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是什么字?

    刻骨铭心的爱情如何表述?正如不存在任何本质一样,也不存在本质性的“爱情”,当我们谈论“爱情”时,表达的只是一种粗疏而概略的情感。每一个人的“爱情”都不同,每一种爱情都有难以言述的经验,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特殊部分,有含混、暧昧与微妙之处。一部优秀的现代小说给我们讲述的爱情故事,不是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不是可以被讲述的小说梗概,而恰恰是故事曲折处那些难以言说的部分,是那些不能被概括的丰富而复杂的细微经验,它所要呈现的,不是人人都知道的“爱情”的核或规定情境,而是隐藏在冰山之下更为深邃、也更为隐秘的部分,是独特而生动的生命与情感体验。

《一九八○的情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对难以表述之物的表述,对难以言说之物的言说。小说中有清晰的故事脉络、简单的人物关系,但在看似清晰简单的情节之中,发掘的却是复杂的情感纠葛,是一个“幽暗的森林”。小说的故事有两条线索,一个是毛榛与与正文、与老师、与正武的复杂情感;另一个是正文与毛榛、谭力力的感情纠葛,及其与发廊妹、画家、杂志社女职员的情欲故事。而这两条线索的结合点,则是小说的主人公毛榛与正文,整部小说都是围绕他们而展开的。小说是从正文的角度展开叙述的,而毛榛则是故事的中心。可以说,这是一部从男性视角讲述的一个女性的爱情与成长故事,一部“青春残酷物语”,而小说的作者于晓丹是一位女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部女性通过男性视角讲述的女性故事。在这里,“男性”的视角只是一种中介,如果略去这一中介,我们可以看到便是一部女性所写的关于女性的情感故事,是一种女性的自我观察、省思与呈现。但这一中介之所以必不可少,在叙述学的意义上可以避免平铺直叙,避免“私人叙述”常见的自恋或自怨自艾,而在心理学的意义上,这一“中介”也恰如一面镜子,可以更清晰地映照出女性主人公的身影。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和叙述的“中介”,正文的双重身份也规定了他在整个故事中的位置,他必须是忠诚可靠的,是作者与主人公信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女性主人公的故事中,他又是处于边缘的,是不那么重要的,他是参与者、见证者,同时也是旁观者。在小说的人物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毛榛与正文之间,是一种介于爱情与友谊之间的暧昧状态,正文爱着毛榛,但中间却横亘着一条鸿沟,那就是他哥哥正武的死亡,对于哥哥的女朋友,他既眷恋又心存忌惮,所以他的爱是炽热的,也是犹疑的,他对毛榛的关爱已经超越了私人意义上的“爱”,既像“弟弟”一样好奇与依恋,又像兄长一样全方位地关怀着她,而对于毛榛来说,正文是一个可以信赖与倾诉的对象,是一个“哥们儿”或酒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却并不是她最爱的人,在与正武、老师的情感纠葛中,她已经耗尽了生命中的热情,已经历尽沧桑,对于正文的追求与关爱,不免以孩子气或不成熟的表现视之。

对于毛榛来说,正武是一个完美的形象,或许对于每一个女性来说,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恋人形象,但这种形象在现实生活的展开过程中,却难免会变得越来越黯淡,所以这一完美的形象要么不要在生活中出现,一旦出现,为了要继续保持完美,就只能有一个结局,那便是远离或消失,——在小说中便是正武的死,为毛榛而死。正武死亡的原因在小说中没有正面的叙述,但通过蛛丝马迹的暗示我们可以大体知道,他是因为发现了毛榛与她老师的恋情,从而选择了自沉湖中。在自杀之前,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挣扎,这是小说中的毛榛与正文所共同关心的(也是他们隐秘的情感纽带之一),也是读者所关心的,但小说中没有直接叙述,而留下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对于正文来说,他的哥哥正武是一个崇拜的对象,无论是相貌、学识,还是为人处事,他的成熟、果敢与魅力,都是他不可企及也是自愧不如的。正是在毛榛和正文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正武的完美形象,一个完美的近乎虚幻的形象。这样一个人物的突然死亡,在毛榛和正文的心中,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痕。如果说对于正文来说,哥哥的去世带来的只是悲伤与无尽的怀念,那么对于毛榛来说,正武的自杀带来的是更为复杂的情感冲击,在悲伤与思念之外,还有懊悔、愧疚与无可言说的创伤,她所面对的是爱情与死亡的无情冲撞,是完美恋人的突然消逝。而这是她在情感纠葛中造成的后果,正是她深深地伤害了正武,才造成了他的自杀,而他的死亡则是她挥之不去的青春梦魇,是她无法理解、难以释怀又绕不过去的“黑洞”。

在毛榛与老师的爱情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青春残酷物语”,她所置身的是一个尴尬的处境,她介入了老师的婚姻,成了一名“第三者”,但她爱得热烈,如飞蛾扑火一般全身心付出,她的爱已突破了道德的底线,但她置种种非议于不顾,只为能得到老师的“爱”。在小说的这一部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一往无前的惨烈的爱情,她的爱是那么执拗,那么顽强,那么率性,她完全放弃了一个少女的羞涩与自尊,直面老师和他的妻子,直面自己的“堕落”与沉沦,在一种完全不利的境况中坚持去“爱”,不管不顾,直到遍体鳞伤,直到心中淌血,这地狱般的爱与情感纠葛超出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疼痛、悲伤、羞辱,种种复杂的情绪纠结在一起,像一个魔鬼的游戏,让我们看到了“爱”的暧昧与残酷,也看到了毛榛的决绝与坚韧。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还很少看到如此真实而残忍的爱情,《一九八○的情人》对“爱”的复杂性的揭示,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情感的理解。

然而还不止于此,我们可以发现,毛榛对正武的爱与对老师的“爱”,在时间上并没有截然可分的先后,也即是说,在毛榛爱上老师的同时,或许仍然在爱着正武。一个人是否能够同时爱上两个人?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状态?或者,她的爱是怎样从一个人转到了另一个人,中间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过程?小说中对此没有正面描写,但我们从毛榛与他们二人的情感纠缠中,却可以去想象或触摸这一“情感的禁区”,从暧昧的边缘去理解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及其无意识领域。

《一九八○的情人》通过毛榛与正文、正武与老师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1980年代都市青年的特殊情感,那是“最放纵也最纯洁,最先锋也最怀旧,最年轻也最沧桑”的情感,那些时间流逝中的迷惘与茫然,那些纠缠在一起说不清的情感,那些隐藏在内心欲说还休的创伤经验,读来令人心疼,令人黯然。作者的文字,温情,灵动,带着怀旧的气息,似乎想捕捉住那些已流逝的珍贵画面,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定时空的特定情感。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1980年代北京的描述,大学校园、大院、筒子楼,这些特定的空间不只是背景,而且散发出独特的生活气息与氛围,与作者熟稔的北京地理相互交织,让我们得以重新回到那个年代的北京城。这是一个躁动而疯狂的年代,青春的叛逆,毫无顾忌的爱,狠狠地伤害与被伤害,相互纠缠在一起,而这些又与古旧的北京、平静的叙述语调有一种微妙的反差,我们好像透过有色滤镜看到了一个过去的世界:那些人曾经如此相爱过,热烈,暧昧,残酷,但又随意地挥洒着青春,而只有在多年之后,才能明白某些秘密,才能明白有一些爱恨和伤痕究竟有多深。这就是1980年代的爱情,这就是那个年代北京的爱情,既现代,又传统,既触及到灵魂,又充满着情欲,他们置身于历史的夹缝与转型期,既不像上一代那样保守与“禁欲”,像知青作家所表现的那样,也不像下一代那样无所顾忌,或充满功利色彩,像我们在《因为女人》、《桃李》等小说中所看到的,而是在灵与肉、情与欲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充满着内心的挣扎与张力。当代中国的都市小说,大多只是描述都市的外在变化,而《一九八○的情人》则深入到人物情感的最深处,为我们描画出了特定时空中人物的情感方式,让我们看到了1980年代的北京,——那么生机勃勃,又那么相互纠缠。正像电影《颐和园》所表现的那样,不同的是《颐和园》着意突出的是情感的破碎、尖锐与歇斯底里,而《一九八○的情人》则阅尽沧桑意气平,将隐痛压在纸背,以一种舒缓的方式讲述残酷的青春,娓娓道来,却更具穿透力。

“重返1980年代”,是现在学术界与文学界的热点,与不少精英回首峥嵘岁月的昂扬姿态不同,《一九八○的情人》通过对创伤的记忆,以讲述“私人生活”的方式参与到这一公共话题之中,让我们看到了1980年代的丰富性与差异性。但另一方面,小说的叙述重心集中于主人公的情感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共性的生活,即如1980年代的大学校园,是各种思潮、运动风起云涌之地,是充满了不同声音与身影的活跃场所,“历史在这里沉思”,知识分子以满腔热情投入到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讨论之中,他们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大学里无疑更具吸引力。作为一部以1980年代大学校园为背景的小说,选择对公共生活的回避,虽然也是一种应该尊重的创作自由,但至少没有为我们呈现那个年代特有的氛围与典型情境,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之所以如此,或许既与“去政治化”的时代氛围相关,也与“私人叙述”的强大影响相关。在陈染、林白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成为了一个女性的“私人生活”及其成长史,《一九八○的情人》可以说在这一层面分享了她们的叙述经验。但仅从“私人”的层面,有时却无法切入历史的真实,即如小说中毛榛所爱的“老师”,仅从知识与年龄方面,或者日常生活方面,似乎很难理解其魅力何在,或许只有将之置于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姿态之中,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种“爱”的由来。

在《一九八○的情人》之前,于晓丹作为《洛丽塔》与雷蒙德·卡佛的译者,在文学界已广为人知,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辨识出纳博科夫与卡佛的影响,像《洛丽塔》一样,《一九八○的情人》以超越道德的冷静姿态探索着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微暗的火烛照着人类情欲世界暧昧、复杂的边缘,而在叙述方式上,它的简洁、生动、有力,对细节的敏感捕捉,则或许直接受益于卡佛。但是作为一部中国人的作品,《一九八○的情人》却将这些影响化于无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世界,我们希望在这部小说之后,人们记住的不再是译者于晓丹,而是作者于晓丹。

  • 总点击:75.4万

导师:今天,我们来讲龙族。龙族中最著名的龙是?

导师:毕娜·薇尔姆·范蒂茜,天谴册第四灭世魔龙之女,坐。

导师:教廷天谴册第一位,代号终末之光,实力可怖,破坏力强大。

导师:全元素适格,近乎无限的魔力储量,龙息理论上可以击碎伊路斯瑞大陆。

导师:力挫教廷阴谋,击败“灭世龙吟”,粉碎主神入侵计划,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导师:与最强的妖精“冰之女王”形影不离。

导师:是近百年影响力最大的龙族。

(本站郑重提醒: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作者自定义标签: 论脆皮炮台如何在团战中生存和输出 冒险 变百 异世 慢热 救亡

小说性质:VIP书籍 总点击: 75.4万 月点击:0.3万 周点击:0.1万 小说类别:异界幻想 总推荐:1983 月推荐:0 周推荐:0 总月票:101 当月月票:0 总刀片:47 月刀片:0 完成字数:335286 写作状态:连载中 本站首发

(本站郑重提醒: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作者自定义标签: 论脆皮炮台如何在团战中生存和输出 冒险 变百 异世 慢热 救亡

(本站郑重提醒: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作者自定义标签: 论脆皮炮台如何在团战中生存和输出 冒险 变百 异世 慢热 救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是什么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