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养儿不是防老,张宛儿的父母是谁都希望孩子自己去飞并且老了他们不连累子女,但是子女觉得是理所应当有点太不厚道

这是一间单人病房,走廊尽头,光线穿过窗户把房内照得透亮。病床旁边,摆着一张圆桌,围着圆桌的是一个软座沙发,两张椅子。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坐在沙发上,林晓骥坐在她边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这是医生和临终患者家属之间的一场谈话,谈话的内容包括:疾病对病人情绪有哪些影响;作为家属,身体、心理、生活上又受到哪些影响&&林晓骥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科的医生,老太太的先生两年前被查出胃癌,从医生的判断来说,时日已不多。这场谈话,是林晓骥正在做的一项工作:记录临终病人口述史。有时是患者本人,有时是家属。这种记录已有一年,林晓骥已完成近20位患者和家属的临终口述记录,在这样的记录中,他看到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同人的生死观、他们的情绪变化,以及重病对患者和家人的影响。“有时候,这样一种倾诉和表达,和药物治疗一样重要。”林晓骥说,“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可惜啊,我没有时间了!”
林晓骥正在做“临终病人口述史”一年前开始做“临终病人口述史”林晓骥一年前开始做“临终病人口述史”,事出有因。既是医生又是温州医科大学教师,林晓骥做了5年的临终关怀。以他为首的这个团队叫37℃生命支持服务队,主要成员是温州医科大学的学生。“在专业的医学治疗外,对肿瘤晚期患者进行专程陪护和死亡关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让病人能更坦然地面对和接纳死亡。”林晓骥解释,37℃是人体正常的温度。林晓骥说,倾诉能让临终患者得到安抚。“我也想了解,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交等带来哪些影响,最终能找出更多医疗技术以外的手段,使病人得以疗愈。”至于谈什么,林晓骥和团队是经过考量的。“往往除了病情本身,许多临终患者,都喜欢讲讲自己的过往,这一辈子的得失,有感激,也有遗憾。”访谈的问题也分为病人和家属两个不同的版本。至于谈话的地方,有时是在病床前;有时是在病房走廊的窗口;有时,他会到病人家中。
有时用来做谈话记录的安宁病房如果对方抗拒,就不再勉强林晓骥的病人大多是肿瘤患者,但要找到愿意配合他做口述史的并非易事,这要求对方已经进入生命的最后一段,但还意识清醒、基本能接受现状、有倾诉的欲望。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谈论生死并不难,但让濒死之人开口谈生死,就没那么容易。有时候,面对患者,林晓骥很难开口提“死亡”这个词。林晓骥的原则是,和患者沟通后,如果对方抗拒,就不再勉强。而那些有意愿的患者,在正式访谈前,他会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对方建立信任。23岁的吴倩倩是温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的大四毕业生,林晓骥最初做口述史时,她就加入了进来。吴倩倩已经参与了七八例口述史的访谈,她印象深刻的始终是自己接手的第一例。70岁的赵仙雨,她的老伴是鼻咽癌晚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我几乎每天都去医院,陪她聊天拉家常。”坐公交车,从学校到医院要一个多小时,吴倩倩坚持了一个月。赵仙雨的子女要上班,不能时常来医院,照顾老伴儿的任务几乎都靠她一个人,日夜无休。“我很累,很疲倦。”赵仙雨不止一次这样说。老伴生病这两年,自己全靠硬扛,因为不想给孩子添负担。吴倩倩成了老太太唯一的倾诉对象:自己这代人遭过什么罪;年轻时吃过的苦,好不容易孩子大了,可以清闲了,老伴又得了这样的病&&这样唠唠叨叨地说上半天,赵仙雨觉得释放,她期待吴倩倩每天的到访。“我每次去,她都会迎出来,对我笑笑。我每次走,她都要问,明天什么时候来。”“所有的访谈,最花费时间的就是前期和患者或者家属建立联系。”林晓骥觉得,如果没有信任,记录不如不做,“因为没有办法深入。”年轻的他,倾诉了未向家人说的秘密林晓骥的第一位访谈对象,是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一位。30岁的林潭是一位白血病患者,10年前得这个病,一直用药物维持,印度仿制药,每个月1600元左右。大概两三年前,偶尔停止用药,他发现并没有什么影响,索性就不再吃了,想把这笔钱省下来。很快,林潭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用药后暂时控制住了病情,但我告诉他,情况不好,复发的可能很大,我建议他骨髓移植。”对林晓骥的建议,林潭表现得很淡定,说自己不怕死。“我开始觉得他是没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在对林潭访谈了3个小时后,林晓骥才感觉到并非如此。初中毕业的林潭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生计,年纪轻轻的他换过很多工作:摆过烧烤摊、做过厨师、当过仓库管理员,月收入在2000元和3000元之间起伏。“病情复发后,他最担心的是因为自己治病,给家里带来债务。”林晓骥知道,林潭生病后,他的亲戚朋友都说,让他放心治病,他们凑钱,“但他不想拖累家人,所以一直说没事,没必要。”林潭谈过女朋友,可迟迟不结婚,因为他怕自己的病突然复发,连累女朋友。他说自己如果不在了,希望妹妹能照顾好父母,可又担心妹妹收入不高,负担不了。只是,这些内心的秘密和不舍,他从没有对家人说过。如果不是林晓骥的访谈,可能就再没人知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访谈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这个年轻人突发脑溢血,猝不及防地离世,连和家人最后的告别都没有。林潭走后没多久,她的母亲在整理儿子手机时,发现了他和林晓骥的聊天记录。“她联系上我,说想看看儿子最后说了什么。”林晓骥把这份访谈整理出来,交给了林潭的妈妈,这位突然失去儿子的母亲,失声痛哭。“她一直说:这些事情他从来没告诉我们,我知道他舍不得离开的。”老先生说不怕死,但每晚睁眼到天亮作为肿瘤科的医生,林晓骥已见惯生死,但以这样一种方式,走入临终患者及陪伴他们的家属的内心,依然让他触动。“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是肿瘤晚期时,都会说自己不怕死,但越到后面求生欲就越强。人啊,都想活下去的,太多不舍了。”林晓骥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0多岁的肺癌患者,老先生在和他谈话时,表现得很坦然,说自己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没什么遗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但其实,他每天晚上都不愿意关灯,他害怕自己一睡着就醒不过来。有时候,他状态实在很差,我们说要不打一瓶白蛋白,他就会握着你的手,拼命点头。”除此之外,还有求生和现实之间的纠结。一位得了肝癌的老先生,说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就只有50万,他每天都认真计算,今天用药花了多少钱,还有多少针可以打,他说,不能把钱用完,要留一些给孩子&&人生最后,记住的是拼尽全力做过的事而对多数人来说,走到人生最后一段路,能记住的,都是自己曾经拼尽全力去做过的事,无论这件事是大是小。30岁的林潭,记忆最深的,是在工厂打工的时候,用两个月的时间自学掌握了EXCEL。一位67岁的患者,最常说的,是年轻的时候,和老婆经营一家糕点作坊,还专门去上海、广州等地学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说自己和老婆做的蛋糕可好吃了,他笑着说,说着说着就哭了&&林晓骥访谈过的近20位患者,基本都是50岁到70岁的老年人,林潭是唯一一位年轻人。“我希望能做一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但这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很难接受自己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会依旧抱着极大的希望,很难开口去谈。”也就一年的时间,这些访谈对象中,大多数患者已经离去。这样的口述记录能带来什么,林晓骥还无法总结,不过他说,想一直做下去,记录普通人的生死,他们最后的遗憾和心愿。部分患者和家属的口述林潭(男 30岁 急性白血病 已过世):我很后悔,念书的年纪没有好好读书,不然我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我常常想起我的初恋女友,我们谈了四年,本来要结婚了,但她家里不同意,我真的很想和她在一起啊。钱先生(男 76岁 胰腺癌):得了这个病才明白,养儿防老,也只是说说的。孩子无论多风光,都是给外人看的,他们有自己的家和工作,不可能天天陪着你,能来看看就蛮好了,有事还是会走,真正能陪你的,只有你的老太婆。赵仙雨(70岁鼻咽癌患者家属患者已过世):我本来就有高血压,照顾他两年,身体变得很差,已经吃不消了,但我会强迫自己正常睡觉吃饭,因为我要自己撑住,陪他走完这最后的一程,我不能再给孩子们添麻烦。陈老太太(69岁 肠癌患者家属):我老公总觉得我看不起他,其实我很欣赏他的一点,就是对自己欢喜的事会花心思去钻研,虽然他钻研半天,做得也并不算出色,但他这个态度我真的很认可。可他从来不知道,因为这辈子我都没对他说过。现在,我一定要找机会告诉他。最后一次,帮你完成小小的心愿“林医生,我的画拍出去了,我女儿拿去拍的,很抢手呐!”躺在病床上的程建峰精气神满满,言语中还带着几分自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科的医生林晓骥内心一动,他想的是,老程的女儿在慢慢改变,她开始能摸到老爸的内心了。 做了一年临终病人口述史,在对近20位患者的访谈中,林晓骥渐渐感受到,对很多人来说,当最亲近的人时日不多时,能做到“最好的陪护”是件很难的事。爸爸说,我想出去走走女儿说,你要多休息69岁的程建峰是肠癌晚期,一年多前病发。肿瘤越长越大,直到今年5月份,程建峰主动提出住院化疗。“他心情烦躁,容易发火,上次,我看他肚子鼓起来,说是不是有腹水了,想用手摸摸,他瞪我一眼,啪一下就把我的手打掉。还说非常难听的话。”老伴周小兰向林晓骥说起这些,眼圈微微变红,“我们一辈子的夫妻,平时我什么都让着他,我是什么人,他还不知道吗?”这样的怒火,还会蔓延到女儿身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有一次,女儿要出差,走之前给他说:爸爸,我要出去几天,什么时候回来。交代过的,然后,女儿回来后看他,他不顾孩子的脸面,在病房里,当着那么多的病人,大发雷霆,说孩子不孝。”林晓骥说:“他的孩子们很孝顺,家人觉得已经照顾得很好了,但有些并不是病人需要的。比如,夜深时分,他睡不着觉,想出去散散步,孩子们就会劝:爸爸,太晚了,你要好好休息。但其实,他没有睡意,心烦,当时就是想起来转转。”周小兰叹了口气,“得了这病,他说他想得开,我知道他其实是想不开。他就自己这样扛着,不愿和我们交流,可是撑不住的时候,总是要找一个口子把火发出来的。”●医生的看法:这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儿,当初查出病因时,老伴和女儿都劝他及早手术,但他坚信可以吃中药调理好。疾病对人的摧毁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住院后的老程越来越暴躁。我们请团队里的心理关怀师去给程建峰做心理疏导。程建峰生病前特别喜欢收藏字画,他对我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独到的鉴赏能力。后来,我把这些转告给老程的女儿,过了一段时间,女儿把爸爸的几幅画装裱之后拿到当地的一个拍卖会上拍卖。拍了一万多元,他特别开心,说:看吧,我就说我看中的东西不会差。还要把钱分给我们。当时周小兰很意外,这是老公得病后,难得开心的时刻。我事后对她说,“我觉得你女儿做得蛮好,她已经慢慢知道老爸需要什么,用他需要的方式对他好。”父亲要把自己的一生写个剧本医生帮助他儿子一起完成年逾70岁的曹军,得了肝癌,他一生跌宕起伏,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后,他很想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写成剧本。“他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大力气了,只能是口述,然后找人记录。”林晓骥说,曹军的儿子曾把父亲的这些经历记录下来,“但这种记录就有点像口述小说,并不是老爷子想要的。但他儿子确实没有能力完成他的要求。”“他很急切,我们访谈时,问他有什么心愿,他就一直说,就想做这件事,问能不能帮忙。”吴倩倩至今还记得老先生的迫切。林晓骥请温州医科大学的志愿者们帮忙,前后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先把曹军的口述记录下来,然后再按照剧本的形式进行整理。“我们的学生都不是专业的,我就让他们比照《雷雨》,依葫芦画瓢,最起码格式、基本表述做得像。”当林晓骥把这本装订成册的剧本交给曹军时,老人已经没有什么说话的力气了,只是紧紧拿着书,嘴巴张张合合试图想说些什么。“我们已经听不出他说的话,但看神情,他是开心、满足的。”●医生的看法:很多患者到最后,会有听起来似乎很奇怪,或者难以理解的需求,但这种需求的满足,对他们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只是做家属的未必能理解,双方摸不透对方的心思,都精疲力尽。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林晓骥并不是要指责家属,他只是想,让陪伴着的家属更懂自己的家人,“其实,家属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他的访谈对象中,有三分之一是病人家属,基本以配偶为主,“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轻度焦虑或者抑郁。”在老伴生病的这一年多来,周小兰的体重从110斤掉到103斤。这是一个生活精致的老太太,以前她会时不时和同学聚会、旅游、每天晨练。但现在,这一切都停止了,她形容自己如今的生活是两点一线:从家到医院。周小兰只是众多陪护者的一员。“他们所有的人首先都是睡眠不足,照顾这样的病人,是日夜颠倒的,对方稍微一点动静,就要惊醒。而且,很多病人到后期,都是希望家人陪护,不喜欢保姆。”这是林晓骥的观察。除此之外,周小兰还要忍受老伴的一切坏情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60岁的黄仙兰有和周小兰差不多的感受,她的老伴是胃癌,两年半的时间,她全靠自己硬撑过来。“很操心,听到有什么治疗方法就会积极去找。一开始很有信心,后来就慢慢觉得无能为力。”原本很硬朗的老伴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变得特别黏人,时时刻刻要她陪在身边:递水、贴药、按摩&&想出各种事情让她寸步不离。还有不断的经济上的压力。“比如,用营养支持针维持生命,一次就500多元,三五天,几千元就没了,而很多时候,打下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家属会纠结,要不要继续用,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这种纠结,很伤人的。”林晓骥越来越觉得,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周小兰在老伴住院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喜欢上了看手机,“我看穿越文,因为是架空的,脱离现实,能分散我的注意力。”这是她的排解方式,“不然,我会撑不下去的。”(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img/69c8fe58e8f6a4ddda9ed7.jpg养儿防老,真的是这样吗?养儿防老,真的是这样吗?宝宝知道百家号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是等我们头发花白,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儿女的赡养。在人们进入老龄阶段、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超过退休年龄而无法工作的人们顺利度过晚年。我和老公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总会畅聊一下未来的事情,经常说的话题,除了聊孩子们的工作,婚姻以外,就是聊我们老了怎么办,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说到伤心的时候,我也会默默的掉眼泪,老公总是说我多愁善感,未来还有那么远,想得太多会很累!可是身边有太多的事例摆在眼前,让我不得不为未来担忧!邻居婶婶的婆婆今年已经92岁了,生育了9个孩子,老人还是一个人住,歪歪扭扭的房子,一进屋有股潮湿腐烂的味道,老人经常一个人驮着背柱着拐棍在街道上捡垃圾!用捡来的塑料瓶卖些零花钱,有时还能捡两件御寒的棉衣,冬天是老人最难熬的日子,雪天路滑,老人经常摔得鼻青脸肿,就连邻居都会可怜老人,有些好心的邻居会拿来自己做的饭菜,老人看见吃的,就会笑笑,然后大口大口的吃!看着老人这样,不禁叫人落泪!老人经常坐在自己门口的大树下,看着远处发呆,人们都知道她在盼着儿女来看望她,都说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老人的儿女在赡养老人的事情上,经常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都嫌弃老人没有养老金,是一个一无所有,只会连累自己!他们经常大吵,最后不欢而散,老人依旧是一个人,没有人愿意管!到底什么才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看来生儿育女也不能太指望着孩子们!老人要的只不过能有一个容身之处,有一口热乎的饭菜,看着孩子们绕膝而乐!是啊,上一代,或者老辈们都靠着养儿防老,但是越是抱着这种心态,越会让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养儿防老,并不是完全对的,所以我跟老公在畅想老年时光的时候也对我们的以后做了打算我听到过最美的一句话就是,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而是为了更好的参与其成长首先,在孩子长大,在我们年老之后,要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去生活,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去帮帮忙,如果不需要,我跟老公就出去旅游到处转转,也去看看祖国的大美春光其次,看了太多老人到老了无人赡养的例子,也觉得,哪有所谓的养儿防老,在这段时光里,不纯是为了孩子,也为自己存上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到了无人赡养的地步,也可去养老院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养儿防老,但是也要防不养你老,要自食其力,不要完全为了孩子,年轻的时候,你为了他们奋斗,到老了,居住的地方都没有。可能就算你牺牲了一切,你的孩子还不一定知道你的好!!!所以说,从现在起,也可以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以防养儿不防老的情况发生(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琪喆妈妈)————————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宝宝知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科学孕育,为爱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一直生活在国外,今年母亲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早期。该不该回国呢?_江淮晨报网手机版
> 一直生活在国外,今年母亲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早期。该不该回国呢?
娱乐八卦推荐阅读
一直生活在国外,今年母亲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早期。该不该回国呢?
  从2001年出国留学至今,我都一直生活并已定居海外。期间平均每两年回国一次,父母也基本每年都来。从去年开始就发现妈妈的一些行为举止不太对劲,特别是记忆力衰退很厉害。本来以为是年龄大了,记忆力自然衰退老化,因为一直放心不下,今年年初为这事专门回国带妈妈去医院做了一次系统性检查,医生确诊为阿兹海默病早期,俗称老年痴呆症。  背景情况:我是独生女,父母今年66。本来父母之间感情很不好,三天一小吵,二天一大吵。为此我妈妈基本是国内住半年,国外住半年。但至从今年年初妈妈被确诊为老年痴呆后,反而父母间的感情日益加深,爸爸也明确表示愿意照顾并承担妈妈的后半生。我现在一直定居在国外,有一个六岁和三岁半的孩子都在国外出生,从小适应了这边生活,每次回国就生病,不是发烧、拉肚子就是感冒咳嗽。我和老公在这边认识,他也是从小在国外长大,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也不喜欢。  我现在很纠结就的是要不要放弃这边的一切,带着老公孩子回国照顾我妈妈呢?其实本来说如果父母愿意就让他们来国外定居和我们一起生活,但是父母一直不愿意。可能是因为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等诸多因素他们不愿意再来这边生活,还是希望能够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所以我现在非常为难,想听听崖友们的意见,希望大家多点实质性的建议,少些个人性的攻击。感谢大家!
作者:AnnieInSh 回复时间: 08:31:53
  你结婚有孩子,而且他们还不适应中国,现在回国肯定不合适。不如等你父亲照顾不动你妈了,也就是再过几年,等你孩子大一些,你再一个人回国照顾老人好了。
作者:暴牙小小兔 回复时间: 08:32:13
  你回去了老公孩子怎么办呢?按你所述,感觉他们也不可能回去,如果你一个人回去势必又会因时间距离的关系和他们产生隔阂。所以只能让你父母去你那里。弱弱的说一句,在这里发这种帖子让你回国的声音会多一些,如果你在华人论坛会有不同的声音。
作者:bluerain2014 回复时间: 08:39:19
  所以说,把独生子女送出国,实在是个错误,等于没生,比没生更糟。
作者:这都是什么事啊1 回复时间: 08:53:24
  把你父母一起接过去,不要回来。
作者:ask000 回复时间: 08:57:41
  不知道你家里经济情况如何?不过能把小孩送出国的,家里应该条件还可以吧。你父母可以一起去养老院,有专业人士照顾你妈妈,你爸爸可以监督,这样最现实。你说你都结婚了,孩子都两个了丈夫还不喜欢中国,拖家带口回来简直是说梦话。
作者:毛毛扁死狗 回复时间: 08:58:47
  先顾自己的稳定。请专业人员照顾母亲。顺带给父亲做饭
作者:冷冷誓言 回复时间: 08:58:55
  是你母亲,自己看着办
作者:unicornlu2013 回复时间: 09:00:55
  你应该回来,照顾你爸妈是你的责任,还有前面说过几年再回来的我不赞同,过几年你妈差不多没了,话虽然难听!但是事实,早期几年有人照顾的好,还是完全能够生活的好的!我家这边就有一个,死钱一个月身上开始烂洞,死的前几天已经不进食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作者:俺是清都山水郎 回复时间: 09:01:24
  不如接到国外
作者:伊人不至春风不度 回复时间: 09:01:44
  你自己早拿定注意了,难不成我们网友还做这个恶人告诉你,管你妈死活呢,谁让她没生出儿子。千万别怼我,重男轻女。
作者:五月十五xx 回复时间: 09:08:55
  说真心话,这种问题还需要来问网友?送出国见了世面的人就这样么?  通篇我只感觉到楼主极楼主老公的自私,那是你妈,而且也不是她自己故意要生病的,我还真不信年轻人换一个环境能一直不适应的。
作者:黑檀树奶糖 回复时间: 09:13:29
  说实话,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是我确实理解不了独生子女还要出国的,我就想呆在父母身边,住在同一个城市,不能接受离父母这么远
作者:佳娜达泡芙 回复时间: 09:14:27
  定居,似乎可以带母亲出去住吧。  可以续签证
作者:Taoyang2017 回复时间: 09:23:07
  哎,独生子女面对这种情况会很多,两难啊!我爸爸和你妈妈一样也是才六十几岁就老年痴呆了,都是我妈妈贴身照顾,我们这些子女们都没远嫁,周末都会过去
作者:提灯女神 回复时间: 09:25:47
  自私,还说什么感情不好经常吵架……能在那个年代把孩子送出国,说明你小时候,父母没少对你付出心血。父母在,不远行!还是中国传统的孝道好。  你心里清楚答案,还来问网友。一边说和父母感情不好,一边说老公不喜欢中国,孩子不适应中国。再来句大家不要攻击你。真是当了什么还要立什么!恶心
作者:纠结的天秤啊 回复时间: 09:25:50
  感觉楼主是不想回国的,所以先摆出老公孩子的理由,让年轻人和孩子重新适应环境,肯定比患病的老年人容易吧。当然,无论别人怎么说,当事人总是有自己的理由和苦衷的,外人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有一点,自己的决定自己承担,若干年后不要后悔就行。
作者:jay38247 回复时间: 09:42:08
  独生女还定居国外找了一个不喜欢中国的老公??无语了都,我也是独生女,真替你父母感到悲哀
作者:付老师就是我 回复时间: 09:52:56
  你是不想回国的,遵从自己内心吧,多给点钱吧,别无他法
作者:圆润的滚走 回复时间: 10:04:27
  楼主不想回来就直接说呗,送你出去让你嫁到国外的时候,你爸妈肯定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你找个不喜欢中国的男人嫁的时候估计也已经有所取舍了不是么?  多给点钱请好点的护工,只要你能扛住哪天你妈妈走了你再也没有机会敬孝道的后悔,那就没什么所谓,也没人指责你。  但是你扯了一大堆老公孩子的理由,说白了就是“我是想回来的啦,但是条件不允许嘛……”还跑来发个帖子找支持……只能说被骂也活该了。
作者:我叫一声你敢应吗 回复时间: 10:22:03
  孩子还这么小,谈不上适应不适应的,十来岁才可以这么说,  拉肚子什么的跟回国没有关系,这年纪的孩子不出国出省出市也可能水土不服,  至于你老公,是华人还是外国种族?不管哪个族,我不会跟不喜欢我的家人和我国家的人结婚,既然已经结了,就看你们彼此有多看重对方了。  你的事情你做主,只是如果你最终选择不回来,你爹妈一定后悔送你出去
作者:那一年的猫和狗 回复时间: 10:23:15
  楼主好歹还能想着回国照顾,虽然回来的条件也不成熟  我见过最狼心狗肺的是我认识的一个阿姨的儿子  这个阿姨年轻就开始守寡拉扯儿子长大,生活上也是照顾得非常好,可能是对儿子太好了,所以活生生养成一个白眼狼  儿子自小成绩就很优秀,后来也出国,并且结婚定居了  这个阿姨去年要退休了,在退休前两个月,收拾各种东西打算一退休就去国外跟儿子一起住  结果这个白眼狼儿子直接拒绝,并且告诉她,他愿意用三倍的市场培养费用给他妈,从此断绝关系,并且也不要阿姨在国内的任何财产。  什么叫培养费用呢,就是他妈从小花在他身上的钱,包括各类的补习费用,并且是市场价,他用这个三倍的钱还给他妈  这个阿姨短短两个月时间老了十岁,想告也不知道怎么告,骂也骂不了,甚至让其它亲戚跟白眼狼沟通,白眼狼直接拉黑的所有亲戚的联系方式,没有拉黑他妈是因为他他在等他妈开价,付完钱就两清了  大家其实都建议阿姨直接闹上媒体,阿姨不忍心,也不愿意白眼狼身败名裂  反正后来的结局是白眼狼一次性支付给阿姨六十几万多,还有零有整的,也不知道白眼狼怎么算出来的。  现在阿姨一个人退休后继续找另外一份工在做,她说再干几年,多攒点钱就去养老院,找一个非常高极的养老院,反正这世上她也没什么牵挂的
作者:总是账号异常神经 回复时间: 10:27:58
  有一句话说得好   父母在世人生有来路  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希望你能好好照顾他们 至于什么方法你自己做决定 因为这是你的父母不是别人的
作者:懒猫猫痘痘 回复时间: 10:29:04
  唉,可怜了你父母,到老了感觉像没儿没女样的,养个女儿送到西伯利亚去了
作者:谁家那小谁哟 回复时间: 10:32:57
  那么多人骂楼主不回国的,但明明回国的话老公肯定会不舒服,而且可能工作什么全部从头开始,如果因此毁了楼主的家庭对两个孩子公平吗?两边都是责任,没有孰轻孰重,只能求个折中之策。夫妻才是最应该互相扶持的双方,楼主父亲暂时能照顾愿意照顾,那就让父母先自己解决,等哪天父亲不能照顾了,那再一起接去国外。此刻讨论当初为毛送出国留学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作者:jay38247 回复时间: 10:33:54
  @那一年的猫和狗
10:23:15  楼主好歹还能想着回国照顾,虽然回来的条件也不成熟  我见过最狼心狗肺的是我认识的一个阿姨的儿子  这个阿姨年轻就开始守寡拉扯儿子长大,生活上也是照顾得非常好,可能是对儿子太好了,所以活生生养成一个白眼狼  儿子自小成绩就很优秀,后来也出国,并且结婚定居了  这个阿姨去年要退休了,在退休前两个月,收拾各种东西打算一退休就去国外跟儿子一起住  结果这个白眼狼儿子直接拒绝,并且告诉她,他愿......  -----------------------------  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原因让一人上变得这么没人性啊
作者:冰琉碎 回复时间: 10:35:50
  不知道楼主找一个不喜欢中国的老公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作者:找件马甲不容易 回复时间: 10:39:18
  你老公不了解中国也不喜欢中国,你俩怎么走到一起的??  纯属本人的好奇心,不喜勿喷!!
作者:ty_ 回复时间: 10:39:24
  其实就是你父母跟你去国外最合适,我姥爷老年痴呆快十年了,难不成大家都跟着回老家照顾?肯定是跟着孩子,在国内跟着孩子去城里就是享福,去国外就成受罪了?  说他们不适应的都想太多,过不了几年,你妈妈就会不记得很多事,没什么不适应的,家人在哪儿,哪里就是家。
作者:六楼的大老马 回复时间: 10:46:12
  @那一年的猫和狗
10:23:15  楼主好歹还能想着回国照顾,虽然回来的条件也不成熟  我见过最狼心狗肺的是我认识的一个阿姨的儿子  这个阿姨年轻就开始守寡拉扯儿子长大,生活上也是照顾得非常好,可能是对儿子太好了,所以活生生养成一个白眼狼  儿子自小成绩就很优秀,后来也出国,并且结婚定居了  这个阿姨去年要退休了,在退休前两个月,收拾各种东西打算一退休就去国外跟儿子一起住  结果这个白眼狼儿子直接拒绝,并且告诉她,他愿......  -----------------------------  光看文字都要哭了,阿姨太可怜了  这儿子简直猪狗不如!!  我认识一个人是刚好相反,爸爸娶了后妈从小对独生子不好  后来儿子出国留学又定居,到现在回国工作,不在一个城市却一有假期就来看望爸爸和后妈。  可是爸爸后妈不仅卖了他们的房产,还在外面到处认干儿子干闺女把钱都给了外人。相当于这个儿子在生他养他的自己的家乡什么都没有了,每次我们说起来都替这个儿子不值。从小就没有母爱,爸爸也对他不好,后来成年他也都是诚心实意的对待父母,结果父母却这样对他。。
作者:休闲开心 回复时间: 10:46:24
  楼主是来找认同的, 看看我周围的人把孩子送出国定居的没有一个因为父母年老而回国的,基本靠不住国外的子女。   那些把子女送出国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准备  好奇的是那些人出了国变了国籍的  连心肠也变了
作者: 回复时间: 10:51:30
  我觉得还是让你父母出去吧,原来你妈不是也每年去半年吗?不知道你在哪个国家,如果发达国家可以拿到身份的话,福利还很好。那些指责你不回国的,也是站着不腰疼,工作事业都在外面,回来的话养家糊口恐怕都有问题,确实不现实啊。估计又要有人说你舍不得为父母放弃身外之物了,但是这些不是楼主独有的的,是夫妻,儿女,乃至父母共有的不是吗?如果楼主真的非常有钱那另当别论
作者:谁家那小谁哟 回复时间: 11:05:40
  @我叫一声你敢应吗
10:22:03  孩子还这么小,谈不上适应不适应的,十来岁才可以这么说,   拉肚子什么的跟回国没有关系,这年纪的孩子不出国出省出市也可能水土不服,   至于你老公,是华人还是外国种族?不管哪个族,我不会跟不喜欢我的家人和我国家的人结婚,既然已经结了,就看你们彼此有多看重对方了。   你的事情你做主,只是如果你最终选择不回来,你爹妈一定后悔送你出去  -----------------------------  其实不拿出国来说,就说现在国内吧好多子女都是不在父母身边工作。比如我婶婶在十八线小县城,我姐在北京找到了好工作。那这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抛弃一切回小县城照顾父母呢?不说小县城了,就算父母那儿也是大都市,但携家带口从头开始的又有几人。扪心自问,我宁愿把父母接出来也做不到抛弃工作带着子女丈夫回到家乡。
作者:xuqunyi 回复时间: 11:06:02
  @ask000
08:57:41  不知道你家里经济情况如何?不过能把小孩送出国的,家里应该条件还可以吧。你父母可以一起去养老院,有专业人士照顾你妈妈,你爸爸可以监督,这样最现实。你说你都结婚了,孩子都两个了丈夫还不喜欢中国,拖家带口回来简直是说梦话。  -----------------------------  人家就是说说而已,你真的以为网友说回国她真的拖家带口的回国啊???咋可能!!!!!就是求个心安
作者:喵星球的蔣小白 回复时间: 11:14:21
  小孩子水土不服的话,你可以装一矿泉水带回国,然后烧水给他们喝的时候倒一点进去。我也是听老人说的。
作者:漂浮在海面上 回复时间: 11:15:50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把父母接出国照顾比较好  就算不考虑你一家四口的生活,单就你母亲这个疾病而言  国外的医疗条件、老人生活设施、公共设施等等都更完善,尤其是老年痴呆的老人生活会比国内方便很多  你父母语言不通、环境不熟,你就想办法多陪陪他们,教他们用视频和国内的朋友聊天、网上打牌打麻将,带他们熟悉周围的华人超市和商店,带他们熟悉每天散步锻炼的场所,带他们认识一些周围的华人朋友(最好同样是跟子女出国的老人),老年人日常生活范围其实并不大,所以你们只要用心把这些场所都让他们适应好了,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困难  而且两个孩子每天在老人身边,老人也会觉得热闹开心些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31:28
  看了大家的回复,在此谢谢你们!其实我不是想推脱责任也不是不想回来,我只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够相互平衡一下利弊。  首先,我父母在我妈妈确诊之前就一直国内国外两头跑,每年基本半年在我这儿,半年在国内,而且和我老公孩子都相处的非常愉快!  其次,我绝对不是不管我父母,我父母在海外也有自己的房产,只是我妈妈得了这个病以后她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不想在国外生活了,就想待在国内。毕竟她知根知底,对他们来说生活也更加方便。  最后我想说的是因为我很早就出来了,相对来说思想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没有经历国内那种大环境,而且我现在所有的资源都在这边。但是为了我妈妈,我是愿意回中国重新开始的,毕竟妈只有一个。目前,我爸的意见是不同意我回国,除非我妈病情恶化。但是我知道如果这个病一旦恶化说不定有一天连我是谁都不认识了,所有我想在她有限的时间里多陪伴她,让她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仅此而已!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33:23
  @谁家那小谁哟
10:32:57  那么多人骂楼主不回国的,但明明回国的话老公肯定会不舒服,而且可能工作什么全部从头开始,如果因此毁了楼主的家庭对两个孩子公平吗?两边都是责任,没有孰轻孰重,只能求个折中之策。夫妻才是最应该互相扶持的双方,楼主父亲暂时能照顾愿意照顾,那就让父母先自己解决,等哪天父亲不能照顾了,那再一起接去国外。此刻讨论当初为毛送出国留学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  谢谢你,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34:26
  @漂浮在海面上
11:15:50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把父母接出国照顾比较好  就算不考虑你一家四口的生活,单就你母亲这个疾病而言  国外的医疗条件、老人生活设施、公共设施等等都更完善,尤其是老年痴呆的老人生活会比国内方便很多  你父母语言不通、环境不熟,你就想办法多陪陪他们,教他们用视频和国内的朋友聊天、网上打牌打麻将,带他们熟悉周围的华人超市和商店,带他们熟悉每天散步锻炼的场所,带他们认识一些周围的华人朋友(最好同样......  -----------------------------  谢谢你,非常中肯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35:55
  @17-12-06 10:51:30  我觉得还是让你父母出去吧,原来你妈不是也每年去半年吗?不知道你在哪个国家,如果发达国家可以拿到身份的话,福利还很好。那些指责你不回国的,也是站着不腰疼,工作事业都在外面,回来的话养家糊口恐怕都有问题,确实不现实啊。估计又要有人说你舍不得为父母放弃身外之物了,但是这些不是楼主独有的的,是夫妻,儿女,乃至父母共有的不是吗?如果楼主真的非常有钱那另当别论  -----------------------------  说的太好了,谢谢你!
作者:古墓佳人 回复时间: 11:37:09
  又是生了独生女悲惨的生活!生一个女儿最可怜
作者:Hunter4ever 回复时间: 11:38:27
  你如果把你妈妈接出国,对她的病情没有一点好处。  因为如果她在同一个环境待了很久了,忽然间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所有的东西都是陌生的,周围的人一个也不认识,连家也不认识,只会让她更加混乱,所以如果LZ真的担心,为妈妈好,只有回国。  虽然你爸爸现在说愿意照顾,但时间久了会很累的,到时候你爸爸也会被连累的… 因为有些病人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38:56
  @找件马甲不容易
10:39:18  你老公不了解中国也不喜欢中国,你俩怎么走到一起的??  纯属本人的好奇心,不喜勿喷!!  -----------------------------  不是不喜欢,就是很难再适应了!毕竟这边人少环境好,他比较怕吵闹。
作者:fupy3000 回复时间: 11:42:04
  想一想,如果是你老了,得了老年痴呆症,你儿子女儿确实在考虑要不要照顾你,你做何感想?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现在国内也不一定比国外差,你父母既然能送你出国,家里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回国生活的生活质量也不会有多差吧,都是有手有脚的人,回车就过下去了吗?你都没有尝试就说自己适应不了,孩子适应不了,老公适应不了。说到底,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吧,就是不想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你父母已经66了,你觉得你父亲一个人能照顾好生病的母亲吗?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43:14
  @bluerain-06 08:39:19  所以说,把独生子女送出国,实在是个错误,等于没生,比没生更糟。  -----------------------------  你这话说的太绝对了吧,我父母在海外有房产而且一年当中半年时间我们是在一起的。只是现在我妈妈突然不愿意再来了,所以我才会有要不要搬回国的想法!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46:16
  @fupy-06 11:42:04  想一想,如果是你老了,得了老年痴呆症,你儿子女儿确实在考虑要不要照顾你,你做何感想?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现在国内也不一定比国外差,你父母既然能送你出国,家里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回国生活的生活质量也不会有多差吧,都是有手有脚的人,回车就过下去了吗?你都没有尝试就说自己适应不了,孩子适应不了,老公适应不了。说到底,不过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吧,就是不想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你父母已经66了,你觉......  -----------------------------  就是因为想承担责任,所以才会想着放弃这边的一切回国重新打拼!我妈确诊之前一直都是半年时间跟我们住的。
作者:RRtooo 回复时间: 11:51:36
  阿兹海默病被称之为最漫长的告别,病人会逐渐忘记过去,这对亲人来说真的是一种难言的悲痛。如果条件时间允许的话,多回家看看吧。如果她哪天把你也忘记了......光是想想都觉得心痛。这几年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不管以前和父母有多大的不愉快,出来了有什么事总是想着回家。感觉有他们在的地方才是家,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哪怕现在我也成家了。所以,有空就多回家看看吧。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53:28
  @RRtooo
11:51:36  阿兹海默病被称之为最漫长的告别,病人会逐渐忘记过去,这对亲人来说真的是一种难言的悲痛。如果条件时间允许的话,多回家看看吧。如果她哪天把你也忘记了......光是想想都觉得心痛。这几年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不管以前和父母有多大的不愉快,出来了有什么事总是想着回家。感觉有他们在的地方才是家,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哪怕现在我也成家了。所以,有空就多回家看看吧。  -----------------------------  谢谢你,是的,现在想的就是多陪伴!
作者:国外的农妇生活 回复时间: 11:55:18
  @Hunter4ever
11:38:27  你如果把你妈妈接出国,对她的病情没有一点好处。  因为如果她在同一个环境待了很久了,忽然间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所有的东西都是陌生的,周围的人一个也不认识,连家也不认识,只会让她更加混乱,所以如果LZ真的担心,为妈妈好,只有回国。  虽然你爸爸现在说愿意照顾,但时间久了会很累的,到时候你爸爸也会被连累的… 因为有些病人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  是的,所以现在才纠结。估计回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作者:姚塔塔 回复时间: 11:57:55
  有个层主说的对,这个帖子不要发在这里,发华人论坛,不然分分钟喷死你,快撤
作者:希望一周上二休五 回复时间: 11:59:32
  全家人回国照顾不太现实,老年痴呆不是急病,可以得几十年,如果回来那就得做好不回去的打算。如果在国外发展的好,可以把父母接到国外一起生活。他们一开始不适应,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
作者:心在树上 回复时间: 12:00:33
  得了老年痴呆,虽然不像癌症那么凶险,但是时间也是有限,也就几年时间吧,越到后面越需要人照顾,楼主的父亲肯定是照顾不了的,需要好好打算,不要让自己以后内疚。
作者:谲晓殇 回复时间: 12:01:32
  知道要多陪伴 还要你妈跟你去国外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里丢失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很多,很多老人因为走失饿死了冻死了,你怎么还忍心让她去个她更不熟悉的环境呢?在这种环境里更容易走失好吗?回来照顾你妈妈吧
作者:锦瑟05 回复时间: 12:10:51
  TY独生子女不是一直喊养老没问题、“她养我一小、我养她一老”吗?
作者:平小猪和狗怪 回复时间: 12:15:47
  @谲晓殇
12:01:32  知道要多陪伴 还要你妈跟你去国外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里丢失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很多,很多老人因为走失饿死了冻死了,你怎么还忍心让她去个她更不熟悉的环境呢?在这种环境里更容易走失好吗?回来照顾你妈妈吧  -----------------------------  好好看帖了吗,楼主爸妈也算成功人士,在海外买房置地,也算第二个家了,哪来的陌生环境。
作者:谲晓殇 回复时间: 12:20:58
  @谲晓殇
12:01:32  知道要多陪伴 还要你妈跟你去国外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里丢失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很多,很多老人因为走失饿死了冻死了,你怎么还忍心让她去个她更不熟悉的环境呢?在这种环境里更容易走失好吗?回来照顾你妈妈吧  -----------------------------  @平小猪和狗怪
12:15:47  好好看帖了吗,楼主爸妈也算成功人士,在海外买房置地,也算第二个家了,哪来的陌生环境。  -----------------------------  和你从小长大变老的地方一样吗?不用别的,我们这边有个女儿带老年痴呆的妈妈输液,她去缴费,就两分钟,老太太就跑了,大冬天,三天以后找到了,老太太早就冻死饿死了。这种情况让她多呆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对她最好。
作者:不装B的雨 回复时间: 12:21:30
  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尽量可以陪伴她就回来陪伴她吧。
作者:香草微微2015 回复时间: 12:31:23
  联系把父母接过去!我的婶婶就是这个病,现在已经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夜不睡,不是骂就是闹,非常折磨人,楼主父亲年纪也不小了,一个人肯定招架不住的,全家都回国不现实,只有父母将就点了。
作者:一夜芭蕉 回复时间: 12:33:51
  如果是我我一定要回来,已经六十多了,还能陪伴几年,时间不等人,我一定要陪在她的生命里,当然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为难,可是她的生命还有几年,那么大年纪了,是我一定会回去,这个要看你自己了你的难处不是当事人不了解吖
作者:六宝妈 回复时间: 12:39:49
  趁楼主的父亲现在身体还可以,如果经济好的话,楼主回国找一家好的养老院,两公婆一起入住,可以减少很多负担,你父亲不会那么辛苦,老年痴呆不好照顾的。
作者:Nivgtsdgfiuytre 回复时间: 12:43:35
  @谲晓殇
12:01:32  知道要多陪伴 还要你妈跟你去国外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里丢失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很多,很多老人因为走失饿死了冻死了,你怎么还忍心让她去个她更不熟悉的环境呢?在这种环境里更容易走失好吗?回来照顾你妈妈吧  -----------------------------  @平小猪和狗怪
12:15:47  好好看帖了吗,楼主爸妈也算成功人士,在海外买房置地,也算第二个家了,哪来的陌生环境。  -----------------------------  @谲晓殇
12:20:58  和你从小长大变老的地方一样吗?不用别的,我们这边有个女儿带老年痴呆的妈妈输液,她去缴费,就两分钟,老太太就跑了,大冬天,三天以后找到了,老太太早就冻死饿死了。这种情况让她多呆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对她最好。  -----------------------------  楼上你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是老年痴呆,要能知道熟悉,就不是这个病了。这个病的关键在看护,国内有些城市是可以申领黄手环的,外国也是有些城市给病患植入芯片,防止走失。免费。  如果能够做到无缝看护,在哪不是问题。熟悉环境也不能帮助减缓病症,最多是周围人都知道你家有这样一位病人,可能会及时帮你发现意外走失的老人。
作者:谲晓殇 回复时间: 12:57:52
  @谲晓殇
12:01:32  知道要多陪伴 还要你妈跟你去国外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环境里丢失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很多,很多老人因为走失饿死了冻死了,你怎么还忍心让她去个她更不熟悉的环境呢?在这种环境里更容易走失好吗?回来照顾你妈妈吧  -----------------------------  @平小猪和狗怪
12:15:47  好好看帖了吗,楼主爸妈也算成功人士,在海外买房置地,也算第二个家了,哪来的陌生环境。  -----------------------------  @谲晓殇
12:20:58  和你从小长大变老的地方一样吗?不用别的,我们这边有个女儿带老年痴呆的妈妈输液,她去缴费,就两分钟,老太太就跑了,大冬天,三天以后找到了,老太太早就冻死饿死了。这种情况让她多呆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对她最好。  -----------------------------  @Nivgtsdgfiuytre
12:43:35  楼上你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是老年痴呆,要能知道熟悉,就不是这个病了。这个病的关键在看护,国内有些城市是可以申领黄手环的,外国也是有些城市给病患植入芯片,防止走失。免费。  如果能够做到无缝看护,在哪不是问题。熟悉环境也不能帮助减缓病症,最多是周围人都知道你家有这样一位病人,可能会及时帮你发现意外走失的老人。  -----------------------------  你 也说了 是有些城市,可能楼主父母在的地方可以吧。但是这种病真心靠家人的陪伴。多在熟悉的环境不容易走失。我怎么不知道这个病了? 楼主妈妈年纪大了老年痴呆了,去国外只能让她逐渐衰退的大脑更混乱,这样的后果只能让她脑萎缩的更厉害,对她的病情并没有什么好处,难道要等到楼主的妈妈到了晚期只能坐轮椅了,谁也不认识了,在遗憾的说,哦,我的好妈妈,我好伤心难过,你竟然连你心爱的女儿也不认识了?
作者:叶狸 回复时间: 13:05:45
  既然楼主这么大了,自然你父母应该是听你的。就像你小时候没有话语权,不是想住哪里就住哪里,只能听父母的,跟着父母走。那现在自然轮到父母听你的话了。以家庭长远发展来看的话,也是继续呆国外比较好。并且也方便照顾你父母。老人和小孩一样,都不能任**。
作者:小熊蛋包饭 回复时间: 13:08:45
  能把你妈妈接到你身边吗
作者:喵了个咩 回复时间: 13:12:01
  不回国。多给钱。自己先回国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或者顾个保姆照顾父母。再找个人品好,比较清闲的亲戚,送些东西,让她经常去看看你父母,并告诉你你父母的近况。
作者:云蒙深处有人家 回复时间: 13:15:17
  你的家人也不可能为了照顾你妈妈跟你回到国内生活的吧,因为他们也不适应。虽说我身边也有定居国外的朋友觉得国内好想回国,可是孩子都是在别国出生教育老公又有工作,回国也不是说回就能回。现在你爸爸还健康先让他们老两口互相照顾,等到无法互相照顾了,或者是一方去世之后再做打算。估计到时孩子们就都长大****,不再依赖你,也许到时你还可以回国或者把老人接到你们身边,说不定那时候他们的心意也变了呢?现在你回国是很不现实的,但是现在开始要为将来做打算。
作者:whoforget1 回复时间: 13:25:59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却看到有人劝说等一个不在了在做打算
作者:旋风哈士奇 回复时间: 13:33:44
  楼主,你老公不喜欢中国……你们怎么结婚的?我很好奇
作者:ty_Julie91 回复时间: 13:34:32
  这就是为什么我出去后打死不留在国外一定要回国,别喷我酸,我家境很好,学校也很好。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独生子女很早送出国就是自己作死,小孩子适应能力强,很容易就不回来了,但是父母一辈子在国内,到老了再去适应国外生活基本不可能。乌鸦还知道反哺呢,人和父母的情分就一世,中国容不下你发展了吗,那不是嫁出省几个小时的飞机的问题,是父母想见你一次都要各种折腾,语言不通的问题。你现在有老公孩子,根本不可能回来,但是妈妈只有一个,她小时候如何照料你,你又能陪伴她多久,自己斟酌吧。我觉得我成功说服我一个同事不让他独生女高中出国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作者:就在今年2017 回复时间: 13:40:42
  楼主,你回来不实际,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不只是女儿,你还是妻子和妈妈。你得从全局考虑,不能只考虑妈妈一个人
作者:火星上的约翰卡特 回复时间: 13:42:44
  别回来了,接你父母去你那里。
作者:u_ 回复时间: 13:51:30
  其实吧,说这么多,老人无病无灾的时候能帮子女带带娃做做家务,不管是儿媳妇或女婿都是欢迎老人的,这一生病了,那都是有多远推多远。自己亲生的要再嫌弃,那真是够凄惨的。
作者:招福开运小狸猫 回复时间: 13:55:23
  首先,楼主要确保自己家庭稳定,只有小家稳定了你才有更多地力量去照顾好父母。建议和老公好好沟通,不要强求一定要全家人一起回国,毕竟要放弃自己从小生长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对老公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争取他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其次,对父母,一定不要留下一生的遗憾,老年痴呆目前来看是不可逆的,没有有效治疗手段,你妈妈的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建议楼主可以先给父母请个保姆,减轻他们生活上的负担;定期回国,比如每两三个月回国一次,每年在家长待两次,或者把父母接出国,让他们逐渐适应国外生活;平时每天都跟家里视频,了解父母的情况,保证他们有需求的话第一时间能联系上你;再找几个亲戚朋友,轮流定期去看望父母。这样先试一两年,最后逐渐过渡到把父母接出去长期生活。
作者:古天乐的女人HZ 回复时间: 13:57:23
作者:萌芽开花结果 回复时间: 13:59:08
  我是他妈,我想我都废了 还把子女拉下水。
作者:大番茄家的小肉妞 回复时间: 14:06:22
  @圆润的滚走
10:04:27  楼主不想回来就直接说呗,送你出去让你嫁到国外的时候,你爸妈肯定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你找个不喜欢中国的男人嫁的时候估计也已经有所取舍了不是么?  多给点钱请好点的护工,只要你能扛住哪天你妈妈走了你再也没有机会敬孝道的后悔,那就没什么所谓,也没人指责你。  但是你扯了一大堆老公孩子的理由,说白了就是“我是想回来的啦,但是条件不允许嘛……”还跑来发个帖子找支持……只能说被骂也活该了。  -----------------------------  π
作者:本城 回复时间: 14:16:06
  听你爸爸的意见
作者:Hunter4ever 回复时间: 14:17:05
  看到很多帖子里的人建议说带母亲出国的,感觉很不靠谱  她妈妈年纪已经大了,阿兹海默症早期先是影响短期记忆(比如早饭吃了什么),后期开始影响长期记忆(开始认不出长大后的孩子和自己年迈的老公。)  国内呆了那么久(长期记忆),忽然出国了,根本不存在什么适不适应海外生活了 (短期记忆一直被抹去)  设身处地的想想,出国后,周围一个人也不认识,语言还有障碍,国外多是地广人稀,如果走没了,真的很可怜… 在国内的话,至少周围的邻居大家都还能认出母亲,还能打电话给LZ,或者关照一下LZ的母亲…  那么大的年纪出国,因为很难接受新的环境,所以很容易抑郁
作者:waiwai1983 回复时间: 14:30:45
  @Hunter4ever
14:17:05  看到很多帖子里的人建议说带母亲出国的,感觉很不靠谱  她妈妈年纪已经大了,阿兹海默症早期先是影响短期记忆(比如早饭吃了什么),后期开始影响长期记忆(开始认不出长大后的孩子和自己年迈的老公。)  国内呆了那么久(长期记忆),忽然出国了,根本不存在什么适不适应海外生活了 (短期记忆一直被抹去)  设身处地的想想,出国后,周围一个人也不认识,语言还有障碍,国外多是地广人稀,如果走没了,真的很可......  -----------------------------  你说的比较靠谱,所有楼主妈妈要回国也很正常,我有个亲戚就这样,走在路上摔倒了,后来幸亏当时早就从市中心搬回老家城中村,老邻居看到,找了他家人送医的。
作者:liang_yh 回复时间: 15:15:08
  我也有一个独生女,也希望她将来定居国外。作为一个母亲 如果自己到了这种程度,我不希望她回来,就让我待在养老院自生自灭吧。
作者:川楝子2010 回复时间: 15:16:49
  说楼主应该不管不顾回国的,真的要设身处地想一下,不要说国外,就说国内现在的情况吧,子女在外地工作安家的,要抛弃一切回到父母身边现实吗?事业呢,老公是外地人呢,孩子在外地出生和上学呢,这都不能不考虑,总不能为了陪伴父母,让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吧,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是亲人,老公孩子也是亲人啊。  不知道楼主在哪个国家生活,当地有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尽量说服父母去国外,如果他们在国外能有朋友,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就皆大欢喜了。
作者:封泥煤的号 回复时间: 16:43:38
  所以独生子女还是不要远游,可怜了父母啊哎
作者:空白格DD 回复时间: 17:10:16
  我是觉得当父母的挺可怜的,老了老了,唯一的孩子见不到,生老病死没人陪,那些说养孩子就为了防老的别来攻击我,人是有感情的,在一起那么多年,一年就见几次,漂洋过海的,老人真的很心酸。
作者:小丸子在炒股 回复时间: 17:40:36
  好久没喷人了,有点想喷人了。还纠结???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价值观,我都可以接受理解和并尊重。但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无论怎样的理由,我无法理解,当然说穿了还是自私自私。有没有想过,你年迈的父亲还要照顾你年迈的母亲,于心何忍?还在国外,纠结这纠结那,不愿放弃这不愿放弃那。  别的都不说,在以前的年代能够送出去出国留学的基本上家庭条件不算差吧?而有些一般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砸锅卖铁卖房,我不知道你的家庭条件怎么样?  就算是你家里面有钱,没有你在国内,你爸爸也可以,把母亲照顾得很好,但想,父母最终还是希望你这个作为独生女的,回来陪伴在她的身边,金钱买不来陪伴和亲情。人这一辈子很长,陪伴才是人类情感的细水长流。
作者:清净业障 回复时间: 17:58:43
  看到了冷漠和极度自私
作者:silanshenwei 回复时间: 19:18:31
  作为独生子女,从来不想着离开父母,所以出国毕业后也只想过回国,当时母亲很反对,因为别的小孩都留在了国外,但这些年过去她也只能感慨还是女儿在国内的好(哪怕不是在身边),别的人可羡慕她了。那些在国外的整天就出国带孩子,要么就实在懒得去了在国内小孩也很久不回来一次。
作者:用螃蟹清清肺 回复时间: 19:47:12
  先说老年痴呆患者,也不是子女必须贴身照顾,既然父亲能自理,可以父母一起去住老年公寓,单间24小时专人服务,条件非常好……既有陪伴又有人照顾,只是价格不扉,一年20万左右。  再说孩子,6岁3岁,适应**非常强,在国内有好的中文环境,基础教育也强,如果他们能在国内读完小学中学,也许是更好的事呢。  所以,不是回国就全是负面影响,也不是必须要回国照顾病人,不要一味的否定一种选择。先试试某种方法一年半载的,不**俚髡
作者:红猪28 回复时间: 19:51:29
  散了吧,楼主无非想听到这句话:
你不用回来
作者:煎饼果子烤冷面hh 回复时间: 20:01:19
  父母在,不远游,以后还是存钱自个找养老院吧
作者:榴莲大象 回复时间: 20:15:18
  楼主你是不是可以考虑搬去一个折衷的地方?比如新加坡或者香港。  这样离家也近,父母在家有什么急事几小时也就飞到了。大部分人可以说中文,父母过来也不会害怕。然后你老公和孩子还可以在他们熟悉的英语环境里工作学习。  我觉得你长期搬回国的计划真的不现实。你老公不想来中国的话你们长期两地分居,就是离婚一条路。你老公勉强来中国,工作不顺利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你们夫妻感情也会变差。  你还有两个孩子。你换个角度想,当初如果是你妈妈扔下你去很远的地方照顾你外婆,你小学中学都不在你身旁,错过了你的童年和青春期。你会不会怨恨她?  如果你妈妈为了你外婆,在你小时候就和你爸爸离婚了。你后来也没怎么见过她,心里不会觉得她没有母**?  楼里骂楼主不孝的也换个角度想想。比如你娶了个越南来中国留学的老婆,生了孩子,在二线小城过小日子。突然老婆说岳母病了要回去伺候十几年,要你一起搬去越南住。你能欢天喜地地告别家人,带着孩子,辞了职,学习越南语然后搬过去?
作者:榴莲大象 回复时间: 20:36:55
  还有,楼主你现在其实要协调的是你父母和你老公。  小孩子还小,不管在哪里适应地都会很快的。但是****真的不一样。  我大学老师和你情况很像。她当初在美国定居,嫁给了瑞士男。然后她父母突然在国内双双中风。最后瑞士男跟她一起来了上海。  瑞士男也是我的老师,他和我说过他在中国过得很辛苦。一方面所有的事,送快递啦让保洁阿姨洗完啦讲课啦,他都需要他老婆翻译,感觉突然自己成了个废人什么都做不了。另一方面,他始终不习惯。他说比如这么多年了,每次看到有人吐痰,他还是会吓一跳。中国人可能可以熟视无睹,但他就是会下意识地心惊,一天天都被各种这样的小事困扰,过得特别累,特别紧张。每天都觉得筋疲力尽。  我还有个闺蜜,嫁了越南人。本来好好地在加拿大定居。突然她老公说要报效祖国,就带着她搬去了越南。她去之前和我说压力很大。她不会越南语,根本没法在越南找到金融的工作。生活也很苦闷,结交新朋友都很难。  楼主你和你老公一定要好好沟通。让他离开他的故土,离开他的亲人,是一件让他牺牲非常大的事情。他很可能十几年都适应不了。
作者:谁家那小谁哟 回复时间: 20:38:44
  @川楝子-06 15:16:49  说楼主应该不管不顾回国的,真的要设身处地想一下,不要说国外,就说国内现在的情况吧,子女在外地工作安家的,要抛弃一切回到父母身边现实吗?事业呢,老公是外地人呢,孩子在外地出生和上学呢,这都不能不考虑,总不能为了陪伴父母,让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吧,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是亲人,老公孩子也是亲人啊。   不知道楼主在哪个国家生活,当地有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尽量说服父母去国外,如果他们在国外能有朋友,有自己的晚年生活就皆大欢喜了。  -----------------------------  所以帖子里那些人都是宽以律己,严以律人的人。指责起别人来一副道貌岸然高高在上的模样,轮到自己不知道要找多少理由了。看看帖子里的评论,我还以为中国快没有空巢老人了呢,呵呵
作者:记不住昵称 回复时间: 20:41:06
  妈只有一个…希望不要等到你回国时候,发现妈妈不认识你了
作者:vufid123 回复时间: 20:58:20
  我办移民准备出国一年后妈妈确诊老年痴呆 ,交的费用全放弃了 留下来 五年 妈妈已经重度 陪在她身边 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不管回国还是留在国外 都要留妈在身边
作者:五月份的尾巴啦 回复时间: 21:01:18
  楼主看到我!如果是别的病,也许我的建议是你接老人出国。但是阿茨海默症,真的不建议你把父母接出国。我奶奶也是这个病的早期,应该有三年了,一直在吃药控制,所以病情没有加重。她和我爷爷在老家生活,虽然时不时地会犯糊涂,但是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她也会开心很多。这个病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越久远的事情越记得,最近发生的事情记不得,而且会把以前的一些场景搬到现在这个地方。我奶奶以前是性格超级超级好的人,但是得了这个病以后,就有些执拗了,有时候记忆发生错乱了,就非要到某个熟悉的地方去看看走走,带她去了,会唤起很多她以前的记忆,她就会话很多,整个人也都很开心。而且,街坊邻居她也都熟悉,谁家发生什么事了,我们讨论她也会参与进来,虽然一会儿就忘了,但是她和我们讨论的过程最起码是在用脑,我觉得多用用脑子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加重吧。  老人去了国外真的很孤独,这种孤独感对别的病人也许没有那么大的伤害力,但是对得了这个病的人而言,在陌生的环境里,真的很残酷的,因为他们的记忆大多都停留在了以前,要接受熟知这个新环境,还是太难了。  楼主如果是不放心两位老人,可以请个护工,自己有条件就多回国看看。其实你不在身边,更应该牵挂的不是你的母亲,而且你的父亲。其实你的母亲也许见到你仍然会很开心,但是对你的思念并不会给她造成什么,毕竟是得了这种病。主要是你的父亲,照顾老年痴呆病人真的很痛苦,你可以去知乎上看看那些老年痴呆病人家属的回答。自从我奶奶得了这个病,我就常常在知乎上搜,每次都能看哭。所以你要理解你父亲,就算不在身边,也要多多给他打电话,当他强有力的支撑和依靠!
作者:方大落 回复时间: 21:03:45
  很简单,让你父母自生自灭啊,管那么多干嘛,你小家要紧
作者:吃吃吃吃跑跑跑 回复时间: 01:09:27
  不要找借口了,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回来的。其实你回来除了让父母心理上有个安慰和依靠外也没多大用。既然不回,办法只能是多给钱了,让父母生活宽裕吃好穿好家务有人做有钱看病你就算是孝顺女儿了。
作者:恶灵退散1019 回复时间: 01:41:10
  我和你情况一样,每八个月回家一次,国内还有姐姐,等到两个老人只剩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会回国照顾他到最后。我丁克也有一点这个原因: 为了让自己将来能够遵守这个承诺,无牵挂地陪最后一个双亲到最后
作者:恶灵退散1019 回复时间: 01:42:01
  你父母双全的时候,还可以让父亲照顾母亲。但是应该增加回国的频率,两年一次太久了
免责声明:本站不提供会员注册与发布任何信息(主题、回复、评论)功能,页面脱水内容均为读取相关媒体快照缓存,目的便于网民便捷高速浏览,主题内容仅代表来源媒体及网民个人观点其连带责任与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宛儿的父母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