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一个高档的国际六班幼儿园设计平面图,求介绍。

回复: 50 | 浏览: 9961
| 字体: tT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 字体大小: tT
孩子从8月1号开始上幼儿园,从来没哭过,虽然每天去都不情不愿的,但到了幼儿园还是会主动和大人再见,按理说已经适应了一个月,应该越来越喜欢去,可是最近却总编各种理由不想去幼儿园,我也趁他们在操场做操时偷偷观察过,发现其他小朋友都在跟着老师学,可是我们家就自己站着或者到处溜达,老师也不管。每天回家从来不说幼儿园的事情,我们也没有什么家长群,幼儿园也不允许家长进去,更没有照片神马的,每天都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吃了什么。接孩子问老师孩子表现,老师就说吃饭不好,坐不住,专注力不行,不和小朋友交流,既然孩子有这么多问题,老师是不是应该有办法应对,而不是不管不问?我总感觉孩子开始肯定都不喜欢或者说不适应幼儿园,可是已经一个月了,应该越来越好不是吗?现在反而是孩子很抗拒到幼儿园,是我自己要求太多事事太多还是真的是幼儿园或者老师有问题?求姐妹们帮我分析分析
在线时间343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26740 &阅读权限31&积分23490&帖子3634&精华1&UID5622779&
大宝宝妈妈
私房钱26740 &宝宝生日null&积分23490&UID5622779&
向老师反应,让老师建个微信或球球群,每天不定时拍照片上传让家长看看,也好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干点什么。
&我们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主动告知班级邮箱,开学第一天就建了**,有家长要求又建了微信群,老师每天在群里发照片,和家长挨个交流,真的放心很多&
&要换位思考,建个群不等于老师给自己下个套?监督自己工作啊&
&我提过好几次建个群,大家交流起来也方便,可是老师就是不想建群,我说要不就拍点照片,人老师说工作时间不能带手机,我就纳闷了,为啥不用相拍照 &
&我提过好几次建个群,大家交流起来也方便,可是老师就是不想建群,我说要不就拍点照片,人老师说工作时间不能带手机,我就纳闷了,为啥不用相拍照 &
我爱我家的大宝宝!
在线时间343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26740 &阅读权限31&积分23490&帖子3634&精华1&UID5622779&
大宝宝妈妈
私房钱26740 &宝宝生日null&积分23490&UID5622779&
孩子放学回家多和他交流在幼儿园的事情,刚开始基本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上学,再过段时间就好了。
我爱我家的大宝宝!
在线时间0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2512 &阅读权限31&积分2522&帖子0&精华1&UID9584879&
私房钱2512 &宝宝生日&积分2522&UID9584879&
宝宝会不会不喜欢哪个幼儿园呢?或不喜欢老师。可以问问宝宝的意见
&问过几次,孩子说老师不亲她,她不喜欢老师&
在线时间102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10069 &阅读权限31&积分9457&帖子1605&精华3&UID6215697&
私房钱10069 &宝宝生日null&积分9457&UID6215697&
我觉得像是孩子没有融进去啊,你有老师的电话吗可以问问
&问过老师,就是没融进去,老师说她不太和小朋友玩,其实我们挺活泼的,就是班里同学互相不认识,老师也不建群,家长之间也没法联系&
在线时间225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5243 &阅读权限31&积分5441&帖子572&精华0&UID6801960&
私房钱5243 &宝宝生日&积分5441&UID6801960&
我们孩子从来都是不喜欢上学,最近哭闹更厉害了,这都一年多了,我在想是不是幼儿园里受欺负,问他也不说,愁人!
&俺们那个在家休了两个月 开学都上中班了还是抵触去幼儿园。问他有时候说幼儿园小朋友不跟他玩 估计是去年入院时候年龄最小 老受欺负留下阴影了&
&我们也很少说,不问不说,问特吧,心情好能多少说点,心情不好就转移话题,感觉就是不想提幼儿园的事,真愁死了&
女士内衣睡衣及童装http://shop.taobao.com
在线时间191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2853 &阅读权限31&积分2834&帖子377&精华0&UID8338414&
私房钱2853 &宝宝生日&积分2834&UID8338414&
话说,我当年就是这样的孩子,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至今有心理阴影
&我现在也快有阴影了,估计孩子心里也不好受&
&我现在也快有阴影了,估计孩子心里也不好受&
在线时间102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3161 &阅读权限31&积分3159&帖子459&精华0&UID9320059&
私房钱3161 &宝宝生日&积分3159&UID9320059&
好的幼儿园至关重要,童年只有一次一定要让孩子快乐啊,我为了好的幼儿园从李沧搬家到市南,各种费用简直唰唰的增加啊,可是也值得,孩子快乐才重要啊!
&我能说我们是从市南搬到李沧了嘛!哎,本来能去南三幼的,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我就一气之下搬李沧区了,真的后悔了&
在线时间115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1644 &阅读权限31&积分1431&帖子33&精华0&UID7575517&
私房钱1644 &宝宝生日&积分1431&UID7575517&
平时和别的孩子玩得好吗?如果是真的不喜欢这个幼儿园,考虑换一个吧
&问题就是班里同学互相不认识,也没有个群让家长们相互联系,幼儿园也不让进去教室看,我就感觉如此害怕曝光的幼儿园肯定里面有猫腻&
在线时间1200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307 &阅读权限31&积分1507&帖子127&精华10&UID&
私房钱307 &宝宝生日&积分1507&UID&
亲,如果你家孩子不说,你要主动去跟班上的小朋友的妈妈们联系,认识,班上别的小朋友会说出一些东西的,你可以建群,把群号写成小纸条给去班上接孩子的家长,最好是大家集中在一块等的时候给,这样子一次两次就搞定了。因为我家孩子回来会说好多事情,然后说出来之后我会把这个事再跟那个孩子的家长说,家长会因为知道一些事情再问问小孩,这样子问的方式对了,就会多少问出一些事情来。你再因为知道事情跟老师多交流,交流多了老师对你家孩子的关注度也就会高一些。这些是良性的循环。
反正多跟别的孩子的妈妈沟通吧。
再有我有一个经验就是,小孩在本身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抗拒去上幼儿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事情发生的,你多留个心眼。因为按我对我家孩的了解,只要在幼儿园没有遭到不公平对待,没有人对她不好(她觉得不好),她非常乐意上幼儿园,一个是有小朋友玩,有吃的,还可以学点东西,那是一种集体归属感。某天要是她突然说我不去上幼儿园了,我问为什么呀?她不说。我说是不是老师批评你啦?她一崩不住就会说出来因为什么什么事老师批评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我会跟她说那妈妈也有批评你的时候,但是妈妈批评完了,你改正了我还是会喜欢你等等。她也就释怀了。
现在才一个月,下结论都太早。努力把该做的做了,多了解再说。了解透了咱们把孩子放幼儿园才能放心。祝好运
&宝妈说的很有道理!一看就是个细心 称职的好妈妈!&
&谢谢亲的建议,很有用真的!不行我就建个群。之前我也经常找老师了解孩子情况,请老师多费心,给提意见,可是总怕找的勤了,说的多了,老师嫌烦 &
家有二宝,希望健康快乐。
在线时间145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4814 &阅读权限31&积分4499&帖子624&精华0&UID&
私房钱4814 &宝宝生日&积分4499&UID&
在家你可以多诱导他说一些幼儿园的趣事,有些事不要直接问,比如是不是老师不好或者打架之类的,小孩的心眼很多的,直接问,他们不会回答的。我觉得多沟通就好了,俺家的刚开始也不去,后来适应了半年,现在很喜欢去了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向老师反应,让老师建个微信或球球群,每天不定时拍照片上传让家长看看,也好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干点什么。 ...我提过好几次建个群,大家交流起来也方便,可是老师就是不想建群,我说要不就拍点照片,人老师说工作时间不能带手机,我就纳闷了,为啥不用相拍照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向老师反应,让老师建个微信或球球群,每天不定时拍照片上传让家长看看,也好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干点什么。 ...我提过好几次建个群,大家交流起来也方便,可是老师就是不想建群,我说要不就拍点照片,人老师说工作时间不能带手机,我就纳闷了,为啥不用相拍照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宝宝会不会不喜欢哪个幼儿园呢?或不喜欢老师。可以问问宝宝的意见问过几次,孩子说老师不亲她,她不喜欢老师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我觉得像是孩子没有融进去啊,你有老师的电话吗可以问问问过老师,就是没融进去,老师说她不太和小朋友玩,其实我们挺活泼的,就是班里同学互相不认识,老师也不建群,家长之间也没法联系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我们孩子从来都是不喜欢上学,最近哭闹更厉害了,这都一年多了,我在想是不是幼儿园里受欺负,问他也不说, ...我们也很少说,不问不说,问特吧,心情好能多少说点,心情不好就转移话题,感觉就是不想提幼儿园的事,真愁死了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话说,我当年就是这样的孩子,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至今有心理阴影我现在也快有阴影了,估计孩子心里也不好受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话说,我当年就是这样的孩子,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至今有心理阴影我现在也快有阴影了,估计孩子心里也不好受
在线时间866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28023 &阅读权限31&积分26045&帖子2217&精华1&UID6062268&
私房钱28023 &宝宝生日&积分26045&UID6062268&
是小男孩吧?可能是孩子太小的缘故,不大懂指令和纪律,也不知道怎么参与到小朋友的活动中,老师应该引导而不是不管,这样孩子会觉得孤单,跟老师沟通一下吧。我家孩子也这样,不过还没上幼儿园,不知道明年大点能不能好,很担心老师对他喝斥或不闻不问的。
&我们是女孩,但是挺皮。老师就应该有老师的威严,做错了你严厉点我都没意见,孩子哪里不好有问题,我希望老师能正确引导而不是不管不问&
我的育儿日记:一起出发,共同成长,敬请关注!
在线时间877小时&注册时间&私房钱6643 &阅读权限31&积分6407&帖子588&精华0&UID6119072&
私房钱6643 &宝宝生日&积分6407&UID6119072&
好的幼儿园至关重要,童年只有一次一定要让孩子快乐啊,我为了好的幼儿园从李沧搬家到市南,各种费用简直唰 ...我能说我们是从市南搬到李沧了嘛!哎,本来能去南三幼的,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我就一气之下搬李沧区了,真的后悔了
孩子已经上了一个月幼儿园 却越来越不想去 求支招 ...
指尖上的城市生活
给生活加点料
宝宝成长时光相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网安备案号:2公安机关备案号: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我为什么想要一个家庭式幼儿园?
书名:《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
作者:粲然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月
书摘:我为什么想要一个家庭式幼儿园?
每一段悲伤都在酝酿觉醒体验。
——欧文·亚隆《诊疗椅上的谎言》
翅膀爸多次提醒我,这个故事的开头应该这样写——
一天早上,躺在床上的翅膀爸忽然被一阵铃声惊醒。他拿起手机一看:哦,是粲然发来的消息。“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拥有自己的幼儿园……”翅膀爸看完,立刻回复道:“既然想做,那就做吧!”这条信息一发出,他就风一般奔向他那辆老破车。寒风凛冽、引擎轰鸣、无边落木萧萧下,伴随着激昂的《斗牛士进行曲》,他的车犹如离弦之箭,向中国幼儿教育的大道驶去。
每次坐在“三五锄”主题课教室里,谈起这个家庭式幼儿园的缘起,他就要把当时那段对话表演一遍,末了还会做出云淡风轻的表情,把手一挥,说:“然后,就做出来了啊。”好像眼前这彩色的课堂、窗外无边的海景、身边跑来跑去的熊孩子们……在他一挥手之间,就会魔法般涌现了。
每次听他这样说,我都会穷尽目力,对他翻一个大白眼。
我是个老老实实的写作者,认定每一个正儿八经的故事都应该把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交代清楚。因此,每当想到多年后如何与孩子们讲“咱们三五锄”的故事时,我就觉得开头应该这样写——
很久很久以前,远在2013年时,有三个小孩:快四岁的小宝,三岁出头的翅膀,以及两岁十个月的米尼。当他们的爸爸妈妈觉得他们足够大了,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
一开始,他们哭啊喊啊,以此抗议和爸爸妈妈分开。但爸爸妈妈看着他们的眼睛,坚定地说:“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成长的时间。”
后来,他们逐渐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园里唱歌、交朋友、学规则……嗯,或者时不时地调皮捣蛋一下。
他们之前关于“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的问题似乎都被时间和自己的新兴趣消解了。唯独一个问题留下来了,而且留在了爸爸妈妈的心里。
这个问题是:“妈妈,如果幼儿园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来?”
爸爸妈妈们暗自觉得,这个困惑也许比大人们的回答还接近成长的真相——当下许许多多的幼儿园,阻隔了父母和孩子成长之间的联系。父母成了孩子幼儿园生活的观望者、甲方、验货员、短时间陪伴者……很少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同伴。
“如果幼儿园像爸爸妈妈说的那么好,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来?”——孩子这一提问背后,也许并不仅是大人们所认为的“妈妈爸爸为什么不能在幼儿园陪我玩”这个表面含义。
“只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就舒服了”——孩子在大人的态度里,敏锐感受到某种真正的淡出和缺席。
“爸爸妈妈,如果幼儿园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你们为什么不一起来?”
“如果3~6岁的成长真像你们说的那么重要,为什么你们要替我们接受那些不合理的社群规则?”
“为什么我们在成长,你们却龟缩回原来的生活里?”
请和我们一起努力长大吧。在更广大、更多元、更多可能性的空间里,长成更宽广、更有力、更好的人——这是孩子们给躲在问题背后的爸爸妈妈们的诚挚邀约。
但是,在许多隔着围墙、家长的任务只是“管接管送”的幼儿园里,这样的邀约是一封无法回复的信。
希望有那么一个地方,父母和孩子会在“单独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段分离,但他们却始终一起成长。共同建立规则、一起缔造环境、携手发现世上的万事万物。在天地之中,在漫长的嬉游里感知彼此。这样的幼儿园,会是多美好的地方啊——小宝的爸爸妈妈、翅膀的爸爸妈妈、米尼的爸爸妈妈都这样梦想着。
因为这三个孩子的一个小问题,他们萌生了创造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到过的幼儿园”的想法。
一直到很久之后,他们才知道,许许多多相似的家庭式幼儿园,都是因由父母的愿力,得以降临于世的。
说到这里,貌似关于家庭式幼儿园“三五锄”的缘起、草创就交代完了。
但我知道,事情绝不是这样简单。
2014年初春,我还是个资历尚浅的妈妈。我的独生子米尼已经在幼儿园生活了近半年,在此之前,因为家住海边,他整天在沙滩和波浪里玩耍。
年,中国幼儿教育已逐步呈现多极化发展局面。一方面,公立全日制幼儿园因为“正规、系统、收费低廉”,吸引着大部分家长的目光;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大量兴起,类型多样:大城市的高端国际学校;由早教系统延伸而来的技能型半日班、全日班;单纯的民办营利性幼儿园;以“蒙特梭利”、“华德福”或“爱与自由”等为理念,进行实验的新教育园,等等,接踵出现。每到入学季,许多两三岁孩子的父母就开始他们的“幼儿园考察之旅”:比价格、比距离、比师资、比理念、比课程……到2014年,大相径庭、互相质疑对方发展理念的幼儿园越来越多,以致许多家长考察完周边的幼儿园,对“什么是合适的幼儿教育”越加疑惑起来。
因为米尼出生在10月,当时还没达到公立幼儿园“三周岁”的准入标准。所以,在他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大略描述自己的感受,热衷结交朋友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到了离家十几分钟车程的一家私立幼儿园。
我至今依然认为,那家私立幼儿园对两岁多的米尼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奉行“爱与自由”的理念,有六七十个孩子,混龄班,老师和学生配比大概是1:5。除了明确清晰的基本规则外,对孩子没有过多要求。当然,作为家长,通常会对幼儿园的安排设置有不同看法。每当这时,我就会对自己说:“幼儿园的安排当然有自己的道理!跳出来说些意见,会给老师留下坏印象吧。为了孩子,还是算啦。”“肯定是米尼太调皮了,老师的判断怎么会有问题?”以及“较什么真儿,哪个孩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2014年初冬的一个深夜,爸爸突发细菌性脑膜炎,伴随癫痫、心脏猝停和重度昏迷,被紧急送入神经内科ICU病房。为了照顾爸爸,我在神经内科住院部待了五十多天。
如果你闲来在随便什么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遛一圈,就会发现,那里是个很奇幻的地方,里面挤满了各种猝发脑神经失序的人:有人脱衣服脱到一半,中风倒地;有的人好好走在路上,只是摔了一跤,入院检查却发现是严重脑溢血;有的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就看到许多幻象……这个过程,好比电脑突然死机,又快速重启。病人刚刚回到这世界的那段时间,发现物是人非,会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波动,许多人会觉得委屈、疑惑、愤怒、悲伤、甚至仇恨。这时候,心智半失,人的情绪就会毫无遮掩地显露出来:他的性情是乐观还是悲观?他与他人联结的基础是信任还是疑心重重?他能否忍耐、自控,甚至能否感受爱、呼应爱……这些在幼年时已经习得的性格特征,在生死关头却显得至关重要,重要到决定着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脑神经失序的病人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状况:他们会失去部分记忆。像电脑丢失程序、恢复出厂设置一样,这个过程或快或慢,或多或少,但却在每个人身上发生。每个病人似乎都在搜肠刮肚地寻找他们的回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在神经内科病房那样,让你深深地意识到:回忆代表一个人感受过的一生。
爸爸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记忆缺失和混乱。最严重的时候,连我和妈妈都不认得。那时候,我非常想知道他的人生回忆还“存留”多少,就每天给他出记忆问卷,问他一些问题,比如“新闻联播几点播出?”“您叫什么名字?”“您以前从事什么职业?” “您什么时候结的婚?”“您孙子叫什么名字?”……有一次,我出的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目:“你最爱的人是谁?”他听后,立刻像孩子一样哽咽起来,指着“考题”抽噎着说:“最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每天都会来看我。”“现在也每天都来看你吗?”我问。“是啊,他们经常在我的床边走来走去。”他用手指揉着眼睛说。
在神经内科病房里,有许多老龄脑血管疾病病人,和这些人聊天,他们大都会告诉你,他们的爸爸妈妈经常来探望他们,甚至会煞有介事地描述,他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带领他们回家——而这些人的父母其实早已亡故。通常,我们都把病人这套“已故亲人来探望”的说辞当作普遍幻象。可有一天,当我身心俱疲,靠在落地窗上看着外面宁静的大湖时,一个想法醍醐灌顶:不,那些说辞并非全然来源于幻象,那是当人身处命运深渊时,人生的回忆向自己发送的“信号”。
他们早已度过了生命绝大部分的时光,经历了衰老,甚至经历过生死,他们可能也把自己一路走来,大半的“战绩”都遗忘殆尽了。此时,最渴望重新获得的,不是财富、事业,不是青春,甚至不是曾经狂热追求过的爱情——而仅仅是想回到生命中百分之百被爱着的时光里。那么,一个不确定自己真正被爱过的人,他们面对回忆时会怎么样?我无法想象。
情绪管理、对世界和他人的基本判定、对爱的感受力……这些孩提时的“课业”,成了人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判定。
原来是这样,终其一生,所有的感受都将回到源起。童年的收获,很有可能是左右一个人一生的答案。
在神经内科病房盘桓的两个月时间里,这个看法一而再再而三地映现在我的脑海中。
或者说,这是爸爸和所有脑神经失序的病人,送给我的一个礼物。
一个带着眼泪、悲伤和感慨的——觉醒体验。
回头看来,爸爸猝然发病那段时间,作为独生女,我是那么惊慌、孤独、失措和难过。我几乎每一天都忙乱不堪,每一天都躲起来偷偷哭。但在无常之中,心性也开始展露它的沉静,那些真正有力量、真正重要的东西湛然展现出来。
当我意识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而是“不同的童年,会有千差万别的人生,会有毫不相同的告别”时,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力量开始潜滋暗长。
这股力量一开始很微弱,它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我的孩子老去时,会怎样评判这个世界和他自己?
接着,它长大了一些,就常以反问句的形式拜访我——现在还来得及,不是吗?
最后,当它强烈到我认为必须呼朋引伴,做点什么时,它成了一句假设问句。我把它发送出去:“你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拥有自己的幼儿园……”
是的,这是我的“成长邀约”。我的意思是:真的不行吗?真的做不到吗?总比怀抱这样疑虑过下去好啊。无论如何再努力一把。就这样专心致志地做一次孩子们的成长同伴吧。也许,孩子会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童年答案呢!就算最后不成功、白花了钱,也做一次看看,怎么样?怀着爱,一起在天地之间嬉游,这样的童年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烙印吧?是啊,孩子,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远去的时候,当你们也老得不得不告别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应该也会有儿时奇趣的影子吧?就为了这个,单单为了这个,有人要一起玩吗?
下一秒,翅膀爸的回复就传了过来。他说:“既然想做,那就做啊!”
于是,我们真的开始了这场旅行——只不过,我从未料想到,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将度过自己人生中最痛苦、最焦虑、最忧惧,却也最梦幻的一段时光。
第二次和小宝妈谈家庭式幼儿园的事,依然在爸爸住院楼对面的肯德基。
春天到了,天气已经没有那么冷了,那天天气很好,没有下雨。我还记得窗外树上的嫩芽间透过阳光的样子。
小宝妈问我:“这个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是怎么样的?”
当时,我其实还没有规划得非常清晰,但她一问,我还是喜滋滋地把心中对“家庭式幼儿园里孩子做什么、学什么”的想法雏形和盘托出。
我说,具体课程设置要等延请了专业教师之后一起商量。但是这几年,在亲子共读、亲子自然体验中,我发现有两点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两点都能充分呼应他们的自我学习潜能,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一定要给孩子提供能够满足这两点的环境。
这两点——我继续说——其一是孩子要有充足的与大自然共处的时间,要有大量的自然探索引导,因为大自然是幼儿发现自我、塑造自我的最好的老师;其二是“感受式的玩耍”,在之前和米尼共度的亲子时光中,“演读”的巨大功效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给孩子创设许许多多现实情景和可能性,让他们去接触和感受这世上的万事万物,他们便能更深入世界、理解世界。
她看了看我,迟疑地问:“你指的……是共读吗?”
她这么一说,我立刻有点儿不耐烦了。那时,我的亲子共读系列图书《骑鲸之旅》正在售卖,我被冠以“亲子共读资深推广人”的称号,许多人请教我“怎么为孩子开书单”“孩子遇到XX问题时要读什么书”。然而,我从来都认为,通过读书进行教育——尤其是进行幼儿教育,只是一条路、一个助力工具、一个获得资讯的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通道。我甚至不认为,一个幼儿园需要把“共读”当作固定课程强加给孩子。不,在喜欢幻想、喜欢故事的幼儿阶段,“共读”仅是他们的内在需求,成人只需要呼应他们的需求就行。
“不是。”我沉着脸说。
“……我不是很明白。”她吞吞吐吐地说。
我耐下性子为她解释:“我的想法是,一段时间设一个主题。比如这个月讲牙齿,我们就去参观牙科诊所,了解每一样牙医器具,延请牙医为他们做牙齿检查,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讲解龋齿知识;同时,配合共读有关牙齿的绘本,在自然中探索观察动物的牙齿;下个月讲鱼族,我们就去参观水族馆、海产品市场,到渔船上捕鱼。让老船长告诉他们海洋的故事、鱼的故事。配合共读鱼族绘本,做鱼类小标本……总之,就是和许许多多的各门类的专业人士一起定制‘幼儿主题课’,为孩子们提供更生动的感受氛围,促进他们自我观察、自我学习的能力。”
我手舞足蹈地把话讲完后,自我感觉特别好。恨不得造出一个分身,亲昵地拍拍自己的肩膀,赞叹:“粲然,你真是好牛啊!你真是孩子们的知音哪!”
但小宝妈坐在那里,依然满腹疑虑、欲言又止的样子。
“嗯……这样好吗?”等了半晌,她这样问我。
“很好啊!”我几乎要跳起来了。深感在这样曲高和寡、明珠暗投的场合,我必须得自吹自擂,就又赶紧加了一句:“翅膀家,还有其他投资人,都觉得我的想法很好!”
我嘴上这样说着,心里却更加恼怒起来。
“哦……”她垂下头,然后压低声音说,“我是不懂啦。但大家觉得好,那就是好吧。”
我也低下头,喝了口奶茶,平静了下情绪。
然后我听到她照例用那慢条斯理的口吻问我:“那么,这个幼儿园的日常安排是怎么样的?”
一瞬间,我被这个问题气得呆若木鸡。我抬起脸,结结巴巴地说:“刚才说那么多……不就是安排吗?”
“哦?是吗?”她低下头说,“那就是日常安排啊。”
作为一个长久以来自诩擅长“清晰生动表达”的人,我觉得自己快要疯了。我说:“小宝妈,你到底要问什么啊?你到底哪里不明白?你直接说嘛!”
她笑了起来,摇摇头说:“也没什么。”
“不,你肯定有什么事,一直很疑惑,一直憋在心里。请你告诉我,快告诉我。”我扯住她的袖子,瞪大眼睛盯着她。
她想了很久,回答了我。
她的回答是以问句形式出现的,这个问题在之后的多次父母约谈中也常常出现。
她的回答是:“这是什么园?蒙特梭利、华德福,还是孙园?”
写到这里,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需要冒着大不韪,谈谈自己对新教育以及新教育幼儿园的看法。
我和许许多多父母一样,在育儿过程中翻看了大量新教育典籍,对所有尊重幼儿灵魂的教育圣贤都怀抱崇敬之情。我尊重蒙特梭利、斯坦纳、马卡连柯……哪怕是幻想他们任何一个成为米尼的授业导师,我都能傻笑起来。
但这绝不代表着他们的理论就要成为我个人的育儿理念、行为准则、人生指南,不代表着我可以替我还未成年的孩子决定他应该归属于哪个权威。
我很爱我的孩子,我爱作为独立个体的他,因此,我始终对很多“孩子啊,我给你自由——但是你只能享受XX教育大师牌的自由”类型的教育机构,保持巨大的警惕。
面对这个问题,我最受刺激的一次,是在和翅膀爸找房途中发生的。
上文说过,我们留意过的一个店面的旁边,是一所打着“蒙特梭利”牌子的幼儿园。中介曾告诉我们:“那个幼儿园的房产也是我经手的。租了两层,本来打算将一楼作为教学区,二楼作为活动区,结果因为送过来的孩子太多了。才三四个月,二楼也装修成教学区了。孩子满满当当的,全天都关在房间里。”我们一时好奇,以“意愿报名”的名义进去参观了一番,并和他们的教学顾问谈起“没有任何活动空间,孩子们怎么办”的问题。教学顾问眼睛都不眨一下地回答:“蒙特梭利是反对孩子们在这个年龄做大幅度运动的。我们会让孩子推推室内手推车、打打室内高尔夫等。”我吃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后来每次遇到这种类型的回答,我就非常想请教对方,所谓蒙特梭利是不是这帮“教学顾问”的邻居的三姑妈,只不过正好和教育大师重名而已。
也许我就是拜神仪式上“始终高昂着头的那一小部分愚痴的人”吧——谁知道呢?
但是,不要再说“因为XX大师很推崇这个仪式,所以我们的孩子都要进行”这样的话了,每个人都有知道自己的生活由何构成的权利。
前面所说的这些,对新手父母而言,是还可以规避的袭击;可在“新教育群”里浸泡日深,我渐渐察觉到许许多多潜藏其下、无法言说的痛苦。
在“一定要施行新教育”的那部分父母群体中,新的评价体系正以惊人的速度得到确立,比如“N岁前务必母乳”“绝不能和孩子说‘不’”“与孩子分离是有罪的”“让祖父母带孩子就是把孩子推入火坑”“进公立幼儿园是对孩子的荼毒”……此等过于绝对的育儿论断,全部披上“某某理论”的外衣,粉墨登场,混进新教育体系之中。
这个体系,和其他体系一样,我在里面接触过极有智慧、满含悲悯和自省的人,也见过混混沌沌、人云亦云的盲目追随者。
许多进入这一体系的人,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因为他们不能持续母乳、永不说“不”、全天候亲子,或者得进公立幼儿园、得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新生父母在新教育体系下既欢呼雀跃,又动辄得咎。
这是很奇怪的事。在我看来,新教育理论应该把人带向更深刻的自由和真相。但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对立中、在妈妈群的交谈里,它变得我都不认识了,变成了一张“孩子分龄行为公式图”。
而那些对孩子满怀爱意、深恐错待了孩子,但又不知道以何为“是”的父母,就像不系之舟,被新教育体系中的泥沙推向他们毫无准备、无所预见的未来。
——在“三五锄”成立以前,我对那些一味标榜流派的“新教育机构”怀有极大的抵触心理。
我发现,那部分教育机构各有一位“神”。他们为这些“神”冠以XX教育学家的称呼,以方便收纳门徒。但这些“神”,并不是“XX教育学家”的真身,它们只是含含糊糊有着人形的某个合成体,而这些“神”的“法旨”,其实是这些教育机构领导人的意志。
然而,虽然孤独,甚至蕴含风险,但人心教化,应该是“去神”的。没有神,没有权威人物——只有意识到这点,孩子们才有可能在真正天然的环境里,不被催促、不经改造地成为“自己”。
回想起来,正因我对这部分“新教育机构”的反感,当小宝妈非常慎重地提出幼儿园的“派别”问题时,我的斗志才一下子被点燃了。
微博:@三五锄
本网转载文章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有机会是一家致力于“让有机生活方式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前沿媒体,成立于2010年,于2011年10月正式上线。
我们关注有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食物、艺术、自然、教育、文化和生活。我们关心大中华区本地的实践者、探索者、消费者和引路人在做的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只要所做的事有利生态、环境、社区和个人,我们都将予以报道。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进来,共同丰富有机生活的内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高档国际幼儿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