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纠正下述四个医院查不出问题肋部早上很疼:1肋外翻超过常人,2脊柱侧弯3腰臀弯曲程度大4双肩不平。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疗效观察
作者:老元飞,卓士雄
【关键词】&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
&&&& & 【摘要】& 目的& 观察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骨盆牵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9%(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骨盆牵引治疗,对恢复腰椎生理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46例,并与同期采用单纯骨盆牵引治疗35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1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6例,单纯骨盆牵引组(简称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49±9)岁;平均病程(7±5)年;病情程度:重度12例,中度26例,轻度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48±9)岁;平均病程(7±6)年;病情程度:重度7例,中度23例,轻度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3& 病例纳入标准&
  主要症状及体征为腰痛反复发作,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步态异常,行走时姿态拘谨,脊柱侧凹,病变椎间棘突旁压痛,腰活动受限,感觉减退,反射改变;患椎棘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60°,健肢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CT或MRI检查符合诊断等。
  1.4& 病例排除标准&
  中央型突出者,突出物已明显钙化或腰椎管狭窄者,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牵引,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分开,脚面和小腿、小腿和大腿要自然相互成近90°角。一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患者右侧大腿,双手压住患者右侧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态。术者坐于患者正后面,先用双拇指或单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棘突,然后术者将左上肢自患者左腋下绕出,将手掌压于患者颈后,用手挟持患者右肩部,同时嘱患者双脚踏地,臀部正坐不准移位。在术者用右手拇指扣住偏向左侧的棘突,左手按拉患者颈部,使患者身体前屈的同时,继续向左侧旋转,并用右手大拇指顺势向相反方向顶偏歪的棘突,当听到“啪”的一声响,检查偏歪棘突得以纠正即为旋转成功。对照组:采用单纯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病人体重的1/4,每次0.5h,每天2次。两组病人均卧床休息1个月(除起床大小便外),并辅以腰背肌功能锻炼。
  1.6&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腰部疼痛几乎消失,仅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疼痛,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工作,或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或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对重体力劳动有影响;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
  1.7& 治疗结果&
  见表1。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略)
  2& 讨论
  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3]:一是因为退变之椎间盘内压力升高,刺激周围椎神经,进而引起腰痛及肌肉紧张;二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直接刺激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三是由于腰椎小关节紊乱,使其周围软组织张力增高,腰神经受累,引起腰部及下肢牵涉痛。腰椎间盘突出后,一方面导致椎间不稳定及椎管狭窄,产生椎间及椎孔结构紊乱。另一方面,突出物的局限性刺激,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产物刺激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等,引起脊柱生理曲度的代偿性改变,形成恶性循环。手法治疗能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同时,可以调整椎间结构及小关节位置,矫正腰椎曲度改变及侧弯,使双侧软组织平衡,从而消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进而促使炎症消除和水肿吸收。缓解腰肌痉挛,使椎体椎间隙增大,椎间盘产生负压,对突出的髓核组织起到还纳作用,并可使椎间孔增大,进而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研究发现,手法可以改变椎间孔的形态和大小,松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有人通过手法在腰椎侧弯旋转过程中可以使旋转至对侧的椎间孔扩大、变形[4]。手法还可以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马达[5]等在尸体实验中测得脊柱侧弯旋转动作时,椎间盘的后外缘一侧压力减低,这就给髓核的还纳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大幅度旋转活动时,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发生紧张扭转和牵位,可使一部分外层纤维环完整、髓核尚未退化的突出髓核还纳或部分还纳,而当脊柱恢复到手法前的体位时,还纳或部分还纳的髓核可再次被挤出,根据髓核本身的运动性和不可压缩性,这种正负压力多次反复的变化,可以使突出的髓核变位或变形,从而使受压的神经根减张。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可使偏歪的棘突、旋转的椎体、侧弯的脊柱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上,后纵韧带和破裂的纤维环紧张而产生内推力,也可使椎间隙增宽,为突出的髓核还纳提供必要空间,可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还可调节腰椎后半脱位、脊柱侧弯,松解关节囊及肌肉痉挛,改变突出物、周围组织和神经根的关系,减轻局部组织损伤、充血、水肿,缓解疼痛,有利于椎管结构[4,5]及腰椎活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3&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马达,蒋位庄.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9.
  作者单位: 510140 广东广州,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
  (编辑:丁薇)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急慢性腰背疼痛的肌肉训练--《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7年01期
急慢性腰背疼痛的肌肉训练
【摘要】:正 此文报道由Jeddy 设计的肌肉训练,可在一般腰背痛治疗不满意时采用.在丹麦Ofeldt 训练中心于年对42例急性和26例慢性腰背痛病人进行了腰背和臀部肌肉简单而强烈的训练.病人年龄40~49岁,半数急性病例和约80%慢性病例症状延续均超过5年,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慢性病例中较急性病例为多见。在7例急性患者和6例持续腰背痛者中可见脊柱侧弯。在急性起病病情保持稳定超过数年的有20例,而逐渐加重的有22例,在慢性病例中有此现象的相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虹;[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静,吴青,杨磊;[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8期
,苏飞;[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0年04期
顾新;[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年04期
王健,方红光,Markku K[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许斌,王与荣,赵建宁,吴苏稼,陈跃先,毛广平;[J];颈腰痛杂志;2004年01期
胡永善;[J];颈腰痛杂志;2004年02期
陈鹏;孙立山;李冬青;任鹏;宋杨;陈增海;;[J];山东医药;2006年21期
陈筑;项佳;毛丽娟;杨澎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曲建平,古剑雄,林长缨;[J];现代康复;1999年11期
倪国新;[J];现代康复;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宝惠;;[J];天津中医药;1993年05期
戴力扬;[J];上海医学;1997年05期
仪富霞,纪凡层,邵维忠,张岩;[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王占柱;;[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5期
吕金仙,周光明;[J];江西中医药;1995年S2期
姚太顺;[J];中医正骨;2002年11期
羊子;;[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06期
刘建刚;;[J];家庭医药;2010年08期
木东;;[J];山西老年;2007年11期
李凌汉;[J];广州医药;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燕萍;朱立梅;王蕾;;[A];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6年
吕满堂;;[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夏大中;;[A];全国第六次骨病学术会议暨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评选活动论文集[C];2005年
徐展望;;[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李勇;武仙娥;武文杰;;[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周艳瑾;方法娇;陈晃生;;[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陈文治;冯文轩;王慧敏;;[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黄荣桥;;[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佘守章;肖建斌;张本国;康妹娟;韩济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张鸿民;张力;张翅;张帆;杨烈;禹鲁民;;[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健康时报记者
冯丽安;[N];健康时报;2008年
昝三军 安徽省中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韩振奎;[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辽宁省人民医院
徐国丛;[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韩旭;[N];民族医药报;2004年
于峰;[N];大众卫生报;2006年
韦广亚;[N];保健时报;2005年
梅;[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山东 梁栋;[N];大众卫生报;2003年
迎强;[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庹焱;[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郭炯炯;[D];苏州大学;2010年
蔡桦;[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眭承志;[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杨少锋;[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谢林;[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陈倩;[D];复旦大学;2006年
张之栋;[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郝恩魁;[D];山东大学;2004年
谢嘉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靳江涛;[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汪敏;[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冯文轩;[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姜友昭;[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徐建国;[D];浙江大学;2007年
俞阳;[D];四川大学;2005年
李红霞;[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刘真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杜世正;[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钟华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19K2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6.4K1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单用“脊复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疗效观察
作者: 刘美华,李韩华,宁俊华,宁喜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草药“脊复汤”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按照瘀阻疏导为主之治法,应用中草药组方成“脊复汤”,不用任何辅助疗法,与有效的有关中药方剂“腰突方”严格配对,各治疗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两组对照,进行系统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痊愈及显效率达89%,对照组则为71.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效率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脊复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腰突方”有明显的优越性,经济简便,疗效突出。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草药;治法;瘀阻疏导&& &&& 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们运用中草药“脊复汤”及“腰突方”内服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的128例患者,全为门诊病人,依据症状、体征、影像(X线、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68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12年;因扭伤、劳累、久坐、弯腰劳动诱发80例,因寒凉诱发28例,无明显诱因20例;腰痛伴单侧下肢疼痛、麻木者75例,伴双下肢疼痛麻木者18例;单纯腰臀痛者18例,单纯腿痛者17例,有明显间歇性跛行者28例。X线检查:109例有腰部生理曲度改变,105例有脊柱侧弯。CT扫描确诊118例,MRI确诊10例。L3/4突出(膨出)10例,L4/5突出(膨出)50例,L5/S1突出(膨出)45例,L3~S1均突出(膨出)23例,其中伴腰椎骨质增生表现者68例,伴椎管或侧隐窝狭窄者32例,后纵韧带钙化者10例,黄韧带肥厚者2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方法&
  所有观察和对照病例均严格按照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长短等情况均衡配对给药,后观察疗效。
  1.2.2& 药物组方及服法&
  观察组药物组方“脊复汤”为珠砂根12g,制狗脊20g,续断20g,当归12g,红花10g,桃仁10g,防风12g,桑枝15g,甘草6g,痛甚者加血竭5g,腿痛者加牛膝15g,地龙15g,体虚者加黄芪30g,水煎后加黄酒50ml内服每天3次,若为高血压、胃病患者及不能饮酒者,则以上方炼蜜为丸内服。对照组药物组方“腰突方[1]”为:熟地3g,制首乌15g,生黄芪15g,千年健10g,千斤拔10g,炙龟版12g,刘寄奴10g,白芍15g,蜈蚣1条,猪苓10g,皮子药15g,甘草6g,痛甚者加制马钱子1g,水煎服,每日3次,两组药物均按7天为1个疗程,病程在10天之内的服药2个疗程,病程在10天以上者,每增加15天酌情增服1个疗程,服法上可隔日1剂,两组病例均不用任何辅助疗法,处自由休息状态。病程短者2个疗程统计疗效,病程长者5个疗程统计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恢复原工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可达70°以上,活动行走过久稍有腰腿不适。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可坚持部分轻体力劳动。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应用“脊复汤”(观察组)、“腰突方”(对照组)治疗,两组疗效见表1。表1& 两组疗效统计& 例(略)
&&&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显效率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痊愈者随访1年,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愈时间比较,观察组的平均治愈时间是23.5天,其中早期施治者为7.8天,久病施治者为48.5天,而对照组平均为36.5天。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属“腰痛”、“痹证”范畴,与肾虚、感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痰瘀阻络有关,西医多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因外伤诱发,疼痛与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受机械压迫、化学物质刺激或椎间盘髓核突出自身免疫而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关。鉴于此病,必有瘀阻或血瘀或气瘀,或痰凝或炎结或水积,故本实验着重于瘀阻疏导而拟方,方中的君药珠砂根《全国中草药汇编》载[2]:能行血祛风,解毒消肿,主治腰腿痛、跌打损伤及多种炎症,民间常用单味珠砂根治跌打损伤或腰腿痛;方中成药制狗脊,本草载[3]:主治腰背强,周痹寒腰痛,脚弱腰痛,坚筋利腑仰,疗肾气虚弱,续筋骨,强肝肾、健骨、治气虚;佐以续断、红花、桃仁助其活血化瘀强筋增效,当归、防风、桑枝养血祛风,并有收敛之功效,在酒的佐使下药效更佳,因少量饮酒有助于血管扩张,而椎间盘是一个泛血管区,血运差药物难以到达,配黄酒内服,有助椎间盘周围有限的血管扩张,加速血流,从而有利药物运载至病区发挥药效。因此本方具有活血逐瘀,消炎止痛、养血益肾健骨之功效,故本实验在无任何辅助疗法的情况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痊愈加显效率达89%。对早期施治的患者,服药5~10天即可痊愈,病程较长者亦有良效。此方经济简便,临床上未发现毒副作用,是解除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苦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
  1& 仇湘中,武春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中国骨伤,):71.
  2& 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单位: 1 422200 湖南隆回,隆回县中医院
  2 湖南邵阳,邵阳市中医院内科
  3 湖南隆回,隆回县疾病控制流行病科
  (编辑:宋冰)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如何锻炼纠正下述四个形体问题?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3被浏览46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纠正四风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