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髁上骨折 睡觉绷带能取下吗

要健康 上平安好医生新手领20元大礼包立即打开何涛骨科 主治医师资质由中国平安保险承保接诊: 378197人好评率: 98.8%患者咨询:左手中指陈旧性骨折现已上了钢板两个月还是不能伸直还疼怎么回事?为保护患者隐私问诊过程省略初步诊断,可能是骨折。需要与患者进一步沟通确诊此问题由何涛医生本人回复骨折的治疗建议如下:一、西医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出现外伤后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第一步、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第二步、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第三步、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主穴:阿是穴。肱骨:肩k、曲池;尺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关;胫腓骨:足三里、解溪。
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下同)。
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选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用健侧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局部穴位;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电流量20~40微安,或以病人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为度,连续波,频率2~3次/秒。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
3、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0例,其中新鲜骨折者54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较国内公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时间缩短15~22天;陈旧性骨折及迟缓愈合组26例,其压痛消失,纵向叩击痛及假关节消失,骨痂出现、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提前[1~3]。
激光穴位照射
主穴:颈椎骨折:大椎,胸椎骨折:神道、至阳;腰椎骨折:肾俞;骶椎骨折:长强。
配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按症情而选,酌加阿是穴。以低功率氦一氖激光仪,每穴照射10分钟,每次共照射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天。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治疗椎体骨折,共治29例,经3~20次治疗(平均12次),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4]。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局部肿胀处。
以消毒三棱针直刺血肿处达骨膜下为度;骨折日久者,刺血后加拔火罐,待瘀血流出后再行手法整复,局部用夹板固定。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关节附近骨折,共治24例,结果消肿迅速、愈合良好者20例,血肿未消2例,关节伸屈活动受限2例,总有效率为83.3%[5]。
体针(之一)
主穴:肘内翻:少海、小海、天井;肘外翻:肘Liao、曲池、尺泽。
据症取主穴,以28号针直刺或斜刺深达骨骺或骺板,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效欠佳者,可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波,3~5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可配合推拿,内翻者于针刺前在内髁前以指点、按、揉、挤、掐 2~3分钟,并一手托住患肘,另一手握住前臂,在肘关节伸直旋后位,按内翻相反方向椎按外展2~3次;外翻则按揉外髁,使时关节内收2~3次。每日治疗1次,6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37例肱骨髁上等骨折后肘内外翻畸形患者,结果,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6]。
针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股骨骨折:环跳、髀关、阴市、血海;小腿骨折: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  配穴:饮食不佳加中脘,体虚加涌泉。
均取患侧,阿是穴仅以艾灸,采用中药接骨艾条(在纯艾中加入麝香、乳香、没药、川芎、羌活等混合粉末制成),每次灸20分钟,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余穴均针刺,采用指切押刺进针法,于夹板缝隙进针,得气后,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刺激数分钟,通以电针,取二个超越骨折断端的主穴为正负极,早期刺激宜轻,中后期刺激宜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继续治疗。
三、疗效评价
对98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9例单纯艾灸),结果表明在骨折愈合上,无论骨痂强度、骨痂生长情况及下床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
体针(之二)
主穴:曲池、合谷、手三里。
配穴:足三里。
骨折10天内,仅取主穴,均单侧,骨折10天后加取配穴,双侧。针刺时均不解开固定夹板,在上述穴位皮肤处常规消毒后进针,主穴用提插捻转泻法,配穴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骨折10天内每日1次,骨折10天后,隔日针1次。另外,骨折10天内可配合敷贴活血药膏(由地鳖虫、虎杖、黄柏等7味中药组成),10天为一疗程,4疗程为一阶段。
三、疗效评价
上法主要用于治疗骨折24小时内就治的桡骨远端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共40例。经比较,在消肿止痛及骨折愈合上,针刺均较服中药或自愈组显著为优(0.05)[8]。
针灸(之二)
主穴:大杼、膈俞
二穴均取,斜剌至得气,中等强度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取针后艾灸3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5、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共治50例,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药治疗)有效率为76.0%[9]。
骨折 相关咨询骨折 相关文章更多案例本页面所示信息由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应用,否则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江西医药》2007年10期
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摘要】:目的观察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年对36例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在局麻下进行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活动好,合并3例肘内翻。结论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2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邵敏;张百挡;刘庆思;;[J];中医正骨;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帝钦;[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凌家保;[J];中国中医骨伤科;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宝兴;;[J];中国综合临床;1986年02期
江水金;;[J];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01期
田学贵;陈清华;;[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年02期
李国良;刘晓丽;刘文彬;祁文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3年05期
王晓,张世清,张淞,张永乐;[J];中国骨伤;2003年10期
韩鹏;;[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05期
,白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葛植厚;崔淑萍;;[J];青海医药杂志;1984年02期
窦昆仑;[J];陕西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陈载波;[J];海南医学;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光;;[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支福娜;刘蕊;胡文艳;豆改霞;;[A];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陈伯华;柳大烈;单磊;林立新;李希军;;[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建嗣;李炳钻;宫伟;;[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谭国昭;陈衍尧;;[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袁兵权;;[A];玉溪市第二届骨科学术研讨及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姜成龙;喻国星;;[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王久柱;;[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李东正;何汉戊;刘广平;吴龙章;莫立斌;黎品基;;[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彭燕玲;郭尔萍;徐芳;黄芳;;[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田心义;[N];大众卫生报;2004年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班甡生;[N];健康报;2008年
刘道安;[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孟庆普;[N];健康报;2002年
刘印文(曙光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
刘印文;[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蒋廷玉?本报通讯员
张群;[N];新华日报;2008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李新萍;[N];健康时报;2009年
郑双双 记者
蒋秀娟;[N];科技日报;2011年
吴韶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育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立加;[D];中南大学;2012年
孙付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屈平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袁泉文;[D];苏州大学;2009年
李义刚;[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钦斌;[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连鸿凯;[D];郑州大学;2005年
庄康保;[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陈长见;[D];苏州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要健康 上平安好医生新手领20元大礼包立即打开何涛骨科 主治医师资质由中国平安保险承保接诊: 378197人好评率: 98.8%患者咨询:动手术快一个月了,线也拆了半个月了,脚还是疼为保护患者隐私问诊过程省略初步诊断,可能是骨折。需要与患者进一步沟通确诊此问题由何涛医生本人回复骨折的治疗建议如下:一、西医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出现外伤后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第一步、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第二步、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第三步、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主穴:阿是穴。肱骨:肩k、曲池;尺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关;胫腓骨:足三里、解溪。
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下同)。
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选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用健侧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局部穴位;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电流量20~40微安,或以病人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为度,连续波,频率2~3次/秒。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
3、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0例,其中新鲜骨折者54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较国内公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时间缩短15~22天;陈旧性骨折及迟缓愈合组26例,其压痛消失,纵向叩击痛及假关节消失,骨痂出现、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提前[1~3]。
激光穴位照射
主穴:颈椎骨折:大椎,胸椎骨折:神道、至阳;腰椎骨折:肾俞;骶椎骨折:长强。
配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按症情而选,酌加阿是穴。以低功率氦一氖激光仪,每穴照射10分钟,每次共照射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天。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治疗椎体骨折,共治29例,经3~20次治疗(平均12次),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4]。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局部肿胀处。
以消毒三棱针直刺血肿处达骨膜下为度;骨折日久者,刺血后加拔火罐,待瘀血流出后再行手法整复,局部用夹板固定。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关节附近骨折,共治24例,结果消肿迅速、愈合良好者20例,血肿未消2例,关节伸屈活动受限2例,总有效率为83.3%[5]。
体针(之一)
主穴:肘内翻:少海、小海、天井;肘外翻:肘Liao、曲池、尺泽。
据症取主穴,以28号针直刺或斜刺深达骨骺或骺板,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效欠佳者,可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波,3~5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可配合推拿,内翻者于针刺前在内髁前以指点、按、揉、挤、掐 2~3分钟,并一手托住患肘,另一手握住前臂,在肘关节伸直旋后位,按内翻相反方向椎按外展2~3次;外翻则按揉外髁,使时关节内收2~3次。每日治疗1次,6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37例肱骨髁上等骨折后肘内外翻畸形患者,结果,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6]。
针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股骨骨折:环跳、髀关、阴市、血海;小腿骨折: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  配穴:饮食不佳加中脘,体虚加涌泉。
均取患侧,阿是穴仅以艾灸,采用中药接骨艾条(在纯艾中加入麝香、乳香、没药、川芎、羌活等混合粉末制成),每次灸20分钟,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余穴均针刺,采用指切押刺进针法,于夹板缝隙进针,得气后,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刺激数分钟,通以电针,取二个超越骨折断端的主穴为正负极,早期刺激宜轻,中后期刺激宜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继续治疗。
三、疗效评价
对98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9例单纯艾灸),结果表明在骨折愈合上,无论骨痂强度、骨痂生长情况及下床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
体针(之二)
主穴:曲池、合谷、手三里。
配穴:足三里。
骨折10天内,仅取主穴,均单侧,骨折10天后加取配穴,双侧。针刺时均不解开固定夹板,在上述穴位皮肤处常规消毒后进针,主穴用提插捻转泻法,配穴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骨折10天内每日1次,骨折10天后,隔日针1次。另外,骨折10天内可配合敷贴活血药膏(由地鳖虫、虎杖、黄柏等7味中药组成),10天为一疗程,4疗程为一阶段。
三、疗效评价
上法主要用于治疗骨折24小时内就治的桡骨远端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共40例。经比较,在消肿止痛及骨折愈合上,针刺均较服中药或自愈组显著为优(0.05)[8]。
针灸(之二)
主穴:大杼、膈俞
二穴均取,斜剌至得气,中等强度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取针后艾灸3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5、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共治50例,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药治疗)有效率为76.0%[9]。
骨折 相关咨询骨折 相关文章更多案例本页面所示信息由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应用,否则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改良Swenson治疗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年
改良Swenson治疗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摘要】:正目的肘部骨折占所有小儿骨科病人外伤骨折的10%,而肱骨髁上骨折又占肘部骨折的75%。鉴于儿童处于骨骼的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骨折的治疗应尽量采取创伤小,效果佳的方法。正是在当前微创观念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我们探索治疗严重肱骨髁上骨折的改良Swenson方法,即Swenson 方法结合运用绷带手法复位并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 80例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2~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2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剑英;;[J];中原医刊;2005年24期
欧阳晓;[J];中国骨伤;2000年10期
武燕,陈德林;[J];山东医药;2000年11期
王延宙,张培旭;[J];山东医药;2005年18期
吴珊红;;[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7期
卢敏,姚共和;[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年06期
仝允辉;孟宪杰;;[J];中医正骨;1991年02期
施少云,宋林,郑家鼎;[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2期
李炳钻;钟黎娟;王建嗣;蔡秀英;;[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12期
王晓艳;刘红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东;冯林;朱振洪;王科文;张锡庆;;[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吴顺海;;[A];中国骨伤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骨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李东正;何汉戊;刘广平;吴龙章;莫立斌;黎品基;;[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苏源冰;周泉腾;张细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次全国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何乐善;孙广生;孙炜;;[A];全国第六次骨病学术会议暨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评选活动论文集[C];2005年
陈志强;;[A];玉溪市第三届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陈跃安;;[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谢维琪;;[A];第四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焦国华;姚志宏;;[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丁小丰;周辉;詹庄锡;詹振宇;杨海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同仁医院南区急诊外科
宗哲;[N];健康报;2011年
副主任医师 王有安;[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魏开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王秋根;[N];健康报;2007年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邱海滨;[N];健康报;2007年
河北省唐山市
张威;[N];健康时报;2009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胡志勇;[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何秀云;[N];大众卫生报;2007年
杜靖远;[N];中国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江威;[D];山东大学;2009年
成永忠;[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锋;[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杨战京;[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汤呈宣;[D];浙江大学;2002年
屈平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卢国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尹龙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沈晓峰;[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董克芳;[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程增辉;[D];复旦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要健康 上平安好医生新手领20元大礼包立即打开陈旭骨科 主治医师资质由中国平安保险承保接诊: 469857人好评率: 99.4%患者咨询:我父亲大腿骨折两年了,今天做个检查说钢板折了,用取吗?走路一切都正常为保护患者隐私问诊过程省略初步诊断,可能是骨折。需要与患者进一步沟通确诊此问题由陈旭医生本人回复骨折的治疗建议如下:一、西医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出现外伤后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第一步、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第二步、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第三步、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主穴:阿是穴。肱骨:肩k、曲池;尺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关;胫腓骨:足三里、解溪。
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下同)。
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选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用健侧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局部穴位;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电流量20~40微安,或以病人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为度,连续波,频率2~3次/秒。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
3、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0例,其中新鲜骨折者54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较国内公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时间缩短15~22天;陈旧性骨折及迟缓愈合组26例,其压痛消失,纵向叩击痛及假关节消失,骨痂出现、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提前[1~3]。
激光穴位照射
主穴:颈椎骨折:大椎,胸椎骨折:神道、至阳;腰椎骨折:肾俞;骶椎骨折:长强。
配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按症情而选,酌加阿是穴。以低功率氦一氖激光仪,每穴照射10分钟,每次共照射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天。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治疗椎体骨折,共治29例,经3~20次治疗(平均12次),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4]。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局部肿胀处。
以消毒三棱针直刺血肿处达骨膜下为度;骨折日久者,刺血后加拔火罐,待瘀血流出后再行手法整复,局部用夹板固定。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关节附近骨折,共治24例,结果消肿迅速、愈合良好者20例,血肿未消2例,关节伸屈活动受限2例,总有效率为83.3%[5]。
体针(之一)
主穴:肘内翻:少海、小海、天井;肘外翻:肘Liao、曲池、尺泽。
据症取主穴,以28号针直刺或斜刺深达骨骺或骺板,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效欠佳者,可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疏波,3~5次/秒,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可配合推拿,内翻者于针刺前在内髁前以指点、按、揉、挤、掐 2~3分钟,并一手托住患肘,另一手握住前臂,在肘关节伸直旋后位,按内翻相反方向椎按外展2~3次;外翻则按揉外髁,使时关节内收2~3次。每日治疗1次,6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37例肱骨髁上等骨折后肘内外翻畸形患者,结果,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6]。
针灸(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股骨骨折:环跳、髀关、阴市、血海;小腿骨折: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  配穴:饮食不佳加中脘,体虚加涌泉。
均取患侧,阿是穴仅以艾灸,采用中药接骨艾条(在纯艾中加入麝香、乳香、没药、川芎、羌活等混合粉末制成),每次灸20分钟,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余穴均针刺,采用指切押刺进针法,于夹板缝隙进针,得气后,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刺激数分钟,通以电针,取二个超越骨折断端的主穴为正负极,早期刺激宜轻,中后期刺激宜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继续治疗。
三、疗效评价
对98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9例单纯艾灸),结果表明在骨折愈合上,无论骨痂强度、骨痂生长情况及下床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7]。
体针(之二)
主穴:曲池、合谷、手三里。
配穴:足三里。
骨折10天内,仅取主穴,均单侧,骨折10天后加取配穴,双侧。针刺时均不解开固定夹板,在上述穴位皮肤处常规消毒后进针,主穴用提插捻转泻法,配穴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骨折10天内每日1次,骨折10天后,隔日针1次。另外,骨折10天内可配合敷贴活血药膏(由地鳖虫、虎杖、黄柏等7味中药组成),10天为一疗程,4疗程为一阶段。
三、疗效评价
上法主要用于治疗骨折24小时内就治的桡骨远端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共40例。经比较,在消肿止痛及骨折愈合上,针刺均较服中药或自愈组显著为优(0.05)[8]。
针灸(之二)
主穴:大杼、膈俞
二穴均取,斜剌至得气,中等强度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取针后艾灸3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5、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共治50例,痊愈22例,显效3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药治疗)有效率为76.0%[9]。
骨折 相关咨询骨折 相关文章更多案例本页面所示信息由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应用,否则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肱骨内上髁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