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新年龄

  原标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0月19日媒体沟通会文字实录

  10月19日,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媒体沟通会。介绍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结论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成义: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各位嘉宾,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媒体沟通会,今天沟通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结论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去年4月份,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同五部门共同印发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油、减盐、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以及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四个专项行动方案印发之后,我们媒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专门召开了两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三减三健”当中的“三减”以及 “三健”中的健康口腔的有关情况。当时各位媒体朋友也做了非常好的宣传报道,群众获取了相关的健康知识。明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天邀请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张勇副局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岩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夏维波主任,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李志新书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原主任王临虹研究员。今天四位嘉宾将在沟通会上介绍有关情况。今天下午会议议程,首先请张勇副局长介绍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棘轮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情况,然后张局长和三位共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按照今天的会议议程,首先请张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张勇: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也欢迎各位记者和媒体朋友参加这次的媒体沟通会。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应该说今天介绍的可能是社会关注度不是很高的一个疾病:骨质疏松症。但是骨质疏松症是影响居民健康最常见的骨骼性疾病。疾病的早期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就会导致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情况,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导致巨大的医疗和照护成本。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工作,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我委将“健康骨骼”行动作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工作要求。为了掌握我国居民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科学制定骨质疏松症防控政策,从今年开始,国家在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支持下,抽样选取全国11个省份44县(区)2万余人,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目前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已经完成。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这次调查的一些主要结论。

  一、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以此次调查获得的中国人峰值骨量数据为基准,按照国际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即骨密度降低程度达到或超过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2.5个标准差时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计算患病情况。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4.3%,女性相当于男性的2倍。城市地区为3.5%,农村地区为3.1%。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明显提高了,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是男性的五倍。城市地区为16.2%,农村地区为20.7%。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

  通过文献检索和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50岁以上为6.0%)与各国差异不大(美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1%,加拿大为6.6%,韩国为7.3%),女性患病率水平(50岁以上为32.1%)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美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6.5%,加拿大为15.8%,韩国为38%)。

  二、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骨密度降低程度介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1-2.5个标准差者称为低骨量人群。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其中男性为34.4%,女性为31.4%,城市地区为31.2%,农村地区为33.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其中男性为46.9%,女性为45.9%,城市地区为45.4%,农村地区为46.9%。在未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4.0%,其中男性为35.2%,女性为32.8%,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4%,其中男性为49.9%,女性为67.6%。

  三、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城市地区为17.8%,农村地区为8.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也较低,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

  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3.2%,城市地区为5.0%,农村地区为1.5%。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其中男性为3.2%,女性为4.3%,城市为7.4%,农村为1.9%。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骨量积累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不平衡膳食、静坐生活方式、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因素不仅影响基础的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中老年后的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控形势还将日益严峻。

  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及骨密度检测率较低是导致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的重要原因。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由于公众对骨质疏松症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质疏松症防治能力不足,我国居民的骨密度检测率较低,大部分居民在骨量下降初期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而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病,延误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有利时机。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骨骼健康工作的要求,我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相关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健康骨骼”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症防控政策,着力建设健康骨骼支持性环境,营造全社会重视骨骼健康的良好氛围。二是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提升基层骨质疏松症防治能力和水平,倡导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和低骨量人群并及时进行个性化健康干预。三是加强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防控,以绝经后妇女和中老年人群为重点,加大膳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加大骨质疏松症筛查,加强有效干预及老年人群的跌倒预防。四是加强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提升全民骨骼健康意识,以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等健康宣传日为契机,普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等核心知识与技能,积极倡导居民养成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常晒太阳等健康生活方式。明天就是第21个世界骨质疏松日,宣传主题是“战胜骨质疏松”,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将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下面,我再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健康骨骼”专项行动。为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系列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2017年4月,我委联合多部门共同启动以“三减三健”为主要内容的第二阶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是“三健”专项行动之一,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重点人群,开展“健康骨骼、健康人生”系列活动及工作。一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居民骨骼健康状况。今天也是这项工作的成果发布。二是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宣传,组织骨质疏松症专题健康讲座或义诊活动,积极推广“骨质疏松自测”等健康工具,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推广“健骨运动操”等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健骨运动操比赛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骨质疏松症干预活动的主动性,提高群众骨质疏松症防治技能。三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培训,提高社区骨质疏松症防控指导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县(区)建立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基地(门诊),重点开展骨质疏松症咨询、筛查、患者管理、区域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把健康骨骼行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骨骼健康和全身健康,为打造“健康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我向大家做的简要的情况介绍。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夏维波教授是我们在临床方面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李志新教授和王临虹教授是主持开展这次调查的专家,也是这个领域公共卫生学方面的权威专家。另外还有我的同事也在,愿意回答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谢谢大家。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举手提问,现在开始。

  为什么我们国家骨量检测比例比较低,这个工作是否列会一个核心任务,提高检测率?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

  我们国家目前来讲,骨密度检测率比较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如这次调查的结果所显示的,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知识知晓率还是偏低的,主动去检查的人群相对比较少。第二,骨质疏松症这项工作在我们国家开展相对较晚,检测率也还比较低。

  第一健康频道记者:

  骨密度的检查和脊柱的检查有没有一个关系,有没有关联?

  骨密度的检查,通常依赖于两个位置的骨密度,一个是腰椎的,通常是腰1-腰4,另外是股骨径的,如果这两个位置不适合检测,可以用前臂远端三分之一的骨密度替代,正常标准也是按照这两个位置的高低来判断,因此和腰椎是有关系的,和整个脊椎也是有关系的。因为骨质疏松症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就是椎体骨折,大约一半的骨折是发生在椎体,检测椎体的骨折对于判断估计骨折的发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与此同时,已经发生椎体骨折的病人,在骨密度检测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脊柱的变形,通过进一步的X线检测,特别是胸腰椎侧位片的检测,就可以发现有没有胸椎或者腰椎的椎体骨折,这也是发现脊柱骨折和筛查的重要手段。

  发现低骨量后大家应该怎么做?发现骨质疏松后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其他方面吗?

  我们这次调查结果也显示,低骨量的人群在我们国家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人群,也是我们重点防护和关注的人群。对于低骨量人群进行怎样的干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一定要从生活方式的干预入手,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刚刚张局长介绍的,充足的营养、规律运动、多晒太阳、适当促进钙的营养,这是第一步的。另外,特别要改变其他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减少大量咖啡的摄入。关于第二个问题,低骨量的时候,要不要开始药物干预,这是有说法的。如果单纯的低骨量人群,实际上还没有到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阶段。如果低骨量已经合并有骨折,特别是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曾经发生了前臂远端三分之一、骨盆、或者肱骨上端、肋骨这些位置的骨折,说明已经有脆性骨折了,这样的人就要开始使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当然,还有一些低骨量人群,合并很多临床的骨折危险因素,比如说服用大量的激素或者患有狼疮、长期哮喘等风湿免疫病,可能也需要服用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如果真正出现了骨质疏松症,像你刚才说的,这时候除了在健康生活方式等一般性的干预基础上,就要根据临床的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提高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依从性也是一个大的话题,因为所有的慢性病要长期防控,必须要有良好的依从性。第一,今天这样一个发布会是非常重要的,呼吁大家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对疾病的重视才可能会坚持。第二,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以及不同级别医院转诊渠道的畅通,比如将慢病管理的重点下放到基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促进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更好的服药依从性。还有一点是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药物,让病人吃起来容易,用起来容易,就可以增加依从性。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提到了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均值2.5个标准差,这个标准差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刚才提到骨质疏松自测健康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哪些?刚才提到雌激素和骨质疏松症是有关系的,能够具体解释一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雌激素下降会导致骨质疏松呢?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党委书记李志新:

  标准差是一个统计学概念,统计学中均值反映数据的集中状态,标准差反映的是离散状态。一般来说,反映人群的分布状态时,我们会用一个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来同时反映它的集中状态和离散状态。

  标准差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一般正常分布是两边低、中间高的曲线,称为正态分布曲线,左侧低的这部分就是我们说的负2.5的标准差,相当于正态分布这一侧的3%左右,也就是说跟正常人峰值相比,大概在3%的位置就是我们说的负的2.5标准差。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王临虹:

  值的确定是根据是否发生健康损害,2.5个标准差是国际通用的数字,是研究出来的值。

  第二个问题是自测的健康工具,实际上就是骨质疏松症风险因素的筛查。目前我们推荐的工具有两个,一个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简易筛查表,这个量表有19个问题,按照我国的情况我们提出10个问题,比如家里有没有人骨折,或者你有什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女性是不是有早绝经等,这10个问题中有一个回答“是”,就代表了你有骨质疏松的风险,建议你做骨密度的检测,这是第一个工具。

  第二个工具叫OSTA工具,这个工具主要针对绝经妇女的,根据年龄和体重,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计算值低的时候,就代表是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建议去做骨密度的测定。还有一些基层使用骨超声的测量,如果发现骨超声值低了,也表示可能有骨质疏松症,建议做进一步的骨密度检测。

  关于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最主要是因为雌激素本身能够促进骨含量的保持和防止骨流失。女性到绝经后,一般是50岁左右,特别是45-50岁,卵巢功能下降以后会造成雌激素下降,雌激素下降后,保护作用也会下降,以后就会造成骨质疏松,所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程度快,主要是雌激素保护作用的下降。

  在青年情况下,我们的骨吸收和骨转化是平衡的,这有赖于雌激素的水平。绝经以后,雌激素下降以后,吸收的部分高于骨形成,就会出现王主任说的大量的丢失,所以绝经后妇女就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现在有很多人在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方式是在网上买一些钙、胶原等,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在预防当中有用,还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治疗没有用的话,到底现在有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另外,骨质疏松有没有遗传因素,比如父母、晚辈有这样的,是否会有遗传的原因?

  第一,现在很多公众希望通过一些保健品特别是钙、胶原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或者治疗骨质疏松症,我们说这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远远不够。首先,刚才张勇副局长已经介绍了,首先是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最重要的。充足营养,包括充足的钙营养,假如说饮食中的钙不能够达到每天推荐的摄入量的话,比如推荐成年人每天800-1000毫克,我国居民均衡膳食大概400毫克左右,这个时候通过喝牛奶完全可以达到800-1000毫克,这是可以。如果喝不了牛奶或者还有别的原因,这时候可以考虑用外源性的钙剂补充,不是一上来就是钙剂补充。关于胶原的问题,胶原实际上就是蛋白质,充足的蛋白质营养对补充健康是很重要的。从饮食来讲,不存在饮食摄入不足的话,也不用强调专门补充胶原。

  另外,治疗的问题,有没有真正有效的药物,这是很明确的,现在有明确的能够治疗骨质疏松症,使骨密度提高,并且使骨折的风险下降的药物。在真正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时候,一定要到医生那里去看病,而不是说自己补补就能解决问题的。

  从一般人来说,我们还是推荐食补。但针对特殊人群,比如儿童期、青少年期,在成长非常快的时候,还有钙需要量大的,比如孕妇产、绝经期妇女、还有老年人,需要专门的来补充。

  中年骨质疏松患病数字也是不断上升的,这方面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对于普通人来说,尽量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营养、晒太阳、运动,还有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的去除,这样共同作用,达到骨量流失的降低。

  另外很重要的就是遗传因素,为什么在测量量表里面,考虑了遗传的因素,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遗传的影响。

  关于遗传和生活方式的比例有没有数据呢?

  具体的数据可能目前没有,但是有一点,在我们筛查工具里面,如果你有母系的家族史,比如你的妈妈、你的姥姥有过骨折,比如髋骨骨折等,你是高风险人群。但是通过自己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弥补这些不足的方面。

  刚才夏老师说了遗传因素是重要的,遗传因素影响主要是个人的峰值骨量,能不能达到真正的峰值骨量,是由生活方式决定的。所以我们提出来,从青少年的时候就要开始预防骨质疏松,因为这是骨量积累的过程。夏教授有一个很好的比喻,相当于往银行里存钱。在青少年时期存得比别人多,骨量积累越多,中老年后患病风险就会下降。

  低骨量在40-49岁人群中占到三分之一,这对于这些人来讲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是不是需要给予紧急干预?

  低骨量人群实际上是骨质疏松的后备军,我们这次发布会最主要是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首先要测量骨密度,了解骨密度状况,发现低骨量后确实亟需干预。干预的话,刚才提到晒太阳、饮食以及特殊人群增加钙剂,综合性的防控,这是需要的。最主要是减缓达到骨质疏松症的状况,因为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很大。

  刚才提到骨质疏松的危害是很大的,能否列举一下有哪些具体危害?对个人身体或者社会来说会造成什么样的负担和危害呢?

  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强调一下关于低骨量的问题,我们看低骨量的百分比,40%,这件事情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不要被这个数字吓到了,不要恐慌。因为低骨量到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是缓慢的过程,不要看到就紧张得不得了,但是要重视,要倡导积极生活方式,防止骨质疏松的进一步出现,这是一点补充。

  第二,你刚才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危害。骨质疏松症的危害,直接的后果就是骨折,最常见的骨折有外周骨折、椎体骨折、髋骨骨折、前臂远端骨折,外周的骨折,可能没有关系的,康复一下或者固定一下就可以,但是发生了髋骨骨折,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出现了髋骨骨折,国外有一项研究,高龄老人在髋骨骨折发生一年之内,有20%左右的患者,有可能在一年之内就去世了。另外一半的人,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失去自理能力,原来可以自己做家务而现在不行。另外,一次骨折以后再发骨折的可能性明显性增加,这是骨折对于个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后果。

  对于社会来讲,经济的花费,还有老年人骨折以后需要照顾,可能家里一个人出现骨折,全家的生活节奏都乱了,需要照顾,要花费,请护工甚至不能上班,这可能是一个影响。

  椎体骨折,这是个比较专业的名词,我们经常见到有的老年人,年纪大了以后忽然身高变矮,驼背了,这就反映可能发生了椎体骨折。

  这次调研提出的高危人群包括绝经期女性和中老年女性,以前也提到哺乳期的妈妈长期哺乳,也可能会流失钙。二胎以后,高龄女性哺乳也是一个问题,对这类人群有什么建议吗?

  孕产妇也是重点的高危人群,一方面是哺乳孩子,一方面是妈妈本身自己的钙要增加,从从这两点来说孕产妇都应该增加钙的补充。作为哺乳期也是,对孩子和妇女本身都是要增加钙的。

  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媒体。今天会议到此结束。

  为了确保活动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案是整场活动的战略,可以为活动指明方向。那么问题来了,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令营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孩子有孝道、懂礼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而又富有意义的假期。

  经研究,xx县关工委、少工委、xx县青少年宫和xx小学乡村少年宫将联合举办“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夏令营,具体事项如下:

  一、活动目的:德行教育、身心锻炼、快乐暑假、全面成长。

  二、活动主题: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开启智慧童心,塑造和谐少年。

  三、活动时间:20xx年7月27日――8月1日,全程封闭管理,请自愿报名参加,填好报名回执表后交回xx小学乡村少年宫。

  四、参加活动对象及人数:

  小学五年级学生,招收人数45人。

  五、地点:xx县xx小学及外出拓展训练等

  5.饮食、安全、家乡民俗

  6.非遗传承、传统游戏

  7.军事训练、素质拓展

  七、活动保障措施:

  (1)专设夏令营安全管理小组,专人负责照顾学生生活。

  (2)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精心策划所有活动,保障活动安全。

  (3)严格请假、外出制度,建立安全工作预案。

  (4)每次学习活动之前都要检查人数。

  (5)经常对营员进行安全教育,经常对校舍、活动设施进行检查。

  (6)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

  1.换洗衣服二至三套、太阳帽、伞、运动鞋、凉鞋等。

  2.生活必备用品(毛巾被、小枕头、牙膏、牙刷、毛巾洗浴用品、肥皂等,提倡孩子自己学会洗简单衣物,培养自理能力)。

  3.水杯(提倡学生喝开水,培养俭朴精神)。

  4.小药品,如创口贴、正露丸、正气水、感冒冲剂、万金油、风油精等。

  5.不提倡带零食、贵重物品等,自带的重要物品等必须自行保管好。

  本次夏令营活动以促进友情、增进了解、培养自信、愉悦身心为宗旨,开展形式多样、资料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适应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加深对职业教育的理解。

  副组长:黄、亮、邓卫平

  组、员:谢、晨、吴敬菊、刘、刚、谌劲宇、梁裕湘、刘丽芳、刘新娇、夏李映辉、邹小朝、李、健、罗建中、邓卫国、学生志愿者、安全值日员、夏令营班主任。

  ①夏令营班主任、安全值日员分工安排;

  ②寝室安排、就寝管理、校园卫生、纪律管理;

  ③维持大型活动秩序,安全知识讲座,法制教育。

  实、施:学生处、办公室、医务室、各班班主任

  附:(1)班主任名单

  1班:雷科、曾筱红、2班:袁志国、刘、欢

  3班:刘丽丽、刘本君、4班:田、孟、李远武

  5班:唐卫民、姚朝晖、6班:罗志辉、蒋跃群

  7班:夏胜明、吴业余、8班:夏快新、陈奇珍

  9班:黄、林、周正全、10班:罗正君、王文轩

  (2)公寓楼层管理

  男生公寓:二楼、刘、刚、三楼、谌劲宇、四楼、梁裕湘

  女生公寓:二楼、刘丽芳、三楼、刘新姣、四楼、夏李映辉

  组、员:张小方、韩州生

  任、务:①与各招生组、乡镇中学联络沟通,招生人员工作量核算、接送新生车船费核算;

  ②分地域组织学生座谈会,做好稳定新生工作;

  ③留生宣讲(含专业介绍):刘纯、黄婧、李李映辉、夏胜明、夏爱君、胡金莲、夏笑郎、罗志辉、唐卫民

  ④客人接待,食宿安排。

  ⑤柘溪船码头新生接待:梁竟平、龙卫和

  实、施:招生就业处、总务处、招生组长、各班班主任

  4、文娱活动策划、实施组

  组、员:黄婧、李东、让艳艳、李李映辉、刘欢、夏爱君、姚法宝及全体班主任

  任、务:①游艺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视演员李志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