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少年足球为什么被困被困足球少年怎么样了

泰国被困少年足球队事件始末:国际大救援奇迹诞生_国内足球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泰国被困少年足球队事件始末:国际大救援奇迹诞生
泰国被困少年足球队事件始末:国际大救援奇迹诞生
一场国际大营救促成奇迹
  在官方拍摄的视频中,泰国“野猪”足球队的孩子们正住在医院里一个宽敞明亮的大房间里,男孩们戴着口罩,对着镜头比画出代表胜利的“V”字形手势。
  6月23日星期六,本是泰国清莱府一位男孩Night的生日。Night的家人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烤猪肉和甜品。然而,男孩并未准时出现。  
  一场足球赛后,Night所在的“野猪”足球队共12名队友、1位教练,带着零食进入清莱府北部美赛区一处森林公园的洞穴内,一起庆祝并探险,不料因下雨涨水,被困在其中。
  再见天日已经是半个多月之后。7月10日,这13人在来自泰国、英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际救援力量上千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全部获救。
  眼下,Night正在医院里接受为期一周的隔离观察。
  “等他回来,我会再做一个他喜欢的蛋糕,”男孩的姐姐说。
  洞穴的入口处停放着11辆单车和一辆摩托车,背包、运动鞋和其他运动器材还留在车篮里,主人却已经不见踪影。
  其中一辆车的主人是11岁的男孩陈宁,野猪足球队的成员。6月23日晚12时许,陈宁的父亲接到了另一个家长的电话。来电者忧心忡忡:11点钟,孩子通知家长自己结束训练,后面再没有音讯。
  陈宁在阿鲁班美赛小学的中文班就读,今年六年级。“陈宁”是他在中文学校起的中文名,而杨海平是班里的中文老师,与男孩相处已有六年。男孩话不多,有点害羞,每当拍照的时候,总是抬手遮住面孔,笑着别过头去。
  他总是骑着一辆轮子很大的自行车,“好像轮子都要比他高了,”老师笑着比画他踮脚上车的样子。
  男孩身高130厘米,并不算高,可是跑动很快、训练刻苦,读中学的学长把他带进了野猪足球队。从阿鲁班美赛小学教学楼的窗户外看出去是一片草场,天气晴好的时候,足球队常常在这里训练——这也是孩子们对陈宁印象最深的片段。
  这支少年足球队会在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和周六日训练。洞穴的旁边有个很大的足球场。这也是孩子们最后发出信息的地方。23日晚,几个匆匆赶到的家长跟着自行车进入山洞,在第一个洞中便被湍急的水流挡住,只好退了出来。
  第二天早上,杨海平和其他几位老师赶到山洞。洞中潮湿,水滴不时掉落,白色的钟乳石从洞顶垂下,在光线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我们是不能摸的,否则就会变黄。”
  山洞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美赛地区的坦銮-坤南南暖(Thaluang-Khun&Nam&Nang&Non)国家森林公园,因洞中的石笋和钟乳石而出名,洞中地势崎岖,游客需要走过一条小溪才能进入其中。管理人员会在雨水丰沛的7月到11月禁止游客入内。
  据《曼谷邮报》报道,有目击者告诉警察,当晚孩子们与教练一同进入洞中,于是公园的救援人员从洞口进入3公里左右,流进山洞的小溪不停涨水,救援人员只能退出,并向清莱府求救。
  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第二天赶到,电工在洞内架设1公里长的电线,照明灯在洞内高高挂起。水底多泥,浑浊一片,而越往深处就越黑,电力设备将为救援活动提供照明和通风。
  25日,救援人员到达第二个洞穴,孩子们的鞋子和背包摆在地面,次日又在岩壁上发现了手印。没有消息尚且算是好消息,“我们相信孩子们的状况很好。”一位海豹队成员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他们曾在同一个山洞中安全营救出被困游客。
  事发4天之后,洞穴专家们发现石壁上的缝隙,绳索专家架起绳索,希望从缝隙中深入洞穴。守在洞口的杨海平也进入洞中帮忙,然而希望的曙光一闪而过——两处缝隙都无法通向少年们,杨海平只能返回洞外。
  亲属们为孩子们举行了祈福仪式,敲锣、打鼓,两个人举着渔网,希望能打捞在洞穴中迷失的灵魂。少年们的自行车依然在洞外停靠,他们的家人跪在一旁祈祷。“我已经几日没睡过了,我相信他们都会平安、完好地出来,”一位13岁球队少年的母亲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如是说。
  6月30日,雨停了,一位僧人来到现场为孩子们诵经祈福,诵经结束后,一只小野猪从洞口附近跑过。“这是个好征兆,”杨海平说。
  直升机和其他搜救人员开始观测、搜查山体,试图寻找通往男孩们的其他路径。泰国警方发言人乌伊拉猜(Wirachai&Songmetta)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称,他也加入了600人之多的搜查队伍,专业的地质部门提供了小型摄像头,可以更细致地观测这些可能的裂缝。
  据《路透社》报道,20个背包带着救援人员的希望,从裂缝中送出,漂向孩子们可能在的地方。背包中装着食物、药品、水、灯,一份地图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一旦收到,立即回复并在地图上标注位置。大家会尽快帮忙。”
  多种计划同时进行,进展却不明显,雨水使得溪水不断上涨,水下即便有灯光仍然浑浊一片,救援工作多次被打断。救援者在溪水中插入水泵,将水泵出;工作人员努力将电线抬高至水面以上,以保证水下作业的安全。雨水太大,即便水泵功率不小,依然无济于事,在6月27日晚上,水面每小时升高15厘米,救援人员一度停止行动。
  在救援一度停止的时候,美国人和英国人先后加入泰国救援队。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派出的30人救援队,英国的3位洞穴潜水队员也来到泰国美赛加入泰国救援队。其中Richard&Stanton是来自考文垂的消防员,也是业余的洞穴救援潜水员,曾获得大英帝国勋章。6月29日晚上,中国民间救援组织——绿舟救援队也前往泰国参与搜救,这是该队自尼泊尔地震后的第二次出境救援。
  6月30日,澳大利亚军队和民间救援人员加入。这一天雨终于渐渐变小,乃至停住,救援工作得以继续。地下水部门的工作人员持续打钻,试图找到水源,直接从源头控制水势;有一支队伍找到并进入一处狭窄的洞穴,期待这条通道把他们带到孩子们的幸存地,他们前行了50米,却被带进岔路口。
  此时杨海平已经报名成为中国队的翻译,他看到不少车辆被清走,救护车停在洞口的路边,有人抬着担架送进救护车,轰鸣声响起,一架直升机从头顶离开。这是医疗救援队在排练,计算孩子们离开洞穴、前往最近的医院所需要的时间。
  据BBC报道,配备了热力感应镜头的无人机在山洞上方飞行,以寻找可以接近的地点;水下机器人则用以探测水深和水文状况;搜救犬在嗅过孩子们的衣服之后,被送往洞穴深处。
  “那天,山顶上一直有乌云,可是雨却不下了。”杨海平说。通过对洞穴的多次探索,参考无人机和水底机器人的数据,国际救援队将足球队的被困地点锁定在洞内一段名为Pattaya&Beach的通道附近。
  7月2日晚上9点38分,两位英国潜水专家潜入了洞穴深处的溶洞。两人听到间断性的奇怪声音,就像是人用石头敲击墙壁,后来,一块被积水包围的突起岩石上,手电筒的灯光照到了身着红色球衣的少年们身上:
  “你们多少人?”
  “13人。”
  “太棒了,”英国潜水专家顿了顿,“我们是第一批,很多人在赶来的路上。”
  “今天是周几?”
  “周一——你们在这里10天了,你们非常坚强。”
  坐在第一排、身着20号球衣的男孩抬起手臂,揪着衣领擦擦脸。杨海平后来在潜水专家拍摄的这段视频中认出了男孩,瘦瘦高高,不是他印象中那个小个、圆脸的男孩,可动作又眼熟。几个月之前,这个男孩在上课时和一位老师起了误会,把课本放在桌上,一言不发地离开教室。后来,杨海平找他谈话:“其实是跟老师有误会吧?”本来一言不发的陈宁突然红了眼圈,可又感到害羞,就扬起手臂,揪着衣领挡着。
  终于找到这13个人,“这个令人欢欣的瞬间之后,我们要问,接下来怎么办了?”与救援队保持联系的英国洞穴救援协会副主席在接受BBC采访时说。
  医疗队随后进入洞穴,为孩子们做了身体检查,其中两个孩子有轻微的肺炎,其他人状况还不错,然而发现孩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救援队要想办法带他们回家。
  卫报当日总结了三种可能的救援方案,然而每一种似乎都难以实现。第一,让救援人员带着孩子们潜水而出,然而要身体虚弱、不会潜水的孩子们短时间内习得这一技能;第二种和第三种分别是将洞内的水抽干,或者在山体凿洞——然而两者都耗时甚长,而雨季却已经迫在眉睫。工作人员在洞口堆满食物、药品和其他物资,为未来的长期营救做准备。&7月6日,潜水员、前海豹队成员Saman&Kunan在夜间运送氧气罐进入山洞,却在潜水回程时因氧气耗竭而失去意识,在水下身亡——他的去世使形势更加紧迫。
  救援的时间正在溜走。洞中的氧气越来越少、湿度却高,少年们尽管食水无忧,却面临着肺部感染的风险,而即将到来的雨季也让溪水上涨的风险越来越高。
  在通往外面世界的路上,有三个洞穴,其中前往最近的3号洞穴的潜水之路最崎岖、最危险。7月7日,官方通报,根据天气预报,救援队员们将迎来3到4日的窗口期。溪水不再涨,而几日连续工作的泵水工作终于得到了回报:每一个洞穴中的水位都达到几日来的最低位,有些位置甚至下降了30厘米。
  来自澳大利亚救援队的麻醉医生和潜水员提前为孩子们做了体检,他们状况良好,计划也就得以实施。家属在接受英国卫报的采访时说,政府告诉他们,身体状况最好的孩子将被最先送出来。
  从未潜过水的孩子们在学会使用氧气面罩后,就将面临合计11个小时的旅程,戴上面罩与头盔、身穿潜水服和潜水脚蹼,由两位潜水队员运送出洞。救援人员已经通过前几日的工作,在孩子们所在的洞穴岩壁到外面的指挥部之间搭起绳索,由前一位潜水员手中握着孩子的氧气瓶,后一位潜水员跟随在孩子身后,摸索着绳索的方向潜出所在的洞穴,达到附近的3号洞穴,之后分别有专家们带他们穿过2号洞穴和1号洞穴。
  7月8日早晨,洞口外停着救护车,摆放着充足的氧气管和其他物资,适合孩子们的小号氧气面罩已完成测试,被送抵洞中。天气变得温和,雨水不多,洞内水位不升、水流亦缓,这为潜水队员和孩子们的进出提供了便利。由于担心排水系统产生的水流干扰水下作业,救援人员关闭水泵,准备入洞。
  上午10点钟左右,由13个国际专家组成的救援队跟随海军海豹突击队进入洞中,潜水队员打头,其他系着绳索的救援人员紧随其后,除了探照灯前方的光线之外,周遭一片漆黑。“我们从未如今天这般准备完好,”清莱府的府尹纳隆萨(Narongsak&Osotthanakorn)说,他们向家属通报了全部计划,并得到支持。
  当天晚上,中国救援队负责人王珂向新京报记者复盘了一天的经历:救援人员进入洞中后,雨来了,洞内水位上涨几十厘米,然而王柯说,这依然在可控范围内。计划在不断调整,各个队伍的衔接和配合都比预计的顺利。
  王柯告诉新京报记者,救援会在晚上8点半左右结束,中国救援队的5个队员和一名翻译就在其中,主要工作是同美军一起为出水的孩子进行安全保障。中国、美国和澳洲的专家们在途中架设绳索,让孩子们的担架平稳出洞。
  根据官方此前的通报,第一个孩子将在晚上9点出现,但第一台担架在当地时间6时左右出现在洞口,第二个孩子紧随其后,在10分钟后出现在洞口。直升机随后飞往清莱的一处医院。
  按照指挥部的保密要求,见证了整个过程的救援人员们并未讲述具体场景,潜水员们情绪激动,“我们的队员非常高兴,我自己也非常非常高兴,”王柯说,“更重要的是,这说明救援计划是可行的。”
  通过绳索一节一节地运送孩子过于耗费体力,救援在此时暂停,人员稍做休整。“这些天一直都在不断对孩子们进行体能补充、安抚、培训之后,他们的精神状态还不错,”王珂说。
  7月9日,又有四辆救护车从洞口开走,直升机的声音随之响起,速度甚至快于前一日。
  7月10日晚8时许,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连续发布消息:
  “12只野猪出洞,只要等待4只青蛙。”
  “我们不知道这是奇迹,是科学,还是什么,13个野猪队成员全部出洞。”
  洞里洞外
  教练Ekkapol&Ake&Chantawong或许是第一个进入洞穴的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据CNN报道,教练Ake25岁,在非常年幼的时候相继失去母亲、父亲和哥哥,如同泰国的其他孤儿一样,他被送往隔壁省的寺庙成为僧人,只能偶尔回到美赛看望外祖母。
  他在20多岁时还俗,回到美赛,不过依然同寺庙联系密切,常常回去祈祷,每天都会冥想一个小时。据报道,他在洞中教会孩子们冥想——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少年们被发现时精神状态平静。
  教练Ake的阿姨在接受CNN采访时说,他在洞穴中的前几日从未吃过东西,而是选择将食物留给孩子们。“他很喜欢这支足球队,无论去哪里都会带着球队的孩子——这也是父母们愿意将孩子交给他的原因。”
  “当他出来后,会发现一切如旧,我们会继续支持他。”他的队员说。7月7日,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脸书主页上公布了教练写给家长们的信:“致家长们,所有的孩子都很好,我一定会尽力照顾好他们,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向所有家长们道歉。”
  家长们的回信则被潜水员带进洞中:“教练,不要自责,父母们也并不责怪你……你和他们一起进去,就要和他们一起出来,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洞口确实有7月到11月不许入内的标志,可是今年的雨季来得格外早,”杨海平说,“这不是人祸,是天灾。”
  在少年足球队还未被发现的25日早上,杨海平带着孩子们去拜了土地公。穿着对襟盘扣白衫的孩子们排成队,在土地庙前双手合十。
  在课间,一个女生低头画画,画面里是短发、穿着球衣的男孩背影,球衣上写着“13”,“她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13”,可是杨海平觉得,她心中或许也在为13个男孩祈祷。
  陈宁所写的信从洞中传出,“亲爱的妈妈,别担心,我很好,请告诉Pee&Yod(一位女性亲属)带我去吃炸鸡,爱你们。”
  这让自事发之后一直守在洞外、不眠不休的父亲感到放心,他在接受CNN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他依然健康,也希望能向他传递我的支持——但现在还没什么机会和他沟通。”
  中文班的学生们为陈宁录制了加油视频,大家一起说:“陈宁加油,我们在等你,赶快出来一起玩。”
  在陈宁被救出2日后的发布会上,海豹队公布了少年们在病房内的视频,尽管戴着口罩仍然看得出笑意,而母亲们隔着玻璃窗、红着眼睛向他们挥手。
  一个少年在被镜头扫到时露出羞赧的微笑,抬起手臂遮脸,“我一眼就认出,这就是陈宁了,”杨海平说。
  新京报记者&庞礴&王清以&泰国清莱报道&实习生&崔斯也&丁文婷
阅读排行榜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口述|我们参与了泰国被困少年足球队国际救援
澎湃新闻记者 沈文迪 实习生 潘奕
08:42 来源:澎湃新闻
在经历了18天的等待后,受困于泰国清莱一处洞穴的12名少年足球队队员和一位教练,于7月10日全部被解救出来。根据泰方公布的视频,被救出的少年们在病床上戴着口罩穿着病服,对着镜头做出各种手势表达感谢,他们看上去精神不错。被救出的足球队少年在医院接受治疗。视觉中国 图早在6月23日,这支名叫“野猪”的足球队在教练带领下外出探险。下午1点左右,他们进入山洞。此时泰国雨季刚刚开始,在进入洞穴后,暴雨倾盆而来。一位泰国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表示,上升的水位阻断了孩子们回来的路,他们被困在了山洞复杂的地形中,与外界失联。直到7月2日,两名英国救援队员才发现了孩子们,他们的位置距离洞口约4公里,13人全部存活。一场轰动全球的国际救援行动展开。“野猪”少年足球队队员除了泰方之外,这场持续17天的救援行动得到了至少6个国家的支持,共有千名包括救援专家、志愿者和军方人士参与。整个洞穴长约10公里,至今无人走完。洞穴内地势高低不平,水域和陆地交错。单程到达受困人员所在地就需要5个小时。再加上孩子们已过度疲劳,救援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巨大。8日开始,各国救援队在泰方统筹部署下,前后分三批将受困者通过救援者协助潜水的方式转运出洞,全员获救无生命危险。整个救援行动中有一名前泰国海豹突击队队员在洞穴中溺亡。而在当地时间6月29日下午,应泰方邀请,中国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首批6名洞穴搜救专家赴清莱参加搜救。第二批两人不久后到达。在救援行动的最后一日,基金会理事长王珂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讲述了这十多天来的亲历和见闻——“不同国家的救援队加入进来”关注到这个事的时候我还在津巴布韦进行反盗猎的工作,没有马上出动。因为洞穴的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当地如何组织救援也不清楚。也许等我们赶到了水也退了,人就走出来了。但差不多一周以后,发现救援难度和现场的情况,跟我们开始的判断完全不一样。而且各个国际力量也开始有所表示,比如美军。我们这才开始觉得,不能袖手旁观了。随后我们向泰方表达了参加救援的想法,也跟中国驻泰使馆等机构表达了意愿。与此同时,泰国的华人华侨也希望中国能有人过来,因为全泰国都在关注这个事情。没多久泰方就发出了邀请,我们就根据这次救援所需要的人员,向身边熟悉的专业救援志愿者发出邀请,从决定前往到首批队员出发,就用了一天时间。第一批是6名队员,我和另一名队员从非洲回国后稍作休整再去泰国,共8人,都是具备专业能力的志愿救援者,这种工作并不是靠热情就能完成的。中方救援队到了泰国后,很多当地志愿者给我们做翻译,在各方支持下很快就进入现场。第一件事就是向指挥部报道,说我们是来自于中国的救援队,并出示领事馆的函。这时候指挥部已经建立起来,主要是泰国军方和美军在,我们随后到达。指挥部在逐渐扩大,不同国家的救援队加入进来,营地也在扩大,医疗社、媒体村、饮食区域等,包括设备设施、通讯和工程车辆也陆续就位。媒体工作区域指挥部离洞口有一段距离,路上都有军警把守,一般人无法靠近洞口。我们加入救援行动后,主要是泰方总指挥,泰国海军具体领导,国际力量和泰国形成了一个指挥体制,既是一体的也是不同的力量。“这是人力不可为的事”说实话,刚去的时候我们根据专业经验分析,人存活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队员到达现场看了看溶洞的情况,心里非常沉重,觉得这是人力不可为的事。队员说,太难了,想不出什么有把握的办法。这个洞穴是一个大型溶洞,根据资料在泰国排第4,总共十公里长。后来我们才知道,孩子们在距离洞口4、5公里的地方。我们当时想了几个办法,一个是从山上找洞,从山体里找到这个洞穴的入口,但是找不到;一个是从水下,这是当时另外一个方案。但水里情况这么复杂,进去的难度很大,路线又这么长,完全没有光线,这个方案也很难。救援人员在洞穴中进行管道铺设但我们还是来了,主要是考虑到这几个孩子都是踢球的,体质比较好,而且出来做拓展训练是带着补给的,只要没有溺亡,就有活着的可能。中国队员第一次进洞,那会还处于搜索阶段。进去之后,洞口附近还有光源,等深入后就是漆黑一片,各国军方都在往里挖,建立营地,朝里铺设电线。洞穴的地形非常复杂,一层一层忽高忽低。有的地势高,我们还得爬上去,岩壁湿滑陡峭;有的区域积水多,需要潜水通过。最近天气正值雨季,雨下下停停,就跟中国南方的梅雨季一样,洞穴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所以还要不停抽水。我下去过洞里,水非常浑浊,对于洞穴潜水增加了难度。洞穴潜水和我们一般的在海里潜水不一样。比如我们在三亚的海上潜水,那是开放水域。在开放水域潜水遇到问题了,随时可以升上来。但在洞穴你没法上升,所以对于救援者来说,只能成功,否则就是溺亡。另一方面,我们在洞穴里没有自然光源,不像我们在海洋里20米以内还是有光线的,还能看清。洞穴水下是没有光线的,本身是黑暗的,同时是浑浊的,还有水流。所以几乎一切行动都是摸黑进行。加上有的地形非常狭窄,只能靠潜水员挤进去,一旦卡在了里面没有及时出来,人就溺亡了。你想一下,如果你在一个密闭、低能见度的空间里,人被卡在了石头缝里,没法呼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那种情况下,一旦惊慌就可能把呼吸器、气瓶等装置碰掉,所以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7月6日就遇到重大意外,一名与我们共同工作的前泰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潜水员遇难,他是志愿来参加救援的,复杂的洞穴和水下环境使他无法及时出水,气瓶耗尽而溺亡。此外,孩子们的生存环境也在恶化,长时间拖下去又有别的危险,让救援人员压力极大。就这次救援难度来说,在我们救援历史上是第一次:洞穴距离长、水下水上交替作业,关键是12个孩子人数又多,这一系列构成了整个救援行动的难度。洞穴内工作场景千人大营救根据指挥部的部署,洞穴内核心救援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洞穴潜水,一个是陆地支援。这都是第一梯队,大约几十个人。洞穴里有的地方有水,有的没有。在有水的区域需要潜水,这个工作主要由英国人进行,他们发现了孩子,对环境、路线相对比较熟悉,加上部分泰国海豹突击队队员,由他们十几位顶级潜水员组成国际救援潜水联队去到孩子那。他们语言相通,也共事过,有时候在水里一个动作就知道你出了什么问题,彼此之间的默契很重要。我们和美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组成队伍进行支援保障工作,包括绳索线路架设、救援物资(气瓶、食物、物资、潜水器材)运输、参与救援方案制定,转运被救人员等。配合我们的还有大量的泰国军人,有些地方也需要我们潜水,对先前队伍的支援保障、后期人员转运都非常重要。早前的工作中,每天就是英国潜水团队先进洞,然后我们、美国、澳大利亚再进洞,大量地运输设备以及训练孩子配合潜水。就中方而言,每天要工作十来个小时,体力耗费非常巨大。中间也需要套上装备待命,随时准备出动。在我们工作的区域,每个人的点都是定好的,和接力一样,每一段工作交给谁都具体到人。洞里潮湿阴冷,长时间泡在水里,手脚皮肤都有些发烂。队员皮肤发烂根据泰方要求,具体的营救计划目前还不能透露。大概情况就是救援人员协助孩子戴上潜水装备,然后把人带出来。孩子只要做一件事情,呼吸。这个需要对孩子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准备。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在长时间的疲劳、恐惧的情况下,一旦入水后惊慌失措,开始挣扎,挣扎过程中很容易弄掉了自己的面具,也可能扯掉救援人员的呼吸器,给自己和救援人员带来极大的风险。这次给孩子们用的是全面罩呼吸器,孩子不需要将呼吸器含在嘴里,可以像在陆地上一样的呼吸方式,在救援中更安全,不会在紧张时脱落,给自身和救援人员带来危险。王珂介绍全面罩呼吸器另外,外界提到的马斯克,他是否运送救援设备过来我们不清楚。(编者注:7月6日特斯拉和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发布推文称,他的SpaceX和另一家公司工程师团队7日将前往泰国参与救援。两天后,他在社交网站发布多个视频,展示潜水员测试刚刚研发的逃生舱)但在现场没有人考虑这个事情,今天晚上救援就结束了。从我个人来说,我尊重马斯克为此做出的努力,我也希望有机会能看到或者用到他的设备,希望有更多人为这件事情和未来的救援做出努力。马斯克研发的逃生装置在游泳池里进行测试“最大成就是救出活的人”救援“总攻”开始后,世界顶尖的洞穴潜水员将孩子们逐步逐段带出水面。通过潜水区域之后,就是我们的工作了。从水里出来的孩子们被固定在担架上,用衣物、锡纸等进行保暖,最后通过事先架好的绳索将人运出去,所以说我们事先承担的架设工作非常重要。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个小时。每一步,每一个位置,每一个人都反复演练,我们的救援队员负责其中一部分工作。8日开始,两天分别救出来4个孩子,10日剩余人员获救。他们都很健康,体征也平稳。每个孩子都经过了我们救援人员的手,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在这种时刻我们的队员包括我都非常激动,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整过救援过程中,我们中方有6人进洞,我和领队在外面负责协调接应。这几天大家休息都不太够,基本睡3、4个小时,但为了救人大家都处于亢奋状态,包括在找到孩子的时候,我们中方成员还在不断往里加绳,往里冲。中国洞穴专家为救援做准备一个做救援的人,最大的成就是救出活的人。我们参与的救援,12个孩子(包括一名教练)都是活着的,本身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成就感,所以很兴奋。在开展救援的这几天中,营地的后勤全部是泰国人准备的,非常好,这一点我印象深刻。他们不是给你送盒饭,而是你可以去搭建了很多小吃摊,和夜市一样,去挑你喜欢的食物。你即使坐在这里,也不断有人给你送来饮料、水果,24小时随时都在补充。泰方补给站每次救援人员出现,周围的人都在鼓掌。当地有些华人华裔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会跟我们说谢谢,包括孩子救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在鼓掌、欢呼。救援结束之后,我们计划在当地做一些公益活动,为当地的华侨组织做一些安全方面的培训,具体情况要尊重泰方的安排。“大家谁也不强调国籍”来到救援现场,我发现没有一个国家的队员带着国旗或者强调自己国家,没有一个队伍做这样的事情。在这里,大家谁也不强调国籍,谁也不强调谁比谁强,只是非常单纯的国际合作,而且非常默契——你缺什么我给你,我有什么信息我告诉你,我有什么不足需要你帮来做。对于我们来说,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比如说两个英国潜水员发现了被救人员,他们不说我们来自英国,而说我是救援人员。他们出来之后强调的不是他俩做了这件事情,而是泰方做了这件事情。再比如美军,这次来的是美国空军救援队,简称PJ,我俩就桌对桌,不管是级别还是实力,我们比起人家是天壤之别。但泰方和美方给了我们一个平等的地位,每天都和我们一样地互相通报,尊重我们的意见,没有一家很高傲,觉得自己很牛。你不在现场可能感受不到,这种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给我们的冲击很大。中方与其他国家救援队合影这次真正有实力的救援人员反倒更自信,他们不在乎这个,只在乎救人。对于我们来说,首先中国没有缺位;其次人道主义没有边界,我们已经在这了,这就够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学到了不少,无论是技术还是精神上。举个例子,美军的救援队能力很强,但他们也没有什么都做。他们可能有世界上最好的飞机,但潜水、架绳子就不一定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很适合,他们就不干这件事情,他不揽事,你们英国人行你们上;你们中国人绳索架设得很好,你们上。他们不会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去证明自己。不去逞能,这就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我们往往会背负很大的想法,我要当英雄,我要为国争光,其实不必,如果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别人的工作,扰乱整个计划,成了国际笑话。指挥部讨论计划所以各就各位、做好分内的事情就行。我们在洞穴里有潜水任务,我们也有潜水能力,并计划了潜水方案,但我们没有往受困者那里去潜水。因为我们语言不通,跟他们又不认识,进去是危险的,所以我们不做这个事,并不是说队员没有这个技术和能力。这一点,我们学到了。网友为此次救援创作的漫画:野猪指受困人员,青蛙指潜水员,海豹指海豹突击队,其中熊猫寓指中国救援队员。视觉中国 图
我亲历了泰国被困少年足球队洞穴救援,关于这场“世纪大救援”及洞穴探险,问我吧!
责任编辑:黄芳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泰国 被困少年足球队 国际救援
评论(436)
澎湃新闻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国足球少年被困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