解作用,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同样,科学家也发现对植物施以针灸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组相比,针灸过的植物提前三天开花,结果更多,果实干重增加。
总的说来,当代科学对人体经络结构的了解还处在探索的阶段,有人认为经络是神经系统的表现,有人认为经络属于血管或淋巴系统,到现在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定论。试想如果植物有经络,我们是否可以从人体、植物都有的结构入手来考虑经络结构的研究呢?当然,这就不是我们这本《人体经络使用手册》上所要探讨
经络也是阴阳、五行的缩影你清楚自己的身体吗?我们全身的经络就好像山川大河,川流不息奔腾无阻,五脏脏腑色彩鲜明,层次分明,如同博物馆陈列的珍贵器物一样,各得其所。你知道阴阳、五行、五色、五味这些听起来很玄的东西都跟我们身体的经络有联系吗?
中医很讲究阴阳,经络也不例外。中医上将经络中内属于脏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紧密的经称为阴经,它与脏对应的腑又有紧密联系,中医称这种关系为络;将内属于腑的,跟腑直接相连、关系最紧密的经称为阳经,同样它络于腑相对应的脏。阳经在四肢的阳面,阴经在四肢的阴面。日常的保健以敲阳经为主。阳代表那些向上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东西;阴则代表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虚弱的,和阳相反的一些东西。阴阳是互相依赖的。人们总向往着阳的方面,比如希望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活跃的思维,强壮的身体。但如果懂得阴阳的关系,你就知道必须养足自己的阴,才能得到所向往的阳。只要平时注意本书所介绍的正确的养生方法,比如睡眠方法、四季睡眠和子午觉、敲经络,就能保持阴阳平衡。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与五行对应,即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同时也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肝经太旺的人平时都喜欢生气,因为肝经主怒,若是女士的话容易得乳腺增生,因为肝经循行经过乳房;肝经有异常的话会同时影响到脾经,又因为木克土,所以同时她也会有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腹泻、腹胀或胃痛等。因此有这样症状的人平时主要敲肝经,就是敲腿的内侧,或者推两侧胁肋部,舒理肝气。
另外,青红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根据经络与五色的对应关系,建议心经虚的人,即心慌、心悸的人多穿红色衣服;肺经虚的人,即平常经常感冒的人多穿白色衣服;肝经虚的人,就是平时胆子小,容易被惊吓的人多穿青色衣服;肾经虚的人,平常怕冷,小便次数多而且清长的人多穿黑色衣服;脾经虚的人,即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多穿黄色衣服。
心经、夏天、红色在五行里都属于火,所以中医提出红色的衣服应该为夏季着装的首选。不少人认为夏天穿白色衣服最佳,其实穿红装更好。因为红色的可见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所以夏天穿红色衣服可保护皮肤不受伤害并防止老化。这个结论又印证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我曾见过一位针灸大夫坐诊,印象十分深刻。当时患者是一位穿着青色外衣的女士,那女士脸色萎黄,想请大夫帮她调理一下,大夫诊治完后嘱咐她以后不要穿青色的衣服,而要多穿黄色衣服。我大惑不解,女士走后,大夫就给我们解释,正常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无所谓,但这位患者本来脾经就很虚,而青色属木,旺肝经,肝经一旺就克脾经,患者的脾经太虚了,经不起肝经的一点旺盛,所以不能穿青色衣服。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五味的对应为酸入肝经、甘入脾经、苦入心经、辛入肺经、咸入肾经,五味功用性能为酸收、甘缓、苦泻、辛走、咸润。五味选择性地作用于经络,并通过经络传导间接地作用于脏腑。有的人喜欢吃甜,有的人喜欢吃酸,每个人对味道都有偏好,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健康。但这种偏好不能太过。如果这个人很喜欢吃酸的,但已经有胃痛了,那就要少吃了,因为酸属于木,旺肝经,木克土,而胃经是属于土的。
当人体某个经络功能下降时,人对某些滋味就感觉不到;当某个经络功能亢奋时,即使没有吃东西口中也会感觉到某种很重的滋味。比如肝火重时口发苦,脾阳上亢时口发甜,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敲相应的经络,直到把这条经络调理正常,这种异常的味觉就会消失。
我们的祖先有“早吃咸,晚喝蜜”的习惯,这是很有道理的。早餐一定要吃好以应付一上午繁忙的工作,咸入肾经,肾经气旺,自然精力充沛。早餐喝白粥就咸菜,或者吃一碗馄饨,再加几个包子,是中国传统饮食中最好的最符合经络养生的选择。晚上吃完饭后,喝点蜂蜜,甘入脾经和胃经,胃和则卧安,那么晚上睡觉一定很香。
中医就是这样用传统知识解释我们的身体,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同时,知道一些传统医学中的幽微、精湛之术,并试着用它们来思考,料理我们的身体,这未尝不是人生中有趣而有益的善举。
经络也要烧电我们的身体跟电器一样,也要用“电”,这里的“电”就是能量。当你感觉浑身没劲时,就说明身体的“电压”太低了。一个人生病时间长了,或者上点年纪,经常会有吃东西没味儿、脸色不好、无精打采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身体经络的电强度减弱了,储备的能量不够了。
那怎样为我们的身体补充足够的电量呢?
首先看一下我们身体里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脾胃是我们身体的“能量转换器”,它负责把吃的东西转化成能量,就像发动机把汽油转化成汽车动力一样;经络则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的“电线”,负责把脾胃生成的“电”运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去调节各个脏腑。如果它不能及时运走脾胃的“电”,这些“电”就会在脾胃里面堆积,使脾胃功能减弱,同时其他得不到“电”的器官会因“供电不足”而使应有的功能发挥失常。
因此,要保证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行,首先要确保“电源”的充足,也就是要保证我们吃的东西能顺利地转化成能量。跟脾胃关系最密切的是哪条经?毫无疑问,胃经。只要每天敲胃经,就能保证脾胃的正常运行,“电源”自然充足。
如果说经络是电线,那穴位就是电线上的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就能调整这条线的功能。你可能会想,离脏腑近的穴位当然跟脏腑关系密切,而那些离脏腑远的穴位能有什么作用呢?远端的穴位就好像蓄电池,是经络蓄电的地方,有很好的疏通经络的效果。比如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一定要按胳膊的内关穴,也称救命穴,效果真的令人称奇。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手掌向上举着,从手腕向下量三个指头的宽度,两条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
脏腑器官有病了,与此相对应的经络也会导致身体里电量的改变,破坏体内电流平衡,这时敲或者揉经络,可直接导致经络、穴位的生物电阻、电压变化,从而可以使体内的电流畅通无阻,协调脏腑功能。比如感到饿却吃不下东西的人是肾经的电量低,是肾阴不足,虚火上犯于胃导致的,也就是水不够火就上来了,火大了就想吃东西,但是这个火是水不够引起的,人还是虚的,属于动力不足,当然吃不下。遇到这种情况就得每天敲肾经。肾经在腿的内侧,敲的时候有酸痛的感觉就对了。
&同样,身体上一条经络电量低的时候,也会直接影响皮肤或者皮下,敲经络的时候能体会得到,在经络走行上出现皮肤松驰、凹陷,或者有压痛、摸起来有米粒或硬条索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身体告诉你有问题了。比如当你按压肺经时(肺经在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线上),突然发现与平时按压的感觉不一样,感觉特别疼,或者在那条线上有小结节,那就是提示你的肺经电量异常,将会得感冒或咳嗽。不过没关系,只要你持续按压肺经,把疼的地方揉开,呼吸系统的病就很快没了。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电量不正常了,就会出现牙疼、脖子发僵、肩不能往上举、胳膊疼、食指疼等不舒服的现象,这时就要敲大肠经。大肠经很好找,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把右手拿过来敲左臂,所敲的地方就是大肠经。
五官七窍也和经络有对应关系。例如,肺经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响鼻功能,这时就要敲肺经;肝经通眼睛,容易影响视力,家里有近视的小孩,可以经常给他敲肝经,就是敲小腿内侧。它们的功能是互相影响的,一个脏腑器官有病,整条经络都会异常,例如循经皮肤病就是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一条经络有病造成的。
经络电使全身经络的运行路线相对稳定。当脏腑功能失调,经络电阻增高,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血紊乱,不通则痛时,就会导致身体产生压痛点“阿是穴”无规律地出现。这也体现了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所谓牵一痛而动全身。中医讲究整体,通过使用经络,对身体内的组织器官进行调节疏通,补其不足,减其过剩。这种自我调节是人体本身具有的伟大功能,只不过需要我们通过刺激、点拨经络来唤醒它罢了。
知道了人体这个大的用电器是怎么工作的,也知道了人体经络线路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好好维护上天建造在我们身体内的网络,这样才不辜负生命的本义。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中医认为人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好比一棵大树有树干还有分出去的枝叶。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含义,好像网络一样,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经络就像身体内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沟渠一般,运行着气和血,使人的生命能够延续。只有把这些沟渠打扫干净,让气血畅通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先知道经络到底在哪儿。
&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水库
经络的主体叫经脉,就是运行气和血的主要道路,相当于北京城的二环路、三环路。当然,人体不像树那么简单,只有一个主干,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十二正经是主干,要向外分出“分支”来联络四肢躯干的皮肉筋骨,它们向内深入到胸腔、腹腔,上行到头,是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主要作用是沟通人体的内脏,并加强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有“别行之正经”之称。
如果说十二正经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经八脉就像水库一样。平时十二正经的气和血奔流不息时,奇经八脉也会很平静地正常运行;一旦十二正经气血不足流动无力时,奇经八脉这个水库储存的“水”就会补充到江河中;相反的,十二正经气血太多了,太汹涌了,“水库”也会增大储备,使气血流动过来,
只有这样,人体正常的功能才会平衡。这个道理说简单点就像防洪抗旱,而从医学上来说,奇经八脉对全身经脉实际上起着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总之,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调节、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人体的平安无事,就像土地要跟大自然的降雨配合才能保证庄稼的收成一样。
?如山溪小河流一样的十五络脉及其连属部分
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相当于比较粗的树枝。主要在人的四肢以及躯干的前面、后面、侧面。十五络还向下还有分支,起联络沟通的作用,能够加强它上面和它下面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十五络在人体内的走向有向里向外两个方向,
所以它能够加强表里的联系,促进表里气血的流通。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
综上所述,人体的经络是有主干有分支的,这些分支又都相互交叉联系着,默默地为人的身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经络以外,还有跟经络相联系的部分,叫经络的连属部分。人是立体的,所以这种连属包括向内和向外两大部分。
&& 五脏六腑——人体的蓄水池和输送管道
什么是五脏六腑呢?中医将内脏统称为五脏六腑。《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心、肝、脾、肺、肾是五脏,是实质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也就是生成并储存人体的所有精华;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是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简单说就是消化食物,排出废物。所以,五脏好比蓄水池,六腑就是输送管道。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上面说的六腑大都是属于消化系统的,这跟几千年以前没有解剖基础的中医的看法竟不谋而合。
前面说过,阴阳学说和整体理论是贯穿整个中医的。中医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可以分成阴和阳,也就是脏和腑。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脏是阴?腑为什么不能是阴呢?阴,很容易联想起阴天黑夜之类,它们的特点是阴暗的、安静的、抑制的、内守的……这跟脏的特性功能相符;同样,阳让人想到阳光、运动、向外的、活跃的等等,这跟腑的特点符合。
有人说中医是没有理论支持的,仅仅靠经验治病。其实这些理论不都是最直接的逻辑推理,最简单的知识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自然蕴涵着最高深的哲理,只是有些人视而不见罢了!
?经络是五脏六腑的镜子,更像是一对同气相求的孪生子
现代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所以它们之间的病理现象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这种联系,对不懂中医的人而言,可能认为是毫无根据的。例如明明牙疼为什么按手上的穴位?胃疼却要按脚上的穴位?这不是南辕北辙吗?但从经络的原理来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同气相求,血缘相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具体来说,心经属于心脏,络于小肠;肝经属于肝脏,络于胆;肺经属于肺脏,络于大肠;肾经属于肾脏,络于膀胱;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胃经属于胃,络于脾;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胆经属于胆,络于肝;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经和阳经就这样交通相连,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络。
?永远站在人体最前线的经筋和皮部
除了向内联系脏腑外,经络向外还要联系经筋和皮肤,这样气血才能输送到那些地方,关节才能活动,皮肤才有光泽。这些外连部分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经筋是经脉的气血会聚在筋肉关节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使关节活动。
十二皮部则是经脉的气血在皮肤的分布。皮肤是身体的最外层,也就是人体系统的第一道防火墙,可以保护机体,抵抗病邪入侵。另外,当内脏和经络出现问题时,会在皮肤上有所反映,比如会出现皮肤变暗、没有光泽、有色斑或者长痘。所以治疗这些病症光从表面的皮肤着手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调整内脏和经络。内脏怎么调?可以用中药,也可以直接通过经络调。前面我们说经络向内与内脏联系,所以调整经络的气和血就能调整内脏的气血,气血正常了,皮肤自然变好了。
经络气血的调动(运行)是听从上天的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就是说,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一分子,那人的一举一动肯定就要与天地息息相关。天地是有节律的,太阳每天早上从东边升起,晚上在西边落下,祖先们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节气。人的气血也应该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
几千年前的中医,把人的身体与大自然中看到的景象紧密联系起来,并用这种整体思维的方式给人看病。比如,大自然中有黑夜和白天,有静的有动的,这些都是相对的,那么人作为微缩的小自然体也一样,也有阴和阳。古时没有“小时”这个说法,一天被分为了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人的气和血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时辰大肠经的气血最多,下个时辰胃经的气血最多,气血跟水一样都是流动着的。
?像一个环似的完美无缺
十二经脉的走行方向有向上和向下两种,比如手三阴从胸走向手,手三阳从手走向头,足三阴从脚走向胸,足三阳从头走向脚,十二经脉相互连接起来就像一个环。具体次序是这样的: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每一条经的人员、装备(血)和战斗力(气)都不一样
和五个手指有长有短一样,不同经脉的气血也同样有多有少。下面的十二经络气血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多气多血为阳明,少气太阳厥阴经;
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需分明。
也就是说,手足阳明经属于多气多血的经络,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提倡阳明经是最重要的经络的原因。手足太阳和手足厥阴经属于多血少气的经络,而手足少阴、少阳和太阴经属于多气少血的经络。
经络就是用来“决生死,处百病”的《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这句话很多人、很多书里都说过,为什么我在这儿还要说呢?因为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很真切地感受到经络有多重要!好比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城市,经络就是这个城市里的各种管道,你想想,管道不通了会有什么后果?下水道堵了,污水横流;天然气管道不通了,那冬天就等着哆嗦吧。只有各种管道正常了,一切工作才能照常进行。经络也是一样,哪里不通了哪里就会出问题,把它给疏通好了,病也就没了,这就是“处百病,调虚实”,所以才“不可不通”。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作用:
(1)联系全身
根据前面讲的经络的组成可以看出,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就好像地下缆线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一样。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2)运行气血
天然气需要用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同样,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这是经络的第二个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3)人体屏障
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向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好像砖瓦一样垒成坚固的城墙,每当外敌入侵时,经络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4)反映内在
疾病也有从内生的,“病从口入”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毛病,中医管这叫“以表知里”。
(5)调气血
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1/3在工作,心脏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们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调动身体的潜能。按照中医理论,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这也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可以治疗内科病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嘴不但能吃饭,还能吃进细菌,成为疾病感染的途径。经络也一样,它可以运行气血,行使上面说的那些功能,但是人体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从外向里“走”的路。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循行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预防疾病的发展。这就好比敌人来偷袭,我们知道了他的行军路线,就可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只有经络才能赶在疾病出生前把它杀死明白了经络的作用,那怎样利用它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呢?其实经络的用处范围很广泛,预防、诊断以及治疗都可以用到,当然我这里主要说的是自己按摩经络。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来介绍。
通过经络治疗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灸按摩,通过刺激体表皮肤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因为针灸的要求比较高,不专业操作可能会引起意外,所以这里不多说,而是重点谈一些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按摩手法来养生保健和治疗常见病,例如胃疼揉按足三里穴,牙疼按合谷穴等。
我们的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时候,有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也没有严重到非去看医生的地步。例如头疼,如果不去管它也许一天半天也会好,但是这一天半天我们会很痛苦,会影响工作和心情。其实这种小毛病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就可以很快缓解,而且操作很简单,按压或者按揉穴位几分钟就行,关键是要找对地方,知道要按压哪儿,怎么去按。经络虽说看起来很玄很深奥,其实我们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它就会变得很实用。
经络是身体的一个通道,能通内达外,在人体功能失调的时候,它又是疾病传变的途径。所以人在生病时,常常能够发现在经络走行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突起、凹陷、结节,以及皮肤弛缓等变化,比如沿着经络路线出现的红线、白线、疹子、汗毛竖起等现象,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疾病。比如得肠炎的人,大多胃经的上巨虚穴有压痛,长期消化不良的人,可在脾俞穴发现异常变化。
不止这些,穴位的温度、电阻、知热感度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当然这些都是高科技的东西,我们平时用不着。有些疾病在经络上的反应比医院仪器测量出来的还靠谱,因为人感觉不好了到医院不一定就能检查出来。所以我们平时如果多刺激感觉异常的穴位,就可以在疾病未成形的初期牢牢控制它,使其消于无形之中。
扁鹊与齐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说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大家都还记得吧。扁鹊是春秋时候的名医,他到齐国时,看到齐桓公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多次劝他治疗,桓侯从来不听。到最后扁鹊看见桓侯就直接跑了。桓侯不解,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要跑。扁鹊说:“你的病已经由皮肉之间一步步发展到了骨髓,已经没救了。”果然,过了几天齐桓公就死了。
这是个讳疾忌医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准备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简单就可以根除。但也是在这个潜证阶段,人的异常感觉很不明显,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结果,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很多中医却能通过望闻诊切诊断出来。
汉代的名医淳于意就能通过察言观色来看病,他可以预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判断能否治疗,以及用什么方法治疗。有一次,淳于意给济北王的侍女们治病,其中有一个叫竖的女子,她看起来气色很好,但淳于意摸了一下她的脉说:“竖伤了脾脏,不能太劳累,依病理看,到了春天会吐血而死。”过了一段时间,济北王看她的脸色没有变化,就认为淳于意说的不对。但到了第二年春天,竖果然吐血而死。
其他的名医如华陀、张仲景等也有用把脉的方法来判断潜证的例子。
我们说的预防疾病,很多时候就是治这种潜证。比如说人冷了要取暖,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让他暖和起来,第一是给他外来的能量,比如给他吹暖风;还有就是激发他自身的能量来取暖。其实这就体现了中医和西医这两种不同的治病模式。你营养不良,西医会给你输液,中医则调理你的脾胃,脾胃好了,吃的东西能转化成气血,营养自然跟上了。本书说的这些日常保健和抗击疾病的方法,也就是教人们如何调动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激发自身的潜能。
因此,经常按揉经络和穴位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疾病在潜证阶段(潜伏期)是最容易痊愈的,这就是所谓“病向浅中医”的道理。何况人体有记忆功能,每次患病都会对人体机能产生损害,人的身体会把这些损害记录下来,所谓多病则体弱,久病则体虚。如果每天坚持花几分钟按揉本书介绍的穴位,使经络畅通,就算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酝酿哪一种疾病,也能在无意间把它消于无形。
中医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即高明的医生能在病发前就搞定它。所以健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关注经络,抽一点时间维护自己的身体,使体内垃圾和毒素及时排出,没办法堆积,我们自然就能保持健康。
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全部交给医生经络和脏腑相关联,经络通了,我们的身体才能通畅,健康才有保证。前面讲了十二正经,还有奇经八脉、十五经络,是否太复杂了?如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难道我们真要每天把全身都敲揉个遍吗?当然不用,我们只要找到身体上的关键点就行。
  中医说脾胃中焦主运化水谷,也就是主消化,是人的后天之本,那多气多血的阳明经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其他经就不重要了。这一节,我主要想谈谈阳明经的疏通性对人体保健的重要性。人是一个整体,哪个部分罢工都会产生疾病。阳明经从头、胸腹一直到腿的外侧的前缘,贯穿全身,所以对全身的气血都有通畅作用。
  胃肠的功能有多重要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胃肠不好什么小毛病都出来了,如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的气血生成不足了,身体内的废物就不能及时运走,日渐堆积形成各种毒素,不但会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还会在脸上起粉刺、痤疮等影响美观的东西,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音哑等失音现象。所以中医在治病时有句口头禅:有病没病,肠胃扫净。说的就是要保持胃肠的通畅。
  但是保持我们脏腑功能的正常不能总靠吃药,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保健来维护它,调整它。比如按揉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肠胃功能。
  一个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敲胃经15分钟,整个人会感到有点儿乏,但会觉得体内畅通多了。如果是第一次敲,当天晚上还会睡得特别好,而睡得好就能使人体气血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最好。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的。它是通过调整人自身的阴阳虚实,调动人自身的抗病能力,把疾病赶出体外。我经常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把自己身体练好了,疾病从何下手呢?但是“练”身体可不是简单地做做晨练,要针对健康的关键、疾病的关键练。
  健康的关键在哪里呢?
  前面说过,经络是运行身体内气和血的通路。气和血是一对相互支持、同仇敌忾的战友。它们使我们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保持生气斗志昂扬,是维持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古代就有“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血为气母,血至气至,气若顺得意轻松,血若通远离病痛”的说法。经络畅通了,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些部分得到精华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这样的整体才称得上是健康的。
  总之,经络畅通就是健康的关键、祛除疾病的关键。要保持健康,防治疾病,就要从疏通人体经络系统开始。每天敲十四经和按揉几个重要穴位,就足够能疏通一个普通人的经络,保证他应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现代生命科学预测人类的寿命是125~175岁,而目前我们的平均寿命才78岁左右,这说明我们的身体还存在着巨大的潜能。我在本书中向大家提倡的生活习惯及敲十四经的保健方法,就是教你如何去发掘自己身体的潜能。只要努力坚持直至养成习惯,你就会尝到甜头,欣喜地看到身体一天天变好。
  现在满大街都是经络美容,经络瘦身,经络排毒……但从业人员真正会使用经络吗?起码我没有看到他们宣传的那种效果。因此我建议,对人体经络的使用还是由自己来做吧,从自己身体做起,从每天做起,不要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别人
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法平时我们怎么做些既简单又有效的事情来保健和预防疾病呢?
  ·点揉穴位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梁丘穴、内关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
  ·推捋经络
  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困发沉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恐怕就是捶腿,这种情景在影视剧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许大家以为这就是对双腿的最好奖励和最舒服的享受了,其实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发现推捋经络的好处。这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
  ·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敲揉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对于一个从事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来说,以我和诸多同仁的体会及专业知识来讲,阳明经的重要性是最大的——不论从它们的循行路线来看,还是从它们与脏腑器官的联系来看,阳明经都是最重要的,它与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最为密切的。
怎样才能正确找到穴位使用经络穴位,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地儿。不管你介绍的方法多优越,如果不能正确地找到它们,一切都是枉费,不具有任何意义。没有什么方法比经穴疗法更适合做家庭疗法的了,但是似乎因为找穴太困难,所以不太被使用,实在是可惜。此外,介绍经穴疗法的书虽然很多,但简便而且详细地介绍穴位和经络找法的书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很多人空有一堆疗法,却不知道怎么用在自己身上。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分寸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是“一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两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
  另外,倘若知道身体中哪一部位有什么骨骼,找起穴位就更容易了。比如低头时,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七颈椎,紧接着的凸骨是第一胸椎;两边肩胛骨的最下端跟第七胸椎骨的突起在一条线上;腰左右两侧突出的骨头,也就是系腰带的位置,跟第四腰椎的突起在一条线上。
使用经络穴道时要注意的(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传导佳。
  (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一学就会的经络刺激法·最有代表性的刺激法
  在家庭中能进行的穴道刺激中,最普遍的就是指压。不要小瞧指压,这里也蕴涵着诀窍呢!
  指压的第一个诀窍是利用容易施力的大拇指,或食指、中指,用指腹按压,可以加重压力,而且长时间按压也不觉得疲倦。
  还有一个诀窍,就是按压的补泻之分。有慢性病或者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往往身体虚弱,这时要予以轻刺激,称为补法,即补充能量,使器官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某些患者神经亢奋、疼痛较强时,要予以重压,称为泻法,即抑制过高能量的刺激法。总的来说,每次压3~5秒,休息2~3秒,再压3~5秒,每一部位重复3~5次,这样效果最好。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按摩能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真正的按摩是五指并用,有“捶”、“搓”、“揉”、“压”等各种按摩法。其中所谓“压”的手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指压。
  一般来说,捶或用力压属于泻法,应用于神经痛等疼痛厉害的病症,轻轻搓、揉等是补法,用于手脚发麻等症状。按摩时间一般在5~15分钟。灸法,是利用艾草给皮肤热刺激。基本上,灸法是种补法,自古以来便被应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上。
  在家中灸时,首先在手掌中放置艾草,并将它捻成细长状。然后在其尖端部分,2~3厘米处摘下,制成大约米粒一半大小的金字塔形灸。
  用少许的水弄湿皮肤,在穴位上放上上面所说的灸,如此艾草才容易立起来。然后点燃线香,引燃艾草,在感到热时更换新的艾草。若没有特殊状况,一个穴道用上述的灸进行三“状”到五“状”的治疗(烧完一次艾草,称一“状”)。此法是在发热之后拿掉艾草,故称为“知热灸”。由于灸发热后,会留下痕迹,所以有许多人不喜欢。要想在皮肤上不留痕迹,可使用“间接灸”(温灸)。此法是在皮肤上放置大蒜、姜、盐、味精等,再在其上燃烧艾草。依使用材料之不同,可称为蒜灸、姜灸、盐灸等等。这种热刺激十分缓和,不会有留下痕迹之虞。市面上已有卖间接灸的商品,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商品。
  除了直接燃烧艾草,最简单的灸疗法是线香灸。准备一根线香,点上火,将线香头靠近穴道,一感到热,便撤离。一个穴道反复5~10次。
  ·巧用身边的小东西
  把五六支牙签用橡皮条绑好,以尖端部分连续扎刺等方式刺激穴道。刺激过强时,则用圆头部分,此法可期待出现和针疗法相同的效果。
  不喜欢灸术的朋友,可以用吹风机的暖风对准穴道吹,借以刺激穴道。这可以算温灸的一种。
  体质虚弱的孩子,肌肤较易过敏,再小的刺激往往也受不了,此时可利用旧牙刷以按摩的方式来刺激穴道。
  以手指做指压时,不能好好使力的朋友,可利用圆珠笔或铅笔等来刺激穴道。方法是用圆珠笔头压住穴道(要领与指压同)。一般来说,此法压住穴道部分的面积较广,刺激较缓和。
  在割成一厘米见方的胶布的中央,放置一粒生米,然后贴在穴道上。如此,便可给穴道长时间的微量刺激。在指压或按摩后以此方式刺激穴道,具有保持其效果之功能。
  脊椎骨的两侧有许多重要的穴道,可惜的是,自己无法好好地刺激它们。但若有软式棒球,即可轻易地达成目的。仰卧,将球放在背部穴道的位置,借助身体的重量和软式棒球适度的弹性,穴道可获得充分的刺激。想要刺激背部的穴道时,请大家务必要试试这方法。
  像高尔夫球那种硬球,比较适合刺激脚内侧的穴道。坐在椅子上,将高尔夫球置于脚底并滚动它,对刺激涌泉等穴道十分有效。
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中医里说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就是说它们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保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脾胃具备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整个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的能量源头。脾胃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体“电能”就不够用,“电压”偏低,使很多器官运作代谢减慢,工作效率降低,或干脆临时停工。如果五脏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还可以用“蓄电池”的能源,长期下去就不够用了,疾病也就出来了。由此看来,养好后天的脾胃发电厂有多么重要!
  ·潜伏在胃经上的疾病
  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和腹部以及腿的外侧靠前的部分。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回出来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耳前,经颧弓,沿发际,至耳颅中部。
  颈部之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入气街。
  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膑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
  小腿上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大趾趾缝间,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有毛病(气血运行出现异常情况),人经常会出现以下症状:
  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或口角歪斜,流浊鼻涕或流鼻血;精神方面容易受惊、狂躁;吃得多而且容易饿,胃胀、腹胀;膝盖肿痛,胸乳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趾活动受限。
  如果有上面这些情况发生,我们就知道是胃经出问题了,这时应该及时敲胃经或者按揉胃经的重点穴位。
  ·为什么要用手刺激“喜润恶燥”的胃经
  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每个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和胃的运化水谷和受纳腐熟食品,这样人体才能将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说,脾胃也为气血生化之源。
  按摩胃经和重点穴位,第一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它和与其联系的脏腑的气血充盛,这样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就不容易被疾病“打败”;第二是可以从中间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在胃病未成气候前就把它消弥于无形。
  ·中风偏瘫找胃经
  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时,取穴常取胃经穴位,即所谓的“治痿独取阳明”,痿是瘫软无力的意思。
  患有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其实在医院也就是打打点滴、扎扎针和进行功能恢复训练,但是其高昂的医疗费确实让人头疼不已,所以病情稳定后很多人都要求回家治疗和恢复,这个时候,病人经常会有肠胃功能不好和偏瘫的肢体肌肉萎缩现象。我们在护理的时候就一定要帮其按揉胃经,每天沿着经络的走向从上到下揉40遍,然后再点重要的穴位,如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以及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等,这样能很好地帮助病人消除种种不适。
  中医讲“久卧伤气”,而中焦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来源,它们是我们身体所需能量的“生产车间”。病人长期卧床,脾胃的运化功能肯定不好,也就是中焦脾胃的气受伤很重了,我们很少见那些长年累月躺在床上的偏瘫病人食量很好,用现代医学讲就是长期卧床、缺乏锻炼导致的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下降。而按揉胃经恰恰可以恢复他们的胃气,坚持一个月左右就会发现他们的食欲开始逐渐变好,饭量增加了,大便也开始通畅了。
  病人肢体的肌肉因为长期得不到锻炼而逐渐萎缩,也就是医学上讲的“废用性萎缩”,如果不想办法恢复的话,即使病人以后慢慢能下地了,走路也是个问题,两条腿粗细都不一样了怎么能走好呢?但是这时候如果坚持每天揉胃经,不到一个月,就会发现患侧腿上的肉不那么松了,这就说明肌肉的弹性在恢复,肌肉停止萎缩了。这个时候,如果再多从心理上安慰、开导病者,不让他们心里着急,再加上一些中医的活血化瘀和补气的药物,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或者补阳还五汤等,病者完全可能重新站起来。
  ·拍击足三里(人身第一长寿穴),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然后再往外一横拇指的地方。
  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穴,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并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所以民间才有“肚腹三里留”这种说法。
  消化不好会导致身体血气的不足,从而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现代人虽然把很多营养的东西都吃到肚子里了,但由于胃肠功能不好,使得人体的吸收能力很低,吃进身体里的食物经常因为无法吸收而直接排出,吃再好的东西也没有多大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常按足三里,坚持每天用手指揉上5分钟,不到10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消化好了,饭量也增加了,饭后不会再有不舒服的感觉了,而且不会经常拉肚子了。
  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也很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所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指古代人们治病时经常用艾直接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面灸,皮肤上面不放置任何导热的东西。这样灸过几天之后,再吃些中医上讲的“发物”,穴位处就会发炙疮,脓成溃破即能愈合。这样对提高人的自身免疫力有好处,对于那些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慢性疾病效果很好,比如哮喘。但现在人们可能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怕留疤影响美观而很少使用了。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艾条来进行艾灸保健,现在,几乎随便进一家药店,只要它里面卖中药,就能买到艾条,非常方便。每星期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离皮肤大概2厘米或者两指那么高就行,灸到局部的皮肤发红,并缓慢地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感觉到疼就移开一些,不要烧伤皮肤就好。
  除了艾灸法,还可以经常按揉敲打足三里,一只手或者用一个小按摩锤什么的就可以操作了。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足三里穴5~10分钟,每次按揉尽量要使足三里穴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
  以前给我们讲课的一个老师说她在学校的国医堂见到一个中医大家,80多岁了还在出诊,闲聊时就问他有什么保健秘诀,结果他笑着说,我不过是每天闲下来时拿小按摩锤敲几十下足三里而已。
  以上两种方法只要使用其中的一个,坚持两个星期,就能很好地改善胃肠功能,会感觉吃饭也香了,饭后也不觉得肚子胀肚子疼了,也不便秘了,脸色也变得有光泽了,整个人显得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所以民间才有谚语说:“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急性胃痛求梁丘
  屈膝,梁丘穴就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两寸。
  梁丘是胃经的“郄穴”,“郄”就是“孔隙”的意思。郄穴经常用来治疗急性病和血证,属于阳经,阳经一般是用来治疗急性病的,而阴经常用来治疗血证。梁丘在治疗急性胃痛胃痉挛方面效果非常好,更是治疗一般胃肠病的常用穴位。
  一次我的一位同事在踢足球之后感觉胃疼得很厉害,于是我就单取了一个梁丘,不到两分钟他就万事OK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有一种针刺时的那种酸胀感沿着胃经一直向上走到腹部,然后立刻好转。
  但是我们不可能随时都把针带在身上,而且没有学过针灸的人也不会扎针。所以点、按、揉梁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像急性胃痉挛这种病就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它对胃炎、腹泄、痛经以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和关节炎也挺有用的。还可以每天用艾灸10~20分钟,效果一样好。
  ·恶心、闹肚子、便秘的克星——天枢
  天枢在肚脐旁边两寸,也就是前正中线和乳头连线的中点线上与肚脐平的那一点。在肚脐眼两边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募穴”就是五脏六腑之气集中在胸腹部的穴位。募穴的分布都在胸腹部,而且大体位置和脏腑所在的部位相对应。因为募穴接近脏腑,所以不论病生在内,或外邪侵犯,都可以在相应的募穴上有异常反应,如压痛、酸胀、过敏等,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反应来诊断和自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天枢穴所在的位置从解剖上来讲,刚好对应的是肠道,所以点揉天枢可以增加肠道的良性蠕动,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还有拉肚子(痢疾),相信大家都知道拉肚子的烦恼,每天要跑无数次厕所,整个人的精神全受影响。但是指压按揉天枢穴会有很好的疗效,力量稍微大一点,按在穴位上并轻轻地旋转,还可以加上艾灸,艾灸天枢可以化湿,两者合用的话功效会更明显。
  ·养颜美白太容易——四白穴
  四白穴在眼眶下面的凹陷处。就是当你向前平视的时候沿着瞳孔所在直线向下找时,在眼眶下缘稍下方能感觉到一个凹陷,这就是四白穴。
  四白穴我们叫它“美白穴”或者“养颜穴”,可别小看它,每天坚持用手指按压它,然后轻轻地揉3分钟左右,你会发现脸上的皮肤开始变得细腻,美白的效果非常不错。以前,?的一位老师经常用这个穴来治疗色斑,“效果真是全写在脸上”了。如果再加上指压“人迎”(人迎位于前喉外侧3厘米处,能摸到动脉的搏动在这里),一面吐气一面指压6秒钟,如此重复30次。天天如此,经过一段时间后,脸部血液循环顺畅了,小皱纹就会消失,皮肤自然会有光泽。
  另外,因为四白穴在眼的周围,所以坚持每天点揉还能很好地预防眼病,比如眼花、眼睛发酸发胀、青光眼、近视等,还可以祛除眼部的皱纹。
  为了提高按摩效果,首先要将双手搓热,然后一边吐气一边用搓热的手掌在眼皮上轻抚,上下左右各6次,再将眼球向左右各转6次。指压能除去眼角皱纹的还有瞳子。瞳子位于眼眶外缘1厘米处,一面吐气一面按压6秒钟,如此重复6次。此外,还可以通过全脸按摩去除眼角皱纹。除眼肿的方法则是用冷水在眼睛附近轻轻拍打。这些方法和指压法配合运用,美容效果更好,还可以和睛明、丝竹空、鱼腰这些穴一起用。
  ·什么时候刺激胃经最好
  因为我们按摩胃经的目的主要是调节胃肠功能,所以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始按揉上面的穴位了,特别是足三里、天枢这几个重点穴位一定要按到,然后在睡前一个小时左右灸一会儿,灸过喝一小杯水。每天早上7~9点这个时间沿着胃经的循行进行敲或者按揉是最好的,这个时间段是胃经经气最旺的时候。
  ·胃经应该这样按揉
  还是中医常说的那句话,“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我们在揉胃经的时候一定要想着这句话,不是说要把这条经的每一个穴位都揉到,我们的目的是刺激整条经络。所以经络的循行一定要清楚,刚开始可以看着书上的循行图来做,几次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脸上的穴位可以用中指的指头来揉,重点穴位揉上1分钟左右,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的感觉。然后顺着经络往下走,不用停,到了脖子上和胸部、肚子上时就用食指和中指并到一块儿来揉,不用追求那种酸胀感,但是一定要按到皮下面的肌肉上,要不然就成摩皮了。到了天枢的时候就用大拇指来揉,力量要稍微大一点,但不能感觉到疼。到腿上时两只手对换一下,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左手握右腿,右手握左腿,大拇指用力,其他九个指头不动,这样一直往下揉。到梁丘和足三里的时候力量加大,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揉完之后再反复做两遍就行了。也可以先在经的循行线路上不停地揉,等整条经揉了两遍之后再揉那些比较重要的穴位。
肺和大肠的保护神——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上说:“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络属的肠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废物的器官。人的体质由先天和后天决定,先天部分是遗传于父母的,我们无法改变,后天部分就来源于我们的食物,而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体内生成的气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会增强;胃肠排泄功能正常,体内产生的垃圾能够及时排出,不在体内堆积,那么由内在性原因产生的疾病自然会减少。所以阳明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疏通手足阳明经的气血。
  ·潜伏在大肠经上的疾病
  阳明经起自食指桡侧(挨着拇指的一侧)顶端,沿着食指桡侧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食指拇指延伸到手掌的部分)之间,进入两筋(翘起拇指出现的两条明显的肌腱)之中,向上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前外侧上行,至肩部(向后与脊柱上的大椎穴相交,然后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络肺脏,通过膈肌,属大肠)。
  其分支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过来夹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夹鼻孔两旁(迎香)。
  大肠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
  上身部位病:经络“不通则痛”,所以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不通畅会导致食指、手背、上肢、后肩等经络路线上的疼痛和酸、胀、麻等不舒服的感觉。
  五官病:从上面经络循行可以看出,手阳明大肠经跟面部、下齿、鼻子等关系密切,所以气血有热也就是平时咱们说的“上火”时,会有眼睛发黄、口发干,眼睛干涩,流涕或鼻出血,牙龈肿痛或者咽喉肿痛等一系列症状。
  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出现上面说的不舒服时要想到是不是大肠经出问题了,不要遇到牙痛、鼻出血就想到上火,然后就是一堆牛黄清心丸、三黄片之类的,要想想原因,然后再针对性治疗。“庸医杀人不用刀”,就是因为不辨原因乱投药。要关心自己的身体,不要当自己的庸医,否则跟慢性自杀有什么区别?
  神医华佗大家都知道。一次,有两人一块儿来找他看病,一人叫李延,一个叫倪寻,二人都是头痛发烧。华佗分别诊断了病情,发现二人虽然症状相像,但病因不同,就给倪寻吃了泻药,给李延吃了发散的药。当时有人就问华佗:二人害同样的病,服的药却不同,是何道理?华佗说:倪寻是伤食(吃多了),李延是外感(着凉),病症虽同但病因各异,所以要吃不同的药。二人服药后,第二天病都好了。同病异治,所以对症下药,这是华佗的独到之处,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与大肠经相依为命的是肺、大肠及五官
  有句话叫“循行所过,主治所及”,就是说经从哪儿过就能治哪儿的病,从上面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出,与手阳明大肠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肺和大肠,所以疏通此经气血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虽然,肺和大肠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内脏,其实它们通过大肠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出现这样一些症状,嗓子哑了或者咽喉肿痛,同时还有便秘。不知道经络奥秘的人是不会把这两个症状联系到一块儿的,其实这是大肠之火通过经络上传到跟肺相连的咽喉引起的,大便通畅了,嗓子自然也会好了。这在中医里面叫做“金实不鸣”,因为五行里面肺和大肠都属金。
  另外,跟手阳明大肠经关系密切的五官有:脸、下牙、鼻子。我遇到一些脸上有痤疮的人,通常会先问他们是不是爱便秘,因为大便不通,体内的垃圾就会堆积,人体是有自我清扫功能的,这些毒素总要通过一些途径排出体外,这样与大肠经关系密切的地方就成了体内之毒的首选,于是人会长痤疮、雀斑、酒糟鼻,甚至会下牙痛。而提起牙痛我是深受其苦,几乎各种方法都试过,止疼药、含花椒、含醋……后来看到中医书上的一句话:“面口合谷收。”于是试着按压合谷穴,效果真的很明显,几乎就是在按下去的同时就能感觉到疼痛的减轻,所以这些算是小窍门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掌握。
  ·按摩大肠经可以驱除身体里的“邪”
  我们说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再说得通俗一点,大肠经是大肠的大肠经,大肠和它的关系比其他器官都紧密,大肠经的经气足、气血充盛了,就能更好地给大肠提供营养,大肠的功能正常,才能把它感染的病邪“驱逐出境”。我们这里说的“邪”其实就是通指一切不正常的东西。
  怎样才知道是不是大肠经出现问题了呢?这就用到前面提过的经络诊断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有循经按压或者按压穴位,看看在穴位上有没有压痛和与平时不一样的感觉。所以说,平时多按揉不但能保健,还能预知疾病。下面介绍几个大肠经的常用穴。
  ·收面口疾病的手神——合谷(虎口)
  合谷又称虎口,它的位置很好找: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或者食指拇指并拢,肌肉最高点即是。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也就是人体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按揉此穴可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古人就经常用它来治疗头面部的疾病,有“面口合谷收”之说。治疗现在秋冬季节常见的面瘫,合谷是必取之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也很有用:
  (1)止痛。因为这个穴位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很好,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肿痛等。另外,因为“同气相求”,也就是说大肠经和胃经都是阳明经气,所以古代文献记载合谷还可以治胃疼。此外,现在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女性痛经现象越来越普遍,“气为血之帅”,行气可以活血,所以有痛经烦恼的女士可以试试,这个穴位很好找,又因为在手上,按起来很方便,同时还可以加按三阴交穴等。
  (2)预防和治疗感冒。合谷穴作为手阳明经的原穴,有宣通气血,促使阳气之升发而奏扶正祛邪之功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外感病。特别提出的是,怀孕的准妈妈们和小宝宝们感冒了不能吃药,但按摩合谷穴就挺管用。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留言,我看过这样一则:怀孕的时候感冒了不能吃药,医生教了我一招,用右手的拇指按摩左手合谷穴,左手拇指按摩右手合谷穴,每次按100下,每天按摩三次。我照做了以后发现挺管用的,鼻子很快就通气了。后来我发现我小孩有感冒的症状,我就会给他按摩按摩合谷穴……
另外,妈妈感冒了,怕传染给小孩,也可以按摩小孩的合谷穴,以增强他的抵抗力,如果是着凉受寒或者受风了,还可以加上翳风和风池、风府等穴位。
  出现以上情况时,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或者按揉双合谷穴(力量的大小以自已能接受为度),加用艾灸效果更好。
  ·让心情安逸的曲池
  曲池在曲肘关节外,肘横纹外侧端。
  先看一下这个穴位的名字,曲,弯曲,指曲肘时取穴;池,水停聚的地方,好像江河之水在这儿汇聚入海一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经气从这儿向深处会合到脏腑,对调节阳明经经气及脏腑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曲池穴经常用来泻热,效果很好。如果你心情烦躁,感觉心里憋着火时就试试把大拇指按在曲池穴,做前后方向拨动,这时会感觉酸胀或者有点疼,不一会儿,心情就会安宁,火气也能够降下来了。
  还有就是缓解关节的酸痛,效果很好。有一次我打羽毛球,因为好久没打了,玩的时间比较长,结果晚上吃饭时拿着筷子都哆嗦,写字也感觉手上没劲,于是就让朋友揉曲池,边揉边屈伸肘关节,很快胳膊的酸沉感就减退了,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好的效果。
  有高血压、高血糖的中老年人每天点揉此穴对控制血压、血糖也很有帮助。其实要治好这些病不见得就是让西药把你的血压血糖降到正常值以内,关键是怎么让它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适应这个范围,然后身体就能重新达到一个平衡。所以这种情况下按揉穴位就特别需要坚持,虽然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见效,但是“见好就收”还是不行的。
  ·上肢疲劳、酸痛就去找手三里
  翘起大拇指,两肌腱中间为阳溪穴。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在曲池下约三横指。
  手三里穴对缓解上肢疲劳、酸痛特别有效。我曾经有位平时不怎么运动的朋友,一天心血来潮出去锻炼,回来后就叫苦连天,胳膊又酸又疼,要我帮她放松。当我按到手三里穴时她说“特别酸,但是很舒服”。后来我发现上肢受伤或者酸痛、疲乏时,按揉这个穴位马上可以很好地缓解。另外,弹拨手三里对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上肢麻木也有治疗作用。
  此外,本来合谷穴是最能有效治牙痛的,但是如果效果不好时,可在合谷穴与手三里之间,一边按压一边找最能抑制疼痛的压痛点,穴位里面有“阿是穴”,也有“反阿是穴”,按压这种压痛点马上见效。
  ·鼻炎和鼻塞寻迎香
  此穴在鼻翼外缘中点,就是挨着鼻孔旁边的地方。
  其实,一看穴名就应该知道它能通鼻子,古人给它起这个名字就是因为鼻子不通时不闻香臭,什么味都闻不出来,结果按了它以后发现能闻见香味了,所以就叫它“迎香”。
  迎香穴可以说是治疗鼻塞的特效穴。遇到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或者过敏性鼻炎时,按摩两侧的迎香穴一两分钟,症状可以立刻缓解,也可以加上鼻子周围的穴位,比如印堂。但是对印堂穴,光按是没有用的,要用中指的指肚按在印堂穴上,稍微用力按压,然后慢慢地向上推。如此几次反复刺激,鼻塞就能消除了。当然刺激位于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非常好。
  连续喷嚏不止的,可以用力压迎香穴直到发酸为止,放开后再压,重复直到不打为止。还有人说便秘时也可以先揉两边的迎香穴两三分钟,然后就会有便意,不过我觉得治疗便秘还是应该加上两边的天枢穴。
  ·什么时候敲大肠经最好
  大肠经很好找,您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敲时有酸胀的感觉,敲到曲池穴时多敲一会儿,曲池穴就在大肠经上肘横纹尽头的地方。
  什么时候按摩大肠经比较好?气血的循行在十二时辰里面各有旺衰,大肠经对应卯时,也就是早上的5~7点按摩大肠经最好,一般有早起习惯的人可以做到,如果没有早起的习惯,那就往下推12个时辰,在同名经经气旺的时候进行按摩,也就是足阳明胃经旺时,辰时,也就是上午7~9点,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嘛。
一切为了消化功能——足少阳胆经·胆经现在是人体最火的一条经
  胆经现在是很火的一条经,很多人都在强调它的好处,敲胆经也几乎成了“万金油”。至于敲胆经有多大的好处,只有那些坚持做的人才有体会,起码,它是我们身体上循行路线最长的一条经络,沿着经络循行刺激肯定能够改善气血的运行,至于采用什么方法,点穴或者按揉或者敲打,那只是刺激方式的不同和刺激量的大小不同罢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胆经走在我们身体的两个侧面,从头到脖子,再下行至腰、腿、足。
  ·胆经上容易冒出的毛病
  胆经出现问题会怎样呢?口苦、喜欢唉声叹气、心胁痛不能转身、脸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皮肤无光泽、脚面外侧发热,还会头痛、腮痛、脖子下锁骨窝中肿痛、腋窝肿、大脖子病、出汗打寒颤,胸、胁、肋、大腿外侧、膝和小腿外侧、外踝前及各关节都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动。
  ·敲胆经别只敲一半
  前面我说胆经现在是人体最火的一条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部叫《人体使用手册》的书,书里强调只需敲大腿部分的循行和那几个穴位,就能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经络是一条连贯的循行线,不是一截一截的,就像树干一样,你能说树根比树中间或者比树丫更重要吗?所以我觉得敲胆经不应该只敲某些部位。
  以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的老师治疗过一个整条腿都发麻的病人,很明显,按中医理论来解释他就是气血不通了。这位老师的治疗方法很特别,他从上往下开始扎针,结果病人的麻木感就一点一点往下赶,最后只剩一小截,这样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症状就彻底消除了。
  如果我们只管大腿以上,好,大腿没事了,小腿整天麻,那还能走路吗?这就像通管道一样,要一点一点通,但是一定要有个整体的目标,要不然上面通了,下面还堵着,那还不污水到处流啊!
  足少阳胆经的最佳刺激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胆经的气血在子时最旺,也就是晚上23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阴阳转换的时候,阴气最重,阳气刚开始生,所以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敲胆经最好。而没有晚睡习惯的人可以退而求其次,在三焦经经气旺时敲揉,就是晚上21~23点。
  ·把颈肩弄舒服——肩井穴的好处
  肩井穴在肩关节和脖子边缘的中点处,按压的时候感觉很疼,但是按揉这个穴位能够很好地缓解肩关节的紧张和肌肉僵硬等感觉。现在好多人有所谓的“电脑病”、颈肩综合症,按揉一下肩井穴就能很快缓解,它能把从肩关节到脖子的那条线都给放松了。牙疼时,按压肩井穴也能够立马见效。
  ·慢性胆囊炎怕什么——阳陵泉说
  胆经有44个穴位,防止和治疗范围也不仅仅是局限在胆囊本身的疾病上。请大家一定注意,在膝关节以下的循行中,有一个穴叫阳陵泉,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穴位,古书里讲它叫“筋会阳陵”,而筋主关节的运动,所以身体的运动,尤其是膝关节运动有障碍时一定要揉这个穴。如何找呢?我们的小腿里面有两根骨头,里面的一根叫胫骨,外面的叫腓骨,从膝关节外侧往下找,我们能感觉到有一个骨头凸起,这叫腓骨小头,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一个横拇指的地方就是阳陵泉。每天一定要抽时间多揉揉它,可以使膝关节更灵活。有些人有慢性胆囊炎,除了少吃油腻的东西外,一定要坚持每天揉阳陵泉和阳陵泉下一寸一处叫胆囊穴的地方,这样就能很好地预防慢性胆囊炎的复发,或者降低复发的机率了。
  还有就是,患有慢性胃炎,老是泛酸、吐酸水的朋友,可以按揉阳陵泉,刺激时,要一面吐气一面压8秒钟,如此重复10次,会很快治酸,不会打酸嗝,这时还可以加按任脉的中脘和胃经的足三里,效果更好。
坚决捍卫头脑安全——手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分布在人体体侧,就像一扇门的门轴,这和胆经的分布是一个道理。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少阳为枢”,也就是枢纽的意思,不管是经络还是方剂用药里面都有这种说法。手少阳三焦经内属三焦,三焦是一个找不到相应脏腑来对应的纯中医概念。不过,中医理论上的脏腑和现代医学上的脏腑本来就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潜伏在三焦经上的疾病
  三焦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还有肩部和侧头部。它的循行路线是:从无名指末端开始,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行至肩,在第七颈椎处交会,向前进入缺盆,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其支脉从胸上行,出于缺盆,上走颈外侧,从耳下绕到耳后,经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面颊,直达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部,到达外眼角。
  简单说,三焦经就是手臂外侧靠无名指那一条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耳脉”,因为这条经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治了,像什么耳聋、耳鸣、耳痛都可刺激本经穴位得到缓解。敲的时候也是必须有酸痛的感觉才好,这样,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手握拳看男女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