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报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的电子商务,怎么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专业介绍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专业介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专业介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400-633-1888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该企业未经过招标网认证
通讯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丰乐大道
邮政编码:239000
单位总机:(办公室)
传真号码:******
网址:http://www.czc.net.cn/news/index.jsp?i_id=464&i_parent=0
&&&该网站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独有的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处于未认领状态,如您是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负责人或员工,可对本网站进行认领。认领成功后,则享受该网站的一切使用功能。
(温馨提示:认领需要提供该企业的部分相关信息)
客户咨询:400-633-1888      信息发布电话:010-    传真号码:010-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一号青东商务区A座七层(100089)
北京智诚风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招国联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招国联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国建伟业咨询有限公司     哈尔滨中招国联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66图片报道--《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摘要】:正 美国微软全球教育总监田本禾先生来我院考察 11月25日,美国微软全球教育总监田本禾先生来我院考察。陪同 考察的有ATA公司总裁王建国先生及市领导人大林业精副主任和朱云霞副市长。
【分类号】:G719.2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本刊编辑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本刊编辑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程萍,耿宏柱;[J];中等医学教育;1998年09期
张健;[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华志丰;[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本刊编辑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2017年度绩效总结报告
作者:教务处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次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皖教秘高〔2016〕127号)文件要求,学院共承接了35项任务和9类18个项目。为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学院制定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实施方案》,成立了贯彻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紧紧围绕“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任务(项目)建设的有效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统筹推进《行动计划》任务(项目)的科学实施,确保《行动计划》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和预期目标的实现。接到《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2017年执行绩效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17〕182号)文件后,学院对2017年度承接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任务和项目进行了认真检查总结,现将学院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年)2017年度绩效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承接任务与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一)落实承接任务建设工作。
1.RW-1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一是与跨国公司合作培养人才。学院与跨国企业博世公司子公司安徽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双元制”模式培养人才,学生一周在学校学习、两周在企业培训中心实践操作,交替轮转,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当年招生工业机械、工业电子专业学生25人,总在校生85人。二是与英国的巴斯斯巴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合作育人。学院与英国的巴斯斯巴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计划于2017年在会计、市场营销两个专业进行联合招生,目前正向省教育主管部门办理报批手续,2017年暑期,学院派遣6名专业教师赴巴斯斯巴大学业务进修。三是与马来西亚的沙劳越大学开展交换生学习合作,2017年10月,选送14名高职在校生赴沙劳越大学交换学习。四是申请接受柬埔寨留学生项目,2017年学院积极向教育厅申请承办招收柬埔寨留学生项目,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援助,目前我省该项目已经在部分院校启动,学院将继续准备参加2018年第二批接收国外留学生项目的申报。
2.RW-2学习引进国际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是引入德国西门子公司机械、电子类课程。学院与德资企业安徽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工业机械、工业电子等28门“双元制”课程为博西华公司合作培养人才。学院与北京ATA公司合作引入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基于软件开发流程的课程,用于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教学,学生学习完成后可以申请考取微软公司认证的软件类人才资格证书。二是加入《悉尼协议》联盟,引入《悉尼协议》认证。2017年10月,学院加入《悉尼协议》联盟,并选派1名教师参加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承办的《悉尼协议》专业认证标准培训,学习了解《悉尼协议》专业认证体系,指导学院专业建设。
3.RW-3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2017年10月,选送14名高职在校生赴沙劳越大学交换学习,同时派遣两名专业课教师赴沙劳越大学考察交流。11月,学院选派两名教师分别参加教育厅组织的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电子商务青年骨干师资培训、台湾高等电机工程教育教学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培训。
4.RW-5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为进一步加强了学院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增进教师和学生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促进学院高职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使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在区域与行业高等职业院校中产生较大影响,积极寻求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学院积极遴选国外境外高校,寻求国际合作与交流,2017年3月10日,韩国汉拿大学校长金星勋、产学协力团团长林昌茥、国际交流院院长申宜暻一行来学院考察交流,洽谈双方合作办学事宜,双方还就合作办学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并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5.RW-6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加快专业教师梯队建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院制定颁布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指导管理规定》。2017年,学院遴选78名教师对43名青年教师进行结对指导帮扶,有利促进了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设。为提高学院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2017年学院安排教师暑期下企业锻炼126人,安排2人赴企业挂职锻炼一年。将“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作为职称晋升和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重要条件。
6.RW-7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2017年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2017年学院推荐教师参加国外培训10人、省级培训81人,选派教职工参加各类短期培训120余人次,网络在线培训500余人,继续教育培训485人,承办省级双师培训2个,为全省各兄弟院校的43名教师进行省级双师素质培训;2017年学院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教师培训费用共计投入110多万元。通过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其他培训方式,切实推进教师按需培训,提升培训效果,有利促进了学院教师队伍能力提升。
7.RW-9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计算为1名教师。在专兼职教师引进上,2017年,学院制定、发布年学院人才招聘公告,共招聘在编人员11人。聘用企业兼职教师109名,建立了专兼职教师业务档案,聘请2名外籍客座教授。学院与滁菊研究所合作,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滁菊园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开展建设工作,积极进行滁菊的栽培和研究工作。在兼职教师培训方面。2017年,安排9名兼职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60多名兼职教师参加网络在线培训,有力促进了兼职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兼职教师教科研方面,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打造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教学团队,积极组织兼职教师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
8.RW-11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2017年,学院信息化建设总预算投资1300万元,其中,学院一期投资557万元重新规划建设了校园光纤主干网络,以网络控制室为中心,到每幢建筑物预埋了含有48芯的地下管道,实现学院与三大运营商共享光纤资源,美化了校园环境;完成了校园网络升级改造,实现校园网络有线无线全覆盖;布置了锐捷的SAM系统,实现有线无线统一身份认证,师生可以自由选择电信、移动或联通的网络服务,并且上网行为可管理、可控制。根据学院应用需要,一期投资743万元,结合保卫处、总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等有关部门意见,完成校园监控系统总体建设规划和建设任务,为校园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完成学工网升级改造、移动数据报告平台,启动网上办事大厅、应用系统集成项目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改造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早在2011年,学院即制定出台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办法,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分工。充分利用教育部提供的平台,做好每年的数据采集与管理。2017年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充实了管理队伍,优化了工作流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9.RW-12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强化教学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落实信息化教学,学院2017年在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学院于2016年购买了110门课程的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共有540名教师注册在网上培训,491名教师取得培训证书。二是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今年安排485名教师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形式为网络化学习与现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发展能力。三是开展慕课和微课培训。安排专业课教师赴省内外参加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并返校为本校教师培训。四是通过积极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五是探索建立信息化教学团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团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团队建设带动人才建设。
10.RW-24开展建设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学院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在理论研究上,经贸系宋君远副教授的《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2017年高校科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在实践探索上,2016年,学院与武汉汇众聚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汇众聚成互联网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学院整体规划投入900万元,其中企业投入400万元,在理事会领导下开展办学活动,内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平稳,校企双方按投资比例分成,是我们对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的实践探索。于2016年当年实现招生,招录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学生202人,2017年招收新生155,在校生共357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学院共开发校企合作特色教材12部,按照“HBL”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以互联网学院学生为主体的校企实战训练中,学院453名学生共为合作企业实现8.28亿元的营业额,较2016年,提升近6亿元的销售业绩。
11.RW-28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学院设有成人教育学院,2017年,学院开展学历教育530人。学院设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开展85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项目,2017年开展非学历教育6985人次。
12.RW-31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落实和扩大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学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支持高校面向社会依法依规自主公开招聘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编制文件政策规定,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学院机构编制的申报和重新核定工作,积极争取公开招聘和党政管理干部配备的自主权。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2017年面向社会依法依规公开招聘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11人,通过公开竞聘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任用了一批干部。
13.RW-35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活动;建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学院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社区教育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社区联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贡献。一是开展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学院充分利用宣传栏、海报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新媒体等多种媒体进行立体宣传,在全院倡导志愿精神,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本年度,学院将青年志愿者协会更名为“小青亭”志愿协会,并利用学雷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节日走进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二是学院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面向企业职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安全特种作业人员、在校学生等开展类型多样的技能培训,本年度共开展各类培训9245人次。同时为企业和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本进一步扩大鉴定工作范围与规模,本年度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鉴定3010人次。三是积极发挥科协在区域发展中作用。2017年,学院开展了 “科技活动周”,组织了“科普”进社区、学院科技产品展演、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并收到滁州市科技局、滁州市科协的充分肯定。四是鼓励教师参与老年大学教学活动,2017年,推荐学院一名文学博士、副教授为老年大学开设《诗词赏析》课程。
14.RW-37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学院建立了专业设置于产业技术进步动态调整机制,2013年以来,停止文秘、汽车车身维修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光伏材料制备技术等12个专业。2017年,学院新申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560610)、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代码:560707)、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代码:530304)和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30702)等4个新专业。为适应产业技术进步的课程体系、标准、资源开发及教学实施改革的情况,人才培养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建设情况,院校与行业、企业人才供需平台搭建及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预测的情况等。学院还参与了商务部行业标准《商贸企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规范》、中国模具协会《模具专业建设标准》等国内专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15.RW-38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人才。学院制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滁州经济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专业板块,加大师资、设备、实训场地的投入,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人才。2017年,学院培养输送3450名毕业生,服务滁州市和安徽省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
16.RW-39优先保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制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围绕滁州经济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专业板块,优先保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产业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2017年学院45个招生专业均修订了学分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每个专业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场地与校外跟岗、顶岗实训基地,保障教学需求。2017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6.8%。
17.RW-40加强现代服务业亟需人才培养,加快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学院制定了“加强现代服务业亟需人才培养,加快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工作方案,明确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围绕工作任务,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滁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新专业,改造旧专业。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新申报的空中乘务和物流管理两个新专业的投入,改善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条件,二是停招了招生情况不好的金融保险专业。三是加大专业改革力度,为加大对现有专业实践教学的推进力度,学院继续在会计专业开展阶段性模拟实训教学,在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金融保险、商务文秘开展为期半年的跟岗实习,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快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四是引入校企合作,学院先后引入徽音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汇众聚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培养财经、商贸类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对现代服务人才的需求。
18.RW-42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学院,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怡创学院建设顺利,完成预算投资672万元(其中学院投入367万),运营中心已于7月完成建设,正式启用。怡创学院平台的服务面向包括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工商企业管理、会计、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动漫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涉及在校生近7000人,惠及学院62%的在校生。圆满完成省市两级“众创空间”和“创业学院”申报工作;定期组织举办创新创业专家大讲堂和创业沙龙。学院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和创业项目申报工作,2017年共立项在校学生院级课题人文社科项目15项、自然科学项目20项。(科研经费1000元/项);新申报创业项目10项,通过评审入驻孵化基地6项。11月,学院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2017年年会,并当选副会长单位。
学院建有2000平方米的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创新教育专任教师5人,兼职教师15人。2017年新入住孵化基地团队7个,创办企业1家,吸纳高职学生创业人数61人,参加创新创业活动1000余人次,创新创业成果31项。<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20font-family:仿宋;color:#月,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团省委共同主办的“昆山花桥杯”第十二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学院代表队分别获得“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金奖)”、“安徽省大学生创客之星(金奖)”,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
19.RW-43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学院实施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改革,自2016级学生起全面推行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弹性学制,2017年,学院又根据2016年的运行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再次修订;将学生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分别折算为学分,2017年,学院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当年在校学生立项人文社科项目15项、自然科学项目20项,由学院划拨专项经费予以资助,并出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课外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将学生承担科研项目纳入学分认定序列。学院执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机制,在开学报到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除外)。学院2013年建立了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扶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2017年,学院采购超星尔雅公司的网络资源课程,其中包括17门创新创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学院支持学生休学创业。
20.RW-44地区、有关部门整合发改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高等职业院校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院建有创新创业学院,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资助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开展SYB、KYB创业培训、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引进优秀企业家进校园结对帮扶学生创业。2017年,学院建设怡创学院经费投入到位,怡创学院正式运营;市科技局支持建设经费20万元建设学院众创空间。
21.RW-46加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滁州市历史文化悠久,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传统工艺技能以及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娱乐活动中的文化艺术技艺丰富,“十二五”期间,滁州市长城影视基地建设启动并顺利推进,经过深入调研学院决定通过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和传播与策划等专业与滁州当地影视剧表演、歌舞表演、太极运动文化以及美术绘画与设计、书法和收藏等专业技能方面挖掘潜力,以此联系社会,服务于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服务于人民的文艺和文化事业。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级示范校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出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但是与地方文化艺术工作者之间还存有距离,特别是在学习和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地方文化艺术(特色)传统文化方面缺少延续,包括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传统工艺技能以及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娱乐活动中的文化艺术技艺,例如硅产业中的玻璃器皿设计文化、凤阳凤画技法、凤阳花鼓戏、扬剧、全椒天长特有的玩具产业文化、滁菊品味文化、竹笔书法艺术以及各类藏品收藏艺术等等。与滁州印刷技术协会深度合作,成为协会副会长单位,融入印刷出版发行行业,借力拓宽现有专业建设,同时把服务地方印刷出版企业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滁州印刷协会现有会长级单位10家,常务理事单位40家,会员单位109家,为提高学生在艺术学科不同专业的业务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同时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服务的社会文化意识。与滁州当地收藏名人合作,建设酒具收藏馆,把收藏文化引入校园,了解收藏项目立意策划、藏品艺术资源整合、产业或市场化运营服务等等链环,形成“实习”功能的服务性文化协作,进一步开阔学生学习内容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服务意识。前期学院投入近20万资金,主题展馆的设计、施工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与地方太极协会合作,开展“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从活动组织和实施情况来看,获得了地方协会和校园师生的一致肯定,为校园健身运动提供新的精彩。立足地方特点,联络地方戏曲单位,因滁州地域特征,处在江淮文化之间,兼具淮扬文化和徽派文化。本年度成功举办“2017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校园”活动,由安徽省黄梅剧院带来的"明日之星《黄梅金曲演唱会》精彩斐然。徽风皖韵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对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11月,学院与滁州广电局、华夏文广传媒集团签署三方合作协议,三方在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科学技术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服务影视、动漫、传播与策划等专业人才培养。
22.RW-50完成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修订工作。学院制定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章程》,报经市教育体育局核准。在日常办学活动中,能严格按照章程办学。
23.RW-51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参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设立学术委员会;一批(不少于20%)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制定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定期开展学术评议、专业评价等工作,研讨学院科研、学术等方面的管理规定,评审推荐申报科研项目。
24.RW-52巩固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2017年11月,学院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和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的通知》(皖教秘高〔2017〕167号)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审核,明确分工职责,重视定量分析和客观数据支撑,引用第三方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专业机构麦可思《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数据,精选学院在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主动服务地方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梳理学院教育教学特色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全面体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并于按省厅要求的时间节点上传报告至“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版块,按时按量完成年报编制任务。
25.RW-53加强分类指导,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学院于2017年4月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印发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并与5月18日召开了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启动动员会议,全面实施诊改工作。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学院先后转发了教育部、教育厅的诊改工作实施方案,邀请高职高专诊改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洪志同志来校做专题辅导报告,并选派7批23人次参加各类诊改培训,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诊改工作,学习了解诊改工作内涵实质。为确保诊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学院先后印发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细化方案》《关于做好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第二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于9月和10月召开两次诊改工作会议,推进诊改工作。11月,学院召开院长办公会议,专门全体听取诊改办及7个工作组的汇报,研究部署诊改工作。目前,学院、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层面诊改工作正按既定方案顺利推进,目标链、标准链梳理完毕,制定、修订各类制度38项,“8”字螺旋诊改机制逐步完善,完成2017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采购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师资管理、党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升级教务管理软件,学院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
26.RW-56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学院制订了教师分类管理办法,对教师进行分类评价改革,教师按岗聘用、竞聘上岗。
27.RW-57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 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学院制订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学院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并要求55岁以下的教授为大一、大二等低年级学生授课。
28.RW-58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支持相关研究工作;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门教育研究机构,开展教学研究。学院设有职业教育研究所,有专职人员4人,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学院办有学术期刊《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定期刊发学术论文。学院退休教授张健同志被教育部职教研究所聘任为专职研究院,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9.RW-59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学院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就业能力标准》,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把辅导员纳入学院年度招聘计划,不断充实队伍。二是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除组织广大辅导员认真学习“标准”外,还要求各系组织辅导员学习研讨交流,深入领会。三是本年度举办了辅导员主题班会和案例评选的征文活动,借以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四是组织系部书记和部分辅导员外出交流学习、考察。五是按教育厅培训计划,选派12名辅导员参加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六是开展学院年度优秀辅导员评选,并积极推荐参加省级优秀辅导员的评选。
30.RW-60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高职院校按师生比1:200配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队伍,团学干部和广大教师队伍,调动其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业余党校团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等相关阵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学院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计划用于招聘新任辅导员以充实队伍。在专职辅导员生师比略略不够的情况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以保证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点到面。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新生入学心理筛查,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治,健全心理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大力开展形式多种丰富多彩以“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为抓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1.RW-61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着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了德育工作委员会,设立思政部,专门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7年,学院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通过课堂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月19日,教育部专家来学院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指导,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
32.RW-62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学院成立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委员会,设有保卫处,定期开展安全稳定工作检查,学院建有安全稳定、突发公共事件、地震火灾等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队伍,并经常性开展演习演练活动。学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审批报备制度,对报告人及内容进行意识形态审查。学院建立了学院信息报送渠道,建立行政人员值班制度、辅导员进寝室值班制度,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学院成立后勤工作委员会,对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开展检查排查,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33.RW-63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成立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主任的学院体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学院体育教学部单独设置,负责统筹开展学院体育工作的各项管理职能。制定了学院体育工作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并纳入了学院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学院严格执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必修课学时为108。学院体育部深化课程改革,将原2学期普修,1学期选项的课程模式改为全部3学期选项,增加了手球等选课项目,使得体育选课项目达到17门,每个班级人数平均约为30人,针对体育课程特点,修改了考核办法,将心肺功能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占分数权重为30%。2017年学生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运动成绩喜人,全年共举办院级单项体育竞赛10项,成功举办了院第十四届运动会,协办了安徽省大学生足球比赛,继续推进届校园迷你马拉松活动,校园十佳运动员评选,优秀体育社团评选等活动,学院体育类社团数量达到21个,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见成效。运动竞赛成绩突出,院足球队获得省大学生联赛的高职组冠军,在安徽省安徽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乙组团体总分包揽三项冠军,安徽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乙组男子团体冠军,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丙组100米、200米两项第四名,第三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健美操锦标赛三项二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大学生排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女子乙组第三名,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乙组第二名。学院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5月份圆满完成了滁州市公务员招考警察职位的体能测试工作,10月份组织、承办了滁州市银行业协会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康佳集团职工运动会等赛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显著,2017年完成上传教育部数据平台10448人有效数据,学生及格率95.1%,及格率比2016年提升5%”。学院积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2017年学院启动工程预算4500万元、建筑面积17000平米的风雨操场项目建设,预计2018年12月竣工。同时,学院注重健全体育保障机制,对于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运动员,采取强制体检制度,外出参赛选手必须购买运动伤害意外险;体育教师在工作量计算、晋职晋升、学习培训等方面均享受与其他教师同等待遇。
34.RW-64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不断充实完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标杆,引领风尚。通过大力支持社团建设,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本年度,学院建设完成了荷塘人工湖、绿篱文化长廊、学生后勤服务中心、美食梦工厂等项目建设,绿化了美化了4处景观,建有学生社团52个,参加人次逾5500人,志愿者总队一个,分队8个,志愿者人数达11000余人,参与市级及其以上活动逾5000人次,在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昆山花桥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创新组、创业组金奖各1枚,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体育社团成绩优异。在省内各项比赛中屡屡取得佳绩。学院还不断拓展,优化公选课,本年度先后开展30余场专题、人文艺术讲座,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
35.RW-65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养成。目前校内外实训基地总数212个,校内实训基地95个,建筑面积26122平米,实习项目总数350个,校内使用2,546,550人时数,社会使用人时数18640。校外实训基地117个,实训项目数163个,接待学生4028人。修订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优化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加强课堂规范建设。2017年,组织了4300余名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含部分2+0.5+0.5专业的跟岗见习),让学生深入到行业企业开展实践锻炼;学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及全国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取得新的成绩。共组织参加国家、省级竞赛项目78项,187名选手参赛,承担竞赛指导的教师达234人次。参赛团队共获国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省赛一等奖13个,二等奖23个和三等奖35个。其中在今年四月份集中举办的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全院各系部121名学生参加了29项赛事,参赛团队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8个,2个团队晋级全国大赛并分别获三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二)落实承建项目建设工作。
1.XM-1骨干专业建设。
(1)机电一体化专业。2017年,根据学院统一布置,修订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构建“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对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寓学于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博世—西门子公司合作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顺利推进,与全柴集团合作的“卓越人才培养”试点班开课。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上,建有《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VB语言与应用技术》等精品课程。其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在建项目,建设成果显著。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安排1名骨干教师国内访学、选派6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其中1人赴台湾参加机电类骨干教师培训;通过进修、企业挂职、专项技术培训等措施,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委员会,聘用1名具备高级职称的校外专业带头人、3名企业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工作;学院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项,对相关企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400人次以上,为对口支援院校以及兄弟院校培训师资50名。依托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面向社会、企业及在校生开展技能鉴定300人次以上。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建设上,根据专业诊改工作要求,继续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项目开发;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开展实训,编写自编实训讲义,结合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进行岗位调研与研讨,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室”建设设备已全部到位,并验收完毕;“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改善性建设招标完成,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扩建”招标完成,设备已到校;“工业机器人仿真实验室”已经建设完成;综合PLC和电工电子实训室改建项目完成。新增1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2017年,学院一共投入约216万资金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教师教、科研情况,2017年,本专业教师目前共发表论文24篇并获2项目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专业教师获得院级重点科研项目规划课题1项、一般科研项目2项、院级精品课程项目1项、院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3项;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院级人才项目”中“专业带头人”及“优秀专业骨干教师”项目立项。滁州市人社局牵头在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机电工程系目前的机电类专业群开设专业有3个: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2017年招生331人,有7个订单培养班共98人,2017年本专业毕业339人,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生一共有939人。2014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2%,2015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4%,2016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4%,平均就业率为93%以上。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与博西华公司成立了“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并在11月举办“校企合作二十周年庆典”;与上海奥迈公司共建“机器人实训、培训基地”为机电、自动化类专业学生提供第二课堂专业实训;全柴集团是我机电专业“学徒制”试点单位,已经开班,首批毕业生即将毕业。 2017年3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参加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荣获三个“三等奖”。6月,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院机电专业代表队的作品《高防护等级的卡车邮箱设计》荣获科技发明制作类二等奖。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学院统一布置,在2016级方案基础上,修订2017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上,校内建筑技术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包括16个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在校外建设实训基地16个,包括物业管理专业与中铁建(北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签订的中铁班合作协议。成立造价、监理工作室并正常开展工作。制定建筑技术综合实训馆参数;制定建筑实体模型招标参数;制定测量实训室扩建参数并采购一批仪器;制定BIM实训室招标参数;制定理实一体化教室参数;制定仿真实训室参数;制定市政道桥实体模型招标参数。目前正建设建筑技术综合实训馆土建部分框架已经封顶,其内部设施投资966万元,即将进入招标采购阶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暑假安排18名专业课教师赴企业顶岗,有8人次参加国培省培、会议及其他培训。2017年申报获批院级专业带头人1名、优秀骨干教师2名、教坛新秀一名。有5名教师在晋升副教授职称,双师型教师已达28人,其中高级6人,中级16人,初级6人。在教学、科研、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方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4项,院级重点科研课题1项、院级科研课题一项,获批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立项院级资助出版教材一本,获批职教集团重点教研项目一项,院级教研项目五项。在行业培训服务上,2017年总共开展各类人员培训14655人次,合计50463人·天。其中,1月“三类人员”培训,共805人(A类102人,B类295人,C类408人),4天,计3220人·天。4月“三类人员”培训,共582人(A类100人,B类142人,C类340人),4天,计2328人·天。4月,特殊工种培训,594人(电工125人,焊工98人,架子工107人,司索信号工82人,起重安拆182人),3天,计1782人·天。5月“八大员”培训,共1978人(土建施工员904人,装饰施工员157人,土建质量员295人,装饰质量员147人,机械员192人,材料员283人),4天,计7912人·天。7月非国有企业职称继续教育职称继续教育培训7074人,3天/人,持续14天,计21222人·天。8月“三类人员”培训,682人(A类82人,B类120人,C类480人),4天,计2728人·天。8月特殊工种培训,489人(电工123人,焊工119人,架子工95人,信号工70人,起重安拆82人),3天,计1467人·天。9月“八大员”培训,2451人(土建施工员266人,市政施工员339人,装饰施工员80人,设备施工员77人,土建质量员244人,市政质量员348人,装饰质量员87人,设备质量员78人,机械员134人,资料员256人,材料员221人,劳务员201人,标准员77人,各类补报43人),4天,计9804人·天。在招生及就业创业上,2017建工及2017建工五年制报到新生197人。2017届建筑工程技术毕业人数422人,截至2017年11月,已就业395人,就业率为93.6%。
在省级以上大赛获奖方面,学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项目获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项目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项目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骨干专业布点及规模情况。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校生共169人,15级60人,16级35人,17级74人。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调研基础上,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时修订2017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也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研发方法,并把企业研发方法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完善行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岗位特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初步构建形成了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面向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本年度继续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手段研究,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完成了《单片机应用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校企合作项目导向课程。另准备申报《物联网综合应用》和《Zigbee无线传感技术》两门项目导向校区合作课程改革。骨干专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2017年新建两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智创空间工作室、物联网应用实验室。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把创意付诸实践,建立智创空间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开源的软硬件,DIY项目作品,该工作室不仅服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也能够为信息工程系的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实践基地。与合肥凌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推荐部分同学进入企业实习、培训等,企业工程师也定期到校内进行技术培训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通过学历学位进修、定期培训、不断促进团队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本年度,选派1人参加国培项目;李兰兰老师在南京邮电大学完成省人才国内访学项目;1名老师进修获得博士学位;1名老师晋升为副教授。本年度还积极组织教研室内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暑期选派刘青等5人参与苏州创飞无人机企业顶岗培训;选派吴昌雨等3人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团队成员中,有2名老师获得高级“双师型”教师认定。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情况。本年度,团队成员积极申请和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其中获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获批校级重点项目3项、校级资源共享课程《PCB设计与制作》1门,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横向科研项目研究方面本年度结题一项共计到账10万元,另新申报一项,目前已经到账20万元;本年度团队成员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获国家专利6项。骨干专业招生及就业创业情况,2017级招生74人,比2016级增加111%,2014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达到98%,2015级在学院孵化基地注册成立公司2家,创业率达到5%。骨干专业师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获奖情况等,通过参加全国和安徽省物联网职业技能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增强了专业综合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2017年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获奖情况包括:获得安徽省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一项; “TI”杯安徽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 “凌翔杯”安徽省机器人大赛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安徽省物联网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7年,根据学院统一部署,修订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3D打印和快速成型实训室已经建成,今年投入教学使用。16模具专业、16模具专业学生陆续开展实习。并且在16级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正式开设了《产品设计与快速成型》课程,将对模具专业在3D打印和快速成型技术方面进行系统地培养。确定滁州舜宇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明光三友电子公司、秦轩汽车科技(天长)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并与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在模具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模具教研室主任龚厚仙副教授和数控教研室主任疏剑副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多种培养途径,提高专业带头人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能力。选派龚厚仙参加了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程图学课程委员会主办、安徽省工程图学学会承办的“《机械产品三维建模系列标准》和《全系列专业制图国家标准》培训班”。推荐疏剑参加国内访问学者赴浙江大学研修一年。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还积极投身实践教学,亲自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龚厚仙、疏剑指导学生参加2017年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一个、单项三等奖三个。疏剑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三等奖。11月,疏剑副教授被评为院级专业带头人。二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7月,廖玉松教授参加了“2017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CPS)暑期高级师资研修班”,杨章林老师参加了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2017年暑期“创新创业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水平。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2017年8月,谭邦俊老师赴合肥参加安徽省知识产权局举报的“第十一期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实战培训班”学习。通过培训,谭邦俊老师明确了专利撰写之前的专利检索和分析流程,开拓了视野,为后续专利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2017年,谭邦俊老师获得“模具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杨军、姚芳老师获得“模具工”中级级工职业资格证书。2017年8月,汽车工程系引进了两名硕士何凯、胡斌充实到教师队伍,为了促进他们成长,汽车系分别指定廖玉松、疏剑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实行“一对一”指导。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模具专业在加大新技术推广,新增开设《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加强核心课程的优化于改造,将《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改为《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案例更体现专业特点,增加授课内容和专业的贴合度。课程中引入模具工专业资格鉴定考试标准。2017年6月为15模具专业学生开展了一期“模具工” 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模具教学团队参与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教学资源库工作,谭邦俊老师2017年4月参加了建设工作会议。模具教学团队共完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微课”案例15个,机械设计教学视频40个。范丽丽老师的微课作品获得学院微课大赛二等奖,谢欣老师的微课作品获得学院微课大赛三等奖。教科研情况,模具专业获得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1项,模具专业教学团队立项院级优秀教学团队、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张信群教授代表学院申报主持国家标准“冲模 耐磨板 第1部分:A型”的制定工作,经“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同意学院作为 “冲模 耐磨板 第1部分:A型”的第一起草单位,主持本标准项目的制定工作。2017年4月和8月,张信群参加了该标准工作组的编写会议。目前,该标准已经定稿,在年底的“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已获得通过,将上报国标委待批。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2017年暑假,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均赴企业开展了两个月的实践锻炼。2017年9月起,学院选派李立蔚老师赴滁州市金凯达电器装饰有限公司挂职一年,参与项目研发和产品设计工作,这一举措将极大提高我院教师的实践能力。2017年11月,有滁州市人社局和经信委组织的全柴集团工程经济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正式开班,计89人,由张信群、疏剑、谭邦俊授课,圆满的完成了培训任务。模具专业招生和就业创业情况,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7年招收56高职学生,同时招收滁州技师学院、安徽机电工程学校的50名五年制模具专业学生,他们完成了前三年学业,进入我系继续学习。2015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生100人,2016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生65人,目前合计271人。根据麦克斯2017年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6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的就业率为100%。模具专业团队还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模具专业学生在省级级各类大赛上获奖情况,2017年3月,模具专业学生参加“2017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获得“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获得“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 赛项三等奖两个;获得“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技术改造” 赛项三等奖一个。参加2017年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一个、单项三等奖三个。参加2017年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机制。2015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全部85名学生将从9月起进入模具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岗实习实践活动。经过汽车工程系与企业多次洽谈,最终确定了滁州舜宇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明光三友电子公司、秦轩汽车科技(天长)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并与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6月15日上午,汽车工程系召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跟岗实习动员大会。11月底,2015级模具专业所有学生均顺利完成了在企业的实习任务返回母校,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已自愿与企业签订了协议,愿意在企业长期工作。承办安徽省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班,2017年度安徽省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项目——“模具设计与CAE分析”在我系顺利开班,来自全省各高职院校和安徽技师学院的2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是今年全省高职院校唯一的模具专业师资省培项目。培训期间,邀请了UG公司喝武汉益模软件公司的工程师来校授课,开阔了学员眼界。还组织了15名学员参加了“模具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考核。培训顺利结束,参训教师普遍表示满意。
(5)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安排4人次参加2017年省培项目,2人次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与汽车流通行业产教融合论坛”学术会议。在教学科研方面,立项省高校优秀青年热菜支持计划项目1项、院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重点教学该项目1项、资助教材1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重点改革课程1项,院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截至2017年底,《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机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四门课程立项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或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在技术服务方面,2017年3月至6月,与学院成教处合作,对滁州市民政局安排的19名退伍军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汽车维修技能培训。2017年上半年,汽车教研室6名专业课教师被滁州市翔鹰汽贸有限公司聘为专业技术指导。在技能大赛方面,2017年8月,张婷婷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二届智能汽车竞赛(安徽省赛区)二等奖。
(6)应用化工专业。在学院部署下,完成了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含五年制)的修订与完善工作,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实验资源建设项目-《工业分析技术》课程、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流体输送与传热》建设中。实践教学建设,分析检测中心、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化工生产技术实训中心、化工仪表自动化实训室等4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持续建设中;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家。师资队伍建设,暑期共有9名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应用化工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高校自科研究重点项目1项,立项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大赛获奖情况,荣获2017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分析检验”项目二等奖和三等奖。
(7)工业设计专业。骨干专业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双师比例,目前团队成员的双师比例由原来的40%达到60%。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方面有了一些突破(如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化与工作室的融合)。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意识明显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对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并积极申报院级项目化课程、案例教学课程等。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加强了硬件和软件建设,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和考核等。骨干专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校内成立了4个校内实训基地(德力产品研发中心、小家电设计、模型制作、玩具设计工作室),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了项目的开展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在筹划在建一个产品快速成型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目前正在和中至信家具设计企业联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共15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11人,校外兼职教师4人,副教授4人;80%具备硕士学位;院级教坛新秀2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通过培养和引进,使本专业教师队伍在年龄上实现老中青相结合、职称上实现高中相初协调。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情况。团队成员立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1项,院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教学名师2项、教坛新秀1项、教学成果奖1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人才项目2项;公开发表三类论文4篇。骨干专业招生及就业创业情况,工业设计专业2017年招生人数57人。2017届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为28人,就业率为100%。骨干专业师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1个、安徽省大学生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安徽省技能大赛服装分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赛安徽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6项。
(8)电子商务专业。在学院统一部署下,电子商务专业修订了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学院与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深圳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校行企”三方共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怡创学院”,共计投入资金672万元,其中校方投入367万元,企业方投入305万元。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为电子商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模拟实训平台搭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7年,我院与安徽徽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我院提供工作场地,基地的软硬件均由企业方投入。共计投入客服工位150套,投入金额60万元。2017年,学院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其中1名教师参加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境外培训,6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企业培训,培训费用均及时予以报销。骨干专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2017年,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深圳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校行企”三方共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怡创学院”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按计划稳定推进。我院与安徽徽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共计投入150套工位,基地建设已完成。2017年电子商务专业与上海普谨特信息有限公司和京东南京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选派优秀实习生赴上海和南京进行跟岗实习,实习效果良好。师资队伍建设情况,2017年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继续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架构与工作机制。专业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由行业、企业和院校教师参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在校内举办多场专业讲座。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宋君远老师主持了商务部行业标准《商贸企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规范》编制工作课题《创业创新教育管理规范研究》并顺利结项。团队成员申报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1项、市社科联课题1项、省职成教学会课题1项、院级重点改革课程2门,共发表论文7篇,其中一类论文一篇,三类论文3篇。有1人晋升正教授职称。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情况,2017年10月,学院与安徽徽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安徽徽音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建设150个座席的淘宝客服中心,满足我院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跟岗实习工作要求。2017年“双十一”活动期间,我院经贸系2015级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及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共482名同学参加了安徽徽音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与合作商共同完成订单交易额达8.86亿元。2017年校企合作单位滁州致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本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16次,共计32个课时。安排多人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培训及实践大幅度提升了学生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骨干专业招生及就业创业情况,根据麦可思报告统计,本校2016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82%,在我院所有专业中排名第二,远高于学院平均值71%。本校2016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是37%,排名第一,远低于学院平均值57%。主要就业岗位为电子商务专员。主要专业核心课程重要性测评为85%,满意度为74%,位居学院所有专业第二名。本校2016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是94%,名列所有专业第一名。本校2016届电子商务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100%。2017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7%。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共招收新生153人。骨干专业师生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获奖情况,电子商务教师宋君远在2016年11月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办的全省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教工组第一名,获得技师职业资格。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曹娜获得职业院校学生组第三名,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我院获得竞赛优胜奖。本专业同学在2017年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
2.XM-2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1)校企共建丽普机械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本生产实习基地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总工位80个,设备总价值3000多万元,拥有数控实训中心,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模具拆装实验室,注塑车间,80%以上的实训室和设备设施能进行生产性实训,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开展社会培训和企业生产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专职实训指导教师9人, 兼职实训指导教师15人。完成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制定,完成了机制体制建设。企业投入资金23.8万元,企业完成了实训基地场地改造,企业投入资金16.8万元增购两台注塑机,为模具专业的注塑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我院成教院合作,为滁州全椒柴油机厂在职职工提供数控操作工提供50人培训和铸造技师30人培训,32人的机修技师培训,完成了学院1340人的数控实习任务。为我院9名学生参加数控维修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数控技术大赛提供培训与指导。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18项,有3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完成了131人的加工中心中级工的技能鉴定工作,51人铣工中级工技能鉴定工作。完成了2018年精密测量实验室的申报工作。完成了《数控加工技术》核心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并将《数控加工技术》教材的书稿发至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准备出版。辅助完成了安徽省中职学校暑期模具专业教师培训工作。完成了《UG建模》核心课程教改的申报工作,并将《UG建模》申报成院级精品课程。选派两名教师参加了3D办组织“2017 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CPS)暑期高级师资研修班——暨面向中国制造2025 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试点示范工作交流研讨会”。2名教师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2017年学术联合会”,并进行广泛的学术学术交流。完成了1号实训室设备检测和设备维修标书制作2号实习车间维修招标标书的制作,并挂网公告。加大了教师培养力度,今年项目组成员有两名教师到高校访学,一名教师下企业锻炼,项目主要负责人王晓明获得滁州市先进制造大师工作室立项,疏剑老师获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称号。核心课程根据丽普机械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控制申请编写校本教材《PLC可编程控制器》系部在实训基地的帮助下,技能大赛成绩显著,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4项。另获团体二等奖,杨苗苗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度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学院投入41万元,滁州丽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40.6万元,合计40.6万元。
项目整改,继续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与硬件建设;有效开展各类生产性实训项目,完善基地运行制度;加快实训课程建设和实训教学改革;继续加强实训队伍人才建设,特别是加大企业技术人才引进;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对企业、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加强与企业技术课题合作,加大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项目特色,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为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典型案例。强化了学院服务功能,发挥辐射作用。为教师产学研合作提供物质保障。
(2)园艺生产性实训的基地建设项目。园艺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滁州本草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经过一年多的校企共建,其实训条件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校外辅助基地,联合滁州绿泉生态有限公司、滁州龙泉园艺公司共建苗木生产实训区、蔬菜果树实训区;校外基地采用企业建设,企业为学生提供季节性生产性实训,部分实训耗材学院提供,实训产品归企业的模式。
项目建设具体措施及内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分区建设,校内基地主要完成总体情况有:已规划建成设施大棚生产区、花卉繁殖生产区、露天实训区(蔬菜、花卉)、盆景实训区,共计5000m2左右。其中露天实训区及盆景实训区为2017年新建,面积共计650m2。新建基地露天实训区的道路、灌溉系统,具体有新建陶土砖道路100米,面积150m2;新建灌溉系统100米,安装移动喷灌喷头5个。这些极大方便露天实训区的种植管理。露天实训区土壤改良与平整工作,通过旋耕机翻整,增施有机肥,人工分区平整等工作,使得露天实训区的区划合理,土壤质地有了些改善,为生产性种植实训提供肥力基础。日常大棚维修工作,确保生产性实训工作开展。2017年度曾因两次灾害天气,造成大棚的局部严重破坏,更好塑料薄膜1次,更换防虫网1次,更好拉杆等构件1次。日常实训耗材购买及日常管理工作。2017年度,采购各种鲜切花、种子、化肥、农药、花盆等以满足实训需要。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于校内基地面积有限,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2017年度,先后学校先后与滁州绿泉生态有限公司、滁州龙泉园艺公司签订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联合滁州绿泉生态有限公司共建苗圃生产性实训区10亩,签订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整修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实训内容;联合滁州龙泉园艺有限公司共建蔬菜果树生产性实训区10亩,签订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绿色蔬菜、无公害果树生产实训。
投入资金、场地、基地建设绩效数据,2017年度校企共投入建设经费52万元,其中,学校共计投入约32万元:用于新建新建盆栽展示区、修建道路、改良平整土地、购置花卉苗木、花盆肥料、新建露天实训区、维修大棚、教师培训进修、教研科研等;共建企业共投入约20万元。具体各项如下:新建校内多肉植物繁殖区600m2(新建5个大棚)、改建校内多内植物温室展览区(面积100m2)、维修基地入口道路、维修大棚及基地灌溉、多肉植物繁殖20000株以上、购买盆栽花盆、营养土等。校外共建企业:滁州绿泉生态有限公司,落实苗圃生产性实训基地15亩。滁州龙泉园艺有限公司,落实蔬菜、果树生产性实训基地15亩。
基地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新增兼职校外实训教师3名(滁州本草科技有限公司张维扬、滁州绿泉生态有限公司江文林、滁州市金戈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戈建中);专职教师中有2名院级教学名师、1名院级教坛新秀、1名院级优秀教师、1名院级师德标兵、1名院级优秀骨干教师(、5人成为安徽省高职“中级”双师型教师、1人参加安徽省高职院校双师培训、3人参加暑期企业锻炼、1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园林园艺类专业传统造园技艺(盆景叠石造山)师资培训、3人参加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2人赴国内院校进行访学。2017年度,项目组成员发表三类核心1篇,三类论文4篇,四类8篇。指导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规划课题立项2项。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2017年4月,联合共建企业举办滁州市首届多肉植物展,设有技术交流、组合盆栽、多肉植物绘画等活动; 5月,15园艺技术专业联合滁州市海威工贸有限公司举办创意插花活动,开展插花比赛、插花作品展;帮扶园林毕业生冷树恩自主创业,成立滁州绿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培训、鉴定,教学工作
2017年开展课程实训、专业实习、生产性实训等共计258学时,具体如下:
2017年开展园林施工与植物养护技术培训工作(滁州金戈园林、滁州润林),参加人数32人次。9月份开展全省全市统一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花卉园艺师鉴定人次为5人。10月份开展四级花卉园艺工技能鉴定44人。
3.XM-3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一项综合性项目,学院各部门协同努力,从组织、制度、过程等方面,强化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为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建立严密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监督,为项目建设取得成功予以过程保证;合理预算,规范使用,为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提供资金保证。
(1)健全机构,抓组织管理。
滁州市政府成立了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滁州职业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我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有关事宜,及时将资金落实到位,在师资引进和培养、设备招标采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院也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分工责任制,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设立项目建设办公室,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指导、落实建设内容,检查项目实施的情况,督导项目建设质量。每个子项目均成立以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子项目建设任务的协调、落实、督导工作。
(3)建章立制,抓规范管理。
为加强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的管理,保障建设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制定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行为,严格效果考核。通过建章立制,保证项目建设能够规范、有序进行。
(3)分解任务,抓计划管理。
为落实责任、细化任务,学院将根据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任务书的总体内容,分别编制了年度《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任务分解表》,一方面将建设任务细化成具体的项目点,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及时调整、增加适应发展需要的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任务分解,层层落实、环环相扣、逐年推进,保证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4)协调跟进,抓过程管理。
项目建设办公室制作了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题网站,大力宣传,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的建设氛围,及时展示建设取得的各项成果;定期编制建设简报,固化建设成果,通报建设进展,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协调解决问题,提升建设质量,推进建设进度;年初召开推进会、年中召开中期检查会、年末召开年度总结会,通过查资料、听汇报、现场展示成果等形式,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与指导、协调。通过经常性的检查、指导,使项目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5)强化预算,抓资金管理。
以《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721号)、《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依据,规范资金投入、资金使用、设备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程序。认真做好专项资金预算与核算工作,将项目预算纳入学院总体预算,合理编排学院年度预算及项目资金预算。设单独账簿进行核算,保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多渠道筹措经费,做到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强化业务指导,制作项目经费报销登记卡,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严格审核支出凭证。
(6)技能型专业建设进展。
一是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五引入、五对接,提升专业品质。加强对“校中厂”的管理,根据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专业实训计划。举行怡创学院揭牌仪式,扎实推进校行企三方联动育人。鼓励系部开展广泛多样的校企合作。机电工程系与上海奥迈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器人培训基地,信息工程系与苏州创飞科技公司共建无人机培训基地,经贸系与安徽徽音信息科技公司共建电子商务培训基地,这些合作项目都是由企业提供设备,我院提供场地,创新了我院校企合作的形式,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又迈进了一步。食品与环境工程系与嘉吉动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和东鹏饮料公司也开展了校企合作。机电系与博西华公司20年的校企合作成果丰硕,今年5月份被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国资委联合授予“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二是围绕滁州支柱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发展需要增设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装饰材料检测、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等四个专业,有效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三是加强对机电一体化、应用化工技术、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业设计8个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提升学院专业品质与核心竞争力。
四是评审立项动漫设计与制作、数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工商企业管理、投资与理财等5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强化建设。
五是积极推进学院专业标准建设。深入企业调研,依据企业技术进步对岗位要求,修订2017级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标准制订结合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规范教学质量标准与保障体系。
(7)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进展。
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模式三项改革。2017年学院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申报12项项目化与案例化教学课程,经专家评审批准立项建设3门;积极推广启发式、引导式、一体化、仿真、现场教学、案例、目标教学法、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立项建设幕课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录制微课视频28个,积极推进资源共享课建设;26门课程申报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学院走合作式发展道路,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
二是着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四个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造“三位一体、四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突显实践育人特色、构建“四育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与生活服务”为指导,创设“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的四育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系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学分奖励办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社团组建、大学生社会活动管理办法等,搭建学社(创)结合平台。构建以内部监控与评价为主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印发关于开展教学诊断工作通知,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监控手段,计划与麦可思公司签订协议,围绕教学过程进行第三方评价。即时发布人才培养工作(2017)年度质量报告,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三是构建“三位一体,四结合”实践育人平台。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网络平台,从“制度建设、育人场地、网络平台管理”三个方面,搭建“三个课堂一体,学教、学研、学产、学社四结合”育人平台。
(8)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进展。
学院目前教职工总数581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人,校外兼课教师27人,校外兼职教师107人。学院省级“双师型”教师143人,已达专任教师总数的31.3%。学院现有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136人,中级21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33%,中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新晋教授2人,副教授23人。学院现有研究生以上学位教师31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9%。学院严格按照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办法与标准依法审核推荐教师申请高校教师资格,现学院有教师资格教师466人,有实习指导教师证13人。2017年有11人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学院目前有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6个。为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赴企业锻炼的积极性和工作实效,2017年下企业锻炼128人,派出访问学者8人、国外培训11人、省级培训36人;支持7人进行学历进修,其中博士2人、硕士5人;公开引进的方式招聘专任教师11人,其中9人为硕士研究生;举办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暨滁州职教集团2017年暑期专业课师资培训班参训学院近50人。学院与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合作开展省级“滁菊园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
(9)技能型大学文化建设进展。
在物质环境建设上,2017年校园园林中的园林小品(文化休闲亭)、校内人工湖等项目建设完成;学院风雨操场建设论证基本完成;土木、汽车实训中心建设逐步推进等;校园环境绿化、亮化、美化持续推进。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上,2017年完成通过开展“师德标兵”、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及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一方面,制定并落实教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师德标兵”评选表彰,年度评比、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表彰,并经学院择优推荐上报、参加省厅评选。另一方面,开展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学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辅导员工作学生评议测评等,进一步规范常规工作管理与考核。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风、学风建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设学院优良校风。制定并认真落实读书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雷锋月、军训入学教育等相关教育活动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征文、名家讲坛、读书实践、树典立范等4个板块相关各项专题活动,开展“学争活动”、国防教育、党课培训、团学干培训、主题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运动会、科技创新节、社团文化节、书画比赛、球类棋艺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系列师生文体活动。在职业文化建设上,2017年完成通过企业家进校园,深入企业实地参观调研、实习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吸纳优秀企业文化;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冠名办班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创新建立互联网学院、怡创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逐步丰富和完善混合制办学体系;依托职教集团,进一步强化校企融合。持续推进学生教寝室、实习实训中心、图书馆、食堂等学生学习和生活活动场所6S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积极吸纳、融合、践行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活动。开展校运会,师生篮球、足球、排球赛以及棋类、书画比赛等校园文体活动,多项省级及以上运动竞赛取得佳绩,田径包揽男女及综合总分三项第一,汽车系运动员朱秀东在2017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男子100、200两项第四名。在地方文化传承方面,加强与地方文化部门对接,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宣讲与开发保护研究,组织参与《中国农民歌会》志愿者活动。
(10)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规范化。健全学院学术委员会、系部二级学术管理体制,探索学术委员会的高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等科研组织的作用;制定、完善各项科研制度,实现制度对所有科研工作的全覆盖,促进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调动教职工科研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将服务社会、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纳入工作考核,将科技创新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对应用开发类科研加大扶持力度,在职称评审、硕导遴选、业绩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实现科研与教学、科研与学科专业建设、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2017年已完成《院科研奖励办法》《院学报管理办法》等10项制度,立项院纵向课题25项、大学生科研课题20项、院外纵向课题18项、横向课题1项,共申请专利123项,已授权10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 鼓励、引导教职工发表与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研支撑的科研成果,恢复建设院级科研成果奖评比,指导教师参与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申报;突出科技带头人的作用,吸纳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对青年教师科技开发能力的培养,建立帮扶政策,设立中青年“科技新秀”评选计划,使青年教师在学院科技工作中的作用明显提高;围绕专业建设,整合科研力量,大力扶持优秀科研团队,并积极申报高层次科技团队建设;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学术与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科研专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管理队伍业务素养;加强科技服务网站建设,提高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加强平台建设,夯实科技与社会服务基础。面向安徽“三个强省”和“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对接创新型省份、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群等项目建设,按照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地方各级政府探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整合校内科研资源,立足省级特色专业,培育建设校级有实力、有特色的科研平台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大力建设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使实验室建设满足教学与科研双需求、实现双保障;紧密结合区域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打造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针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遇到的实际应用技术问题,加强横向课题的开发与研究,注重产学研实效,并取得一批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2017年,开展“科普活动周”、“职教宣传周” 市青少年科技作品赛等活动,完成市政协“推行滁州创新发展”资政调研工作。四是拓展社会培训范围,服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加强与人社、建设、安全等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建立灵活的面向市场的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各项在岗、转岗、下岗、晋级及安全生产特殊工种的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技术工人提升职业技能;不断开拓培训对象的覆盖面,大力开展应届毕业生创业培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职称评定提供教育服务;加强为社会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985人次、各类技能等级鉴定1534人次,协助人事局考试中心承办了1200人次的职称计算机考试,承接各类社会考试6400人次。
(11)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进展。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指导中心,明确职责、场地、管理员和经费。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统一备课、教案和教学进度,定期教研。修订学籍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6学分。编写2本创新创业教材。二是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组织10余名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讲师培训,新晋具有创新创业培训授课资格的教师3人。积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内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校内兼职教师20人。连续两年聘请10位知名企业家、创新创业带头人担任创新创业兼职导师。1对2结对帮扶20名学生。三是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怡创学院建设顺利推进,完成计划投资672万元(其中学院投入367万)。四是创新创业基金建设。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研究和创业项目申报工作,2017年共立项大学生科研课题20项(其中自科15项,科研经费1000元/项)五是创新创业综合孵化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制度健全,有9名专兼职管理员,2017年学院通过举办创业模拟实训、创办企业培训、创业意识培训等形式,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市级“众创空间”和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孵化创业项目8个;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