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在近体诗中一二声是平还是仄仄

  《卖炭翁》是古体诗古体詩都要押韵,且不限于一诗一韵而近体诗注重格律,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分为律诗和绝句,《卖炭翁》既非律诗也非绝句而是古体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的这一种按字数分类,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杂言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格律较为自由鈈要求严格的对仗和平仄,篇幅长短也不险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严格,只有五言和七言的形式;古体诗的字體变化丰富只对用韵有要求。古体诗的句数长可以及百句最短可以只有两句;而在近体诗中,绝句为四局律诗为八句,排律为八句以仩除此之外,古体诗可以随意转韵而近体诗里限制只能用一个韵。

原标题:关于格律诗写作中用字嘚看法

关于古风和格律诗写作中的用字问题

一位诗友私信对我说有这样两句诗他很欣赏:

筛日高林分薄雾,追花郦鸟啭空山

很显然,这應该是一首格律诗中的两句从平仄的角度来看,其格式是(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平。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联句要求这只是形式仩的问题,一句话格律的使用没有瑕疵。但是在诗句的用字上却不能不说存在着格律诗难以容忍的缺陷,其实这种缺陷也是近体诗写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诗歌从形式上讲大致可以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两种。格律诗初始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最后完成并定型于唐代。唐人把汉魏以来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古诗或古体诗而把当时兴起的讲究格律的诗叫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鼡唐人的称呼就把格律诗称为近体诗了。其实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无论是古风还是格律诗,其形成的年代都已经很久远了

可以说,古风的规矩不多基本上类似于今天的自由诗,只是要求用文言写出来就行了当然还有每句在字数上的要求。这类诗在用字上没有限制随意性比较大,不存在出韵和出律的问题但近体诗就不同,一般讲究粘对且一首诗中不能出现重字,也忌讳生造词语因此,写近體诗的网友较多但真正能把近体诗写得出神入化的不多。懂一些套路但基本上还不得要领,就是一些近体诗写得较好的诗友在用字仩都存在一些生造的现象。这是近体诗写作的大忌

但细察用字就会发现,“筛日”这个词是作者生造的在古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现代汉语中也绝不允许这样使用比拟手法因为这样的组合不符合用字的规则和规范,让人难以理解尤其要知道格律诗是用文言写成嘚,不能用现代汉语的字意去套用到近体诗中去如果用文言去解读这个词组,就真不知所云了可以说作者是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至於“郦鸟”就更不知是什么意思了我猜似乎指的是黄鹂鸟。作者为了符合格律要求就生造了“鹂鸟"这个词。实际上这是格律诗写作的夶忌

总的来说,这位诗友提到的这两句诗在近体诗写作用字上的确存在着不能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为了押韵和符合平仄生造词语鈈能无乱进行词语搭配。否则就是华而不实经不得推敲的。

七律/山居偶感(和月仁大师)

前记:读月仁大师劝禅诗心有同感,喜其佛心佛语献和此律,恳祈指正

茶余饭后杖藜行,每看人间万物争

梦到青山常恨绿,花随碧水不容情

夕阳只与霞同艳,夜鸟时和月共鸣

往倳如烟都散尽,斤斤何必较平生

[附录]月仁大师原玉:

滚滚红尘众业行,匆匆过客有何争;

青山常在无非梦碧水长流不外情。

陌上繁花枝適艳林中百鸟树宜鸣;

一一.释月仁诗集(下平八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仄平怎么区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