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 有多大返回仓有多大体积?

您的位置:>>>正文
揭秘神九女航天员:首选已婚者 大多当任务专家(图)
北京日报童曙泉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过程全解。 东方IC供图  本报酒泉6月12日电 昨天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统一组织调度,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了4小时30分钟的全系统发射演练,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全程参与了演练。  此次演练是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首次组织的综合联合演练,也是任务展开以来参试系统最多、最全、最贴近实战的一次模拟演练。当天的演练结果显示,各项程序执行准确无误。这意味着,神舟九号可以按照原计划在近日按时发射。   演练从上午10时07分开始,各系统均模拟进入了倒数4小时30分的“倒计时状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指挥大厅,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等各参试系统,全部到位并按照实际操作进行演练。指挥员口令准确、技术人员操作熟练,不同系统间配合协调一致,从航天员入舱到点火,以及飞行控制、测控通信等,各项程序进行得有条不紊,全部准确得以执行。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历时4个多小时的演练,充分检验了各系统的工作状况,“结果非常好”,达到了演练预期目标,也为正式发射铺平了道路。&神九航天员的太空多彩生活。 东方IC供图  据介绍,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共包括8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各大系统目前已经齐聚发射场,先后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和火箭、飞船功能及接口匹配检查,天地大回路话音图像传输检查等工作。航天飞行员也相继进行了飞行手册复习、身体状态保持等系列活动,并在演练前就已经接受完全面的医学检查。   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神舟九号发射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据介绍,神舟九号在轨时间为13天左右,将完成与天宫一号对接的任务,这将是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就发射而言,神九与神八的基本状态十分类似。&神九航天员   景海鹏   1966年10月出生,山西运城人。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六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副师职。2008年5月,入选神七飞行乘组航天员。&刘洋   1978年出生,河南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之一。1997年,刘洋高中毕业后,以超过当年地方重点院校录取线31分的高分考入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女飞行员,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空军在河南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之一。2001年毕业分配至广空航空兵某师。2009年,从15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接受空间飞行训练。2012年,经过重重选拔,确定为神舟九号飞船首飞女航天员乘组。   航天员在太空衣食住行   天宫一号在数日后将迎来第三次“天神之吻”,包括中国首名女航天员在内的3名航天员将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一号,在这个太空临时之家工作与生活。   去年9月发射的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工作寿命两年,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据悉,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至对接轨道,等待神舟九号飞船前来相会。自去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257天。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而宽敞的实验舱则是全封闭的环境,对接完成后最多可供3名航天员驻留,内设睡眠区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介绍,3名航天员将会根据任务需要,在太空驻留10到20天。&东方IC供图  实验舱体积达15立方米   作为中国目前最大和最重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了更为宽敞的工作、生活空间。较之以往的神舟飞船六七立方米的狭小空间,天宫一号拥有15立方米的实验舱,可供3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20天。“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是一室一厅,那天宫一号就是别墅。”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看过天宫一号后不禁感叹。   室温在23摄氏度左右   据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目前,天宫一号姿态控制稳定,测量设备状态良好,资源充足,内部环境满足载人要求,神舟九号与其对接后,组合体内的环境与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一样,室温在23摄氏度左右,是按照最好的季节设定的。   在太空做什么?   各种实验当然是主要工作。由于天宫一号和飞船里都有实验项目,所以航天员的工作量比在飞船上大大增加,天宫一号里的科学实验主要包括对地观测、材料研究、空间探测三项。
  如何打发业余时间?   在天宫一号里,航天员可以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大片,还可以上网发邮件,能发8兆的附件,这主要依靠中继卫星完成。神舟七号之前的视频连线都是单向的,航天员看不见地面情况。而此次是双向视频,航天员可以看见家人,航天员将更加安心。&  吃什么?   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食品都是体积小、能量高,并保证在发射振动下也不会碎。而在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余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神舟九号此次还带上了食品加热器。   穿什么?   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所有载人航天器都没有洗衣机,衣服只穿一次。日本已研制出采用纳米技术的内衣,穿一个月都没味。天宫一号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暖内衣、保暖裤、运动袜、运动服和短裤等,这些衣服的设计比较特别。   睡哪里?   为了给航天员营造健康、舒适的睡眠环境,天宫一号设了两个专用睡眠区,里面有独立的照明系统,航天员可自主调节光线。舱壁上还贴有非常居家的挂带,供航天员存放细软小物品。睡眠区正中间的黑色可折叠小桌板用来摆放书籍和电脑。   怎么解决方便问题?   据介绍,神六研制出了大小便收集系统,而天宫一号用的是抽气马桶,马桶分男女专用,大小便分开收集,考虑女航天员的需要,大便收集器的高度、相对位置有了局部修改,还有女性专用设备。   如何锻炼?   长时间在失重环境下飞行,会造成人体肌肉萎缩,骨丢失等,所以天宫一号专门为航天员配备了健身器,这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器首次带上太空锻炼的器材。器材包括锻炼下肢肌肉的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的拉力器等。   (本报综合报道)
  揭秘·天气预报
  航天气象保障:悬崖边的行走   即将驶入太空完成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神舟九号飞船,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提供气象保障的第9艘飞船。自1995年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工作的李兴东,见证了神舟飞船经历的每一次气象考验:风云变幻,所幸有惊无险。   让神五神七避开风雨   对于飞船发射,气象保障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垂直转运,二是发射。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前,箭船组合体要进行垂直转运。这是摆在李兴东和同事们面前的新课题:从前卫星发射没有垂直转运环节,对浅层风速也没有特殊要求。   从总装厂房到发射架有1.5公里的距离,没加注的火箭托举着已经加注燃料的飞船,成了一个头重脚轻、重心不稳的庞然大物。这段时间内,风速不能高于每秒10米,一旦风力过大,组合体就会不可避免地摇晃起来。   “某种程度上,箭船转运的天气要求比发射时还要高。”李兴东说。   十几年前的气象预报手段还比较落后。根据气象室做出的浅层风大风预报,垂直转运抢在大风到来之前进行。   “结果起风时间比预报的早了半小时。虽然转运已经完成了,大家还是吓得够呛!”当时还是一名普通技术员的李兴东说。   经历成为经验,经验累积财富。随着观探测技术和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气象室的预报越来越精准,让神舟五号与神舟七号的垂直转运都顺利躲过了意料之中的大风大雨。   刚刚完成的神九垂直转运,气象室预测到转运时段会起风。但预报员们判定风力将呈减小趋势,因而没有建议改变转运日程。   那一天,现场观看转运的人都觉得很“神”:早上还被大风吹乱了头发,转眼间风就小了这么多!李兴东说,这就是气象预报的魅力所在。 &  保障神六踏雪出征   在神舟飞天历程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神舟六号航天员的踏雪出征。曾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至今记得当时的鹅毛大雪——手脚冻得不能活动,漫天飞雪模糊了视线,空气里都是窃窃私语:“这天气,还能发射吗?”   李兴东和他的同事们紧张却也镇定:根据预报,发射窗口前冷空气可以过去,大风能够降下来,大雪也会停止。   就在航天员登车那一刻,风住雪停!   震惊的不仅是雪中人,还有电视机前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就读的李正刚。他第一次感到气象保障竟是如此神奇:与国家的航天事业相连,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相系。   如今已是气象室主任的李兴东,很愿意与李正刚这样的年轻人分享感受:我们20多个预报员,只管发射场上方的天气,可能是全国预报员中研报天气范围最小的一群人——但,这小小天空对国家而言,却是大大的一片天。   责任带来压力。即便运用越来越精密的仪器,拥有了越来越先进的手段,天气依旧充满不确定。李兴东把航天气象保障比喻为“悬崖边的行走”:事关成败、没有退路。   神九发射在即,就算下了班,李兴东与同在气象室工作的妻子话题依然不离天气。在这大漠深处的航天城,在广袤大地上的许许多多角落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倾其一生,护航神舟。   揭秘·女航天员选拔
  舱内生活可化妆 大多当任务专家   选拔标准:   有良好体格 首选已婚者   女航天员的选拔条件和标准跟男航天员差不多,包括身体素质、飞行阅历以及意志、思想状态等方面。比如要有良好的体格,没有畸形和影响穿脱航天服的肢体障碍。没有外伤,喜欢抽烟喝酒的人也要排除在外。药物过敏、龋齿、伤疤、皮炎、哮喘、耳鸣等都不允许。航天员选拔时家人都要接受体检,还要到家里调查病史。   此外,女航天员选拔要尽量选择已婚的,因为已婚女性身体、心理更成熟一些。另外,女航天员身体条件必须毫无瑕疵,比如牙齿洁白、没有身体异味等。   根据公开资料,我国于1998年开始选拔航天员,首批航天员中共有14名男性。航天员的选拔有着严格的程序,主要为四步。2009年,中国进行了第二批航天员选拔,为5男2女,这也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   失重条件下女性有优势   女航天员在生理构造和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失重等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女航天员有能力承担航天任务,在某些方面更敏锐、更细腻、更周全。女航天员还可为乘务组带来活力。另外,女性在失重下的雌激素和镁代谢更优于男性,所以不易出现血栓、铁中毒、血管痉挛、心律紊乱等问题。   舱内生活:   睡眠区里可梳妆   天宫一号中的厕所是男女有别的,并且是独立的空间。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在太空用水的分配上会特别照顾女航天员,水量会多一些,另外还允许女航天员带一些无毒无污染的化妆品,女航天员将以怎样的妆容在太空中示人让人无限遐想。   理发需两人合作   女航天员在天上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无论男女航天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调理得短些再短些。但头发生长速度快,太空站上航天员间还得分工合作,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惹麻烦”的头发。女航天员要保住长发只能用发卡或带子把它束住。   一般当任务专家   考虑到男女的性别差别,比如女性脂肪多、体力差,所以女航天员大多是担任任务专家,主要是操作机械臂、维护一般设备和从事一些常规试验,还可担任载荷专家,从事特殊的科学实验。但也有个别女航天员担任飞行任务,驾驶航天器,甚至成为女指令长。美国最新研究认为,女航天员有能力承担航天任务,在某些方面更敏锐、更细腻、更周全,女航天员还可为乘务组带来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与神七有关的问题
与神七有关的问题 10
我们老师让我们写社会调查
要写关于神七的问题
然后提问市民
那位哥哥姐姐会帮帮忙啊
一、神七变轨后在距地球表面300多千米的地方绕地球飞行,这个过程是一个惯性过程,由于没有大气飞船此时没有能量消耗;
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2×3.14×(6371.3<地球平均半径>+340<飞船高度>)÷1.5<飞船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8097.98KM/H。即每小时28097公里;这么高的速度如果宇航员看不到地球的话,(没有参照物)他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在飞;
三、火箭载飞船升空的平均速度:240公里/9分钟=1600公里每小时;
四、在宇航员未出轨道仓以前,返回仓和轨道仓里的气压均为地球表面大气压力,俩仓内温度也保持在火箭升空时地面当时的温度,宇航员出仓过程中,首先打开两仓之间的密封门,一人继续留在返回仓,另二人进入轨道仓,此时轨道仓还是正常气压和温度,在打开轨道仓与外界的隔离仓门之前必须保证轨道仓里的二人已穿好宇航服,并且确定轨道仓与返回仓之间的隔离门密封完好,否则当打开出仓门后,留在返回仓里的那人将因为返回仓失压而牺牲。当打开出仓门后,轨道仓与外界联通而失去压力温度,这俩名宇航员因为有了宇航服的保护而平安,宇航服内保持着大气压和相应温度。当出仓人返回轨道仓后,首先要关死关严出仓门并且必须确保这一点,然后将轨道仓内充大气到一个大气压并经密封性测验,然后俩名宇航员才能脱掉宇航服,然后才能打开俩仓之间的隔离门。
五,在340公里的太空,失重程度怎么样?完全为零吗?不可能,那么地球引力还能有多大呢?
六,假如宇航服质量达不到要求(呵呵不可能)那么当轨道仓与外界的隔绝门打开后,宇航员将因为失压而导致全身动脉血管破裂,眼球突出而失去生命。
七、返回仓在返回地球的时候,它采用的动力是什么?也和火箭一个道理吗 ?

的感言:谢谢了
其他回答 (2)
你去百度可以搜到一些相关神七飞天的问题拉 

在自己根据恩自身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去整理几个比较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拿到社会上去做调查拉
载人航天工程研究员林西强:航天员在天上要记录飞行日记,他们的每个操作都有记录。普通的笔在太空写不出来,航天员用的笔是经过技术处理的,价值1000元左右,写出来的字和地面是一样的。

飞船上,航天员的大小便都会有收集器进行收集。排泄物会打包回收,回到地球后要进行化验分析,看人进入太空后是否消化吸收系统会有变化。

林西强透露:这次价值3000万元的航天服,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将无法带回,但出舱航天员的手套将随返回舱带回地面。

如何让“高科技集合体”的舱外航天服上肢关节灵活自如,曾经让研制人员苦恼。一天晚饭,望着盘中的大虾,愁眉不展的工艺师李智突然找到了灵感:虾全身也是硬壳,为什么就能行动自如呢?他仔细观察虾的身体构造,发现是层叠的虾壳给了虾很大的灵活性。于是大伙用仿生学原理,仿照虾背构造创新出套接式的关节结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热点时事领域专家视频:神七返回舱内部真实环境首度曝光
14:24:53 来源:  
  核心提示:从神五到神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1个人变成了2个人,增加1个人的体积后,放的物件也会有变化。那么到神七的时候,它会有什么变化呢?
(本文来源:
聚焦航天员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13
编辑时间: 07:07:04
内容长度:11897字
图片数:15个
目录数:15个
修改原因:
评审意见:
神舟七号:全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中国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表示,“神舟七号”首选的发射时间是9月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太空漫步就会在进入运行,环绕超过五个圈之后进行,能否如期发射,主要是看当时的天气等情况。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
神舟七号&-&概述
“神舟”七号火 出舱活动试验箭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作周期,首先要进行单样技术攻关,攻关合格后再设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进入抽样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通过性能指标测试,二是原、加工等工艺能力要在工厂的生产能力范围内。抽样合格后,再修改设计,做试样生产,再进行产品实验,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此外,还要请相关专家进行测评。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与“神五”、“”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是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技术要求
“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关闭内舱门,然后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 “神舟七号”配套宇航服解析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 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通信、、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作准备。
神舟七号&-&发射历史
中国航天部正全力以赴,为“神舟七号”在2008年10月的发射做准备。“神舟七号”会把三名航天员送入地球。这次任务旨在加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议程,同时会使外界对中国未来实施的航天探索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征程中,中国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略:2003年发射的“神舟五号”只有一个航天员,绕地球飞行14圈;2005年发射的“神舟六号”航天员增至两名,在轨飞行5天 神舟七号;定于2008年10月发射的“神舟七号”则会把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而在这次任务实施期间,飞行乘组中会有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亦称舱外活动,简称EVA)。“神舟七号”任务将在某种程度上凸现相比美国航天史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飞跃。在美国航天史上,美宇航局于20世纪60年代发射了第一代载人飞船“”飞船,“水星”飞船只能搭载一名宇航员。“水星”飞船之后则是“双子星”飞船的发射,这次飞船能搭载两名宇航员。而“阿波罗”飞船在“双子星”飞船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水星”首次载人轨道飞行是在1962年,“双子星”是在1965年,“阿波罗”是在1968年。这种乘员人数和发射时间的递增背后是否具有一个真正的标准,尽管鉴于前苏联同美国的“”的本质,使得这些人类探索有些偏离主题?以“神舟七号”发射为例,如果中国这次航天任务取得成功,那么,中国从单人轨道飞行到三人轨道飞行过渡所用的时间显然比美国“水星”向“阿波罗”过渡所用的时间少。一方面,中国在载人航天探索方面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做法确实值得赞赏。另一方面,鉴于目前的状况,对太空飞行狂热的国家最终的感受一定会有所不同。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国家安全决策部主任、中国空间政策分析家(JoanJohnson-Freese)说:“在我看来,即便有,这其中的预示也极少。”约翰逊-弗里斯在接受太空网采访时说,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水星”计划在宇航员能否在太空吃东西,进入地球轨道后宇航员智力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其中还涉及大量医学问题。
神舟七号&-&借鉴经验
美宇航局“水星”计划结束之后,紧接着便是“”太空飞行,从1965年3月至1966年11月,“双子星”飞船连续进行了10次太空之旅。约翰逊-弗里斯说, 航天员出舱活动模拟图“”和“双子星”两个计划总计在5年内实施了14次太空飞行,此外,美国在此之前还两次将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水星”还实施了一次。她说:“技术开发是一步一步前进的,因为技术开发是全新而持续的。如果今年秋天这次任务取得成功,中国人将进行了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人和人的经验教训让人获益匪浅。这样说不代表我们低估了中国人的成就和克服的技术难点,在认知曲线上,他们只是站在了更高的起点。”鉴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时间,中国为了在地球轨道活动而提出的雄心勃勃的航天任务是否值得关注?美国海军分析研究中心事务专家(DeanCheng)说:“是的,绝对值得关注。当然,另一个方面是它之前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他们不必一切必须从零开始。”迪安在接受太空网采访时说,中国可以依靠类似于美国和证明有效的设计方案,“尽管如此,中国的努力依旧令人印象深刻。”但迪安同时指出:“主要的不同是,‘水星’和‘的太空飞行在(interveningperiod)有过更多的飞行。中国航天飞行令人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是,他们在间隔期的飞行数量非常之少。四次无人驾驶飞行,接着便是单人、双人和以及即将上演三人飞行和舱外活动。”迪安还强调了短时间内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所面临的内在危险。美国和前苏联都有人在载人航天飞行的预备阶段丧生:“你也许想知道中国人是否能保持完美的太空飞行记录。很显然,人们希望他们能。”
神舟七号&-&取得成就
至于中国最终会在载人航天飞行上取得怎样的成就,恐怕这难以预测。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航天历史学家(RogerLaunius)表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三步走计划同美国航天计划传统不具可比性。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隶属于史密森学会。劳纽斯在接受太空网采访时说:“在三次任务中,中国需要了解有关如何实施探月任务方面的东西,至于是什么,我认为这确实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很难讲。”解释说,“”、“”和“”这三个航天计划也需过度谨慎了,相比中国,耗费了更多时间和大量飞行任务,不过,同中国三次航天飞行的知识回报相比,来自于美国航天计划的知识回报显然更多。劳纽斯说:“让我们以‘双子星’计划为例,实施这一计划的主要原因是进一步完善交会、对接、舱外活动和长时间太空飞行的技术。假设中国探月计划也需要上述这些技术——我相信他们确实会用到,那么在三次任务中他们从哪儿获取必备的经验和知识?”他甚至于认为,“双子星”飞行在演示技能方面是中国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不得不逐步积累有关太空行走、交会、对接方面的经验,而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些技术上全部是一流水平。劳纽斯说:“在我看来,一个核心问题是,‘地面模拟能够弥补轨道经验的欠缺?’也许能,但我可不敢肯定。”表示,回顾和展望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正以扎实的脚步向前发展,并将从秘密研究工作获得大量利益,这也使我们对中国的努力只能妄加猜测。但我还认为,中国在航空界获得的赞誉言过其实了。”劳纽斯说,中国在未来载人探月任务中的雄心壮志足以加深西方对中国的疑虑,怀疑中国还有更大规模的项目,在探月努力上正在寻求至少可以匹敌美国的能力。说:“中国尚未公布任何支持其载人探月计划概念的官方证据,尽管中国航天计划内部有人希望这样做。”偶尔,也会有人向西方媒体提及中国探月计划,但政府官方文件中确实没有谈到这种计划的任何信息。美国航空界有人期待看到中国将航天员送上月球表面,原因是他们相信这将引发新一轮太空竞赛。劳纽斯说:“我不确信中国的探月计划是否会引发这种后果,我也没看到中国在那个方面表现出认真态度的任何证据。”
神舟七号&-&精心准备
“神舟七号”发射的准备工作正在中国紧锣密鼓地进行。据中国媒体报道,技术人员对“神舟七号”进行了改造,以便它能放下一个。符合太空行走要求的新型航天服也已通过审核。为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中国技术人员对“神舟七号”实施了全面检查。按计划,“神舟七号”将于 在水槽进行模拟失重训练和出舱活动任务训练今年10月使用长征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但具体哪一天尚未宣布。有报道称中国将对此次太空行走进行现场直播。此外,对于中国而言,太空行走任务(在舱外活动期间实施的任务)对其在地球轨道建设或至关重要。本月初,6名航天员从14名候选人员中被选拔参加即将到来的任务。在这14名航天员中,就包括中国首位航天员。在选拔出的6名航天员当中,三人将最终登上“神舟七号”,另外三人则为后备人员。“”-6遥测船也已在上海交付使用,参与“神舟七号”任务,为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提供协助。它将同姐妹舰“远望”-5一同参加海上太空遥测和任务控制活动。媒体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戚发轫的话报道称,建造“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船的计划也已展开。他补充说,“每次发射的间隔将越来越短。”戚发轫被誉为“神舟之父”,是“神舟一号”至“”飞船的总设计师,“神舟五号”和“”飞船的总顾问2. 航天员太空行走不系带,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据报道1日上午,神舟七号飞船总指挥对记者说,执行“神七”太空行走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将不系带行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介绍说,太空行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系带的,一种是不系带的,也就是自由行走。俄罗斯和美国早期的太空行走都是系带的,目前美国的太空行走都是不行走。庞之浩说:“即使是不系带行走,面对具体作业,有时也需要让自己与飞船外部进行相关固定。”&中国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在位于中国西部的东风航天城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张育林说,目前,载人航天发射场已满足了其他六大系统的全部需求。据张育林介绍,随着任务的变化,发射场在神七任务中不仅要为舱外航天服提供测试环境和技术保障,还要重新制定测试和发射流程,把舱外航天服与飞船的联试、舱外航天服与火箭的联试等纳入测试流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此前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择机实施,3名组成飞行乘组。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着舱外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神舟七号&-&探月工程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戴平报道据香港报道最新出版的《杂志刊载了中科院空间科技和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景山等人撰写的文章,该文披露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即将开展的几项空间探测活动。、。月球探测二期,即“落”,发射可着陆月球的,实现有限范围的月球巡视探测。将对着陆区地形地貌与地质进行精细勘测;对岩石类型与物质成分进行就位分析;对月 中国航天器空间对接想象图震与小天体撞击的频度和强度进行记录,开展月壤与月壳岩石特征和结构探测等月球内部结构的研究;进行月基空间天气探测与天文观测。月球探测三期,即“回”,在“落”的基础上,实现无人月球取样并返回地球。探测器着陆月球后,由地面控制,选择性地采集月壤和月岩砾块样品,装填到返回舱后发射回地球。对月球返回样品进行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同位素地质和地球化学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月面物质成分的分析数据,深化月球和地月系统演化的研究。载人航天二期工程。我国定于今年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将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重大关键技术。之后的神舟八号和九号飞船将进行无人发射,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号与空间舱进行人工对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空间站。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根据2007年中俄两国政府总理签署的空间项目合作文件,2009年中俄联合进行火星探测,由俄罗斯火箭将中方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和俄方的采样返回式探测器“”(Grunt)一同送入飞往火星轨道的旅程。“”重约110公斤,携带高精度磁强计、等离子体探测包、掩星探测接收机和CCD光学相机等有效载荷,设计寿命2年,运行于近火点约800公里,远火点8000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上,对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夸父计划”,拟定在2012年进行发射。其由3颗卫星组成,A星在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连线拉格朗日L1点上,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另外两颗卫星B1和B2在地球极轨大椭圆轨道上飞行,就太阳活动对地球近地空间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其有效载荷包括日冕动力学成像仪、射电爆发监测仪、太 中国未来空间站想象图阳风仪器包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在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18期院士专家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或。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中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空间站的建设,需要解决三大技术难题:航天员出舱工作,航天器对接和水和空气的再生循环等附加技术。目前,以上海为主的科研人员已完成大量对接技术的实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神舟八号”做好技术储备。据透露,中国的首个空间站,将是符合中国需要、有中国特色、适度规模的空间站。建成后,其核心舱可以不断加舱。届时,每年将往空间站发射若干个航天器。
神舟七号&-&医疗保障
在“神七”做好出发准备的同时,“神七”的医疗保障也做好了准备。“神七”返回舱内蒙古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队长、解放军第306医院的邹德威院长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神七”与“神六”“神五”不同,主着陆场的搜救及医疗保障将依靠,而不再采用地面搜救。医疗队伍提前奔赴内蒙古“练兵”,“神五”、“神六”时期,解放军306医院一直担任着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的航天员医疗救护任务。8月29日,306医院执行“神七”任务的专家医疗队奔赴四子王旗。目前,这支由16位顶尖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护队,正在主着陆场附近进行医疗救护演练。这些专家分别来自于该医院骨科、外科、特种病科、手术等科室。他们都是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且大都参与了“神五”和“神六”时的主着陆场医疗救护任务,其中部分专家还在邹院长的带领下,参加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采用直升机群搜救,“神七”主着陆场的医疗救护与“神五”、“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将采取以直升机群组成的空中搜救平台为主,而不再使用地面平台。据邹院长 解放军第306医院医疗救护队在进行航天救护演练介绍,这次“神七”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附近的主着陆场,是一个以理论着陆点为中心,长100多公里,宽80多公里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如果采用地面车辆搜救,速度会比较慢,所以此次“神七”的搜救任务,将主要由直升机来完成。邹院长透露,今年执行搜救、医疗任务的直升机有10多架,除了指挥机外,还有6架担任搜救任务,1架担任医监医保任务,而医疗救护队将使用3架直升机。邹院长介绍,“神七”飞船有三名航天员,其中一名要进行太空行走,太空中辐射很多,这对于医疗救护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主着陆场的医疗救护保障工作主要是由“医监医保系统”和“医疗救护队”组成。如果着陆后,航天员没有受伤,那么“医监医保系统”将检查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而一旦出现受伤情况,由解放军306医院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护队”将直接在现场参与救治工作。航天员乘飞船着陆时最可能出现的伤病,包括、碰撞、高温、燃烧等各种物理性损伤、气体中毒、减压病等,都必须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医疗救护。为此,医疗队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施救方案。“目前无论是医疗人员、还是救护药品,都要比‘神六’时期更丰富、更先进。”邹院长说。每名航天员乘坐一架直升机,航天员着陆后,如果没有受伤,将被送到医监医保系统的直升机上,脱掉航天服,进行地面重力适应,检测各种生理指标。然后再分别送到医疗救护队的3架直升机上,每架飞机只搭乘一名。这3架医疗救护直升机上,将各配备至少5名医护组成员。医疗救护飞机上不仅有做手术的平台,还配备了最先进的急救医疗仪器,以及航天员配血和各种航天急救药品。“可以说是将地面上的一个急症重症加强抢救病房(ICU)搬到了直升机上。”邹院长说,可供航天员急用的血浆将会在发射前从北京送往着陆场。为了争取时间,所有可能需要的药品和药液都已在北京就提前准备好,随时可用。医疗救护队的直升机,在担任救治航天员任务的同时,也要负责安全运送航天员到指定目的地。按照预定方案,航天员将从医疗救护飞机转乘专机飞往北京。
神舟七号&-&热门人选
“神舟七号”已进入发射前最后的准备阶段。将随“神七”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先后两次入选飞行航天员梯队的刚成为热门人选。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宣布,“神七”将由三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担任候补。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 神舟七号热门人选翟志刚,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一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航天界人士分析,“神六”发射前,有和、和、和三组航天员入围最后人选。在“神七”的备选航天员中,他们也都表现优异。但根据以往经验,选择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并非哪几个航天员表现最突出便组合在一起,还要考虑到适应性、兼容性等因素。“神五”“神六”发射前,航天员最后准备阶段也要进行严格的不间断体格检查和心理测试,在发射前一小时还有一次心理测试,以确保发射升空时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神六”候选航天员、与翟志刚搭档的吴杰曾表示,翟志刚在航天员大队非常优秀,反应快,处置特殊情况的判断和决策非常准确,同时他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此外翟志刚性格开朗,走到哪里都会是一片笑声。先后两度与“神舟”失之交臂的翟志刚自己也曾表示,若再次与“神七”擦身而过,“神八”还会继续努力,永远努力下去。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现为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翟志刚2003年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航天员梯队,2005年入选“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神舟七号&-&海上演练
“神七”海上应急救援演练在上海长江口海域举行,交通运输部承担海上应急搜救任务,返回舱若落海 直升机救航天员,日上午,网站发布消 神舟七号飞船运抵酒泉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海上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上海长江口鸡骨礁海域举行,万一返回舱落海里,他们负责用直升机将落水航天员救出。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四艘大马力救助船“南海救101”轮、“北海救112”轮、“东海救112”轮、“南海救112”轮和高速救助船“东海救201”轮集结海面,参加演练的还有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和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据介绍,演练通过船机配合作业,实战检验海陆空救援力量对飞船返回舱的搜寻打捞以及对航天员的搜救转运等快速反应能力。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在神舟七号发射任务中,独立承担着陆场系统上升段海上应急搜救任务。海上应急搜救指火箭在上升段万一出问题后实施的救援行动。如果运载火箭或飞船出现故障,按预定程序飞船可进行应急返回,溅落于预定的海上区域,在此情况下需要开展海上应急救生。救捞船必须在要求时间内完成救助、搜索打捞返回舱的任务。此次演练模拟飞船在上升段,返回舱溅落在海上应急溅落区,救援船舶和飞机全速赶往溅落点搜寻返回舱的情景。救援力量陆续展开海上搜寻、直升机空中救助落水人员、救援打捞等八个科目的救援作业。整个演练持续约一个小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说,交通运输部已连续八年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海上应急保障行动。这次神舟七号飞船发射上升段的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将由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独立承担。
神舟七号&-&生物物种
八个物种搭神七上太空,有微生物菌种和杂交 神舟七号飞船座舱水稻,“9月15日前,必须把搭载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的物种送到北京。”据报道,日,江西省农科院下属的南方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接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紧急通知。南方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此次将搭载“神七”遨游太空的物种是微生物菌种和杂交水稻两类,共8种。其中,微生物菌种包括、、、、、6种19管;包括“洲A”和“洲B”两种,具体管数目前还没有定。“神五”、“神六”都曾带南方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选送的物种遨游太空。中国南方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绍春介绍,从往年太空育种的经验来看,水稻比较容易产生变异,太空育种的情况比较理想。目前的实验证明,进入过太空的水稻在成熟期、株高、粒形、谷壳色等方面都产生较好的变异。是低等生物,遗传背景比较简单,而且微生物的自然资源缺乏,因此,容易产生突变,一旦突变就会形成新的东西,这对航天育种研究有非常大的价值。
神舟七号&-&舱门试验
备受关注的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射,据香港报道,为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七”特地增加了气闸舱,航天员 神舟七号先睹为快在太空行走后要关闭好气闸舱门,还要在飞船落地前关闭好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 “神舟”飞船总指挥尚志日前透露,开关好舱门对于“神七”非常重要,目前已对舱门做过数百次试验。航天员也进行了开关舱门实验,升空的3名航天员都可以独立完成好开关舱门的任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表示,为“神七”全新研制的气闸舱来自此前“神五”、“神六”的留轨舱,是专供航天员穿、脱舱外航天服的专用舱室。有关专家介绍,气闸舱对航天员进行出舱行走非常重要。两名航天员进入气闸舱后,首先将穿好航天服,同时充分吸氧,一位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并关闭舱门。气闸舱随后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另一名航天员可进行出舱活动。完成太空行走后,航天员首先将返回气闸舱,并完成对航天服减压等步骤后,再对气闸舱充气。太空飞行中,舱门被称“生死之门”。在进行太空行走以及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关好舱门非常重要。据介绍,“神五”升空时仅在返回舱中活动,不存在开关舱门的问题;“神六”时航天员在轨道舱和返回舱中活动,仅需要开关一个舱门;而“神七”涉及出舱行走,任务过程中必须开关好两个舱门。舱门能够顺利开关事关航天员的生存问题。“神六”航天员费俊龙曾介绍,开关舱门这项看似简单的活动多达几十项步骤。
神舟七号&-&五大改进
神七较神六有五大改进,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环境学院焦维新教授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神六”相比,“神七”的所有重点都放在实现首次太空行走。所以,和“神六”相比,“神七”有五大不同。据《北京科技报》1、舱外航天服重几百斤飞船增加“神七”飞船的有效载荷将会有所增加。“神七”会上3名航天员,还要携带舱外航天服和7天太空所需的物品,所以上去要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带100公斤 神舟七号,光舱外的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外观也有所不同。“神七”有3名航天员,在天上待7天,飞船容量肯定将有所增加,要求现有的运载火箭的推力满足“神七”要求。2、轨道舱添一个“夹层”为航天员减压轨道舱须设计一个“夹层 ”——“气闸舱”。航天员出舱前要“减压”,从太空返回要“升压”,原理类似潜水员进出深海中的潜艇。因此,上须有一个设施具有“卸压”功能和恢复功能。气闸舱由两道门组成: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把第一道门关上,后把第二道门打开,保证原来的舱里的氧气和压力。而回来的时候也一样,航天员必须分别经过这两道门。3、神七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神七”完成任务后,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而是和推进舱一样,在与返回舱分离的一刻坠入。此前,无论是“神六”还是“神五”,在航天员随返回舱回归之后,被分离的轨道舱仍会在轨运行半年左右,期间将进行一些科学实验。“神七”轨道舱之所以不再留在轨道,是因为研究人员将把“神七”的试验方向集中在保障航天员顺利出舱活动方面。4、航天服要适应太空行走要求3名航天员一个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还要留人。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为了维修、装卸、更换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设备。舱外航天服必须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后背有一个背袋,里面除了氧气瓶、一些工具外,还会有一个燃料助推器,使航天员控制行走方向。航天服上还有一个称作脐带的特制绳子,专门将航天员与轨道舱接在一起。5 、航天员驾神七就像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战斗机一样驾驶飞船”,这对于飞行员出身的中国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神舟七号&-&相关词条
神舟七号&-&相关链接
1、2、、&4、&5、6、7、8、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七 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