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如果说幸福来自于比较,那么,和过去的贫穷相比,我们应该能感受到现在的幸福;如果说幸福来自于物质方面的享受,那么,现在奢华的衣食住行确实也是一种幸福;如果说幸福来自于自我满足,那么,先进科技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也应该认定能达成自我满足的幸福了。可是,这一系列的幸福并不属于真正的幸福,从时间上来说,这些幸福随时有可能消失,即便跟随你一辈子,也将随着生命的死亡烟消云散;而从空间上来说,二元社会的不平等以及人类相互间的竞争,这些幸福往往会伴随着他人的不幸,即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那么,什么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真正的幸福应该体现在精神上,同时也是永恒的!这段话常人很难理解。过去,大概只有开悟的修道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开悟者不为物质世界所牵绊,没有物欲的追求和烦恼,常活在开悟的喜悦中,这就是精神上的幸福,并且这样的幸福随同精神一样永恒,道高者解脱至更高境界的世界,次者随同善业的推动,再次轮回至人间享受福报。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量子科学的全息理论证实了信息不灭原理,认为人死后,其精神信息将永久存在;当前全球的研究都给予支持的“超弦理论”认为人的灵魂就是一种超弦,它完全重写我们过时且限制的时间和空间思想,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科学将大大地扩展它的界线,研究的基础从灵魂清楚的认识开始,或者说觉知灵性这早就存在肉身之外且永恒不朽的本体;研究基因的科学家们则发现人还未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她的一生能活多长时间,会生什么病都已经在基因图谱里设定好了;而又有一批科学家认为基因就是佛法理论中所说的业力!这些科学发现究竟证明了什么呢?证明了灵魂不死;证明了业力(基因)推动的生命轮回;证明了墓碑上的“精神永垂不朽!”并非仅仅是唤起人们的记忆,而是实实在在的不朽!

这些解说告诉大家的就是世事无常,一切物性方面的幸福都是短暂的、不可靠的、也是变化莫测的。当然,我们不是说要放弃这样的幸福,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精神上幸福的追求。从深层次原因来说,它关系到人灵命的进化;从现实意义来说,精神是人生的本源,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一个平常生活中很少有烦恼的人;一个恒长生活在道德环境中的人;一个总是生活在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气氛中的人,必然是一个精神上充满幸福的人,同时,这样精神状态决定的人生观,必然也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正面能量的人生观。这里要提一下,所有精神幸福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则——爱的原则。爱就是不伤害别人;爱就是同情和慈悲于别人;爱就是自觉的道德行为;爱就是幸福的共享……!

毫无疑问,这些才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最应该致力于建设的幸福观。它似乎和我们眼见为实、物质上的幸福很大的不一样,却能规范物质幸福不走向邪道;能放大我们的物质幸福感;延长物质幸福的时间感;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导致社会全员更大的幸福!可是,这样明显不过的事情,为什么现在的世界主流却装作不知道,甚至还否定这样的幸福,并总是致力于在物质幸福上下功夫呢?我们接下来的“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阐述,希望能让所有的人引起警觉,并作认真的思考,我们过去所建立的幸福模式是否走对了路子,究竟又该怎么做?

过去的幸福模式,基本上就是典型的物质型幸福。当国家的管理者声称要给人民创造幸福,它所界定的幸福是怎样的标准呢?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几十条条来。我们现在就以近些年经济进速最快的中国为例,来进行解说。

如果你有心去做一个有关幸福的调查,恐怕不会有人会离开金钱上的收入,权力地位,生活方面的享受来向你表白幸福的感受。确实如此,以物质标准来对比,现在的中国人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比起三十余年前要幸福的多。以北上广深来说,高楼耸起数都数不过来,地下铁横贯都市可谓名列世界前列;看看各级政府的办公场所,哪一座都堪比白宫;如将房产也计算财富,恐怕家家户户都在百万富翁之上。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说不幸福吗?用中国社会的政治标准来考核,确实就是幸福,因为这里提倡的是唯物主义理念,要的就是物质上的幸福,至于精神上的幸福只是物质幸福的派生品,所以,在这个社会争取幸福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捞钱,有钱就可以创造一切幸福!而透过这一切表象,我们真正所要的幸福不仅远远地掉在物质幸福的背后,甚至在许多方面还处于倒退的境地。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切地体会到,拥有物质财富并不一定就拥有了幸福。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财富的增加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成比例,在人们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能力已逐渐被弱化,一个现代人可以自豪地对古人说:“我比你富有多了”,但他却不敢肯定地说:“我比你幸福多了”,这就是现代人的可悲之处,因为现代人只是在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之间徘徊,偶尔有一次忽发善心迈进道德境界的门槛,自己都会被自己所感动。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不知“真正的幸福”为何物,这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大难题。只有真正理解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幸福主流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精神性质,才会明白,尽管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富有,“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

我们继续举例,现代人虽然比过去有钱了,富裕了,但生活中的焦虑却比过去要严重的多,首先她要担心这些钱、财富随时有可能失去,这里的原由: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并非是劳动所创造,而是靠泡沫吹起来的;她要天天提防各类诈骗,提防理财失败东家跑路,提防哪一天纸钱还不如纸贵;尤其是那些来路不明的财富,还得时时担心反腐的风暴刮到自己的头上。

其次,由于单纯的物质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以,为了争取“幸福”,一系列做人的伦理道德完全可以靠边站,而当社会普遍性地陷入这样的生存环境时,结果就是做人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人人担心收到假钱,人人担心买到假货,做事不讲诚信,互欺互骗搞得人人提心吊胆,每天出门做事都要担心受骗上当,人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又如何谈得上什么精神上的幸福!

再次,由于一切向钱看,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腐败经营,弄的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实际生活开销要远远大于名义支出,比如说有病看不起,为什么?据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的调查,秘密是药价的30%-40%遭医生回扣;10%医药代表提成。另据央视新闻报道,高回扣下的高药价,病根在“医”不在“药”。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疗总费用中药费约占40%,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药费占比仅为10%左右。新京报因此发表社论,题目是《药价近50%是回扣,这回扣里有多少“看不起病”的血与泪?》接下来还有书读不起;房子买不起,高房价的70——80%最后都落入政府的腰包,等等。像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过程,即使有钱,你能感到真切的幸福吗?

最后,社会普遍缺乏真实的幸福环境,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安全感。小学生上学、放学全程要家长护送,这些在我们的童年是根本没有的事。笔者住房对面的一所小学,十年内看着它围墙从透明的栏杆变成高墙,几年后加上了电网,最后又密密地围起了摄像头。国家提倡居民小区开放化,实际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军事”化,各类保安、门禁、钢窗、监视、红袖章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每一个中国人:没有了这些,安全无法保障!至于出门在外被碰瓷、遭讹诈,那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通过这些简单的案例,是否可以证明“为什么我们并不幸福?”因为我们过去习惯以来的物质上的幸福,只是人生过程中并非主要的部分,追求这样的幸福并不能将人从动物中区分出来,这只是生物的本能而已。可以说,这个世界上,80%的幸福与金钱无关,80%的痛苦却与金钱息息相关。曾有一位高僧圆寂前说出这样的秘密:“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累;如果你的生活以爱情为中心,你会活的很伤;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为中心,你会活的很苦闷;如果你的生活以宽容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幸福;如果你的生活以知足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快乐;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恩为中心,你会活的很善良。”

在通常情况下,幸福的定义就是少有压力和烦恼的生活。显然这样的幸福侧重点就是精神。而高尚的幸福必然是体现在人生的精神方面,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持久的性质,它会让你看透红尘的无常与多变,即注重当下的物质生活,更多的是思考生命的独特之处,就是建立幸福的道德环境,认识到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精神上的满足,来自生命境界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贯穿安宁、知足、快乐、善良,并获得永生永世的幸福!

  我们知道,人类真正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实现物质生活的丰裕,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自17和18世纪开始,那场席卷欧美的社会大转型造成了传统农业社会自然进程的断裂,工业社会或者说资本主义的来临,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在100年内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

  单就人类日常生活而言,机器的发明、化学物品的广泛使用、交通工具的步步改善,以及进入20世纪之后各种电子、电器甚至数码产品的蜂拥而至,不仅使人类终于填饱了肚子,而且同样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尽管自1840年以来,内忧外患使得古老的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落后,与贫弱为伍。但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终于使大多数中国人摆脱了饥饿与贫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也在极短的时间里变得丰裕起来。

  人类物质生活的丰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当然也关乎社会制度的健康变革。但是,几乎无可争辩的是,在物质生活不断丰裕时,人们常常并没有同步地体会到幸福感的增长。几乎在短短30年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堪称“一瞬”的时间里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有这样的感受。有关中国人幸福感降低的讨论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各种严谨的研究。

  一项调查发现,2012年尽管中国人经济上的乐观情绪(82%)远远超过美国人(50%),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却只有21%,其中收入满 意度更是只有10%(这两项美国人皆为58%)。

  有关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幸福感较低的解释各式各样。有人说,中国社会的变迁导致人们安全感的丧失,包括缺乏社会保障都是人们感受不到幸福感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没有洁净的空气和安全的食品,以及公正的法律,是人们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人幸福感缺失也是精神性的或心理性的因素造成的:其一,社会变迁的速度过快,过快的变迁在改变一切的时候也提升了人们对变迁的期待,由此,即使变化快的人群或阶层对变迁带来的个人生活的变化依旧不满;其二,不同的人群或阶层的变迁速率不一致,变迁慢的人群或阶层,因变迁带来的个人生活的积极变化抵御不住同他人比较后产生的相对剥夺,而消极不满。

  中国人的幸福感状况,充分说明了幸福感不仅关乎物质生活的改善,同样关乎精神世界的成长,关乎我们的人民是否能够从物质的丰裕中获得生活的意义。意义或意义感是人们对某种物质生活条件、某种社会行为,再或某种生活状态的价值认同,是一种关乎日常生活及其价值理性的独特的社会心理。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上,那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推动了人类进步的先哲们,都是能够凭借有限的物质资源成功打造生活或行为意义感的伟大人物。他们虽然称不上是专业的社会心理学家,但却无一不凭借着对人类社会心理的出色洞悉,或直接赋予单调的生活以意义感,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意义感之间建立起了常规的逻辑联系,再或通过各式各样的典范或榜样,带动起了芸芸众生矢志不渝地追求意义感。

  即使在我们现时的社会生活中,那些成功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专业工作者甚至商人们,大多也是打造意义感的能工巧匠。比如,那些销售房屋或品牌商品的商人们,都知道如何将这些有形的商品作为某种无形的社会地位或阶层的符号或象征,从而赋予其能够促使人们追求的意义感。但是,或许正是因为商业社会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过度借用,增添了我们为今日之丰裕生活寻找意义感的专业难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越来越多的商品之时,人生的意义越发变得枯萎,或单向度地指向物质本身。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不少人却感觉不如以前幸福了, 以至于有人说:“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空间越来越小,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生活到处都是烦恼。”这是不少人讨论关于“幸福指数”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 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 B. 缺少对生活的自信
  • D. 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

若遇到问题请联系 客服QQ:

为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不足等问题,实施 “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些地方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 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 1 名“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目标。为 防止这些有知识、有热情,但缺乏农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干部出现“水土不服” 情况。乡镇政府要着力抓好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包括( )

  • A. 开展创业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提升他们的创业技能
  • B. 设立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
  • C. 对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实行政府贴息支持
  • D. 建立企业家、科技专家、领导对口帮扶机制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强省,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由“山东 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提升工业技术 水平、装备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应重点抓好( )

  • A. 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B. 大力推进产业整合
  • C. 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的战略
  • D. 落后地区工业变大变强

行政自由裁量权主要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的事实、性质及情节轻重的认定 权,在行政处罚种类、范围、幅度内,选择具体行政行为,决定是否执行和行政 权力。在过去长期的行政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是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处罚中 显失公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后标准不一。要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自由裁 量权工作依法进行,必须坚持( )

  • A. 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 B.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 C.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
  • D. 相似违法行为处罚决定标准一致的原则

据报道,近年来,从事故、污染到日常行政管理行为,一些机关单位的 行政问责制度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这既体现了民意,也是一种管理干部的好手 段。建立行政问责制的目的,是强调领导干部要为自己的作为负责,确保那些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领导干部受到追究,从而起到预防 损害发生或惩前毖后的作用。行政问责制向纵深发展,要做好的工作包括( )

  • A. 相关配套措施要跟进
  • B. 建立被问责干部的保障机制
  • C. 司法问责及时建立
  • D. 进一步完善信息透明制度,把所为置于公众的监督、问责之下

目前,在许多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务工的情况下,山东省却有相当 一批大学毕业生涌向农村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群的出现,给发展现代农业带来 了知识、技术和资金,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增收。为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提供良 好的软硬环境,应特别抓好( )

  • A. 产业规划,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搭建舞台
  • B. 筹划项目,整合资源,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有效途径
  • C. 培育引导,搞好帮扶
  • D. 夯实基础,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环境

有效管理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完善社会 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注重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使信访 工作更加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为此,信访干部应坚持( )

  • A. 在政策上不能随意开口子
  • B. 处理问题要坚持合法、合理、合情
  • C. 要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
  • D. 想方设法解决上访者的实际困难

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 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完善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管理,是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强化典型案件挂牌督办,是解决突出环境违法案件的 有效形式。加快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这包括( )

  • A. 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增强综合素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 B. 环境执法人员要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敢于碰硬,规范执法行为
  • C. 各级领导要关心执法队伍建设,支持执法部门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 D. 要抓紧完善环境法规体系,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处罚力度

自 1993 年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 我国经过规范注册的志 愿者达到 2000 万人。全国累计亿多人次在扶贫开发、 社区建设应急救援等方面提 供了超过 55 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志愿者群体,已成为社会中一段鲜活的健康力量、 中坚力量。但是,社会中也存在着对志愿者的不公正或让其热情空耗的现象,解 决的办法包括( )

  • A. 完善志愿者工作的法规建设
  • B. 树立志愿者行动的规则意识
  • C. 对其行为成本的适当补偿
  • D. 对其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济发展的梯度原理,发达地区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是一个规律。 对于这种转移,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还是以我为主,择善而“取”,正是一 个地方领会和落实“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尺。弄清楚对方为什么要转移。避免将 那些别处驱逐的污染企业“引狼入室”,能有效地防止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 老路。经济要“又快又好”发展,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偏重“量”的增长转向 “质”的提高;而评价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的科技有多发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