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骑行更舒适,学会如何在家做简易curve fittingg

关于BIKE Fitting,你知道的可能有点少
目前最大的自行车骑行社区,我们致力于推广自行车运动文化。
集自行车知识、技术讲解、零部件解析、经验心得、骑行路线、周边赛事、车友交流、单车销售于一体平台!
来源:美骑 作者:邹成
车友们选购车子的时候肯定会听到fitting这个词。虽然fitting的概念进入中国已经多年,但似乎还没有一个固定的中文名词解释。简单解释fitting,其实就是如何对自行车做些尺寸调整,以让车手骑行更舒适。
我在自行车行业多年,在fitting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尚无终点。先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错的方法,如果有车店和你推销这样的fitting,你可以直接说不:
1. 量你身体的各部分尺寸,然后告诉你一个精确数据,车架多大,把立多长等。这种通常是由各种软件计算出来的,如果这个可行的话,那理论学术届早就会有个人体尺寸对应车子尺寸的公认公式了,也不用这么麻烦了。这里我不是说量身体尺寸是错的,只是说这些并不能取得一个非常精确的尺寸,而得到一个估计值,在这个值上再做更精确的fitting却完全是可以的。
2. 将计算的数据搬到一台所谓的模拟车上让客人体验一下,看看是否舒服。为啥这是错的?因为fitting要解决的不是骑1、2分钟的事,而是长期在车上的体验。
3. 不穿骑行装备就fitting。如果没有锁鞋,那你在自行车上的位置就不是固定的,这样的fitting也就没意义了。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fitting系统主要都是通过骑行中身体各部位的关系来调整车子的尺寸。最流行的几个都是3d捕捉的,通过捕捉身体的关节点位来计算每个点之间的角度。
在具体解释3d捕捉如何工作时,我先简单说下fitting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10年前在国外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根本无法理解:“fitting就是看你能趴多低!”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想要舒服些,车把就相应高些;想要激进些,车把就相应低些。估计很多车友脑子里马上可以蹦出“落差”一词。其实用更精确的语言应该这样解释这句话:“fitting的关键在于你对这台车的诉求。”
你想要怎么骑这台车,你的柔韧性、核心力量、运动能力这些都是决定如何fitting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甚至超过了你的身体尺寸。不同的骑行诉求甚至直接影响车款的选择,更不要说是精细的尺寸调整了。但即使你想骑的更快、用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姿势,你的身体因素仍然会限制你,柔软性更好,你就能趴的更低,核心更好,你就能在激进的姿势上坚持更长的时间。
所以一般我都不建议新手做非常精确的fitting。一般只量跨高、看柔软性和诉求,确定尺寸,调整一个大约尺寸,骑了多了后,不但身体变化了,对骑行的诉求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可以做进一步的精细调整。
没做过3d捕捉fitting的车友都对这样的黑科技很感兴趣。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这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就是询问车手骑行的诉求。骑行目的是什么,训练量如何,有什么伤痛,之前骑的哪里不舒服,这些都会用在后面的fitting里,具体怎么用这里就略过了(下面也是),不然几天说不完。
第二步,看柔软性和核心。不管什么fitting都有个范围,柔软性和核心能力主要决定车手用这个范围的上端值还是下端值。
第三步,贴点。不管是静态fitting,还是2d捕捉,还是3d捕捉,都可以先贴点来标示出关键点位。只不过3d捕捉贴点是为了后面把感应器贴上。而后面的步骤也就是3d捕捉的独特之处了。
放上感应器后让车手热身,然后再用感应器捕捉出车手身体每个部位骑行时的角度。看看哪些角度有问题,结合之前做的那些准备,为车手找到合适的角度,然后再运用到自行车上去。这里看上去很简单,当然也略过了很多细节。3d捕捉很黑科技吗?其实不然,这方面科技已经成熟10多年了,只不过近几年才用到自行车商业fitting系统这块。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BIKE Fitting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致力于推广权威、专业知识,如影响原创权益,请联系小编,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如果您想阅读
1、~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山地车~请您回复【01】。
2、~如何选择前叉、压盘、档位~请您回复【02】。
3、~山地车骑行需要的装备 ~请您回复【03】。
4、~如何拆装自行车~请您回复【04】。
5、~基本骑行的正确姿态~请您回复【05】。
6、~变速与刹车的基本原理~请您回复【06】。
7、~山地车上下坡骑行技巧~请您回复【07】。
8、~山地车平衡技巧训练~请您回复【08】。
9、~山地车沙地路面骑行技巧 ~请您回复【09】。
10、~山地车(乱石)路面骑行技巧~请您回复【10】。
11、~自行车的跳跃技巧~请您回复【11】。
骑行爱好者 必 关 注
关注本账号可进入手机最火爆的自行车骑行论坛
和更多爱好自行车骑行的朋友一起交流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调整让骑行更舒适,学会如何在家做简易 fitting?
小调整让骑行更舒适,学会如何在家做简易 fitting?
这篇文章只给大家讲两个参数:Stack 和 Reach从水平上管设计的车架开始,上管长度一直被当做提供自行车尺寸估算值的合理指标,之所以说是估算值,因为即使同样的上管长度,不同的座管角度、不同的五通下沉量会导致 Reach 值(五通中心到头管中心的水平距离)不一样。但一些品牌开始追求人性化设计的车架开始将上管设计成倾斜,意味着有更低的跨高(下车时更不容易卡住蛋),这时再依据上管长度来估算车架尺寸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倾斜上管设计的车架形式,使得根据车架上管长度来选车架的方法会跟 Fitting 出现较大的差异,而现代的 Fitting 大多以 Reach 值和 Stack 值作为选车架或搭配把组长度的依据,从下图可以看出车架设计具体的参数定义。Reach 和 Stack 的定义都跟五通中心和头管中心相关,不同的是 Reach 值是水平距离,Stack 值是垂直距离;倾斜上管的车架一般不会关心上管长度,而是用有效上管长度来代替。▲现在大多数厂商都会给出 Stack 和 Reach 参数,方便车手根据 Fitting 的结果来选车架一个帮我做 Fitting 的前同事说了一番中肯的评论:" 我不管你骑的是纸箱还是什么,只要上面有五通中心和车把,我们都可以把它进行尺寸化 "。这里他并没有把量测上管或座管作为将车架尺寸化的重要参数。过去的钢架公路车受限于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立管和上管的长度尺寸往往呈等比例正相关,而立管长度一般会被当作车架尺寸的参数。随着制作工艺的改变,如今的车架设计不再墨守成规,上管长度跟立管长度比例一般都不相同,所以也就不能在用上管长度来估算车架的尺寸。所有的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意大利设计方法和几个传统的坐垫高度量测方法来影响了车架尺寸的认定。随着现代车架设计,在倾斜上管型式的车架上量测上管长度显然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你要是向现代的车架厂商说要订制车架,他们首先会问你的是 " 你需要多大的 Reach 和 Stack 值?"虽然现在也还有一些品牌坚守水平上管设计(我听到有人讲 BMC,其实也不算),但是他们也不会把上管长度列入几何表,更别说现在的座管已经不是圆形的,而是水滴形或其他异型,要抓取座管中心到头管中心来量测上管长度已经很不准确了。当然又有车友说 " 看示意图很清楚知道 Stack 和 Reach 值,也知道它们在车架尺寸选型上的重要性,但是我该怎么量测这些尺寸?" 那下面我们来给大家提供一个量测 Stack 和 Reach 的不成熟小建议,掌握了这个方法,大家在家里、外面都可以量测得到。如何量测 Stack 和 Reach 值这张示意图可以清楚地显示量测的原理:找一块平整的地面以及垂直地面的墙面(想象成水平 X 轴和垂直 Y 轴),将后轮与地面和墙面靠紧(墙角想象成坐标原点),量测三组绝对坐标:BB 中心的坐标(BB x, BB y)、车架首管上端中心的坐标(FRAME x, FRAME y)、车把中心的坐标 ( BAR x, BAR y ) 。车架和整车都分别有对应的 Stack 和 Reach 值。整车的 Stack 和 Reach 值跟车架尺寸和把立的长度有关联,这就是 Fitting 的时候即使没有完全匹配个人的车架尺寸也可以通过改变把立长度和垫圈高度来进行微调。从上图量测得到的绝对坐标可以通过简单的减法得出对应的 Stack 和 Reach 值:车架 Stack=FRAME y-BBy车架 Reach=FRAME x-BBx整车 Stack=BAR y-BBy整车 Reach=BAR x-BBx由此可以看出,五通中心是 Stack 和 Reach 的量测基准点,而你需要的仅仅是一把卷尺和一面墙。▲首先找一面垂直于平整地面的墙,将车子的后轮紧贴在墙面和地面(图片里带地毯的地面不是很理想的硬地面)▲量测 BB 中心到墙面的水平距离 BB x▲量测 BB 中心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BB y,再次强调,最好是硬地面▲量测头管上端中心到墙面的水平距离 FRAME x, 同样可以量测车把中心到墙面的水平距离 BAR x▲量测头管上端中心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FRAME y,同样可以量测车把中心到墙面的水平距离 BAR y如果你现在骑行的整车设置是相对于你个人而言最舒服的,那你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来量测你的整车 Stack 和 Reach,将来你要换新车的时候可以按照你量测到的参数来匹配,就不用再去承受要磨合不合适的车架带来的骑行痛苦了。当然了,买车附送做 Fitting 的车店那就更好了。也有品牌号称通过海量骑手 Fitting 大数据进行车架设计,尽可能地匹配特定人群的数据进行车架几何设计,乍一听很科学,然而在你选择了接近你 Fitting 参数 Stack 和 Reach 的车架后,还需要通过相应的配件来调整最适合你的整车 Stack 和 Reach。最后,Stack 和 Reach 值其实与你所使用的轮径无关(有搅屎棍会说 " 我前后轮大小不一样就会影响啊 ",那这就没法愉快地聊天了)。如果你想要清楚影响整车操控的车架参数,估计还要再用一篇文章来解释清楚。来源:互联网 ( 侵权请联系微信 : ) 长按上面二维码,认识全国车友————————————————————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公路车 Fitting到底以什么为准,如何选择车架大小 | 误入骑途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474人加入此小组
为了换公路,最近在闪电,BH,Trek等地进行Fitting,但是每家店做法不同,目前有31、身高,我的身高是190,目测需要52,基本没货2、腿长,以坐在坐垫上,腿伸直踩到脚踏上的距离为准,因为腿长的缘故,测量需要55的车架3、LLT,前臂长度,以手肘碰到坐垫前端,手握拳碰到腕组为准,测量需要48的车架,骑上去也确实感觉不会很别扭目前的情况是这样,大尺寸的车架基本都没有实车,因为2家店做了Fitting后都直接说没有够大的车架,因而基本上就没条件可以试车了,且没骑过公路,所以估计试骑不出啥名堂。综合以上情况。。我到底应该如何选车架大小,3种测量方式得到的结论差距甚远
果壳实验室主任
长人的烦恼啊,公路我不算很懂,但选车架特别是公路架子的话,身高通常只作为辅助因素考量,最重要的还是腿长,上身和手臂靠把立长短矫正。至于第三条,这个说法是来自一篇三步fitting你的车的博文,但那博文是愚人节写的,博主旨在嘲笑那些觉得做fitting多次一举的人。真正负责任的fitting 是不可能拿这个做指标的。另外正规车店做fitting 比较麻烦的,帝都的话,听朋友说闪电崔克的通常要500+,还有个兄弟做深度fitting 花了2k多3k的样子,需要动作采集。如果去了就是简单量了几下就跟你报了数,那是要卖车不是要真跟你fitting。
第二个真心不靠谱。那是确定坐垫高度的。。第三个也不靠谱。。因为坐垫上下。前后。角度都是可调的。
果壳爱宠站编辑
引用 的话:第二个真心不靠谱。那是确定坐垫高度的。。第三个也不靠谱。。因为坐垫上下。前后。角度都是可调的。也不全是 腿长那个很重要的一个是确定踩踏位置和发力方向,拿山地来说,一般来说170的人腿长适合17寸的架子,但拿个15寸的架子把坐包扯到安全线以上,或者拿个19寸的架子把坐包多往下按几厘米就能达到脚跟踩到底腿是直的,但是,这么调出来的坐包高度是无法保证踩踏的时候腿发力的顺畅的。腿长只是fitting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已,所以fitting很麻烦,因为它不仅会考虑你的腿长还要考虑其他很多因素
引用 的话:也不全是 腿长那个很重要的一个是确定踩踏位置和发力方向,拿山地来说,一般来说170的人腿长适合17寸的架子,但拿个15寸的架子把坐包扯到安全线以上,或者拿个19寸的架子把坐包多往下按几厘米就能达到...高手。了解了
果壳爱宠站编辑
引用 的话:高手。了解了不敢不敢 这方面我也是一知半解 fitting是个大学问,特别对公路来说更是这样 名堂可多了
各位大神,求结论。。。BH给我测的是48号,试骑了下感觉良好,但是车友有一个50的美利达,骑上去膝盖会碰到车把导致无法正常转弯,而泰国那边测试出来均说至少54,表示没车,不要说54的,48的都没有现车可以试驾。是不是不同品牌的车子本身就有区别
13. 车架。。。 。不要轻信大车架的谣言。一般来说,车架越小就越轻,也越硬朗。请人帮你测量大腿内侧长度,记得双脚分开大约6英寸(15cm)。用这个值乘以0.65,结果就是车架的尺寸,也就是从五通的中心沿座管到上管中心的距离。作为再次确认,如果这时你的车座高度正确的话,座杆应该会露出4-5英寸。(不应露出最小插入刻度线。如果已经漏出来,请购买更长的座杆。)上次有人在这个组发了一本书,里面讲得的。
果壳爱宠站编辑
引用 的话:位大神,求结论。。。BH给我测的是48号,试骑了下感觉良好,但是车友有一个50的美利达,骑上去膝盖会碰到车把导致无法正常转弯,而泰国那边测试出来均说至少54,表示没车,不要说54的,48的都没有现车...公路还是尽量别买美利达,虽然美利达山地不错但是公路基本坑爹。 我觉得还是相信你的感觉吧。他们给你做fitting的时候够细致吗?
果壳爱宠站编辑
还有个问题是楼主骑龄多久?以前骑过公路车吗?因为新手有时候可能无法判断到底姿势是不是对的,可能他们觉得合适和舒服的姿势其实是错的。
引用 的话:还有个问题是楼主骑龄多久?以前骑过公路车吗?因为新手有时候可能无法判断到底姿势是不是对的,可能他们觉得合适和舒服的姿势其实是错的。10年来一直都是山地,通勤,XC,长途,最近才想换公路,但是先买入门车再升级已经不靠谱,准备直接投资3-5W,所以才要这么慎重。。公路骑乘时间不到10小时吧,现在新上的车还不会很适应,有点晃晃悠悠的fitting做的最细的就是泰国那边的,测量了手臂长度,身高,胯下到脚底,但是最后做估算决策的时候我看他们用的是胯下到脚底的距离计算的。国内的BH做过,就是看手肘长度。话说这个东西不是应该骑上去然后在看姿势对不对的么。。但是现场一般都没我这么大的车号。。真心郁闷了
果壳爱宠站编辑
引用 的话:10年来一直都是山地,通勤,XC,长途,最近才想换公路,但是先买入门车再升级已经不靠谱,准备直接投资3-5W,所以才要这么慎重。。公路骑乘时间不到10小时吧,现在新上的车还不会很适应,有点晃晃悠...那绝对要慎重了,宁可先观望阵子吧,这些车店也够奇怪的,给你个参考帖子瞅瞅看 还是山地车方便啊 fitting 不用做多精密。
引用 的话:那绝对要慎重了,宁可先观望阵子吧,这些车店也够奇怪的,给你个参考帖子瞅瞅看 还是山地车方便啊 fitting 不用做多精密。因为最近搬家。。需要每天通勤80KM。。。当然道路环境相当不错,全封闭自行车道,还没什么路人和红绿灯,所以才考虑上公路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停在工作室的展示架上Thanks
果壳爱宠站编辑
引用 的话:因为最近搬家。。需要每天通勤80KM。。。当然道路环境相当不错,全封闭自行车道,还没什么路人和红绿灯,所以才考虑上公路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停在工作室的展示架上Thanks哎 惭愧 也没帮上什么忙 骑行环境太好了啊 真羡慕
正规fitting是有工具的,不是拿皮尺量一下就裁衣服的。以之前看到的资料为例,有人在德国做的,折腾了一个钟头,弄出来十几页报告。准确来说,fitting的标准既不是身高,也不是退长,是按正确姿势骑行,你的身体几何。所以,那哥们在类似动感单车的机器上骑了半个钟头,中间技师调整车座,车架,还要观察动作有没有变形,骑十几公里后身体有没有不适,等等。最后,按照调整出来的几何,来了一份报告。这是我见到最高大上的fitting帖子,至于国内的,没接触过,不好评论。但是如果按照身高腿长就挑车的,那明显是店员卖货,不是fitting。国内店铺的技师,修车可以,调车二流(把立反装),公路车相关知识基本白瞎,信他们还不如信自己。
楼上的说得比较详细了,感觉楼主已经做了的fitting都是在玩过家家啊。。。没想到闪电也是这么敷衍的。。。现在国内有做动态fitting的,但是那个比较贵,初级的fitting(只是给你测量身体数据,不包含动态fitting)要小两千。做足全套测量+动态fitting貌似要3000+,一个小时估计还搞不完。这个做fitting的机构如果没记错是叫retul,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查。如楼上所说,fitting并不是随便量一下就完事的,关系到车架大小、坐包高度和前后位置(山地车的调整可以随意点,但是公路车是相当严格的)、牙盘曲柄长度,把立长度、坐包和把立间的落差、把立长度角度、车把宽度还有锁鞋锁片的位置,如果两腿长度相差较大的话还要考虑锁鞋里面的鞋垫厚度和是否在锁片上加垫片。涉及的东西太多太多,上面说的这些都只是皮毛而已。
科学fitting的商业普及化,动态补捉fitting发展年代中期,美国两间自行车大厂Specialzied 和Trek皆推出他们的自己的fitting system: Specialized BG fit 和 Trek fit (主要是向BCSM 和 Serotta SICI 取经而来)。Specialized BG-Fit并率先推出一系列完整的fitting商业化品:鞋垫,wedge垫片,车鞋,座垫,手套。这些现代科学fitting,都加入了2D动态影像捕捉系统与相关辅助软体,可以协助 fitter加速作业流程。例如BG-Fit只需要一台简单的市售DV摄影机,再加上Specialized的电脑软体 X/Y Tool即可运作。而Serotta fit 的fitting cycle 则是加入了 Computrainer(可分析左右脚功率),其它非Serotta经销商的fitting店家,也能自行购买Computrtranier或是其它品牌功率计,量测骑士的输出踩踏是否均衡,减少猜测所产生的误差。2007年 Retul发展出3D动态影像捕捉系统,这有如BCSM机构所使用的Quintic补捉系统,但Retul系统比较为阳春,无法抓取输出功率和轨迹动态即时呈现。Retul 3D 捕捉系统和其它2D系统相比仍提供了更多有用的截取数据,能协助fitter更快速完成作业,假若fitter本身的专业能力不佳,则这套捕捉系统仍不会有太多的帮助。 市面上的商业化fitting仪器设备和产品越来越多,让人眼花和神迷,但它们均无法真正代表操作者fitter本身的专业能力,因此fitter的教育 训练显得相当重要,许多商业fitting系统公司也提供1~3天不等的快速课程,让车店经销商,运动教练与车架制造公司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基本的 fitting的技能(但和1980与90年代相比则已显得相当进步)。21世纪 bike fitting的发展,还加入了三铁车triathlon fitting,公路计时车 fitting,生理测试 fitting (physiology test) ,以及风洞fitting (wind tunnel),风阻与实际道路骑乘fitting,登山车 fitting……自行车座座舱设定的知识,在几十年前只是在义大利车界流传,后来被美国人经由科学研究加以发扬光大,现在美国已是bike fitting的领导者。当今的科学&医学 bike fitting,并不只局限在美国本土境内,目前澳大利亚,欧洲(英国,比利时,法国,义大利),日本,都可以见到科学bike fitting的踪迹,或是直接采美国的商业 bike fitting系统。
德国fitting直播贴
引用 的话:13. 车架。。。 。不要轻信大车架的谣言。一般来说,车架越小就越轻,也越硬朗。请人帮你测量大腿内侧长度,记得双脚分开大约6英寸(15cm)。用这个值乘以0.65,结果就是车架的尺寸,也就是从五通的中...是CTC吗?
国内能做fitting的店不多呐,例如深圳我知道的只有一家能做。fitting都是要在专门的设备上由专业人士调试半天才能得到当前合适的值,费用大概要¥400以上。但是能确保调试后的舒适度和不会因为不合适的配置导致的慢性损伤,长期看很值得。ps.fitting也不是做一次终身搞定的,身体状况变了后,fitting也会跟着有点变化。所以说玩公路烧钱嘛……
公路车fitting不可能拿某一项参数作为标准,如果楼主想要专业fitting,3000+走起吧,北京、上海、深圳各有一家。如果预算有限,有些车店可以做简单的fitting,主要测量一下身高、跨高、臂长、肩宽等,然后给出一个建议车架尺寸,不会相差太大,但也不可能做到跟你的身体完全契合。不管怎么着,190的身高建议你48/52(立管长度)的架子是扯淡行为。48的架子是给170左右身高的人用的。
立管长度到底是哪到哪的长度?Wiggle.com里的车尺寸里,立管长度有两个数值,一个是“立管长度(中到顶)”,一个是“立管长度(中到中)”。在选择尺寸时,以哪个作参照呢?
...看下来感觉好高端大气上档次啊..我就想问问,如果只是买个入门级的公路骑骑,也需要做这么严格认真的FITTING么?换句话,如果不打算烧的话,是不是建议不要碰公路?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Sina Visitor System10条让骑行变得更简单的实用新手建议10条让骑行变得更简单的实用新手建议冬天的玫瑰百家号骑行服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买骑行服。人家作为骑行时所穿的衣服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能够减小阻力,让你表现更好,还可以快速散走水分,甚至抗菌。所以,骑行的时候最好穿骑行服,而穿骑行服的时候,最好不要穿内衣裤。fittingfitting是挺重要而且绝对物有所值的一种存在。它能够帮你计算出最合适你的车架尺寸、把立、坐垫高度等等,让你能够选购一辆最适合你身体的自行车。从而能够避免自行车病以及许多的运动伤害。因此,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一下。当然,要是不想花这个钱,网络上也有一些免费的fitting网站,只要输入自己的数据就能够得出结果了。跟着队伍出发组队出发的时候,不管是新人老人,千万都不要觉得迟到几分钟而已,没有关系的,但是如果你迟到几分钟,他迟到十分钟,最后事情就会被耽误了。大家是一个整体,列队前行的时候一定不要擅自离队,也不要跟队友并列骑行,这不但乱了规矩,还可能给你带来危险。一定要看路,不要死盯着前面队友的轮胎。提前锻炼如果你骑行从来没有超过20公里,却想要突然来一次上百公里的长途,那除非你是骑了助力车开挂吧,不然纯人力我相信你是做不到的。因此,如果想要来一次超过以前50%以上路途的骑行,那么你必须要提前锻炼,至少连续几个周末,都要做递增骑行长度的训练。时常抬头在长时间的骑行中,千万不要一个劲地低着头,也不要一直保持耸肩的姿势。骑行一小段时间后,就应该抬起头来缓解一下颈部肌肉,避免带来的酸痛等不适感。除此之外,一定要经常抬头看路,观察远处的路,时刻要监视着周边环境的动向,也要时刻做好减速的准备。交通规则这应该完全不需要什么说明了,因为连小朋友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小技能最好学会一些维修自行车的小技能,因为有需要组件都是需要经常清洗或者更换的。链条直接影响车的性能和安全,你必须要注意清洁链条并且上专业的链条油。拆洗链条的时候需要使用专业工具,上了新链条后还要再测量一次。除了链条,飞轮、前叉也是需要一个月时间左右清洗一次的,同时在清洗的时候,你应该注意一些车上的其他小零件,有没有松动、老化或者磨损严重的,一定要及时处理。如果你实在没有把握,还是给点手工费,出去让师傅给你换吧,然后你就在师傅旁边蹲着,看一点学一点,不懂就一个劲问。营养补给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能抗饿,不要认为就这几十公里,肯定很快就到了。绝对不要等到饿了才进食,不要等口渴了才补水,等到肚子饿嘴巴渴了,你的身体已经缺水了。骑行每15分钟就应该喝一点水,半小时可以补充点能量,而至于吃啥,达妹之前的文章也介绍过了,能量棒、牛肉干、香蕉、榨菜,都是可以快速补充能量和盐分的东西。模仿虽然说很多事情都要先从模仿开始,但是骑行的事呢,达妹就认为千万不要随意模仿。你不知道人家那样一个随意的动作私底下训练过多少次,你不知道他的自行车有多专业,你不知道他那种姿势只适合他骑的那种车子。所以,千万不要随意模仿,一定要多了解,或者找一个前辈带带你,又或者,你真的喜欢,就先加入专门的论坛学习交流。坚持如果你真的喜欢,一定要坚持,骑行能带给我们的美好太多了。如果你并没有那么热衷,那么只要你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那就够了,不必要受别人煽动,去升级没必要的装备,去骑你应付不来的路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骑行,城市道路建设也让骑行变得更加方便。这是一项充满激情的运动, 一项充满美好的运动,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骑行中找到自己追求的东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冬天的玫瑰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人生像一块矿石,它在你手里暗淡无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行最舒适的摩托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