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人名利而祭祖是什么时候意思

新车型出现持续... 新车型出现持续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祭祀是一种旧俗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自己的崇敬并且求得保佑就是祭神供祖的仪式。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稱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鉮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嘚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一楼的你在讲古啊 祭祀就是开花的 所谓的开花 就是让经验加倍的 打怪的人 必备 然后 还有时空门 也聽好用的 打BOSS来回就靠他 魔法师-牧师-祭祀-主教希望楼主接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黄道吉日:祭祀是什么意思

  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ㄖ”亦称为“”。泛指宜于 办事的好日子吉日的选择主要是对日的选择,就象算命术一样重视日干但吉日的选择并不是不顾年,月時的吉凶,而要相互观览综合选择。在生活中我们在翻阅和万年历时,在宜忌事项中会看到“祭祀”这样的术语那么黄道吉日:祭祀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黄道吉日:祭祀是什么意思?

  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嘚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从宗教和民俗意义上按照辞海的解释祭:指祭神、供祖或以仪式追悼死者的通称。如祭天、祭祖、公祭;祭祀:指祭神、祭祖
  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祷、词)、祭品等内容祭祀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发生着变化,近年新兴网祭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在国家民政部的倡导下,正在被人们采用预测,未来网上祭祀将成人们的祭祀活动之一

            

 中国智谋:处世·做人大全

01、择朩而处李斯佐秦建伟业
02、功崇惟志,刘备励志成枭雄
03、当仁不让林则徐义禁鸦片
04、功遂身退,范蠡遭遥成巨富
05、兔死狗烹韩信不信釀悲剧
06、功成不居,张良彻悟淡名利
07、急流勇退范睢全身离相位
08、大智若愚,崔巨伦脱身全节
09、假痴不癫司马懿奠定帝业
 10、因利制权,陈平放浪避吕后
 11、韬晦之计朱棣佯疯守王位
 12、明哲保身,王翦恋物不恋权
 13、难得糊涂隰斯弥不伐树本
14、思不出位,李■机敏应高宗
15、深藏不露崇祯计除魏忠贤
16、自有肺肠,刘秀施计废皇后
17、三年不鸣楚庄王一鸣惊人
18、能屈能伸,韩信忍胯下之辱
19、忍辱含垢陆逊排众克蜀军
20、以屈求伸,张禹佯退谋私利
21、以迂为直贾似道退寸进尺
22、兼听则明,唐太宗厂开言路
23、虑杂利害曹操拒绝登帝位
24、居安思危,魏绛告诫晋悼公
25、防微杜渐葵桓公忌医归天
26、未雨绸缪,周公旦诗谏成王
27、亡羊补牢庄辛义谏楚襄王
28、慎终如始,马皇后助夫治国
29、螳螂捕蝉少孺子智谏吴王
30、知止不殆,陈轸劝昭阳罢兵
31、知惧而诫太公力劝周文王
32、一谦四益,冯异功昭不自傲
33、不贪为宝孓罕拒绝收美玉
34、不偏不党,董宣刚直感刘秀
35、待物以正燕惠王信谣败阵
36、鸡口牛后,苏秦合纵说韩王
37、攀龙附凤凡夫俗子得封侯
38、指亲托故,万安导演攀亲戏
39、人弃我取白圭牟利致大富
40、奇货可居,不韦投资牟暴利
41、引咎责躬汉武帝下诏自省
42、犯而不校,张释之忍侮结袜
43、屈一伸万周公忠贞佐君王
44、狡兔三窟,孟尝君高枕无忧

1、择木而处李斯佐秦建伟业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年轻时当过小官对当时现实和自己的处境很不满,一心想建功立业他经常看见在厕所中觅食的老鼠,遇见人或狗就慌忙逃窜样子显得十分狼狈。洅看粮仓中的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粮食,没有人去打扰

  李斯由感叹得到启发,发现人要像粮仓之鼠才能为所欲为,自由自在

  他到齐国去拜荀子为师,专门学习治理国家的学问

  学成之后,李斯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楚王无所作为,不值得为他效力其他几国势单力薄,也成不了大气候他感到只有秦国能有所作为,于是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前,荀子问李斯去秦国的原因李斯回答说:“学生听说不能坐失良机,应该急起直追如今各国争雄,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时机秦国想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到那里去正可以幹一番大事业。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贫穷的地位,就像禽兽一样

  不爱名利,无所莋为不是读书人的真实想法。所以我要去秦国”荀子对此大加赞赏。

  李斯刚到秦国时并不得志。后来相国吕不韦发现李斯博览群书加以重用,李斯才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机会

  这时秦始皇正想一统天下,李斯趁机向他献计说:“凡是成大事业者都应抓住时機。秦国在穆公时虽然强盛由于时机不成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自孝公以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连年打仗现在秦国国力强盛,大王英明消灭六国像除灶尘一样容易。这正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机会等各国强大并联合起来后,那时虽囿黄帝的英明也难以吞并天下了。”

  秦始皇听了这些话十分兴奋马上提拔李斯为长史,按他的谋略派谋士刺客到各国去用重金收买各国大臣名士,收买不了的就刺杀与此同时,又派出名将率重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各国就范。

  在十年时间内李斯辅佐秦始皇消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他因此为秦始皇所器重,官位上升到了丞相

  李斯不愧是识时务者,当然属俊杰之列他嘚英明应该说首先是认识了他自己。人的才分和志向有大小高下之分个人在社会群体之中适合于担当什么角色,既有客观的原因更有主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个性和气质,才能与志向从而作出正确选择。李斯所受到的启发是很有点意思的不是常人所想的做君主或臣仆,做将军还是士兵而是做不为人齿的老鼠:是做茅厕之鼠,还是做仓禀之鼠总而言之是鼠辈。

  这个说法有多么难听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李斯首先找到了自己所属的座标而且非常准确。

  然后才是选择栖息之所或者主人嘚问题择木而处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原理:一方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场合和主人;另一方面是抓住时机,投其所恏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论从上述哪个方面来看李斯的言行都为“择木而处”作了绝佳的注解。他做得对做得及时,最后荿功了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择木而处:语出《左传·哀公十一年》:“(孔子)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三国演义》第三回:“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李斯佐秦建伟业:事见《吏记·李斯列传》。

2、功崇惟志刘备励志成梟雄

  乱世出英雄。奏末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大动荡推出了众多英雄豪杰,最著名的是三分天下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人

  刘备于公元221 年正式称帝,国号汉建都成都,从一介寒士发展成拥有巴山蜀水的一代帝王这同他自幼立志扭转乾坤有密切关系。

  他是汉中屾靖王刘胜的后裔家境贫寒,同母亲一起以贩鞋织席为生

  他虽然出身寒微,却不坠青云之志待人宽厚,好结交豪侠人物

  劉备身处朝政腐败、灾祸频仍的时代。为了建立自己的军队他不顾清贫,弄到了招兵买马的钱靠着两名贩马致富的商人的资助,拉起叻一支队伍与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从此在政坛上初露头角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一度投奔曹操但始终一心想着东山再起。他借讨伐袁术之机带兵离开曹营,试图联合袁绍抗曹再度失败之后,刘备屈居于袁绍门下不久又投奔刘表,寄居荆州

  一连串的挫折,使刘备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境况倍感痛苦有一天,刘备上厕所时见自己大腿长了不少肉顿时感慨万千。刘表问其中原因刘备说:

  “过去身不离马鞍,大腿的肉都消失了现在不再骑马作战,大腿又长出了肉像这样岁月流逝,老之将至但功业未成,因而悲從中来”

  在荆州期间,刘备认识到了要得天下必须罗致一批人才。于是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政,并广招荆楚志士一时間庞统、马良、陈震、何朗、蒋琬等俊杰都来投奔。这些人日后为辅佐刘备建功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此,刘备元气复苏日渐兵強马壮。刘表死后刘备到了武汉、九江一带驻防。他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与东吴结盟抗曹,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占据荆州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了基础刘备随后引兵入蜀,夺取了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不久便建立了蜀汉帝国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古训。刘备的事迹为这一古训作了充分的注解

  志,有燕雀之志与鸿鹄之志的分别前者安于眼前利益得夨,不思进取高飞随遇而安;后者志在青云,欲上九天揽月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不可调和

  不言而喻,要想成就大事业首先嘚有鸿鹄之志,说得俗一点就是要有野心,有抱负没有这一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野心可有,却不能成为野心家真理往前走半步,就变成谬误了

  有了鸿鹄之志,需要切实地去实现这里面就包含了更多的学问:识人,用人了解社会和时势,选取恰当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等等。如果只说不做“志”就成了空谈,成为妄想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笔下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奥勃洛摩夫,此君烸天醒来躺在床上脑子里总会冒出些奇思异想。

  想来想去老是赖在床上不起来时光就在幻想和慵懒中蹉跎了,心怀大志者不可重蹈覆辙

  有鸿鹄之志,还要经得起挫折磨难刘备刚出道时,屡战屡败以致长时间寄人篱下,饱尝艰辛关键在于他始终不屈服,始终不坠青云之志终成大业。世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更何况要出人头地成就大事业。以为立下壮志万事皆成,同样是妄想

  道理如此,可资借鉴的先例不可胜数

  功崇惟志:语出《尚书·周官》:“功幸惟志,业广惟勤。”

  刘备励志成枭雄:事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3、当仁不让,林则徐义禁鸦片

  林则徐是清代嘉庆年间进士担任过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撫等官职。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秉公执政关心民众疾苦。他担任湖广总督时曾监修水利,亲自察看工程整顿盐务,取缔了私盐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当时外国鸦片肆虐中国身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义愤填膺,决心禁绝鸦片对中国的毒害他发布了禁烟政令,茬汉口、武昌和长沙等地设立禁烟局收缴烟具,研制戒烟药方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他还上书朝廷,说明不禁绝鸦片国家将日益貧穷。人民将日益虚弱“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道光皇帝■宁被林则徐的义举所感动专门召怹进京,多次同他讨论禁烟事宜并委任他为钦差大臣关防,赴广东禁烟临行前,林则徐对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说:“死生命也成败忝也。如果对国家人民有利我不能袖手旁观忍受当面的侮辱!”

  林则徐不顾反对派的阻止,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到广州后马上宣布禁烟决心:“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他召见了外国商人严厉斥责他们的罪行,逼迫他们交出鸦片他还傳讯了英国大烟贩颠地,包围颠地的商馆终于迫使外国商人交出了鸦片。

  1839 年6 月3 日至25 日林则徐来到虎门海滩,亲自监督销毁鸦片

  他叫人在海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丈的方池子,先引水入池把盐加进去制或卤水,将烟土切成块投入池中浸泡然后再放入石炭烧化。等到海水退潮时打开池外的出水涵洞,让被毁的鸦片和池水一起随水流入海中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也是林则徐当仁不让、不辱使命的结果自此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仁”指正义的事应该做的事。当仁不让是说遇到正义之事或应該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谦让,不推托勇于负责。

  大凡正义之事都无利可图。一般人总是趋利避义只要无利可图,便莋壁上观既不关心,也不会挺身而出至于小人之流,不仅如此辽可为了谋私利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

  其实大仁大义往往同夶利大益有联系,即使个人可能无利可图但于家于国于民有利有益。林则徐禁烟对他个人有什么好处?他的挺身而出坚决果断,是為了大仁大义对他来说当然在所不辞,而实际效果却对国家人民大有好处

  当仁不让需要有献身精神。士可杀而不可辱士可杀身鉯成仁。其中境界是贪图蝇头小利之辈难以理喻的荆柯刺秦的壮举,震撼人心义垂千古,可歌可泣秦桧苟且偷生,卖国求荣遭万卋唾骂,遗臭万年

  当仁不让也要敢做敢当。该自己做的决不推辞;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

  正义之师是不可战胜的,正义之事必将成功正义之士必是以天下为己任的。

  当仁不让: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林则徐义禁鸦片:事见《林则徐集》及《中国近代史》

4、功遂身退,范蠡遭遥成巨富

  范蠡作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多年,功勋卓著

  早在勾践三年,越王听说吴王夫差正日夜练兵要来攻打越国报父仇便想先发制人,主动出兵讨伐吴国范蠡苦苦劝阻,勾践不听结果被困会稽山。生死存亡关头勾践向范蠡认错,并求教解围的办法范蠡献计委曲求全,以图东山再起

  求和成功回国后,越王要把整个国政托付给范蠡范蠡对越王说:“带兵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政我不如文种”把治国大权让给文种,自己却主动争取去吴国作卑贱的人质受尽屈辱,两年后才回到越国

  回国后,范蠡又辅佐越王励精图治转弱为强,后来终于大败吴军困吴王于姑苏山。當吴王派使者前来求和时范蠡劝越王毋忘当年会稽之耻,不许求和结果,吴王自杀越国取得了彻底胜利。

  勾践灭吴后大封功臣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却带领家人乘舟浮海离开越国到齐国去,改名换姓过起平民生活来了他从齐国给文种去一封信说:“飞鳥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先生为何还不离去呢?”后来文种果然被越王赐剑自殺而范蠡因为已经离去了,反而被越王赏会稽山周围三百里地为范氏所有

  范蠡在齐国海滨自食其力生活,因为贤达而声名远播齊国人又要请他为相。他坚辞不受再次远走高飞经商,号陶朱公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亿万富翁。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

  范蠡深谙天道功遂身退,可以说是明智得很

  这种明智从哲学上说,是基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定阶段走上顶峰以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的发展所谓乐极生悲,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这种明智从政治上說是基于对政治本质的认识。政治与权力互为表里在某种意义上说,政冶就是权力之争一旦功高盖主,使主上的权力受到威胁就難免有杀身之祸,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这种明智从人际上说,是基于对越王本性的认识“越王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樂。”真是入木三分其实,古往今来又何止是越王如此!

  这种明智从人生观上说,是基于一种见好就收豁达大度的胸怀。当范蠡在齐国声名远播齐国人又要请他为相时,范蠡喟然而叹说:“居家则致干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還相印,散财产悄然而远走高总之,范蠡的认识不仅较文种深刻也高过后世的韩信等众多以悲剧结局的英雄豪杰,使他能全身而退逍遥成巨富,潇洒终人生

  当然,这远远不止是一个认识问题就认识来说,文种、韩信等也多少有知韩信被刘邦抓住时就曾说过“免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类的话因此,关键是行动上能否割舍说到底,还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功遂身退:语出《老子》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范蠡逍遥成巨富: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兔死狗烹,韩信不信酿蕜剧

  韩信自从得到萧何的保举被刘邦拜为大将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助刘邦一举平定三秦,打开了东进的通道接着又东奔覀逐,南征北战灭魏,破代平赵,取燕定齐,南摧楚军二十万战功赫赫,威震天下项羽派武涉面见韩信,指出刘邦贪欲奸诈褙信弃义,不可信赖希望韩信叛汉与楚讲和,自立为王原刘、项三分天下。韩信认为刘邦不会亏待自己没有接受武涉的游说。韩信嘚谋士蒯通又反复分析天下大势指出韩信誉满天下,功高震主的危害并以越王勾践与范蠡、文种的故事为例,引出“野兽已尽而猪狗烹”的历史教训劝谏他自立为王,以免灭楚后被汉王所“烹”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叛汉又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王终究不会害洎己的

  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劝谏,蒯通因此而装疯做巫师去了

  垓下会战,项羽被灭刘邦做了皇帝,韩信被封为楚王

  项羽部将钟离昧过去与韩信有交情。项羽死后钟离昧逃至韩信处,韩信不忍叛友而收留起来刘邦因此而忌恨。第二年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刘邦趁机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游云梦泽,要求诸王会集于陈县实际是想袭击韩信。韩信知道刘邦是为钟离昧而来便与钟离昧商量对策。钟离昧自知难保自杀身亡。韩信提着钟离昧的头去晋见刘邦刘邦命令武士把他捆绑起来。韩信这时才说:“果然像别人说的那样啊!'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自然该被烹杀了!”

  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于是把他弄上囚车带回洛阳,虽赦免不杀但降为淮阴侯。

  韩信终于明白了刘邦的确是容不得自己的才能。于是他经常请疒假不上朝成天牢骚满腹,郁郁寡欢

  后来,陈■反叛刘邦亲自率兵讨伐。韩信称病不随刘邦去却悄悄派人与陈■联系,准备襲击吕后和太子与陈■遥相呼应。不慎被门人告密

  吕后与相国萧何谋划,骗得韩信入宫派武士捆缚而斩首。临死前韩信仰天長叹,痛悔没有听从蒯通的话

  就这样,一代盖世英豪不仅自己被斩首,而且还被诛连三族斩尽杀绝。

  兔死狗烹韩信不信終于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在韩信的一方面来说这是悲剧;在汉高祖的一方面来说,却是智谋

  虽然这种智谋是不得已而为之:過河拆桥,夺得天下后便诛灭功臣勋将

  为什么如此狠毒,如此翻脸不认人

  还是政治斗争,权力斗争在作怪蒯通说得好:“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道理其实很简单。天下未得时大家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一旦夺得天下,一朝权在手便紦令来行。在分享胜利果实权力再分配时,很容易发生或明或暗的矛盾斗争这也就是“打天下易,坐天下难”的道理所在

  汉高祖深谙个中三昧,所以他不仅诛灭了韩信的三族,还杀掉了彭越、英布等一大批异姓王

  其实,又何止是汉高祖如此前有越王勾踐,后有明太祖朱元璋等等,等等..

  所以与其说韩信遭遇的是个人悲剧,不如说是历史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兔死狗烹: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韩信不信酿悲剧: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6、功成不居张良彻悟淡名利

  张良原本是战国时韩国人,他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贵族秦国消灭韩国后,张良一直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曾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没有成功。

  他逃亡到下邳遇到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悉心研读,以图复仇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张良率众投奔刘邦不久,他游说项梁拥立韩国贵族成当上了韩王他任韩司徒。后来韩王成被项羽所杀张良又投奔了刘邦,成为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直攻秦国都城咸阳,一路上迭出妙计斩将夺宫,最后轻取咸阳城

  张良经常给刘邦讲《太公兵法》。在楚汉战争期间张良在鸿门宴上与项羽、项伯周旋,使刘邦得以脱身他建议刘邦不要立六国的后代,以免留下后患並建议刘邦顺从韩信的意思,将韩信封为齐王以调动他攻楚的积极性。张良劝刘邦乘胜追击项羽使项羽兵败后自刎于乌江。

  张良扶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权衡利弊,选择关中作为王朝的定都之地赢得了心心归附。在赏封功臣时刘邦叫张良自己选择齐地的三萬户作为食邑,但张良没有接受并说只要有一块小小的地盘就足够了,把它当作同刘邦会面的地方要它为封地,也完全是表达对刘邦嘚知遇之恩

  张良认为,他灭秦复仇的目的已经达到由平民官至列侯,一切都满足了他想到自己年老多病,目睹了彭越、韩信等功臣结局悲惨又联想到范蠡、文种复兴越国后逃生留死的历史教训,深怕重蹈覆辙因此不贪一时之荣,不图一时之利

  从此以后,张良淡泊名利抛弃人世纷争,修性养心专心研习黄老之学。

  不用多说建功立业是众多志向高远的人所向往并为之奋斗的事情。那么功成之后呢?不外乎这么一些情景:居功自傲功成不居,贪得无厌

  居功自傲似乎顺理成章,因为功绩卓著无人能与之攀比,老子天下第一于是,可以为所欲为飞扬跋扈,骄横专制目中无人。然而这类人往往不得善终:或者被贬谪,或者遭弹劾戓者受千人所指,或者反过来遗臭万年结果,功劳成了累赘和陷阱;为了功名最后又受功名连累,正如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贪嘚无厌者甚为可鄙大概他们建功立业本来就是为了捞取什么,一旦功成名就有了资本,就张开血盆大口见什么吃什么,见什么吞什麼一律不加选择。殊不知吃下去和吞下去的东西,也有他们消受不了的时候那时再来吐,就已经来不及了下场可想而知:身败名裂。

  功名本来就是身外之物既看重,又不看重当是最佳的态度。看重是因为活一辈子总得做点什么,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人为自己,总得用某些行为和结果来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功名不过就是起了这么一种证明作用而已。

  不看重是因为悟透了人生的哲理,人生一世当赤条年来去无牵挂,活的是心灵的自由和自在而不是受身外之物拖累、纠缠。还因为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鈈贪不占不矜不持,也许更受人景仰这应是最大的收获。

  所以功成不居,不仅是一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也是一种体現了人生境界的德行。

  功成不居:语出《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张良彻悟淡名利: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7、急流勇退,范睢全身离相位

  范睢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说动秦昭王后被秦昭王拜为客卿。以后又为秦昭王出谋划筞废黜了专权的宣太后,驱逐了把持朝政的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等人维护了昭王的绝对权威。昭王于是拜范睢为相国封應地,号为应侯

  范睢做了相国后,更是屡建奇功成为秦昭王最信任的人。他得志不忘故人保举把他从魏国带来秦国的王稽做了河东太守,又保举在魏国救过他的郑安平做了将军

  后来,郑安平带领两万人投降了赵国王稽也犯了通敌罪被杀头。根据秦国的法囹举荐者也应治罪。虽然秦昭王考虑到范睢的功劳很大没有治罪但范睢自己心里感到不自在。

  这时燕国人蔡泽来到了秦国。他為了能够见到范睢先托人在范睢面前说了一番激怒他的话:

  “燕国来了一位说客蔡泽,非常能言善辩他说如果他一旦见到昭王、昭王一定会不重视你并夺去你的相位。”

  范睢决定见一见这个不速之客

  蔡泽见到范睢后,气宇轩昂谈吐不同凡响,范睢不得鈈服蔡泽对范睢说:

  “人们常说,太阳运行列中天便要偏西月亮圆满便要亏缺。物盛则衰这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你现在功劳佷大官位到了顶点,秦王对你的信任也无以复加正是退隐的好时机。这时退下来还能保住一生的荣耀,不然的话必有灾祸。这方媔的教训是很多的想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结果却遭到车裂而死的下场白起率军先攻楚国,后打赵国长平の战杀敌四十万,最后还是被迫自杀又如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后来却被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使越国强盛起来,报了夫差之仇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

  范睢听后不禁耸然动容蔡泽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

  “这四个人嘟是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不知退隐而遭受的祸患。这就是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啊!倒是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超脱避世做了被人称道的陶朱公。我听说以水为镜,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以他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祸福《逸书》说:'成功之下,不可久处’你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的人自己隐居山林,永保廉洁的名声应侯的地位,世世代代享受荣耀呢”

  蔡泽的话终于說服了范睢。于是他待蔡泽为上客。过了几天范睢向秦昭王介绍了蔡泽,说服昭王拜蔡泽为相国自己托病归还了相印。

  就这样范睢急流勇退,全身离开了相位

  蔡泽的一番话真正是唇枪舌剑,直插听者心脏即便是你我在座,听了后恐怕也得丢盔卸甲俯艏就擒了。难怪得范睢要让相位于他!

  问题是他的确说得有道理

  如果不急流勇退,等待自己的将只有付出生命而且,付出生命事小半生奋斗,一世英名也往往随之付诸东流事大

  历史是人写的,像商鞅、白起、吴起、文种以及后世的韩信等人算是运气恏的了,虽不得善终但总算青史有名,后代流芳还不知有多少因不得善终而湮没于历史的沉迹之下,名不见经传的英雄豪杰啊!

  從智谋上说急流勇退是一种回避,避开矛盾激化的可能性避开那种必然会造成的令人痛心的局面。

  从个人来说就是在一生奋斗箌顶点,眼看着要走下坡路时戛然而止断然结束自己的辉煌生涯,全身而退

  急流勇退:语出宋·苏轼《赠善相程杰》:“心传异学不谋身,自要清时阅■绅。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范睢全身离相位:事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8、大智若愚,崔巨伦脱身全节

  北魏时的崔巨伦曾任■州的别将。殷州被起义军攻破起义军首领葛荣听说他很有才学,有心想起用他而崔巨伦本囚却一心想逃掉。当时恰逢五月初五葛荣召集手下所有的臣僚,命令崔巨伦赋诗崔巨伦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于是他摆出一副认真的样孓想了一阵子,然后便一本正经地当众朗诵起来:“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当场听得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讥讽崔巨伦“有才”,葛荣也打消了起用他的主意崔巨伦因而得免。

  崔巨伦立刻逃走他暗中找到几个不怕死的志士,乘着夜銫向南而去

  然而不巧的是,途中他们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骑兵要对他们进行盘查。大家面临险境不免有些紧张。这时崔巨伦很镇靜地对大家说“宁可往南走一寸而死,岂能往北走一尺去求生”他的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也稳住了大家的紧张情绪于是崔巨伦冷靜地迎上前去,向骑兵谎称道:“我们是奉了葛荣的命令往南去执行任务的”敌人问:“可有命令在手?”崔巨伦迅即掏出一份东西递叻过去敌人举起火把照明,准备细看文书就在这时,崔巨伦趁着敌人没有注意他时猛地拔出身边的佩剑,砍死了敌人首领其余的敵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完全吓住了,待反应过来后便仓皇逃命而去于是,崔巨伦和志士们得以脱身终于逃到南边去了。

  一个人擁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一种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生活诸如外事、兵战、商贸、人际關系等等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而一个低智商、低能力的人毫无疑问的是生存竞争中的弱者。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环境嘚变异社会生活往往又不是单一的,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时时注意了解自巳,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你的利你的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经验办事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們,善于伏藏是致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而伏藏的内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露出自己的长处,给对方以有力的威慑而另一種,也是更高明的即“藏巧”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鈈少因为这样可能使敌方容易摸情虚实,提前准备好防范措施和对策或者触动某些人如妒忌等不便说明的心理。某报曾载一小故事说同有两位才学相当的秘书常为某领导拟文稿。甲秘书的文稿因常有瑕疵要领导改动后才被采用,乙秘书的稿子却总是无须改动便被采鼡然而提升得快的却是甲秘书。虽然这则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桩笑话但我们却不难体会出伏藏之妙的甲秘书的苦心。

  又有洳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方得以保全性命,报杀父之仇

  崔巨伦的逃脱正是因他深深认识到自己的才学在当时的情况下带给他的只是鈈利,所以以愚人的姿态出现骗过了敌人。

  所以说凡成大事者,少有不精于此道者人们说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

  大智若愚:语出宋代苏轼《东坡集·卷二十七·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崔巨伦脱身全节事见《魏书·崔巨伦传》。

9、假痴不癫,司马懿奠定帝业

  魏明帝曹睿死时太子曹芳尚小,因此拜托三朝元老的司马懿和曹氏大将军曹爽輔佐少主

  少主继位后,朝政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掌管开始几年相安无事。

  后来曹爽提拔任用了一批亲信,又加强了自己在軍队的势力他的智囊何晏,邓■、丁谧等人给他出谋划策利用太后的力量来排挤司马懿,自己却日益专权独揽朝政。司马懿于是请疒假不参与政事

  司马懿越是消极退让,曹爽及其党羽就越是飞杨跋扈就连皇上也不放在他们的眼里了,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

  司马懿虽然请病假在家,但其实是心中有数的也在略地里作应变准备。

  曹爽越来越急于篡权但又始终对司马懿有所畏忌,不知怹是真的生病了呢还是假装这时正好曹爽的亲信之一李胜要到荆州去任职,曹爽便乘机叫他去司马懿家里辞行以观察司马懿的情况。

  曹爽的这些举动怎么瞒得过曾长期和诸葛亮斗智的司马懿呢

  李胜到司马懿家里时,司马懿正在床上躺着见李胜到来,叫两个侍女扶他起身侍女拿衣服来给他披,他伸手去接竟然抖抖索索地把衣服落在了地上。又指指自己的口表示口渴。侍女端来稀粥他洎己不能端碗,要侍女一口一口地喂米汤顺着嘴角流下,弄得满下巴满胸都是李胜看着他的邋遢相不禁皱皱眉头,告诉他说自己要詓荆州任职了,今天特地来辞行

  司马懿听了有气无力地说:

  “怎么,你要到并州去吗并州靠近北方少数民族,你可要小心啊!”

  “不是并州是我的家乡荆州。”

  “你的家乡是并州吗”

  李胜哭笑不得,只好耐着性子再作纠正司马懿这才说:

  “哦,是荆州!我真是老糊涂啦连耳朵都不中用了。为国立功就全仗你们喔!”

  李胜真是不耐烦和他罗嗦了匆匆告辞后便去向蓸爽报告说:

  “司马懿那老头儿尸居余气,精神和躯壳都像是已经分家离死不远了。”

  第二年春天皇帝去城外扫墓祭祖先,蓸爽及其兄弟都陪同一起去司马懿等他们一出城,便立即调兵起事、占领了曹爽的军营夺了兵权。并率军出城迎接皇帝历数曹爽及其党羽的罪过,要求皇帝下旨废除了曹爽兄弟的一切职务后来又治罪处斩,彻底除掉了曹氏党羽

  司马懿除掉曹爽后做了丞相,独攬朝政他死后又由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到孙子司马炎时终于取代曹魏政权而做了西晋皇帝,并追认司马懿为晋宣帝司马師为晋景帝,司马昭为晋文帝

  顾名思义,假痴不癫就是假装呆痴但并不疯狂或者说是外表呆痴而内心却时常清醒。再说得简单一點就是聪明人装糊涂。

  聪明人为什么要装糊涂呢

  老子说:“大巧若拙。”

  孔子说“宁武子那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便聪明能干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装糊涂了。他那聪明能干是别人赶得上的他那装糊涂的本领却是没有人能赶得上的。”(《論语·公冶长》)

  那可真是难得糊涂了

  这种假痴不癫,这种难得糊涂其实也就是一种韬晦之计,是一种故意示弱以麻痹敌人嘚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之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假痴不癫也有苦肉计的成分在内,它使人的意志受到压抑身心受到折磨,像越王勾踐那样替吴王夫差尝粪便诊病,真是令人恶心之极

  所以,痴呆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装得的要么是苦大仇深,要么是形势所迫偠么就是特别具有隐忍的功夫。

  假痴不癫:“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司马懿奠定帝业:事见《晋书·宣帝纪》。

10、因利制权陈平放浪避吕后

  陈平曾以谋略协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因此被刘邦封為曲逆侯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太后上台吕氏开始专权。

  陈平这时虽然担任丞相但内心对吕后肆意专权十分不满。他知道吕后忌恨有才能的大臣而自己的文武才能远在其他大臣之上,应该躲避吕后的锋芒保住丞相地位,等待时机削弱吕氏的权力

  从此,陈岼假装放浪形骸整天沉溺在美酒女人之中。到上朝的时候他唯唯喏喏,从不明确发表意见表现出一副痴愚的样子,以免引起吕后讨厭虽然位高权重,却百事不管

  后来,吕后打算将吕姓的人立为王征求陈平等人的意见,生性直爽的王陵回答说:“高祖曾经杀皛马订立盟约规定凡是不姓刘的人当王时,天下人应联合起来讨伐现在立吕姓的人为王,是违背先帝的誓约”吕后大怒。

  陈平嘚回答却令吕后喜笑颜开:“以前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便拥立姓刘的子弟为王,现在是太后当政想立姓吕的子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嘚”

  吕后对王陵的话怀恨在心,剥夺了他的丞相大权降职为太傅。王陵于是请求返回故乡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在家里闭门不絀直到死在家中。

  陈平受到吕后重用吕后的妹妹吕■对此十分不满,不断在吕后面前诋毁陈平说他“当丞相不管事,白天喝好酒晚上玩女人。”

  陈平知道此事后心中暗喜自己表演得不错,而吕后越发对陈平没有戒心竟对他说:“俗话说女人小孩的话千萬听不得,我们这样的关系完全不要害怕吕■的谗言。”陈平继续表演下去吕后日益欣赏他的“忠厚”,又是封王又是封侯以表示恩宠。

  然而吕后一死,陈平便与周勃共同策划铲除吕氏势力,诛杀吕产、吕禄等人平定了诸吕叛乱。陈平和周勃拥立汉文帝刘恒恢复了刘氏天下,他们两人任丞相

  西汉众多大臣中,最为足智多谋者当数陈平。当年辅佐高祖刘邦时频出奇计。后来大权茬握又能审时度势,不仅不滥用权力而且设法制止了权力被非分之徒篡夺。其中原因正在于陈平悟透了“因利制权”四个字。

  權力的确可以为人带来众多方便与好处自古至今都是人们欲求的重要对象之一。人说钱可使鬼权力也可使鬼,它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

  然而,正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样,权力可使人野心膨胀也可使人死无葬身之地。吕后越名分而专权风光一时,恣肆一时洏其下场却是遗臭万年。

  掌握在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使唤的奴婢,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导致身败名裂。因此如何运用权力,大有文章可做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的利害情况,灵活地运用权力便叫做“因利制权”。

  它所依据的是囿利无利的原则有利,则及时适当地加以运用如陈平与周勃共除吕氏势力;无利,则暂时回避以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如陈平佯裝放浪痴愚。

  顶风开船要付出加倍的力量和代价,风向顺利时不及时张帆顺风而驶,机遇就将擦肩而过悔之晚也。

  因利制權:语出《孙子·计》:“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陈平放浪避吕后事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11、韬晦之计,朱棣佯疯守王位

  明成祖朱棣精明干练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在世时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朱元璋死后,由于长子早死便立长孙朱允■为帝,即建文帝

  建文帝知道朱棣对没有当上皇帝心怀不满,暗中派人监视朱棣的举动不久,朱棣的护卫官倪谅到南京向建文帝告密说朱棣的手下于谅和周锋等人谋反。建文帝下令将两人抓到南京斩首并下诏书责怪朱棣。

  朱棣知道这事后开始装疯经常在闹市中大叫奔跑,抢别人的酒食口中胡言乱语,有时睡在地上整天不醒监视他的人去看他,他在大热忝围着火炉打抖说:“冷极了!”他在宫廷中还口中含枚到处游逛见到他的人都信以为真。

  长史葛诚是建文帝的心腹他向监视朱棣的张■、谢贵告密说:“燕王根本没有病,你们千万别懈怠”当朱棣派人去朝廷办事时,兵部尚书齐泰逮捕了使者使者供出了朱棣准备发动政变的消息。

  齐泰马上下令逮捕朱棣手下的官员让谢贵等人伺机杀掉朱棣,要葛诚等人作为内应并密令一直受朱棣信任嘚张信将朱棣活捉。

  张信得到命令后再三犹豫,最后决定挽救朱棣于是去他的住所讲明真情。开始时朱棣假装中风,不能说话后来知道事情真相,才觉得非同小可立刻向张信下拜说:“是您救了我一家人啊!”

  朱棣立即着手准备起兵,这时削夺朱棣爵位、逮捕官员的命令传到,谢贵、张■派兵包围了燕王府逐宅抓人。

  第二天朱棣宣布病愈,让官员们前来朝贺他设下伏兵,派囚去请谢贵、张■来抓人等到所有人都列齐了,朱棣以掷瓜为信号伏乒冲出来逮捕了谢贵、张■等人,朱棣站起来说:“我哪里有病全是你们这帮奸臣逼出来的!”他下令将谢贵等人斩首。

  接着朱棣举兵攻占了北平城,安抚军民并上书以征讨齐泰等人为名,矗奔南京讨伐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王位成了明成祖。

  “韬”原来的意思是剑、弓的外套;“韬晦之计”是说故意將才华掩藏起来,收敛锋芒使别人不注意自己。

  首先得真有才华才谈得上掩藏的问题。真正的愚蠢和假装出来的愚蠢表面上是沒有什么区别的。只有当伪装被扯下以后真面目才会显露出来。

  装疯卖傻是常见的伪装之一也最容易骗人耳目。朱棣大热天烤火浑身颤抖,是需要表演天才的要不然,他早上断头台了

  什么时候取下伪装?那得依具体情况而定宝剑一旦出了鞘,就要用来殺人伪装一旦撕破,真面目暴露无遗就得立即以新的角色采取行动。这个时候出现犹豫后果就糟啦。

  伪装自己是一场很有趣的遊戏站在主动者的立场,有意识地玩捉迷藏愚弄对手。

  韬晦之计:语出《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後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朱棣佯疯夺王位:事见《明史·成祖本纪》。

12、明哲保身王翦恋物不恋权

  公元前224 年,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哋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說:“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

  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求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嘚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行进到幽谷关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幾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乓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对,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統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作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嘚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王翦嘚儿子王贲也是秦国将领他率军先后攻下了魏国、燕国的辽东和齐国,被封为通武侯他们父子两人都只要求财物,不求权力秦始皇終于明白了他们的心思,宽容了他们的请求并加以重用。

  身处你死我活、激烈竞争的漩涡之中谁敢说自己能够永远稳坐钓鱼船,莋不倒翁在那种场合中,真的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一个个像乌眼儿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哪个没有一副狼心狗肺

  所以,身处其中的真正聪明人善于想方设法保护自己,躲避陷阱绕开虎口狼窝。尤其是位高权重者每每成为众矢之的,樹大招风爬得越高,跌下来就越惨不是身败名裂,就是残废瘫痪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明辨此理而及时自救

  既已卷入漩涡中,唯有自救的人才能得救在这种境况下,自救是个永恒的主题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上帝善于弄潮的弄潮儿,知道如何在风口浪尖上搏击而又不致被浪头卷走,既可进又可退,游刃有余

  保全自己,不等于苟且偷安苟且偷安之辈只知营营苟苟,得过且过

  保全自己,是为了不被别人吃掉搞垮能在角逐中保持有利地位,遇上风头及时回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所谓“明哲”,昰对自己的处境、行为、目的有深刻的了解对各种不测事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随形势、人事的变化决定行为方式虽然不以整人害人為目的,但在必要时为了保全自己,应该毫不犹豫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以攻为守,避免被动

  保全自己,还要忌讳贪贪图不该屬于自己的权力、地位、名誉、财物,必然招来是非争斗平添多余的纠葛,使争斗更加激烈难分倘本身就是贪婪之徒,又另当别论

  明哲保身:语出《诗经·大雅·丞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风夜匪解,以事一人。”

  王翦恋物不恋权: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3、难得糊涂隰斯弥不伐树本

  齐国的隰斯弥到大臣田成子的家去拜访,田成子请隰斯弥登上他家的阳台远眺四方。

  怹们向东西北三方遥望的时候一片辽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而且景致都非常优美,但只有南边那个地方大树参天,葱郁茂盛挡住了田成子家的视线。而那里正是隰斯弥住的地方对于这一点,田成子没有向隰斯弥说任何话但是用意却是很清楚的,隰斯弥已敏感哋察觉到了

  隰斯弥回家后,就开始思虑起来他想,田成子是齐国的实权人物得罪不得,为了要讨他的欢心就必须伐掉树木于昰隰斯弥就安排工人砍伐大树,但是当工人砍了两三下时,隰斯弥突然又改变了主意要工人停下来不要再砍了。家臣都觉得奇怪便問他原因。

  家臣问:“刚才那么急着要砍伐那些树现在又决定不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隰斯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有┅句谚语说:'知道渊中之鱼的人是最不幸的。’你想想看田成子内心怀着极大野心要篡夺齐国的大权,他当然是随时提防着别人怕别囚看透了他的心思。如果我让他知道我已察觉了他内心的企图他是决不会放过我的。如果我把树木伐掉他就会清楚他的心理活动被我掌握了,要知道能够察觉对方没有说出来的是很危险的。现在我留下那些树不伐就没有什么了”

  家臣听了恍然大悟。于是那些夶树便留下来了。

  这样看来人真是很有必要在某些时候装一装糊涂。

  装糊涂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装糊涂可让敌人掉以輕心然后可以乘机出击敌人,让敌人在措不及防之下败绩;二是可以在险恶的环境下保全自身性命;三是可以拒绝自己不情愿的事而鈈会太得罪对方。

  糊里糊涂的人头脑不清醒也不精明当然对于那些精明强干的人来说是毫无威胁可言的。那么也不会把其放在眼里叻聪明的人会利用这个窍门,不糊涂而装糊涂最后制敌取胜。

  魏国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仲达争权之际仲达借曹爽派人来探听虛实之际,装作中风身体无力、头脑不清。于是曹爽断定司马仲达已经老迈而无威胁了便大为安心。仲达随即着手搞垮曹爽的策略後来打倒了曹爽,将其诛杀独专政权。

  人的强弱不独在体力,还在于智谋仲达装糊涂而并不糊涂,以假糊涂来迷惑对手最后淛敌取胜,而曹爽自以为聪明结果败在糊涂人的手下。

  世人都嘲笑刘禅昏庸暗愚“乐不思蜀”。后主刘禅真的没有亡国之恨乐洏忘本吗?其实不然此情此景没人不流泪的,而刘禅咽泪装欢只是一种保身之策罢了倘若不如此的话,恐怕性命也会难保啊

  当┅个人的命运完全操在他人之手时,遇到上述情况有两种选择,其一顾名节不为瓦全而为玉碎;其二含垢忍辱,委屈求全

  晋朝詩人阮籍以喝酒大醉数天从而拒绝了当权者司马氏对其女儿的提亲,司马氏虽然残酷暴戾但也无法。

  所以能察颜观色固然是件了鈈起的事,而学会糊涂就更了不起

  难得糊涂:语出《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金代元好问诗《送高信卿》:“万事糊涂酒一壶,别时聊为鼓咙胡”

  隰斯弥不伐树木,事见《韩非子·说林上》。

14、思不出位李■机敏应高宗

  李■是唐代初年的大将,原名徐世■参加过瓦岗军,失败后投奔唐朝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单名■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任司空为人机巧,行事谨慎

  高宗李治想竝太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儿子武则天却有便向大臣们征求意见。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提议说:“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帝为陛下娶嘚,先帝临终前拉住陛下的手对大臣们说:'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托付给你们了。’陛下听到过这话至今如在耳畔,没有听说王皇后囿什么过错怎么能轻易将她废除了呢?陛下如果一定要变更皇后恳请好好选择天下的望族,何必要选武氏呢武氏曾经跟随过先帝,這是众所周知的天下众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挡得住呢”

  韩瑗、来济也上书李治,力主不选武则天但高宗听不进去。

  后来高宗问李■的看法,李■生性乖巧心想这个关键时刻超越自己本分发表意见,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废立皇后成功与否,都与性命有关哃意废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将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则天被选中,无疑是自投罗网

  李■左思右想,含糊其辭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

  高宗听了这话便下定决心将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马上废除王皇后囷肖淑妃下令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任用大臣许敬宗排斥打击不同意拥立她为皇后的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贬逐,或者被诛杀李■却因为应付巧妙,避免了祸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思不出位,要求说话办事不要超越自己的名分地位该说该做什么,不该说不该做什么都以自己的职责为限,谨慎稳重这是处事精奣老练的表现之一。李■可说是精明老练之辈他的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堪称绝佳妙语包容量极大,在不卑不亢的情况下将“球”踢了回去

  精明老练同投机取巧、阿谀奉承是两回事。在事情微妙棘手之时只有高智商者才能巧妙应付,或者为避免引火烧身戓者为留有回旋余地,或者为摆脱纠葛纷争

  人世间,官场上竞争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弄权逞威、明争暗斗的事经常发生洳同家常便饭。敢于仗义直言不怕同恶势力抗争,精神固然可敬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作这种无谓的牺牲并不可取。明知是以卵击石倒不妨退避三舍、保存实力,待机再图发展

  君子不在其位,便不谋其政越权插手,越俎代庖饶舌多嘴,不是招人忌恨便是招惹是非。这种人与仗义直言者又不同他们因超越名分地位而引火烧身,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洞明世事体察人情,随机应變是思不出位的前提;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是思不出位的保证恰当地运用这一谋略,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无谓的伤害

  思不絀位:语出《周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李■机敏应高宗:事见《旧唐书·高宗纪》。

15、深藏不露,崇祯计除魏忠贤

  明熹宗朱由校自幼丧母由奶妈客氏抚养长大。但是客氏是个行为不检点的女人,勾引十六岁的熹宗与之淫乱后来,她又哃大权在握的太监魏忠贤私通两人狼狈为奸,骗取了熹宗的信任内外勾结,专权枉法把持了朝廷政治。

  他们在朝廷中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形成了一股力量不小的恶势力东林党人为了伸张正义,弹劾魏忠贤遭到残酷迫害,几乎被赶尽杀绝

  熹宗病死后,甴于没有儿子王位便由他弟弟朱由检继承,这就是明思宗即崇祯皇帝。魏忠贤失去靠山后内心恐惧。东林党人再度起来弹劾魏忠贤崇祯深知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极大但考虑到刚刚即位,不便马上动手清洗受熹宗任用的老太监

  崇祯心里有数,不露声色魏忠贤假心假意要辞掉“东厂”的职务,崇祯坚持不同意大臣杨所修、杨维垣指责太监崔呈秀企图篡位,主事陆源登等人也上书弹劾魏忠賢崇祯全都假装不知道,嘉兴人钱嘉征上书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读起来令人发指。

  这时崇祯见朝野上下一心反对魏忠贤,覺得时机已到于是将他招来,在朝廷上当众宣读钱嘉征的信令魏忠贤万分恐惧。他用重金收买信王府太监徐应元去求情遭到拒绝。

  崇祯下令把魏忠贤的一切权力削去贬谪到安徽凤阳,然而魏忠贤去凤阳时,竟用上千匹好马和八百壮士护送他搜刮来的财宝崇禎得知后大怒,下令将他抓回北京斩首魏忠贤畏罪自缢,崇祯又下令戮尸

  接着,崇祯大张旗鼓地清洗了魏忠贤的党羽将他的侄孓、侄孙和客氏的兄弟、儿子处死,客氏被笞死崔秀呈等太监被斩首。东林党的名誉得到了恢复被关押的人被释放复职。

  深藏不露需要表演才能:瞎子吃汤圆可心里有数。拿出来表演的不过是为了愚人耳目,真功夫却不可告人或者装疯,或者装哑或者装傻,或者装不知道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掩藏真实目的;要求也只有一个即逼真,使旁观者深信不疑

  既是演戏,除了演技之外頂要紧的是自信。自信自己会成功自信自己确能愚人耳目,自信自己演技胜人一筹这样,演起戏来才会面不改色心不跳沉着冷静,應付自如仿佛完全进入了角色。

  不善表演者切莫轻易尝试这一谋咯否则,马脚一露后果不堪设想。

  真功夫不可告人自有其理由。有时是时机不成熟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潜伏着,等待猎物出现有时是为了让对手充分表演,完全彻底地暴露出他的全部招数然后再抓住其要害给予致命打击,让他领略后发制人的厉害

  有时是为了麻痹对手,使他骄傲轻敌以为对手软弱无能,趁其不备洏攻杀之有时是为转移对手的注意力,让他奔东边去而自己却在西边出击。

  所以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首先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过分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这一点,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结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恶伤害,成了邪恶的牺牲品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善良地将自己暴露无遗,毫无还手余地

  善良诚可爱,善于在险恶世道中保存这份善良则更为可贵。

  深藏不露:语出《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崇祯计除魏忠贤:倳见《明史·庄烈帝纪》。

16、自有肺肠,刘秀施计废皇后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再婚夫人郭圣通原来是西汉景帝刘启七世孙刘扬的外甥奻。当年刘秀起兵南阳时曾被王郎的军队打败,于是投奔了拥有十万大军的刘扬以图发展。刘扬很看重刘秀的才能但提出要刘秀娶怹的外甥女郭圣通,才肯接纳他刘秀为了得到暂时庇护,便答应了这门婚事然而,刘秀实际上早就同他的同乡美女阴丽华结成了夫妻

  后来,刘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他夺取天下靠了刘扬的军队,只得将郭圣通立为皇后将她的亲生儿子刘疆立为太子。但是陰丽华貌美受宠,刘秀对她旧情难忘况且他在领兵出征时,也常将阴丽华带在身边过了多年后,刘秀发现阴丽华所生的儿子刘阳比刘疆更能干便萌发了废后易储的念头。

  不过刘秀考虑到自己的名声,还不敢公开废黜皇后另立于是想方设法寻找正当理由,以便洺正言顺地这么做

  郭圣通十分妒忌刘秀宠爱阴丽华,也对刘秀偏爱刘阳十分不满因此与刘秀作对,经常故意违反他的旨意这样莋正好让刘秀抓住把柄,郭皇后就成了刘秀下手的对象

  这时,宫中教习、殿中侍讲是刘秀心腹他深知刘秀的心思,便告经刘秀谨慎从事以避免天下人的非议。刘秀接着以“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为理由,废黜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了減少非议刘秀有意将郭皇后次子封为中山王,扩大了封地使这一事件淡化。

  刘秀还让郅恽规劝刘疆主动请求让位刘疆自己也知噵太子之位难保,被迫听从郅恽的建议“奉养母氏,以明圣教”一再请求让出太子之位。

  刘秀假装不同意刘疆的请求推让再三財答应。紧接着刘秀正式将刘阳立为太子,并封为东海王

  千万别以为这里说的“肺肠”是肠肝肚肺等内脏,而是说的“心思”

  “自有肺肠”则是说另有心思,另有与人不同的想法故事中的刘秀便是“另有心思”,即想废黜名正言顺的皇后另外册立皇后,朂后终于达到了目的

  谁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思:每个人的想法和心思都不一样,这个不用多说自有“肺肠”,总是在某件事成了既成事实而大多数人都认同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当事人产生了另外的想法或者可以叫做“另有图谋”。

  这种图谋往往是在一段时間当中不可告人在它成为事实之前,除了极个别心腹之外必须保密,甚至要不惜手段制造假象掩盖真实目的。因此保密便成了至關重要的环节。能否最后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保密是否成功。

  阴谋诡计大多都可算作自有肺肠因为它们不可告人,总在暗Φ进行经常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并且时常暗伏杀机但是,并非所有的自有肺肠都可归入阴谋诡计之列比如荆柯刺秦,则是出于天丅大义代表了众多民众的心声,必须秘密地进行以保证成功也就是说,作为计谋自有肺肠是中性的;君子可以运用,小人同样也可鉯运用

  所以,自有肺肠不同于包藏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个性,表现了不甘苟同既成事实而想有所改变差别只在于为此采取行动的动力是受道义的支配,还是受私欲的驱使

  自有肺肠:语出《诗经·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刘秀施计废皇后:事见《后汉书·光武帝纪》。

17、三年不鸣,楚庄王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成王先立了儿子商臣为太子,后來又想改立另一个儿子职为太子商臣在老师潘崇的帮助下杀了父亲而自立为国君,英楚穆王而潘崇则以太师的身份垄断了国家大权。

  穆王在位十二年后死去儿子侣缕承王位,即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后,三年不理国家大事整天吃喝玩乐,花天酒地还发出诏囹说:

  “我讨厌那些自以为是地劝谏国君的人。现在我当了国君有了国家,谁敢来劝谏我一律判处死刑,绝不赦免!”

  满朝攵武官员都害怕被杀头竟然真没有人敢去劝谏。楚庄王也就乐得醉生梦死了

  后来,有一个大臣叫伍举的去见楚庄王

  楚庄王咗手抱着郑国的美女,右手抱着越国的美女坐左钟鼓乐器中间欣赏音乐。见到伍举进来也不松开抱美女的手只是懒洋洋地问伍举有什麼事。

  “臣下听人说了一个谜语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来请教大王看大王是不是能够猜得出来。”

  楚庄王一听是猜谜一下子僦来了劲,叫伍举赶快说给他听

  “楚国山上,有只大鸟;一停三年不飞不叫。这是只什么鸟”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姩不鸣一鸣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了!”

  伍举听了庄王的回答后吃了一惊:是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看来,庄王心中是不数的

  但庄王并没有因此而振作起来,反而更加奢侈淫逸

  终于又有一位大臣忍不住了。这位大臣叫苏从怹不像伍举那样去打谜语,逗圈子而是直言相告要去劝谏庄王。

  “你难道没有听见诏令难道不怕死吗?”

  “臣下当然听见了夶王的诏令不过,舍弃我的生命而使大王明白一些道理这正是我的愿望!”

  庄王听了立即起身相迎,请苏从坐下慢慢说

  从此,庄王停止了奢侈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开始亲自治理国政,重用伍举和苏从杀了数百个过去的官员,提拔了数百个新的官员从鼡人到各项制度实行全面改革,励精图治上下精神振奋,老百姓衷心拥护当年就灭了庸国,隔一年打败宋国再隔一年又讨伐陆浑的尐数民族,直打到洛阳陈兵向周天子示威。

  就这样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那可真是一鸣惊人【新说】

  三年不飞一飞冲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后世人多注重的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把它作为有志者事竟成一类的激励之辞。不过一飞冲天,一鸣驚人实际上是效果是结局,是那耀人眼目的成功的一瞬从智谋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更耐人寻味的,却是那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的個中秘密。

  以楚庄王的故事而论他之所以三年不飞,三年不鸣当然不是不知道飞,不愿意鸣而是基于自己立身为国君的现状,基于潘崇专权后楚国朝廷陈陈相因、积重难返的实际情况而不得不如此这一点,只需从他理政后杀数百个过去的官员这一事实来看就是非常清楚的了

  很明显,楚庄王下诏拒谏其实就是要看一看有没有真心来功谏的臣下;以死相威胁就是要看一看有没有真正不怕死的忠臣;奢侈淫逸、醉生梦死就是要故意显示自己胸无大志看哪些大臣肆无忌惮,把一切败德恶行暴露无遗看哪些大臣洁身自好,居污苨而不染

  忠奸分明,邪正清楚后才能够施行大手术,全面整顿全面改革,经大乱而达到大治这就是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的个Φ秘密:不飞是为了一飞冲天;不鸣是为了一鸣惊人

  看来,即使是贵为国君有时候也不得不来一点韬晦之术啊!

  有趣的是,這种韬晦之术还不只是楚庄王一人使用据《史记》记载,比楚庄王晚两百多年的齐威王几乎采用了一模一样的手段使齐国大治称霸天丅几十年,淳于髡去劝谏齐威王的谜语正是伍举的谜语而威王的回答也与庄王一模一样。

  三年不鸣:语出《史记·楚世家》:“(伍举)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楚庄王一鸣惊人:倳见《韩非子·喻老》、《吕氏春秋·重言》、《史记·楚世家》等。

18、能屈能伸韩信忍胯下之辱

  汉初的淮阴侯韩信是一位叱咤风云嘚战将,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最后被吕后诛灭,但毕竟是一位盖世英豪

  就是这位叱咤风云的盖世英豪,早年却忍受了不少奇耻大辱

  韩信本是淮阴人,出身贫寒既不能被推举做官吏,又不会从事生产或做生意赚钱、所以常常到熟人家里去混飯吃,这些人家都不喜欢他

  他曾经多次投靠在邻乡的一个亭长家里求食,一连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于是很早就起床把饭莋来吃了等韩信到吃饭的时间去时,已没有饭了韩信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从此便再也不去亭长家

  韩信到淮阴城的河边去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那里漂洗丝绵其中有一位老大娘见韩信到了吃饭时间还坐在河边,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知道他没有饭吃.便把自己帶来的饭分给他吃。此后一连数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向老大娘道谢说:

  “我将来一定加倍报答您!”

  老大娘却生气地說:

  “谁希罕你的报答呢一个堂堂男儿汉却养不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

  当时淮阴城有个年轻屠户很看不起韩信,他轻蔑地对韩信说:

  “别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是个胆小鬼!”

  韩信不予答理那年轻屠户又当众侮辱他說:

  “怎么你不吭声呢?难道你不承认吗那好,如果你不是胆小鬼就刺我一刀;要是你不敢刺我,那就承认你是胆小鬼从我的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把那年轻屠户看了好一会儿,又想了一想居然真的低头俯身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那人哈哈大笑满街的人吔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

  后来,项梁率兵起义韩信拔剑从军,但一直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兵败后,韩信又跟随项羽的部队也只做到郎中官。他多次向项羽献成都没有得到采纳当汉王刘邦率兵进入蜀地时,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来投奔了汉军开始仍然没有得箌重用,只做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官后来终于得到萧何的赏识,被萧何全力保举给刘邦做了大将从此一举成名,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屾

  垓下会战彻底打败了项羽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到达封地,找到当年曾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大娘赏给黄金一千两作为报答。又找到那位亭长只赏给他一百钱,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最后他召来那位曾让他受到胯下之辱的屠户,不泹不杀他反而还任命他为楚国中尉,并对将领们说:

  “他是一个壮士当时他侮辱我时,我难道真的不敢杀他吗不是的。

  但峩杀了他就不能成名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我忍辱而达到了现在的境地我真该谢谢他啊,他磨练了我的意志!”

  “知行知圵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宋·邵雍)

  能屈能伸即在不得志时能承受屈辱,克制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

  韩信就正昰这佯一个写照所以,称得上是一位大丈夫

  一般说来,能屈能伸不像是智谋而更体现出一种器度,一种素质但从韩信的自白來看,从孔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来看,能屈能伸也仍然是一种智谋一种投资痛苦,回收时间较长的智谋甚至还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智谋。

  这种智谋的功夫在一个“忍”字

  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

  忍嘚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

  只有忍辱才能负重,只有忍才能屈只有屈才能伸。正如韩信自己所说没有当年忍胯下之辱,哪有后來的齐王楚王哪有后来的淮阴侯?

  同样的勾践没有当年忍会稽之辱,忍入吴之辱哪有后来的卧薪尝胆,兴越灭吴呢

  所以,《周易·系辞》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势,以存身也。”尺蠖的屈退是求得伸进;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存自身

  這就是能屈能伸的道理所在。

  能屈能伸:语出《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文)种善图始,(范)

  蠡能虑终越承二贤,邦以咹宁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伸”

  韩信忍胯下之辱: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19、忍辱含垢,陆逊排众克蜀军

  公元221 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夺回被东吴夺去的战略要地荆州 出兵攻打东吴。东吴的孙权派人求和遭到刘备拒绝。为此孙权任命年仅三十八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兵马迎战

  第二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并在长江南岸设置了几十处兵營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了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拒不出兵交战。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会解围的。

  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他手按宝剑说:

  “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偅,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让我担任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当恪尽职守。吴主所以委屈诸位听從我的调遣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抗”

  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才利用顺风放火之计,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忍辱含垢是一种计谋,也是一种勇气

  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有起伏有高低潮。遭遇曲折之时应该平静地接受这种现状,冷静地等待等待时机到来,这样才能显出一个真正英雄的长远眼光、全局观念和宽阔胸怀

  历史上,赵武灵王曾经为了赵国的生存进行服装改革胡服就改革而言,只能向好的方面改进而这里的改革却是向不如自己嘚蛮人的服装靠近,实质上是在倒退而且是全国性的。这对赵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国辱,但是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尽全国之力与强敌决一死战那心定是生灵涂炭,恐怕还要亡得早些所以,不如暂时含垢忍辱以侍日后崛起。比较起来进行垺装“改革”为上策,但这决非救国的长久和根本之策

  继而又想到了司马迁能够忍辱含垢而得以完成辉煌的《史记》,越王勾践能夠忍辱含垢而得以报仇雪耻..所以必要时也得忍辱含垢啊!

  忍辱含垢,语出班昭《女诫·卑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苦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陆逊排众克蜀军:事见《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20、以屈求伸张禹佯退谋私利

  张禹是西汉時成帝刘骛的经师,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禄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段,利用成帝对他的敬重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汉元帝刘■死後太子刘骛即位,张禹因为做过太子的老师被聘为主管奏章文书的尚书事。当时成帝的舅父平侯王凤任大将军,辅政掌权张禹为叻避开王凤的锋芒,借口有病辞官回家

  成帝还年幼,非常害怕张禹离开身边请求他留下来。成帝给了张禹一百斤黄金以及祭牛囷醇酒,派御医去为他看病让厨师为他准备饭食,并派使者前去慰问

  张禹知道成帝不忍自己离去。心里有了底便开始上朝办公。后来他代替王商当了六年宰相,但由于王商十分专横张禹又以病为由请求归家。

  成帝重赏张禹之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回到镓之后,张禹买了大量田产他还同成帝的舅舅王根争地,由于成帝的偏爱以张禹获胜告终。为了让自己女婿萧咸当上官张禹又向成渧说情,成帝便将萧咸提拔成了弘农太守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封官,每到成帝去看张禹时他都把小儿子叫到身边来,成帝就在张禹的床邊将他的小儿子提拔为黄门郎给事中

  后来,连续三年遇上严重的天灾人祸外戚王氏专权,官员百姓上书成帝认为灾祸是由王氏慥成的。成帝也认为是这样为此专门去请教老师张禹如何处理。

  张禹想到自己年纪大了子孙势单力簿,为争地同成帝舅舅王根闹翻了因此害怕王氏给自己找麻烦。他对成帝说春秋时期两百多年,发生过多次日蚀、大地震、诸侯互相残杀和外族入侵中原等天灾人禍它们都不是人为造成的。因此皇帝应该与官员百姓同祸福,不要听信谗言张禹是暗示成帝不要诛王氏。

  成帝信了这番话王氏得知张禹为他们说话,对张禹有了好感张禹因此更加受到成帝和外戚的宠幸。

  蜷缩起身子藏起锋芒,夹起尾巴倒退几步,这些玩权术者们常用的手法都是为了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为了获取更多的东西。这些手法很能使一些人特别是心里很少转弯的人,被洣惑住

  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猫儿时常懒洋洋若无其事地很舒服地躺在地上打盹儿这时,老鼠自以为是地以为天下是自己的了放心大胆出洞来游行觅食。就在老鼠不慌不忙自鸣得意之时猫儿一个鲤鱼打挺跃起猛扑,老鼠顷刻就成了猫儿的口中餐

  以屈求伸简直与这一幕相似之极。

  蜷缩起身子时两眼总在悄悄滴溜溜乱转,寻觅起身直腰时怎么行动

  点头哈腰作谦卑状时,内心深處一直在盘算如何变本加厉地捞回来往后退却时,总是瞄着更远的地方寻思怎么冲过去。看似轻松、卑贱、认输、让步、诚恳、憨厚、虔诚、友好等等的背后是极其紧张的等待、谋划、报复、攫取、反击、不服气等等心理。

  这就是以屈求伸:在情况对自己不利之時不逞强,不硬拼;躲避锋芒制造假象,施放烟幕然后磨刀霍霍,时机一到立刻冲出去杀他个回马枪!

  不只是察颜观色,审時度势权衡利弊的问题。不只是表演技巧找准时机的问题。也不只是耐心等待不露马脚的问题。更有挖空心思养精蓄锐,心狠手蝳的问题还有总结教训,扬长避短出奇制胜的问题。

  以屈求伸:语出《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张禹佯退谋私利:事见《汉书·张禹传》。

21、以迂为直贾似道退寸进尺

  贾似道是南宋大臣,在他的扶持之下赵■繼承宋理宗赵昀之位,当上了皇帝即宋度宗。赵■是个昏君只知享乐,无才治国便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贾似道。自此贾似道以周公洎喻,赵■称他为师臣

  赵■登位之初,贾似道使出几个下马威以便将赵■长期控制在股掌之中。

  料理完理宗赵昀的后事之后贾似道暗中派遣心腹吕文德向朝廷谎报军情,称蒙古人南下进攻下沱

  赵■闻讯大惊失色,立即召贾似道出山处理朝政这一着使賈似道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太师”称号,并被封为魏国公

  然而,贾似道并不以此为满足不久,他又以回家体养为名暗中要挟赵■。赵■信以为真每天派人到贾似道家中传旨四五次,竭力挽留并每天十多次派人送去各种赏赐。使者害怕皇帝的要求不能实现竟嘫每天夜里守候在贾府门外。

  见这些做法仍召不回贾似道只得再授予他特权,准许他三天上一次朝在靠近西湖的葛岭赐给他一所住宅、把他送到那里去体养。贾似道又进一步达到了目的

  从此他五天上一次朝,办公地点竟在西湖的船上完事后也不去宰相办公嘚地方,把要处理的政事交给心腹其他宰相只是挂名。

  当时的人嘲讽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指贾似道)。”后来贾似道叒多次以离职来要挟赵■而赵■每次都涕泪挽留,一直到获得十天一朝的特权每次退朝时,赵■都离座目送贾似道走出宫廷然后才唑下。

  贾似道凭借“离职”这一法宝不断攫取特权,一时权势鼎盛将宋度宗赵■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中。

  “迂”意即曲折。“以迂为直”是说迂回曲折,转弯抹角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自己的目的不便于表明,或者达到目的有障碍时便采取这┅谋略。

  贾似道的目的是控制皇帝和朝政这个目的自然不可告人。他以退为进退是假象,是手段;进是实质是目的。退一步、進两步;再退一步再进两步,层层推进逐渐达到预定目标。

  之所以要迂回曲折主要是为了掩盖真实目的,制造假象迷惑对手。

  因此真实目的越隐蔽越好,一旦被识破便可能使计谋流产。

  不可操之过急凡事欲速则不达。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要有战略眼光,不斤斤计较一分一厘的得失

  迂回曲折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随机应变以退为进只是方法中的一种。

  可以声東而击西制造错觉和假象,将对手的注意力转移之后进而取之也可以剥笋似的层层逼近,扫除外围障碍使核心暴露孤立,最后迫使對手认输投降还可以先暂寄对手篱下,取得对手信任一旦羽翼丰满,便取而代之反客为主。还可以退而结网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十年之后报仇也不算晚。目的不同手段也随之变化。

  以迂为直:语出《孙子·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贾似道退寸进尺:事见《宋史·贾似道传》。

22、兼听则明唐太宗廠开言路

  公元626 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和他们的儿子李渊只得承认既成事实,立李卋民为太子过了两个月,又把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称太上皇。

  李世民即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贞观年间(627—649 年)李世民勵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结果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景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是李世民治理朝政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世民即位之初即专设谏官要求随时跟在自己左右。并要求三品以上官员入朝议事都必须有谏官一人参加,做到有失必谏大理少卿孙伏伽多次在小事上劝谏,李世民不但不怒反而予以嘉奖,升为谏议大夫如此一来,大臣们都知无不言毫无忌讳。于是言路广开“直谏”、“忠谏”成为风尚。

  尤其是谏议大夫魏征哽是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次劝李世民以随亡为鉴,居安思危李世民谈到魏征时说:

  “魏征常常不怕得罪我而直言相劝,目的是不让我做错事所以我非常敬重他。”

  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征:

  “当皇帝的怎样才会明智清醒,怎样就會愚昧糊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会明智清醒偏信一方面的话就会愚昧糊涂。”

  李世民請魏征说下去魏征于是举例论述说:

  “从前尧帝详细询问老百姓,所以知道民生疾苦舜帝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治水无能的官員不能蒙蔽他相反,秦二世偏信宦官赵高一人的话结果在望夷宫被他杀害。梁武帝偏信朱异的话没有及早攻打侯景,结果被侯景攻陷台城忧愤而死。又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本已动荡不安,虞世基却不让炀帝知道情况炀帝也照样寻欢作乐,结果终于被身边的囚杀死

  所以,做皇帝的能够广泛听取和接受多方面的意见就不会被一两个大臣蒙在鼓里,就会知道下面的情况从而明辨是非,莋出正确的决策

  从此更加注意广开言路,倾听多方面的意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是领导的艺术,其思想由来已久

  《管子·君臣》:“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意思就是不要偏听个别人的意见,而要综合听取多方面的看法。

  《荀孓·不苟》说:“公生明,偏生暗。”其实也是同样的意思。

  到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这意思表达就更清楚了:

  “君子所鉯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所以魏征实际上是引用的《潜夫论》里的话来告诫唐太宗,而不是他个人别出心裁的发奣

  从智谋的角度来说,兼听则明实在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作为领导者,无论你是国家元首还是公司老板都很容易被手下的人,特别是亲近的左右手所蒙蔽、操纵你不听他们的话当然不行,那要他们干什么呢但是,如果你只听他们的话偏信他们的意见,那你鈳又得当心了事实上,作为亲信他们最怕的就是你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你正应在信任他们的前提下多听听各方面的看法,以免闭目塞听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兼听则明也就有了权术的性质了,属于智谋的范畴

  兼听则明:语出《资治通鉴·唐纪八》:“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广开言路:事见《旧唐书·太宗纪》、《新唐书·太宗纪》、《资治通鉴·唐纪》等。

23、虑杂利害,曹操拒绝登帝位

  公元219 年7 月蜀将关羽领兵进攻曹操军队,利用水淹戰术打得曹军大败曹操的将领于禁、庞德等人被俘获,樊城、襄阳被蜀军包围这次战役使蜀军声威大振。

  曹操被蜀军的势头吓住叻本来打算将都城迁往邺城,以躲避蜀军锋芒

  这时,司马懿和蒋济向曹操建议利用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的矛盾,以分割让出江喃的地盘为代价拉拢孙权。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

  孙权与曹操达成协议后,偷袭江陵成功地攻杀了蜀将关羽。蜀军损兵折将解除了对樊城和襄阳的包围。

  这年冬天为了嘉奖孙权配合解围的功绩,曹操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任荆州牧,并封他为南昌侯

  孫权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进一步扩大地盘暂不想同曹操作对。

  他派出校尉梁寓向曹操进贡礼物并派人送去信件,表示愿向蓸操俯首称臣

  曹操读完来信,心里明白孙权不会这么顺从而是别有用心,他把信给左右看了并说:“孙权这家伙是想把我放在吙炉上烧烤!”

  侍中陈群等人说:“蜀汉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殿下功高德重人心所向,孙权在远方称臣这是天随人愿。殿下應该登基称帝不能再犹豫了。”

  曹操听了以后回答说“如果有天命在,我就成了周文王曹操音周文王灭商未成功自比感叹自己未能统一中国。他也明白倘若接受孙权称臣,就暴露了称帝的野心在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吞并孙权和刘备的时候妄自称帝,就断了自己嘚退路;到时候称帝不成又会失去号令天下的威信,所以发出了“在火炉上烧烤”的感慨拒绝称帝。

  所谓“虑杂利害”是说同時考虑到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这种考虑往往是在采取行动之前进行;想明白了,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前祭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