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母亲有哪些让你让男人感动的事情情?

“她在很专注地关注这些对象的时候,她的眼睛就是那台摄像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宇欣 孟依依 发自北京

“人在地狱里面也会变老”

2021年,导演杨荔钠开始拍摄剧情片《妈妈!》,一年后成片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并且获得官方场刊评分最高分。影片在今年中秋节正式上映,八天后票房突破5000万。

这是国内银幕上少见的题材,关于两位老年女性,一对母女。妈妈蒋玉芝上世纪30年代出生,经历过抗日战争、政治动荡,丈夫生前是考古工作者,常年离家;女儿冯济真出生在新中国,16岁那年父亲去世,她自我惩罚了半辈子,没再笑过。

冯济真在65岁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记忆的衰退使她维持几十年的体面、尊严、理性垮塌,她对周围充满敌意,幻听幻觉里常常出现父亲。最后,冯济真向“陌生人”蒋玉芝袒露了关于父亲死亡的心结——与她有关。

年老、死亡、记忆,是贯穿杨荔钠将近三十年影像创作的母题。“我一直想不明白。”杨荔钠说——她今年50岁,留着板寸,说话不疾不徐,采访当天正好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她在等待下午4点的一场连线对谈,讨论如何面对记忆消逝——“但是我如果通过作品能给自己答案或者能给他人答案,或者发问,其实也是这些作品的意义,对吧?”

发问是从她24岁开始的。1996年,在话剧团担任戏剧演员的杨荔钠第一次拿起摄像机,彼时她还不知道怎么拍摄一部电影,但看到太阳底下坐着一群黑黑的老头,非常美,于是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几乎每天都拿着摄像机跟他们待在一起。由此拍摄出她的第一部纪录片《老头》(1999),也是中国第一部DV纪录片。

后来拍摄对象一个接一个离世,有些被她目击、记录,好像一堂生死大课。年轻的杨荔钠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她写过遗书,“就像写情书一样”,准备好跟这个世界告别。这种恐惧一直持续到外婆、奶奶去世那会儿,杨荔钠想明白了,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出生就有多少人去世,才不那么害怕了。

▲年轻的杨荔钠与老头们

现在杨荔钠会在梦里见到老头们,比如第一次梦到宋大爷是他刚去世,阳光照在他穿着蓝衬衫的身上,特别好看。杨荔钠问他,大爷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宋大爷不说话。最后一次梦到他时,他在一个黑暗的好像地下车库的地方,坐在他的小推车旁边,仍然不说话。“但是他的脸一次比一次不清楚,我想他怕我害怕,觉得会吓到我,就不让我看清他的脸,然后他就离开了。马尔克斯不就说人在地狱里面也会变老吗?我觉得他说得对。他们可能真的会变老,就像我们活着的人变老一样。”杨荔钠会想,如果现在50岁的她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他们还认不认得她呢?

在她的另一部纪录片《老安》(2009)中,94岁的老安喜欢跳舞,他在天坛公园结识了小他近四十岁的舞伴小魏,两人互生好感,小魏成了他的情人,并照料他起居。老安生病住院后小魏常来探望,忽然再也不来了。他不知道,小魏在一天下午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出院后老安独自去小魏墓前大哭一场。“我就说所有的人的情感情绪当中,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离别,包括生离死别。”

“我会记得他们每一个人,于大爷、宋大爷、吴大爷、曹大爷、唐大爷、李大爷,对吧?他们叫我小杨子。”杨荔钠至今仍能喊出《老头》所有拍摄对象的名字,“真的是每天相见,泡在一起,我不去的时候他们也会来我家敲门,我路过的时候他们也会说,小杨子,快回去把摄像机拿来。我觉得那时候特别美妙,但是你看这种美妙它就会消失,只存在于过往的回忆中。所以说回到阿尔茨海默病,我现在对他们的印象会不会随着记忆的消失就真的不存在了,还是说他们存在过,但是我想不起来他们,到底哪个是更悲哀?”

记忆的善变狡黠同样在纪录片《我的邻居说鬼子》(2007)中出现过。《老头》拍到尾声,杨荔钠有一天看完《辛德勒名单》,她想到她的长辈们,于是下楼去找他们,听他们讲二战时期的经历。结尾一个老头在幼儿园门口对着镜头说,有没有日本人来,有,是有,但也好像没有,我可记不清了,你们还是去问问能记得清楚的人。

“也是关于记忆和遗忘对吗?所以我的影片虽然命题不一样,但是探讨的内容多少都有重叠。”杨荔钠说。

现在她仍在持续拍摄纪录片,包括已经拍了超过20年的《野草》,这部拍摄青岛孤儿院孩子的纪录片,她打算拍到这些孩子结婚、有小孩之后。

甚至每拍完一部剧情片,杨荔钠都要拍一部纪录片。剧情片涉及资金、人员统筹,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要创造,从你的内部往外给”;而纪录片一直是个人式创作,她与拍摄对象建立的情感、关系,为她汲取养分。“大家总问我特别喜欢谁,我说我喜欢中国的女性导演季丹、冯艳,还有马莉,她们的纪录片往往不太容易被看到,但她们作品产生的意义一点都不比剧情片少,这个一定要写上。”

“我必须好好爱她们,把她们捧在手里边”

女性是杨荔钠这些年创作的另一核心议题。

女儿出生是杨荔钠生活和创作的分水岭。“可能就是一种很自然的关照,你与其说是跟我生孩子有关,不如说是跟我的性别有关。我如果不关心我们自己,我关心谁?”

生育后,杨荔钠开始拍纪录片《妇女主任》,把镜头对准婚姻登记站、妇联、家庭中心、计划生育部门等四个和女性命运相关的社会机构。

第一部剧情片《春梦》(2013)拍摄之前,她心里就有轮廓,知道自己要拍三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春梦》的女主角是北京一个中产家庭的妻子,精神生活枯燥,开始梦到和一个古装的男人亲密接触,梦越来越详细。

故事到最后,女人被丈夫抛弃,进入寺庙,精神焦虑仿佛得到缓解。“我通过一个女人的精神世界,来折射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问题而已。”杨荔钠说。

《春潮》(2019)的主角是一对互相折磨的母女。以爱之名,母亲纪明岚在言语和行为上打压女儿,女儿郭建波则以沉默和混乱不定的情感关系来发泄和对抗。那时杨荔钠对角色更残忍。

但在一次访谈中杨荔钠说,进入中年,许多苛刻、刻薄的东西让步,她在人物身上看到美德。《妈妈!》是她“女性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母女关系更柔和、体面。“当我面对这样两个庄重的生命,我怎么能残忍地在她们身上再拳打脚踢、施加暴力?我必须好好爱她们,把她们捧在手里边,我看她们的目光都是温柔的。”杨荔钠说。

“我觉得通过一部院线电影能够让更多的人来看到她们也很重要,因为她们就是曾经照亮过世界的像灯塔一样的一代人。”她讲起蒋玉芝和冯济真的知识分子背景,一家人都是大学教授,这让她们的谈吐、教养不同于《春潮》里的世俗母女。

杨荔钠公开说过,《妈妈!》的素材并不来自个人经验,但还是有一些现实的影子。蒋玉芝和冯济真一起读诗,蒋玉芝会向女儿明示爱意,这种依恋我们能在杨荔钠和女儿小熊的互动中捕捉到。

▲ 《妈妈!》剧照,母女二人秘密暗语

冯济真无子女,周夏是《妈妈!》里母女关系的延续,由演员文淇饰演,叛逆、与社会主动脱轨,如小熊形容,是个“不断试探各种事情边界的人”。周夏因在公交车上偷手机、进冯济真家行窃被抓,后被冯济真保出看守所,态度依然桀骜。三年后,周夏带着一个幼儿,突然出现在冯济真家,为她们母女做饭、洗头、逗乐,打破母女俩疲惫的生活节律。

对冯济真来说,周夏更有救赎意味。“那一刻她可能看到了她年轻时候的自己。她那个时候犯错是没有机会改变的,但是周夏有……我甚至觉得我创作的时候,有周夏的存在,这个世界就很美,就有希望,就不哀伤,对吗?”

采访刚开始,杨荔钠主动问,关于周夏一角,我们的观感是舒适还是突兀?一些观众不喜欢周夏出现的段落,认为这个插曲风格与全篇脱节。杨荔钠去南方做了多场路演,听到周夏在观众心里像是另一个人。

“镜头里可能看不出来,但周夏的孩子也是个女孩,那也是女性代际间的关联。我就想起我年轻的时候。”杨荔钠说。晚年孤独的老头老太太们特别喜欢看到她,每次她去,都给她做一桌子饭,吃完睡一觉起来走,风一样。许多年以后她想,这些老人多么希望她能在那儿多待一阵,陪他们说话。

说着说着,她自问,“有的时候就在想,周夏难道是我自己吗?”

《妈妈!》结束后,杨荔钠要为她的纪录片《少女与马》做收尾工作,这是她从《春潮》结束后开始拍摄的纪录片,以小熊和几个马术俱乐部的伙伴为主要拍摄对象,关照到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

采访那天,我们和杨荔钠谈到午饭过后,小熊也出现了,她的衬衫上环绕着几组骑马的图案,一个棕色小马驹状的皮挂件挂在腰间。不同于杨荔钠的感性,小熊讲话逻辑清晰,比如评论《妈妈!》和杨荔钠的创作时简洁凝练,“我认为我妈是在做一件相对理想主义的事儿,她的创作中一直保持着很理想主义的东西。”

两天后,19岁的小熊即将去英国念书,母女将面临第一次漫长的分离。杨荔钠无数次想象过那个场面。在外地路演时,她担心错过女儿离家,拍了一张“拜拜”的照片发给小熊。

“她要走,我就会失去一条腿。”杨荔钠带点撒娇地对小熊说,“下次再谈剧本,咱俩打电话,你得给我时间。”小熊接话,当然给时间,她课可少了。

▲杨荔钠、作画的小熊、小熊画的杨荔钠

南方人物周刊:从《春梦》开始,主人公方蕾就常常做梦,甚至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生活,求助神佛,又虚又实,是不是从那时候你就开始在创作中体现虚构和真实的暧昧、模糊?

杨荔钠:你要这么理解也没问题。

南方人物周刊:《春梦》 聚焦的是个体的内心精神,到 《春潮》到《妈妈!》 ,更多的是在讲一段关系。

杨荔钠:《春梦》和后面两部不一样,对。你们认为一个是讲个体的,一个是讲关系。其实我所有的电影都在讲人际关系,《春梦》就是在讲她跟丈夫的关系,那个关系很残忍的:我要惩罚你,我就带走你的小孩,这不是讲夫妻关系吗?

南方人物周刊:从《春梦》到《妈妈!》,会感觉你对于这个人际关系好像没那么悲观了,《春梦》女主角和现实世界越来越脱轨,看《妈妈!》好像觉得会得到安慰多一点。

杨荔钠:对,你看对了。

南方人物周刊:这和你这些年的心境变化、对于人和外界的关系的态度有关吗?

杨荔钠:你不如说,《妈妈!》中的母女是我理想中的一对母女关系,她们都是饱经风霜过来的有知识的女性,她们彼此之间有距离、有尊重,不是死缠烂打在一起,她们的爱不是你死我活、以命换命——我认为这种也特别特别捆绑。她们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是舒适的,非常克制,又非常相爱,非常礼貌,但又非常恒定,她们没有那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化,那种日常化的评判、伤害。我照顾好你,我关心你,但是我不一定要控制你。妈妈真正的爱是她保护了女儿的尊严。最困难的时候,她们会彼此说,谢谢,对不起,我有没有给你添麻烦。它不像《春潮》,要是我们的生活里都是《春潮》那对母女(那样),真疯了,乱套了。

南方人物周刊:你和女儿的相处是不是会跟你和妈妈的相处氛围不太一样?

杨荔钠:肯定不一样。我和我女儿是天生一对,我认为她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我没有理由对她不好,对她苛刻。更年轻的时候自己还不太会做母亲,也会有暴躁心烦的时候。电影里边蒋玉芝说她是只母狼,我也是只母狼,我也会有一种本能,当我女儿受到伤害受到评判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冲出来,你怎样我都爱你,在生活里我也是这样。我的女儿应该是得到很多爱的小孩,她自己也这么说。

但我的妈妈就不是了,我妈妈是195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当时物质生活很贫乏,她很早就结了婚,我想她的人生是非常辛苦的。甚至都没有人会拥抱她们,她们是怎么过来的?她们那个年代经历了什么,她身上有什么样的隐痛?我到现在很愿意去理解她,去看她身上的艰辛和不易,但在20岁30岁的时候,根本看不到,也不想看,那个时候自己最重要,对吗?

南方人物周刊:你在别的采访里提过,要在女儿出去读书以后,补回很多之前缺失的时光。

杨荔钠:我觉得女人跟男人就是不一样,她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生下交给别人,然后去做事业。我的剧本、纪录片都是在我先照顾好她的前提下完成的。但是反过来,如果没有她,可能我的创造力也不会这么旺盛。她让我跟她一起学习,也赋予我一种新的生命力。所以我并没有说是我养她我失去了很多。只是未来当我们开始各走各的人生轨迹的时候,我觉得我要好好珍惜我未来的十年,我还有很多话没说完,很多电影没拍完。

她自己的十年也是非常重要的十年,对吧?她跟艺术、生活、爱情。我们的人生在一种交错当中,她在往上走,我往下走,但是我们都会回头看看对方,送去祝福,这也挺好的。

南方人物周刊:为什么觉得你是在往下走?

杨荔钠:母亲不就是这样的吗?母亲就是不能参加你人生的所有的盛宴,当你成熟、漂亮的时候,母亲就衰老了,虚弱了,跟你们自己的母亲是一样的,未来你们做母亲也是这样的。

南方人物周刊:纪录片《少女与马》是在女儿多大的时候开始想要记录的?

杨荔钠:三年前拍完《春潮》之后。我拍的是我女儿和一群小姐妹,有四五个人,她们在骑马的过程当中,我看到了人和马之间建立的那种友好信任,很动人,特别单纯。

马术也是级别越高,女孩就越来越少,男孩越来越多,就像其他职业一样,我觉得这些也都是我挺想拍摄的原因。(望向了门口)我家小姐到了,您摇摇摆摆的就来了。来,介绍一下。

杨荔钠:刚才她们在聊《少女与马》,你多聊一聊。

小熊:《少女与马》就是一个惨痛的伤痛青春文学。(大家笑)其实马术是一个非常残忍的运动,对人残忍,对马一样残忍,人家可以好好走,你非要求它横着走,就是一种违背动物天性的训练;很多时候你的马不会属于你,搞不好哪天就要分离,它就像是把一个东西从你身上撕掉一样。

杨荔钠:我们电影里就有一匹老马开机的时候就倒下去了,就死了。她为马哭得,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每次跟那些马告别……

杨荔钠:你看我跟人家立的人设,全都被你击破了,戳穿了。

南方人物周刊:小熊刚才你说觉得妈妈拍纪录片的拍摄方式都是一样的,你是指什么?

小熊:因为我妈妈是属于感受力比较强的人,我说这个话会有点夸张,但我觉得她在很专注地关注这些对象的时候,她的眼睛就是那台摄像机。她纪录片的创作,那种内心所感,是杨荔钠自己的东西。

杨荔钠:咿呀,我女儿真的是因为在你们面前,都在夸我。

小熊:我这句话直白的意思,就是说你拍摄靠的是本能。

杨荔钠:(笑)这也是一种批评。

杨荔钠:(笑)看到没有?还不如不说。

小熊:看你怎么解读,本能是天赋。但我妈对人的那种关照绝对是有的,她不是无意识地进入到这群老头家开始拍摄,并不是拿了个摄像机,得了一个玩具,我去这个人家玩一下,去那个人家玩一下,不是这样的。

杨荔钠:她是我第一个倾听者,我会把我的第一个idea跟她讲,包括我的纪录片。哎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谈论创作的?

小熊:是我也开始有意识创作之后,十五六岁吧。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画画,但是小时候的画画更像一种天赋性或动物性的表达,只是用媒介去说些小孩的语言能力不能达到的事情。但是长大之后,从简简单单去关照绘画对象,比如说我的母亲,到最后可能会变成对事件的关注,最后变成对一种意识或者说意识形态的探究,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过程。

▲女儿小熊画的杨荔钠肖像

杨荔钠:我记得12岁的时候,没有老师,她自己画,她就会喊妈妈,然后所有的颜料都我来挤,所有的笔都我来洗。那个时候我特别愿意为她服务,我愿意做她的奴隶,她一边画画,我这边看着电影,我们家就特别单纯的一个关系。

小熊:那种生活就是很朴素,你可以说除了这些玩意儿什么也没了。

南方人物周刊:小熊在妈妈的哪部电影里参与比较多?

小熊:我觉得痕迹最多的应该是《春潮》吧,因为《春潮》里面太多我们的生活情节了,太多像从血肉中生长出来的东西一样,所以看的时候本能会有一种亲近感。

杨荔钠:比如说(电影里)小女孩踩在钢琴上,我女儿是全身赤裸才能玩钢琴,躺在钢琴上。就是一个很自由的小灵魂。

小熊:因为被保护得很好。听起来母亲的保护应该发生在一些事实案件中,比如说你遇到危险了,妈妈保护你,但其实平常的时候,在成长环境中,妈妈的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是保护你人格的独立性。

南方人物周刊:有哪些事情会让你觉得自己是被保护的?

小熊:比如说我现阶段拥有选择的自由,这就是我被保护的代表。

杨荔钠:比如说这姐们儿不上学,我们就说可以不上学。因为她觉得学校的知识吃不饱,还不如自学。

小熊:在学校那种环境中,陷入的就是人际关系的内耗,获取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是往外支出的东西是无限的,需要维护那么多没有直接利益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疲惫的。

南方人物周刊:所以你当时看完《家庭录像带》(杨荔钠的纪录片,拍摄离异的父母、自己和弟弟之间的矛盾与和解)是什么样的感受?

小熊:我看完其实很困惑,因为上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我很熟悉的人,但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去看,又是很陌生的。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他们那部分的生命旅程,在我这得到的是大家的关爱、喜欢和照料,那一部分残忍的东西我是从来没有体会过,也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这些通过很严肃的方式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作为一个小孩来讲,她是会产生怀疑的。所以当时我跟我妈说,原来我是在一个这样的家庭里出生的。

杨荔钠:是你选错了方向吗?

小熊:没有,不如说我是幸运的,相比于你们所有人来讲,因为你们已经代谢过那些东西了。(杨荔钠笑)

南方人物周刊:小熊,从你的角度会怎么形容你跟妈妈的关系呢?

小熊:跟我妈妈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杨荔钠笑)我们俩谁死了对方都不会好过。(一阵沉默。小熊和杨荔钠对视一会儿,又把头转到另一边去)有时候真让人觉得很可惜,你有那么多想做的事儿,但是却不一定能做得完。

杨荔钠:(笑)这应该是我说的。你还是可惜可惜你自己吧,你也有那么多想做的事,你也做不完,我们的期限都是一样的。

小熊:可是我没有经历那么漫长的等待过程。你一直想去做一件事,这件事你尝试了很多遍,却始终没有把它完整地做出来过,我觉得这是很难受的一件事。

杨荔钠:我的等待过程是因为我拥有了你,我才有太多的等待时间。我不难受。

杨荔钠:我没有,因为我还有机会再做。

小熊:咱俩要是换一下就好了,你要是我这个年纪你就可以去做了。

杨荔钠:我不愿意,因为我在那个年纪没有你,有你什么都好做,有你什么都好说。我年轻的时候有一句话记得特别清楚,只要有爱就什么都能度过,虽然那个时候是跟一个男人在一起,但是后来当我有了小孩的时候,我觉得也适用。

南方人物周刊:小熊你刚才为什么这么说?觉得你妈妈一直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小熊:我妈妈一直在追求着她的自我表达,我认为没有一次是完整表达出来的,很可惜。我知道你的方式永远会比呈现出来的方式更好,我认为你是自己放弃了很多自己的才华。

杨荔钠:我要是有才华就是有才华,要是没有才华我放弃了也看不见。艺术是没有办法的,就是艺无止境。剧情片一定要跟观众对话的,我如果一直自我表达,我相信那种普世意义和共情感就不会像现在,能得到这么多共鸣。想把自己做成一个特别完整的人,我觉得也不太可能。

杨荔钠:宝贝你告诉你妈妈周夏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观众不承认我要让你承认。

小熊:我觉得让谁喜欢都没必要,我也不喜欢,我只是能理解。某种意义上来讲,冯济真不就是她的灯塔吗?有些人说没有周夏这个角色,这个故事也仍然完整,难道有了周夏这个角色,这个故事就不完整了吗?

杨荔钠:你能把刚才的话给我写下来吗?我发个朋友圈去。你那个标题就叫“我为杨荔钠辩护两句”。

小熊:一个小混混遇到一个老妇人,发现怎么犯浑也没用,那就收了,是这意思吗?今天晚上交给你。

杨荔钠:太好啦!如果全世界都不理解我,只有你一个人理解我,那也够啦。

小熊:我妈是不是挺像蒋玉芝的。我妈老了之后肯定不会比她省心。

杨荔钠:我真的都不敢想象我们那么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小熊:我能活到那么老吗?我能活到冯济真那个岁数吗?

杨荔钠:天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一定能活到的,我能不能活到蒋玉芝那么老才是个问题。我今年50,我要到蒋玉芝还有30年。30年意味着什么?你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我们还有很多的时间,我们还有很多的话可以说,是吧?你今年20岁,到60岁还有40年。天,这40年会在你身上发生什么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要在你身上发生什么。比如说疾病,比如说男人的摧残,比如说小孩的羁绊。

小熊:我觉得你的存在是最重要的,真的,说实话,你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我宁愿有疾病,有摧残,但是你的存在一定是大于一切的。

杨荔钠:啧,这不是戏精吗?(感动)

小熊:不是,就是这样的。就算不经历那些摧残,如果说当时你不在了,那就是最大的摧残,那就是最大的痛苦,如果有疾病或者说有摧残,但如果你在,那我倒也觉得无所谓,是这样的。

杨荔钠:真的呀?你看看说得这么客气干嘛。

小熊:这真不是跟你客气,跟你有什么客气的必要。

杨荔钠:你就祝福我好好多活几年。然后少花点钱我就能活长了。

我俩总这样。所以说你看大家也都说冯济真跟蒋玉芝的台词作,你看我俩对话不就是这样的吗?小孩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她们两个台词那么戏剧化舞台化。生活里边不能只有郭建波和纪明岚,那种世俗感是生活的好大一部分,但是也有一些不世俗的地方。

蒋玉芝跟冯济真她们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她们不说我爱你,但她们做(打了三下响指,在电影中这是“我爱你”的暗号),就会知道,那就是她们相处方式当中的仪式感。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能理解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三、如何对待父母的爱

  1.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略),(让学生小组内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谈出自己的看法。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他们应该怎样爱自己。

  五、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故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六、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2、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能理解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三、如何对待父母的爱

  1.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略),(让学生小组内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谈出自己的看法。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他们应该怎样爱自己。

  五、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故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六、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突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针对学生作文中叙事空洞,感情牵强附会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可以写如何体会父母的爱;可以写一写意见或建议;可以写自己的心理话。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1.请你提起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他们不在家时,发生的影响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把真实的事写具体,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把你相对他们的说的话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四、品──评析例文,交流真情

  2.小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事情表达具体,有没有抒发你的真实感情。

  1.同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

3、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能理解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三、如何对待父母的爱

  1.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略),(让学生小组内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谈出自己的看法。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他们应该怎样爱自己。

  五、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故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六、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4、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深沉与宽广。学生的生活中,父母的爱,也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此次口语交际的教材中,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几个典型事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

  同样的口语交际主题,在三年级下册中出现过。但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在认识及能力层面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更要学会辨析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意义的父爱母爱,能根据具体的事例,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与父母坦诚地沟通交流,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真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学会感受、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根据话题内容,合理创设情境,通过辨析评说、情景演绎、同伴互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进行有效评价,逐步规范口语表达,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在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的交流沟通中,懂得在感受、理解父母的爱的同时,学习坦诚地与父母交流沟通。

  2、能清楚地诉说自己的故事,用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培养积极参与、真诚交流、流畅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

  一、辨析评说,情景演绎,理解正确的父爱母爱

  2、阅读材料,辨析评说:

  ⑴ 妈妈很爱刘明明,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明明做,连书包都是妈妈整理。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几天不在家。明明上学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⑵ 冯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他最害怕的时候,因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爸爸每次骂完他,总是说:我爱你,才会这样严格要求你。

  ⑶ 李路杰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喜欢动手试一试。有一次,李路杰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再也装不好了。爸爸知道了,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把它装起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李路杰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读了这些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同桌交流后,组织集体交流。交流中,组织开展评议,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是刘明明、冯刚,会怎么与父母交流?同桌合作,选择其中一份材料,想想:这个同学该怎么说?或同桌分好角色,演演母子俩或父子俩的对话。学生练习后,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适时小结。

  二、联系生活,诉说故事,学会感受、理解与沟通

  1、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组成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事例,请同学评说评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或帮你想想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办法。

  (学生小组交流。)

  2、组织并引导互动交流:

  说事例,谈看法,出主意,或预演与爸爸妈妈交流的情景。适时小结。教师提示语预设:

  ⑴ 你觉得他把事例(看法)说清楚了吗?有什么建议吗?

  ⑵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谈谈你的感受。面对父母,你表达过内心的感激吗?

  ⑶ 听了他的故事,你想说什么?

  ⑷ 请组内同学说说你们刚才给他的建议。有相似经历的同学,解开这个疙瘩了吗?怎么解的?听了同学的建议,你打算如何与父母交流?

  三、总结提升,引导沟通实践

  现场感觉此教师教学细腻温婉,并力求朴实、真实、扎实。通过创设交际情景凸现口语交际课的交际性,先是对文中三位父母的教育方法进行评点,以此激发兴趣,学习辨析与劝说的方式,包括语言、态度等,这为第二情境交际即四人组合作交流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作了较好的铺垫。另外,教师注重学生语言的发展,引导学生有条理表达复杂的意思,及时抓住学生交流中的语言进行评价,从中学习遣词造句、交流表达的技巧。

  当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时能滔滔不绝、流畅贴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当演饰自己父母或者同学父母时,却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因为学生没有体验过为人父母的心情,所以如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言语交际材料让孩子们真正能够说起来,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5、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能理解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三、如何对待父母的爱

  1、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略):

  (让学生小组内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谈出自己的看法。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他们应该怎样爱自己。

  五、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故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六、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6、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充满感情的描述将学生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地和同学们去进行交流。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所想说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出示了交际要求,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2、我对课文中出示的三个小故事的讨论、交流做了重点训练。围绕以情为主线,以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为目标,采用多项互动的交际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上,针对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交流。

  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叙述还不够具体。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可能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我将会在以后的课堂中投入更大的精力钻研学生,将问题预设得更充分些,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

7、口语交际《水浒传》优秀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讲一段水浒传的故事。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己准备一段水浒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

  口语交际时,我放了一段电视剧《水浒传》的片尾曲后,让学生讲述准备好的故事。讲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讲的要作到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听的要认真倾听,听完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四个同学讲述故事之后,没想到,竟然只有几个学生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其余的都坐在那儿发呆。知识当了一回没有任何责任心的听众,有的甚至连刚才同学讲了什么故事都毫无印象。

  这堂口语交际课的失败,使我反思: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在班内树立了榜样:授予张英、吴皓东、吴尚儒读书明星的称号,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然后,让他们介绍读名著的过程与收获。相机鼓励学生争当班内的读书明星,告诉他们爱读书是一种美德。最后,布置了几个学生感兴趣的水浒故事片段,继续让学生课外去阅读,并利用班会的时间,再次进行了水浒故事擂台赛。由于第二次有了教师用心引导,有了榜样的力量,所以,效果比第一次好的多

8、普通话口语交际课《交谈》优秀教学反思

  《交谈》是普通话口语交际的第一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我在口语交际课上的教学目标是──引导观察生活的细节,在情境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规范学生的普通话(因为大多数学生平时的交谈习惯用粤方言),能大方、流畅地说出自己经历某件事情的过程和心理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在课堂上我非常注重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不断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指导、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乐于表达,感受到与人交际、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此,我重点谈自己运用情趣策略进行教学的反思──首先,我认为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情境,并且让学生沉浸其中。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其一,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真实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之后进行句式的训练;其二,把学生们领入活生生的情境,并以此为交际话题组织学生们交流观后感(事实证明这非常符合学生的交际实际,他们热情高涨地表达出了许多个性化的见解);其三,最后放手让学生们尽情地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向自己的同伴礼貌地寻问乃至请教,构成讨论式的交流情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学生是有所展现的,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还可以营造更多的空间给学生们对话、交流。

  其次,我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在课堂上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学习的个体,就是来锻炼能力,提高素养的(如句式训练的部分,学生们就是在学习用普通话完整地叙述);其次,是作为表达观点的人,就是要清晰地、有礼貌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如说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等等),再次,是作为听众,也就是如何听懂别人的话,从他人的表述中有所启发,最终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如在最后根据别人的提问进行回答)。

9、语文S版口语交际《爱妈妈》教学反思

  《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歌曲,选材适宜,符合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目标有三点:

  1、感受歌曲中小乌鸦爱妈妈美好情感和优美抒情的乐曲旋律。

  2、尝试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表演动作。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共享快乐。从目标的完成性上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小乌鸦找来虫子,喂已经年纪大了的妈妈的情节,表现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通过这个活动来教育幼儿要学会感恩父母,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好的参与到其中,并且保持极大的热情。本次活动,以“情”的渲染和体验为主线,让孩子充分感受母爱的温馨与幸福;体验妈妈对自己无私的关心与爱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让幼儿感受到歌曲中美好的意境,给幼儿美的体验,培养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引导幼儿尝试利用身体和面部表情表演动作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参与到其中,但是个别幼儿出现不敢表现的现象,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引导鼓励。最后的合作游戏环节,个别幼儿的交往协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活动虽然存在不足,但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歌曲中所表达的爱,音乐的魅力是无限大的,而我们老师们只要利用好了这个“工具”,那么我们的孩子们就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世界的真、善、美,更加快乐的成长!

10、语文S版口语交际《爱妈妈》教学反思

  这首歌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来演唱。

  (2)透过学习《小乌鸦爱妈妈》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唱准句尾一个字。

  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真挚、最纯洁的爱。对妈妈的爱。从他们的语言中我明白妈妈是他们最爱的人。我先用音符游戏导入,在导入部分我觉得我这个游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没有好好的利用,游戏完了,就好了,我没有把它运用到这节课里去,跟课文脱节了。这是我的第一个不足。

  接下来是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在这一个环节里我觉得自己在音乐的技巧方面我还不够这是我的第二个不足。

  对于这首歌的旋律我还没深入进去,只是让学生体会了歌词的意思,还有情绪没有来体会旋律,这首歌的旋律其实是很美的,我没有让学生好好的去体会这首歌的美,还有在教唱歌曲的时候我也没有把句尾一个音没有指出来,其实学生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后面这个音还是没怎样唱准的,但是我没有提出来,就这样教下去了。这是我的第三个不足。

  可能是紧张,也能够说是我准备不充分,在上课的时候琴弹的不是很流畅,这就大大影响了这节课,这是我的第四个不足。

  还有在一些小细节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像在说话方面、表演方面还有在这首歌的旋律挖掘和动作挖掘等等。这次老师们和教研员们给我提出的不足之处,还有一些要求,我会努力的,我会更加努力的。

  这堂课是结束了,但孩子们在这堂课上流露出来的纯真和善良却久久不能隐去。作为这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我很兴奋,很高兴,爱,让孩子们多了些灵魂的触动,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音乐课才是我们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愿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灵动和完美。

11、语文S版口语交际《爱妈妈》教学反思

  《小乌鸦爱妈妈》是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这是一首叙事歌曲,曲调流畅,旋律婉转动听,充满深情地叙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一片爱心。通过试教和组内其它老师的指点,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在逐步改善,虽然它达到的点并不是很高,但它却是像阶梯一样,一直在向上,在进步。

  汇报课结束了,这里有几点自我反思需要说一下,争取自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够突出。

  这首歌曲需要唱出对小乌鸦妈妈行为的赞赏与尊敬,表达出儿童们爱鸟的心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了解到小乌鸦爱妈妈这个层次,而没有深入进行德育教育。如:小乌鸦爱妈妈,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小乌鸦学习,爱妈妈,爱家人,爱长辈,爱老师。怎么样”爱“呢?尊敬他们,爱护他们,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小乌鸦如此可爱,我们应该要保护它,我们要保护所有的益鸟。

  这样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

  所以,在这个部分教学不是一笔带过。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去思考应该怎么做。

  2 、导入过于牵强。

  导入是以小火车进森林看望小乌鸦,从火车的声音来进行的一个节奏练习。此环节是用来巩固以学的节奏练习,继而引出本课的节奏型。但是以小火车的声音来引出节奏过于牵强,小火车和鸟的联系不是很大,可以换做听小鸟的声音,比如:

  这样,也更为容易地引出小鸟的同类小乌鸦,自然地进行歌曲教学。

  3 、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一内涵,学生说的做的较少。

  在歌曲教学中,如何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歌曲这一教学环节中,都是我在带领学生做动作。学生的想像力是及其丰富的,老师应该做的是激发他们的想像,让它们自由发挥。直接让学生表现歌曲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老师可以慢慢地激发。开了一朵朵野菊花,心情怎么样?小乌鸦是怎么飞的?小乌鸦急急忙忙飞回家,那它飞的动作会变得怎么样?妈妈飞不动了,这时小乌鸦的心情是怎么样?那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在聆听《空山鸟语》第三到第五段时,让学生想像鸟们都在干什么,()怎么用动作表现。在这一部分中,我带领的成分也比较多,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想,想不出的可以再听音乐,这样感受就大了,也能想得出来了。

  4 、缺少整体性地认知与表演。

  没有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小乌鸦爱妈妈》和表演,这样,歌曲的教学就不够完整,也没有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的成果。三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好动的年龄,如果让他们分角色表演唱,更加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使得他们更加热爱音乐课,音乐课是快乐的殿堂。

  《空山鸟语》这首二胡曲没有完整地聆听,虽然分段听的比较深入,但没有整体感知。可以加上森林的动画图片,以它为背景音乐,加深学生的感知。

  所以凡事必有分有总,可以先分再总,也可以先总再分,但是二者缺一不可,以后还应该更加注意这个问题。

  总结:问题还是存在,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有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思考无处不在。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32552字。

:1、课文《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第3、4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1、语文《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看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

唐耘熳(前排右一)正在做手术 四川省人民医院供图

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唐耘熳仍然坚持做完8台手术才回老家,她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却为8名尿道下裂的患儿解除了病痛……有人说她是“冷漠”的人,但正是这份“冷漠”,换来了病人的康复和笑脸。

近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唐耘熳的故事成为微博和朋友圈的热点,她在手术前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仍然强忍悲痛、含泪坚守岗位,在保质保量地完成8台手术后才赶回老家……

在为之感动的同时,绝大多数人也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认为在她的身上,能看到一名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无疆,“在病人面前,这一身白大褂不能说脱就脱!”这也是不少医务工作者的共识。

3月31日中午,唐耘熳刚吃完饭就换上手术服,开始准备下午的四台尿道下裂手术。就在手术即将开始时,她接到了家人打来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坏消息:身在老家的母亲意外摔倒,丧失了意识。这时唐耘熳急得流出眼泪,她赶紧教哥哥简单的急救方法,并叫他快打120。

然而,几分钟后噩耗还是传来,唐耘熳的母亲最终因伤势过重离世。这样的打击让唐耘熳难以承受,她当即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这时,同事们纷纷围上来安慰她,劝她现在先赶回去,他们可以和患者进行沟通,看手术能否延期。而这时,平复了情绪的唐耘熳立即调整状态,仍然坚持完成了当天下午的四台手术。到了晚上,同事们再次劝她直接回家,可仍然遭到了拒绝,她在微信群里表示:“母亲已经走了,回去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家里人在料理,我把明天的4台(手术)做了再走。”第二天,她做完了由她主刀的四台手术后,顾不上吃饭就直奔乐山老家。遗憾的是,她并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对于我的做法,家里人都很理解,让我完成工作再回去。虽然母亲已经走了,但病人还在等着我。”唐耘熳说。

她告诉记者,母亲一直很支持自己的工作,相信母亲在天之灵也能理解她的选择,“家人很支持、同事很给力、病人很认同。这三点都做到了,我就觉得没有遗憾。”唐耘熳说。

唐耘熳的故事流传到网上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不少网友都称赞她为“最敬业医生”。很多人不知道,唐耘熳还是一名准妈妈,由于预产期临近,考虑要生孩子,才把病人的手术尽量提前来做。这次做的八台手术,患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旦临时改变手术日期,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麻烦,考虑到这些因素,她决定强忍悲痛、坚守岗位。就在昨天,她还坚守岗位,完成了六台手术。

了解唐耘熳的人都知道,在她心中患者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据同事介绍,几年前她曾做过胆囊手术,从那以后只要下午有手术,她就尽可能少吃甚至不吃午饭,因为吃多了可能会呕吐或拉肚子,会影响手术进行,“那时候,她中午一般就只喝点汤水、果汁,以保证必要的体力。”据了解,虽然身材瘦小,但唐耘熳却是医院和科室的一面“招牌”,她曾和她的老师、中国小儿尿道下裂外科奠基人陈绍基一起,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先天性尿道下裂公益网站——“小鸡爱美丽”。平均一年下来,她要完成500多台小儿尿道下裂手术。

当然,唐耘熳的故事更是感动了不少患者,大家纷纷为她的无私奉献点赞。一位住院患者的家属告诉记者,唐医生在患者面前从来都是笑脸相迎,谁都不知道她家里有这么大的变故,直到在网上看到消息,才知道她是忍着悲痛在为大家服务,“什么叫心里装着患者?我觉得这就是典型!”本报记者 杨甦

白衣天使有你看不见的艰辛

在患者面前,白衣天使们总是完美无瑕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在这份“完美”的背后,他们也承担着许多困难和压力。然而,为了患者的康复,他们选择默默无闻地忍耐、承受,把更多的付出藏在身后。在成都,还有许多像唐耘熳这样的医生,他们为了救死扶伤、坚守岗位,克服着重重的困难,而这一切,只为换来患者的康复和笑脸。

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医师李建东

穿上病员服的前一刻还在写病历

今年2月的一天上午,川大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医师李建东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下医嘱、写病历,但患者们并不知道,就在这天下午,他即将被送上手术台,接受甲状腺癌手术。

不久前,李建东体检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科室安排他休息,准备择日手术,但他担心所在的医疗组缺乏人手,组上有十几个病人需要管理,又不忍心组上另一位怀胎5月的医生承担过于繁重的工作,于是决定坚守岗位,在自己住院期间继续管病人。

手术当天,大家都劝他赶紧放下工作,躺在病床上休息,但他却笑呵呵地说:“不急,等把病人的事情忙完了再说。”一直忙到中午12点过,他才脱去白大褂,穿上病员服躺在病床上输液等待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此时的李建东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病友,“能遇到这样负责的好医生,是我们的一大幸事!”一位患者说。

袁家天挂着尿袋坚持工作 成大附属医院供图

成大附属医院普外科医生袁家天

给病人做手术时自己挂着尿袋

今年3月22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朋友圈里流传着一张照片,一名医生正在手术台边忙着做手术,而在他的身边还挂着一个尿袋。这张照片立即在网上传开,网友们亲切地将其称为“尿袋医生”。原来,这名医生是普外科的袁家天,当时他刚刚完成尿路结石手术还不到48个小时,还流着血尿就坐到了手术台边。

3月17日,正在手术台上工作的袁家天突发急性输尿管结石,出现剧烈疼痛,他让手术室护士打了一针强效止痛针后,才坚持把手术做完。后来,在妻子的劝导下,他在泌尿外科做了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手术。就在手术前,他还在询问第二天的手术安排,并且不顾劝说,坚持要亲自主刀,“好多都是老病人,我也答应人家亲自主刀,而且患者病情危急,不能耽误!”

3月22日这天,手术后刚过24小时的袁家天在确认过身体麻醉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退,达到工作状态后,拔下了镇痛泵,亲自上手术台主刀。“对于医生来说,对患者的承诺是最重要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袁家天说。

“可乐医生” 四川省人民医院供图

省人民医院“可乐医生”

手术台边一站就是12小时

近日,一张手术室里的照片在网上走红,图中几名医生正在无影灯下埋头做手术,而身后一位巡回护士则拿着一瓶可乐,通过导管喂给医生。而此刻,这位医生依然坚持奋战,忙得连扭头的功夫都没有。这张照片在网上走红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大家都认为医生非常敬业,充分体现了认真严谨的态度。

记者通过四川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这张照片拍摄于3月17日,当时省人民医院住院部手术室二手术室间正在进行一台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象鼻支架置入+冠脉搭桥术。这次手术持续了12个小时,从上午9点过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过结束。照片拍摄于下午5点,当时巡回护士正在通过无菌引流管,给一直未进午餐的一助医生喂可乐解渴。据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很常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手术医生不仅需要高精尖的专业技能、高强度的工作,还需要强壮的体魄!正是这些在封闭的手术间里全力以赴的医护团队,换来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男人感动的事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