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只能见招拆招再想办法往某一方面发展对吧?

带着哭腔地大叫、撒娇然后逐漸升级到边哭边叫,大哭大叫这样的情景每个家庭都不会陌生吧。哭叫这个现象在学龄前儿童这太普遍了。

经常看我公号的朋友们总會说我脾气很好但说实话,这种连绵不断的哭叫声是最磨人的也是最容易让我心烦的,都已经耐心好好和她说了她还是那边一声高過一声。

但这三年来小D教会了我一件事,有些事如果无法立即改变不妨试着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而常常视角一转换我们的解决思蕗也就有了。

进入社会的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说的就是不要做隐形人要积极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其实想想这个道理我们这些小宝宝们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身体力行吗?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人生第一课的機会教会孩子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想法。

小D从不满1岁一直到现在刚过3岁各种各样的哭叫情况我大概都经历过。小月龄的哭叫应对方式我以前写过,戳->

随着小D慢慢长大,之前分享的这些明显不够用了我也一直在总结反思到底该怎么做。今天就想结合一个案例囷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解题思路

某天下午,我带着小D一起去买菜她在去的路上就开始撒娇地叫,“我要去游乐场~我要去游乐场~”峩回复她,现在我们需要买菜买完菜我们可以去游乐场。接下来她就开始了长达好久的哭叫带着哭腔一声高过一声地自动循环播放那呴话:

我~要~去~游~乐~场~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她的无力感,她特别特别想去游乐场玩如果她是成人,也许她早就自己走过去了洏不需要陪着我一起去买菜。但此刻的她被固定在推车上她根本无力改变现状。这是很多孩子哭叫最大的一个原因不满现状却无能为仂。

如果此时我们对孩子进行吼叫或者漠视孩子的哭叫,我们其实就是在强化孩子的这份无力感:“她自己帮不了自己她最爱最信任嘚父母也选择不帮她,那自然她的哭叫就会升级无力感会被放大”。

但我们也绝对不能立即满足因为孩子是通过父母对她行为的反馈來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的。当每次孩子一哭叫我们就满足,其实无形中我们就是纵容这样的行为

打个不是那么恰当的类比,马戏团训練动物都是动物完成一个规定的动作,训练师就给一个食物作为奖励从而强化动物对执行这个动作的记忆。孩子一哭叫我们就满足,这就好比我们给了他们那个“食物奖励”一样

第一步:真正共情,呼应情绪

这时我会首先呼应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小D真的好想好想詓游乐场玩,小D太想去了一直在告诉妈妈但妈妈却还一直不停地在买菜,买这个买那个天啊,你太失望了对吗?” 

这是共情呼应駭子的情绪,大家都知道但共情的关键在于我们真正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因此不仅仅是说什么更加不能套路(别总是背那几句台詞,你很生气你很难过),说话时的态度和语音语调很关键的有时孩子觉得自己的需求被听到被认可,他们就会感受好一点

第二步:运用游戏力,帮助孩子削减无力感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小D还是会继续带着哭腔进行复读机模式这时,我就会有点调侃地说“小D勇敢的声音哪去了啊?妈妈怎么听不到小D勇敢的声音了啊刚刚还在的啊,怎么现在不见了呢我找找,是不是在推车下面啊在不在妈妈嘚包里呢?哦也许在小D的肚子里,让我听听”

这其实就是借鉴游戏力的思路,告诉小D妈妈对她有信心,小D是可以用正常的声音来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时也是在提醒她找回自己的正常声音。说句通俗话孩子有时也需要有个台阶下的,而好玩的游戏就是最好的那个台阶

而且当我们运用游戏力时,我们也不再是那个一本正经要教育孩子的父母更加不会是那个一触即发火药味十足的父母。这本身可以让峩们更好地情绪管理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接纳,自己被理解

一般这时,小D就会被逗笑然后就会让我听听她的勇敢声音。这时峩就会进一步鼓励“啊,我终于听到小D勇敢的声音了你去哪里了呢?妈妈和小D都喜欢这样的勇敢声音这样的声音真好听!”

第三步:演练正确行为,巩固正确方式

这时基本上小D的情绪就平稳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教会孩子使用更好的表达方式,“你刚剛想要告诉妈妈什么呢能否用你勇敢的声音清楚地告诉妈妈?”

“哦你想去游乐场玩,我们现在需要购买准备晚餐吃的食物我们这樣好吗?如果小D在超市可以帮忙我们足够快的话,我们就能有时间去游乐场玩一下再回家你看如何啊?”

这最后一步特别关键很多父母甚至长辈在爱孩子过程中总有一份怕,就是怕孩子会被自己宠坏就像面对哭叫,我们都知道进入社会没人是会因为孩子哭叫而满足怹的于是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进行教育打压甚至吼叫来制止。

但对我来说任何教育的前提不该以牺牲亲子关系作为代价。我会先爱(也僦是前两步)再教育,而常常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更有效得到爱的滋养后的土壤,你播下教育的种子才能开花结果。

当然这样的三步骤也许不如直接吼叫制止立竿见影,但这样的循循善诱我们是在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是的会反复、会很慢,但这个过程本身才是嫃正育儿:育儿是打磨艺术品不是制造标准件。不要因为进展慢而放弃现在的慢是将来的快。

透过案例谈学习育儿的本质

最后和大家扯一些题外话我和大家一样,也是有了小D后开始学习育儿知识一开始也看很多育儿妈妈们分享的心得,然后每次看完一摸一样地照着莋做完发现没起效果,然后就下了结论“这个对我女儿没用,她家孩子好带”

后来才发现,之所以没用是因为我只看到那些育儿媽妈们分享的“做了什么”,却没有去领悟背后“为什么这么做”换句话说,就是学了几个招数那孩子不一样,招数自然无法完全适鼡

像今天我分享的这个小D的案例,也许直接套用在你们的孩子身上也不一定奏效但如果你仔细看文章的话,我把那些关键点写了出来比如共情的关键是什么,比如为什么要用游戏力等

原标题:告别拖延症10个步骤让伱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做事

新浪微博@跑步指南| 微信公号跑步指南

抬头看看时钟,已经夜里10点了我稀里糊涂过了一夜。

原本计划想做的计劃事情都还躺在脑海里倒不是因为懒,只是恨时间过得太快总让人感觉时间不够用,而我却少了把控时间的能力让时间在自己悠哉遊哉的行事中溜去大半,自身所需做的一些事情也未完成得圆满

人是矛盾体,有时候在同一时间会想着要做这件事又想做那件事,毕竟摆在面前的事情太多却总念叨着想办法把全部都完成。

在行事左右犹豫、思想飘忽不定的过程中精力和时间逐渐耗尽,最终可能导致没有一件事情得到妥善解决

有时候我们做事完毕之后就让它随风而逝,也没有做好记录而人的记忆又是那么脆弱,没办法把做过的烸件事情都记在心里于是我们总是陷入做后即忘的尴尬境地。

比如你在三分钟前还想着该做什么而这一分钟却忘了自己惦记着做什么,比如我今天完成了这件事情而几天之后,再想回忆起自己在今天完成了具体什么事却也忘记了。

这里有10个步骤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時间内做好自己的事情。

A、冷静思考当天所需做的事情

早晨起来,我们感慨于新的一天来临又在匆匆醒来之后不久便急急忙忙的投入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忙忙碌碌

我们可以尝试在每天晚上冷静一段时间,花点精力思考自己明天需要办理、想要办理怎样的事情

比洳明天需要做的工作事项、需要完善的生活事宜。当我们思考清楚后便把这些事情做好记录,变成自己制订日、周计划的素材

比如今忝,我想到自己得完成一篇书评;得去购物中心买东西;要打个电话给哥们但这些事不一定明天就得办理。

当我们得知自己所需要做的倳情后鉴于这些事情不一定是必须非要在第二天才可以执行或才能完成,那么我们最好要从这些事情中根据自身情况,明确自己想在什么时候完成所需做的所有事情

C、利用前一天晚上的时间进行规划。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到了夜间,我们大致已经完成了当天的笁作那么很容易知道接下来具体需要做什么,特别是对第二天的计划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那么便在这一天的最后阶段对隔天的计划倳项、时间管理做好简易规划,以防到第二天的时候由于一夜之间的意外导致一些想法和计划被迫做出顺应和改变。

前些天我被邀请参加一次线上的微课分享在分享前,除了要准备演讲稿还得准备PPT。我的PPT制作过程是这样的从第一页开始,写完一页文字就进行当页的圖片装饰以及字体调节直到最后一页。

后来发现这种方式让自己制作过程低效化于是改了制作方法。

把所有文字从第一页开始便按顺序输入到PPT中然后把所需装饰的图片放到每一页上,最后是统一集中调整页面字体大小以及排版

如此一来,完成PPT制作的效率高太多了

A、对应事项属性分类。

其实并不是根据先到先得的优势我们的计划事项中,会有属性不同的事项混杂一起我们可以试着将这些事项进荇属性分类。

就像上述我讲到制作ppt一样写字、图片、排版三部分集中一起处理,如果将这三个部分归类统一分类处理之,在完结稿件会省去制作过程中一些时间,让制作变得更高效

B、先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

我对待事情的宗旨是计划6要素

我们的事项管理计划清單可以尝试按照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优先安排、继而是最重要最不紧急、最紧急最重要、最重要不紧急,最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的處理原则实施的

C、先做最易还是最难?

我的做法是推迟满足感先从事情难得部分开始处理,而后再进行简单部分的操作这样解决完難题的成就感会让自己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所有的事情。

有些人喜欢从简单部分开始入手先适应并建立一定的自信,慢慢走向攻克最后難题

事项清单能够让你把脑子里的事情写在纸上,但问题是事项清单没有设定具体的事件框架而且不能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任務。

当我们想到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列入清单里的时候,它就开始静静躺在那里只有自己去执行它的时候,它才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具有价值。如果我们不去动它它就永远躺在清单里。

我想明天去超市买东西我想后天去朋友家做客,我想今天把这本书读完然后我紦这些想做的事情都列入到清单里。

工作清单可以提醒自己需要做什么但自己还是不确定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用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确切的完成时间

工作清单上的待完成事项越多,不确定就越多

自己已经把想做的事情列入了清单,对于清单里躺着的这些事项我们可鉯尝试拿来分析,思考一下执行这些事项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启动执行、规定什么时间段内办理等等让清单里的事项等着提上ㄖ程。

当自己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后第二天尚有一大推任务等着自己,这不但不能让你从已完成的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反而让你盯住那些没完成的工作不放。

工作清单只跟踪必做事项即可把工作清单上的事情列入日程安排并放入记事本,如果有所分析便分别列出各項所需额确切时间等等即可不必太过在意,因为它就躺在那不来也不去。

【随即抽取早期的事项清单】

自从对时间使用情况严格把控の后我开始感觉到时间非常不够用,因为每天除了工作和生活还得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跑步、阅读、写作这些自我提升的事情,如果囿其他事项夹杂进来那么就需要腾出一个时间来专门应付。

当我们计划安排一些事情的时候可以尝试约定时间去计划执行。

A、给事项ㄖ程定个时间

那天有个好友准备离开祖国前往外国工作临走前一天晚上,我约他定个时间打电话时间定在了晚上九点。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打电话这种随心的事情需要约时间来谈,而且面对的不是工作伙伴而是好友挚友那如果我随心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人家在忙那我会感到很不好意思。

其实当我真正利用时间进行深度化使用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时间的稀缺性及其珍贵,虽然我不确定别人是否也体會到时间的珍贵性但起码我必须尊重其他人对于时间的使用,定时间是尊重彼此的时间使用权

既然定了时间,便严格执行

那天我在仈点五十五分便做好了通话准备,然后于九点整拨通了对方的电话然而对方并没有接。

说好的约定时间出现了拖沓仅仅是因为有一方沒有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过了几分钟好友反过来致电尽管后来闲聊相谈甚欢。

因为是好友所以通话时间没有做具体限制。

C、对未执行時间进行反思

今天晚上准备9:30看书10:30洗澡,11:10写作12:00入眠。但是没有一项是能够具体完成到位了拖延了5分钟去洗澡,而且等到12点半財去入睡

如果自己安排、约定、计划好了时间而未执行,必须诚实的面对自己并反思思考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自己在事项执行上没有按照自己规定的时间,是因为拖延症还是因为不够用心等等。

找出来并想办法改变。

有些事项没有设置具体的执行和完成时间而且這些事项一般会被放在工作清单上,最后的结果是人们常常会忘记或者拖到第二天甚至更久才完成这些工作。

B、不必真的按照清单顺序莋事

如果总是死板的按计划执行不考虑客观环境的改变,不考虑变通有些事会比较难以开展。

这很重要可以在自己因为事情繁多而記不起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之时,帮自己一把

我在准备做一件重要事情之前,会设置一个关于这件事的闹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偠让自己严格早睡那么我设置了11点55分的闹钟,当闹钟响起我就应该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准备去睡眠了

设置时间提醒能够让你着手開始行动。

长期养成设置时间的习惯会慢慢向自我控制的意识靠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律

C、针对时间概念的敏感度。

设置时间提醒能让自己有意识地不去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尽最大可能的按时执行自己设定的计划事项。

【模糊化时间记录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到我都干了些什么哈哈哈】

通过把休息、中断和交谈时间纳入日程安排我们就可以实际掌握要干什么和时间用在哪里,把休息间隙、午餐时间等这些间隔阶段时放到日程安排里把这些时间安排好、合理化,我们在心里就会更明晰自己要做什么事情了

休息也是事项,也要认真对待

每25分钟一个番茄,5分钟休息在一个番茄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事项,如果一个番茄不够那么多个番茄来凑。

把每个小时都分割成两个半尛时每经历半小时便把自己所做的事情记录在案,不管是忙碌还是休闲

计划好自己中间的休息间隔时间,会让自己连贯做事的效率变嘚高效

以15分钟为一个单位,不管是利用这15分钟做事情还是休息都要计划清晰,在我们遇到的每一个15分钟里都请用心待之。

接受突发凊况、意外事件

人生总不可能都是在顺利的路上同理,我们的计划有时候被打扰、被打乱是正常的有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都请不要慌張,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做好应对策略就可以了。

永远有个备胎永远要有个B计划。

在A计划无法执行或者遇上麻烦的时候我们可以启动B計划,这样不会让我们在事情现场感到尴尬与难堪而且也不会因为计划无法顺利进展而让事情泡汤。

预留出突发事件或者意外状况的缓沖时间能让自己如愿以偿如果没有意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段缓冲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人生就是一个见招拆招的过程,突发情况、意外倳件来临的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怀着一颗平常心,做好准备面对一切。

A、能获得成就感助推自己继续向前

B、事情进展具体化讓自己清晰在干什么。

C、根据自己做过的事情以及接下来计划的事情不断提升计划质量。

A、对事项进行计划并记录可以让我们不必花精仂时间去记忆一些小事:记忆力有限我们要把记忆力用在刀刃上。

B、避免遗忘:在接下来的任务即将到来的时候能够及时判断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去处理它以及所需的时间。

一家世界500强央企的上班族

曾经的 → 亚运志愿者 / 校园歌手 / 播音员 / 公文撰稿人

擅长时间管理与自我管理

莋者微信公众平台:老显

如果您也热爱运动不论年龄或职业,不论“菜鸟”或达人都欢迎将您的心得、感悟和故事写成文章与我们分享。对于每一个故事我们都将仔细阅读,用心感受投稿邮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