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老舍散文集》的书名?



看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人生,从书中看到的世界,也许才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影音。

书里有努力逃脱命运束缚的繁漪,有伦理善恶与生死财富的博弈,有追求梦想与残酷现实的徘徊,也有存在虚无和孤独的踟蹰。

我们在书中寻找的也许不再是“黄金屋”,也不再是“颜如玉”,而是那份真正的快乐与充实,也是他人故事所传递出的光明或勇气。

爱读书的人,从不会质疑读书是否有用。因为既然热爱,何必计较。而读书必然要读经典,那些可以反反复复读好几遍,仍然令人若有所思、荡气回肠的书,一定不会辜负你。只有读书,是世间最幸福的事。



作者:王野霏,男,汉族。1984 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国际处副处长、处长,联络处处长。2000 年 4 月任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2 年 7 月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市版权局副局长。2014 年 1 月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市版权局副局长。2018 年 11 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市版权局局长。

书店是喧嚣的,各种思想在此汇聚碰撞,书店是安静的,过滤掉尘世的浮躁,让心灵得以安宁。在当代,书店业不复往昔繁盛,但对爱书人来说,书店依然是最温情的理想之地。《遇见一家书店》是一本人与书店的故事集,结集了 88 个人与书店的故事,有童年在书店阅读小人书的难忘记忆,有因为喜爱阅读创办书店的故事,有与沉默寡言的书店老板的相识,也有书店业为寻求发展所做的努力与创新……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人和书店的缘分,感受书店带给人的温暖力量,了解当代书店风景,窥见时代变迁。


作者:方志敏(1899 — 1935),江西弋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2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 年 1 月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文章。1935 年 8 月 6 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本书收录了方志敏同志在狱中所作的《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等隽永篇章,字里行间充斥着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气概。重现了一位革命先烈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更为今日的青少年留下了一份历久弥坚的人生信念——一个大写的人,心里装着民族和国家,有追求真理的渴望和勇气。


作者:[ 苏联 ]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著名无产阶级作家,生于工人家庭。10 岁左右开始独立谋生,饱尝生活的艰辛。十月革命后,他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并于 1919 年参加共青团。1920 年 8 月,他在战斗中负伤,转到后方工作。长期的艰苦斗争和过度劳累使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最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顽强的意志毅然开始了革命文艺创作,写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5 年底,他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

周露,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生导师。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出版学术专著《巴拉丁斯基哲理抒情诗研究》,译著《森林报》《青年近卫军》《罪与罚》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励志小说。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刻画了保尔从一个自发的抗争者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保尔出生于战火硝烟的年代,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辛考验并磨炼着这个少年的意志。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保尔的革命意志开始觉醒,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驰骋疆场、前线战斗、修筑铁路……经历了身体和精神的重重炙烤后,一名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钢铁战士至此诞生。至今,保尔关于人生的思索仍是几代中国人的价值坐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

本译本根据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1989 年出版的新版三卷本《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中的小说原文译出。该校正本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作品原貌,可以作为今后再版的依据。


作者:史铁生,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当代最富人格力量和灵魂深度的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贾平凹,代表作有《废都》《秦腔》等,曾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毕飞宇,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平原》《玉米》《推拿》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奖项。

本书是以“自在”为主题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史铁生、贾平凹、毕飞宇、汪曾祺、蒋韵等 16 位知名作家的 16 篇经典散文随笔,全书分为三辑,分别是“放下的禅意”“享受自在生活”“静思与独处”,内容隽永,耐人寻味。

该散文集,无论主题与内容,都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所收作品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家的风格各异,文字意蕴丰富,内容精彩纷呈,或感人肺腑,或启迪心智。比如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六)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追寻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从低处出发,探讨人生的更多可能;再比如汪曾祺的《西山客话》从小视角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在他们笔下,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洋溢着对世界丰富的爱,字里行间无一不彰显着作者独特的思考和体悟,让读者感受到灵魂深处的自在与安宁。


作者:汪曾祺,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皆有成就。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王蒙,著名作家、学者,笔耕近 70 年,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韩少功,著名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奖项。

善恶、伦理、生死、真实、孤独、至美……12 个故事,12 种人生。故事的主人公在失望与希望之间摇摆,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徘徊,在存在与虚无之间踟蹰。他们就是我们,来这人间一趟,渴望被温柔对待。汪曾祺《受戒》描写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王蒙《风筝飘带》讲述年轻人在困境中不忘对美好信念的追寻,都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有时难免令人感到悲伤和烦恼,但终究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他们内心深处的种种欲念,在接受现世生活最本真的洗礼后,不断起伏、蒸腾、沉淀,最终化成一句喟叹: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作者:丰子恺(1898 -1975)浙江嘉兴石门镇人,以漫画及散文闻名于世,是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散文恬淡率真、意味隽永,爱写“没有什么实用的、不深奥的、琐屑的、轻微的事物”,所以“对万物有丰富的爱”, 所以“真率”。

《率真集》初版于 1946 年,为丰子恺经典自选集,收录文章 26 篇,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收《辞缘缘堂》《为青年说弘一法师》《悼丏尊师》《沙坪小屋的鹅》《“艺术的逃难”》等,多为记叙性散文, 或讲自身的经历,或陈述对亲友的回忆,情深意切,很合“率真”的集名。中卷 10 篇,全是谈艺术的文章,如《艺术的展望》《艺术的园地》《艺苑的分疆》《艺术的眼光》《艺术与人生》《艺术的效果》等,淋漓尽致地呈现一位艺术家应有的艺术洞见和率真之气。下卷 9 篇,收《吃瓜子》《作父亲》《我的孩子们》等篇什,“注意身边琐事,细嚼人生滋味”,表达了对昔日情景的依恋,“读之,觉其中亦有率真之语”。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传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本书集结了汪曾祺经典的散文作品。从叙事抒情再到人生感悟。简单的话语中自然流露出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态度。在他的笔下,每种草木都各有性情,各不相同。凡小事、民俗、花鸟虫鱼灯都变得生动有趣。内容从容平淡,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温暖。

《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


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传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朗:祖籍江苏高邮。资深媒体人,美食家。汪曾祺长子,其文颇具家学渊源,在谈吃讲古的间隙总咂摸出些微言大义。

本书是汪曾祺和汪朗合著的散文集,同时收录汪朗多篇未出版的“食之轶事”。特别收录汪曾祺的精美书画,并随书附赠三张他不同时期的珍贵名片。汪曾祺把写字、画画、做饭这生活中最平常的事儿,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其中独有的味道和乐趣。汪氏父子隔空对话,娓娓道来生活中那有滋有味的小故事。

2018 年 5 月 16 日,汪曾祺先生逝世 21 周年,新华社精心制作了微记录系列专题片《深夜食堂》在新华社新媒体客户端平台播出,还配发首席记者纪念长文:《儿时的味道是一生的导航》。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


作者:李银河,当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 50 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是李银河的深沉力作,是一部质朴而真诚的随笔集。在这本书里,李银河摒弃了一个社会学家和文化斗士的身份,而去省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直率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深邃思考。

这本书是她远离繁华喧嚣的都市,隐居乡下和海滨,每日独对日月星辰、海浪潮涌、四季轮转所写下的,是她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她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无论怎样,她对爱与自由的追寻从未 消褪过,正如书中所言:“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去爱自己喜欢的人,自由地选择自己 喜欢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人生宣言。

《世故的尽头 天真的起点》


作者:余光中(1928 —2017),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批评家、翻译家,祖籍福建,生于江苏南京。因孺慕母乡常州,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将之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影响力既深且远,遍及华人世界,被誉为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之一。

你知道你是谁吗?你是你自己。然而,宝贵的天真早已被庸俗的世故绞杀,我们的初心黯淡无光。在生命里从容漫步、在时光中畅快漂泊的余光中回来了,智慧的诗人带领我们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唤醒我们日益模糊的自我。世故终有尽头,天真是我们重新出发的起点。

《半局:张晓风散文精选》


作者: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叵,1941 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国学及文学创作。晓风的散文淡然平和,兼具知性与深情,内在深沉广阔,富于哲思,兼具浓厚的文化情怀。

生活就像一条河流,后浪推前浪,不断逝去,又不断涌来。散文名家张晓风的一支健笔,写尽了尘世的缘法和岁月的风沙。相逢有时,别离有时,怀着一颗欢喜温柔的心,记挂着人间无处不在的善与美、笑与泪。作者携一世的情缘、半生的收获,与读者一起,在一花一木、一饭一蔬中,参见万物的多情和柔软,收获岁月的丰盈和圆满。生命是纯净的火焰,我们活在世上,心中有一轮无形的太阳。


作者: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1982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 6 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 10 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集、中短篇 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曾获得优秀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等多种奖项,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喜爱的作家”称号。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肖复兴散文》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肖复兴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好读的散文 52篇,其中包含《花边饺》和《拥你入睡》中小学语文教材必读篇目。他用质朴而诚恳的文字记录下他一生的轨迹。他说: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童年有游戏的欢乐,青春有漂泊的经历,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人生的每段岁月都值得认真度过,正像他笔下记录的人们,对待生命永远那么热忱、柔软。借柴的邻居赵大爷、孝顺的儿子表叔、老朋友玉生、窗前的母亲、父亲的三件宝贝……作者用最生动的笔触描摹出生活最本质的肌理,传递着人性最美的光辉。人活一世,总要保有热情和善良,无愧于心、无悔于情。这部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友的怀念,还用文字向世人传递着足以抵御世间一切炎凉的力量。


作者:蔡怡,台湾散文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国求学,获教育硕士、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生活 16 年。回台后,担任《联合报》缤纷版与《人间福报》专栏作者,曾获第三十四届联合报文学奖散文组大奖,第五代怀恩文学奖两代组首奖,第三届福报文学奖,第六届怀恩文学奖社会组首奖。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亲情散文,第一辑围绕老迈失智的父亲及患有躁郁症的母亲,表现失智父亲在逐渐遗忘的时空长河里,迷失自我,孤立无助的心境。展现女儿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他的世界,安抚他的焦躁、孤独,让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安然度过以及对母亲怨憎情节的和解释然。这一辑既是她对双亲的缅怀与纪念,也是自身对人生路程的回顾与体悟。第二辑更多的写爱人、孩子、父母、公婆,如数家珍,为了纪念和珍藏。文字清新简白,真挚朴实。说是“照养”只见其一,说是记写“亲情”不过其二,应是生命临镜,生、老、病、死地勇敢面对。生命要有爱相伴,珍惜每一次相逢。

《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


作者:宗白华(1897 —1986),原名宗之櫆,字伯华。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兼备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和西方美学修养,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他是把中国体验美学推向了极致的新道家代表人物。宗白华与朱光潜并称中国美学双峰。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全书文辞典雅,富于诗情画意,把一个人缓缓带入文学、艺术、美学的殿堂,让人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鸣和更高生活趣味。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应该怎么过,从晋人到歌德的人生镜鉴;文学的诗意;中西绘画的区别;日常生活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里美的意境,等等。格局境界广阔,通俗易懂,灵动有趣。能够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灵魂在先生文字里,感受人间的诗意、美妙和对生命的憧憬。

本书将回答你:什么叫生活?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尽量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读完此书对于人生的活法和艺术修养的提升很有帮助。


作者:沈从文(1902 —1988)湖南凤凰人,苗族。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沈从文在阔别湘西多年后,告别妻子张兆和,独自踏上了回乡的旅程。这是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旅程,他在途中深情温习妻子的种种美好,温习湘西的大好景致,也温习那个已经远去的自我。他给妻子写了一封封书信,用真诚而谦卑的姿态,道尽了对妻子的爱与思念;他创作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以生动而饱含感情的笔调,向世人描摹出湘西风景的秀美,以及健康人性的自然美。湘西之行,让沈从文在这种对爱、对湘西、对自我的温习中,迸发了对人生的更温存的体会、更慈悲的认知。

~ 近期好书 好推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寂静的春天书名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