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在银行购买理财,银行员工办错业务造成损失怎么处分的例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银行理财产品是安全可靠的代表,因此其尽管门槛高、收益率较低、流动性较差,人们也争抢购买。殊不知,抱着这样的观念去投资,很容易轻信承诺、忽视风险,从而导致资产损失。过去,多家银行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就是很好的警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坑?1、 模糊自发与代销银行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两种: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因为有银行自身信用背书,安全性相对较高;银行的代销产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银行营业网点或网上银行等渠道,向客户销售合作机构的投资产品,通常有基金、保险产品、信托产品、黄金等。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以发行机构自身的信用作保障。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有必要先辨别清楚产品是银行自有还是代销,如果是代销产品,还要搞清楚具体的发行机构。究竟如何辨别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登录权威网站查询。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均会在产品说明书正文显著位置标注产品登记编码(以“C”开头的14位数)。投资者可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输入产品登记编码,查询和验证产品;对于代销产品,投资者则需要到银行系统和官网等官方正式渠道查询相关信息。2、保本保息承诺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保本型理财产品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和保证收益型。根据银监会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本行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类或最低收益率,超过的部分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或最低收益。也就是说,银行的所谓“保息”,保的只是存款利息。举个例子,如果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75%,一年期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3.5%,实际上银行能100%兑付的收益率只有1.75%。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意味着未来再不会有保本型理财产品。因此,投资者千万不要轻信银行销售人员做出的“保本保息”承诺,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上关于收益率、附加条款的具体说明。3、“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估值,并不代表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为了吸引投资人,往往过度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不足。比如结构性理财产品,即与股票、股指、汇率、黄金等高风险标的挂钩的产品,虽然预期最高收益率很吸引人,但实际到期收益要参照挂钩的标的在观察期内的表现,收益波动很大,到期时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很低,甚至可能出现零收益或负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最好购买非结构性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一般投资于国债、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承兑汇票、同业拆借、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安全性更高。债券是银行理财资金最主要配置的资产,截至2017年6月底,理财资金配置债券资产的比例为42.51%。4、募集期和清算期藏猫腻在人们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关注收益与期限,而忽略了募集期和清算期。其实,这两个地方恰恰最容易暗藏猫腻,如不仔细阅读条款,很容易让自己的投资收益缩水。先看募集期(部分银行称为认购资金锁定期)。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在4~7天,募集期内,投资者的资金一般只能获得活期存款利息。意味着如果你在第1天就购买了一款募集期为7天的理财产品,你的资金要“站岗”6天。而清算期就是专业术语的“T+N”,T指的是产品到期日,N指天数,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并不能当天到账,而是进入产品清算期,清算期间银行不计付利息。一般银行的清算期为1~3个工作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很多银行故意把清算期设定在周末或节假日前一天,从而变相延长投资者资金的锁定期,以降低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举个例子。某银行推出了一款期限为34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6.4%,产品的销售日期为3月19日-3月25日,银行最迟于到期日后2个工作日内(遇法定节假日顺延)将兑付款项划入投资人账户。该产品的到期日为4月29日,考虑到2天的清算期以及五一法定节假日3天顺延,银行最晚有权于5月4日兑付理财资金本息。假如小M在3月19日买了这款产品,就意味着这款投资期限为34天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占用理财资金的天数为46天,其中包括了仅享受活期利率的7天募集期和不享受任何利率的5天清算期。算下来,实际收益率仅为4.78%,远低于预期收益率。这种情况并非偶然,一些银行在春节前发行短期且高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募集期和清算期加起来最长能达到14天。总之,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盲目相信银行宣传册或工作人员的宣传或口头承诺,而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上关于投资方向、收益率、起息日、赎回条件等的详细规定,以免掉入银行的文字陷阱。另外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应等级的产品。同时要对明显高于一般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产品提高警惕,以免中了“飞单”骗局。【知识贴:买房提前还款务必注意的五件事,不知道你就麻烦了!】很多人在按揭买房后选择提前还款,看着贷款渐渐减少,内心会产生满足感。然而,提前还贷真的划算吗?提前还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MissMoney微信公号(ID:missmoneytf),并回复关键词“还款”,小M马上告诉你!
关注公众帐号和主创团队互动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私银客户买理财产品亏损10万 平安银行处理态度引发不满|平安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
  被投诉金融机构:
  投诉产品:平安财富私人银行专享结构类(90%保本挂钩ETF)资产管理类2015年50期人民币理财产品
  投诉内容:夸大收益、未提示风险造成损失
  近日,新浪金融曝光台收到来自湖北省武汉市余先生对平安银行江汉支行的投诉,余先生投诉平安银行江汉支行副行长和理财经理在向他推荐“平安财富私人银行专享结构类(90%保本挂钩ETF)资产管理类2015年50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时未说明产品的风险情况,夸大收益,导致其亏损近10万元。
  余先生投诉称,在日和朋友在平安银行武汉市江汉支行武副行长和理财经理冯女士的极力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发行的“平安财富私人银行专享结构类(90%保本挂钩ETF)资产管理类2015年50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的余先生向金融曝光台表示,当时夏行长在推荐这款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此产品自平安银行发行的十多期以来,都达到了至少11%的收益,从未发生过亏损情况。
  余先生称当时出于对平安银行的信任,于是出资120万元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而余先生的朋友则买了130万元。余先生回忆到,在签订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时,银行方面向其出示一份风险说明书,但夏行长反复强调该理财产品自发行十多期以来,都达到了11%的收益,从未发生过亏损事件等,风险说明书是银监会的相关要求,但该理财产品实际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就深信不疑签了购买协议。
  余先生向金融曝光台表示,自日购买“平安财富私人银行专享的2015年50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以来,曾多次向银行理财经理询问收益情况,理财经理冯女士也再三保证此款理财产品的标的价格只要能达到2%的涨幅,就会有11%的收益。2016年上旬,平安银行方面又向余先生保证只要不低于购买价格(24.65元)的85%,都还有5%的收益,所以请余先生不要过于担心。
  直到2016年6月中下旬,余先生已经亏损了将近10万元,余先生的朋友也亏损了将近13万元。而且当时的标的价格已经高于购买价格24.65元的85%,所以再次询问银行为什么收益没有,反倒亏损了近10万元。直到此时,余先生才收到平安银行工作人员传给他的电子版产品说明书。
  这时,余先生才发现这份“平安财富私人银行专享2015年50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实则是与香港恒生指数挂钩的股票型指数基金(香港“盈富基金”)。银行方面告知余先生该产品自日成立至今,已有两次敲入,没有一次敲出,所以亏损本金基本成为定局。
  当余先生质问平安银行江汉支行为什么收益情况和当时承诺的只要标的价格能达到2%的涨幅,就会有11%的收益时,银行销售人员向其解释说明书中写的是只有在观测日当天标的价格能达到2%的涨幅,才会有11%的收益。余先生仔细阅读了这份产品说明书,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敲出事件、敲入事件、最佳情景、一般情景、最差情景”等专业名词在当时购买时从未接触过,银行方面也没有解释或告知。
  随后,余先生多次与平安银行武汉分行和江汉支行交涉,要求其履行当初本金不受损失和至少5%的收益承诺。银行方面提出将给予余先生1万元的抚恤金作为补偿,无法保证最初签订协议时承诺的收益。
  这样的处理结果让余先生很不满意,再次与当初向其推荐这款理财产品的支行武行长交涉,对方表示无能为力,并且告知余先生若是去相关监管部门诉讼不但没有任何用处,连1万元的补偿也没有。后来,武行长开始拒接他的电话。
  余先生对新浪财经表示,其实损失的钱是次要的,最让其无法忍受的是平安银行方面对待私人银行客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金融曝光台在平安银行官网查询到了这款理财产品。平安银行公告称,这款理财产品整个存续期间发生了敲入事件,日收盘价报20.55,低于初始价格的85%,根据产品条款,客户没有获得收益,并损失6.49%的本金。
  针对余先生的投诉,金融曝光台致电平安银行江汉支行方面,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当联系江汉支行武行长时,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的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该遵循“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如实告知原则……充分揭示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同时还要求,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除了不能违规承诺收益或承担损失,夸大或片面宣传理财产品,并采用诸如“安全、保证、承诺、避险、高收益、有保障”等于产品风险收益特性不匹配的表述以外,还规定了理财产品的销售按应该包含专门页面登载风险揭示书,其中应该注明该理财产品的类型、期限、风险评级结构以及适合购买的客户,并且配以示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下的投资结果,同时,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风险揭示应该包含“本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和收益,并根据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提示客户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损失的程度,以及需要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等内容”。
  从已经发生的案例来看,不少银行从业人员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往往受到绩效考核以及高额提成的驱使,刻意夸大产品的预期收益,对于产品的风险却“只字不提”,最终使得客户面临产品表现不佳甚至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
  金融曝光台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有其必然的风险性,购买时切勿听信银行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要仔细研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风险。同时,也提醒银行从业人员,销售理财产品要合规,夸大收益、误导销售等都是违规行为。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文/爱舞
责任编辑:王琛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责编:翟瑞民 热线:010- Email:money#service.netease.com(将#替换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吗 看完这篇再下手(附案例) - 希财网
头条粉丝:20万+
希财金管家
粉丝:30万+
希财网订阅号
微信粉丝:15万+
微信粉丝:12万+
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吗 看完这篇再下手(附案例)
一期&&&&&& 14:25:46&&&&&&来源:希财新金融
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分成了多个种类,如存取灵活的活期盈、定活宝;适合短期理财的季季盈、双月盈、优客理财产品;收益相对较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安心计划7月、九久盈等。这些理财产品风险水平都不相同,除了提到的这些,还有随心定、私募基金宝等,一般人很难判断光大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到底如何。希财小编整理了一些比较基础的光大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知识,告诉大家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吗。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吗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都写明了“本理财产品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这样一句话,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一份光大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都很高。下面我们从两款产品的案例来看看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吗。一、案例1、风险较低的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以活期盈系列产品为例,活期盈A(EB2071),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0%,起购金额为5万元,风险等级官网显示较低,产品种类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这系列理财产品从日首次发行开始,预期收益率在不断上涨。首次发行的光大银行活期盈A年化收益率为2.70%,2016年7月就调整为了3.00%,11月收益率调整到3.15%,12月调整到3.35%,中间陆续还调整过5次,最新的调整后,活期盈A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00%,相比于一年前的首次发行上涨了不少。如果这样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光大银行理财风险不大,而且还有持续上涨的可能性。2、风险较高的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但是仅仅一款活期盈A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上面案例中的理财产品本身风险等级较低,而光大银行私募系列的基金产品情况则不完全相同了。以私募基金宝-积极成长为例,这款理财产品当前的净值为2.0436,起购金额50万元,同样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是它的风险等级官网显示为“高”。同时,该款光大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也表明“风险评级五星,适合激进型投资人投资,适合投资策略为风险承受。”也就是说,这款理财产品风险相对于上面提到的活期盈A来说是非常大的,如果把第一款理解为保本,那么现在这款本金亏损的可能性相对要高不少。所以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投资者可以参考光大银行的内部风险评级标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总结分析。二、总结1、光大银行风险分级其实不仅是光大银行,任何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分成了几个等级,以光大银行为例,下图为光大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分级说明:2、分析不同的风险意味着不同级别的收益,如果追求高收益,那么要面临的风险自然会变大;如果想要安全,那么收益一般不会太高。以某位投资者的话来说,“既然昨天有赚1个亿的野心,那么今天也要有承受一千万亏损的格局。”所以,希财小编认为,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风险高的,也有风险低的,如何选择全凭投资者个人的实际情况。所以对于“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吗”这样的问题,确实无法回答,可以说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也可以说它不大,具体正如上面案例中提到的。编后语: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了解“光大银行理财风险大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希财小编建议大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好好了解产品说明书,谨慎投资。相关阅读:
扫一扫“希财理财”,福利满满等你来!
专业的产品测评,贴心的理财攻略,及时的平台资讯,更有超高的红包活动,统统一手掌握。
微信公众号:希财理财(xicaiwang-p2p)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风险提示:广告信息均来自平台方,不代表平台安全性,不构成投资建议!红包、体验金、理财金、大礼包、加息券、满减券、优惠券等都不直接等同于现金。参考收益说明不是收益承诺,不代表最终真实收益。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老人去银行存钱,结果购买了理财产品,亏损了银行是否有责任?老人去银行存钱,结果购买了理财产品,亏损了银行是否有责任?都没存在过百家号去银行存款,结果被忽悠买了保险或者基金,我的损失谁负责?投资“高收益”项目,到期后不但没有收益,连本金也没了着落。80岁的刘大妈说,她去年到银行存款,在大堂经理的建议下买了10万元的基金,当时说这款基金前几年收益都很高,没想到她买了一年后去赎回,不但没有收益,还亏损了5000多。藁城的范先生则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买了五年期的分红险,五年到期后收益远远不及同期存款利息,在银行人员的协调下,保险公司额外给付了部分补偿,但也远低于当时工作人员的口头许诺,为博取高收益投资房地产项目,结果到期后,本金、收益全都遥遥无期。显然目前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案例了,原本储户到银行是要存款,在银行员工的介绍之下,稀里糊涂的购买了理财产品或者保险。银行员工为何鼓动储户购买理财及保险呢这类产品呢?主要是因为这两者的提成高;那么一旦这类产品出现亏损,银行是否有责任呢?这个要看银行是否有尽职,购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知道,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银行都会让客户填写风险承受度评估表,评估客户的风险等级,并且在购买时会让你自己手写:“本人充分知晓****的风险,自愿购买***产品,自担投资风险”。因此如果客户承受风险评做的范围内亏损了,那么银行是没有责任的,因为在你购买之前都有说明并明确说明投资的风险。但如果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若未尽适当推介义务,比如未做风险评估,将高风险产品卖给承受力差的客户致其亏损,这个责任是银行担责的。PS:目前在很多银行购买理财及保险已经要求必须全程录像录音,作为证据。因此银行销售人员虽然想赚你的提成,但是也不至于无节操到随意乱说,毕竟一切都有录像作为证据。更多的是很多人事前自己贪图高收益,但过后出现风险,又不愿承担风险导致的纠纷。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想大部分对于自己写下的每句话,应该都了解其意思!若是老人家,实在不懂,茫茫然之下购买了呢?社会中确实有存在这类情况,老人家什么都不懂,本着着对银行的信任就购买了,如果证实老人家文化不高,看不懂存款或理财协议条款,那么可以先与银行协商解决,如果银行不给予解决,可以像上级部门比如银监会、人行投诉或者像当地媒体曝光,在外力的介入下,有可能实现一个较好的结局;如果这些措施还解决不了,那就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追回自己的全部或部分损失。但如果老人本身是一个文化知识分子,对于自己购买的产品有明确的了解,那么银行是不应该承担这个风险的。总结不听别人如何说,不贪图利益,那么就不会有上述事件;另外购买理财之前自己要擦亮你的慧眼看清买的是什么类型和什么性质的产品,对自己购买的产品做到心中有数。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都没存在过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尽头在哪 或许它 都没存在过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员工办错业务造成损失怎么处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