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投资需更多耐心与信心与耐心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中国证券报:投资需更多耐心与信心
  记者观察
  投资需更多耐心与信心
  本报实习记者 吴玉华
  截至4日收盘,市场平均市盈率为17.06倍,平均市净率为1.72倍。对比2638点时的A股市场,尽管点位相差不大,但低估值区间个股比重大幅增加。从长期来看,估值是影响股价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底部的构筑往往是一个反复和漫长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这需要投资者保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4日,上交所数据显示,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3.64倍;深交所数据显示,深市平均市盈率为24.42倍,其中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6.47倍,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28.63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39.22倍。当前市场估值接近2012年12月水平,呈现出估值分布高度集中,尤其是低估值区间个股比重增加。
  通达信软件显示,截至7月4日收盘,全市场动态市盈率低于15倍的个股达到422只,占全市场的比重达到11.95%,剔除市盈率为负的个股,在可统计的3043只个股中,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个股占比为13.86%。这些低估值个股主要分布在地产、金融、钢铁、商业贸易、交通运输、化工等板块。其中,动态市盈率在5倍以下的有23只,包括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股和华菱钢铁、柳钢股份、韶钢松山等钢铁股及其他几只个股。
  对比日的重要底部2638点,当时在可统计的2472只个股中,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个股共有175只,占比7.08%。两年多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数量较多,但低估值区间个股比重明显增多。从估值结构上来看,当前市场的估值结构与2013年的1849点类似。
  同时,业绩增速和高增长个股数与以往的A股底部相比,当前的A股市场表现也更好。在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3年6月、2016年1月的市场底部时,全部A股业绩增速中位数分别是4.3%、15.0%、7.2%和8.9%,平均为8.8%;当下全部A股业绩增速中位数是12.4%,远高于历史底部平均水平。如果考虑小盘股占比上升的影响,也是高于历史底部。从主要宽基指数来看,业绩增速大幅好于历次底部水平。
  此外,全部A股高增长股票占比也高于历史底部。在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3年6月、2016年1月的市场底部时,业绩增速20%以上的高增长股票占比分别是37%、47%、38%、39%,均值为40%,目前全部A股高增长股票占比是44%。由此看来,从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低估值股票占比、市场总体业绩增速、高增长股票占比等几个指标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都是历史底部水平。
  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水平,A股市场仍然持续调整,原因何在?从短期来看外部不确定性对股市的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估值是更为决定性的因素,谨慎情绪消散之后,市场会迎来更为稳健的起点,从估值上来看,当前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分享给小伙伴们:
Copyright &
泰州新闻网 版权所有8月投资者信心指数创2016年以来新高
  中国证券网讯 8月,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58.6,环比上升8.7%,在前期&稳&的基础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势头,创下2016年1月以来的新高。  这是投保基金公司近日发布的《月度投资者信心调查专报》(2017年第8期)中传递出的信息。这期投资者信心调查自8月28日起开始,截至9月1日,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7.3%。  调查显示,投资者对国内宏观经济、国内经济政策的信心持续上涨,对海外市场环境的信心大幅上升且转为偏乐观。投资者对大盘向好的预期明显上升,对大盘抗跌的信心则继续走强,买入意愿上升幅度最大,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站上50中值。  在子指数方面,从国内来看,宏观经济稳中趋升态势未变,上半年GDP增速、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等多项指标都有超预期表现,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达到64.8,环比上升9.5%;对国内经济政策有利于股市的信心为61.6,环比上升4.8%;在国际方面,债券通正式启动,激发了境外资金的投资热情,投资者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达到55.8,环比大幅上升12.3%,转向偏乐观;市场方面,大盘乐观指数和大盘反弹指数分别达到60.8和53.6,环比上升了12.6%和5.5%,看涨大盘未来走势的投资者明显增多;买入指数在8月份重新站上50中值,达到52.2,环比大幅上升13.7%。  自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来,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信心明显改善,近期人民币稳步升值、债券通启动,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的信心。8月份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指数为55.8,较上月(49.7)大幅上升12.3%,转向偏乐观。其中,21.8%的投资者认为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将对我国未来三个月的股市产生有利影响,12.0%的投资者认为产生不利影响,49.7%的投资者认为影响不大。  与此同时,投资者看涨大盘的预期也大幅增强。在实体经济显著改善、经济呈现更大韧性的有利环境下,A股稳步震荡上行。8月大盘乐观指数为60.8,较上月(54.0)大幅上升12.6%。其中,认为上证综指在未来一个月会上涨的投资者占28.2%(上月21.7%),看平的投资者占比52.8%(上月55.0%),认为可能会下跌的投资者有8.5%(上月14.2%)。预计上证综指在未来三个月会上涨的投资者占比27.7%(上月21.3%),50.5%(上月52.9%)的投资者看平,认为可能会下跌的占9.3%(上月14.5%)。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项子指数中,投资者买入意愿上升幅度最大。8月买入指数为52.2,较上月(45.9)大幅上升13.7%,投资者的买入意愿改善较为明显。其中,在未来三个月内考虑增加投资于股票资金量的投资者占15.1%,考虑减少资金量的占11.4%,有54.2%的投资者选择维持现有资金量。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820-0277 地址:中国上海 浦东杨高南路1100号 E-MAIL:摩根大通: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信心正在回升
作者:金嘉捷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金嘉捷)今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正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31日在上海的媒体讨论会上表示,当前海外投资者普遍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感到乐观,尤其对中国的投资兴趣正在回升。&但是他们的投资步伐慢了一点,全球投资者目前的仓位还不是很高,所以股市在下半年还有上升空间。&  最新公布的中国7月制造业PMI指数为51.7%,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制造业经营形势正逐步改善。而从中期业绩报告来看,传统产业成为亮点。&很多工业企业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且有明显反弹,这减少了对银行信用危机的担忧。&李晶表示,今年前7月的工业利润同比增长达21.2%,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而受益于公司盈利情况好转,公司债、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也得到相应改善。  反映在股市上,截至8月25日,MSCI中国指数增长了逾38%,优于同期新兴市场的表现(涨幅为26%)和同期MSCI香港指数表现(涨幅为24%)。  对于目前经济环境下的投资机会,李晶指出,高科技行业是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腾讯、阿里的上半年业绩增长迅速,&电子商务未来将蓬勃发展,而且更高的收入增长和较低的家庭杠杆率会继续推动消费和电商销售的发展。&  其次,共享经济在中国已经起飞。两大自行车共享公司OFO和摩拜已经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投资。  此外,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之一,因此包括旅游、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也被看好。  对传统行业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1%。李晶指出,这背后是PPP项目开始落地、房地产需求依然强劲等,带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再加上&一带一路&现在全面提速,对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利好。随着上游产品涨价后传导至下游,带来的周期股机会也被看好。而产业升级的推动使材料板块受到投资者关注,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上海证券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1998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820-0277 地址:中国上海 浦东杨高南路1100号 E-MAIL: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中国证券报:投资需耐心与信心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截至4日收盘,市场平均市盈率为17.06倍,平均市净率为1.72倍。对比2638点时的A股市场,尽管点位相差不大,但低估值区间比重大幅增加。从长期来看,估值是影响股价的决定性因素。市场底部的构筑往往是一个反复和漫长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这需要投资者保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责任编辑: HN666)
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证券报:投资需耐心与信心》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中国证券报:坚定市场信心 践行理性投资
  在一系列应急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股市投资者信心正逐步恢复,A股市场也在向常态回归。对此,诸多专家学者认为,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协调统一下,A股市场方度过危机状况,实属不易,但市场功能的恢复、机制的完善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夯实,尚需各市场主体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发展规律,齐心协力,践行价值投资。
  从A股目前运行状况来看,流动性问题已得到明显改善,投资者信心已明显恢复,市场正逐步向常态回归。7月9日至7月24日,上证综指上涨约19%,深证综指上涨约23%,创业板指数上涨约24%;投资者新开账户数快速回升,从8日的18.07万户升至22日的52.93万户;两融业务逐步稳定,两融余额回升至1.44万亿元;停牌股票正在分批复牌,从9日的1442只降至24日的512只,市场交易逐步恢复正常。
  但在市场逐步回归常态的过程中,一些“唱空”中国的声音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形成了干扰,一些传闻、谣言也对股市正常运行造成了扰动,因此,股市信心的恢复还有待进一步夯实。首先,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短期筑底企稳迹象明显,而非唱空者所言经济失速。李克强总理23日在会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一行时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困难挑战,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增长7%,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他强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使中国经济实现“双中高”发展。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应对及时,此次股市下跌并未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三季度筑底企稳,全年实现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在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流动性危机凸显的时候,“有形之手”及时介入是国际惯例,且在整个过程中,监管层注重在法治的框架下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机构自救,而非如唱空者所言破坏了市场自身运行逻辑。可以预期,待市场稳定之后,股市的经济晴雨表、新兴产业孵化器等功能将逐步恢复,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将进一步加快。
  再次,资本市场形成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方向不会改变。此次股市下跌是A股步入杠杆时代首次面临的特殊状况,折射了中国股市年轻、不成熟的一面,但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此次股市波动将对进一步提高混业发展分业监管的有效性,完善市场自身的多空博弈机制,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制度建设带来积极意义。
  当然,股市信心的夯实和回归常态更离不开各市场主体的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特别是倡导和践行价值投资。一是股市涨跌均有自身规律,投资者不应持有“政府为股市兜底”、“国家队为所持股票兜底”等错误认识。目前,不少投资者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都在关注“国家队”的动向,发掘“国家队”持股名单,认为政府、“国家队”不会再让股市下跌。实际上,持有这种观点是危险的、错误的。“有形之手”的出手是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非为股市上涨背书,更非“人造牛市”。经此股市波动,包括大型机构在内的投资者都应重新审视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更加注重分析股市涨跌的市场因素,从上市公司业绩、估值等价值层面选择标的,而非听消息、炒概念、赌重组等样式的非理性投资。
  二是投资者要增强风险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股指期货、两融业务、分级基金、股票期权等都是A股市场在发展中出现的新品种、新工具,相信更多的交易规则、交易品种创新还将在A股迈入成熟市场的过程中出现,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投资能力、风险可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者应提高风险自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可投资资金规模、风险承受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而从国际成熟市场来看,当市场广度、深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股市投资必然会迎来以专业投资机构操作为主的新阶段。
  三是监管者应加快构建并维护有利于价值投资的制度、市场环境,中介机构应积极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监管者应着力推动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完善,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维护“三公”原则。比如,针对发行人诚信缺失,应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使失信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甚至刑事制裁。同时,完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使投资者更为有效地获得经济补偿。
  市场是最好的风险教育场所。这次股市下跌及应急反应给包括监管者、投资者、中介机构在内的各市场主体带来的触动、思考良多,我们需要牢记这次风险教育课,推动年轻的A股市场走向成熟,且行稳致远。(记者 费杨生)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心决心耐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