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解决过度包装问题论文的几点看法论文

当前位置:&>&&>&& 正文字号:|摘要当今市场上商品过度包装趋势愈演愈烈,这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浪费资源和能源、污
染环境。本文分析探讨了商品过度包装产生的缘由及其所造成标签:摘要当今市场上商品过度包装趋势愈演愈烈,这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浪费资源和能源、污
染环境。本文分析探讨了商品过度包装产生的缘由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治理过度包装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过度包装循环政策
作者简介:高睿阳,沈阳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3-088-01&&&&&
&&& 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包装的定义上体现了
包转的功能,那就是保护产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
&&& 然而,近年来,我国部分商品过度包装的情况愈演愈烈,大量超出包装基本功能需求的商品包装出现,各种包装精美的礼盒被摆在商场显眼的
位置,许多平常简单包装的商品也纷纷披上奢华的外衣。商品过度包装产生了许多问题,对社会和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利的影响。这种现象跟我国
要逐步发展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
&&& 一、商品过度包装的界定
&&& 过度包装指的是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驱动而过度投资于产品的包装,其表现形式是:层次过多、材料过档、结构设计过档、表面装潢
过度、包装功能过剩、包装成本过高、用高档的生活日用品进行包装等。过度包装又称过剩包装。通常是指用于包装的材料及材料的价值与商
品本身相比太多或过分。
&&& 二、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
&&& 对于过度包装的危害性,有很多方面,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次性耗费大量原材料,浪费原本稀缺的资源包装所用的纸张、
橡胶、钢铁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很重要的材料。以衬衫包装纸盒来说,我国仅衬衫包装盒就用
纸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如果我们同时也没有及时回收利用资源,则造成了极大地浪费,与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
线向违背。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加重环境污染。商品的包装材料已经不再是天然的职务和陶瓷,慢慢的过度到纸质、塑料、玻璃和金属这四种
&&& 包装材料也日趋的多样化,世界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过度包装用的塑料制品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被土壤吸收,这些化学
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据统计,对于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利用资源,我国没有利用的达到500多亿元。
&&& (一)增加消费者负担,助长商业欺诈过度包装增加了商品的包装成本。目前的有些商品的包装成本已经达到了整个商品总价的70%,更有
甚者,一些黑心的商家趁着过度的包装并搭配一些劣等的商品,使商业欺诈之风蔓延,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对于商品售价的增减上,一些商
家通过对产品包装的质量和数量来对过度包装的成本进行补偿,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收到了直接的损害。
&&& (二)诱发社会奢靡风气,暗藏腐败行为,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如各地出现的天价月饼、天价洋酒、天价保健品等,诱发了社会奢侈之
风,有悖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更有害的是,过度包装的节日礼品被有些人作为&遮羞布&,搭配贵重
的有价证券、礼品甚至金钱,大开贿赂之路。
&&& 三、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现象的对策在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的包装。从裸装到包装、从包装到精装,体现
了社会的进步。适度包装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须的,有助于防止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损坏,以及提高商品的档次,但过度包装却扭曲了产品价
&&& (一)立法限制过度包装
&&& 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要求》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限制食品和
化妆品过度包装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和限量指标计算方法,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等三个指标做出了规定。
&&& (二)树立正确的包装观念,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随着全球自然资源的紧缺,尤其是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的匮乏
,商品的过度包装必将大幅度提高其成本,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包装观念,正确看待包装对商品的促销
功能,才能从过度包装的误区中走出来。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循环经济是系统性的产业变革,是从产品利润最大化的市场需求主宰向遵
循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永续建设的根本转变。具体到包装业来说,对于制品的原材料的用量要尽量的减化,通过对原材料的减少和工艺的优化
,来对资源的减少排放;同时包装制品中要对可回收物质的含量尽量增加。
&&& (三)对消费者进行有益环保的包装消费引导古人买椟还珠,今人则珠椟不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也当负一定
责任。实际上,过度包装在我国有其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人比较注重形式上的礼尚往来,由于&面子消费&、&身份消费&、&象征性
消费&的兴盛,商品超越了&物&的属性,成为一种身份象征和符号,所以礼品市场成为了过度包装的重灾区。一些国家的部门、民间的组织
以及一些相关的媒体,都开始对绿色包装的宣传知识进行教育,同时相关部门也要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消费进行一些适度的宣传。
&&& 总之,随着人们对过度包装危害的认识不断深化,维权意识不断觉醒,通过法律手段、手段和经济手段,过度包装的现象必将得到有
效的遏制直至消除。
&&& 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
&&& [2]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 [3]武军,李和平.绿色包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 [4]王润球,周柏林,刘琴.论过度包装治理的路径选择.中国包装工业.2003(1).
&转贴于中国论文库 http://www.lwkoo.com· · · · · · 期刊论文发表·热门标签:
> 商品过度包装及法律对策
商品过度包装及法律对策
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商品过度包装及法律对策的文章,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商品包装监督抽查结果,上海市炒货、巧克力等商品包装共抽查29批次商品,不合格3批次;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商品包装监督抽查结果,上海市炒货、巧克力等商品包装共抽查29批次商品,不合格3批次;保健食品包装共抽查27批次商品,不合格7批次。这10批次的不合格包装产品,不合格项目均为包装空隙率,脑白金、金日、康恩贝、黄金搭档等知名品牌包装空隙率不合格,再上&过度包装&黑榜。
  一、过度包装及立法现状
  过度包装没有精确的概念界定,是与适度包装相对而言的。适度包装是指一种合理而适当的商品包装,即保护功能得当、使用材料适宜、体积容量适量、费用成本合理。反之,超出适度的包装需求的包装就称为过度包装。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提倡商品包装应该达到简洁、环保的要求。2010年《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的国家标准,对食品包装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等指标均作出了强制规定。201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GB/T )等234项国家标准。
  二、过度包装的危害及原因
  商品包装所用的原材料几乎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影响并破坏企业和产品自身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引起不正当竞争行为,诱发了社会奢侈之风,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人民日报》报道,保健品等商品包装总是&出格&,生产商屡踩&红线&,根源还在扭曲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因素。 首先,基于&面子文化&对过度包装商品非理性的市场需求。其次,商品过度包装的选择单一化,意味着消费者对于包装的程度没有选择的权利,由于需求弹性很小,过度包装得以产生和生存。最后,过度包装商品的买卖双方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对于某些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前只能看到商品的外包装,而无法了解商品的真正价值。
  三、国外限制过度包装的制度
  纵观国外各制度,主要有标准控制制度、生产者责任制度、抵押金制度。标准控制制度主要是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德国、韩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都有这类法规;为保证实施生产者责任制,德国创设了一个面向全社会的方便完善的包装收集系统和具有足够处理能力的再循环机制,即着名的德国二元回收利用系统。抵押金制度主要是针对饮料包装而言,这一制度除了提高了包装品的回收率,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改掉使用一次性饮料包装的消费习惯,转向更有利于环保的可多次使用的包装。
  四、我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构建
  在过度包装盛行的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简约化、减量化、复用化包装。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任何立法的完善都应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的协调,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来对产品的过度包装进行法律规制。另外立法要建立规定政府、专业机构和群众相互监督,由政府和质监部门共同管理的模式。
  生产企业应选用无毒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原材料进行包装,积极研发有利于节约资源、回收利用的节能环保型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推行绿色商品包装策略,绿色包装的商品可以定位在高档商品的行列,影响某些商品的需求弹性,满足消费者崇尚健康和自然的心理,而且生产商承担对包装物回收再利用与再制造的责任。生产者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处以一定的罚款。
  从消费者自身来说,国家出台方案固然重要,但是个人树立适度消费观念是根本。消费者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购买过度包装商品,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维权意识,清醒地认识到过度包装在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的同时还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行业自律能够约束行业成员的不正当行为,维护行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各地包装组织(包协、包联、包装办)要通过市场、企业调查的形式,开展过度包装大检查工作,并拟定过度包装产品黑名单向社会公布;在全社会(商场、社区、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过度包装的危害性;组织包装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要注重适度包装项目的研究,要加强包装领域的技术创新,举办设计大赛并表彰获奖作品,促进包装业健康反展;设立举报信箱,接受广大消费者投诉,在官网上开设举报信箱,接受广大消费者对过度包装商品进行举报,并把调查结果上报政府相关部门。
  五、结语
  在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商品的过度包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大多是原则性的规定,存在不少的缺陷,吸收国外经验教训,通过加强立法,完善相关的职责和权限,采取经济手段和法治手段,使我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服务电话:
售后电话: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6dbcb7dd2c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过度包装及其危害性研究--《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过度包装及其危害性研究
【摘要】:根据统计,我们的城市中生活垃圾里面有分之一是包装性的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属豪华过度包装。豪华包装的情况在中国已经显得愈发的严重,包装废弃物的体积占固体废弃物一半,我国每年废弃的包装价值约4000亿元,这是非常大的浪费。。近年,国内市场上经常出现天价月饼,天价粽子,以及小产品大包装的商品,所谓的天价,多和过度包装有关。过度的包装却大量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过度包装的出现有一定的市场需要和受众人群,但是这种需要和受众是在人们并没有了解到过度包装的危害和过于感性消费的结果,过度包装的大量出现是对自然平衡以及社会平衡的破坏,及时了解过度包装的危害性以及压制过度包装生存的土壤是我们要及时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过度包装的结构特点和过度包装的危害性,结合过度包装的市场现状,全面分析了过度包装的特点和存在原因。讨论过度包装的应对和策略,倡导设计师在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做到以人为本,使用较少的材料,设计出较小空间的包装,避免使用那些对环境影响大,不利于回收的材质,利用纸的韧性和摩擦力等特性,使用巧妙的设计来代替金属和木质材质,合理的增加其结构的稳定性和保护性,使其减少破损率,增加回收利用率。旨在唤起人们对过度包装危害性的了解以及抑制过度包装存在的方法,为努力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B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羽霞;[J];中国包装工业;2003年06期
,陈育星;[J];包装世界;2003年01期
葛建敏;祝圣训;;[J];湖南包装;2006年02期
王素霞;;[J];湖南包装;2006年03期
;[J];上海包装;2008年04期
石万鹏;;[J];塑料包装;2009年01期
占群;;[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9年09期
倪倩;刘晴;王安霞;;[J];包装工程;2010年06期
吴凡;;[J];湖南包装;2011年04期
;[J];中国包装工业;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英杰;;[A];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庄英杰;舒仁厚;;[A];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杨静;穆存远;;[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崔涌;顾致农;;[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余礼国;;[A];'96全国方便食品加工与包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蒋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蔡明池;;[A];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研讨推广会暨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少武;冯利青;李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食品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蕾;[N];中国包装报;2006年
吴国荣;[N];中国包装报;2007年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N];中国包装报;2007年
本报记者 
蒋竞;[N];经济日报;2006年
建华;[N];中国包装报;2009年
李慕;[N];中国包装报;2010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翟峰;[N];中国包装报;2010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翟峰;[N];中国包装报;2010年
崔立勇;[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 庄英杰;[N];中国包装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佩;[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刘彩虹;[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0年
张蓓;[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赵静;[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王伟玉;[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魏光辉;[D];南昌大学;2010年
陈竑;[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陈承;[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杨亚南;[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8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微冻”技术释放机遇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微冻”技术释放机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0:26:5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微冻”技术释放机遇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抄作业的看法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