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C双甘油脂肪酸酯是什么脂肪酸

您现在的位置:
  大多数昆虫脂肪含量较高,特别是黄粉虫蛹的脂肪含量更高。从黄粉虫脂肪酸的分析(表4 )可以看出,黄粉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软脂酸(C16:0),而有增高血胆固醇作用的肉豆寇酸((C14:0)含量较低.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这些都说明它是种对动物,特别是对人类有益的脂肪。由此可见,黄粉虫脂肪是具有开发价值的食用脂肪。
  表4 黄粉虫脂肪中的脂肪酸种类(% )
(文章来源:农博网特养频道,作者:农博网)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新闻
特养品种/产品大全芥花籽油人造黄油部分氢化的脂肪酸甲酯AOCS 方法1c-89(食品、调味品和香精香料应用) (共有1个附件,总129K)
资料简介芥花籽油人造黄油部分氢化的脂肪酸甲酯AOCS&方法1c-89
色谱柱:&DB-23,122-2362,60&m&x&0.25&mm,&0.25&μm
载气:&氦气流速,15&cm/sec&(0.44&mL/min),检测温度为150&C
柱温箱:&以1.3&C/min&从150&C&升到200&C,200&C&保持10&min
进样:&分流,210&C,分流比为1:100
检测器:&FID,210&C
样品:&1&μL
建议使用的备件
隔垫:&11&mm&高级绿色隔垫,
衬管:&分流,单细径锥,低压力降,玻璃毛,
密封垫:&分流平板,
进样针:&5&μl,锥尖针头,FN&23-26s/42/HP,
上传人账号
上传时间 16:59:07
下载此资料已被下载 下载所需积分:00分
相关检测服务•
&()•
&()•
&()•
&()•
相关解决方案
[阅读1045次]•
[阅读33次]•
[阅读4538次]•
[阅读3277次]•
[阅读5346次]•
[阅读100046次]•
[阅读2990次]•
[阅读98545次]•
[阅读55440次]•
[阅读112478次]
相关应用专题
[阅读112478次]•
[阅读112478次]•
[阅读112478次]•
[阅读112478次]•
[阅读112478次]
相关帖子•
[阅读 596]•
[阅读 67]•
[阅读 203]•
[阅读 200]•
北京谱朋上传的其他资料
下载资料名称
同类资料本周最热下载
下载资料名称
同类资料总下载排行
下载资料名称
推荐耗材配件
推荐仪器专场
推荐版面:
推荐资料:
更新列表:
&&&&&(00分)
2.使用绑定微信获取“免费下载3篇资料”特权。
还没绑定?查看使用介绍
资料中心每天将随机抽取66篇资料免积分下载,
产品留言板
&&留言内容:*
我希望下载贵司上传的资料“芥花籽油人造黄油部分氢化的脂肪酸甲酯AOCS 方法1c-89(食品、调味品和香精香料应用)”,感谢您的分享。!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 &
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增多导致肥胖,并伴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症甚至癌症。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场所,长期高脂膳食会使肝脏摄取脂肪增多,酯化作用加强,当脂肪过载并出现代谢障碍时,未被氧化的脂质会沉积在肝细胞内,导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目前,非酒精因素引起的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当肝细胞内的脂质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 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 ,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NAFLD 最早由Ludwig在1980年命名,指与过量饮酒无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是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随病情的发展可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NAFLD 还可能发展为肝癌[1].本病并发于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有关的肥胖、2 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症[2].
一、高脂饮食引起胰岛素抵抗
最近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NAFLD 患者都存在周围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会使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 )释放增加。高脂饮食状态下,血浆FFA浓度升高,进入肝脏的FFA 增多,过量的FFA (内源性或外源性)在肝内积聚是肝脏发生脂肪变性的激发因素。
过多FFA 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1 )FFA 可使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发生障碍,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1 )的307 位丝氨酸磷酸化,影响了正常的酪氨酸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oinositol3-kinase,PI3K)活性下降[3] ,激活JNK 途径,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受阻;(2 )FFA 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3 )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下降:血液中升高的FFA 可导致乙酰CoA 和柠檬酸含量增高,乙酰CoA变构地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葡萄糖氧化;此外,血浆中的高FFA使肌肉FFA 氧化增加,使葡萄糖非氧化利用减少[4] ;(4 )促进肝糖异生:增高的FFA 氧化增加,使ATP 和NADH的产生增加,从而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使肝糖产生增加[5].因此,过高的FFA 使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危险性增加[6].
发生IR时,胰岛素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减弱,脂肪组织酯解能力增加,储脂能力下降,造成脂肪的异位堆积,肝脏的脂肪沉积使其对额外的打击(如活性氧)敏感性升高,易于发生更严重的肝细胞损伤,而且异位脂质沉积也可加重胰岛素抵抗。
二、脂肪酸代谢高效的脂肪酸&氧化对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堆积和肝外组织的能量储存是必要的。介导脂肪酸进入肝脏细胞的结合蛋白和转运蛋白,脂肪酸代谢关键调控因子及其控制的关键酶,在脂肪酸氧化中都起重要作用。在高脂喂养条件下其表达和功能发生异常,造成脂肪酸代谢紊乱是脂质在肝脏异常累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脂肪酸结合蛋白中短链脂肪酸可以直接进入线粒体,而长链脂肪酸需在胞浆中与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结合后,通过膜受体进入线粒体、微粒体等场所进行代谢。作为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的天然配体,长链脂肪酸可直接激活PPAR&,而PPAR&可以启动FABP的基因转录,促进脂肪酸的代谢[7].
(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位于线粒体外膜内层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Ⅰ,CPT Ⅰ)是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的限速酶。肝脏特异性CPT Ⅰ活性的表达受PPAR&诱导,调控脂肪酸向线粒体内的转运,而PPAR酌会下调CPT Ⅰ的表达。高脂饮食可使肌肉和脂肪组织CPT ⅠmRNA表达减少[8] ,而PPAR&mRNA激动剂则可使CPT ⅠmRNA表达明显增加[2,9].
(三)PPAR&目前,认为PPAR&活化对控制NAFLD 的发生发展是有益的。PPAR&的作用如下:(1 )降低中性脂质在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交换,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2 )增加脂蛋白酯酶的活性,促进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分解;(3 )调控&氧化过程中脂肪酸代谢酶的基因转录,例如:酰基CoA 合成酶(acyl-CoA synthase,ACS )、酰基CoA 氧化酶(acyl-CoA oxidase,ACO )、CPT Ⅰ、细胞色素4A(cytochrome 4A ,CYP4A )、解耦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 )等[10],上调脂肪酸氧化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下调脂质合成的基因。Everett[11] 等用PPAR&基因敲除鼠模型研究发现,实验鼠出现了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影响了肝脏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代谢,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本课题组Zou 等的实验中也发现,高脂喂养的apoE-/-LDLR-/-小鼠肝脏中PPAR&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且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12].
(四)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protein ,MTP )在肝细胞中将TG与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apoB)结合,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将其分泌到肝细胞外,降低肝脏脂肪病变。VLDL的形成依赖于apoB100 ,而IR抑制apoB100 合成,致TG在肝细胞中积累[13].
(五)解耦联蛋白解耦联蛋白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可以使ATP 的形成与物质的氧化解耦联,减少ATP 的生成。发生NAFLD时,UCP2的表达增加,脂肪酸氧化与ATP 解耦联,造成TG形成时所需的能量供应减少,降低了肝脏中脂质积累,同时氧化也使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降低,减少TG的形成。但是随着氧化持续不断地进行,会产生一些超氧化物、H2O2等[14],这些活性氧基团(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会破坏线粒体中裸露的mDNA,造成氧化应激,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增加肝细胞对二次打击的敏感性,加重NAFLD的发展。因此UCP2在NAFLD 发生发展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7].
(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胰岛素通过上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terol regulatory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调节着脂肪酸合成所有基因的表达,SREBP-1c被酶解激活后进入细胞核,启动乙酰CoA 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esis,FAS )等基因表达,脂质合成增加,当超过自身的代谢能力时,TG在肝脏中累积,加速NAFLD 的形成与发展。本实验室毛刘锋等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饮食联合STZ 诱导的2 型糖尿病小鼠肝脏SREBP-1c表达增加,同时FAS 和ACC &的表达也显著增高[13].
三、脂质过氧化
脂肪肝主要由损伤线粒体氧化引起的。从血浆中吸收进入肝脏细胞的FFA 作为PPAR&的天然配体,可激活PPAR&上调FFA 在线粒体、微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氧化过程中细胞色素氧化酶能够将电子传递给氧形成少量ROS ,这些ROS 可被细胞自身的抗氧化物质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抵消。高脂饮食增加了血清中的FFA ,伴随着肝脏中&氧化作用加强,会产生更多ROS ,当其超过细胞自身的抗氧化能力时,即可氧化不饱和脂肪酸,造成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 )和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 nal ,4-HNE )是脂质过氧化的标志,MDA 参与脂肪性肝炎的发生,HNE 则趋化中性粒细胞,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同时可激活星状细胞,使胶原活化,促进肝纤维化,加重脂肪肝发展。
微粒体CYP2E1、CYP4A 等氧化酶产生的氧化产物是ROS 的主要来源。临床和实验数据表明,在NAFLD 中的CYP2E1、CYP4A 表达升高[15].CYP4A可以直接被PPAR诱导,催化长链脂肪酸氧化成脂酰CoA ,脂酰CoA 可作为某些脂肪酸氧化酶的配体,诱导基因的表达和氧化进行,同时形成氧应激。CYP2E1是脂氧化的主要催化剂。游离脂肪酸是CYP2E1的反应底物也是其诱导剂,其通过使CYP2E1表达增加,导致大量ROS 释放[16].
这些ROS 和自由基的主要靶目标是线粒体,通过氧化线粒体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使膜流动性下降,脂肪酸进行&氧化的限速酶和CPTⅠ都位于线粒体膜上,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干扰了脂肪酸的氧化,抑制呼吸链功能,氧化产物进一步增多,形成恶性循环。此时UCP2表达会代偿性增加,使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降低ROS 的产生,同时耗尽ATP ,造成肝细胞凋亡甚至坏死[17].四、小结针对NAFLD 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人们可以通过控制体重,减少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减轻IR,降低血脂,从而减少体内脂肪的累积及对肝脏的损伤。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的噻唑烷二酮类及二甲双胍也可改善NAFLD 患者的IR状况[18 ,19] ,被认为是治疗NAFLD 最有希望的药物之一[20]. 本文仅从高脂饮食对脂肪酸氧化的影响角度做了概括,但NAFLD 的发病机制是多信号多因素组成的网络系统,仍需不断深入研究,才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NAFLD 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
上一篇:&&&&下一篇:
&&随机推荐
&&&&&&&&&&&&
版权所有:武汉市普仁医院(原一冶医院)
地址:武汉青山区建设四路本溪街1号 邮编:430081电话: 861999
投诉电话:
急救电话: 本站关键字:&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
作者:&&&&科研信息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关键词]:脂肪肝,肝炎,肝硬化,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
健康网讯: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无过量饮酒史(男性<140 g乙醇/周,女性<70 g乙醇/周)、肝组织学病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脂肪肝性肝硬化。目前,NAFLD的发病率不断攀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已成为多数国家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更为严峻的是,NAFLD能够并发肝硬化及肝细胞性肝癌,而且与2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NAFL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最常见的学说是1998年Day和James提出的“双击假说” (“Two-Hit”Hypothesis),该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IR)触发的脂质代谢紊乱是NAFLD重要发病机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核受体转录因子参与脂质代谢的调控过程,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指碳原子数超过16 且含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按其双键的位置又可分为n-3及n-6两族。哺乳动物自身无法合成这两大类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其为必须脂肪酸。PUFA特别是n-3系列PUFA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参与脂质代谢的转录因子(如SREBP- lc,PPARa等)的表达,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负调控作用。
&&&&1 PPARa与PUFA
&&&&PPAR属于核受体(NR)超家族成员,为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早于20世纪90年代就被发现,迄今为止至少发现3种亚型,即PPARα(NR1C1)、 PPARβ/δ(NR1C2)、PPARγ(NR1C3)。各亚型组织分布不同,其中,PPARα主要分布于富含线粒体的组织(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场所)如肝脏、肾脏当中,PPARβ/δ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有低水平表达, PPARγ则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到目前为止,对 PPARα的认识最为清楚。
&&&&PPARα所调控的靶基因上游启动子区(有时为靶基因的内含子区)通常含有被一个核苷酸间隔的 AGGTCA重复的核心序列,称为过氧化酶体增殖物调控元件(PPRE)。PPARα与配体结合后,与另一核受体视黄醛X受体(RXR)形成二聚体,然后与靶基因启动子区的PPRE结合,启动下游靶基因的转录,从而参与调控脂质代谢过程。启动子区存在 PPRE的基因通常意味着该PPRE能够介导PPARα 对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表明该基因为PPARα的靶基因。PPARα可调控参与脂质代谢多种基因的表达,包括脂肪酸的摄取(脂肪酸转运蛋白)、转运(脂肪酸结合蛋白)、氧化(过氧化酶体酰基CoA氧化酶、肉碱酯酰转移酶等),以及酮体生成(3-羟-3-甲基戊二酞CoA合成酶),脂肪酸去饱和(△5、△6、△9去饱和酶)及脂蛋白代谢(载脂蛋白AⅠ、CⅢ)等。
&&&&正常非脂肪组织脂肪含量的稳定依赖于 PPARα对脂肪酸分解的调节。PPARα基因敲除小鼠出现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线粒体、过氧化酶体以及微粒体脂肪酸氧化酶的表达异常,不能利用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堆积,形成NAFLD。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PPARα 活化对NAFLD的控制是有益的。Seo等发现,给予肥胖大鼠PPARα激动剂能够明显减少肥胖大鼠肝脏脂质堆积,这一作用与PPARα激动剂能够诱导脂肪酸代谢相关酶(脂肪酸转运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棕榈酰肉碱转移酶Ⅱ、酰基辅酶A脱氢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的基因表达有关。
&&&&由于PPARα在脂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与PPARα结合并调控其转录活性的配体,用以指导PPARα配体在临床上的应用。 PPARα的内外源性配体被称为过氧化酶体增殖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在外源性配体中,氯贝特类(fibrates)药物已经被证实为有效的降血脂药。内源性配体主要是饥饿时释入血内的大量游离脂肪酸,体内、外实验均发现,长链酯酰CoA及长链 PUFA能与PPARα呈高亲和力结合,并改变PPARα 的构象。饮食中添加PUFA能够通过激活PPARα 改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的堆积。PUFA依其类型不同对机体脂质代谢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饱和脂肪酸饮食只能加重脂肪肝,而不论高脂饮食还是低脂饮食中的PUFA均能改善脂肪在肝脏的堆积。 Martin等最近研究了低脂饮食条件下不同脂肪酸组成对野生型及PPARα-/-基因突变型小鼠肝脏脂肪含量、肝脏基因表达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发现,PPARα是PUFA的感受器,但不是唯一的感受器。硬酯酰CoA去饱和酶-1(SCD1,一种主要的 △9去饱和酶,为细胞内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参与了胆固醇酯及脂肪酸的合成,该研究中 PUFA饮食在两种基因型中均下调SCD1的表达,推测此为PUFA改善脂肪在肝脏堆积的机制之一。 PPARα-/-小鼠△5、△6去饱和酶的表达及活性均降低,烯酰CoA异构酶的表达也减少,这与该基因型小鼠PUFA前体增加、PUFA减少相一致,表明 PUFA通过PPARα调控脂肪酸的延长及去饱和。
&&&&2 SREBP-1c与PUFA
&&&&SREBP属于螺旋-环-螺旋亮氨酸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其合成产物为结合在内质网(ER)的无活性前体,必须经过蛋白酶解后才能从ER膜上释放出来,这一转运过程受到ER内胆固醇浓度的调节。新合成的SREBP嵌入ER膜后,与SREBP裂解活化蛋白(SOAP)紧密结合,形成SREBP/SCAP复合物。当 ER中胆固醇浓度较高时,ER膜蛋白胰岛素诱导基因(Insig)与SOAP结合形成Insig/SCAP/SREBP复合物,造成SREBP在ER的滞留。当-ER中胆固醇缺乏时,SCAP与Insig的亲和力减弱,ER膜上的 SOAP/SREBP复合物得以与COPⅡ蛋白作用移至过渡ER并最终出芽转运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SREBP经丝氨酸蛋白酶SIP及锌蛋白酶S2P两次蛋白酶解后从膜上释放,成为成熟的活性形式,最后移至核内(即nSREBP)与特异靶基因启动子区的 SRE结合,参与众多靶基因的转录活化过程。在细胞核内,nSREBP经泛素化及磷酸化被蛋白酶体降解。上述两种途径,即蛋白裂解和蛋白酶体降解过程均参与了对SREBP转录后的调控,从而控制其在细胞核内的含量,进而调控脂质代谢,是SREBP调控基因转录的主要机制。
&&&&SREBP-1c是SREBP核受体家族三个成员(SREBP-1a,SREBP-1c,SREBP-2)之一,PUFA对3 种亚型均有调控,SREBP-1c是其调控的主要靶点。 SREBP-1c靶基因众多,主要参与调控多种脂肪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转录激活过程,如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乙酰CoA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PUFA生成(A5、A6去饱和酶)及NADPH合成(苹果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等。正常非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的稳定依赖于SREBP对脂肪合成的调节,SREBP高表达可导致脂肪合成相关酶基因的高表达,造成脂肪在非脂肪组织堆积。胰岛素是 SREBP-1c转录的调控因子,ob/ob小鼠由于瘦素缺乏导致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能够自发 NAFLD。高胰岛素能有效激活SREBP-1c的表达,促进肝脏参与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造成肝脏脂质堆积。Ascencio等发现,给予大鼠大豆蛋白能明显降低大鼠SREBP-1c mRNA的水平,下调脂肪酸合成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及苹果酸脱氢酶的表达,最终改善肝脏脂质堆积。
&&&&Sekiya等给予ob/ob小鼠PUFA饮食发现, PUFA除了能够激活PPARα,还能通过抑制 SREBP-1成熟蛋白水平及其调控的脂质合成基因改善小鼠的脂肪肝及胰岛素抵抗状态。PUFA能够在三个阶段分别降低SREBP-1蛋白前体、成熟蛋白水平及SREBP-1 mRNA的含量。首先,PUFA能够迅速(<3 h)降低nSREBP-1成熟蛋白及调控脂质合成靶基因的水平,而SREBP前体水平未见减少,表明PUFA抑制了SREBP的蛋白裂解过程,磷脂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调控过程;随后,大鼠再次食用富含PUFA的饮食(27 h),nSREBP-1成熟蛋白及其mRNA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仅为正常饮食大鼠的16%和27%,SREBP-1 mRNA水平减少并非源于基因转录的抑制,而是mRNA降解增加引起。最后(>48 h),由于mRNA的减少,SREBP-1前体显著降低。胰岛素能够诱导nSREBP-1的合成,这一过程与Akt及Erk的磷酸化有关,Botolin等用 n-3PUFA处理大鼠原代肝细胞发现,n-3PUFA能够短暂抑制胰岛素诱导的Akt磷酸化,诱导Erk磷酸化通过26 S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及Erk依赖途径抑制大鼠原代肝细胞核内SREBP-1的水平。在Martin 等的研究中发现另一有趣现象,PUFA对SREBP调控的靶基因的下调作用只出现在野生型小鼠当中,而尸PARα-/-小鼠则未见改变,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3 PUFA与其他转录因子
&&&&除调控PPARα和SREBP-1c外,PUFA还能调控其他NR家族成员如肝脏X受体(LXR)α、肝脏核因子(HNF)-4α等,这些核受体均在脂质代谢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LXR主要负责胆固醇的移除及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通过直接(与视黄醇X受体结合作用于脂肪合成基因的启动子)和间接作用(增加SREBP-1c 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调控脂质合成。PUFA能竞争性拮抗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中LXRα,进一步抑制SREBP-1c的表达,此为PUFA抑制脂肪生成的机制之一。然而近期发现,在大鼠肝脏、原代肝细胞、FTO-2B肝癌细胞中,生理浓度下的PUFA不能拮抗LXRα的活性或其调控的转录子,而相同浓度的PUFA能够作用于 SREBP-1c和PPARα。因此认为,PUFA只能抑制某些组织中的LXRα和PUFA,对脂肪酸合成、胆固醇的排出及糖代谢的影响不能完全用抑制LXRα 来解释。
&&&&HNF-4α能够调控众多参与代谢的基因转录,如脂蛋白与脂质代谢(载脂蛋白AⅠ,AⅡ,B,CⅡ, CⅢ和微粒体甘油三醋转移蛋白)、碳水化合物代谢(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等)。脂肪酸及酯酰CoA可作为HNF-4α的配体与不同的配体结合区相结合。HNF-4α具有酯酰硫酯酶活性,能将与之结合的酯酰CoA水解为脂肪酸,水解产物从HNF-4α的酯酰CoA配体结合区转移至脂肪酸配体结合区,当酯酰CoA与HNF-4α的亲和力较高时,HNF-4α的酯酰硫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不饱和酯酰CoA能够抑制HNF-4α所调控的基因转录,达到调控脂质代谢的目的。脂肪酸、酯酰CoA 及HNF-4α所具有的酯酰硫酯酶活性是如何调控 HNF-4α及其调控网络仍需进一步研究。
&&&&最近,Capanni等在42名NAFLD患者服用 n-3PUFA胶囊1年的临床试验中发现,患者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影像学、血流动力学指标较14名拒绝该治疗的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第一次证明了PUFA 能够用于临床改善NAFLD患者的脂肪肝状态。尽管已有临床试验表明,服用PUFA能够改善NAFLD 患者肝脏脂肪堆积,应用PUFA治疗NAFLD仍需要进行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饮食中应用PUFA治疗NAFLD还需考虑到药物一食物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高n-3系列PUFA对Cyp3a11(一种主要的外源物代谢相关基因)有诱导作用,而YAO 等的研究则表明PUFA是CYP3A活性的抑制剂。上述诱导作用可能继发于酶活性的降低,从而维持CYP3A在肝脏的组成及活性。
&&&&综上所述,PUFA能通过调控多种转录因子继而调控脂质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深入研究 PUFA调控脂质代谢的机制将为药理学家及临床医师研究NAFLD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靶点。
健康网会议
电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10450号京卫网审字:[2001]第2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京)-经营性-
客户服务热线: 公司传真:010- 咨询邮箱:
中国健康网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号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A座20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离脂肪酸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