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老年人怎样锻炼身体体

长时间打坐後色身运动方法
长时间打坐後色身运动方法
&&&&&&&&&&&& - 打坐入门(五)
打坐或禅修者在长时间打坐或参加禅七等禅修时,因长时间打坐或调息不是很得体的情形下,色身及血气难免会滞闷,故逢此现象就要做一些色身的运动,才能保持禅修的进境。下列提供一些简单的功法供有心者参考。
二、手中乾坤对对碰:十一节动作
大拇指的基部互相碰撞36下
手掌外刀部互相碰撞36下
手腕基部互相碰撞36下
双手手指用力互抓摩擦两边经络36下
右手手刀部敲击左手虎口的合谷穴36下
左手手刀部敲击右手虎口的合谷穴36下
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心的劳宫穴36下
左手握拳,敲击右手手心的劳宫穴36下
两手掌微外翻背刀部互相碰撞36下
手背互相碰撞36下
指头用力抓放36下
全部做完手掌摩擦。常常做此运动,上半身的毛病会消除。
叁、肩膀运动: 打坐久了,头与肩膀会酸痛,做这动作会有帮助。
提肩:肩膀提起、放下,重复十八次
旋转肩膀十八次
右手握拳手垂直手肘弯屈,由前往後大力撞摆18下
右手手肘与腋窝成45度,由前往後大力撞摆18下
右手手肘与腋窝成90度,由前往後大力撞摆18下
右手握拳弯臂向上外方摆动,左手握拳向下外摆动18下
换左手轮流重复再做一遍。
四、头的运动:
打坐到一个阶段,当气冲到头部,化不开也下不来时,在头里面发胀,要如何克服?头部、胸部和喉咙的交界点叫喉轮,要技巧运动头颈部,让上下的气相通。
低头再往上,上下18下
以颈部为基准,头部左右摆动18下
头部由左往後再往右旋转(逆时钟)18下
头部由右往後再往左旋转(顺时钟)18下
以颈部为基准,先吸一口气後闭气,然後头部左右45度摆动,至不能再憋气为止。应练习到一口气可做到180下(来回算一次),做完後调息。
五、手腕与脚踝部位的旋转:
手腕旋转:
手叁阴(心、肺、心包络)与手叁阳(小肠、大肠、叁焦)等六条脉,都是经过手腕。手叁阴由胸部走到手指端,手叁阳由手指端走到头部。所以有头痛的毛病,不是处理头部,而是要转手腕,让气通後,头痛就会好的。动作简单,但对身体调理很有帮助,有时间就要多做,动的时候若感觉手很酸痛,表示身体很不健康,经络不通,起码练习做到一百五、六十下,肌肉不觉得酸痛,如此才表示身体健康。顺逆不同方向各转一百零八下。
脚踝旋转:
打坐久了,因为解溪穴常常气不够或不通,所以环跳、膝盖和脚掌会
疼,故要转动足踝处。因为足叁阳(胃、膀胱、胆)由头走到脚趾端,足叁阴(脾、肾、肝)由脚趾端走到腹胸部。故下半身的内脏器官经络都通过内踝弯曲的地方,如果肝、脾、肾、膀胱、胆、胃及生殖器官等不好的人,表示此处经络不通,要多运动。若长期打坐脚会酸痛,亦要运动此关节处。这运动最好在家里休息时躺着做比较能得力,效果会更佳。
膝盖曲起,一只脚以脚跟为中心,先依顺时针方向,用大力旋转,脚掌尖
围要大,转108下後,再依逆时针方向重复做108下。做完再换另一只脚做;两只脚要分开各别做,因为如此注意力和力道较充足。刚开始做的时候,解溪穴里的关节会很酸痛,要是做後不痛,则表示没有做对。
两只脚板平行,足掌板反方向踏下、提起,即一只脚板向下、另一只脚板向上提起,一只脚板上下算一次,如此运作108下。
回去要多练,都要做到108下不
如果作30下左右就
疼,表示脚很不健康,气不通顺,影响到骨骼肌腱、生殖器官、肝
、肾、脾等都不健康。(待续)
] [ 修行法门 ] [打坐的好处和练习方法(亲身体验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打坐的好处和练习方法(亲身体验版)
&&清肠减肥、排毒养颜、静心养生效果好!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简易打坐养生法 消除压力和烦恼提高身体灵活性
腾讯道学黄信阳道长
一般生病了,除了给用药外,还需要经常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千万别小看打坐这个简单动作,除了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几率外,经常练习还可以锻炼腿部、腰部力量,有助于全身血液的大循环,提高记忆力。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你可以试试盘腿而坐,两腿分别弯曲交叉,把左腿踝关节架在右腿膝关节处,向前俯身,保持这个姿势。如果连10分钟都坚持不了的人,那就说明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不够,平常也缺乏柔韧练习。仅需5分钟时间 即可提高身体灵活性怎样锻炼身体柔韧性呢?以下两个简单的练习动作,每次只需要花费约5分钟的时间,针对腰、臀、腿部进行拉伸,就能大幅度提高身体灵活性,轻松完成盘腿坐。1、坐姿前屈。坐在垫子或床上,双腿并拢伸直,尽可能向前俯身,双手触碰小腿胫骨,感觉到大腿后侧被拉紧时,保持15~30秒钟,休息半分钟,再做一组。为增加趣味性并测试自己的进步程度,可每次练习都尽可能使双手比上一次往前挪一点,直到双手超过脚掌的位置,胸部能够贴到膝盖为止。​2、跪姿伸展。跪在垫子上,双膝并拢,脚踝背伸,使两个脚面都贴在垫上。然后双手后撑,尽可能后仰上身,感觉到大腿前部被拉紧时,保持15~30秒钟。休息半分钟,再做一组。随着大小腿柔韧性的增强,你将能够使上半身躺在垫上。​练习一段时间 柔韧性大幅提升练习一段时间后,你的柔韧性将大幅提升。一般健身者,可以从单盘(一侧小腿贴地,另一侧小腿架在其上)开始,然后慢慢双腿盘坐,即两只脚都架在对侧腿的大腿上,上身保持挺直,双手交叉虚放在丹田处,或两手心向上,轻放在两膝上(这叫大盘,也叫双盘,五心向上,即两脚心向上,两手心向上,人心向上)排除杂念,坐20~30分钟即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南怀瑾老师:修习打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势才是(静坐七支坐法要领入门)
我的图书馆
南怀瑾老师:修习打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势才是(静坐七支坐法要领入门)
南怀瑾老师:修习打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势才是(静坐七支坐法要领入门)
作者: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打坐时肢体的七种要点:(一)双足跏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附带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二)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三)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四)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五)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六)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七)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双跏趺坐”说明:(一)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三)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的其他坐姿。“单盘坐”说明:(一)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二)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三)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其他坐姿”说明:(一)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二)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整理自《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要注意了,不要马虎随便学打坐。我问你们,你们看了我的书,我的书上告诉你们,打坐有多少种姿势啊?九十六种。那么七支坐法,佛经上怎么讲?释迦牟尼佛不是宗教喔,是科学家耶,也是大哲学家。他说历代成佛的很多,一个劫数都有很多佛,上一个劫数叫庄严劫,现在这个劫数叫贤圣劫,有一千个佛出来,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再出来的是第五位弥勒佛。《大藏经》里说明中国出几个佛,阿富汗出几个,印度出几个,佛都有预言,很奇妙的。所以一般学佛,出家在家都不看佛经,随便看了一点佛学书,就以为懂佛了。释迦牟尼说这个七支坐法在上一个劫数末劫的时代,也就是时代到了科学发达、文化衰落时,这个打坐方法失传了。所以迦叶佛末法的时候,五百罗汉在山里修道都不能成功。后来感动五百只猴子,是迦叶佛时代的罗汉变成猴子,在山上打坐示范。这五百个修行的罗汉看到才学会打坐;等他们自己得道以后才晓得这不是猴子,是得道的罗汉,故意示范给他们看的,所以才学回来这个七支坐法。第一支,所谓支是什么?支是最重要的意思,第一支是两个腿跏趺,双跏趺的时候,如果坐得好不需要坐垫了,身体可以起来(师以两手撑起全身),学瑜珈的可以跳动,腿就这样盘着,手一撑就跳过去了。这是双跏趺坐法,就是左脚放里面,右脚放外面。反过来右脚放里面,左脚放外面,也是一样交换。单跏趺就要用坐垫了,左脚在下,右脚在上;或右脚在下,左脚在上。你坐坐看自己就感觉了,假使右脚在下,身体向这里偏了,影响到左边的脑;如果是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呢?又向另一边偏了,你体会看看。这是体会啊!学啊!不是听啊!这是科学了,等于左右脑神经受到不同的影响,这是跏趺坐。但是个人身体关系,喜欢这一边,不喜欢那一边,你就晓得身体的结构已经偏向于那一面了。所以自己要端正身体。你看大家,我昨天还笑他们出家人坐惯了的,人都是歪的,没有一个正直的。如果双盘的话,左脚在里头,右脚在外面叫金刚降魔坐法;如果右脚在里面左脚在外面,这叫吉祥如意坐法。你们看佛像,学密宗这些都要懂啊!这样坐起来(师转身背对学员),由尾闾起第一到第七节,就要这样端正。这七个骨节很重要。抗战那个阶段,我在成都碰到一位有道的老修行,说他是和尚也不像和尚,穿个长袍,我去见他给他磕头,他就骂我,叫我不要磕头,那么啰嗦干什么。我们谈了很久,最后告辞要走了,我说老师父啊,你现在怎么精神那么好?他那个时候已经七八十了,我才二十几岁。他就笑,送我到门口,就说了一句话:“我现在注意屁股上面第七节的骨头。”我说师父啊,这是什么意思啊?“嘿!没事,没事!走吧!”就把我赶走了,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他。我到五十几岁以后才悟到这一句话。人到了老年,这里很重要,屁股尾闾骨上第五节至第七节,就是对应丹田的地方。老年人这里弯起来了,男女都一样。其实他当时就是告诉我,将来会碰到这个问题,可能我也不懂,他先吩咐我。我的法缘真好,所以这个要注意。两个腿一定要交换,一定要盘好,对身体有那么重要。你看密宗塑的佛像细腰身,臀部大,胸膛大。腰是直的,胸是挺的。所以昨天我还笑他们,每一个都是弯腰驼背,我现在站起来,身体还不像你们那样弯,我还可以不戴眼镜看报纸,还在带领他们搬这些东西。我在书上告诉大家,假使你们不双盘,散盘也可以。散盘不要跷腿,那样身体就偏了,要放平。如果换脚,也要放平。不过我小时候学佛,在杭州一个和尚告诉我,盘腿啊,重要得很。他说有一个和尚,夜间在外面修头陀行,在坟堆上打坐,双盘坐到后半夜以后,忽然听到吱吱喳喳,他张开眼睛一看,有些鬼跪下来就拜他。“哎呀!这里有个菩萨耶!放金光的。”他等一下坐累了,双盘变成单盘。那些鬼说不对不对,变了,亮还是亮,黄金的塔变成银子的塔,差一截了。他再坐累了,就散盘坐,那些鬼就拿泥巴丢他,说这是什么东西啊,一堆泥巴放在这里。他一听,还是赶紧把腿双盘盘起来,那些鬼又来拜了。这是当年在杭州听的故事。再说人老了,先死亡的是两条腿。假使老了你这个腿动都动不了,那不行的,生命从下面来的啊。那你说八仙那个铁拐李,还拐脚呢,那当然也可以,有方法修的,那是气的关系,全身要通的。这是第一支,最重要的。第二支背脊骨要挺,不要故意去挺,是直如一串铜钱。以前铜钱是一串一串,串起来笔挺,从尾椎骨到腰这里,五至七节都要注意。尤其到两个夹脊还阳穴这里,练武功的人,这个还阳穴对到胃、心脏,都有关系,所以一定要坐好,这个姿势不对,身体弄不好不要谈修行了。你看现在这一些中年人,背脊这里一驼,打坐就这么勾起来,完全老化了。譬如我这样一坐,我的眼睛平视不动,可以看到两边;头平面地转过来,可以看到后面一点,这一边也一样。把脸完全转到背后去,我还没有做到,如果再活几年也许可以做到了。颈部这里要这么柔软。这是说背脊骨要挺,第二支。第三个肩膀。重点肩膀要平,你们打起坐来这样,现在看着我!肩膀这样拉开平的啊!不要故意挺喔!再拉大是平的,万一手短呢?你不一定结这个手印,两手可以这样放在骻上,手太长的也可以放在膝盖上。第四支结手印了。刚才讲长短,再拿解剖学、生理学以及中医气脉的道理,这一讲很长了,所以这个基本要搞好。第五支讲到眼睛,最好是闭眼睛,古人所讲的是半开半闭,但是我的书上坚持要采用闭眼睛,因为这个时代大家用眼睛太多了,所以方法要变。第六支舌抵上颚,第七支颈椎头部摆正。上颚在哪里?你们拿手指摸摸自己口腔里上面有个凹,那个叫上颚。所以告诉你舌抵上颚,如果抵在上牙龈的后根,是不对的,还要进去一点,这个凹是穴道,针刺这个穴道没有问题的,所以叫上颚。这叫七支坐法。讲七支坐法,打坐的外形,不要听了就认为懂了,还差得远呢!至少要仔细看一下我那本《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把上面所说七支坐法的要点研究清楚。《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三无漏学,也就是完美无缺的学问。现在只说“定”吧!定”就是“戒”与“慧”的中心,也就是全部佛法修证实验的基础。换句话说,凡是要修学证明佛法的人,都要先从“定”开始。有了“定”,才能够真正达到庄严的“戒”体,然后才能启发“慧”而达到通明的境界。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依“定”力为基础,才能够达到菩提果海。任何宗派的修法,都离不开定,由此可见修定是多么的重要。不过,所谓的定并不是专指跏趺坐(俗称打坐)而言,在佛学中,把人的日常生活,统归为四种不同的姿态,就是行、住、坐、卧,称为四威仪。在四威仪中,“坐”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姿势而已。要修定的话,不但坐时要定,在另外行、住、卧三种姿态,也要能够定才行。不过,在修定开始的阶段,以坐的姿态入门,是比较容易罢了。坐的姿势有很多种,只谈在修定的方法中就有七十二种之多,而依照诸佛所说,在所有的打坐姿势中,以跏趺坐为最好的修定坐姿。用跏趺坐的姿势修得定力以后,应该注意在另外行、住、卧三威仪中,继续锻炼保持已得的定境,进一步更要达到在处理一切事务及言谈时,都不失掉定的境界,才真正算是定力坚固。用坚固的定力去证取菩提,就好像攀枝取果一样,相当方便,得心应手;然而,如果见地不正确或不透彻的话,修行很容易走入歧途。现在将修法的重点和概念,简要叙述于后,如果要探求进一步的奥秘,还需要修习所有经典,尤其是禅观等经典,如天台止观、密宗法要等学,都要详细了解贯通才行,现在先谈坐的方法: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一、双足跏趺(俗称双盘),如果不能跏趺坐,就采用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者采用如意坐(左脚放在右腿上)。二、两手结三昧印(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住)。三、背脊自然直立,像一串铜钱(身体不健康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听其自然,练习日久后,就会不知不觉自然地直立了)。四、两肩保持平稳(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压力)。五、头正颚收(后脑略向后收,下颚向内收,轻轻靠住颈部左右两大动脉)。六、舌抵上颚(舌尖轻轻抵住上门牙根唾腺中点)。七、两眼半敛(即两眼半开半闭,如开眼容易定就开眼,但不可全开,要带收敛的意味,如闭眼容易定的话,可以闭眼,但不可昏睡)。注意事项一、打坐时应将裤带、领带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一律松开,使身体松弛,完全休息。二、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及后颈包裹暖和,否则,在打坐时风寒侵入身体,没有药物可以医治,这一点须特别小心注意。三、最初修习打坐的人,应该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线,光太强容易散乱,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气要能对流。四、初习定的人,吃太饱时不可打坐,如觉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强坐,应该睡够了再坐,才容易静定下来。五、无论初习或久习,坐处必须使臀部垫高二、三寸,初习打坐的人,两腿生硬,可以垫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渐渐减低(如臀部不垫高,身体重心必定后仰,使气脉阻塞,劳而无功)。六、下座时,用两手揉搓面部及两脚,使气血活动,然后再离座,并且应当作适度的运动。七、坐时要面带微笑,使面部的神经松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松了。千万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变成峻冷,内心就会僵硬紧张起来。八、最初习坐时,应该采取每次时间少,但次数加多的方式。如果勉强久坐下去,则会心生厌烦,不如每次时间短一日多坐几次才好。在开始修习禅坐时,应该特别注意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养成习惯,就无法改正了。而且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影响,并且容易成病。七支坐法的规定,有很深的涵义,非常符合生理及心理的自然法则,应该切实遵守。人的生命要依赖精神的充沛,所以要培养精神,才能达到健康的生命。培养精神的方法,首先要使心中常常没有妄念,身体安宁;心中一空,生理机能才会生生不绝。能够不绝的生,另一方面再减少消耗,自然会达到精神充沛超过平时的状态。人的精神是随着气血的衰旺,而呈现充沛或亏损的现象。如果思虑过多、过度疲劳,气血就渐呈亏损衰弱的现象。所以安身可以立命,绝虑弃欲可以养神,也就是说,身体保持安定状态,生命就有了根,丢掉了思虑,摒弃了欲望,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古代医学认为人的生机是藉着气化而充实的,气的运行是循着脉的路线,这里所说的脉,并不是血管或神经,而是体内气机运行的一个有规则的线路。这个气脉理论是相当微妙的,一般人不太容易了解。《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奇经八脉,是从古代道家的说法脱胎出来的。道家认为:人体中“任”“督”“冲”三脉,对于养生修仙是最重要的。西藏密宗的观念,认为人体中的三脉四轮,也是即身成佛的关键。在密宗法本中有一部《甚深内义根本颂》,在这本颂中所讨论的气脉学说,比较《内经》及《黄庭经》等书,各有独到的地方。藏密和道家,虽然都主张修三脉,不过道家是以前后位置的任督二脉为主,藏密则以左右二脉为主。修法虽然不同,但两家都是以中脉(冲脉)为枢纽关键的。至于禅宗坐禅的姿势,采取毗卢遮那七支坐法,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来注重气脉,可是,坐禅的功效,实际上已经包含气脉问题了。两足跏趺坐不但可以使气不浮,并且可以使气沉丹田,气息安宁。这样心才能静下来,气也不会乱冲乱跑,而渐渐循着各气脉流动,反归中脉。等到气脉可以回归流于中脉,达到脉解心开时,才可以妄念不生,身心两忘。这时才能进入大定的境界。如果说一个人的气脉还没有安宁静止下来,而说能够入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普通人的身体在健康正常时,心中感觉愉快,脑中的思虑也就较少,在生病的时候就刚好相反,又如修定的人,在最初得到定境,开始见到心空时,一定会感到身体轻松愉快,那种神清气爽的味道,真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可见心理和生理两种是互相影响的,是一体两面的。人体中的神经脉络,是由中枢神经向左右两方发展分布,而且是相反交叉的,所以,在打坐时,两手大拇指轻轻抵住,成一圆相,身体内左右两边气血,就有交流的作用了。人体内的腑脏器官,都是挂附于脊椎的,如果在打坐时,背脊弯曲不正,五脏不能保持自然舒畅,就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竖直脊梁,使腑脏的气脉舒泰。如果肋骨压垂,也会影响肺部收缩.所以要保持肩平和胸部舒展,使肺活量可以充分自由扩张。我们的后脑是思虑记忆的机枢,颈部两边是动脉的路线,由于动脉的活动,能运输血液到脑部,增加脑神经活动。在打坐时,后脑稍后收,下颚略压两边的动脉,使气血的运行暖和,可以减少思虑,容易定静下来。两齿根唾腺间,产生津液,可以帮助肠胃的消化,所以要用舌去接唾腺,以顺其自然。心和眼是起心动念的关键,一个人看见色就会心动(听到声音也会心思散乱起来),这是先经过眼睛的机能而生的影响。如果心乱的话,眼睛会转动不停,一个人如骄傲而又心思散乱的话,他的两眼常向上视;一个阴沉多思想的人,两眼常向下看;邪恶阴险的人,则常向左右两侧斜视。在打坐的时候,采取两眼敛视半闭的状态,可以使散乱的心思凝止。打坐时松解衣物的束缚,可以使身体安适;常常面带笑容,可使精神愉快,这些条件对于打坐修定是很重要的。所以,禅坐的姿势,对于气脉很有关系,虽然禅坐没有专门讲究调和气脉,但是,这个调和气脉的问题,已经包含在内了。如果专门注意修气脉的话,很容易发生“身见”,更会增强一个人的我执,这个我执和身见,就是证得正觉的大障碍。静坐的姿势,十分重要,如不把姿势调整好的话,弄得曲背弯腰,常久下去,一定会生病。许多练习静坐的人,有的得了气壅病,有的吐血,使身体害了禅病,说起来都是因为打坐姿势不正确引起的,所以修习静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势才是。如果依照正确的方法和姿势修习,身体本能活动发生作用,身体内的气机自然流行,机能也自然活泼起来,就会有大乐的感受,这是心身动静交互磨擦激荡而产生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一概不可以认真或执著,因为现象就是现象,不久会消失而成为过去,如果对现象执著的话,就进入了魔境,就是向外驰求了。如果修定方法正确的活,自己的心身必会得到利益。譬如说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呼吸深沉可入丹田、四肢柔畅,连粗茶淡饭也会和山珍海味一样的好吃;如果原来有病的人,也会不药而愈,精力也觉充沛。修定到了这一步,应该注意减少消耗,如果犯行淫欲,就会造成气脉闭塞,心身都会得病了。《修定与参禅法要》*****新书《说不尽的南怀瑾》(东方出版社)现书发售,价格: 8折17.60元(&原价22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预售页面&【简体版南怀瑾先生著作及其他书籍6.8折特惠】“敦众书苑”是由怀师的学生发起成立,经东方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台湾南怀瑾文化等授权,从事文化书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销售和推广的综合性平台。】《说不尽的南怀瑾》如实记录南师晚年的言行教化。南师最后六年定居七都,创办太湖大学堂、教书育人、重修太庙,这期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全书共七章,囊括了作者查旭东与南师交往的种种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动人故事,读之受益匪浅,值得一参再参。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如何锻炼身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