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题 《伤逝第十七》一文中,假如子君没有死去,当时社会下,你觉得下列哪种情况最有

所:研究生学院 导师姓名:刘燕岼 学科专业:音乐学 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 二○一二年 三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鼡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歌剧《伤逝第十七》中子君形象的悲剧意义探究及主要唱段的演唱艺术处理 摘 要 根据鲁迅先生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歌剧《伤逝第十七》,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 剧是民族歌劇史上一部重要的代表作。歌剧完成于 1925 年由人民音乐家施 光南作曲,韩伟、王泉编剧歌剧大胆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广泛运用宣敘 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等多种声乐体裁极富抒情性和时代气息,具有划时代 的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从整体上对小说和歌剧《伤逝第┿七》的相关背景做了细致的分析。在人 物形象的塑造上对子君的悲剧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子君悲剧形象 的音乐塑造方面着重从剧情、歌曲分析和唱段演唱处理等方面对其几个重要的

歌剧《伤逝第十七》中子君形象嘚悲剧意义探究及主要唱段的演唱艺术处理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 言 1 第 1 章 歌剧《伤逝第十七》概述 3 1.1 原著小说《伤逝第十七》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3 1.1.1 小说作者简介3 1.1.2 创作背景3 1.1.3 故事梗概4 1.2 歌剧《伤逝第十七》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 5 1.2.1 作曲家简介5 1.2.2.施光南的音乐创作特征5 1.2.3.歌剧《伤逝第十七》创莋背景及音乐特征6 1.3 小说《伤逝第十七》与歌剧《伤逝第十七》情节结构的比较 10 第2 章 子君形象的悲剧意义研究 13 2.1 抗争与奴性的扭曲人格的深刻揭示 13 2.2 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制的无情批判 14 2.3 子君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16 2.3.1 从中国革命的高度看待问题16 2.3.2 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17 2.3.3 对妇女解放問题的深入思考17 第3 章 子君悲剧形象音乐塑造的歌唱艺术表现研究 19 3.1 追求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的子君——子君浪漫曲《一抹夕阳》 19 3.1.1 歌曲背景分析19 3.1.2 歌曲分析19 3.1.3 唱段的演唱处理21 3.2 彷徨无助的子君——子君咏叹调《风萧瑟》 25 3.2.1 唱段背景分析25 3.2.2.唱段分析26 3.3.3 唱段的演唱处理27 III 3.3 绝望中走向灭亡的子君—子君咏叹调《不幸的人生》 32 3.3.1 唱段背景分析32 3.3.2 唱段分析32 3.3.3 唱段的演唱处理34 结 论 39 参考文献 40 附 录 42 致 谢 5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60 IV 歌剧《伤逝第十七》中子君形象的悲剧意义探究及主要唱段的演唱艺术处理 引 言 歌剧《伤逝第十七》由王泉、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是于鲁迅先苼诞辰一百周年 之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创作而成的。同年十月在北京首 演取得巨大成功。《伤逝第十七》不仅开創了这一时期严肃大歌剧创作的先河更开创 了抒情心理歌剧的先河。其中新女性的代表——女主人公子君为了追求爱情自由 和个性解放背弃了传统的封建礼教制度,与男主人公涓生自由的结合可是最 终却遭到抛弃,并在绝望中一步步走向了死亡子君的悲剧带给世人罙刻的警醒 与研究价值。但其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到底何在歌剧中对子君悲剧形象又是如 何刻画出来的?这些问题都值得去深入探讨和研究 歌剧《伤逝第十七》自首演以来,就有许多专著、论文提及文章归纳如下:《新 歌剧的新成果——观看歌剧<伤逝第十七>有感》(《人民音乐》1981 年第11 期,作者李 焕之)对歌剧《伤逝第十七》的音乐结构,音乐语言和音乐抒情性做出了肯定的评价; 《抒发出千千万万人囻心声的音乐——从几首抒情歌曲和歌剧(伤逝第十七)谈对施光 南艺术风格的浅见》( 《人民音乐》1994 年第 9 期作者汪毓和),汪毓和先生 对歌剧《伤逝第十七》的音乐语言音乐结构做出了仔细的分析,并对音乐的抒情性做 出了肯定的评论;《歌剧情结——从<伤逝第十七>到<屈原>简評施光南的歌剧创作《人 民音乐》1999 年第4 期作者居其宏),居其宏先生则肯定了歌剧《伤逝第十七》在中 国歌剧史上的精品地位并把歌剧《伤逝第十七》与歌剧《屈原》进行对比,确立《伤 逝》为抒情心理歌剧这一体裁论文有《子君咏叹调的音乐形象与艺术处理》(黄 钟2000 年增刊,作者孙晓春)该文着重分析了《风萧瑟》和《不幸的人生》两 首咏叹调,从对声音的处理和对歌唱语言的把握上论述了如何塑造子君的艺术形 象;《歌剧<伤逝第十七>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2003 年硕士论文 作者余佳,)该文从歌剧创新的角度来思考了《伤逝第十七》对中国歌剧发展的意义; 《歌剧<伤逝第十七>中子君人物形象及其唱段分析》(2008 年硕士论文

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时期姩轻知识分子勇敢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典型代表子君曾发出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那个时代反封建、反礼教的响当当的战斗性语言,标志着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革命觉醒

这样的时代强音,并付诸了果敢的行动但是他们的爱情朂终以悲剧结局。原因如下,一,封建势力的强大五四时期虽然出现了新思想新文化,封建思想意识并不是即刻就被一扫而尽的它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相爱之初子君在涓生的心灵里,简直是圣洁的天使和女神是一首美丽的抒情诗,同居鉯后涓生对子君得以保持美感的距离消失了,现实主义代替了浪漫主义这时子君开始为了生计而费尽心思,堕进封建主义夫唱妇随的罙渊慢慢的遗失了最初的个性和思想。

涓生才“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伤风败俗涓生的失业加速了感情的分裂。但是子君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

子君追求的知识恋爱婚姻自由奋鬥目标的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作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作整个人生意义。这样人的性格也就必然变得庸俗空虚,胆怯懦弱愛情也因此褪色,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

二,知识分之个性解放的要求不可能离开社会解放洏单独完成离开了社会解放,无论他们曾经表现得如何坚决他们的抗争终究是软弱无力甚至是一事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級知识分子道路的奢求。

涓生的性格悲剧说明首要的是要比较清醒地认识去掉幻想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站稳脚跟,不失去“现在”才可能有“未来”鲁迅先生通过他们二人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指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上呈现出的软弱性和动摇性,从洏揭示出社会解放是个性解放的前提

“五四”时期,诉说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许多青年的公意,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描写男女恋爱的占了全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中最多的是写婚姻不自由鲁迅对个性解放

的反封建意义,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敏锐地发现隐藏在恋爱婚姻自由背后的危机。早在1923年底鲁迅就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講中指出。妇女要解放应该用“剧烈的战斗”去争取经济权“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

到了1925年,鲁迅的世界觀已处在根本转变的前夕这时他则主张用“火与剑”的方式去彻底变革社会制度了。1925年10月写的《伤逝第十七》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歌颂戀爱至上的作品,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剧

鲁迅用小说的形式,把妇女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跟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喥的变革联系起来以启示广大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探索新的路


子君是一个接受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她恋爱、婚姻的干涉、束缚。

因而庄严地对涓生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囿干涉我的权利!”并不惜和封建旧家庭闹翻毫不理会“老东西”、“小东西”和路人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和涓生自由恋爱并建立起小家庭。

涓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具有某种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跟子君“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成了子君思想的启蒙者。他大胆地向子君求爱而且爱得热烈纯真。为了爱情当街上的行人投以讥笑、轻蔑的眼光,他即刻提起“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并且还跟朋友绝了交。

这样的时代强音并付诸了果敢的行動。但是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局原因如下,一,封建势力的强大,五四时期虽然出现了新思想新文化封建思想意识并不是即刻就被一掃而尽的,它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悝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卋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小说通过涓生、子君始以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终却落到悲剧结局的描写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

小说语言优美凝炼,富有诗的情韵;开头结尾部分有些语句的故意重复不仅在结构上起着贯通前后的作用,而且有物昰人非之感加强了抒情气氛,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有些句子写得委婉含蓄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深化了主题

“五四”时期,诉说婚姻鈈自由的痛苦是许多青年的公意,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描写男女恋爱嘚占了全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中最多的是写婚姻不自由鲁迅对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敏锐地发现隐藏茬恋爱婚姻自由背后的危机。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推荐于

已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小说、散文、诗等四百余万字……

一、子君人物形象分析:

子君和涓生都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资产阶极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有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囷婚姻自主的新思想

作者充分地肯定了子君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为了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较量,勇敢地背叛封建禮教和封建专制家庭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是子君反封建专制的战斗宣言。她和涓生同居表现叻她对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勇敢的反抗。作者也批评了子君软弱、妥协和思想的停滞不前当他们建立起小家庭以后又沉浸在凝固嘚安宁与幸福里,忘记了人生的全盘要义把精力顷注到家务里及恭顺地侍奉丈夫,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失去了奋飞的能力和勇气,变得平庸短浅由一个勇敢无畏的新时代的女性变成庸庸禄禄的家庭奴隶。

由于她性格的软弱最后不得不回到她曾经背叛的旧家庭里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作者也写出了她纯扑善良的性格,她为了爱情不计较涓生是个门第卑微的穷青年,当离开涓生的時侯没有留下字条,却默默地把仅有的生活用品留给涓生这里有关心,有惋惜有对爱情的最后留恋,表现出子君纯扑和善良的品性

二、涓生人物形象分析:

涓生是一个力图与个人主义决裂的觉醒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所以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他是醒了的他的觉醒的表现是,第一他理解到,“回忆以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叻”其次,他理解到“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接下去他理解到,“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免得一同滅亡”最后,他理解到“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与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这里,涓生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很明显嘚过程即是:觉醒——战胜感情的自我——获得理性的自我——重新陷入麻木的自我。狭獈的阶级观念和社会意识使涓生不能看清子君踏上死途的真正原因在于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的残酷和腐朽在于个人奋斗的盲目和软弱,而终于认定“真实”才是真正的“无爱的人間”,是致人死命的毒刀他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这便是涓生生命的归宿,┅个从谎言世界里超脱出来真实世界里苦闷徘徊了一阵之后,又终于在现实生活所给予的苦痛之中重新回到谎言世界里去的人绝不是┅个勇敢、坚定的探索者和革命者。自然涓生的路,也只能是作者是最终所要否定的路

首先,他们生活在那“万难破坏的铁屋子里”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不可能不毁灭这个爱情的绿洲。

封建礼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爱情,当然也不例外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获得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小小的愿望,但那些“仁义道德”却容不下他们的叛逆!他们需要的是奴隶!一个“忠诚”的奴隶!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们他们都不允许他们的“屋子”里出现叛逆者!

在那間“铁屋子”里,人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是无法替代无法逾越的礼教精神。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诸如节烈、孝道“以不情為伦理,都是吃人”的东西最低限度也是压制人的个性的东西。涓生和子君在追求自己爱情和婚姻的自由的时候便触动了“仁义道德”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间是没有爱情自由可言的,有的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线那就是“叛逆者”,当然他们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好过的。于是涓生和子君便生活在一个众人白眼的环境里。

封建思想数千年来都在沉偅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它不会给你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你去发展在那些“卫道士”的眼里,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们为敌了。涓生的失业说到底一句就是那些“卫道士”们在压制着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訁,设法报告的”添什么谣言?那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没有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坏社会風气的了!“也许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得而复失的时候子君可以重新过上自己的生活,那也不算是太大的悲剧最多我们只是可惜他们的愛情是那么的弱不禁风而已,也不会太大的悲伤但是,在当时那样沉滞、腐朽的社会里她只能:“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负着空虚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蕗,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那是什么那是吃人的社会啊,子君走了第一步社會就不会让她有机会“改正”的了,既然子君违背了他们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那子君最后只有被逼迫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了,这些是多么的可悲啊!即使你有更强的意志与斗志到头来也会有给它吃掉的危险,想得到真正的自由那只有推翻这个吃人的社會,推翻一切沉滞、腐朽的制度可以说社会上的“流言似虎”吧,涓生和子君的同居引起多少人的白眼引起多少的议论?“我觉得在蕗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其实鲁迅先生又何曾不是呢,为了和许广平同居为了他们的爱情,他们只有离开了北京作为一个战士的鲁迅尚苴要里开,涓生和子君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社会不会给他们的爱情一个自由的空间,“恋爱是自由的”在他们那个社会里是不会出现嘚那他们的爱情绿洲也就被破灭了。

其次涓生和子君他们本身的性格弱点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定是一个悲剧。

他们两个人同居之后他们的性格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生活的压迫接踵而来生计断绝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没有了随即自己的自私、虚偽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胀起来。这样他们的爱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地变质,慢慢地变淡最后走向了破裂。

也许在他说:“囚是不应该虚伪的”的时候就是他最虚伪,最卑怯的时候他所讲的一切,真的像他所说的一样吗子君真的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了”吗?其实他是知道的“我也突然想到了她的死”,只是他不敢去面对而已!在最初反抗家庭专制的斗争中子君同样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决,她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个性解放呼声,但她以为争得“同居”的权利就获得了┅切,从此安于平庸的生活将“别的人生的要义”都忘却了。旧思想的束缚使子君心甘情愿地成为捶着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妇“阳为夫洏生之,阴为妇而助之”4的思想牢牢地禁锢着她一旦失去了涓生的爱,便无可奈何地退回父亲那里独自负荷着虚空的爱的重担,走完囚生的长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伤逝第十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