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什么发生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面是积极地吸引海外投资,一面是投资移民“蠢蠢欲动”,中美两国的资本流向格局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国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

为吸引投资移民,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美国国会提案称“外国人购房超50万美元可获美国居民签证”,道理似乎很简单:在国内购买力相对住房需求极度饱和的情况下,借助移民的力量消化过剩的房屋存量,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50万美元换来的美国永久居留权(即“绿卡”),并不能直接找工作,但可以带来更具财富实力的消费,进而能够打破消费萎靡不振的僵局。

美国还准备成立跨23部委的办公室,大力推动美国“招商引资”行动,并通过本国的市场、资源优势重振美国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投资外移以及内需后续增长乏力,很多国家都把移民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也经历了从劳工移民、留学移民到如今以智富阶层为主力的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中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

在国际移民大潮中,近几年中国海外移民也呈扩大趋势。中国社科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也成为全球之首。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而只有27.5万人回国,有近3/4的人才流失海外。

留住“财富”要先打破垄断

近些年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潮涌现象”,不仅造成了中国的财富流失、人才的流失、税收的流失、消费的流失,更对中国“橄榄型社会”的建立造成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极”,然而在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中国也正在付出巨大的增长代价: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较高的税收负担和较低的福利水平等等,这一切开始动摇了人们幸福的基础。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国民福利开支,一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NP)的20%~30%。而相比之下我国2009年中央财政中的社保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分别为7.6%、2.7%、4.5%,整体国民福利水平相去甚远。

投资移民看重的是发达国家相对宽松的创业制度环境。金融危机以后,为提高全球竞争能力,美国采取了诸多鼓励投资政策,如提供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提供劳务、投资和培训服务等。对于在非中心地区、边远地区和经济开发区投资的企业,美国政府还提供特殊的优惠政策。与之相比,中国与企业创业相适应的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等制度设计还很落后,体制障碍构成了基本的制度性约束。

当前,企业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产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一些原本做实体经济的民营资本移民意愿萌生,部分企业主甚至通过腾挪银行贷款或海外汇款等方式转移资产,资本外逃不但实体经济造成影响,也使得国家财富流失严重,防范财富大规模流出已经刻不容缓。

如何通过更好机制和政策环境把财富(物质财富和人才财富)“留住”是中国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议题。好的制度依靠的不是政府的经济反哺,而是打破垄断,制度保障的经济自由、产权自由和流动自由等,让更多的要素流动起来,应该扩大对内开放,通过制度安排让市场真正发挥其在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公平竞争,提高经济效率,降低中国整体宏观税负,构建有益于民间投资的经济生态体系,创造财富并把财富留住。

奖励计划的具体细节还不得而知,不过股票期权将是重要的奖励内容。日本大公司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视企业为家,除非企业发生重大变动,高管不会频繁离职或跳槽,而在历史上,夏普从未推出过类似挽留人才的奖励计划。

  日本夏普已经是中国富士康集团的子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再加上更换东家,夏普发生了人才流失潮。而据日经新闻报道,为了防止更多人才流失,夏普决定推出股票奖励计划。

  据报道,夏普将推出基于股票奖励的相关计划,把人才留在本公司。5月12日,夏普董事会将举行会议,届时这一计划将得到审议。奖励计划的具体细节还不得而知,不过股票期权将是重要的奖励内容。

  日本大公司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视企业为家,除非企业发生重大变动,高管不会频繁离职或跳槽,而在历史上,夏普从未推出过类似挽留人才的奖励计划。

  富士康和夏普之前已经签署了收购协议,富士康出资35亿美元获得了夏普三分之二的股权,富士康未来将会对夏普的业务作出调整。

  日经新闻近日报道,在过去几次大裁员的基础上,夏普公司正在考虑实施规模为1000人的大裁员,将主要涉及表现不佳的业务,尤其是太阳能业务。

  除了重组业务,减少亏损额度之外,夏普管理层需要做的另外一个工作,是避免在更换东家、业务重组的过程中出现大规模人才流失。

  在之前流失的人才中包括了前任执行副总裁Tetsuo Onishi,此人将前往日本著名电机制造商电产公司担任顾问。

  本周五,夏普还宣布已经和日本投资基金“Japan Industrial Solutions”达成了协议,将会回购价值2.33亿美元的优先股股票,夏普也将针对这些股票支付股息红利和收购溢价。

  二月份,夏普已经表示,富士康将会购买上述投资基金持有的夏普优先股股票。

  收购夏普之后,富士康将会获得最有价值的液晶面板技术,注入到台湾和大陆地区的三家液晶面板工厂中,另外富士康和夏普也会联合开发OLED屏幕,从而成为苹果手机屏幕的供应商。

  另外,为了帮助夏普的家用电器业务,富士康将会在台湾和大陆的工厂举办夏普电器展览,鼓励内部员工采购夏普的电冰箱等各种家电。  

原标题:BBC:大陆惠台政策引发台湾“人才流失”担忧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为打破台湾当局一意孤行造成的两岸交流僵局,大陆方面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绕过台湾当局吸引台湾居民来大陆发展,赴大陆求学和工作的台湾年轻人排起了长队,“天然独”神话面临崩塌危机。

BBC在8月13日报道了大陆惠台政策的影响,所谓“天然独”世代的台湾年轻人纷纷来大陆就业,台湾当局和一些偏绿学者担忧大陆的优惠政策造成台湾人才外流,但提出的“反制措施”却是捉襟见肘,只会让台湾人受苦。

5月14日,一位陪孩子参加面试的台湾母亲拍摄了广州中山大学等待面试的台湾高中生

国台办8月初宣布,台湾居民到大陆工作,不需要再办理专门的“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简化了台湾人到大陆工作的程序。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这项措施将逐步为台湾居民在学习、就业、创业和生活上,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而台籍工人失业时也可在当地按规定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过去,台湾居民如欲赴台工作,需要花几个月办理就业证,提供体检、暂住证、在职证明等资料,这样增加了大陆企业雇用台湾人的成本,亦会因此引发一些劳资问题,所以台商一直倡议希望取消就业证。

BBC采访了24岁的台湾人曲小姐,她在台湾的大学毕业后到英国进修,之后从事翻译工作,她坦言,虽然自己的认同感并未改变,但台湾的市场容纳不到这么多翻译员,而且北京薪水也比台湾好,所以她到北京寻找工作。

18至29是绿营所标榜的“天然独”一代,长期以来是绿营的支持者,然而事情正在大陆的惠台政策面前发生变化。观察者网此前报道了台湾《远见》杂志3月份的民意调查结果:所谓“天然独”世代现在反而是台湾人中对大陆印象改观比例最高的一代人。

“太阳花青年”们大学毕业了,也该考虑去大陆发展了

根据民意调查结果,18-29岁的年轻人认为大陆对台不友善的比率为39.8%,是台湾所有年龄层中最低的。认为大陆对台友善的比例是40.8%,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更有近六成(59.6%)愿意到大陆发展。

产业政策不灵,只能搞“软实力”

台湾“陆委会”认为,陆方不断出招吸引台方的技术人才是有“政治意图”,导致台湾“人才外流”台当局会持续强化留才机制,反制大陆方面。不过,目前台当局“留才机制”效果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

曲小姐表示,台湾人才流失不单是流向大陆,很多台湾人也去欧美、日本工作,她出目前台湾整个社会氛围,让年轻人看不到前境、看不出台湾公司会善待员工。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表示,台湾必须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产业与就业机会做好,他认为台湾当局推出的5+2产业创新计划,也是考虑把台湾的产业结构转型。

台湾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张宇韶则认为,台湾政府确实要考虑如何吸引台湾年轻人留在台湾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面临工时过长、薪资结构低迷的问题。另外向前往大陆工作的台湾民众宣扬,在大陆投资工作的风险也是一招。不过归根结底,“改善台湾投资环境,让年轻人留在台湾,不单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家乡,也是一个有希望的环境,这个很重要,”

前国民党发言人陈以信认为,台湾人才流失是民进党政府的责任,因为政府无法促进经济自由化、国际化,而民进党尝试推动把大陆排除在外的经济自由化,也不容易成功,就算现在强调要强化留才机制,也只是很表面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过,黄兆年也表示,台湾想要留住人才,也要靠“软实力”。他甚至用“面包”与“爱情”来比喻台湾人到大陆工作的考量。一方面,大陆提供更多的“面包”去吸引台湾人去大陆,但台湾“民主自由”的“爱情”或许能令台湾人放弃这个“面包”。

根据“陆委会”资料,2004年至2017年间,共有567名台湾人因为在大陆设有户籍或领用大陆护照而丧失台湾户籍。这些“脱台者”的出现让台当局感到非常警惕。

近期一连串两岸事件中,大陆对台政策“硬的更硬,暖的更暖”,对台当局例如要求外国航空公司将“台湾”正名为“中国台湾”,不能称呼台湾为“国家”等等;又因为台湾发起所谓“奥运正名”活动,东亚奥委会取消台中2019东亚青年运动会的主办权。另一方面,针对台湾普通民众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在金门通建通水事件中,陆方“温情喊话”,虽然台当局则予以“冷处理”,但在场的金门民众当然看在眼里。

金门岛上承接大陆来水的田埔水库

由于台湾当局空谈“沟通”,却不愿在“九二共识”等基本问题上建立互信,目前大陆对台政策已从过去的“代理经销”,变成“直营、直销”的方法,不理会民进党当局,直接对台湾民众造成影响。前国民党发言人陈以信认为,大陆不与台湾当局协商,就没有所谓的“互惠条件”,这会令台湾当局的对大陆政策失去能动性。

淡江大学学者黄兆年则指出,台湾政府对大陆的动作动辄“反制”、“报复”,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例如M503航道事件以及航空公司正名事件,台湾当局尝试从减少航班或是不准个别公司停靠空桥等方式报复,最终苦了台湾人和到台湾的旅客、商人。“如果我是大陆当局,恨不得台湾就这么笨,台湾这么民主还这么搞,是一种倒退。”

他认为,台当局应思考把自己的经济做好,增加自身产业的实力,增加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吸引台湾年轻人留在台湾。

然而民调结果显示,对于台湾当局应对大陆惠台措施的能力,台湾民众普遍信心不足。《远见》杂志的民调结果显示,高达68.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信心,有信心的仅24.5%。而且不仅泛蓝没有信心(89.5%),泛绿也没信心——48.1%不相信民进党政府对惠台措施的因应能力,高过有信心的46.3%。

相比于台湾当局的捉襟见肘,动辄得咎,大陆方面的心态显然更加轻松开阔——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曾表示,我们推动两岸同胞交流合作的步伐不会停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真诚善意不会改变。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的机遇会更大,天地会更广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