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成熟课改区的五下数学复习试卷试卷分析,我们在复习中应该注意...

◇本站云标签
◇热点推荐启示复习参考2008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0.50
&&¥2.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启示复习参考2008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
启​示​复​习​参​考08​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考数学:非课改实验区卷数学试卷分析
>>写作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考数学:非课改实验区卷数学试卷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安溪凤城中学高级教师王启团&&&&&&& 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今年数学科中考难度与去年相同,与市教科所颁布中考的要求基本相符合,没有出偏题、怪题。数学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占大部分,约有120分左右。注意学生的差异性,特别是关注差生,今年设有一个10分的附加题,如果考生得分不到90分,附加题得分可再加上去。注重人性化,对学生审题容易忽视的字词带有黑点提示,提醒考生注意,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注意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后面两题(每题各13分)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试题适当结合课改理念来考察学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整体上看,数学不难,低分考生不会太多,但满分考生不会太多,有些知识点学生容易失误,如最后一题为动态型试题压轴把关,考生得满分不容易。(记者张文)
&&&&&& 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次中考英语作文是一篇发言稿,向来校的美国学生代表团介绍本校的两种学习方式: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08年合肥市(课改区)中考英语试卷分析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安徽省 2006 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分析(黟县考区)一、命题依据及试题体现的基本理念 今年,我县首批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初中学生参加了安徽省 2006 年课改实验区初 中毕业学业考试, 本次学业考试作为义务教育新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力求体现有利于引导 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的价值取向, 试题的主要命题依据是各学科课程
标准和 《2006 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年级初 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 ,考试内容注意渗透了下列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 命题,而不是依据某一版本的教材,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试题反映了课程 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切合我省初中教学实际,没有繁、偏、怪题。 2、强调能力立意,克服了试题的“能力技能化”的倾向,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 考查能力上。 3、强调应用性,试题的选材和编制注意了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加强理论和实际 相结合,考查实践能力,努力改变教学中的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状况和理论脱离实际 的应试教育倾向。 4、增强了探究性,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 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试题较为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 展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5、注重综合性,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 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 意加强对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6、坚持教育性,试题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 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现代意识。试卷的结构与形式上有所创新,体现了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7、体现了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 世界的命运。 二、考试成绩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全县实际参加考试学生数为 946 人(不包括春招入职中学生,下同) ,各 学科实际平均分为:语文 90.50 分(满分分值为 150 分) 、数学 82.29 分(满分 150 分) 、 英语 67.2 分(满分 120 分) 、政治 51.77 分(满分 80 分) 、历史 44.82 分(满分 70 分) 、 物理 53.56 分(满分 90 分) 、化学 36.94 分(满分 60 分) ,折合百分数各科平均分为语 文 60.33、数学 54.86、英语 56、政治 64.71、历史 64.03、物理 59.51、化学 61.56, 全县考生总分平均分为 427.07 分,占满分 59.32%。 下面是今年我市课改实验区在高中招生时划定的各科等级最低线分数 (各区县均以 本区县实考人数 A 等约占 15%、B 等约占 20%、C 等约占 30%比例划分)和我县各校各学 科 A 等及 B 等以上所占的比例:A等 祁门 歙县 徽州区 黟县 B等 祁门 歙县 徽州区 黟县 C等 祁门 歙县 徽州区 黟县语文 104 108 109 107 语文 97 101 100 100 语文 85 91 84 87数学 113 120 118 116 数学 97 107 101 103 数学 67 78 59 73英语 102 106 108 103 英语 85 93 96 86 英语 51 54 47 49政史 118 124 122 120 政史 108 116 110 110 政史 88 98 87 92理化 123 134 128 127 理化 103 119 103 111 理化 69 82 59 78学科黟中二中宏村渔亭龙江西武柯村美溪 5.00宏潭 5.88全县% 14.30语文 A 32.16 12.09 4.65 数学 A 25.55 13.02 6.98 英语 A 27.75 16.28 6.98 政史 A 29.52 14.42 9.30 物化 A 26.87 13.95 8.1410.13 9.7110.81 4.1712.66 14.56 9.46 13.92 10.68 2.70 7.59 13.59 6.7613.89 2.50 13.89 5.0011.76 14.72 13.73 15.34 15.55 15.8712.50 10.00 9.80 11.11 7.50 9.8027.85 10.68 6.76语文 B 58.15 34.88 12.79 29.11 23.30 24.32 30.56 25.00 23.53 34.13 数学 B 51.98 31.16 18.60 46.84 29.13 22.97 31.94 25.00 31.37 34.86 英语 B 51.98 32.09 20.93 45.57 22.33 18.92 27.78 20.00 62.75 35.28 政史 B 50.22 36.28 16.28 37.97 27.18 17.57 38.89 32.50 29.41 34.76 物化 B 49.34 31.63 23.26 53.16 33.01 22.97 34.72 25.00 41.18 36.43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县与其他区县相比,在不考虑参考率的情况下,各学科 A 等线 底于歙县和徽州区,尤其英语与徽州区相比、理化与歙县相比差距较大,B 等线略好一 些,但部分学科与其他区县比差距也是不小的。 本县各校与校间、校内各学科之间也很不平衡(在不考虑参考率的前提下) ,总体 来看黟中各学科 A、B 等比例均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二中的 A、B 等比例基本与全县 平均水平持平,渔亭的 B 等比例略高于全县平均数,柯村的 A、B 等比例、宏潭的 B 等 比例接近于全县平均数,其他一般都低于全县平均数,值得一提的是,除黟中外,渔亭 的理化、宏潭的英语成绩较为突出。 三、各学科试卷分析 语文学科试卷分析 2006 年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域迅速扩大 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同时,也是我省逐步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新的 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一年, 今年的中考继续 2005 年全省 33 个课改实验区的考试模 式,将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合二为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 2006 年省中考语文 命题工作, 成为一个需要探索与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此,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 经过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我 省是农业大省,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 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相对滞后。据此,2006 年中考语文命题的基本思路:在依标据本 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加大中考语文改革的力度,突出考 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 在试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及考试方式上尽量做到面向全体,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应届初 中毕业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允许学生在考场内使用《新华字典》 。 语文学科评价标准与依据 1、学科评价标准的内容:语文学科评价标准是: (1)依据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我省 2006 届初中毕业生所用的人教版语 》 文教科书是以该《课标》编写的;(2)国家关于语文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指导 ) 意见; (3)安徽省教育厅 2005 年制定的《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5 年初中 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有关理念和内容。 围绕上述评价标准, 2006 年中考语文试卷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学业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适应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 用所学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 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程度。考查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所达 到的程度,以突出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 2、语文学业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尽量做倒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和时 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 》推荐的 50 篇优秀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 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综合运用”考查范围;侧重考查学生在 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语文学业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综合 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试卷内容分析 1、考试内容及试题设计 安徽省 2006 年中考语文内容包括语文积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语文综 合运用、 写作、 卷面书写等六个版块。 其中语文积累约占 13.4%, 现代文阅读约占 36.7%, 文言文阅读约占 10%,作文约占 36.7%,语文综合运用占 10%,卷面书写约占 3.4%。考 试形式采用的是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全卷满分 150 分。试卷又分为“试题 卷”和“答题卷” ,并在“答题卷”上答题。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文言文阅 读材料考查“孔子语录”选自课内外各 2 则,符合《课标》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 篇目的建议”的要求。对下表所要说明的的是: “考试要求层次”共分为四个层次,分 别是:A(识记) 、B(理解) 、C(分析综合) 、D(表达应用) 、E、 (欣赏评价) 。识记, 指记住学过的与形成语文能力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理解,指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综合 语言材料,并获得认识,作出判断。分析综合,从整体的角度,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 言材料。表达应用,指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欣赏评价,指感受、 品味和评说语言材料价值的认识能力。试题具体设计见下表:题 号 1题型知识点单元考试要求层 分值 次样本得分 率(附)古诗文名句补 写识记课内A672%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联想默写 积累运用 填空 简答 简答 简答 简答 简答 概括 简答 简答准确默写 词语应用 文意理解 文意理解 重要词语理解 重要语句理解 文意理解 文意理解 提取信息 重要语句理解课内外 课内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B D C C C B C C B C C4 10 4 4 4 6 4 3 4 4 371% 72% 68% 32% 40% 30% 67% 47% 53% 33% 40%提取信息、概括 课外 文意13体验联系实际理解课内外E441% 14 15 16 17 18 19 20 21解释重点词 翻译 理解运用 欣赏评价古诗文名篇 古诗文名篇 古诗文句子理解 文言文内容课内外 课内外 课内外 课内外 课内外 课内外 课内外 课内外B B C E D D D D3 4 4 4 2 5 4 469% 69.3% 77.5% 49.7% 67.1% 69.1% 53.6% 76.8%(1) 名人名言 语文综合运用 (2)材料理解 (3)交流应对 (4)解决实际 问题 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运用23 24作文 卷面书写材料型话题作文课外D55 5分69.5% 61.1%从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省 2006 年的语文试题既注重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又 突出了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权重约占全卷 80%。从上表中还 可以看出, 考试水平的分布是: 识记约占 17%, 理解与应用约占 80%。 这也说明我省 2006 年的语文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与教育部对中考改革所提出的要求 是一致的。 2、试卷特点 2001 年以来,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遵循“稳中求变”的务实原则,积极探索中考 改革的有效途径,逐年加大语文命题改革的力度。与 2004 年、2005 年语文试卷相比, 2006 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保持中考命题的连续 性和相对稳定性,2006 年中考语文卷的结构形式与 2005 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语文试卷 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内容上又作了积极的创新,难度提高。总的特点是:遵循课改精神, 贯彻《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语文和文化积累,重视感知体验和综合运用能力,顺利实 现由《语文大纲》向《语文课标》的过渡。试题更加灵活新颖,富有开放性。具体的说, 我省 2006 年中考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 (1)依据《新课标》 “三维”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 也是目前中学语文教育正在 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省 2006 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把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 素养作为全卷的主旨,从而实现促进课程改革、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的。 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包括语言和文化的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语言文字的应 用能力、知识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语文学习不能用 阉割语文学科应有的灵活性和生气的方法,把知识与能力生硬的拆卸开来。因此, 《语 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 目标。依据“三维”课程理念,2004 年中考试题在对知识与能力的测试中融入了对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以尽可能的全面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情况和 达到的程度。 以现代文阅读为例,从选文上看,两篇选文在讲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前提 下,更着力追求体现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阅读[一]《晨》是刘白羽的一篇表现大自然 与人生思考之美的文章。那激励上进的经历及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力量,无疑会激 发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对人世间爱的深切认识,进而对现实社会里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 表现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产生相关的人生体验和思考。阅读[二]《习惯成自然》是叶 圣陶一篇说理散文, 其文化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在别具一格的表达中品味出思想内涵和文 化底蕴,并从中得到有意的启示,开阔胸襟,提升品位,注重修养。从阅读题的设置看, 在考查对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 第 13 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这既是对文本理解能力的测试,也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再看文言文阅读,所设的 4 道题目,在考查文言字、词、句的释义、诵读、翻译和 理解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本,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体现出 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文言文阅读题目还 暗含了《新华字典》的灵活运用,多多少少有些遗憾,从学生的答题看, 《新华字典》 的“灵活”运用并不乐观。 同样,2006 年的作文题 ,除了在形式上一改多年的明确“话题作文”改为材料型 话题作文之外,内容上引导学生联系所拥有的生活体验,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 生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和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2)把握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考查语文积累、整体感知和理解运用 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只有正确把握语 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才能有效的检测出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 2006 年中考语文卷正是 从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将考查的重点放在语文积累、整体感知和理解运用这几个层面 上。 语文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今年试卷的第一大部分 20 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情况。与 2005 年非课改实验区试卷相比,2006 年在考查 积累方面增大了题量和权重。增加了 8 道“古诗文默写”题,以检测学生知识储备的完 整程度。另外,我省 2006 年中考语文卷仍设卷面书写分(5 分) ,这也与语文积累密切 相关,因为书写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方能形成。 整体感知是《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的一种语文能力,这也是初中生比较薄弱有待提 高的一种必备能力。为此,2006 年中考卷的 5 题、6 题、7 题 ,侧重考查了这方面的能 力,如第 12 题: “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这道题只有 对全篇内容获得整体的感知,才能提取正确的答案。 理解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高层次, 是语文能力最有效的体现。 2006 年中考语文卷第 8、 13、19、20、21 题以及作文题,皆侧重考查了学生理解运用的能力,尤其是第 19 题, 要求学生比较概括,可以有效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3)体现“以人为本”思想,试题更加新颖灵活,富有开放性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它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创新性的鼓励和对个 性的尊重等方面。基于这种认识,我省 2006 年中考语文命题更加新颖灵活,富有开放 性,以实现面向全体、促进发展的评价目标。这一点集中体现在阅读的设题上,进一步 增大了开放性试题的题量,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大胆“探究”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现代文阅读的第 8 题和第 13 题,尤其是第 13 题,提供的“参考答案”是多角度的, 有利于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体现“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课 程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文言文阅读,一改过去的老面孔,题目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给人面 目一新之感。 例如第 16 题、 17 题, 第 既有效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实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又形式新颖,耐人寻味。 三、考生答题情况、典型试题分析及思考: 从 32 个考场 960 份试卷中抽取样本 70 份分析, 总体情况是: 总分相对较高的考生, 应该说都是基础扎实的学生,22 题的得分情况综合较好,包括 5 分的卷面分;总分较低 的考生,各题得分都相对较低。从样本看,卷面分得分率很低,满分 5 分只有一人。各 题平均得分率如上表所注。得分率达最高的为 77.5%,最低的为第 7 题,为 30%,从中 可以看出“阅读理解”始终是影响语文成绩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平时教学中“事半功 倍”的苦恼之处,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夯实基础,各个击破”不失是可以参考的策略。 写作得分率为 69.5%, 由于今年实验区是 “两考合一” 这个成绩应该说对升学要求而言, , 还是偏低,应该引起重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卷面分 5 分,得分率仅 61.1%,书写问题 看来“落实九年一贯的《新课标》 ”的写字要求显得非常迫切了。 典型试题分析如下: (1)基础知识及运用:语文积累及运用共 3 小题,分别考查学 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对词语的理解运用。这部分的总赋分为 10 分,从考查结果看 得分率并不高,反映出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重视还不够。这一部分失分比较 多的试题为第 3 题, 应该说这两题在设置上是有创意的, 它改变了以往将错别字以词 (短 语)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做法,而是将错别字放在句子里进行辨别,既贴近实际生活的情 境,又增添了辨别的难度。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是平时缺乏这种实用性(在句子中) 的辨字训练。 (2)现代文阅读 :这一部分有两篇阅读文章,每篇设计 5 个小题,共为 40 分,占全卷约 27%,从 10 道题的整体看,考题灵活性较强,既有考查学生对语篇意 义的整体把握,也有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揣摩,还有开放性的试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自己的见解,如上文提到并分析的第 8 题、第 13 题。但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学生的 阅读答题得分率比较低,这一方面反映出试题难度比去年略有升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 学生阅读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得分率较低的分别是第 5 题——第 13 题,第 19 题——21 题。这说明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主要原因是 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文意。 (3)古诗文默写:这一部分设有 8 题,第 2、3 题是近几年一直保留的题型,分别 从记忆与联想的角度、理解的角度默写古诗文名句。学生得分率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 机械记忆强于理解记忆。 尽管出现错别字的数量较往年有所下降, 但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4)文言文阅读: 分别考查释义、翻译和理解分析。2006 年的文言阅读题的设置 应该说有创意,一改往年陈旧的老面孔,尤其是第 16 题、第 17 题,要求联系相关的背 景资料理解思想内容,出题新颖,体现出过程和方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但从抽 样调查来看,2006 年文言考查的结果不尽人意,学生得分率普遍较低。尤其是第 15、 16、17 题失分率超过 55%。变化了考试形式,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由此也反映出目前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探讨改进的办法。 (5)写作:2006 年的中考作文是一篇材料型话题作文,和前几年话题作文相比,写 作要求的刚性限制增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虚构的现象。写作部分得分值为 55 分, 约占全卷总分的 37%,得分率约在作文总分值的 70%以内,学生考场作文不乏有以下特 点:①创新意识在增强;②写作内容趋向广泛;③语言有一定文彩。其中:也出现了一 些有新意、有见解、感情真挚,表达生动的习作。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表达水平有 所提高。但作文写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这类题型可以避免“套 写”、“搬写”等现象发生,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真情实感。但是从 阅卷实际看,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 1、不会审题,学生关注生活不够,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学生写家庭和自己对问题 肤浅而又比较雷同看法的文章多,学生选材出现的问题实质是关注生活不够,生活面狭 窄,不能体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不善于积累,不善于观察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 练达即文章。 2、学校间作文质量差异较大。 阅卷明显可见不同学校作文质量的差异,造成这种 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域(城乡)差异,有中小学教师教学差异,有辅导作文力 度的差异等。缩小差距,提高整体水平是当务之急。此外写作技巧的辅导:审题立意、 选材谋篇、详略处理、语言运用、“凤头、豹尾、猪腹”等的考前指导,这说明今后教 学中仍须注意加强审题、立意和表达方面的指导。 3、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学生作文形式化现象,语言表达不规范。个别考场的学生 作文形式化严重,从选材到结构、语言表达有千篇一律的现象,语言平淡无奇、病句错 别字现象严重,这与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或多或少有直接的关系,也与学生精读、背诵范 文名篇的数量太少不无关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成功经 验要设法贯穿教学始终。 4、书写问题。学生书写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直接影响卷面成绩。要提请各校关注,要营造氛围改变学生书写不认真的习惯。中考有 3%的卷面分,应当重视。分析可以作为参照物,以发现不足,在目前尚未从整体上改变 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课业重复劳动、效率不高,几经努力仍未能有效扭转的前提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上说依然步履艰难、任重道远。各个教学个体,要针对本次检 测暴露出的自身(本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抓主要矛盾,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执笔人 方泽荣)数学试卷分析 06 年学业考试题整卷知识点覆盖均匀, 重点突出, 无偏题、 怪题和难题, 难度适中, 部分题目有新意,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使得试卷在平时的基础上又具有 一定的区分度,基本达到学业考试既是学生毕业又是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目的。 一、试卷总体情况 1、试卷基本情况 今年我省课改实验区毕业学业考试数学试题结构大体和去年相同,共八大题 23 小 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题分选择题(10 小题,40 分) 、填空题(4 小 题,20 分) 、解答题(9 小题,90 分)三种题型,其中客观题占 40%,主观题占 60%。从 分析中发现, 今年我省课改实验区毕业学业考试数学试题结构与 《2006 年安徽省课改实 验区九年级学业考试纲要》要求基本相符,但试题难度较《考试纲要》明显提高,能力 立意有所提升。 纵观今年学业考试的数学试卷,我们认为,试题总体情况较好,试题以《九年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为依据,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试题对“知识与技 能”﹑“数学活动与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与态度”均有所体现,让学生在一 个个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去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逐步优化自己的 数学思维。 2、我县考生成绩分布统计(样本容量为 60 份) 其中: 样本最高分 124 分, 最低分 20 分, 平均分 81.02, 及格率 50.06%, 优良率 8.98% 。 3、我县考生各题得分率情况统计表 (样本容量为 60 份) 题号 得分 率 题号 得分 率 56.25% 25.00% 58.75% 34.38% 65.00% 9.38% 86.33% 72.66% 90.63% 96.88% 93.75% 96.88% 84.38% 68.75% 75.00% 84.3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题号 得分 率1718192021222341.02% 32.81% 34.69% 30.63% 52.60% 46.09% 20.76%二、试卷主要特点 1、试题取材生活化,根据学生认知结构,贴近新教材,取材于社会焦点和热点问 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如第 2 题(我省教育发展统 计问题) 、第 4 题(过期药品处理问题) 、第 14 题 (水果合理定价问题) 、第 18 题(房 屋装修设计问题) 、第 19 题(田忌赛马问题) 、第 22 题(公交公司运营成本问题)等, 这些都是近几年来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新动向问题。 2、开放性试题题量与去年基本相当,注重考查评价的多样化,多方面﹑多角度地 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如第 12 题(写一次函数解析式问题) 、第 14 题(水 果合理定价问题) 、第 20 题(探寻算式规律问题) 、第 22 题(公交公司运营成本问题) 、 第 23 题(半等角点问题)等,这些问题以不同的形式给出,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各方 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通过“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学生 能力立意的考查”为命题原则设计试题,进一步淡化解题技巧与技能的人为化倾向,强 调“通性通法” 。如第 6 题(分式方程的求解问题) 、第 11 题(因式分解问题) 、第 15、 16 题(实数混合运算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等。 4、重视问题情景的设计,强调“数学实验”的考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进入到一 种“在‘做’数学而不是在‘考’数学”的意境当中,在“做”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数 学的其乐无穷,消除考试的紧张情绪。如第 4 题(过期药品处理问题) 、第 10 题(蝶恋 花问题) 、第 14 题 (水果合理定价问题) 、第 18 题(房屋装修设计问题) 、第 19 题(田 忌赛马问题) 、第 22 题(公交公司运营成本问题) 、第 20 题(探寻算式规律问题)等, 这些题目都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强调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体现出数学 的文化价值,具有很好的美育功能。 5、试题平稳,稳中求新,稳中求变,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第 13 题(求正 方形边长问题)与今年我省高考数学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很是相似,第 22 题(公交公司 运营成本问题)采用“价格听政会”的陈述形式,用“符号语言”表述结果,题目新颖, 体现课改意识。 6、突出数学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重点考查。如函数与方程、相似与全等、数与 式等仍占有较大比例,是构成试卷的主体。 三、学生答题典型案例分析 第 10 题:本题是图形的变换问题,得分率较低,部分学生片面的认为图中的五角 星形的内角和一定是 180°,从而错选(A)答案,其实若认真看懂图(1)和图(2) , 再深挖题目的内涵,就知该图并不是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形,这就说明很多学生的图形观 察能力以及知识关联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 12﹑14 题:这两题在填空题中得分率最低,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导致出错,这 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当然 14 题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统计的基本 思想和方法领悟得还不够。 第 15、16 题:本题是初中数学中的“双基”内容,学生错误相对较少,失分原因 主要集中在基本方法掌握不牢、运算能力不过关以及运算结果表达不规范等方面。从错 误原因看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要重视 揭示知识、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学 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第 17 题:本题考查圆锥的“三视图”问题,学生错误主要是解题不规范,不能由 “三视图”转化到立体图,因而在求表面积时发生错误,也有学生不能正确求出圆锥的 母线长以及在根号化简时发生错误,这就反映出学生的识图与空间想象能力还有所欠 缺。 第 18 题:本题为图形相似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题,反应最多的问题是过程不够严 谨,如(1)小题中无任何理由地直接得到比例式或者三角形相似, (2)小题中有些学生不 用不等式求解,而直接由算式“320÷20=16,280÷20=14”得出 n=15,而没有说明 14 与 16 为什么不行? 第 19 题:本题是根据古代传说中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设计而成的,题目新颖,贴近 生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此题第(2)小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些学生不 会准确地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来表示各基本事件。 第 20 题:这是一道规律猜想题,学生得分率相对较低,结论猜想得分较易,但结论的 证明普遍问题是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思维逻辑混乱。 第 21 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掌握情况,试题相对较易, 其主要错误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确定出函数图像的关键点, 所画图像不够光滑以及点 的坐标表示不够精确等。 第 22 题:主要考查数学建模与函数图像的实际意义,试题材料陈述新颖,图文并 茂,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新题,但不少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图 像语言理解能力不强,画图时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函数的实际意义。 第 23 题:本题属概念型理解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即时学习、即时应用的能力,综 合性强、难度大。从阅卷结果看,主要问题是画图时无作图痕迹,证明时没证多点共线 等。 四、教学思考与建议 1、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行为习惯、解题的严谨性、审题的细 心﹑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2、对待几何问题时,教学中应避免“重思想轻过程”的行为,应适度加强对学生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但是不能超出《标准》的要求。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天下事,关注当前 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增加自己实际生活的体验。 4、 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图表和数据信息的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一点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5、踏实做好“双基”内容的教学,对支撑学科框架的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应毫不 含糊,来不得半点马虎。 6、加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字、 图形、符号”等“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7、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最近几年中考数学开放性试题明显增加, 开放面也在增宽,多学科知识在不断渗透,这一方面给学生解题发挥提供了较大的自由 空间,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文化的培养,要结合实际不间断 地向学生灌输数学史的教育, 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便于其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8﹑要切实加强开展活动课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要敢于表 达自己有创意的观点, 努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真正做到 “在 做中学”和“学中做” 。 总之, 这份试卷是一份较成功的试卷, 它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重视数学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的考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达到了选拔与甄别的目的。 (执笔人:刘继生) 英语试卷分析 2006 年黟县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英语抽样试卷分析,从 34 袋 946 份试卷中抽取 1 号、10 号(缺考不算)各两份,共 50 份试卷进行分析。 试卷命题情况分析: 2006 年安徽省课改区英语试卷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听力。 (20 分)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完型填空和补全对话。 (40 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40 分)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20 分) 表1 考查的具体内容与分值分布情况统计表 知识点与内容 听对话,选图片。 听对话,选答案。 题量(题号) 5题 5题 分值 5 5主要内容 听力部分 (20 分) 听短文,选答案。 听短文,填信息。5题 5题 3 题(21/22/27) 3 题(23/31/33) 1 题(24) 1 题(25) 1 题(26) 1 题(28) 4 题(29/32/34/35) 1 题(30) 4 题(36/3847/50)5 5 3 3 1 1 1 1 4 1 4语 言 知 识 运 用考查副词 情景交际 情态动词 单 项 选 择 不定代词 (15 分) 介词短语 考查形容词 考查动词及动词短语 考查名词 完 型 填 空 考查名词或名词复数 (20 分 A 考查动词原形或 过去式 篇与 B 篇) 或动词短语 考查连词 考查形容词 考查代词 考查副词6题 (39/41/43/45/49/55) 6 3 题(44/51/54) 3 题(42/52/53) 2 题(37/48) 2 题(40/46) 5 题(56-60) 5 3 3 2 2补全对话(5 分)晚餐后的一段对话 A:父亲通过一个事例教育儿子,那就是:不考虑小事情的 5 题(61-65) 人也难做大事情。 阅读理解(40 分) B 篇:一名外国空姐工作情况 的介绍。 C 篇:一家电影院的海报介绍 即将上映的新电影。 D 篇:介绍一种能吃动物肉的 植物——捕蝇草。 书面表达 (20 分) 写一封回信,表述自己如何度 周末,是否满意自己的周末生 1 题 活,又希望如何度过? 5 题(66-70)10105 题(71-75)105 题(76-80)1020通观这套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合理,题型稳定。 此套试卷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终结性评价的考查目标, 贯彻了《英语课程 标准》的精神,进一步强调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和工具性,着重考查了考生听、说、读、 写四项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试卷结构与去年 课改区试卷相同,结构合理,题型也相同,分值均为 120 分。 (二)、注重基础,内容适量。 此套试卷较好的贯彻了新课改下的《命题指导》,遵照教育测试和语言测试的基本 原理,突出考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试卷的篇幅为 8 页,大题分为四部分,书面表达除 外,小题为 80 小题。据考生反映,考试时一般都能提前半小时完成答卷。 (三)、以人为本,健康向上。 此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试题具有亲和力和活泼性。如试题前的温馨提示、录 音前的轻音乐、例题和清晰的听力说明,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人文关怀,对构建和 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全卷中大量图片的呈现,既降 低了难度,也让整卷呈现出活泼感。单项选择部分强调语言的情境性,避免了单纯的语 法知识的考查。情境的设置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四) 、总体难易适中,个别问题突出。 从下表可看出,听力部分与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的难度系数均在 0.65 以上,过于容易; 而书面表达部分的难度系数却在 0.3 左右,偏低.从区分度来看,阅读理解部分题目过于 简单,区分度过底;其他尚可.但是听力中的最后小题听短文,填信息,能做正确的人仅 占抽样人数的 31.7%,尤其是第 20 小题,对的人比率仅有 8%.书面表达平均分仅有 6.4 分, 占总分的 32.5%,及格率仅有 31.2%,优良率为零. 表2 抽样试卷基本情况量化分析表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全卷总满 分20404020120平均分13.2523.1326.166.469.08最高分20384015113最低分3 0.662 0.58 适 中 0.12 0.65 偏 易 0.080 0.32 偏 难 0.416 0.5 适 中 0.2难 度偏 易 0.2 区分度适 中偏 低太 低适 中适 中二、答卷情况分析。 本次抽取了近 50 份卷子,按分数段分布如下: 24 分 24 分数段 以下 ~36 分 人 数 3 6 36 ~48 分 4 48 ~60 分 4 60 ~72 分 8 72 ~84 分 7 84 ~96 分 4 96 ~108 分 11 108 ~114 分 1比 率6%13%8%8%17%15%8%23%2%本次抽查人数及格以上的占 48%,优良率也只占 26%,而总分在 50 分(均以 100 分 计算)以下占 35%。答卷情况不是很理想。 第一部分,听力。 听力满分 20 分,平均分 13.25,占此题的 69.7%,总体情况相当好,说明老师平时比 较重视听力的训练,学生也逐渐适应了不同语速的听力材料,只是第 7、第 8 小题错的比 率均占 35%以上,主要是学生对材料中出现的几个时间、地点没有理顺,大多都选了第 一次出现的时间与地点。 尤其是听听力填信息一题, 能做正确的人仅占抽样人数的 31.7%, 尤其是第 20 小题,对的人比率仅有 8%.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单项选择满分 15 分, 平均分 10.06, 占此题的 67%,说明学生对课本中的语言点、 语法要点掌握情况比较好,错的比率在 50%以上的是第 22、 26、 小题,题中已经明确地 29 说明 Nancy spoke in such a low (低的)voice that ____ students in our class could hear her. Low 一词限定了只能选 few(少数) ;而 26 小题的标志 No Traffic Lights Ahead 只可能出现在 roads 之类的交通路线上; 29 小题的选项都与 look 有关,它们的汉语意思 分别是:look over(检查),look after(照看), look for(寻找), look out(小心或朝外 看)单从前半句难以选择,看了后半句 he couldn’t find out what was wrong with it, (他查不出婴儿怎么啦)就只能选 A. 完型填空满分 20 分,分 A、B 两篇,平均分 10.83,占此题的 54 .1%。完型填空 是语言测试中难度较大的试题,此次共考了六大类词,动词或动词词组有 6 题,名词或 名词复数共考了 4 题,其它连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共有 10 题,区分度为 0.10, 适中。错的比率超过 54%以上的为第 40、43、48、49、54、60 小题,尤其是第 48 题, 错的比率占 75%.?These first “dogs” were not like____ we have now. “be like” 意思是 “像?” ,选择的词必须能做连词,又能做后半句动词 have 的宾语,因此只能选 B. 补全对话满分 5 分, 平均分 3.25, 占此题的 65%。由于仍采用 7 选 5 的方式,学生比较 熟悉,答题情况较好,只有第 60 题错的比率占 54%,错在没有整体理解对话。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满分 40 分,平均分 26 .16,占此题的 65.4%,偏易,区分度 0.08,较低。错 的比率占 50%以上的仅有两题(69/79) ,第 69 题文中有明显答案,学生不够仔细,第 79 题尽管超出课标词汇范围,但 C/D 答案明显不能选,不符合题意,而 press 在九年级 教材 Unit4 的阅读文中“What would you do if?..” “accidents”中意思是“挤, 压”,以此说明课外阅读很重要。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满分 20 分,平均分 6.4 分,占此题的 32%,最高分 15 分,最低零分(8 个零分) ,及格率 16.7%,优良率为零。写作内容是写一封回信,表述如何度周末,是否 满意自己的周末生活, 希望如何度过?此种题型平时应该接触不少, 课本中也经常出现, 但从抽查情况来看,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有些学生平时疏于练习,脑中没有 书信的框架,背诵不了常用的句式,一旦闭卷写作,不知从何下手,以至在样卷中要么 抄一段阅读理解题中的篇章,要么“胡言乱语” ,这样的话不可能有好的分数;其次是 稍有基础的考生写长句、难句,结果适得其反,造成错误更多,得分也上不去;最后是 书写问题, 有的考生的作文书写非常潦草, 错别字较多; 有的学生作文读起来非常费劲, 增加了阅卷教师的“审美”疲劳,自然跟高分无缘。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 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要以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语言的学习不 仅在书本中,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有 准确而全面的认知。要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目标,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尽可能做到演练 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2、重视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英语阅读在整份试卷中占的比重较大,即 33.3%。教师最好从起始年级起逐渐培养 学生阅读英语小短文的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 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参与阅读的全过程。 还应该鼓励学生经常进行课 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积极地理解、分析、综合、推断的习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 的能力。要经常进行英语范文的朗读、背诵、默写训练,增强语感,培养阅读技能。 3、加强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 书面表达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教师要让学生写出出色的英语作文,不仅要重视中 考前的训练,而且可以试着从起始年级的“三言两语”写起,逐步加大写作内容,拓宽 题材。不仅要求学生写,有可能教师之间也要写出相应的范文,与学生共同促进,教学 相长,共同提高。勤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手段之一;背范文也是有的教师常采用的方 式;有的教师还摸索出批阅作文的多种方法,如生生互批、优秀生帮批、小组互批,师 生互评等,无论什么方式方法,只要有效,就切实可行。现在有的课改区不仅有笔试考 试, 另外还增加了口语考试, 这就意味着将来的教学任务会有所改变, 我们将拭目以待。 (执笔人:方袆) 思想政治试卷分析 一、命题依据 安徽省 2006 年初中思想政治学业考试命题工作是以教育部 2001 年印发的 《九年义 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 2006 年 全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教秘基 {2006}11 号}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为指导,以我省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际,以及我省 2006 年课改实验年级初中毕业思想政治学业考试 纲要的意见为具体命题依据。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 依据, 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命题要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 基础性、 发展性, 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 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初中毕业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考查的内容应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 加强试 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 体问题的能力,并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 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应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 习惯。 强调试题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使考试 评价真正成为考查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成为促进教学、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 的重要手段。 三、试卷设计 基本情况 为了体现课改精神,使思想政治课逐步向思想品德课过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 业负担,2006 年对考试范围作了以下调整:凡是“思想政治课标”中有的而“思想品德 课课标”中没有出现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凡是“思想品德课标”中有的而“思想政治 课课标”中没有的内容也不作考试要求,即本次考试内容是“思想政治课课标”和“思 想品德课课标”中共同的部分。 试题结构 考试内容 2006 年我省初中毕业、 升学考试政治学科的考试范围是: 初中八年级 《思想政治 (修 订本)(上下册) 》 、初中九年级《思想政治(修订本)(全一册) 》 、近一年来国内外重大 时事政治(2005 年 5 月至 2006 年 3 月底) 试题类型 试卷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占本学科分值的 30%;第二部分为非 选择题,占本学科分值的 70%,非选择题部分以栏目主题的方式呈现,重点考查学生用 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以生产、社会、科技以及学生 思想和生活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文字与图表、材料分析、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究、 活动与感悟、漫画与赏析等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 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题设问题。 四、试题特点 2006 年中考政治试题与 2005 年中考试题大体相似,试题注重从课程改革新理念、 新视角上考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知识的转换或解释、推理能力的同 时,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能力。试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试题体现了开放性、整合性、灵活性、创 新性的特点。创新仍然是今年整个试题的鲜明特点试题在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贴近社会 生活、学生生活,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如“校园 安全”问题、 “倡导绿色理念”“自主创新”问题、 、 “社会主义荣辱观”“择校”问题等. 、 这些开放性试题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初 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导向作用。但是试卷的第 14 题“透视教育 热点”这一主题栏目中设计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两个问题要求过高,不适应十 三、四岁的初中生回答,其原因一,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大;其原因二,尽管是一个社会 热点问题,但不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教育专家、国家领导所探讨的问题。学生们 回答不到点上去,如: “面对该市这位母亲的困境,你有什么期盼?”素质好的学生也 只能从表面上回答: “遏止择校风”“政府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学校设施改造” 、 、 等。对第二个问题,学生们只是讲铜陵市的做法,不能深入分析受到百姓称赞的理由。 总之 2006 年初中思想政治毕业学业考试试题坚持了科学性、基础性、思想性、时代性、 开发性和技巧性等基础原则,具有试题热点化,立意能力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既为 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特别 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为今后政治课教学起到了一 个导向的作用。 五、我县试卷抽样质量分析 2006 年初中思想政治毕业学业考试成绩总的情况较好, 试题难度不大, 题型与 2005 年度大体相同,符合课改的基本精神,有利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但评分尺度较紧, 现将我县考生考试情况抽样分析如下:全县共 946 人参加考试,共抽样 62 份,抽样试 卷平均分 52.69,及格率为 75.81%,优良率为 6.45%,全县实际平均分为 51.7,实际及 格率为 75.69%,实际优良率 7.08%,抽样试卷各数据接近实际成绩数据,样卷基本能反 映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 12 小题,满分为 24 分。该题得分较高,平均得分为 21.58 分,难度系数为 0.90,最高得分为 24 分,抽样最低得分为 10 分,错误率最高的是第 11、10、2 小题。第 2 小题纯粹是考查学生对国家时事的知悉程度,说明学生们平时对 国家时事关心不够,第 11、10 小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这说明学生对课文 的基础知识认识不清、理解不透所造成的。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五题, 满分为 56 分, 总的得分率为 55.56%, 平均分为 31.11 分,第 14 小题“透视教育热点”得分率最低,只有 16.49,满分为 9 分,最高分为 5 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了好多却得零分。 (具体原因及情况前面已分析过) 第二部分第 13 小题“感悟自主创新”满分为 9 分,最高得分 8 分,最低得分 0 分, 平均得分 6.31 分,难度系数为 0.7,此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材料没有仔 细阅读, “奇瑞”成功给我们的感受应该有许多方面,但多数考生的回答仅限于一个方 面,而导致扣分;二是在回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问题上,考生回答空洞,不具体。 第二部分第 15 小题“关注校园安全”满分为 10 分,最高得分 10 分,最低得分 0 分,平均得分 7.29 分,难度系数为 0.73 ,此题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考生基本答 对,第二个问题部分考生没有按题目要求答题, “安全隐患”讲到校园外去,如: “学生 上网”“打游戏”等,第三个问题考生的有些建议不符合实际,如“建立校园医院” 、 “加 高走廊栏杆”“加宽楼梯”等,而导致扣分。 、 (此题得分率高另一个原因是复习资料上 有此题) 第二部分第 16 小题 “倡导绿色理念” 满分为 14 分, 最高得分 分, 最低得分 分,平均得分 9 分,难度系数为 0.64,此题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给报道材料加上主旨 的标题,阅卷教师要求“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都要讲到,许多考生只讲 到其中的一个方面,故大多数考生只得到一半的分,有些则得零分,得零分的另一个原 因是语言哆嗦,意思不明确;第二个问题是“用废报纸做铅笔省不了几个钱,不值得” , 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分析,许多考生只从资源方面进行分析,而忽略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分 析,另外,这样做有利于人们树立节约意志和环境保护观念大多数考生没有回答,加上 阅卷教师是踩点给分,不是踩意给分,所以得分率不高。第三问题是表格形式,对表格 中的情形作出正确选择并上理由,这样的题型虽然很少出现,但是考生会做,只是少数 考生说“理由”说不到点上去。 第二部分第 17 题“知荣辱 树新风”满分为 14 分,最高得分 14 分,最低得分 0 分,平均得分 7.02 分,难度系数为 0.5,此题为漫画欣赏的形式出现,共三个问题。第 一个问题是给两组宣传画配上主题,部分考生对主题二回答不确切, “以服务人民为荣” 还有的没有按“八荣八耻”的内容来答,而是乱答一通,导致扣分;第二个问题是任选 其中一组,运用所学知识为其配上解说词。这个问题难度并不高,但是考生由于审题不 清,加上这样的题型平时练得不多,导致答题不完整,有的是乱抄一段资料;有的则是 解说漫画的画面内容,许多考生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运用所学知识”配解 说词,假如抓住了就会从“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和“迷信对社会的危害”或“团结 互助是公民的基本道德的要求”的方面来回答。有的考生没有看见“任选一组” ,而是 两组都“配” ,所以这小题得分率不高;第三个问题是请考生在校园内的两个场所题“温 馨提示语” ,结果有些考生没有按题目要求只写“温馨提示语” ,没有写地点;有的写了 地点,但是地点与内容不吻合,有的语句不通,错字连篇,而导致扣分。 附:2006 年中考思想政治学科抽样试卷分析表 13 1-12 题号 分值 题 24 (1) (2) (1) (2) (1) (2) (3) (1) (2) (3) (1) (2) (3) 总分 4 5 3 6 2 4 4 2 6 6 4 6 4 80 14 15 16 17抽 样 卷 21.5 均分 每题难 度系数 0.90 0.70 0.70 0.29 0.10 0.92 0.73 0.64 0.44 0.55 0.81 0.76 0.35 0.48 六、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的关系。开卷考试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 西减少了,但是基础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甚至要理解或运用的。因为开卷考试 “开”的是课本或一定的材料,而在时间、空间、规则、答案逻辑结构的组织上都还是 “闭”的。即使有一些题目,不是拘泥于课本,而是根据题意相关内容解答(即采意为 主,采点为辅) ,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熟悉,回答起来也 是很难的。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题目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最 终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专业术语体现出来。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 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一个个“目”的积累。但是,仅仅拥有一定的基础 知识又是不够的,命题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看待 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纲带动点目。 我们务必使学生明确一个章节、一个单元在教材框架中处于何种地位,也就是把单元、 章节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 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和完善一个正确的认知结构 体系。在处理教材时,既要把整体知识分解为一条条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条目,又要注 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要引导学生搞清一单元、一课、一节的内在结构,把知识 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又要引导学生自由地发现知识,并从中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 径。经过这样的剖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 有较大的发展。 2、如何正确处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实行开卷考试后,题目新、材料广、答案活, 命题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更加真实与全面地模拟现实。坚 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引进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以大量真实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而 且要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教学, 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生参与经济、 政治和文化活动的能力。此外,增强对时政材料的敏锐感,并以独特的视角发掘普通材 8 2.79 3.52 0.87 0.61 1.84 2.90 2.55 0.87 3.27 4.85 3.03 2.10 1.90 52.69 料的价值和教育意义所在,等等,都是教师应提高的能力。 要加大对学生导行力度,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关注自身的行为,锻炼学生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用怎样的思路答题,引导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 题,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4、利用课堂开展活动课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维,表达有创意的观点,培养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5、要注意与语文知识整合,经常指导学生用简明的书面语规范答题,不用口语做 题,平时教学中注重从材料中去指导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书写的规范。 (执笔人:朱嘉瑞 历史试卷分析 2006 年中考历史试卷设计得是比较成功的。 它基本符合了课改实验区历史学科教学 的实际,对课改实验区的历史学科教学能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它较好落实了对广大师 生历史学科三维目标教学质量的考查,试卷能紧抓历史学科特点,密切联系时事和学生 学习生活实际。试题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难易适中,严格遵循了中考历史考纲的 要求。试卷中充满了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经历一次次感动,绝大 多数考生在考场里不是惊慌失措,而是沐浴在历史理性思维的光芒中。 此次考卷的抽样调查,我们采取了等距离的抽样方法,在近千名考生的考卷中等距 离抽取了 65 份样卷进行数据分析。我们统计了每位考生的每题得分数值,算出各位考 生在各大题的得分率,将 65 份样卷分成两组(抽出的前 30 份样卷为一组,剩下的为另 一组,设定为两个班级,分别算出两个班的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统计出考 卷中第二、三、四、五大题的考生得分的好中差的比例。 (第二大题的得分好中差的划 分标准是:好—4 分;中—3 分;差—2 分以下〈包括2分〉/第三大题的标准:好—10 分以上〈包括10分〉 ;中—7 分到 10 分;差—7 分以下〈包括7分〉/第四大题的标准: 好—17 分以上;中—13 分到 17 分〈包括17分〉 ;差 —13 分以下〈包括13分〉/第 五大题的标准:同第三大题。 ) 本套试卷第一大题是单选题, 10 道小题每题两分。 共 考查中国古代史部分 4 题共 8 分,中国近代史部分两题 4 分,世界现代史部分 3 题 6 分。有 7 位同学得满分,有 15 位同学得分处在 10 分以下。从这组数据可看出,全县各学校学科教学思路正确,各位 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到位。 试卷第二大题是视图辨析,分值为 4 分,考查的知识涵盖面:20 世纪回顾中国社会 的巨大变迁,此题的难度系数较小,考生如果能对 20 世纪中国的百年沧桑了解一二的 话,便能迅速做答。并能在做题过程中再一次经历心灵的感动。此题得满分的有 31 位 同学,可看出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普及历史知识,在对中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方面工作做的 多扎实。 试卷第三大题是判断改错题,有两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人类文化发展基本特 孙光宏) 点的理解和看法, 由史论带出史实, 此题不难, 只要学生平时在历史课中思维活动正常, 此题便可得满分; 第二小题出题的用意在于考查中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新中国 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紧密结合了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此题出的 好, 此题遵循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我们的考生大都来自农村, 该大题考生得分情况: 得满分者有 25 人。 第四大题是史料解析题。有两道小题,一题是考查同学们对新中国的民族政策的了 解和西部开发的了解,另一题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世界迈向近代化的重要话题。 (此题 的考查方向是测试学生对人类社会迈向近代化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经济 领域、科技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有历史必然性,也有历史偶然性,其 内部又有着不可抗拒的逻辑联系。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生 吞活剥,不求甚解,断章取义,那么这道题做起来肯定不会游刃有余。此题质量很高, 我认为该题能够非常有效的检测出世界近代史板块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很值得深 入挖掘。该题考生得分情况:没有一位考生得满分。考生得分好中差的比例是:好:14 人;中:21 人;差:30 人。 第五大题为活动探究题,此题也没有一位同学得满分。此题考查方向是新中国的外 交,考查考生学习历史时收集史料的能力,对史实的比较归纳能力,对重大外交事件的 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中关于中美关系的变化中联系到当前两国致力于建立长期战略伙伴 关系的知识理解的难度系数较大,考生失分情况严重。此题考生在做题时,有一个共性 的不足:审题不严谨。在完成“新中国外交成就”知识卡片时,忽视了表格中“; ”的 存在,造成不应该的失分。 经过此次中考卷抽样调查研究,我认为全县历史学科的教育质量已有较大提升,体 现在:一、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扎实。二、各课任教师都已自觉不自觉地完成了新的教 育观念的转变,在三维教育新模式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三、中考班历史学科教学,各 校已没有了原则性重大失误,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工作还要做细,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定 不移地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学力不足学生的帮扶力度。 此次在样卷调查过程中,我明显感到阅卷工作马虎。在试卷的批阅过程中,对和错不标 示,每题得分情况记载马虎,统分错误(有一位考生实考 60 分,只给了 50 分,这为考 生的分数一直未改。 ) (执笔人 物理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2006 年中考物理试卷采用毕业升学“二考合一”形式,全卷分四大题,24 小题, 满分 90 分。今年的试题保持了平稳,大多数试题属于基础题型,出现了许多联系社会 实际,活泼新颖,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从总体来看,无偏题,怪题,难度适中, 充分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三维目标的要求, 体现出从生活走向 邱险峰) 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全新观念。 二、试题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 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等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 前提和基础,2006 年的中考试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熟悉、容易”,试卷中生活气息浓 厚,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定律等,包 括简单的计算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全 面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避 免了知识的简单再现和记忆。如:第 2 题求声音传播的距离;第 3 题求楔所受的压强及 其单位换算;第 5 题转换法的应用;第 9 题螺口灯泡与按钮开关的安装;第 12 题功的 简单计算等都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了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惯性思路,在联系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方面命题,在 联系学生身边的物理情景上取材。 试题对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考查得到了进一 步加强, 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合理,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 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 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了物理试题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如: 第 1 题工业温度计的读数方法:第 4 题分析火车站台安全线的道理;第 6 题飞船表面材 料的性质;第 7 题广告中的科学性;第 8 题自行车上的照明灯;第 19 题塑料瓶为什么 能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等等。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用心去体验、探究。这 是物理学的基本价值意向,也是新课改中的教材观、内容观的导向。 3、强化实验,增加开放试题,凸显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 试题不出教材上的原实验而是依托教材实验适当迁移,凸显科学探究思想,增加开 放试题。如:第 21 题探究 C02 浓度的高低,考察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 的能力;第 22 题考查了初中阶段最基本的物理实验和技能,电路图的画法,“两表一 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功率等,试题延伸合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案设 计、分析、评价、计算和科学的表达能力。科学探究思想不仅体现在实验试题中,在计 算题、填空题、选择题中都蕴涵着鲜明的科学探究思想。如:第 7 题广告中的科学性; 第 18 题电池正负极的辨认方案设计;第 23 题中滑轮组绳的绕法等。这种结合课本中的 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掌握和适当迁移,答案的多重性,重在引导 学生理解知识的来源,体验其形成过程的科学探究方法。 4、注意学科渗透,体现了和谐与发展。 试题考查了理化的综合,打破了学科界限。如:第 13 题原子和原子核的性质;第 21 题 C02 浓度高低的探究等。第 8 题自行车上的照明灯体现了“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 社会”这一主题;第 19 题考查物理知识的同时将物理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第 24 题, “人造太阳”体现了节约能源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的意识,注意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突出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层面目标的考查。 三、试卷分析 (一)考试成绩统计和抽样数据 2006 年我县报考考生 946 人,平均分 53.52 分,最高分 89 分。各分数段人数及比 例见下表。 分数段 90 分 89 分以上 88 分以上 87 分以上 86 分以上 85 分以上 81 分以上 80 分以上 75 分以上 72 分以上 人数 0 3 5 9 15 23 71 88 173 232 比例 0.00% 0.32% 0.53% 0.95% 1.59% 2.43% 7.51% 9.30% 18.29% 24.52% 分数段 70 分以上 65 分以上 63 分以上 54 分以上 50 分以上 40 分以上 39 分以下 30 分以下 20 分以下 10 分以下 人数 266 369 401 532 572 688 260 173 79 15 比例 28.12% 39.01% 42.39% 56.24% 60.47% 72.73% 27.48% 18.29% 8.35% 1.59%抽样分析各题得分情况见下表: 题号 得分率 1 0.....5 6 0...7109题号 得分率9 0.796910 0.367211 0.710912 0.609413 0.609414 0.656315 0.953116 0.5781题号 得分率17 0.87518 0.640619 0.921920 0.687521 0.708322 0.47523 0.609424 0.595抽样分析选择题选项情况见下表: 题 号 12 供选 答案 A 人数 1 选项率 备注 0.0185 题 号 17 供选 答案 A 人数 3 选项率 备注 0.0556 B C D A 13 B C D A 14 B C D A 15 B C D A 16 B C D8 29 16 4 9 33 8 36 16 1 1 0 52 0 2 9 7 6 320.0 正确 0.1 0.1 正确 0.7 正确 0.5 0.0 0.9630 正确 0.0 0.6 0.6 正确 20 19 18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1 46 4 34 4 13 3 50 0 2 2 5 37 8 40.9 正确 0.6 正确 0.7 0.9 正确 0.0 0.6 0.6852 正确 0.1各题中得分率在 0.50 以下的(仅有三小题)依次为:4(0.3281)、10(0.3672)、 22(0.475)。 (二)主要失分原因分析 1、第 4 小题得分率最低,其主要原因是有的考生不知道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流 速越大, 其压强越小这一关系; 有的考生不会分析压强差; 有的考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词不达意。 2、第 10 小题失分较多,不能正确画出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主要问题:一是绝 大多数考生将力的方向画错,如画成水平方向等;二是审题不仔细,画成重力的示意图; 三是把力的作用点画在手上。 3、第 22 小题失分也较多(本小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一是滑动变阻器的作 用不是很清楚(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要调到最大值处);二是写不出伏安法 测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电阻之间的不同之处;三是灯丝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对造成 I-U 图象不是直线这一情况的分析不清,由此启示我们,教学中知识的拓展是必须的。 此外,在第 3 小题中,考生对 kPa 这一单位不清楚;在第 5 小题中,考生缺乏转换思想 (即应用转换法解决问题);在第 8 小题中,考生的错误集中在第一问“发电机的工作 原理”;在第 11 小题中,有的光线画成虚线,有的补充不够完整;在第 12 小题中,选 D 这一错误答案的高达 29.63%,说明考生的估算能力较弱;在第 14 小题中,选 B 这一 错误答案的也高达 29.63%,说明考生审题不细,死记硬背,遇到具体问题就缩手无策; 在第 18 小题中,选 C 这一错误答案的达 24.07%,也说明考生审题不细,把不可以判断 ... 误认为可以判断并简单地作出选择;在第 22 小题中,考生对“其中的物理道理”叙述 不清楚或说不出物理道理;在第 23 小题中,在滑轮组的选择与滑轮组绳的绕法上失分 较多,在计算机械效率时不会(受干扰量:20N 与 300N 的影响)选择符合题意的量而造 成失分;在第 24 小题中,主要是题③失分,说明正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定量地计 算还应加强。 四、今后教学 下面转录“物理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供今后我们教学、复习时参考: 1、基于这是省级统一考试。试题编制必须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 新课程思想观念的普及,有利于引导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 负担。 2、基于学业考试的性质。试题编制必须注重考查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应关注到课程的三维目标。 A、注重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公式等的理解和使用的考查。正确地理解、 准确地表达、定量地计算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B、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显现出对过程和方 法的要求。 C、选取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挖掘其中的物理内涵,让学生体验 物理知识的价值。 D、课程标准在原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试题应予以体现。 E、关注学科渗透、人文交融、环境保护等,体现公民素养的要求。 3、基于开卷考试,试题的设计应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为载体,努力从 教材不同的知识角度提出问题,一方面鼓励教师注重“双基”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另一方面以不要加重学生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和教师不必要的教学负担。 4、试卷应对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提出基本要求。 (执笔人 化学试卷分析 试卷总体分析 2006 年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进行全面整合,重视对化学核心观点、化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 进行考查,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卷以课标规定的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汪周伟) 为载体,以能力立意。考试内容覆盖初中化学核心概念和原理、重点物质、重要化学用 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并将课标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 目标渗透在试题的背景和内涵之中, 考查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应具有的基本化学学科素 质。试题考查功能比较全面,层次和梯度比较合理,蕴涵丰富,富有启发性、探索性和 教育性。具体如下表: 题 号 1 选择题 对 生 命 活 动 有 重 要意义的有机物 2 选择题 化 学 变 化 和 物 理 变化 通过化变获得能 量的重要性 3 选择题 化学式的涵义、区 能运用微粒观、 热 爱 家 乡 的 情 BC 分有机物 4 选择题 化学实验技能:制 氧、收集 CO2、查 装置气密性、取粉 末药品。 5 选择题 常见物质的性质: C、CO、S、CO2 6 选择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 能 用 联 系 的 观 从 化 学 的 视 角 A 水、 油漆、 腌制品、 点 分 析 一 些 生 观 察 身 边 的 问 染发剂 活中与化学有 题 关的问题 7 选择题 分 子 之 间 是 有 间 能 用 微 粒 的 观 隔的 点解释某些现 象 8 选择题 碳酸钙的性质 能用变化的观 点分析化学现 象 9 选择题 硫酸铜溶液 认识科学探究 的基本过程 10 选择题 PH 与稀释酸碱溶 能 用 数 学 图 表 液、镁在空气中燃 描 述 表 达 一 些 C C C C A 元素观 感 B 题 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 感 态 度 与 人 考试 价值观 水平树立科学营养 B 观 灌输能源意识 B 烧、铁与稀盐酸反 实 验 现 象 、 结 应、气体溶解度与 论。 温度的关系 11 填空题 常见元素的符号、 处理信息能力 元素的简单分类、 水的污染及防治 珍惜资源、 爱护 B 环境、 合理使用 化学物质的观 念 12 填空题 从 组 成 上 区 分 单 处 理 信 息 能 力 质、化合物、混合 和 设 计 实 验 能 物、有机合成材料 力 (塑料) 、根据化 学式求元素化合 价、能正确书写简 单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空气组成及 对人类生活的重 要作用 13 填空题 CaCO3 和 Na2CO3、O2 信 息 的 分 析 和 和 CO、稀 HCl 和 处理能力 NaCl 通过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认 识知识之间的 联系形成合理 的认知结构 14 填空题 氧气的验证、过氧 从 事 探 究 的 能 化氢分解 力,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 15 填空题 金 属 活 动 性 的 运 实 验 探 究 中 控 “ 化 变 中 元 素 C 用(Sn 和 Cu) 、质 制 量 变 的 重 要 不变” 的辩证唯 量守恒定律、氧化 性 铁 设计实验能力 物主义观点 严谨求实, 勇于 创新和实践的 科学精神 16 计算题 中和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 关注与化学有 C 关的身边问题 BC C ABC 的简单计算 试卷抽样分析 2006 初中化学学业考试抽样统计结果如下(全县化学平均分为 36.9,我们从全县 近千份试卷中抽取 64 份平均分 38.75 分,相对接近,数据较合理。 )题 号 均 分 难 度 0.96 0.91 0.76 1.91 1.81 1.52 1.7 5 0.8 8 0.88 0.85 0.83 0.74 0.66 0.36 0.80 0.56 0.67 0.41 1.75 1.69 1.66 1.47 1.31 0.72 4.80 5.05 2.66 2.8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4.70.6从上表数据可看出,整个试卷难度适中,既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又给高一级 学校选拔合格新生提供了有效依据。全卷抽样难度为 0.65,其中最难题为第 10 题,最 容易题为第 1 题。选择题充分考虑学业考试的特点,除 9、10 两题处其它题目难度都不 大。一些试题还设置了难易梯度,例如第 12 题四小题的失分率分别为 22%、11%、55%、 94%,第 13、15 题充分体现了该试卷以知识为载体能力立意的特色,注重考查学生信息 处理、分析、归纳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第 14 题有奖励分,试卷抽样中答对率约为 8%, 让人感觉到不再是遥不可及,给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以良好的导向作用。 反思与建议 1、2006 年的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为我们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化学教学一定要 从严谨深奥的专业知识传授转变为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理解和 应用上来。转变学生读死书,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 化学现象,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科技新成果,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 关的重大社会问题,挖掘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2、在化学总复习阶段在适量增加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开放性试题、题 目有教育性的试题、密切联系实际的试题进行有计划的训练。 3、在抽样试卷分析中成绩在个位数的约有 5%(还不包括春招职高的一部分学生) 。 这点可以充分说明初三化学学习两极分化很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化学科目分值少,一 部份学生不太重视。二是有的学校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当,比如教学课时安排不够、 条件制约很少做实验等等,导致学生过早放弃化学。 4、从理化开卷考试的试题来看,题目的灵活度都较大,学生在课本和资料上能找 到有用的帮助并不多,开不开卷好象无关大局,反而给学生造成一种依赖的心理,给平 常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学生学习高中化学产生负面影响。 (执笔人: 胡 光) 黟县教研室 2006 年 8 月
安徽省2006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分析(黟县考区)——为大家提供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下数学复习试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